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小蜻蜓》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65-782307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04 09:21: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蜻蜓》教学反思

《小蜻蜓》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蜻蜓》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蜻蜓》教学反思 1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小蜻蜓》教学反思 2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教学反思 3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蜻蜓》教学反思 4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

(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

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

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

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学前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蜻蜓》教学反思 5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习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小蜻蜓》教学反思 6

《小蜻蜓》教学反思《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但由于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表演歌曲这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活泼好动和参与表演的高涨热情,以至于围着我争着要头饰表演。在围着教室学飞时也出现小小的喧闹。没有注意很好地聆听音乐,表现出蜻蜓优美飞舞的三拍子节奏特点。歌曲的难点“不吃菜”这句,也有个别学生总是受定势影响,把“不”唱两拍,把“吃”唱一拍。在这一点上主要是没有很好的把握歌曲难点,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进一步解决这个难点。比如可以在发头饰指名表演时,利用学生人人想表演这一热情,让学生唱准这一句,看谁唱得准确谁表演得好,谁就有机会上台表演,学生一定会很注意地去聆听,不仅解决了难点,也使学生对有幸被叫到表演的同学心服口服,不至于造成争抢的局面。

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小蜻蜓》教学反思 7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小蜻蜓》教学反思 8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节奏练习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来—做|好—朋|友——|

老—师|好——|老—师|好——|我—们|来—做|好—朋|友——|(边拍手边说,注意强弱)

二、导入

师:老师这还有一位朋友,也想和大家做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幻灯片--蜻蜓)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蜻蜓有什么本领?

生:捉蚊子

师:小蜻蜓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它是益虫。它真是捕蚊的小英雄!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注意强弱)

(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聆听

1、初步聆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歌曲小蜻蜓,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欣赏完之后说一下你的感受。

生:…

2、再次聆听

师: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一下,小蜻蜓都飞到哪里帮我们捉蚊子的,听出来的同学请听完音乐后安静的举手。

生:飞到西来飞到东(幻灯片)

师:让我们按节奏来读一下这一句(注意强弱)。

3、三听

师:小蜻蜓飞到西来的飞到东,都在哪里飞?让我们在来听一遍音乐。

生:菜地里、庄稼地里

师:小蜻蜓不但忙碌的捉害虫,还保护我们的庄稼和菜,不吃粮食不吃菜(幻灯片)。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一句。

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朗读一遍吧,有乐器的同学用乐器打节奏,没有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拍手。(幻灯片)

四、学唱歌曲

1、大家想不想和小蜻蜓一起飞舞啊?让我们不出声的跟着音乐来唱一遍。

2、接下来用同桌能听得见的声音再来一遍。

3、现在能不能用自信的声音大声演唱?

4、接下来跟老师的琴唱一遍,注意强弱。

5、男女生合作演唱(注意演唱时声音要轻缓、流畅)。

6、加表演演唱。

五、情景创编表演:

在大自然中除了小蜻蜓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益虫。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吗?大家能不能把它们也编成一首歌唱出来?

例如:

小蜜蜂,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采蜜的小英雄。

小蝴蝶,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传粉的小英雄!

小瓢虫,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捕蚜虫的小英雄。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知道了小蜻蜓,小蝴蝶、小瓢虫都是益虫,这些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它,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天空自由的翩翩起舞、快乐的生活!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它们,我们要坚决制止,大家说能做到吗?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模仿蜻蜓飞舞的样子有秩序的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子,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通过歌曲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歌曲短小简练,旋律平稳舒展,节奏上也大致相同,所以我采用的是从节奏方面入手这首歌,但是整节

下来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节奏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还小,节奏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把歌曲的四句分别拿出来练习节奏。有的学生一直是一个节奏,有的学生节奏说对了手没拍对,还有的学生干脆手嘴对不上…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一遍遍的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既耽误了时间,又枯燥无味,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

其实这首歌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也就只有一句“不吃菜”和之前的节奏不一样,我应该直接练习这句的节奏,然后听歌就行了。但是我把每一句的节奏都练了,所以听歌晚了。这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好,没有预设好,我应该把所有能想得到的问题都想到,这样才会把握住课堂的节奏。

二、演唱方面

在经过多次磨课中,我向于红蓉老师学了一招,演唱时由不发声到悄悄唱再到大声唱。但是到了第三步大声唱时,把我吓了一跳:有几个学生扯着嗓子喊…为什么于老师的课没有出现的问题,我的课堂出现了?

