非遗传承案例故事
江南实验学校 王岩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让我们能够看到传承的希望所在。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孩子们的兴趣点。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而非遗文化的传递,如何培植兴趣才是重点。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与现实结合,懂得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在课堂上,我首先通过展示图文资料以及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历史和现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关注。另外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师生展开讨论。
重点让学生们了解了黑龙江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了海伦剪纸、方正剪纸、肇源古建筑彩绘、兰西挂钱、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鱼皮镂刻粘贴画、桦树皮画等民间美术;观看了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鞑子秧歌、满族东海莽式舞、鄂伦春族萨满舞、鄂伦春族吕日格仁舞、赫哲族萨满舞等民间舞蹈,这些无不引起同学们阵阵赞叹的惊呼。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简单的剪纸,“看我做的兔子灯!”“这是我自己剪的大公鸡!”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一幅幅美丽的剪纸画作呈现在我们面前,是那么灵动、美丽,大家也初步领会了剪纸这古老而新鲜的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孩子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油然而生,我看到这个场景,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开心。也许在某一天,同学们回忆起今天自己亲手剪的这幅剪纸小艺术品,她也会被自己感动。因为这其中寄托着每一个孩子的“梦”,而这个梦是无限大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本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本土文化面对面,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要做有心人,要做用心人,真正搭建平台,让文化传承大优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