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语文教学与记忆训练
江西省南丰县太源乡中学 谭俊彦
语文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需要记住的词汇一千个左右,需要背诵的文言文七篇,诗词曲二十首,还有一些文学常识、名人名言等,还应该包括课外阅读需记忆的大量知识。随着今后学习的深入,需记忆的东西还会越来越多,没有较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的。可以说,记忆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多年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该记什么,却很少告诉学生该怎么记(恐怕有些教师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记更好),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记忆训练了。
接受我调查的一位学生说,从来就不知道记忆还有方法,只知道一遍又一遍的读。背诵《桃花源记》时,自己是很认真的,用了一个星期十多个小时,才勉强背出来了。但过了几个星期,又差不多全忘了,只得从头再来。语文学习耗时最多,而效果最差。自己天生记忆力差,也没办法。
老师忽视学生记忆能力训练,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其实,记忆是有规律可循,有办法可用,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经过科学的记忆训练,所有学生的记忆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下面,我把本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几种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理解记忆法。就是先分析记忆材料的内容,抓住中心,概括出提纲,然后再进行记忆的方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强调:“除了很好地理解了的东西以外,绝不能强迫去熟记任何东西。”而“彻底领悟之后,就应该记住,也能记住。”理解是良好记忆的基础,通过理解而增进记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尝试回忆记忆法。就是在阅读或朗读到一定程度以后,合上书本试背,凡模糊的地方立即与原文核对,也可以在读书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试着回忆应该记住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读的时间应尽量少些,用来回忆的时间相对多些。在尝试回忆时,人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往往是全神贯注,能够有效地巩固记忆,同时经过核对你会发现还没有记住的地方,从而集中精力,专攻难点,记忆效率当然就提高了。
三、分段记忆法。如果记忆材料较长,那就应该把材料分为几部分来记忆。大量的东西一次就记住,谁都会感到头疼,而短小的材料要你记住,谁都会感到轻松,“就这点东西,好记!”抱着这种心情去记忆,不知不觉中就会积少成多,结果把所有的内容都记住了。
四、提纲记忆法。就是理清材料的主要脉络之后再进行记忆的方法。比如《醉翁亭记》第一段,内容较多,背了上句就想不起了下句。但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提纲:
第一层: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第二层:亭名的由来——名之者——命名之意
编写提纲,本身就是理解材料,巩固记忆的过程。把握提纲,按提纲来记忆自然就容易多了。
五、及时复习记忆法。艾宾浩斯研究总结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即记住的材料在九小时之内遗忘的速度较快,以后就会减慢。因此有效的记忆在于趁着还没有忘掉而印象稍淡之前就及时复习。在九小时以内,如花十分钟时间复习,比一星期以后用一个小时来复习的效果还要好。当然,要保持长久的记忆,还是要经常复习,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千万要记住及时复习是最重要的。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限于篇幅,就不多介绍了。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方法在于运用,记忆在于训练。
再好的方法,如果不付诸实践,那也是无任何意义的。因为我们学习的记忆方法,它的实用性强不强,价值大不大,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显示出来。从方法到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只能通过对学生的训练来完成。再说,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记忆训练也要有计划。
教师每教一种方法后,都要用一定时间作专项训练;记忆方法学得多了,还要用一些时间作综合运用训练,因为大多数记忆材料是复杂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又好又快地完成记忆;还可以举行记忆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把各种记忆方法的运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语文教学与记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要为训练而训练。
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自觉运用,熟练掌握;就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让自己的记忆插上翅膀,自由翱翔在语文天地中,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