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第几》教学反思[大全5篇]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65-793217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12 10:19: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几》教学反思

《第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几》教学反思1

今天,教育局的蔡书记听了我的这堂课后,肯定了成绩,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她的点拨使我对本课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和认识,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对本堂课肤浅的认识和反思:

一、一年级学生还小,方位感还不强。上这课前应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记住左和右的方向,再让学生按方位数就不难了。

二、应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

在教学中,我只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件,再说一说排队的人数和他们的排序,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如果再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就会深切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学生在说有几个或第几个时,应让其他学生也来数一数验算对错,这样所有学生都感知了几和第几。

四、学生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后,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强化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对小动物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若是让学生给小动物排排队,按要求涂色,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体验了“几” 的不变性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

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多样的拼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应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几”和“第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我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就会取得不断地进步。

《第几》教学反思2

《第几》这课,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本课通过排队买票这一情境引入,通过说一说有几个人,小朋友排第二,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排第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初步让学生理解“几个”是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第几”是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似乎掌握还可以,但是在作业本中,似乎又问题暴露太多,比如第2小题赛车,几号车,排名第几,似乎有些搞不清楚,第4小题,从左数,第几盆花,几朵花,也有些不清楚,个别孩子在问题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第几》教学反思3

《认识几和第几》这一节课,我主要以一个排队买票进动物园观看表演的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能在欢快地氛围下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几和第几有了很多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这是我的教研课,在此之前,我现在另外一个班级上了一遍。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当同学们已经得出有5人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个,最后的小女孩排在第5个时,我追问了:5表示什么,第2表示什么,第5呢?孩子们没有符合我原来的预想,他们一个个有点不知所措。然后我询问了周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太想当然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不需要挖掘地这么深,只要能初步区分几和第几,就行了,所以在四班上课时,就省略了这一步。接着在涂灯笼的游戏中,让学生分别涂出4个和第4个,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涂对,但是,当问到:为什么两行都有4,可是涂的不一样时,孩子们可能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引导,有些答非所问,甚至有的孩子说出:这样就不是数学了。当时有点慌,只能带领孩子一起来看题目:涂4个,就要数出4个,涂上颜色;涂第4个,就要数,并一边数一边问,第1个要不要涂色,第2个呢,第3个呢,第4个呢?从而明确只需要涂第4个。其实还是要一开始引导好,不然孩子们都走了“歪路”。在讲解动物上山和下山这道题目时,我很机械的问:上山(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1,谁第2;在之后的追问时,为什么说小猫第1,又出现了混乱孩子思想的问题,没有真正的把题目活用起来。如果当时先让孩子观察小动物们谁排在最前面,谁已经快到山顶了,再问谁第1,这样清楚地提问可能就会让孩子理解地轻松一点。

《第几》教学反思4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题图”是“人教版”新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需要,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说说自己排在第几?然后实际“买票”,前面的人买完票走了,再说说自己现在是第几?这样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虽然学生对于排队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真正要掌握“第几”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几”与“共几”更是难以区分。这也是本个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可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去参与“买票”之后,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懂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较好理解了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我想这是本节课的情境教学成功之处。

但是本节课之后,也伴随了一些思考:本节课我认为自己能够认真理解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了实际“买票”的情境教学活动,使一部分学生较好懂得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但是从中也发现,没有真正参与“买票”的同学,他们的理解程度并不是很好,而且在其他同学参与游戏时,一部分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的同学并不想听他们说,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在教师设计的“买票”这一情境上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就理解不深刻,反馈练习情况也就不是很好。

这一节课使我想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亲自参加的游戏活动很积极,也很认真,收效也会很好。但是不是自己能亲自参与的,自己的热情就不高,或者说不感兴趣了,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节课堂中来呢?也是使我陷入深深思考的问题。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使有限的,我们虽然可以设计出来一些情境教学活动,但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全部参加活动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怎样才能设计出来更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盼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第几》教学反思5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认识“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和“第几”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前,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的方位。特别是左、右,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怎样记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准备工作后,开始了“几和第几”的教学: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第几”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刘煜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第几”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为了帮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我想考试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第几”。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虽然课前我让学生感知了方位,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圈了第四个。

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四、讲完练习之后我进行了小结,但感觉小结的方式不对,我是让学生上台排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总结的时候不应该提问:“一共有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几),“第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第几),问的太唐突了,虽然有个别同学知道,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孩子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只要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并能够区分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五、在后面讲练习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涂色,可以先复习一下“左右”,做一做有关“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感知,再进行涂色,效果会好些,目的性会更强些。2.“想想做做”第2题,“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有的学生听过,有的没听过,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还是蛮高涨的,应该事先准备一个故事的录音,或者动画,让孩子在轻轻松松中学到知识。

当然,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第几》教学反思6

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1—5的认识与加减法中的《第几和几》。教学过程以板书:

第3

开始。第一部分,学习“第几”。先请小朋友试着数一数,从左边数哪个桃子是第3个,圈一圈。再请4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教师说命令,学生举手表示。第二部分,是学习“几”。以板书:

