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推荐5篇)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65-748020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4 06:19: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是陷入了学生累、老师更累的恶性循环中。

一直企盼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于是我便细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里的话说得实在,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让我对有效与无效、低效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每一个理论后面都有一个案例,这些案例是真实的,对案例地分析也是客观的,易于接受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本书突出的是一个“效”字,它是针对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低效乃至无效教学而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书中有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是就数学课而言,我们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占用的时间有时达到了95%,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学生实践活动,我们现在的课堂仅占20%,学生教别人占的比例就更低了,只有5%,我们还处在主要靠向学生“灌”知识阶段,没有更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处处瞄准一个“效”字,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效”上多下功夫,确保有效,力求高效。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想我们应汲取书中的精华,新的学期中,备课讲求实效。不必过于强调详案,强调完美。目标明确,重点明确,预设合理,反思及时。上课注重实效。不要一味地在道具上、花招上做文章,兜圈子,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实际,切实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适时点拨,有效指导。作业切合实际。作业不可太多、太滥或太少,要从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应用性、迁移性、层次性,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切实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辅导及时实在。对学生的辅导,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要牢牢地抓住两头,即优生和差生。尤其是对差生的辅导要及时,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什么时候辅导,谁出现了问题辅导谁,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心理疏导。总之,教学工作不同于演戏,不能只追求表面热闹,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摸准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前进。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个人先通过阅读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材等,写出个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在以前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做好复习铺垫,大部分学生就能迁移类推到新知识上。第二要备重点、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第三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我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其次,要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后再次对自己的备课进行重新修改和完善,便与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篇:有效教学读书报告

《有效教学》读书汇报

许洪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今年三月份,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县青年教师共同体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全县优秀青年老师共同阅读崔允漷老师主编的《有效教学》这本书。随后我校青年共同体学习活动启动,给老师们推荐的也有《有效教学》这本书。在县局、学校领导的安排下,通过我校赵山主任负责具体的读书进度划分和记录,这本书已基本读完。现将读完《有效教学》后最深的几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教师即研究者。

“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个态度。”

提到研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是专业人员做的事,其实本书中提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学即研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教学研究。尤其对于新教师来说,研究非常重要。有时我们看到,同时入职的一批老师几年后就有了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就是一部分教师积极地从事了教学研究,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有一部分年轻老师缺乏这种精神,会导致失去热情、滋生倦怠,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小。当时读到这里触动很大,自己参加工作之初就很少积极的探索,积极地去总结、钻研,感觉自己错过了很多,错过了一些成长的机会。读完《有效教学》我意识到教学研究、探索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开展教学研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那么我们可以研究些什么呢?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选择自己在教学中遭遇的真实问题;二是尽可能地选一些比较小的切入点。比如学习小组如何划分?学生在小组中从事那种任务、谁来决定?

小组头号学生如何检查、谁来检查?又或者错题集如何使用最有效?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分别是什么要求等等。通过研究、积累经验,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教学质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自我反思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古代也有如“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等陈述,这都强调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为何反思:如果把教学比作一场球赛,备课就相当于赛前制定战术,上课就相当于教练临场指挥。而比赛结束后,教练会组织球员观看比赛录像,给球员指出比赛中哪一次进攻中传球的时机不好,哪一次防守球员站位不好,通过总结制定下一场比赛的策略。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行为后都要思考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或总结经验,或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这样才能让自己下次做得更好,才能不断进步。

反思什么:实际上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上节课我在目标设置、情境创设、引起动机、课堂组织、环节过渡、重难点突破、问答及评价这些方面处理的好不好?该怎么改进?本周我最成功的、最失败的、最有风格的是哪一节课?哪里是亮点或者缺点。

如何反思:反思时我们可以随手记录。就像上次李冲锋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我们可以用手机录音功能帮我们第一时间把写作的灵感记录下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教学反思上,当我们遇到印象深刻的事,觉得得意的地方或者发现有不足的地方都可以通过拍照、录音等形式先快速记录下来,待有时间再作详细的整理。

第三,教学是有感情的。

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在网上教学,而且现在网上授课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成熟。但我总感觉课上少了点什么,其实缺少的就是师生间那份情感的交流。我觉得说话时看不到对方的眼睛就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反应,不知道学生是明白还是疑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有这种感觉。归根到底,我们的教学中是有情感交流的,而学生经常会受老师情感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情感因素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情投入、教学风格等。

有人说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其实在学校里我们也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勤快则学生勤快;班主任乐观开朗则学生积极大方;班主任不爱说话,班里气氛经常很沉闷。这都说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学生的,因为学生都还不成熟,他们都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的人,在家会受家长性格影响,在校会受老师性格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积极的、乐观的一方面展示给学生,从正面去影响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老师既是学生的长辈,又是学生的朋友,不管成绩好坏,什么样的学生都值得老师去真诚的对待。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或长期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容易对其产生偏见,平时对待他们的态度会不自觉的失去公正,但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赞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前我有个学生,成绩不太好,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受关注。他爸爸也是不爱说话的人,和他交流很少,在家里经常训他,到了后来训他也不管事了。最后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没考好,他爸刚想叫他过来说说他,他跑到外面拿了个拖把棍递到他爸爸手里,一句话不说。他爸一看不行了到学校来找我,跟我说了这个事。商量之后,我提议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返校后,我有意的在一些小事上表扬他,有次考试还发了奖状并提前告诉他爸爸让他回去夸夸他。结果从那之后学生有了很大变化,积极性也提高了,性格上也好了一些。所以我们要多注意对学生的态度,多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不要吝惜自己的赞扬,有时候我们随口夸他们一句,真的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教学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公式,教学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一个老师对学生好不好,有没有在教学中投入感情,学生是能体会出来的。我们要想从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就要信任、关怀学生,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并严格要求他们,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展现自己的热情,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否则就会失去学生信任,课堂也会毫无生机。

