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最终5篇)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65-748942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4 18:3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窦桂梅《牛郎织女》示范课的启示

肖田中小学语文温风云

近观窦桂梅老师在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上执教《牛郎织女》一课,感触颇深,亦耐人寻味。同时,我禁不住要问:对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有必要大谈“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吗?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们都知道,窦桂梅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生命”,形成了她教学上有理论、有思想、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思想品格:

一是关爱学生的教学思想品格

“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是窦桂梅有名的教改命题,是她对教育实质特点的深刻理解。

窦桂梅说,要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要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肃的鼓励变成真挚的叮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

二是注重创新的教学思想品格

创新,即是窦桂梅教学的方向目标,也是她教学的灵魂特色。“三超越”是对她教学创新的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超越教材”,她努力形成现代课程意识,冲破传统教材和教学传统的禁锢,构建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课程、教材体系;“超越教师”,她辩证认识“师”与“生”的“教”与“学”的关系,摒弃“教师中心”“师道权威”的陈腐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学习观,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探求和涉猎的积极性,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的视界、思想、感情和心灵,让学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识、求异思维、批判见识、攻关志向、创新品格逐步地发展起来;“超越自我”,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持续发展,探索思维规律、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窦桂梅在创新教学的总体框架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意识、争鸣意识、合作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的全面训练,形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格和创新学习个性。

三是崇高效能审美的教学思想品格

窦桂梅提出“让诗教永驻语文的课堂”。在她潜心营造的审美教学大格局中,教师是美的,学生是美的,显性教学是美的,隐性教学是美的,教材是美的,设计是美的,结构是美的,教法也是美的。

听窦桂梅的课,人们都说是一种审美享受。课上有娓娓动听、婉转清亮的朗读,有美观精致、隽永流丽的板书,有新颖快捷、栩栩如生的图画,还有变化有致的电脑多媒体的配置和旋律优美的音乐的衬托,多种教学语言、手段、因素构成了审美的意蕴、审美的氛围、审美的意境。(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teniu.cc)而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师生的对话闪烁着理性的睿智和感悟的诗彩,让人听不够、看不够。窦桂梅教学大美育的创造实践揭示了教改的一个真谤:具有审美品格的 教师,是高层次的教师;具有审美品格的教改实

她坚持以科研为教改的动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语文教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语文教改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注重实现教改思想的升华、认识的飞跃、理论的总结努力把语文教改的实践形态转化为语文教改的理论形态,逐步实现由创新教育的“必然王国”向创新教育的“自由王国”的转变,实现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持续发展。验,是高层次的教改实验。

在本次观摩课上窦桂梅老师执教《牛郎织女》,是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的顺序教学的。《牛郎织女》是我过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被落选在了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里。她的教学“预案”里写的是 “主题:美满”,实录中写的是“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读到此处,我有点疑惑了,是赞扬牛郎织女“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还是教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教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下几处:织女与王母娘娘是什么关系?有人说在《宝莲灯》中,玉帝和王母娘是夫妻;在《七仙女》里是母子,说织女是玉帝的女儿。我想,王母娘是织女的母亲也好,是织女的外祖母(“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也罢,总之不是小姐和女管家的关系。姐妹们劝织女[师: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谁?(让“织女”推荐其他“仙女”,然后教师对着被点名“仙女”)姐妹们,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劝劝她吧。生: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说不定还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下人间了。(板书“决心”)] 细听窦老师《牛郎织女》,我发现教育学生“对‘美满’爱情的追求”的话还真不少!

师: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

……

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描绘的是一个多么温柔可人的美丽的女子呀。男孩们,将来,真的有了让你心仪的女子,不防也用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女孩看你好有文采,读着这纯洁与美好的诗句,说不上,给你回信——“星星知我心”于是一段美满的姻缘就此诞生了。(大笑)

……

师:……不管怎样,“爱情”是我们生命中绕不开的长长的日子。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敬重你们能这样大大方方地谈成人对你们刻意回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体悟。