前面3个

同样先请小朋友来圈一圈前面3个是哪3个桃子。再请4小朋友上台再来演示一下并举手示意“哪几个小朋友是叶老师要求在内”。这一个例子的对比,意图在于区分3个与第3,3个是表示数量3,而第3只是1个是表示它所在的位置(顺序)。在这一个对比之后,提示课题——第几和几,并板书在黑板上。第三部分,数学活动通过请几位同学听要求举手来巩固第几和几,正确区分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第几和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数的基数与序数这一概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四部分就是课堂作业。在翻开作业本做之前,叶老师先将最后一题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来做一做这一题。第一个要求先把每一盆花中有几朵花先数一数,其次把下面的问题读一读,第三确定数数方向。根据关键句“第一盆花开了3朵花”,确定了数的方向是从左边数起。在师生一起读题的过程中,统一了数数的方向。这样学生再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也就不难了。在完成课堂作业本之后,再翻开课本来做一做书上的练习。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却十分难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才一年级,对于左右还不是十分清楚,题目中要示数数的方向不能正确反应。有些难的题目更是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这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听了这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启发:

1、注意细节,强调细节。

在要求学生圈出第3个桃子的时候,要求学生这样数“第1”、“第2”、“第3”。一定要求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要区分第几与几。这样才能在答题时,也注意相应的问题。

2、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题目中没有规定从哪边数起时。先找一找有没有隐藏起来的条件,如果有找出关键句进行解读确定方向。如果没有隐藏条件,那么就要从左边数起,这是约定的。

3、正确地区分第几和几。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体会序数与基数(第几和几),能够正确区分第几和几。让学生深知第几是1个物体,几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4、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一题盖一题。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偷懒的同学通过抄袭同学的答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独立思考与答题,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好题止之后,把本子往前推,并放下笔。这样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绪迅速转移到老师身上,而不是在考虑作业本上的其它题目。

5、日常教学应多做少说,在说清重点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新课引入与讲解之上

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作业来不及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一天的任务越积越多。

6、例题的设计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

在日常的教学中,例题只要实用就以了。不需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与新课导入部分。有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

7、课前准备充分。

无论是教具、学具还是作业本上的难题小黑板准备。

《第几》教学反思7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方位感比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刚刚开学,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时我创设了帮小动物摘果子这一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在让学生上来摘果子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喊学生的名字,而是提出:哪一排从前或者从后面数第几个同学,通过游戏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

《第几》教学反思8

《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是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几和第几”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使用“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学生判断一共有几个并不难,指出第几个必须考虑应从哪个方位数起,要难得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大量的活动场景来促进学生对“第几”的认识和区分“几和第几”。

1、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而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我创设了过渡语: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接着我又创设第二个情境———照“全家福”,自然引出“做一做”的第二题,由于课前学生对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于这些问题解答还是比较出色的。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高涨。

2、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又特意安排了点灯笼游戏这一环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几和第几”。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涂了第四个。

第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第四,做完练习后,其实我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开来,比如说:问学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啊,我们的教学楼一共有几楼?你们家住在第几层之类的话,这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个道理。

《第几》教学反思9

“几和第几”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使用“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大量的活动场景来促进学生对“第几”的认识和区分“几和第几”。“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通过引导同学们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几”和“第几”,区分出5个和第5个的区别,明白“第几”是指某一个,具有相对性。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在练习时创设多个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既充满学习兴趣又巩固新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10

买冰淇凌(几个和第几个)本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引出几个和第几个,非常自然,而且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故事中,学生很轻松地知道了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在故事的讲述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守秩序的文明教育,在数学课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也是令人满意的。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摆好了,汇报交流各自的摆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自己的摆法是可以的,还有其他的摆法,不过语言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使学生真正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明确了序数的次序性。

后面安排的同桌合作操作,则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最后排队的游戏的效果也很好,将整节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全班学生都忘情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排队大部分小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个别小组还排出了中间高两边矮或中间矮两边高的队型,可以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整堂课下来,总觉得序数的书写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成熟。虽然在备课时,自认为想得比较周到:从学生观察序数的书写,发现特征,到学生看图独立书写序数,最后给格子编号。但教学时总有学生忘了小圆点。

我想,原因之一是学生以前写的数都是基数,不用小圆点,已在脑中形成定势;原因之二是多媒体演示上的缺陷,学生观察得不够清晰。虽说整堂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序数的书写上如果能改成教师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几》教学反思11

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课教学了几和第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首先,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几和第几”。

课前,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他说得对吗?”“不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我们班刘畅同学站起来说:“他要吃4个才饱,如果只吃第4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几和第几》。

接着,利用情境图,教学“几和第几”。

引出课题后,我便出示了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图上,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情境图,明白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排在前三个的又是谁?背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买票?……”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1个、第1;5个、第5……

然后,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几和第几”。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情境图是静态的,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队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的描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叙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第几》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是围绕带同学们去参观动物园,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是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学生判断一共有几个并不难,指出第几个必须考虑应从哪个方位数起,要难得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前,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特别是左、右,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怎样记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准备工作后,开始了“几和第几”的教学:

1、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而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我创设了过渡语: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接着我又创设第二个情境,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自然引出“想想做做”第二题左图,由于课前学生对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于这些问题解答还是比较出色的。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高涨。

2、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又特意安排了点灯笼游戏这一环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几和第几”。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圈了第四个。第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第四:讲完练习应小结,“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第几》教学反思13

本月上了一节公开课,所选上课内容是第17课几和第几,下面我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是本节课前二十分钟处于复习阶段,包含内容有:讲了前一天的作业练习题,集体订正错误的地方;然后进行20以内数的点数;最后是完成20以内按数取物。第二步是今天内容讲解几和第几,通过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到数与数序,从而应用到生活中。第三步是通过练习巩固理解。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时间上整体把握还不够精确,尤其每部分时间分配还有待加强。

2.内容上新课教学有点少,有些知识没有准备充分。

3.巩固练习的习题准备不够贴合学生实际。

4.课堂干扰过多未能提前解决,出现教学事故。

解决问题的措施:

1.重新把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理,做足充分准备。

2.再次把之前有错误的或未讲内容再讲解一遍,让学生们理解透彻。

3.着重讲解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分层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意识到我所面临的教学任务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网络视频教学虽有各种限制,但作为老师要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忽略问题。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在校时是一样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考虑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鞭策自己,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修养。

《第几》教学反思14

《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是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孩子们判断一共有几个并不难,而指出第几个必须考虑应从哪个方位数起,要难得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尤其是分左右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出示主题图后问孩子们猜他们在干什么?

