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课稿(大全五篇)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65-81889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01 10:28: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课稿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课稿范文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王月琦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吴海燕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刘苏梅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二篇: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评课

2011兰山区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评课

成绩前五名:

一组一号(92分)

课题:自我介绍

(二)评课:

1、本课教学思路清晰,从导入到任务布置,到新课教学,环

环相扣,层层递进。实际的操作效果较好,基本能达成课堂预设的目标。利用歌曲《年轻的朋友在一起》的自我介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利用任务《学生作品》找不足引导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后利用《当堂测试》完成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检测。

2、从课堂结构的安排上看,时间上设计得比较合理。给与了学生足

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

不足之处:各环节间的过渡也略显不自然。教师的语言如果更富有激

情,效果会更好一些。

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如果在学生自我介绍的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让大家“猜猜我是谁”,不知是否能让课堂气氛更热烈一些呢?

一组十一号(91分):

课题:互联网的基本服务

评课:创新力度非常大的一节课。

展示环节很新颖也很成功,应该可以是本课的高潮,也是教

师课堂中的一个亮点。教师通过让学生一起来帮助寻人,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渗透了情感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任务的设计新颖有趣,教师精心设计“宝贝回家”网站站长的招聘。同时招聘员的上场,立刻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从《爱心大比拼》的伊妹儿组合到《刨根问底》等一个个环节的展示,每个设计的都很有趣味,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到了学生间的层次差别,设置了任务的难度梯度。

不足之处:教师普通话可以更好一些。

一组四号:课题《数据分析》(88分)

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天才头带引入,要求大家跟着慢羊羊来学习数据分析中的排序和筛选。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激活了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本节课课中设计了初赛、复赛、决赛、总成绩的排分表。增强了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在课堂中,教师准备了任务单,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最后让获奖小组发表获奖感言,让学生学会感恩。本节课中,从摆好鼠标、键盘等一些小的细节。可以看到教师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组五号:课题《数据的图表化》(85分)

评: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歌曲导入,活跃气氛,提高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目标明确,针对学生实际状态,合理处理教材。任务设计精当,具有实用性。在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较有激情,课堂气氛也较民主,活跃。在学习过程中也有意识渗透生的合作、探索精神,注重生德育的培养,能运用评价表等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

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不合理。时间超时。

一组十号:课题《数据分析》(84分)

评:首先以日本地震场面导入,布置四个“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时,设计了全班的整体任务,当然这是最基础的任务,为了照顾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还设计了探究发展的提高篇,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程度完成相关任务,优差兼顾。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也能运用评价表等评价方法对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不足之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成绩后两名:

一组六号:课题《数据分析》(78分)

评:教师通过帮助小华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传授。目标不是很明确,重难点不突出。在本课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分小组回答问题有实物奖励(铅笔)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虽然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但课堂中实物奖励的方法不可取。本课教师时间分配不当。超时现象严重。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一组七号:课题《数据分析》(77分)

评:本课导课平淡,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本课教学没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很清晰,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没有进行检评。

第三篇:优质课评课稿

2013滕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紧张有序的四天评比过去了,随着最后一张公示表的贴出,我们这次优最快评选活动也宣告圆满结束。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各位评委和34位参赛教师,感谢北辛中学对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活动组织安排的各位领导老师、各班班主任老师,你们辛苦了!同时向各位参赛老师说声辛苦了,确实准备一节课不容易。但是我相信你们有付出,更多的是收获。

下面我就来谈谈评委组对这次34节课的观课感受。

一、亮点:

1.学生表现精彩:评委一致认为,许多的课堂是学生的优秀表现 给讲课老师加了不少分,学生的出色展现了我们北辛中学的办学质量,展示了学校教师平时的教学功夫和管理水平。

2.教师“语文”意识的回归。大多数教师能沉下心来教语文。

(1)教的是语文的内容:目标定位比较切合文体特征,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教与学的方向基本正确。(小说—散文—文言文)

(2)人文精神的传承寓于对文本的解读之中:(《黄果树瀑布》—《贾芸谋差》—《童区寄传》),传递正能量。

(3)注重在揣摩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含英咀华,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丁梦老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倾情地带动学生一起沉浸在语言文字中,颜雯紧扣目标“体会朴实文字里传达的深情”,引导品析背影中蕴含的关爱、牵挂、忘我,在学生心中定格经典瞬间,学生情感投入;课堂表面上没有大开大阖,但它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以读、品为本的规律。