……

当然,这次不仅听了窦老师的课,还有很多名师的课也是相当精彩的。

我想说的是,这些名家的课,包括市里、镇里的公开课,可以说都“表演”得很好,也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实战中,可以借鉴应用到他们的态度、引导方法等。但也不难看到,很多的课都下了很足的功夫,在现实中,像我,带三年级语文、写字、音乐、美术,要想像他们那样用上多媒体、节节课做好课件,那么,我敢肯定,我必须24小时不睡觉,并且不写那些造假的政治学习6000字、业务学习6000字、各科计划、各科作文、语文等作业,不写备课,不写说课材料等每学年都要的过关材料,还要处理每节课都有的“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名家的课,自有借鉴之处,只是,以后能不能就结合实际,少点课件(不是不用,我们平时还是一杆粉笔,一面黑板阿),让他们再讲课的时候,在开讲半小时前才告诉专家要讲的课文,并满足他们需要的上课用具,这样讲出来的课才有实战性,才能显出真本事,才能让我们真正学到现实中讲课的方法。

第二篇: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蔡江中小学 语文 李海明

我们带着责任与期望,兴奋地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走进“千课万人”的会场,春潮涌动,让人流连忘返的是这里,而不是“水花潋滟”的西湖。在这四天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倍受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智慧的启迪。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本次活动中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指明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名师的课堂既脚踏实地又别具一格,生动新颖,给人以多角度的想象。虞大明老师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父亲的菜园》,让我看到了一名著名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虞大明老师上的是那么的生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是有关于战争的,虞大明老师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通过“大海,沙漠,夜空,草地”体现战争在不断扩大,破坏之广。作者在一声声的控诉,突出了诗歌的力量,展示出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期盼——和平。《父亲的菜园》让学生读中体会父亲开辟菜园的坚毅,信心十足,坚持不懈。更写出了在父亲的呵护下,开辟前和开辟后的对比,表达出对父亲辛劳的肯定,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一名教师,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们的难题,此次杭州的学习让我听到了,赵凯老师的《基于学生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赵老师的生动演讲,博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从演讲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用权威来压倒学生,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应该有效地,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好的课堂,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当然能够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亲眼目睹名师的课堂更是一种享受。名师对文本的解读更是与众不同。薛法根老师与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让我耳目一新,他们两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如此的深刻,薛法根老师的《九色鹿》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再脑海中浮现九色鹿的画面,薛老师直入主题的让学生说出九色鹿与调达分别是什么的化身,并作出评价。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出重点段落,在读中体会,让学生一步步的对人物作出具体的评价。窦桂梅老师的课,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林冲棒打洪教头》同样对文本有着深刻的解读,注重对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来读出人物的个性。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读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读出了洪教头的蛮横,无礼;林冲的谦虚,忍让,知礼。在课堂教学中窦老师提出“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的确,小学语文教学是可以在朗读中发现与理解的。

在小学阶段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对于作文的讲解及作后讲评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样来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贾志敏老师与林莘老师作文课,给了我作文讲解的启发,将指引着我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课,他们都以启发性的思维教学生习作,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开始写作前都应该做比较详细的讲解,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作后讲评更是一大难题,管建刚老师的作后讲评,让我反思自己改学生作文时是怎么改的,自己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又是如何讲评的。将今后在教学中,还学生一片习作天地。

这次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同课异构环节,不同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上出不一样的滋味。蒋军晶与罗才军上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两者的风格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上出了彼此不同的风格,在读中理解临死前的严监生。让我不由得想起窦桂梅老师说的:什么样的文本性格,上出什么样的味道。

这些感悟是我此次杭州之行最大的收获。我想,好老师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切教育的智慧都来源于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名师为楷模,不断完善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宁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千课万人观摩体会

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

学习体会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于2016年4月7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如期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听课的教师,来自26个省市近万人,把体育馆塞得满满当当的。有72位专家参加讲座或点评。21节示范课,课课精彩;10场报告,场场动人。它体现了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引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收获很大,得益匪浅,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虽不能系统总结,但记忆中却留下些零零碎碎。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感受吧。

四月春暖,细雨霏霏。我们一行五人(杨军、吴云飞、吴丹、和平)共赴一场“千课万人”的语文盛会,相约在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上。

场面宏大,扩音震响。跟来凤篮球馆一样的但比它要大几倍的篮球馆四周观众,中间课堂。20张课桌整齐摆放,八尺高屏悬挂空中。北座中间72位专家就位,听课几万人济济一堂。居高临下,俯视课堂。