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排在第几?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但当我问: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又问:这里的第二是2个人吗?第五是5个人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之后让学生看图再说说。“想想做做”第1题涂灯笼,从左边起,涂4个和涂第4个,先让学生明白每道题是涂几个,再让他们涂色。

但课上没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应该多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

做完后还要问:如果从右边涂起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想想做做”第2题,左边一幅图是问小男孩的家在第几层?很多学生回答第5层,他们都是数阳台的层数,一数发现小男孩住在第5个阳台上,所以就说是第5层。我就联系生活实际问他们:我们现在的教室是第几层啊?(一年级在2楼)他们会说:第2层。

接着再让他们看书上的图问:我们要怎么数楼的层数呢?

这时就有学生明白了数层数应该看门从下往上数!随后再请孩子们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右边这幅猴子捞月图,答案是有两种,根据从不同的方向数,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回答有的说第2有的说第4,都对,只是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话花了一点时间。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况且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右边起涂第4个灯笼,学生可能还是从左边数的圈了第四个这样的错误。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15

“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对我们成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但“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平常用“几”表达的经验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几”和“第几”的认识。

一、活用主题图。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而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没有被主题图束缚,而创设了这样一个语境:老师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有的说:一共有5人排队;有的说: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有的说:小姑娘排在第5……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参与和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但仅仅通过例题的教学还有不少学生仍搞不清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

二、巧用“想想做做”。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又特意安排了点灯笼游戏这一环节(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从右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一环节,不仅要训练几和第几,还要想到左右,开始稍微胡点难度,不少学生只顾着4和第4,没考虑左右这方位。同样的题型,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几和第几”。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一摆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今天所做的题中有从左边数、从右边数,所以做得效果不理想。

一节课下来“几”和“第几”学生学得不是非常理想,这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不会自己读题,读不懂题目意思也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二篇:第几教学反思

第几教学反思15篇

第几教学反思1

《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是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孩子们判断一共有几个并不难,而指出第几个必须考虑应从哪个方位数起,要难得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尤其是分左右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出示主题图后问孩子们猜他们在干什么?

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排在第几?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但当我问: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又问:这里的第二是2个人吗?第五是5个人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之后让学生看图再说说。“想想做做”第1题涂灯笼,从左边起,涂4个和涂第4个,先让学生明白每道题是涂几个,再让他们涂色。

但课上没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应该多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

做完后还要问:如果从右边涂起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想想做做”第2题,左边一幅图是问小男孩的家在第几层?很多学生回答第5层,他们都是数阳台的层数,一数发现小男孩住在第5个阳台上,所以就说是第5层。我就联系生活实际问他们:我们现在的教室是第几层啊?(一年级在2楼)他们会说:第2层。

接着再让他们看书上的图问:我们要怎么数楼的层数呢?

这时就有学生明白了数层数应该看门从下往上数!随后再请孩子们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右边这幅猴子捞月图,答案是有两种,根据从不同的方向数,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回答有的说第2有的说第4,都对,只是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话花了一点时间。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况且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右边起涂第4个灯笼,学生可能还是从左边数的圈了第四个这样的错误。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2

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1—5的认识与加减法中的《第几和几》。教学过程以板书:

第3

开始。第一部分,学习“第几”。先请小朋友试着数一数,从左边数哪个桃子是第3个,圈一圈。再请4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教师说命令,学生举手表示。第二部分,是学习“几”。以板书:

前面3个

同样先请小朋友来圈一圈前面3个是哪3个桃子。再请4小朋友上台再来演示一下并举手示意“哪几个小朋友是叶老师要求在内”。这一个例子的对比,意图在于区分3个与第3,3个是表示数量3,而第3只是1个是表示它所在的位置(顺序)。在这一个对比之后,提示课题——第几和几,并板书在黑板上。第三部分,数学活动通过请几位同学听要求举手来巩固第几和几,正确区分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第几和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数的基数与序数这一概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四部分就是课堂作业。在翻开作业本做之前,叶老师先将最后一题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来做一做这一题。第一个要求先把每一盆花中有几朵花先数一数,其次把下面的问题读一读,第三确定数数方向。根据关键句“第一盆花开了3朵花”,确定了数的方向是从左边数起。在师生一起读题的过程中,统一了数数的方向。这样学生再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也就不难了。在完成课堂作业本之后,再翻开课本来做一做书上的练习。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却十分难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才一年级,对于左右还不是十分清楚,题目中要示数数的方向不能正确反应。有些难的题目更是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这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听了这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启发:

1、注意细节,强调细节。

在要求学生圈出第3个桃子的时候,要求学生这样数“第1”、“第2”、“第3”。一定要求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要区分第几与几。这样才能在答题时,也注意相应的问题。