三、伴奏方面,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演唱的情绪,基本功亟待提升。

四、评价语言

可能是因为马老师听课我太兴奋了,以致每次评价我都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而且自己一点意识都没有,马老师支招:评价语言不一定是有声的,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作快一年半了,虽然学校只有我一个音乐老师,但是我们综合组的老师都非常认真的帮我备课、评课,给我的教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更感谢马老师不辞辛苦的一次次听课、评课,给我更多的专业上的指点,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感谢给与我帮助的所有老师,我一定继续努力,向更高一层楼迈进!

教研员评课:

1、读节奏时间太长,早听、多听歌曲。

2、要做好预设与生成,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不要在教学设计中自我设置障碍。

3、对学生的要求要有提前量,方能有效指导和掌控课堂。

4、强化专业基本功水平。

5、评价的方式课多元,语言再丰富些。

6、多看优质课的视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蜻蜓》教学反思 9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习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第二篇:《小蜻蜓》教学反思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第三篇:《小蜻蜓》教学反思

《小蜻蜓》教学反思

《小蜻蜓》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节奏练习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来—做|好—朋|友——|

老—师|好——|老—师|好——|我—们|来—做|好—朋|友——|(边拍手边说,注意强弱)

二、导入

师:老师这还有一位朋友,也想和大家做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幻灯片--蜻蜓)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蜻蜓有什么本领?

生:捉蚊子

师:小蜻蜓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它是益虫。它真是捕蚊的小英雄!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注意强弱)

(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聆听

1、初步聆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歌曲小蜻蜓,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欣赏完之后说一下你的感受。

生:…

2、再次聆听

师: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一下,小蜻蜓都飞到哪里帮我们捉蚊子的,听出来的同学请听完音乐后安静的举手。

生:飞到西来飞到东(幻灯片)

师:让我们按节奏来读一下这一句(注意强弱)。

3、三听

师:小蜻蜓飞到西来的飞到东,都在哪里飞?让我们在来听一遍音乐。

生:菜地里、庄稼地里

师:小蜻蜓不但忙碌的捉害虫,还保护我们的庄稼和菜,不吃粮食不吃菜(幻灯片)。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一句。

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朗读一遍吧,有乐器的同学用乐器打节奏,没有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拍手。(幻灯片)

四、学唱歌曲

1、大家想不想和小蜻蜓一起飞舞啊?让我们不出声的跟着音乐来唱一遍。

2、接下来用同桌能听得见的声音再来一遍。

3、现在能不能用自信的声音大声演唱?

4、接下来跟老师的琴唱一遍,注意强弱。

5、男女生合作演唱(注意演唱时声音要轻缓、流畅)。

6、加表演演唱。

五、情景创编表演:

在大自然中除了小蜻蜓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益虫。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吗?大家能不能把它们也编成一首歌唱出来?

例如:

小蜜蜂,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采蜜的小英雄。

小蝴蝶,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传粉的小英雄!

