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大全5篇)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65-794585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32: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1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2

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这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3

这几天我读了《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师范时学习的差不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论文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

3.在生活情境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帮写靠谱吗

5.《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6.关于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论文

7.关于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论文

8.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三篇

9.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随笔

第二篇: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

首南一小 周勤斌

利用休息时间,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是值得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去认真拜读的。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读《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心得体会

这几天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师范时学习的差不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

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

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读《小学数学教学论》有感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有感

前些日子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感触很大。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复习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四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去年我曾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并以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进行。

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 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以上是我的一点儿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各位同仁们能对这本书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上,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五篇: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二街小学 李 金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述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残缺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维,对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堪称实至名归。《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所有事物教给所有人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题目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题目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有事物”,它表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所有人”,夸美纽斯把“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维,表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维。虽然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咱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领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维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所有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兽性的假设和意识。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妙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说明了并多处强调了本人对人的意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所有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本人的笼统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质量“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愿望的天才和意识能力。因此,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妙的有着自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才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所有人”的教育对象的构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振兴的状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维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成绩的答案相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现实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要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兽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维无论是在现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述中都是为数不少的。这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显著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显著。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维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该当遭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所有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退学校。”经过这段话,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不因性别、贫富、城乡的差异都应该接受教育。只管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朴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平等。

3、对以后教育公平成绩的一些启发

教育公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育给社会创造价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自己,最大的收益者是国家。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首先遇到的成绩就是负担微小的教育成本。这对经任何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笔微小的开支,是个微小的应战。众观以后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景象,它依然呈现一种复杂化的趋势。顺便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其体现更为突出:一是地缘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户籍作限度,外地先生退学必须交纳赞助费(实为择校费),外地先生与本地先生在录取分数上不平等,外地先生必须取得较本地先生高出许多的分数才能被学校录取;二是性别歧视,这次要是指男女先生的退学率不平等,男童的退学率显著得高于女童,这次要是由人们的旧观念形成的;三是城乡歧视,城市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比乡村好,教师的数量和品质都比乡村的要强,城市适龄儿童的退学率比乡村的高出一大截等。以上的各种景象交错在一同,构成了愈加复杂化的成绩。由此可见,教育要实现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心得体会(大全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