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精选多篇]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65-750374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5 13:14: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让老师烦心和头疼的一个问题。三年级数学该如何备课呢?下面是小文档下载网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范文篇1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让老师烦心和头疼的一个问题。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外、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主要原因。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如高浩杰很聪明,做题速度很快,但计算太粗心准确率较低,我先表扬他,然后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与细心交朋友,做更优秀的学生。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注重教的方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范文篇2

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圆柱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好,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熔铸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求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消极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 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 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 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践,我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把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既生动有趣又有很浓的数学味道。第二、对于一些后进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不能自觉完成,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运用得还不够。第四、对于后进生辅导工作由于时间问题或其它原因经常还不到位。

回想自己数学的教学。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为了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时常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教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范文篇3

教书以来,教数学的时间不少,有体会的时间不多。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里程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里程表》通过实物让学生会计算用电量、计时表路程有多远,经过观察和理解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看了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的人还看了:

1.三年级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2.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3.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4.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5.函数教学心得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

汪培培

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圆柱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好,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熔铸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求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消极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 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 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 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践,我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把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既生动有趣又有很浓的数学味道。第二、对于一些后进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不能自觉完成,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运用得还不够。第四、对于后进生辅导工作由于时间问题或其它原因经常还不到位。

回想自己数学的教学。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为了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时常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教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2017至2018学年上学期教研活动

课题: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学校:河外完小 教师:柏秀丽

日期:2017年12月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精选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范文篇1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让老师烦心和头疼的一个问题。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外、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主要原因。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如高浩杰很聪明,做题速度很快,但计算太粗心准确率较低,我先表扬他,然后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与细心交朋友,做更优秀的学生。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注重教的方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范文篇2

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圆柱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好,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熔铸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求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消极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 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 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 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践,我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把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既生动有趣又有很浓的数学味道。第二、对于一些后进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不能自觉完成,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运用得还不够。第四、对于后进生辅导工作由于时间问题或其它原因经常还不到位。

回想自己数学的教学。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为了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时常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教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范文篇3

教书以来,教数学的时间不少,有体会的时间不多。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里程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里程表》通过实物让学生会计算用电量、计时表路程有多远,经过观察和理解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看了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的人还看了:

1.三年级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2.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3.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4.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5.函数教学心得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 2008-10-2 23:08:00 | By: 小军 ]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王元林,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