(4)语文知识随文而教,开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语法知识等的落实。并且这种落实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死记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灵活设置,适可而止,侧重体会其在表达上的效果,做到了轻理论、重运用:(刘勇补充题目;殷宪国对话中的句式,刘波的标点符号。)

(5)拓展适度,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文本,不再忙乎 “思品”课的活,扎扎实实在耕自己的田:刘勇围绕怎样提高说话的艺术让学生谈收获;张慧敏用课外的资料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话中有话、言外之意”;黄帆让学生谈写作上的收获,认识到书写心灵的真实体验才能真正打动人。

3.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更是参与者。课的成败,教师负有绝大部分责任。教师应热情洋溢,倾情于文本,倾情于全体学生。教师的绝活或曰看家本领就是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呼唤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

黄帆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机巧的引导、积极的鼓动,使课堂交流从容自若,课堂气氛活而有序;张慧敏、王江波老师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快节奏的教学流程和大容量、新视点的教学内容,感召着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

老师能以自己语言的亲和力,表情的亲切感和积极参的平等意识,倾情地带动学生一起读书,整个课堂书声琅琅。

(2)凸显对话意识。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

(3)关注了过程、方法的指导。如:王江波老师的教学目标设置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体验”;还有的老师将目光集中在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怎么学?)、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学习方法(学什么?)这些实际问题上来。如张慧敏指导学生做批注;李毅梳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要求;吴瑞云、孙晓凡老师在运用朗读这种方法时,采用了范读、自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及时矫正、评价,让学生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白朗读时速度、轻重、节奏、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我们经常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注重语文的实践性性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并帮助他们获得各自认可的学习方法,才是语文教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学为主体”理念的落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基本课改理念已经从理论研讨到达成共识,再到自觉行动。“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不少教师已经从过去注重个人能力展示转轨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来。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部分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充分:黄帆、孙晓凡(2)小组合作竞学:王雪莲、吴瑞云

(3)以活动推进文本解读的进程:殷宪国、马丽丽

5.教学环节的设计褪去铅华。

(1)重达标:杨昆:初读课文,读通文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研读课文,读懂人物,一步一步较为扎实地达成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人物形象”的目标;韩孝霞:初读感知—精读探究—研读感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2)重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活跃,很多教师能把课堂交给学生,注意生生互动,马丽丽:正确流利读故事—绘声绘色讲故事—七嘴八舌说故事三个活动,紧扣“传记故事”深入“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杨昆老师的小组解译,你问我答的活动、吴瑞云老师的看图想象,讲故事的活动都做的很好。

(3)重当堂达标落实:张慧敏、刘勇、殷宪国、付贵丽。

二、不足:

1.文本解读——(1)浅,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充分,对文本的处理过于浅易;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够充分,“速读”“跳读”的要求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少,思考感悟的时间少,学生对文本内容一知半解;不待学生认真思考,就马上提问,甚至亟不可待的将答案告诉学生,使提问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对于课文的写法挖掘的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学中 “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

(2)散,没有体现整体意识,《黄果树瀑布》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教师只让学生找出作者情感有哪些变化,抓住几个句子反复理解为什么不激动,为什么无聊,为什么激动。学生下课后能记住的可能就是这样几个问题的答案,而不能沉醉于作者浓浓的情感体验之中。

2.合作学习——假。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本不需要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进行讨论;二是提出问题后不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就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三是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少;四是对于小组学习的任务、要求不明确;五是缺少指导与评价(结束后提问一两个学生,回答有了答案就完事大吉);六是小组安排比较随意,临时分组,“前排同学向后转”的要求指向不明,不顾及场地的不适宜。

3.教师的引导点拨——硬。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布局谋篇、表达方式、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的 “与众不同”之处等语言表达方法方面,有些老师或者忽视,或者关注得不够到位,或者揭示得比较牵强,不是学生自然而然获得的,不是悟得、习得的,而是教师告知的,写法修辞法的引导都较为生硬。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术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品味、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学习运用这种写法。

4.教学设计——旧。烫别人的剩饭。教学要体现扎实、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但我们的教学对象要求我们,教学要体现新意,要不断地给予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竞赛课,在大家都扎实有效的情况下,只有创新且创新的效果好的情况下才能胜出。这里的“创新“,理解为个人的创造性,原创性。有一些文本,即便是很常规的设计,但是,如果能上出自己对文本深入独到合理的解读来,能上得感性处细腻饱满,理性处深刻有层次,能有效推动学生发生真实的学习,我想就算是有创造性的课。”有效“我认为应该是评价标准。有些课有耳目一新的形式,但是却未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却未能够让学生发生真实的思维,心灵没有真正的触动,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不少老师“靠”的思想依然严重,靠教参、教案,东拼西凑,不想——不是不能——自己多研读、巧设计。如:不少课的环节步骤、问题都像双胞胎(包括课件);都用庐山瀑布导入;都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都是为“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做传。