2、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题目中没有规定从哪边数起时。先找一找有没有隐藏起来的条件,如果有找出关键句进行解读确定方向。如果没有隐藏条件,那么就要从左边数起,这是约定的。

3、正确地区分第几和几。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体会序数与基数(第几和几),能够正确区分第几和几。让学生深知第几是1个物体,几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4、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一题盖一题。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偷懒的同学通过抄袭同学的答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独立思考与答题,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好题止之后,把本子往前推,并放下笔。这样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绪迅速转移到老师身上,而不是在考虑作业本上的其它题目。

5、日常教学应多做少说,在说清重点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新课引入与讲解之上

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作业来不及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一天的任务越积越多。

6、例题的设计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

在日常的教学中,例题只要实用就以了。不需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与新课导入部分。有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

7、课前准备充分。

无论是教具、学具还是作业本上的难题小黑板准备。

第几教学反思3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认识“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和“第几”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前,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的方位。特别是左、右,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怎样记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准备工作后,开始了“几和第几”的教学: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第几”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刘煜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第几”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为了帮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我想考试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第几”。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虽然课前我让学生感知了方位,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圈了第四个。

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四、讲完练习之后我进行了小结,但感觉小结的方式不对,我是让学生上台排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总结的时候不应该提问:“一共有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几),“第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第几),问的太唐突了,虽然有个别同学知道,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孩子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只要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并能够区分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五、在后面讲练习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涂色,可以先复习一下“左右”,做一做有关“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感知,再进行涂色,效果会好些,目的性会更强些。2.“想想做做”第2题,“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有的学生听过,有的没听过,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还是蛮高涨的,应该事先准备一个故事的录音,或者动画,让孩子在轻轻松松中学到知识。

当然,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第几教学反思4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上课一开始,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出示主题图,而是引导学生在参与动物赛跑的活动中学习。我对学生说:“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次森林运动会,可爱的小动物要请小朋友们当裁判,你们想不想参加?……”“下面请小兔和小马入场。”只见两个带头饰的小朋友快乐地走上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比赛开始后,许多学生都兴趣盎然地猜谁跑第一,不一会,他们就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宣布比赛结果:小马第一……。

学生通过观察看比赛过程,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认知,从而体会到了“第几”和顺序的概念,学习难点迎刃而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同时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形式开放,学生活跃,课堂秩序显然有点乱,有时难以控制。如有的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有待我去研究怎样组织教学。

第几教学反思5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题图”是“人教版”新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需要,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说说自己排在第几?然后实际“买票”,前面的人买完票走了,再说说自己现在是第几?这样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虽然学生对于排队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真正要掌握“第几”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几”与“共几”更是难以区分。这也是本个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可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去参与“买票”之后,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懂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较好理解了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我想这是本节课的情境教学成功之处。

但是本节课之后,也伴随了一些思考:本节课我认为自己能够认真理解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了实际“买票”的情境教学活动,使一部分学生较好懂得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但是从中也发现,没有真正参与“买票”的同学,他们的理解程度并不是很好,而且在其他同学参与游戏时,一部分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的同学并不想听他们说,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在教师设计的“买票”这一情境上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就理解不深刻,反馈练习情况也就不是很好。

这一节课使我想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亲自参加的游戏活动很积极,也很认真,收效也会很好。但是不是自己能亲自参与的,自己的热情就不高,或者说不感兴趣了,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节课堂中来呢?也是使我陷入深深思考的问题。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使有限的,我们虽然可以设计出来一些情境教学活动,但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全部参加活动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怎样才能设计出来更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盼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第几教学反思6

“几和第几”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使用“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大量的活动场景来促进学生对“第几”的认识和区分“几和第几”。 “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通过引导同学们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几”和“第几”,区分出5个和第5个的区别,明白“第几”是指某一个,具有相对性。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在练习时创设多个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既充满学习兴趣又巩固新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7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过程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生活中运用几和第几的知识。教学难点准确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的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基本能将新授知识和生活链接起来。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要继续发扬的是:

1、根据教材情境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安排师生互动拍手、排队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面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放弃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机会,不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发言的面较广,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3、我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练习层次进行了调整,在整节课上知识的进展有序又有度,排队学生不陌生,游戏充满趣味,虽然不断加大难度,但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没有疲倦感,同时我一直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没有预演比预演的效果更好,也能真正验证教师的组织能力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正真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第几教学反思8

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课教学了几和第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首先,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几和第几”。

课前,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他说得对吗?”“不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我们班刘畅同学站起来说:“他要吃4个才饱,如果只吃第4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几和第几》。

接着,利用情境图,教学“几和第几”。

引出课题后,我便出示了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图上,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情境图,明白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排在前三个的又是谁?背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买票?……”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1个、第1;5个、第5……

然后,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几和第几”。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情境图是静态的,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队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的描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叙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第几教学反思9

今天,教育局的蔡书记听了我的这堂课后,肯定了成绩,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她的点拨使我对本课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和认识,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对本堂课肤浅的认识和反思:

一、一年级学生还小,方位感还不强。上这课前应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记住左和右的方向,再让学生按方位数就不难了。

二、应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

在教学中,我只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件,再说一说排队的人数和他们的排序,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如果再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就会深切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学生在说有几个或第几个时,应让其他学生也来数一数验算对错,这样所有学生都感知了几和第几。

