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能够参加2011-2012教师远程培训,由衷的感谢为我们搭建这一学习的平台的领导们,《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最主要的战场是在课堂上,把课堂教学做好也是一名教师的基本任务。那我们要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呢?其主要有两点:一是备课,二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源上说,教师的备课行为在教学设计这门学科诞生之前就有了;备课程序并不来自于教育技术领域的教学设计,而是来自于教师个人及集体的经验积累,是一种经验性行为。备课与教学设计无论是在概念与内涵、性质、内容及时间维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差异。首先,传统的备课,是指对长期或短期的教学活动作出计划。它具有课时计划或教案、单元计划、周计划、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等形式。课时计划的实质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计划,对即将上课的内容、方法、组织、教具等所采取的准备性的筹划过程。而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科学化的过程设计。其次,备课只是课前的准备和设计活动,而教学设计则是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再次,备课一般要求做好的三项工作,即钻研教学大纲与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组织策略等;而这些备课内容与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之间也有着本质区别。备课中的备教材,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的,是为“教”服务的;而学习任务分析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学习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提供决策依据。备学生是为了确定学生已学了什么,为复习旧知识提供依据;而学习者分析的最根本出发点是从学习者自身出发,通过分析,为有效的设计提供依据。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分析、学习方式的设计等内容。显然,备课中考虑教法、教具、组织策略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并且考虑的出发点也都是教师,而不是学习者数学教师学习教学设计的意义。
对于教师系统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专家马丁曾指出:“没有系统掌握教学设计的老师,他们不会有教学设计就是‘一个系统’的观念,也不知道怎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走捷径,或‘剖析’一门课程或一个模型,他们对应用教学设计来解决问题的理解是有限的。”数学教师学习教学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迫切性,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要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而不停留在理念呼唤或口号上,就要让教师的教学工作科学化,即摆脱原有的凭经验传承或教师主观意愿的方式。教学设计正是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来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线教师如果能够掌握教学设计这门科学的教学技术,成为自己学科的教学设计者,教学工作就能从单纯经验传承走向科学轨道,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任何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参与和态度,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及其专业化水平。当置身于真实教学情境中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教学设计者,就要通过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的有机融合,同时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才能将教学设计个性化为一个理性与创造、系统与反思、互动与对话、辩证与发展的过程。这一反思与行动的过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3)促进教育组织及其相关力量的协作。学科教师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直接使用者与实践者。在行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与理论研究者和专业的教学设计者展开充分的对话与互动,以寻求指导和支持。教师教学设计的开展还可以整合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学资源开发者、学生及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促进协作,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4)促进教学设计实践主体的扩大。教学设计应成为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和在职教师的培训课程,以使其理论与方法通过学科教师及其他一线教学工作者之手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归宿是各个学科,教学设计的学科化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数学教师成为自己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但当前,数学教师通常还是凭着朴素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因此,让数学教师掌握已证明有效的各种设计技术和工具,真正成长为自己教学的设计专家具有迫切性。
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学习向引导学生创
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学数学学科本身特点决定了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数学教师,毫无理由回避积极寻找、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21世纪创新人材的培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每个教师的肩上。虽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培养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是不现实的。但却可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探索培养,她必定见效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如何将设计的教学取得好的成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钻研新课程,不断的去进行摸索,在这条道路上永不停息!