有的老师教案抄袭,给我辩解说“都是我一个一个字敲上去的”,是我自己备的(凑的),看不到教师个人解读的痕迹。

5.问题设计——碎。我们感受到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一问一答,课堂对话的实效性不高。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大多语言简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挤牙膏似的回答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正确的句子,并且所交流的阅读感受很肤浅,不够深入或者单一,而绝大多数教师对此现象都是置若罔闻,没有及时的提示和引导点拨,表现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淡漠。细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个是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太多太碎,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追问,学生只要表达出相关意思,教师就接着往下走,很少关注或来不及关注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有的问题是吧目标当成了手段,“贾芸有什么性格”,应是在品味话中有话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性格,同时也暴漏出小说中的人物如何分析?的方法指导缺失。有的偏离了目标:(“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

有的问题缺乏启思性、评价性,不能有效推动教学进程。如“湿透的是作者的?”学生答“衣服”,“愉悦的是作者的?”“心”这是问题吗?这是接句游戏; 还有“这句话仅仅写的是听觉吗?不是,还有触觉”;还有“这个回答对不对?”“这是第几段(页)的内容?”

6.预设多,生成少。(1)预习过于充分,部分课堂“演”的意味太浓,或者课堂成了预习展示课,体现不出“教”和“学”的内容。有的课堂学生带着教辅资料上课,回答问题就是读教辅资料,没有了独立思考。(2)预设环节和内容过多,课堂教学生成的东西太少,学生主动的、探究的学习体现不够充分。不少教师不能很好地关注学情,只为完成自己预设给学生的任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停地要求学生举手或直接指示学生回答问题。(3)过分注重预设环节内容的处理,片面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全面而导致教学重点的落实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不到位。(4)部分直接读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忘记了学生,只是让学生配合着回答个“是”“对”!(5)教师抓不住生成(课堂教学机智)。

7.教学目标——偏。(1)万能目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什么文体,什么重点,看不出;(2)低级目标“了解作者及瀑布的相关知识”、掌握生字生词。

8.教学环节——形式主义。(1)导入“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出自哪部作品?大家都知道今天学《红楼梦》节选;(2)作品介绍“宝黛悲剧”,与文本学习关联甚微;(3)字词积累(预习检测):突兀出现,打破了刚刚创设的情境氛围;(4)作业。没有设计意识,反正学生也不写,老师也不检查。

9.教师基本功——(1)板书:不美,不敢写字;不规范“芸”;错别字“虚荣(容)”;小说三要素出现了“主旨”;(2)普通话:字音不准,缺少应有的抑扬顿挫;(3)情感:平淡,不能随文本情感起伏;(4)点评语言匮乏,学生习作“游上海:下高速、到市区、登明珠塔”,老师一句顺序还是很明显的,怎么明显?(5)形不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10.导学案——没有指导、要求,更不可能有检查、反馈;与课件一样。11.课件——(1)过简:30分钟过去了还只有目标;(2)多余:现代凤姐照片;(3)准备不足,音频、视频放不出来,版本不兼容;(3)不会操作;(4)成为干扰,学生朗读课文、看视频、画出精彩的句子(瀑布); 少年英雄的《命运》交响曲;跳动、闪动的小人之类。(5)明显的错误;(6)过分依赖课件,以课件的演示代替教与学;(7)作用不明——假如停电,没有了课件„„

三、建议:

1.文本解读——细致深入,静心精心;

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形式多样,读、思、导结合; 3.学法指导——少分析,多揣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 4.学习方式——分组有据,指导得法,调控得力,评价得当; 5.课堂评价——倾听、鼓励、适度; 6.读写结合——需要、真练、评价;

7.作业设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忌盲目随意; 8.其他——多媒体、教师素质。

特级教师李梦龙说“这法儿那法儿,教材钻研不透就没法儿。”准确地解读文本,处理好教材,正确取舍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第四篇:信息技术评课稿(模板)

信息技术评课稿(模板)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

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第五篇:最新信息技术评课稿

信息技术评课稿(模板)

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课稿(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