四、学生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后,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强化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对小动物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若是让学生给小动物排排队,按要求涂色,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体验了“几” 的不变性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

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多样的拼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应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几”和“第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我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就会取得不断地进步。

第几教学反思10

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要让学生区分开“几”和“第几”是有不同的含义的,这一内容还要结合“左、右”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很容易混乱。所以为了让学生专心投入学习,我就创设了一些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1、创设情境:借用课本上的例题图,把它设想成是老师带小朋友去游乐园玩,慢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去游乐园要买票;买票就要排队;排队就要有秩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教了学生我们做事情要有秩序。

2、教学时先跟学生数一数排队的人数,问小男孩排在第几个,又问了队伍中其他孩子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慢慢体会一点“几”、“第几”,的一些差别。自己先来说一说,最后老师在总结。让学生明白“几个”指的不只是一个物体,还可能是好多个。而“第几”,它只能特指一个。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得到巩固练习,我利用教室里的座位,让学生回答:“这一组前2位同学站起来”。“这一组第2位同学站起来”。用的是学生身边的物体来练习,学生的投入状况也很好,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对学生的巩固知识还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3、但是课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练习中,题目会规定你从左或者从右数起。在新课前没有对左右的知识稍加复习,而只在练习题中提到了,课堂中对于从左数从右数也没有做太多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题时有点困难,为了避免在发生,备课时对于课后的练习也要仔细研究。还有一个问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习惯、坐姿、手不乱动等习惯还要多加练习、训练、提醒,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第几教学反思11

《第几》这课,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本课通过排队买票这一情境引入,通过说一说有几个人,小朋友排第二,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排第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初步让学生理解“几个”是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第几”是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似乎掌握还可以,但是在作业本中,似乎又问题暴露太多,比如第2小题赛车,几号车,排名第几,似乎有些搞不清楚,第4小题,从左数,第几盆花,几朵花,也有些不清楚,个别孩子在问题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第几教学反思12

《认识几和第几》这一节课,我主要以一个排队买票进动物园观看表演的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能在欢快地氛围下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几和第几有了很多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这是我的教研课,在此之前,我现在另外一个班级上了一遍。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当同学们已经得出有5人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个,最后的小女孩排在第5个时,我追问了:5表示什么,第2表示什么,第5呢?孩子们没有符合我原来的预想,他们一个个有点不知所措。然后我询问了周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太想当然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不需要挖掘地这么深,只要能初步区分几和第几,就行了,所以在四班上课时,就省略了这一步。接着在涂灯笼的游戏中,让学生分别涂出4个和第4个,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涂对,但是,当问到:为什么两行都有4,可是涂的不一样时,孩子们可能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引导,有些答非所问,甚至有的孩子说出:这样就不是数学了。当时有点慌,只能带领孩子一起来看题目:涂4个,就要数出4个,涂上颜色;涂第4个,就要数,并一边数一边问,第1个要不要涂色,第2个呢,第3个呢,第4个呢?从而明确只需要涂第4个。其实还是要一开始引导好,不然孩子们都走了“歪路”。在讲解动物上山和下山这道题目时,我很机械的问:上山(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1,谁第2;在之后的追问时,为什么说小猫第1,又出现了混乱孩子思想的问题,没有真正的把题目活用起来。如果当时先让孩子观察小动物们谁排在最前面,谁已经快到山顶了,再问谁第1,这样清楚地提问可能就会让孩子理解地轻松一点。

第几教学反思13

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化新知。教师设计的两个活动,颁奖与送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在玩玩学学中明确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生2说向超排第3,生3说向超排第4”教师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明确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第几”是相对的,从不同的方向数,“第几”也就起了相应的变化,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灵活,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比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一、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扇子,请各小组长把扇子发给同学们吧。

老师说明活动规则:让小组成员按一定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活动,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扇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

教师把一把扇子发给一个同头

师:我给第几名同学发了扇子?

生6:第3名。

师:是从哪边数的?

生6:从左边。

师:拿扇子的这名同学还可以说是第几名?

生7:从右边数第5名。

师:我们在找同学的时候,要分清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

指导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发扇子。

要求:

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左面起前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面起前4名同学发扇子。

反思: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发扇子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拓展运用,发展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排队参加闭幕式,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向思琪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排一共有几人?

(2)王欲君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4,这排一共有几人?

让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反思: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闭幕式站队这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站队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新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一,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活”了,这样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

在《第几》这节课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们熟悉的运动会场面引入课堂,把“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领会“第几”和“几个”的含义,巧妙设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第几教学反思14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特意多安排了一些小游戏:从左往右数,请第几排的第几个小朋友站起来,请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注意结合孩子们的思想实际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这门艺术。

第几教学反思15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区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

故事导入:小猪饿了,去烧饼店买烧饼吃,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一个还不饱,直到吃了4个才饱。他说:“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小猪说得对不对,为什么?通过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点上,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初步感受到“4个”和“第4个”的区别。

实践游戏:请同学到讲台前排队,老师用“几个”和“第几个”发出指令,同学们按要求离队或加入队伍。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既能巩固掌握“几”和“第几”,又能体会“第几”是相对的,如果有人离队或插入队伍,“第几”就起了相应的变化。

全民活动:请每组从前(后)面数几个(或第几个)同学按要求做动作。集体游戏,学生兴趣大增,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