这次我通过读《有效教学》,充实了教学理论,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作者在前言里说“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这是教育的光荣与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不断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育的梦想。

以上是我读《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几点感触,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有效教学》读书报告

《有效教学》读书报告

伴随着本学期《教学论》课程的学习,我认真阅读了崔允漷教授所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在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了解后,我勾勒出了本书的组织架构,并对其写作特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与分析;同时,在重点撷取震撼自己心灵的一些关键语句的基础上,着重对书中所提的“像专家一样思考”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量。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崔允漷,1963年1月5日出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专家,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出版物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课程·良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二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和原理、策略与研究》(第二主编)、《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丛书》、《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基于标准的评价研究丛书》等。近年主要研究工作是参与设计并推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担教育部课程改革重大课题“学校课程管理指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以及华夏基金会资助项目“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等。

其作为第二主编与已故学者施良方教授合著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和原理、策略与研究》截至2009年《有效教学》出版前,已发行近15万册,几乎成了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必读书。而后者即为10年后作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并通过三年的认真思考对前者进行修订而成。单从这一方面来说,《有效教学》这一作品也是值得大家拜读的。

本书在编写之前,作者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书怎样写得能与读者今后的工作有关,怎样帮助读者解决将要面对或正在面对的一些问题?二是21世纪初,中国教育界的话语首先是课程话语,那么如何将教学置于课程话语下讨论?三是如何使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这三方面的问题,定下了本书的基本格调和内容。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师教育新教材。

二、组织架构

尽管本书的书名是《有效教学》,从目录上看还是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和原理、策略与研究》的框架相似。然而,本书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与内容结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1

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的内容。

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

第一单元,为了使读者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作者首先从各种教学活动的现象入手,分析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再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语义上分析教学的规定性定义,然后总结了至今以来关于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路径或成果,特别是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第二单元,为了接近教师的教学经验,作者把教学活动相对地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块内容来探讨。教学准备着重讨论了基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部分是基于分析的需要,将教师在课堂中所发生的所有行为分解成教学(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与管理两类来探讨;教学评价着重讨论了当前评价领域的最新发展——评价文化,即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以及基于合作、技术与研究的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单元,为了让读者理解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好、更有意思,作者探讨了教师、教学与研究的关系,让我们正确理解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的真正涵义,以及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路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导与专家引领。

三、写作特色

作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之一的本书,首先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其写作方面的显著特色。对此,笔者将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解剖。

(一)层次分明,系统严谨

从对全书的宏观把握来看,本书共分为三大单元,即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全书紧紧围绕“教学”展开论述,这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写的。作者首先对教学的概念进行了语义学上的界定,并简要介绍了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其次,正式把视角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教学准备,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以及教学评价五方面回到了“怎样教得有效”的问题。最后,作者更进一步地引导我们“怎样教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得更好”,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总的说来,作者对全书的构思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三大单元层次分明,而又系统严谨。在作者这种看似简单的逻辑思路引领下,我们很容易地完成了对全书整体结构的把握,这也就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要“形成教育的大观念”。

不但全书整体宏观体现了这一特征,书中对具体“知识点”的论述也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迹象。全书第一节对教学活动的现象分析中,作者得出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即为一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的分析,作者提出了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的四个要素: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首先,在教学的开始,教师要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定位。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地说明和解释,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易于学生理解的方法和形式来展现学生所学的内容。最后,教学终了,我们一定要对整个教学进行检测和评价,弄清楚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毕竟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提高,还要考虑他们审美体验的升华和思维方式的改进。由此可见,这四个要素不但层次分明,而且辩证统一。正如书中所说:“任何一个元素的缺省都无法使课堂行为发生效应,教学行为不可能成立。”

(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有效教学》被很多读者认定为是“非常专业”的书。一般而言,“专业”总会让人与遣词用句的“艰深”,“晦涩”等等联系在一起,致使读者闻“专业”而色变,不喜欢读这样的一些“专业书”。然而本书却与众不同。它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词平易,通俗易懂”。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的开篇语部分有这样一句话:“那就请你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去探访一下‘教学’一词的前世今生吧。”“前世今生”这一文艺色彩异常浓厚的成语用在此处,不禁让人眼前一亮!一般的专业书绝不会出现这样的字眼,而几乎是用清一色的如“历史与发展”,“回顾与前瞻”等“专业术语”来郑重其事地表达。这样的词汇让人看着毫无感情,自然也就引不起读者多少“感觉”,反而令人感到厌倦。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随处可见的“你”字。第二人称的运用,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较好地达到了让读者深入浅出地理解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目的。