小瓢虫,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捕蚜虫的小英雄。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知道了小蜻蜓,小蝴蝶、小瓢虫都是益虫,这些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它,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天空自由的翩翩起舞、快乐的生活!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它们,我们要坚决制止,大家说能做到吗?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模仿蜻蜓飞舞的样子有秩序的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子,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通过歌曲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歌曲短小简练,旋律平稳舒展,节奏上也大致相同,所以我采用的是从节奏方面入手这首歌,但是整节

下来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节奏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还小,节奏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把歌曲的四句分别拿出来练习节奏。有的学生一直是一个节奏,有的学生节奏说对了手没拍对,还有的学生干脆手嘴对不上…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一遍遍的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既耽误了时间,又枯燥无味,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

其实这首歌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也就只有一句“不吃菜”和之前的节奏不一样,我应该直接练习这句的节奏,然后听歌就行了。但是我把每一句的节奏都练了,所以听歌晚了。这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好,没有预设好,我应该把所有能想得到的问题都想到,这样才会把握住课堂的节奏。

二、演唱方面

在经过多次磨课中,我向于红蓉老师学了一招,演唱时由不发声到悄悄唱再到大声唱。但是到了第三步大声唱时,把我吓了一跳:有几个学生扯着嗓子喊…为什么于老师的课没有出现的问题,我的课堂出现了?

三、伴奏方面,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演唱的情绪,基本功亟待提升。

四、评价语言

可能是因为马老师听课我太兴奋了,以致每次评价我都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而且自己一点意识都没有,马老师支招:评价语言不一定是有声的,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作快一年半了,虽然学校只有我一个音乐老师,但是我们综合组的老师都非常认真的帮我备课、评课,给我的教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更感谢马老师不辞辛苦的一次次听课、评课,给我更多的专业上的指点,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感谢给与我帮助的所有老师,我一定继续努力,向更高一层楼迈进!

教研员评课:

1、读节奏时间太长,早听、多听歌曲。

2、要做好预设与生成,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不要在教学设计中自我设置障碍。

3、对学生的要求要有提前量,方能有效指导和掌控课堂。

4、强化专业基本功水平。

5、评价的方式课多元,语言再丰富些。

6、多看优质课的视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蜻蜓》教学反思 2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习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教学反思 3

《小蜻蜓》教学反思《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但由于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表演歌曲这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活泼好动和参与表演的高涨热情,以至于围着我争着要头饰表演。在围着教室学飞时也出现小小的喧闹。没有注意很好地聆听音乐,表现出蜻蜓优美飞舞的三拍子节奏特点。歌曲的难点“不吃菜”这句,也有个别学生总是受定势影响,把“不”唱两拍,把“吃”唱一拍。在这一点上主要是没有很好的把握歌曲难点,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进一步解决这个难点。比如可以在发头饰指名表演时,利用学生人人想表演这一热情,让学生唱准这一句,看谁唱得准确谁表演得好,谁就有机会上台表演,学生一定会很注意地去聆听,不仅解决了难点,也使学生对有幸被叫到表演的同学心服口服,不至于造成争抢的局面。

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小蜻蜓》教学反思 4

《小蜻蜓》教学反思《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歌曲虽然看着比较简单,但是有几句的旋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歌曲中的最后一行有这样一句歌词“不吃粮食不吃菜”中的“不吃菜”是这首歌的难点部分,学生多次跟琴唱还是会唱错,每个班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都有三分之一的人唱错。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这样一来学生唱的时候效果就好了很多。

在教学生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时,我在进行了二拍子的强弱规律的复习后带着学生一起做声势运动,然后再用多种多样的动作和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强弱规律的拍击,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试试,可以分小组展示,也可自行展示。

《小蜻蜓》教学反思 5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蜻蜓》教学反思 6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小蜻蜓》教学反思 7

《小蜻蜓》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六课的歌曲,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虫忙的情景,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这首歌的教学上,我采用了设置问题的导入方式:我们身边有许多保护庄稼的小动物,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接着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小蜻蜓》,首先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复听歌曲,提问:在歌词中,哪一句能表现出人们对于小蜻蜓的喜爱呢?“是益虫,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再次聆听,学生跟着范唱轻声哼唱,这时前两句基本已经会唱,再跟琴学唱的时候,会容易很多,只需教唱第三句与第四句有问题的地方即可。在编创环节,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小蜻蜓飞舞的动作,可以再根据歌词加上几个动作,有的学生的动作很优美,很舒展,有的同学则像是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编创环节除了加动作,还拓展延伸了一下: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其他小动物也给编进这首歌里面?我先给了学生一个示范:小蜜蜂,是益虫,飞到东来飞到西,不吃粮食不吃菜,酿造花蜜最拿手。于是孩子们的小脑袋也迅速转起来,有的'编创了小青蛙,有的编创了小瓢虫......有的是连我也不知道的小动物,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但也让我刮目相看呢。