第三篇:第几教学反思

第几教学反思

第几教学反思1

“几和第几”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使用“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大量的活动场景来促进学生对“第几”的认识和区分“几和第几”。 “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通过引导同学们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几”和“第几”,区分出5个和第5个的区别,明白“第几”是指某一个,具有相对性。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在练习时创设多个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既充满学习兴趣又巩固新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2

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成为序数。本节课学习的是有关序数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一、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序数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梁耀宇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序数。

主题图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看主题图,明白主题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穿粉红色衣服的阿姨排在哪……”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第一、第二……

三、学生主动参与,巩固新知。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主题图是静态的,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排队的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的表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表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四、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为了帮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我想考试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第几”。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第几教学反思3

《第几》这课,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本课通过排队买票这一情境引入,通过说一说有几个人,小朋友排第二,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排第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初步让学生理解“几个”是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第几”是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似乎掌握还可以,但是在作业本中,似乎又问题暴露太多,比如第2小题赛车,几号车,排名第几,似乎有些搞不清楚,第4小题,从左数,第几盆花,几朵花,也有些不清楚,个别孩子在问题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第几教学反思4

本月上了一节公开课,所选上课内容是第17课几和第几,下面我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是本节课前二十分钟处于复习阶段,包含内容有:讲了前一天的作业练习题,集体订正错误的地方;然后进行20以内数的点数;最后是完成20以内按数取物。第二步是今天内容讲解几和第几,通过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到数与数序,从而应用到生活中。第三步是通过练习巩固理解。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时间上整体把握还不够精确,尤其每部分时间分配还有待加强。

2.内容上新课教学有点少,有些知识没有准备充分。

3.巩固练习的习题准备不够贴合学生实际。

4.课堂干扰过多未能提前解决,出现教学事故。

解决问题的措施:

1.重新把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理,做足充分准备。

2.再次把之前有错误的或未讲内容再讲解一遍,让学生们理解透彻。

3.着重讲解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分层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意识到我所面临的教学任务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网络视频教学虽有各种限制,但作为老师要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忽略问题。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在校时是一样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考虑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鞭策自己,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修养。

第几教学反思5

“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对我们成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但“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平常用“几”表达的经验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几”和“第几”的认识。

一、活用主题图。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而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没有被主题图束缚,而创设了这样一个语境:老师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有的.说:一共有5人排队;有的说: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有的说:小姑娘排在第5……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参与和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但仅仅通过例题的教学还有不少学生仍搞不清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

二、巧用“想想做做”。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又特意安排了点灯笼游戏这一环节(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从右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一环节,不仅要训练几和第几,还要想到左右,开始稍微胡点难度,不少学生只顾着4和第4,没考虑左右这方位。同样的题型,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几和第几”。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一摆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今天所做的题中有从左边数、从右边数,所以做得效果不理想。

一节课下来“几”和“第几”学生学得不是非常理想,这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不会自己读题,读不懂题目意思也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几教学反思6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区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

故事导入:小猪饿了,去烧饼店买烧饼吃,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一个还不饱,直到吃了4个才饱。他说:“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小猪说得对不对,为什么?通过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点上,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初步感受到“4个”和“第4个”的区别。

实践游戏:请同学到讲台前排队,老师用“几个”和“第几个”发出指令,同学们按要求离队或加入队伍。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既能巩固掌握“几”和“第几”,又能体会“第几”是相对的,如果有人离队或插入队伍,“第几”就起了相应的变化。

全民活动:请每组从前(后)面数几个(或第几个)同学按要求做动作。集体游戏,学生兴趣大增,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

第几教学反思7

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1—5的认识与加减法中的《第几和几》。教学过程以板书:

第3

开始。第一部分,学习“第几”。先请小朋友试着数一数,从左边数哪个桃子是第3个,圈一圈。再请4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教师说命令,学生举手表示。第二部分,是学习“几”。以板书:

前面3个

同样先请小朋友来圈一圈前面3个是哪3个桃子。再请4小朋友上台再来演示一下并举手示意“哪几个小朋友是叶老师要求在内”。这一个例子的对比,意图在于区分3个与第3,3个是表示数量3,而第3只是1个是表示它所在的位置(顺序)。在这一个对比之后,提示课题——第几和几,并板书在黑板上。第三部分,数学活动通过请几位同学听要求举手来巩固第几和几,正确区分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第几和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数的基数与序数这一概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四部分就是课堂作业。在翻开作业本做之前,叶老师先将最后一题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来做一做这一题。第一个要求先把每一盆花中有几朵花先数一数,其次把下面的问题读一读,第三确定数数方向。根据关键句“第一盆花开了3朵花”,确定了数的方向是从左边数起。在师生一起读题的过程中,统一了数数的方向。这样学生再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也就不难了。在完成课堂作业本之后,再翻开课本来做一做书上的练习。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却十分难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才一年级,对于左右还不是十分清楚,题目中要示数数的方向不能正确反应。有些难的题目更是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这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听了这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启发:

1、注意细节,强调细节。

在要求学生圈出第3个桃子的时候,要求学生这样数“第1”、“第2”、“第3”。一定要求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要区分第几与几。这样才能在答题时,也注意相应的问题。

2、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题目中没有规定从哪边数起时。先找一找有没有隐藏起来的条件,如果有找出关键句进行解读确定方向。如果没有隐藏条件,那么就要从左边数起,这是约定的。