众所周知,教育理论方面的名著几乎都是由一些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编著而成,他们生活在一个专业语言氛围浓厚的圈子里,习惯了“庄重而高雅”的书面语言,甚至可以说对这样的语言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然而,读者中的大多数却都不是什么专家、学者,他们都只是学习作品的“学生”,那种严谨、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3

深刻的语言逻辑思维结构还远未达到专家水平。因而,当读者欲通过作品语言这扇“大门”以求得室内设计的美感时,因为根本无法耐心用力来打开大门而主动放弃,这样的结局终究可惜。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我们希求的是作品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可爱、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三)案例丰富,耐人寻思

教学活动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没有教学实践的过程,也就没有教学;没有好的教学实践,也同样没有好的教学。任何教学理论都是在紧密依靠教学活动实践的产生和发展下而产生和发展的。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效教学》做得非常好,因为它在分析和阐述具体教学理论时更多地借助于一种提炼于教学实践的形式——案例。

从本书写作形式来看,有两个特征特别明显。一是上文所指的语言运用上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第二就是本小节所说的“案例丰富,耐人寻味”。光从更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第二点比第一点更显著,因为书中的案例是“大面积地出现”。因此,案例丰富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这两个显著特征使得其与同类的其他专业书籍相比变得与众不同。正如本书封底肖成全所说:“许多教师教育教材给我的感觉是无趣、无用、无意义,此书为高师教材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我们知道,案例在阐述问题中的运用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从而大大提高读者对该问题的理解水平。这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阅读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读者会发现远超出作者运用该案例辅助说明某问题的界限。丰富的案例具有其“案例的丰富性”,只要我们肯去挖掘,一个宏大的世界就会经由这小小的案例慢慢地展现出来。

书中第八章“教学评价”在章末“讨论与探究”部分出现的《老师的推荐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了案例两方面作用的例子。案例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女孩子通过在美国的学习后所发生的惊人变化。出国前,她被老师评价为“没有数学脑子”,“只能上文科班,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学生。然而,在美国的学习的时候,她的数学老师为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斯蒂芬(注:女学生英文名)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斯蒂芬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做难题。”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对她不乏溢美之词,一致赞同美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接纳她。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她学习成绩方面的飞速提高,也看到了这个女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品质的发展。这不就是我们国内倡导多年而一直收效甚微的“全面发展”吗?

显然,作者选取这一案例放在“教学评价”这一章,主要是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评价以使学生得到发展。但从整个案例来看,此处所有科任教师的评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4

价都属于终结性评价,而未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更具有促进作用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有一种去探究后两种评价方式的欲望。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深刻、更全面。不过,问题还没有完。为什么斯蒂芬会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单单是因为评价方式的改变吗?还是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想到这里,我们可以把第二单元所有的章节都列出来了:教学准备,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以及教学评价等都是影响她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甚至都可以把第三单元的教师教学研究包括进来。因为“怎样教得有效”和“怎样教得更好”都是在说明“怎样教”的问题。故而,通过一个小小的案例,我们就可以把全书的重点内容系统综合起来,使我们对本书的学习再次形成一个“大观念”。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有效教学》在结构安排上的合理性。丰富的案例所具有的“案例的丰富性”着实耐人寻思。

(四)针对教学实际,增强可操作性

上文提到本书第二、三单元都是说明“怎样教”的问题,也就是操作性的问题。撇开教学的理论不说,对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掌握一些常用的具体的课堂问题的对策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尽管本书第一单元不乏对理论的完整介绍,但全书的重点依然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后两单元。由此看来,作者对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的解答和处理具有足够的重视。回想一下,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之前本文就明确说了教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我们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我们最终还是会把落脚点放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在第二、三单元中,第二单元比第三单元表现出更强的可操作性。而在第二单元中,笔者认为,第七章课堂管理行为的这一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如本章开篇所说:“有多项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仅占一半,另一半用在课堂管理上,而后者的大部分时间又是被处理纪律问题消耗掉的。”可见,这一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分量也是足够大的。

本章在介绍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及其成因后,重点论述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和预防。“处理”和“预防”本身就说明其可操作性之强。例如,在处理轻度问题行为时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行为,因为干涉可能比问题本身还具有干扰性;(2)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4)表扬其他学生;(5)言语提醒;(6)反复提醒;(7)执行结果,这是上述所有做法都不能奏效时的最后一招。又如,在对问题行为进行预防,谈到制定课题规则的几个基本原则时,其中有两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其中的第三条,规则数量以五条为宜和第四条,清楚和明确地陈述规则。因为规则数量太多,学生容易遗忘,而学生违规经常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规则;“带着课本、笔记本、纸和笔来上课”这种表述,显然要比“总是准备好了才来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5

学校”效果好,因为后者还需要额外的解释。

(五)树立良好态度,坚持教学研究

加强教学研究是第三单元“怎样教得更好”的核心内容。教学研究对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第九章开篇所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以及教学的乐趣都极大地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研究。”

在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研究的真正的涵义。一般来说,人们习惯性地把研究理解为专业人员(如科学家、教授等)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是一种学术性研究。其实这只是一种狭义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小学教师因为工作性质和精力、能力等问题,而无法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或者拒绝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广义地说,常人的一般性思考活动都可以看作是研究活动。例如,小贩卖菜:顾客对哪些信息会比较敏感?给每个顾客报同一个价格还是依据不同顾客报不同价格?如何才能让顾客相信自己的菜比隔壁的要新鲜?诸如这些问题,对卖菜者来说都是需要研究的,都是有学问的。这样思考的话,我们就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从事着比卖菜小贩专业性强得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提出了“态度决定一切”的口号,把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对教学工作来说,态度同样至关重要。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关键不在于能力,而在于态度。“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①研究是我们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而教学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从教学工作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②“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③对此,我们应该铭记:“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树立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心态来开展教学以及关于教学的研究。