第二篇: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学习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备课技能指导》心得体会
兴义市桔山中学 唐尚娟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备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相当重要的。个人觉得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有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所学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考虑师生互动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 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材料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四、加强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 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第三篇:学习《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心得体会
学习《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备好课,上好课是每个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备课实务与新技能》解决了所有数学教师的难题和困惑。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除了研究课程标准、学生、教科书之外,还要做好备课的其他工作。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时,要集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分清主次
(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四)精心编排例题、习题与有关的实践活动。
下面我就如何备好课谈几点体会: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备好课呢?通过学习《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和结合本人平时教学和备课有这样一些心得体会:备课的目的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进行备课。
过去备课,教师只关心课时目标,忽视了与单元目标、阶段目标、总目标的衔接。现在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又把它分成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逐步实现的阶段目标,每一个阶段目标又分别细化到各个单元。因此在设计课时教案时,必须理清课时目标完成是否符合总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必须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贯穿始终。同时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把握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的衔接,教师所有的组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总目标,切不可忽视。二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备课。
以前备课,学生要学到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准备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不问学生的具体情况。现在的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让全班学生都能为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要求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同时,还不能让学生产生偏见,这样教师还要考虑好用得体的语言来过渡和评价学生。另外,还有哪些学生需要课外帮助学习或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或如何发挥该学生的特长,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周到,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观察、分析、了解,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三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备课。
过去备课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单一,通常只用传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记。现在则不同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师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授导法等。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围绕一个或几个关键点,巧设问题,或诱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该这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绪,或在学生没法完成下去作适当点拨,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力考虑全面,哪些问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对于古怪特别的问题该怎么办,教师要灵活设计处理方法,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四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以前备课,只就该课的学习内容来准备,重点是在字、词、句上做文章,准备让学生记住多少这方面的知识等。现在的备课,要以课本资源为载体,通过搜集与本课文有关的资料,设想学生能搜集到什么资料,达到师生搜集资料互补,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同拓宽知识面与认识范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备好课,必须不断学习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关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热爱学生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不断进步。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普觉镇完小:李瑞 最近,我阅读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这本书。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在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需然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知道了不少,但在课堂教学实践即教学行为的的实施中的确认识得还很不到位。通过对本书的学习,的确该书教学设计理念真是太富有哲理性了,我今年是上一年级数学,我试着按书中的设计方法进行实践,的确是大有好转。现在我只对教学设计行为创新的认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学设计本身只是一种构思一种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随机修正。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观中,教学设计的核心不是如何按部就班的顺利实施预设方案,而是在互动的复杂的多变的课堂中重建完善方案,预设与重建是为了更好的更真实的实施课堂教学。预设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已有的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对教材的认知情况而进行的一种超前的设计。课堂的多变,学生认知情况的复杂,课堂进程的动态性因素等等情况,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即实施中的不断重构,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一个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堂课紧抓一份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唯恐学生不听话,课堂教学出意外,尤其是公开教学,这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尤为严重。更有甚者一份教案多年沿用抄袭,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教材更新了一本有一本,社会进步了一次又一次,然而,不变的依旧是那份视如珍宝的教案。从现在的课堂教学来看,这种做法不就是一种愚蠢的笑话吗!
教师是让学生变成聪明的人的引路人,教师却拿着一份不变的教学设计对待一级级、一代代变化的人,愚蠢的思想与没有创造更新的行为怎能造就出聪明的社会的人呢?延伸开去没有创造性意识的人,如何建设创新型社会,再往下想恐怕这样的教师就很难承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美誉和责任了,这类教师无意有意间充当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阻碍者和罪人了!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心得体会
前庄中心小学:吴行明 我清晰的认识到在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需然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知道了不少,但在课堂教学实践即教学行为的的实施中的确认识得还很不到位。通过对本书的学习,的确该书教学设计理念真是太富有哲理性了,我今年是上一年级数学,我试着按书中的设计方法进行实践,的确是大有好转。现在我只对教学设计行为创新的认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学设计本身只是一种构思一种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随机修正。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观中,教学设计的核心不是如何按部就班的顺利实施预设方案,而是在互动的复杂的多变的课堂中重建完善方案,预设与重建是为了更好的更真实的实施课堂教学。预设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已有的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对教材的认知情况而进行的一种超前的设计。课堂的多变,学生认知情况的复杂,课堂进程的动态性因素等等情况,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即实施中的不断重构,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一个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堂课紧抓一份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唯恐学生不听话,课堂教学出意外,尤其是公开教学,这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尤为严重。更有甚者一份教案多年沿用抄袭,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教材更新了一本有一本,社会进步了一次又一次,然而,不变的依旧是那份视如珍宝的教案。从现在的课堂教学来看,这种做法不就是一种愚蠢的笑话吗!
教师是让学生变成聪明的人的引路人,教师却拿着一份不变的教学设计对待一级级、一代代变化的人,愚蠢的思想与没有创造更新的行为怎能造就出聪明的社会的人呢?延伸开去没有创造性意识的人,如何建设创新型社会,再往下想恐怕这样的教师就很难承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美誉和责任了,这类教师无意有意间充当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阻碍者和罪人了!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