语文教学到底是什么?可以是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以疑定教,可以是杭州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以猜阅读,也可以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老师诗一般的语言,还可以是江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向语用的读写结合,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歌一般的吟唱......其实语文教学可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顾几天的学习经历,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的震撼,感受到的是新常态语文课堂散发出的独特气质。

一、质疑,赋予语文课堂新生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李玉贵老师的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李老师用她那甜美温柔的声音,带领孩子进入了《蝙蝠和雷达》的学习。她的语文教学可谓“一问到底”,通过“探问、质问、疑问、追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是问题的发动者,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时质疑文本的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和文本发生激烈碰撞,擦出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火花。而对于一开始不敢尝试提问的孩子,则引导寻求“最笨”的方法。她告诉孩子们笨的问题问多了,就会有聪明的问题产生,以此打开孩子们敢于质疑的心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质疑,溅起的将是一圈圈思考的涟漪、一层层好奇的波纹、一朵朵才情的浪花,赋予语文课堂新生命。

二、阅读,提升语文课堂新品味

人生最优雅的姿态便是阅读。阅读的世界里有蓝天白云,有虫鱼花鸟,有高山流水,有侠骨柔情,有四季瓜果,有万紫千红等美好的场景。让我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轻松徜徉、流连忘返!来自西子湖畔的张祖庆老师,带我们走进《灵犬莱西》的世界。他通过一段段精选的小视频将莱西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一展现,在文字与图片的碰撞中引导孩子猜读,带领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世界。课堂中时时渗透阅读批注,处处交流读书笔记,还时不时地总结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孩子运用语文的能力。他所倡导的“裸课”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不试教就上观摩课便是他所推崇的,但是却也对自己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试教就意味着要在课堂外下功夫——文本细读的功夫、朗读的功夫、背诵的功夫、板书的功夫、点拨的功夫„„在他的课堂上,永远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以成就学生的精彩为己任。来自杭州天长小学的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渔夫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长故事的读法也别具一格。他通过概括、猜想、与原版故事的对比、写作方法的渗透等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民间故事的魅力,在这样的阅读课上,孩子与书籍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老师在她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发展》专题报告中,也将阅读教学放在了首位;山东潍坊齐鲁名师韩兴娥老师也提倡从小让孩子在阅读中诵读、积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涤,这就是阅读独有的魅力。

三、国学经典,增添语文课堂新光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次活动中,国学经典吟诵也占据了大篇幅的课堂教学。在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文言文《天籁》一课上,我看到了,也听到了,更感受到了他天籁一般的朗读教学。真是此读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两节课他都在指导学生读:范读、教读、齐读、轮读;个人读、两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大声读、小声读;重读、轻读、长读、短读、快读、慢读„„方式——各种各样!情态——千变万化!把全场的老师及专家都带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及其快乐的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妙的情景之中。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通过不断地读,多种方式地读,在读中记忆,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外加王老师那浑然天成的嗓音,这样人课合一,行云流水,让我们久久不愿意结束!教师悠悠然,学生欣欣然,这便是国学经典带来的魅力!

来自安徽合肥市62中学小学部名师薛瑞萍老师带领在场的老师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吟诵。他博学、睿智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妙,原来经典诵读可以这么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愉悦地阅读经典、传承经典是薛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课程所能解决的母语教学问题报告》,让全场座无虚席。她所提倡的不求甚解、大量背诵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受益匪浅。原来经典素读能解决的问题很多,它可以大量提高孩子的识字量、普及传统文化教学,唤回母语的“乐教”理性。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始素读呢?

一周的学习旅程,短暂而充实,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享受和无尽的思考。愿我们不忘初衷,行走在追求新常态语文课堂的幸福路上,期待着下一次的盛会到来!

来凤实小田仕林 2016年4月12日

第四篇:《千课万人》观摩学习体会

“千课万人”观摩学习体会

一回来我就马上开始写我的体会,因为担心这几天的观摩学习的容量之大让我这小小的脑袋记不住。首先,最大的体会就是感恩,感谢学校能够信任我这个新老师,给我这样一次认识小学数学界大家的机会。尤其是随着这几天见到的老师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秀,这种感谢之情也愈发深刻。