四、思想撷英

但凡一本好书,总会有一些句子让你顿时心动,继而陷入沉思。《有效教学》这本书也不例外。现在就选取若干笔者读书过程中曾令自己心动不已的一些话语,并简要写出自己对其的思考,希望能与本读书报告的读者共同分享这思想着的快乐与欢喜。

①Santa,C.M.& Santa,J.L.Teacher as Reasearcher.Journal of Behavior,1995,27(3).②③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3,495页。

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1.‚我们的旨趣不是让你去记去背、去考试(我们是这样过来的,事实证明这没多大意义),而是让你形成自己的教学判断或教学理论(这就是我所说的房子)。‛(P2)这是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首先,这句话一开始就摈弃了传统的“读书是为了考试”的狭隘观念,指出我们的学习要变得真正有意义。而这种意义的形成就是形成自己的教学判断或教学理论。教学判断相对来说容易做到,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因此,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自然渴望开始学习本书的一段旅程。可谓一箭双雕。

2.‚在此,我们只能教您一招: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授降到最低限度,我们把更多的努力放在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上。‛(P5)“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秘诀,它一反传统“教”学生学习的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到了教学的本质含义。这也是本书对教学所下的规定性定义:“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的学习的所有行为。”(P20)这一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我们教学的方向。

3.‚如何给‘教学’下一个规定性定义,这是一件并非容易但又是非做不可的事情。我们只是作一种尝试,以便于将本书的讨论置于一种比较清晰的范围之中,也就是说,对话的前提是话题本身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P19)争论最基本的前提是话题必须明确,为争论双方所共同理解,意义一致。很多时候,我们的争论都是因为对话题的理解不一致而长期持续下去,但最后仍然是无果而终。这就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大量浪费,着实可惜。上世纪“解释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个缘故。

4.‚教与学是教学实践中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活动,离开学生的学习谈教师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P25)首先,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没有学也就没有教。如杜威所言:“教与学犹如卖与买。既然没有人买,也就无所谓卖。”(P17)其次,教学是否有成效,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正如本书第一章批评“虚假”的公开课时所说的:“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P13)5.‚据美国1970年的一项重大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从未问过为什么他们正在做他们所做的事前或问过目前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P26)“鉴于此,我们一反以往教学理论教科书的传统,不刻意介绍哪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而改用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分析框架,为教师分析自己的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7

日常行为提供一种概念框架。”(P26)这又是本书“反传统”的一个明证。这还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通过作者的这种分析框架,让我们感受到了本书更加“务实”的一面。一本书对读者来说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处,这是我们真正最关心的问题。

6.‚要设计学习活动,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内容。从哪里可以获得活动内容?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忠实执行教材,还是改编教材?或者说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P122)“无论哪种情况,根据教学的意图或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都是设计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P122)一般来说,新手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批判的态度。专家型教师则一定会对教材进行处理,并结合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改进。教材只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的只是一个参照,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要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就必定不能迷信教材,而要对其进行超越。

7.‚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依靠你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P182)将认知作为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这种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传统的教科书都是“只就动机论动机”,条分缕析地说明一项项提高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乐此不疲。然而,《有效教学》这本书却从根本上为我们探索了这一问题。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放在认知方面的,学生学习不好一般而言也是因为认知受挫,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故而敷衍对待甚至放弃了学习。而这一结果又使得学生更加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导致更不愿学而使学习成绩更差。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学习动机根本无处培养与激发。因此,我们一定要摆脱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势,将眼界放宽,认识到“工夫在诗外”。此外,本书在谈到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时,也类似地指出:“谈到预防措施,对教师来说,搞好教学是最重要的。”(P228)8.‚大家都知道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种自我预言实现效益。教师应该向所有学生传递积极期望,很少有人会亲近那些认为我们无能的人。‛(P229)句中所讲的“自我预言实现效益”即“皮革马利翁效应”或者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不过最打动我的却是最后那半句话:“很少有人会亲近那些认为我们无能的人。”这是我接受这么多年学校教育,而产生的强大共鸣。曾很多次地发现,我的学习成绩与老师对我的期望和重视程度有关。喜欢我、看重我的老师所教的科目我会学得很好,不重视我,甚至连我名字都叫不出来的老师所教的科目我往往学得不好。当然,这种重视和不重视都是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的。人性中与他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8

人的比较常常是决定自己心理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正是这种心理感受成为我们内在动机的“元动机”。近年来,“激励教学法”在全国各地的兴起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9.‚20世纪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科尔曼(James Coleman)1966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学校教学设施和课程、教师、学生团体(student body)等因素,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P278)这是一个惊人而又令人沮丧的发现,甚至让我们有点不愿去接受。“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①

这项研究从我国方面也证实了科尔曼研究的结论。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这种现象反映的是近年来我们所热议的教育公平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一项问题,它涉及到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能轻易改变的。在痛惜之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那些具有既定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提高学业成绩”(P278),尽量使这种差距最小化,并不断希求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努力扭转教育的这一不公问题。