3、正确地区分第几和几。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体会序数与基数(第几和几),能够正确区分第几和几。让学生深知第几是1个物体,几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4、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一题盖一题。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偷懒的同学通过抄袭同学的答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独立思考与答题,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好题止之后,把本子往前推,并放下笔。这样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绪迅速转移到老师身上,而不是在考虑作业本上的其它题目。

5、日常教学应多做少说,在说清重点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新课引入与讲解之上

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作业来不及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一天的任务越积越多。

6、例题的设计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

在日常的教学中,例题只要实用就以了。不需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与新课导入部分。有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

7、课前准备充分。

无论是教具、学具还是作业本上的难题小黑板准备。

第几教学反思8

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课教学了几和第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首先,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几和第几”。

课前,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他说得对吗?”“不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我们班刘畅同学站起来说:“他要吃4个才饱,如果只吃第4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几和第几》。

接着,利用情境图,教学“几和第几”。

引出课题后,我便出示了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图上,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情境图,明白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排在前三个的又是谁?背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买票?……”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1个、第1;5个、第5……

然后,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几和第几”。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情境图是静态的,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队学生的具体位置。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的描述。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叙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第几教学反思9

一、活动的优点

1.注重操作和游戏的趣味性

皮亚杰认为:智慧发端于动作,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学习序数,不是仅仅满足于幼儿掌握了序数词,而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巩固,并尽可能多的考虑趣味性。“小动物排队”、小动物住楼房”、“翻花片”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师幼互动良好。

2.关注序数词的掌握

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充分抓住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时间,结合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使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较好的把握活动重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2。

3.利用标志直观地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我们知道,物体所处的位置与判定的方向是有关联的,因起始的方向不同,物体排列的位置也不同。但是,中班幼儿对于“左右”空间方位的判别还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注重运用手势、标记或箭头标志等辅助指导语,帮助幼儿直观形象的理解“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开始数。在游戏巩固环节,我为幼儿提供了带有标记的操作板,很好的解决了因为幼儿座位方向不同导致左右方向的变化问题。为幼儿的操作和自我检验排除了干扰。

二、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引导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

在序数教学中要引导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我知道要抓住这个要点,但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困惑。经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在“翻花片”的游戏环节来突破。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请从红旗的标记开始翻出2个红花片,把从右边开始数第二个花片翻过来。

数一数,红花片有几个?(3个)从左边开始数红色花片排第几(第三)?

通过这样的操作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有几个”是问东西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问物体排在第几个位置。

2.要进一步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

序数判定中的相对性: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于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为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从星星的标记开始数,小狗排哪里?(第二)

从月亮的标记开始数,小狗排哪里?(第四)

为什么小狗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排第四?

小结:原来,同一个东西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顺序就不一样。

第几教学反思10

买冰淇凌(几个和第几个)本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引出几个和第几个,非常自然,而且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故事中,学生很轻松地知道了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在故事的讲述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守秩序的文明教育,在数学课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也是令人满意的。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摆好了,汇报交流各自的摆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自己的摆法是可以的,还有其他的摆法,不过语言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使学生真正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明确了序数的次序性。

后面安排的同桌合作操作,则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最后排队的游戏的效果也很好,将整节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全班学生都忘情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排队大部分小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个别小组还排出了中间高两边矮或中间矮两边高的队型,可以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整堂课下来,总觉得序数的书写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成熟。虽然在备课时,自认为想得比较周到:从学生观察序数的书写,发现特征,到学生看图独立书写序数,最后给格子编号。但教学时总有学生忘了小圆点。

我想,原因之一是学生以前写的数都是基数,不用小圆点,已在脑中形成定势;原因之二是多媒体演示上的缺陷,学生观察得不够清晰。虽说整堂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序数的书写上如果能改成教师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几教学反思11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认识“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和“第几”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前,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的方位。特别是左、右,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怎样记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准备工作后,开始了“几和第几”的教学: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第几”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刘煜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第几”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为了帮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我想考试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第几”。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虽然课前我让学生感知了方位,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圈了第四个。

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四、讲完练习之后我进行了小结,但感觉小结的方式不对,我是让学生上台排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总结的时候不应该提问:“一共有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几),“第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第几),问的太唐突了,虽然有个别同学知道,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孩子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只要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并能够区分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五、在后面讲练习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涂色,可以先复习一下“左右”,做一做有关“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感知,再进行涂色,效果会好些,目的性会更强些。2.“想想做做”第2题,“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有的学生听过,有的没听过,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还是蛮高涨的,应该事先准备一个故事的录音,或者动画,让孩子在轻轻松松中学到知识。

当然,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第几教学反思12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题图”是“人教版”新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需要,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说说自己排在第几?然后实际“买票”,前面的人买完票走了,再说说自己现在是第几?这样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虽然学生对于排队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真正要掌握“第几”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几”与“共几”更是难以区分。这也是本个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可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去参与“买票”之后,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懂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较好理解了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我想这是本节课的情境教学成功之处。

但是本节课之后,也伴随了一些思考:本节课我认为自己能够认真理解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了实际“买票”的情境教学活动,使一部分学生较好懂得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但是从中也发现,没有真正参与“买票”的同学,他们的理解程度并不是很好,而且在其他同学参与游戏时,一部分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的同学并不想听他们说,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在教师设计的“买票”这一情境上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就理解不深刻,反馈练习情况也就不是很好。