虽然我本就是一个教数学的老师,但是刚转到现在的班级和开始真正数学教学让我慢慢产生了很多困惑,发现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遇到的见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甚至于对课本知识研究的还不够透彻,更确切的说,是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以什么为重点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学校提出有学习机会的时候,我马上报了名,就是想解决这些疑惑,去看看真正的数学课是怎样上的。同时,因为自己本身的局限性,想要见识一下,新的数学教学的模式是怎样的,新的理念又是什么。

第一天的学习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了,不管是吴宁中老教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传递,还是吴正宪和刘德武两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让我有所反思:真正好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看起来热热闹闹的,而是激发学生去思考,用正确而恰当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思考和进行合适的表达。让我明白了,数学培养的是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还有一点值得我去反思的是,有些情况下的教学设计我甚至不是很懂,这点是需要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我明白这是由于我的数学教学素养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黄爱华老师一出场,大家都认识他,唯独我不认识,但是一节课过后,我也深深被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所折服,并且将这个名字和这堂课深深的记在心里。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学生最开始就把老师应当在最后得出的结论说出来了,如果是我,我想我就会草草讲完。但是,黄老师依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讲,并没有生拉硬拽到自己的预设上去。而且还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这个问题,以“你会用a来表示一个数,那么你知道a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衔接转承,一步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去,并且最后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智慧。然后就遇到了我另一位特别喜欢的老师:罗鸣亮,一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用孔凡哲教授的话说就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与任务感,而是完全放松的一种状态,在罗老师轻松的话语间就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并且学到了知识点,而且一节课下来我作为一个听课者甚至都很快乐。

由于千课万人的容量很大,所以遇到了很多很多名家大家,包括郑毓信教授的一次令人深有感触的讲座,不同于吴宁中教授高屋建瓴的高理论层次,郑教授从最开始就在说,如果一个讲座一堂课下来对听者没有任何的影响和反思的话就是一次失败的报告。然后他就从生活实际中告诉我们,数学思考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让孩子不要觉得数学离我们很远。同样传播这种思想的还有来自台湾的洪雪芬老师的《数学步道》,就是从数的方面教我们要从实际来看数学,通过“数字魔术卡”这个非常有趣的一张纸,让学生在动脑筋想要拼成方块的同时还能看到以学校之景为高中低年级精心设计的题目,这些题目并不是像我们平时数学课本上的题目那样抽象,而是要求学生亲自去校园里动手去测一测,数一数,量一量,并且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明白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四天的学习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记住什么东西,可能连哪位老师讲的哪一堂课都不能一一对应,但是,在写这次体会时我才发现原来他们要传播的并不是一堂课的知识点,使我在键盘敲打时思如泉涌,恨不得把每一个细节都完全讲出来,就像张齐华老师说的,公开课有时传播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启示。说到张齐华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粉丝特别多,一到会场就有很多老师要求合影。让我不禁猜想这位老师的课堂肯定特别精彩,果不其然,《小数的初步认识》让我见到了又一种不同的风格,张齐华老师见微知著,尊重儿童学习规律,通过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从经验到图形到抽象,用几何直观明确教学,让概念教学动态化。接着,斯苗儿老师的非常犀利的访谈使我们了解到,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并不是像别人看到的那么一直光鲜亮丽,“苦行僧”一般的张老师每日沉浸在数学专著里,“虽然看似苦闷,但是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很喜欢研究数学里的问题”,张老师如是说。也就是说,必须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兴趣来看待才会将看似无聊苦闷的事情令自己甘之若饴。所以说,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要有兴趣,老师工作也要有兴趣作为推动力才能使我们坚持下去。

偶然的机会要到了徐长青老师的签名,这件事令我开心了好久,也炫耀了很多次,之所以这么高兴不只是因为徐老师是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名家,而是因为仅仅因为一堂课就爱上这位有风格的老师。来自天津的他曾跟相声演员姜昆学徒研究语言的幽默,并且成功把它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如果非要和同样幽默的罗鸣亮来对比的话,那应该听他的课就真的像听一次相声那样,充满各种各样的包袱,而且会让人在听完之后有深深的思考。在他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中,传达给我们的不像是解决数学问题,而是生活哲理,要“知难而退”(华罗庚),生活不只是前进的过程,有时候要“回头看”不断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进。好多次我都感动得想哭,每每在徐老师给学生讲到如何学数学,如何认识人生时,这是我觉得自己最幸运的时刻,犹如醍醐灌顶,我也在想,能够坐在会场里听徐老师一节课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也许就因为这样一节课,从此改变的不只是他对数学的看法,而是整个人生价值观的升华,这么说来似乎有点夸张,但是的的确确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正如评课老师孙晓天所说,徐老师的讲课风格是谁也学不来的。我们只能取长补短,学习我们能够学来的部分。