五、像专家一样思考

本书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像专家一样思考”。那么,怎样思考才是像专家一样思考?阅读完本书,似乎我们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但这个框架却并不清晰。要真正回答这一个问题,我想,还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的努力和思考。不过,以下三点提高的策略却是明晰的。

(一)重视教学实践的基础作用

如前文所述,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是本书的指导思想。那么,首先我们的问题是:单单阅读此书,学习者就能“像专家一样思考”了吗?不可否认,书中的很多思想观念的得出,让我们一次次享受到思维的乐趣。然而,这种乐趣毕竟是作者给我们的,而不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和不断思考得到的。换句话说,这些令人振奋的思想观念并不是由我们自己经过“内化”而“外化”呈示出来的。要将之真正地内化为我们具有我们个人意义的东西,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思索,不断提炼,从而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并提升其高度。形成读者自己的教学理论,也是本书写作的重要目的之一。

① http://news.163.com/11/0806/01/7AO5JP7100014AED.html

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全国知名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如于漪、李吉林、魏书生、李镇西等老师,无一不是常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即使是在他人看来大部分时间用来搞科研的大学教授,他们也并不曾脱离教学一线。他们不仅给自己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上着课,而且还经常下基层学校搞调研。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学教授其实比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范围更广阔。这也是为什么说前者主要研究的是更为一般的课题,而后者一般仅局限于解决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要做到“像专家一样思考”,必须将教学实践作为这一思考的现实来源,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

(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曾有研究表明,在下棋的过程中,专家比业余选手下得更快、更好,是因为专家形成了一套更为完整的、高效的思维或心理“图式”。这套图式的形成无疑有经验的功劳,但是最重要的是专家脑中所具有的那一整套科学的思维方法。尽管专家下的棋是比一般人多很多,但是他们并不是依靠单纯的记忆来落子,他们在面对棋局中某一具体现象时,脑中已然出现了指导解决其中若干问题的一个大方向。这就是由于专家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在《“庖丁”分解课堂》这一案例中,“我们”好不容易“抖抖索索地拿出四种分解思路”。教授听完“我们”的汇报,却“不急不躁地说:‘课堂是为了什么?教师的教为了什么?一句话,为了学生的学习,我们能否从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因素有几类出发来思考课堂分解问题呢?’后来,我们知道,这叫原点思考。依着这种思考方式,我们决定将课堂教学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这一案例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专家思维。复杂的课堂问题经过还原,变成了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科学方法论的掌握,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有效“方法”。

(三)坚持研究,坚持思考

要做到“像专家一样思考”,除了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来完成外,还要坚持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思考,并持之以恒地将这种研究、思考进行下去。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不是没有去研究、去思考,而往往是在发现问题的短时间内还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不过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就又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问题的思考。确实,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处可见,可供教师研究的对象也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和对象对于有足够文化、理论基础的教师来说,不可能视而不见。可为什么相关问题总是悬而不决呢?这就是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如何坚持的问题。

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10

本书最后一章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问题所提出的三条方向型建议,为我们提供了把研究和思考坚持下去的理由和条件。书中认为,自我反思、同伴互道和专家引领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三条基本路径。自我反思是教师研究的内在动力,同伴互道和专家引领是教师研究的外部支持,三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完整系统。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三者的内涵和关系,通过学习和实践熟知他们的程序和技术,并加以运用和操作时,我们就可以坚信我们也可以“像专家一样思考”。

作者Email:zxl_678@163.com 11

第四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在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看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听课效果,每节课我都会用一、两道题对同学们进行检测,从而总体掌握学生情况。

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备课时就对这几方面进行预设。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尤其是对于那一部分学困生,课堂给予足够地关注,就能够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试问:这样做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在哪里?这样的启发教学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吗?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英语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若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也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一,唱唱跳跳得学习英语。

第二、有效地组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果组织方法得当,自然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假如使用了不正确的管理方法,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三、运用多样、新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

要想使学生们学好英语或者其他的学科,就必须不断推出多样而又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倾听。

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最不容易做到的是生生之间的倾听。听老师讲课时学生们能够做到精力集中,但当听同学发言时就会出现不认真倾听的现象。

当然,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2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

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

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

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

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

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

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 20xx-11-15 10:10:00 | By: axiang ]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读《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结合现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实践中的一些反思,自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结合此书的一些读后感,也许还有许多地方不成熟,但毕竟朝着某种方向开始迈出了步伐。

无论是前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还是最近省教育厅的“五言禁令”的颁布都在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指出了一丝方向,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过程中一切又渐渐回去老路上,要么教学质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比如时间矛盾,总体来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所知道的高中学生依然很辛苦,而教师无论如何也还是轻松不起来,这就涉及一个教学效益问题,我想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课堂效益的高低,当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基础素质,文化底子,教师教的是否认真,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更要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师的教的效益、学生的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时衡量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阶段均应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各项措施,以便在“教师在轻松的交、学生愉快得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和上佳的教学效益。而要真正达到或收获这种效益,我们教师除了必须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动策略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因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点是我以前基本忽略忽视的,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因为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上佳的效果。即使一阶段看似有效果了,那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教师的“硬压策略”,强灌强压强练,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会长久有效。一个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固然为其在课堂教学中胜任某学科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将教材内容很好地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还必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这点往往是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视的,也是做得最不够的。课堂教学艺术没有一种固定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种模式,不采用单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陈规老框,而应是因课而异因情而异,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已达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比较完美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上好一节课取决于多种因素,仅仅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没有备好课肯定上不好课是无容置疑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备好了,老师上课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到位上课时教师就能避免尴尬的境地,并且能够真正进行课堂的某些创造教学、应付各种突然情况或者说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能够将学生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引领。教师通过备课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且还能增强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备课最主要的要注意那些问题呢?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有没有什么提升备课技能的好的途径和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看这本书。