这一节课使我想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亲自参加的游戏活动很积极,也很认真,收效也会很好。但是不是自己能亲自参与的,自己的热情就不高,或者说不感兴趣了,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节课堂中来呢?也是使我陷入深深思考的问题。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使有限的,我们虽然可以设计出来一些情境教学活动,但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全部参加活动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怎样才能设计出来更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盼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第几教学反思13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特意多安排了一些小游戏:从左往右数,请第几排的第几个小朋友站起来,请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注意结合孩子们的思想实际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这门艺术。

第几教学反思14

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要让学生区分开“几”和“第几”是有不同的含义的,这一内容还要结合“左、右”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很容易混乱。所以为了让学生专心投入学习,我就创设了一些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1、创设情境:借用课本上的例题图,把它设想成是老师带小朋友去游乐园玩,慢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去游乐园要买票;买票就要排队;排队就要有秩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教了学生我们做事情要有秩序。

2、教学时先跟学生数一数排队的人数,问小男孩排在第几个,又问了队伍中其他孩子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慢慢体会一点“几”、“第几”,的一些差别。自己先来说一说,最后老师在总结。让学生明白“几个”指的不只是一个物体,还可能是好多个。而“第几”,它只能特指一个。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得到巩固练习,我利用教室里的座位,让学生回答:“这一组前2位同学站起来”。“这一组第2位同学站起来”。用的是学生身边的物体来练习,学生的投入状况也很好,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对学生的巩固知识还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3、但是课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练习中,题目会规定你从左或者从右数起。在新课前没有对左右的知识稍加复习,而只在练习题中提到了,课堂中对于从左数从右数也没有做太多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题时有点困难,为了避免在发生,备课时对于课后的练习也要仔细研究。还有一个问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习惯、坐姿、手不乱动等习惯还要多加练习、训练、提醒,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第几教学反思15

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化新知。教师设计的两个活动,颁奖与送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在玩玩学学中明确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生2说向超排第3,生3说向超排第4”教师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明确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第几”是相对的,从不同的方向数,“第几”也就起了相应的变化,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灵活,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比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一、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扇子,请各小组长把扇子发给同学们吧。

老师说明活动规则:让小组成员按一定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活动,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扇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

教师把一把扇子发给一个同头

师:我给第几名同学发了扇子?

生6:第3名。

师:是从哪边数的?

生6:从左边。

师:拿扇子的这名同学还可以说是第几名?

生7:从右边数第5名。

师:我们在找同学的时候,要分清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

指导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发扇子。

要求:

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左面起前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面起前4名同学发扇子。

反思: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发扇子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拓展运用,发展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排队参加闭幕式,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向思琪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排一共有几人?

(2)王欲君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4,这排一共有几人?

让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反思: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闭幕式站队这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站队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新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一,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活”了,这样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

在《第几》这节课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们熟悉的运动会场面引入课堂,把“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领会“第几”和“几个”的含义,巧妙设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第四篇:关于《第几和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1—5的认识与加减法中的《第几和几》。教学过程以板书:

第3开始。第一部分,学习“第几”。先请小朋友试着数一数,从左边数哪个桃子是第3个,圈一圈。再请4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教师说命令,学生举手表示。第二部分,是学习“几”。以板书:

前面3个

同样先请小朋友来圈一圈前面3个是哪3个桃子。再请4小朋友上台再来演示一下并举手示意“哪几个小朋友是叶老师要求在内”。这一个例子的对比,意图在于区分3个与第3,3个是表示数量3,而第3只是1个是表示它所在的位置(顺序)。在这一个对比之后,提示课题——第几和几,并板书在黑板上。第三部分,数学活动通过请几位同学听要求举手来巩固第几和几,正确区分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第几和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数的基数与序数这一概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四部分就是课堂作业。在翻开作业本做之前,叶老师先将最后一题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来做一做这一题。第一个要求先把每一盆花中有几朵花先数一数,其次把下面的问题读一读,第三确定数数方向。根据关键句“第一盆花开了3朵花”,确定了数的方向是从左边数起。在师生一起读题的过程中,统一了数数的方向。这样学生再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也就不难了。在完成课堂作业本之后,再翻开课本来做一做书上的练习。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却十分难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才一年级,对于左右还不是十分清楚,题目中要示数数的方向不能正确反应。有些难的题目更是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这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听了这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启发:

1、注意细节,强调细节。

在要求学生圈出第3个桃子的时候,要求学生这样数“第1”、“第2”、“第3”。一定要求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要区分第几与几。这样才能在答题时,也注意相应的问题。

2、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题目中没有规定从哪边数起时。先找一找有没有隐藏起来的条件,如果有找出关键句进行解读确定方向。如果没有隐藏条件,那么就要从左边数起,这是约定的。

3、正确地区分第几和几。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体会序数与基数(第几和几),能够正确区分第几和几。让学生深知第几是1个物体,几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4、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一题盖一题。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偷懒的同学通过抄袭同学的答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独立思考与答题,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好题止之后,把本子往前推,并放下笔。这样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绪迅速转移到老师身上,而不是在考虑作业本上的其它题目。

5、日常教学应多做少说,在说清重点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新课引入与讲解之上

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作业来不及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一天的任务越积越多。

6、例题的设计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

在日常的教学中,例题只要实用就以了。不需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与新课导入部分。有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

7、课前准备充分。

无论是教具、学具还是作业本上的难题小黑板准备。

第五篇:《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生活中运用几和第几的知识。教学难点准确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的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基本能将新授知识和生活链接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生活中运用几和第几的知识。教学难点准确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的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基本能将新授知识和生活链接起来。

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正真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第几》教学反思[大全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