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实践研究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65-72019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9-28 18:36:47 来源:网络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实践研究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求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在自身内在的动机推动下,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去主动参与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说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经历过程比得出结论更重要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学会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过程更为关键,因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设计实验去经历探究过程。.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但学生对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仍相当普遍,能主动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更是极少数。究其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传统教学方式所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疑问。由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结论或答案,只要知道了,听懂了,就没有问题了。也不可能怀疑教师的结论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另外的答案,更不去想多种答案或更深层的问题。.2.不敢问。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总喜欢学生提老师预设好的问题,对意外的问题或无价值的问题会受到冷落,甚至受到指责。久而久之,学生不敢轻易提问题。从学生的心理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爱面子”、“自卑”心理日趋增强,他们怕问了问题被同学耻笑或受老师的冷落,也就不敢问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通过问题进行探索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新知、学会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并着力去解决“集体沉默”和“没有问题”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逐步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快速、准确、高效地传授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价值,增强信心。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一)营造民主课堂,强化问题意识的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老师仍是主宰着课堂教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仍然在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

1.除恐惧心理障碍,创设问题平台。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听不懂也不敢问,否则就会遭到同学们的讥笑,甚至还会遭到老师的训斥:“你这么笨,连这一点也听不懂”“讲过几遍,你还不懂”等的话语,于是就造成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学习优秀的学生则认为都听懂了,没什么可问的。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用平等和气的话语去帮助他们解决,另一方面应向学生解释:同学们的问题不单是教师讲课的内容是否听懂了,学会了,不要迷信教师,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见解,甚至可以对错误的地方提出批评。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那也不能说明你笨,相反说明你能积极动脑筋,若你提出的问题代表了某些同学的思想,那么同学和老师还会感谢你呢,假如你一直没有问题,这恰恰说明你学习不动脑,这才是不正常。

2.营造民主、平等氛围。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敢于放下权威的架势,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气氛,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凡是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的,老师都一视同仁。对于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问题提得不够好的学生也要耐心地倾听完他们的理由,然后分析问题中合理的部分,找出不合理的原因。对于胆子小,不敢提问题或者语不达意,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以写小纸条的形式或直接到办公室里与老师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心情中学习。

3.实施开放式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要用科学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而科学思维方式的鲜明特点之一-是科学表现出的开放性,因此表现了教学课程内容的开放,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放,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对问题思维方式的开放。这样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给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形成1、问题要问得有疑问

教学中,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数学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影响,使学生对数学有极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大胆表达,不断推动思维向前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思考,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观察分析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够持久地自觉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

(1)创设具有激趣的问题

教师通过有趣的、新颖的形式以及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一些学生想要回答却不知怎样回答的问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 知欲,另一方面能在课堂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创设“悬念”情境,学生立刻开动自己的大脑,努力思考其中的原由,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能够揭开其中的奥秘。正是因为这一悬念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才会引起学生的质疑,进而会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有大量的生活现象生活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由此出发,我们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生活问题和数学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距离,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其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也会在处理生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3)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更高效地展开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教师需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课程中来,比如让学生对折纸张,观察纸张的厚度,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实际感知。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问恰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始点,现阶段由于 教师未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不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习方法的彻底转变,让学生爱上数 学学习.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全面保护好学生善问、乐问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落实新课标的问题意识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实践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