一、新教师如何备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当然是最基础的,这涉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原来有三点要注意:其一:应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其思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构成,有教材作为中介联系起来,而钻研“标准”的一般步骤是:(1)先通览一遍,对其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2)重点阅读“学科课程标准”部分,从目标、课时建议、教学内容和要求到教学评价和核定,全面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点往往被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略,经常有新教师问,这节课或者不分内容讲什么内容啊?与以前一样么?这些方法还介绍么?讲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事实上“标准”有相应的要求的。(3)这种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因为它更具体,理解透彻有利于备教材时向学生提出较为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4)吧“要求”和“标准”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根据教材所属的年级“对号入座”

其次,应该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引导下,理清讲课的思路,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重难点。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的,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特别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是教材重点但要老师着重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教学重点除了应关注是否是教材重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说分清重难点是新教师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参上标注一下,或在教案中写一下而已,新教师是要去思考辨明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抓住了这点我想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同样所谓难点:是指那些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较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比较复杂的技能或比较生疏的技巧。这对教师而言往往有定位不清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难点往往来自以下几点:

一、来自教材。教材上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以及表面容易实则容易混淆的内容;

二、来自教师,这容易被忽而略,教师受思想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对教材专研的深度、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的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准确地发现和把握难点,或不能巧妙地化难为易;

三、来自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考虑,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备学生”。

3、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有较强的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

(3)有较强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能力,这很重要,我有切身体会,当你对学生比较了解时,你会感到教学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会较好,自己也会觉得课比较成功。

(4)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仅供参考而已。而决不能将教案写成教参的翻版,具体要求有:

应该在教学大纲理解透彻及对教学内容初步熟悉后再参阅教参

应该在理清教学思路及搭好讲课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再参阅教参,比如你的课

你想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怎么讲,怎么引导,如何组织,重点例题是什么,练习如何安排等等,最好默念几遍课,不断发现问题、调整,差不多后再看看教参,合理取舍,再调整。

(3)应该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借鉴和利用教参,同时加以认真分析,不盲信书,不唯书,特别对新教师我觉得这点更重要,要敢想,敢提疑问,书也是会错的。也就是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新教师才能更快地提高。

再次,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应注意,这点更容易被新教师忽视,因为教材都是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什么还用优化呢?用一位专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教参、教科书是以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教材揭示教学大纲原理的”所以“还应系统地更新陈旧性例证教材,时刻考虑当前的迫切任务,不能不注意到由于教师的能力、专业水平不同,他们对教材大纲的同一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对新教师而言,要关注这点,具体办法不妨放在听课、问老教师和集体备课中解决。

然后,关于课型。一般而言,数学课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备课也应分为不同的类型,现今到处流行自主学习,没错自主引导探究是好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效率能否得到保证?比如,对高一的函数而言,我个人觉得预期盲目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不如以讲授引导为主,为什么?因为对学生而言,高中函数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新教师而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包括“讲功”。所以如果是新授课,新授的知识与前面内容有联系,备课时应把两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是复习课,备课时应多补充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例题。

另外还要注意通览教材,这是备教材的首要程序,要把整册书的教学内容无一遗漏地重看一遍,这很必要,一些新教师还根据自己以前高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素不知很多内容、技巧、方法已经更新或改变了,所以往往新教师看一遍还是不够的,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摸清编者的总体意图,准确把握整册书(或整章、整节)总的教学目的和基本教学要求;(2)应弄清每一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区别重点与非重点;(3)应关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前后的有关内容,即注意“问题引入”与“思考练习”,我觉得新教师首先应该将教材上的所有习题提前,在备课前通做一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在阅读教学内容时,新教师最好要同时考虑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哪方面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知道备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因此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一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的: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通常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点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唯一的知识目标,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新教师如果能多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结合教参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2、处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尤其要注意那些重难点兼顾之处,同时注意兼顾一般,对于非重点内容也要适当关注。

3、安排教学程序:要研究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既要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使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4、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否较快地讲清知识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标准加以选择。

5、选择和编制练习:练习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二是使学生在练习后能将知识迁移,在运用过程中提高能力。对新教师除了课本对应的习题外还得精选,包括选做题。以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

关于课时备课,即写教案,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案写起来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要写清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需要两堂课以上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备课适应十分注意上下堂课之间的过度和巧妙衔接。教案的主要格式应包括: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

3、课的结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

4、教具和板书准备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作业要求

9、效果检查(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等)

10、教后记(上完课后对本节课的综合反思)

教后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记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其重点应放在实际教学效果及简要的原因分析上;二是教学的心得体会,应紧扣自己在执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某一点交易阐述。