《小蜻蜓》教学反思 8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

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习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

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两点(三):

在歌曲难点的处理上。这首歌有一个难点”不吃菜“,学生多次学唱还错,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唱错,怎么办?这次我就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效果好很多,最起码大半同学唱对了。

缺点(一):

教学语言略显生硬。小学一年级孩子在音乐学习上并没有涉及过多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在模仿中学习,在本节课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没有直白的面向学生,导致有些环节孩子们没有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点(二):

新歌教学模式单一。整体教学环节我过分注重了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没有做到教会学生唱歌这一最终目标,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如果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设计一些歌曲游戏,既能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我要勤于创新实践与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进步。特别是在师生关系的观念上,不要只是觉得他们是学生,你是老师,首先他们是孩子,要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语言更要适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杜绝过分专业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小蜻蜓》教学反思 9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小蜻蜓》教学反思 10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教学反思 11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

(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

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

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

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学前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四篇:《小蜻蜓》教学反思

《小蜻蜓》教学反思

《小蜻蜓》教学反思 1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蜻蜓》教学反思 2

《小蜻蜓》教学反思《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但由于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表演歌曲这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活泼好动和参与表演的高涨热情,以至于围着我争着要头饰表演。在围着教室学飞时也出现小小的喧闹。没有注意很好地聆听音乐,表现出蜻蜓优美飞舞的三拍子节奏特点。歌曲的难点“不吃菜”这句,也有个别学生总是受定势影响,把“不”唱两拍,把“吃”唱一拍。在这一点上主要是没有很好的把握歌曲难点,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进一步解决这个难点。比如可以在发头饰指名表演时,利用学生人人想表演这一热情,让学生唱准这一句,看谁唱得准确谁表演得好,谁就有机会上台表演,学生一定会很注意地去聆听,不仅解决了难点,也使学生对有幸被叫到表演的同学心服口服,不至于造成争抢的局面。

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小蜻蜓》教学反思 3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蜻蜓》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习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反思《小蜻蜓》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教学反思 4

《小蜻蜓》我从聆听《野蜂飞舞》开始导入,显得不太稳妥,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专业化的术语太多,其次问题也太多,学生的说一说太多,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应以感受体验为主,不要说一些节奏、情绪等之类的词语,可以说一说“你的心情怎样?”或者“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你来猜一猜它是谁?提示是一种小动物。”

第一次聆听从老师的演唱开始,请学生静静的聆听。第二次聆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心情,第三次聆听就可以带学生一起来做动作飞一飞,飞出歌曲的旋律线,学生体验感受旋律线。不要问学生歌曲是几拍子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判断不出歌曲的拍子。这一切都在用身体去感受去体验,不用嘴来说,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律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多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整节课从音乐开始,也充满着音乐,可以占用20分钟的时间。在这20分钟内演唱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加入碰铃,加入动作都可以,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再来唱一唱别的小动物。

聆听《野蜂飞舞》可以放在拓展环节,不说歌曲的速度、节奏等专业词,说一说听到音乐后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动物?再次聆听时用手划旋律线感受和《小蜻蜓》的不同。从学生划出的旋律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乐曲。

《小蜻蜓》教学反思 5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节奏练习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来—做|好—朋|友——|

老—师|好——|老—师|好——|我—们|来—做|好—朋|友——|(边拍手边说,注意强弱)

二、导入

师:老师这还有一位朋友,也想和大家做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幻灯片--蜻蜓)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蜻蜓有什么本领?