还有很优秀的一线女老师女教研员,比如刘燕老师,她的《方程的意义》前后贯穿,用一节课的时间教授给四年级学生如何用字母表示数,什么是方程,方程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解方程的一部分思想。如此之大的课容量令人叹为观止,刘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创造了这样一堂新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小华和小明的故事从低年级的问题一步一步到高年级,层层递进,深入理解。并且横向的让学生明白了用方程去解决问题的优势,就是可以顺向考虑问题,明白直接。并且通过对天平的直观感受明白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掉一个数,方程的等式保持不变。

这次学习还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课型,让我知道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教。比方说王炜老师的绘本课,教会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规律,从数字、颜色、大小、方向等方面都能找到,让孩子感觉到这不是一堂数学课,而是一堂侦探课,在王老师的课堂里,孩子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侦探,并且绘本的画面符合儿童的视觉捕捉特点,在这样的氛围里就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还有表演硕士王昆杞的戏剧课,抛弃了现在课堂里桌椅的限制,放松学生手脚,通过表演与活动学习到十以内数字的认识以及加减法,非常有趣。最值得借鉴与采纳的还要数吴如皓的魔术课,来自于宝岛台湾的他可能受刘谦的影响,成功将魔术引进数学课堂,运用扑克牌的特点(字母和花色),把数学规律隐藏其中,学生在惊讶于魔术现象的同时产生好奇心,在老师慢慢揭秘魔术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不用老师去强调,就已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而且对老师下一步的教学充满了期待。而且在通过自己动手去制作魔术本身,让别人去猜的过程,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吴老师说的,让学生学会“在混乱的世界里看到永恒不变的规律”,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当数学跟我有联系时,好奇的门槛就降低了;当我用规律开始做数学时,我对数学就充满了期待。”

我觉得在这些教师名家中让我找到最大动力的不是年过七十教学经验丰富的刘德武老师,也不是年过八十充满智慧的的李大潜教授,而是正值年轻就走上各种公开课舞台的刘伟男,年纪轻轻就成为博士后当上大学数学老师的刘东文,既有颜值又很年轻的郭骥,他们的状态激励着我,而且刺激到了我,让我知道原来年轻教师还可以这样做,打破了我对原来工作岗位的认知。从前我一直在想,只要埋头于学生之间,认真教好自己的学生,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耕耘者就可以了。现在发现,原来走上公开课的舞台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就像同行的一位老师说的“你应该把讲公开课当成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我想,要想走上公开课的舞台不仅仅是“敢于”这么简单,还需要“认真钻研”这股力量,真正走进数学,走进学生的发展水平中,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真正刺激到学生,教授“教了就会”的知识。

其实,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果一一回顾的话我想怎么都说不完。最近有人问我杭州之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总是回答,不想回来了。其实我心里又是想赶紧回来的,因为杭州“千课万人”带给我的太多太多,我总觉得待在杭州可以继续感受名师们带给我们的思想与感动,但是又很想赶快把所见、所听、所想、所得带到我的课堂上,去实践最新的教学思想。惟愿这份感动与影响一直持续在我整个教学生涯里,给予我动力,指引我不断前行。最后分享活动上抬头就见的一句长标语:大道至简三尺讲台精耕细作立新化人大教育,知易行难百年事业宁静致远继往开来创新篇。

第五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听“千课万人”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

文化路小学:吴昌兰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如窦桂梅老师的《宋定伯卖鬼》,窦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选择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

(三)如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贾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极度关注,是贾老师教学的一贯风格,在课堂上,贾老师时时刻刻在规范学生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归纳梳理出一条课文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补充内容进行叙述。如:让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买鱼是_______,而他却_____。又如:诚信是______,如果不讲诚信会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蒋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整节课就样一个问题,初读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心”一词,再读,抓“炫耀”,再读,抓“讨好”再读,最后,你觉得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蒋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一遍遍读,层层深入,句句剖析,自已从字里行间读懂读明白,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蒋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蒋老师40分钟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最终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