二、教师如何备教学对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视教学对象,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专研得再透,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矛盾的,特别在现今教育环境下,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知道备课有备学生这一环节,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备学生的什么?如何与备内容结合起来?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管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智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就整个班级来说,这种差异只是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状况的差异就不太一样,有着性质和根本的区别。新教师更要考虑这点。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地向学生提出过高或过低的学习要求,那么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最后,一定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只有从原有的基础出发,略微超前一些也可,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其他应注意的方面还包括,学习兴趣,这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备课的着眼点应在全班的大多数学生上,丢掉大多数学生的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同时还应关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准备一些低层次、难度较小的材料。以引导他们较快的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速度。而对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相应地应多准备一些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材料,有选择性地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选做。

总之,备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实际水平,新教师新接手班级时最好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向前任教师或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不应局限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二是分别开一些座谈会,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多提些教学建议,还应不定期地经常了解,这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的改进有很大的好处。

上课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生听课的表情是教师讲授是否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晴雨表”,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有倾向性问题的当堂练习,以测定学生的某方面实际水平。另外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仔细分析其中的错误,尤其要关注那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统计错误比例。这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改作业或试卷将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要超过上一节课。

三、如何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就是指解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门路和程序。一般来说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听课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根据课的性质,每堂课以一种方法为主(如新授课一系统讲述为主,复习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法。备方法很重要的一项原则是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备课时要注尽量做到选用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要考虑学生是否会通过亲身经历感悟知识,学习的激情是否会得到提高等问题。这点新教师很容易忽视,要引起关注。

四、如何备教学问题?

书中认为备问题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确实,问题既能连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又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这对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备课过程是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思路畅通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过程的一条思维路线一般是相同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的由此得到贯穿。而问题备得好,教学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流畅,然而要真正做到备好问题,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不假思索地随意提出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专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这样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较快消除疑问?二是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准确地把握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考虑提出哪些问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深学透这部分内容?三是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准备的问题当然会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更受学生的欢迎。备问题不仅要备具体的问题,还要安排好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时机和先后次序,要备好思考如何回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教师要那个预先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备课时还应备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备课时除了以上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和备问题外,还要特别注意团队合作和谦虚请教,通过同事间的探讨、反思能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疑虑,提高备课效率。我觉得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对新教师而言,还应增加一条,备自己,就是教师考虑自己的情况,对新教师而言包括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程度,自己的习惯、态度、心情、优点长处、不足等等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才能最终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备课上课技能。加快发展和成长。读书使人进步,学习使人充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明白了许多是是而非的东西,而且明显激励了我对课题的思考,对新教师而言,这些内容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4

现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通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既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因此,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我是惟一的,学生也是惟一的。培养自尊,有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敏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的新一代人材,愿我们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学习到底。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12月2日,我有幸参加在武夷山市举办的“生物学教师片段教学评比活动”,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和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评比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评比活动期间,我与许多生物的同行认真听取了南平市剑津中学方丽金老师的《预防传染病》、建阳二中的叶智锋老师的《细胞衰老和凋亡》、浦城二中施淑军老师的《细胞分裂》及浦城三中戴巨浪老师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等课,这些位老师所进行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的探讨,值得我们大家的学习。

我们教师经常会谈到、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说明我们课堂中有很多无效行为的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杨文普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高效的核心应该定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定位在当堂解决问题上,应该定位在没有课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上;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学生学会基础上的学会,见到课堂内容就像见到陌生客人,就像见到刚发的考卷,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由开始上课时的好奇到下课时的熟悉,由开始上课时的一纸空白到下课时的圆满交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深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那要怎样推进高效课堂呢?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跟生物有关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以及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生物知识的天地。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创设和利用相应的教学情景,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

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另外,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点是:把教学目标、教学心理、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四个元素合为一个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引领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一踏入学校门槛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而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的容器呢?看来学会学习是需要费一番脑筋的,是需要引导的,是需要技术的。在我看来,“学习反刍”应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然后找个清静的时间,清静的地点,坐下来集中时间进行内化梳理,总结反思,从而更好的消化,促进下一步的学习。学到的东西不加以消化吸收,我们便不能灵活运用,不灵活就没有能力的形成,也就没有积极兴趣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当中大力倡导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善于反思者,勇于思考者,乐于思考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6

(一)、尊重学生,课堂注重人性化

我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不欣赏有个别教师轻视学生,认为自己身份高于学生,搞得学生不敢与你交流,望而生畏,这样你就不能了解学生实际想法,摸不透学生心理,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不能有效的开展。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提意见,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教师给于正确指导。

(二)、让学生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教师这个人 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敬重你,服你,那么教师一定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为人师表。课堂上要注重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以及适当的运动量。

(三)、关心问题学生以及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

我在课间休息时间经常会主动找问题学生和差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认为体育课是多功能性的,除了锻炼身体主要功能以外还要协助其他课程老师搞好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来调节身心,以最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学习。

(四)、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这样我们离课题堂有效教学就会越走越近了。

(五)、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要合理

(六)、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宜安排运动量

(七)、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方法

“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正是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作为榜样参与,诱导学生学练,严格把握教学环节,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多动脑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反复学练动作过程,逐步强化规范动作意识,使学生听、观、想、仿、练融为一体,紧紧相扣。