生:捉蚊子

师:小蜻蜓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它是益虫。它真是捕蚊的小英雄!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注意强弱)

(初步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聆听

1、初步聆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歌曲小蜻蜓,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欣赏完之后说一下你的感受。

生:…

2、再次聆听

师: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一下,小蜻蜓都飞到哪里帮我们捉蚊子的,听出来的同学请听完音乐后安静的举手。

生:飞到西来飞到东(幻灯片)

师:让我们按节奏来读一下这一句(注意强弱)。

3、三听

师:小蜻蜓飞到西来的飞到东,都在哪里飞?让我们在来听一遍音乐。

生:菜地里、庄稼地里

师:小蜻蜓不但忙碌的捉害虫,还保护我们的庄稼和菜,不吃粮食不吃菜(幻灯片)。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一句。

师: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朗读一遍吧,有乐器的同学用乐器打节奏,没有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拍手。(幻灯片)

四、学唱歌曲

1、大家想不想和小蜻蜓一起飞舞啊?让我们不出声的跟着音乐来唱一遍。

2、接下来用同桌能听得见的声音再来一遍。

3、现在能不能用自信的声音大声演唱?

4、接下来跟老师的琴唱一遍,注意强弱。

5、男女生合作演唱(注意演唱时声音要轻缓、流畅)。

6、加表演演唱。

五、情景创编表演:

在大自然中除了小蜻蜓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益虫。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吗?大家能不能把它们也编成一首歌唱出来?

例如:

小蜜蜂,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采蜜的小英雄。

小蝴蝶,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传粉的小英雄!

小瓢虫,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捕蚜虫的小英雄。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知道了小蜻蜓,小蝴蝶、小瓢虫都是益虫,这些益虫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它,让大自然中有更多的昆虫在天空自由的翩翩起舞、快乐的生活!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它们,我们要坚决制止,大家说能做到吗?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模仿蜻蜓飞舞的样子有秩序的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子,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通过歌曲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歌曲短小简练,旋律平稳舒展,节奏上也大致相同,所以我采用的是从节奏方面入手这首歌,但是整节

下来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节奏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还小,节奏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把歌曲的四句分别拿出来练习节奏。有的学生一直是一个节奏,有的学生节奏说对了手没拍对,还有的学生干脆手嘴对不上…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一遍遍的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既耽误了时间,又枯燥无味,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

其实这首歌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也就只有一句“不吃菜”和之前的节奏不一样,我应该直接练习这句的节奏,然后听歌就行了。但是我把每一句的节奏都练了,所以听歌晚了。这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好,没有预设好,我应该把所有能想得到的问题都想到,这样才会把握住课堂的节奏。

二、演唱方面

在经过多次磨课中,我向于红蓉老师学了一招,演唱时由不发声到悄悄唱再到大声唱。但是到了第三步大声唱时,把我吓了一跳:有几个学生扯着嗓子喊…为什么于老师的课没有出现的问题,我的课堂出现了?

三、伴奏方面,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演唱的情绪,基本功亟待提升。

四、评价语言

可能是因为马老师听课我太兴奋了,以致每次评价我都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而且自己一点意识都没有,马老师支招:评价语言不一定是有声的,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作快一年半了,虽然学校只有我一个音乐老师,但是我们综合组的老师都非常认真的帮我备课、评课,给我的教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更感谢马老师不辞辛苦的一次次听课、评课,给我更多的专业上的指点,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感谢给与我帮助的所有老师,我一定继续努力,向更高一层楼迈进!

教研员评课:

1、读节奏时间太长,早听、多听歌曲。

2、要做好预设与生成,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不要在教学设计中自我设置障碍。

3、对学生的要求要有提前量,方能有效指导和掌控课堂。

4、强化专业基本功水平。

5、评价的方式课多元,语言再丰富些。

6、多看优质课的视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蜻蜓》教学反思 6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习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小蜻蜓》教学反思 7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

(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

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

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

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学前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蜻蜓》教学反思 8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小蜻蜓》教学反思 9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第五篇:音乐小蜻蜓教学反思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习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平、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习惯,比如坐姿、演唱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

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近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

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