(八)、有效“小团队”教学法

“小团队”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这些有效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师生之间的情感需求——“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诱发了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

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7

本学期,学校进行了有效教学培训,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以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四、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五、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

六、搞好有效教学工作还有待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8

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后,对于如何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教的有效到怎样教得好,都给了本人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学校又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在本书前言中,作者详细的解说了本书编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本书。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书中介绍道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孩子们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然后以此影响教师效仿,从而鼓励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主要教学行为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书中还提到“无效教学”这一概念。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现像?如果有,这种无效教学现像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占了多大的比重呢?有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现像普遍存在。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机械重复被改称作“巩固”,死记硬背被狡辩为“强化”。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无效教学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像音乐课,强调多实践,于是就无休止的唱。为什么唱不好?老师没有指导。像美术课,没有技法指导的“创作”,得益的学生始终是少数。像语文课,泛泛阅读仍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9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0

随着音乐有效教学的深入学习,我深有体会,觉得什么是有效地音乐教学,怎样实施有效教学,还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就音乐有效教学而言,如果赋予它更宽的外延那就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对教学目来讲,它是有效果的,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是有效率的。其次,从教学的意义来讲,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的表现能力。其三,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符合音乐学科艺术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是音乐教师追求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我做一下简单分析。“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我认为“有效教学”并不是难懂的新概念,教师以朴实、扎实、平实的教风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学生学习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

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环节的学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限的控制,书上哪些内容要重点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但所讲的一切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者不能随心所欲。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分清主次,层次清楚,才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教唱简单歌曲时,采用模唱法,学生听了范唱后,直接跟着音乐唱;教有难度歌曲,可采用分句教唱。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

1、要进行有效讲授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

有效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

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

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多么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六、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和探讨,只有我们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

由于个人业务成长的需要,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类的书《有效教学方法》。仔细阅读后,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师若想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具备相当的素质。

阅读至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突出教学重点时,教学语言要易于理解;概念教学时要清晰、规范;规律教学时要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实验教学和习题教学要让学生明晰步骤与方法。

2、多样化教学:本人依据理解提出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教师提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精细设计提问的环节、调控课堂的气氛等。

第二,学生回答。可以是口头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对于观点或解题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认识清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组合作。合作为个人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小组成员内的合作将学生的行为集中在完成教学中的既定任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较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任务导向:教师提出待定课题,布置给全体同学或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单元”,以任务的形式,因“任务而导”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如何办呢?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不可否认,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2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下是我结合这2年来体育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教师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

教师良好的感情能唤起学生感情共鸣,使师生感情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改变过去怕体育老师是因为体育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体育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人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融人到课堂练习中,让他们在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学习,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体育教学灵活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徉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和退缩心理。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方法

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沉着冷静,要用爱心

去感化他们。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在练习中会违纪,这就要求教师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我也检查了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师生之间感情更加融洽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体育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养。这些业务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站在教学对象的角度上,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善良之心,以善意之举去感化学生,使体育课堂教学富有活力。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果与教师设计课堂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有利于体育课的正常开展。

体育课堂设计要求以学生为核心,以活动为媒介,以情感为纽带,使师生双边教学关系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预料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因素,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反应,从而对症下药,适时引导,尤其是体育课,大多进行露天教学,课堂组织,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多一些心计,多点盘算,以宽容和理解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增强体质的思想意识。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3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引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出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和课堂步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聚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爱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的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学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赏识激励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守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罚要以尊重学习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4

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通过我参加工作这两年,我的感触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

具体体现在:从传统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集体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

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不懂得单词短语,怎样读、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些词汇等,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让学生更能明白。

2.教师将某一知识点、重。难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总之:教师的备课是让学生更快,更顺利,更方便的学习,最终把知识学会,所以一切都为学生能够听懂学会知识。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上中下”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上中下”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简单说:“重实际,少废话”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教科书,教参书等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不断总结反思得出结论。

2.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教学胚胎”的科学。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思索和做法,今天拿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贵意见,我相信你们的意见一定是我成长的最宝贵的财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是多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结合体,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很喜欢一段话,也把它作为我的结束语吧:既然已经选择了做教师,那就做一名读书人,奋斗着,钻研着,不断厚实文化底蕴,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的定向教学,学生能获得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以往的教学观念存在一些误区:

1、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教、教细,就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有位名人说过,只要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演技式教学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一些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常常搞一些花样。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重点内容也用问答式代替讲授式。这种演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观众,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题海战术

大量的试题可以用来巩固基础知识,但是很多题不断重复做,并不能有效的加强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题海战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也并不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打破传统观念,实现有效教学,我觉得应该做到:

1、提高有效教学的意识

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要钻研高效课堂理论进行高效教学的实践,积极研究高效教学,借鉴经验,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实现自己课堂时间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教什么。我们应当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二是明确怎么教。师生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引导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会体现出来。三是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应当加强集体教研,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多交流多总结

我们要多和别人交流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课堂的优势和不足。

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关于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篇一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二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

(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篇三

在此次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收获颇深。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待和剖析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唯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唯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四、注重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五、实现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关注教学反思,不断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单调的、缺乏情趣的教学要剔除;灌输式的、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剔除;同样的做秀式的、华而不实的教法也必须剔除。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能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有效地激励,自己“教”得不苦,学生“学”得不累,却能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这实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之崇高境界。

篇四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