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72-661040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28 06:33: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庞大而精确的信息储存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的更生动、更有趣、更迅速,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数学,从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精心设计的课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制作课件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课件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课件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一般来说,小学生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即使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与他们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借助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样的认识,在设计课件时,就要加强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使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二、多种形式结合设计课件

在有关概念教学的课件设计中,宜采用多种形式,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记忆、应用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掌握概念,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灌输给他们。教材中有些概念,往往以定义、公式等形式直接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他们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没有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者重新处理教材,针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小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并从中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课件设计,采用类比方式,先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统一的体积公式V=sh。再通过分析,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采用切割法,将圆柱经过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模拟测量圆柱体的高度与底面积,由模拟实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恰好等于长方体的体积,继而得到圆柱体的体积为V=sh

三、根据学生年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巧妙设计课件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可设计一些生动的故事情境或是小朋友喜爱的动物、卡通人物形象以动画的形式贯穿其中,吸引他们注意;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则可通过丰富的画面场景,逼真的表现效果,奇妙的自然景观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思维。

例如,设计“分数的基本认识——几分之一”这一内容的课件时,首先出现动画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桃园”的故事情境,馋嘴的八戒想吃桃子,师傅想考考他,依次拿出4个、2个、1个桃子让他和悟空平均分吃„„学生根据画面讲述故事情节,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半个怎么写?”,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中,又设计出“中秋时节分吃月饼”,“套圈游戏”等动画,引导学生列式。这样设计把抽象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乐此不疲。

四、利用课件营造教学情景 对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并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在教学中,往往遇到重难点不易解决,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儿童喜欢的活动方式,让他们通过接触、试验,把听觉、视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协同起来,刺激感官,强化记忆,巩固认识,就能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从形象到概念,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周长这一概念,教学开始,屏幕上出现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操场,在操场环行跑道上插了一面小红旗,屏幕出现一只小兔从红旗处出发绕着操场跑一周。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动态的画面上,观察得特别仔细。紧接着老师问:“小兔绕着什么跑?”“怎样跑才算是一周?”“绕操场一周就是操场的什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通过此过程,使学生对操场的周长有了初步感知。这样,色彩明快、生动有趣的画面强有力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寓抽象的数学概念于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后建立“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从而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为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减少了原有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教材特点,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化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助教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媒体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优势。为此课件设计时就更应注重在学生思维情境的创设上下功夫,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挖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创意新颖别致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营造一个让学生展开丰富想像的天地,使数学中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以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关键词: 引导参与 诱发思维 创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助教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开发利用多媒体助教课件使之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已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好课件呢?因为课件的运用无不受教育思想的指导,只有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从有益于培养人才的高度出发构思设计,课件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淡谈如何构思设计数学课件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课件设计的核心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学生中心论,顾名思义,学生中心论要求课件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依据是心理潜能,而潜能的发挥又是跟情感、情意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课件的展示应有意识地介入学生的身心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媒体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优势。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未来的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是非曲直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操纵课件展开学习或通过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对目前教师进行实时调控的助教课件,要完全体现这一教育原则仍有一定距离。为此课件设计时就更应注重在学生思维情境的创设上下功夫,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挖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困惑。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单纯靠教师“讲”学生通过“听数学”得来的,而是通过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从而实现对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疑给学生“做数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概念自身有的尽是抽象,难理解的术语,概念出现的“依次”、“不断”、“重复”等这些术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这节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上课就出示例题让学生作除法,然后观察除法算式进行概括,学生会学的吃力、无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而这里如果根据循环小数中存在的“循环现象”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用多媒体特殊的呈现方式引进课堂,赋知识于情趣,效果则大不相同。一开课就用电脑演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配话外音并连续重复进行播放,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数学知识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从而导入新课“循环小数”。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借助于身边的事对后面概念里将要用到的“循环”现象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对循环现象会产生好奇感,这时再出示除法式题,让学生去试除、去观察、去发现,归结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难点,而且学生会把对四季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循环现象产生的神密奥妙之感,转移到对循环小数的学习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二、创设情境诱发思维是课件设计的主线

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完成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调动眼睛和耳朵为主的各种感官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帮助的。在数学教学中遇到大量的问题是与运动和变换有关,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以静态的描述加以想象来处理这些知识,很难对某些结论的形成蔌解题的结果进行形象直观的验证,知识的接受往往是被动的,缺乏生动的诱发探索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中诱思探究行为大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过程完成的:1 感知,提供思维材料,激发认知冲突,启动思维建构;2 形成认知表象,促成认知结构的形成;3 抽象和概括,形成发散思维,活倾向扩展现有的认知结构。根据上述认知规律,课件的设计可围绕这三个过程中加以展开,使课件的展现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善于动态描述的长处,从而提高感官接受信息的效率,更好地为诱发思维服务。如“圆面积计算”的教学,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新知的联结点,而公式的推导方法则是促成由旧知向新知迁移的联结纽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声、文并茂的优势,构建一个跃动的“思维场”,帮助学生重温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都能按照教材将圆分成32等份,剪拼成长方形,以此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既然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是否也能转化成别的平面图形来推导其面积公式呢?”学生的思维定势随即被打破,立刻产生探究的兴趣,其创新心向被激活,有的学生提出:将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照样能推导出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还有学生这样想:把圆剪拼成三角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2012数学学科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望江新坝中心学校

檀根犬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之后,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上更是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也更有了指向性,那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多媒体课件已渐渐地走进了我们课堂,给我们平日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也渐渐成为大家讨论的主题。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对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课件设计的学习方式应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要达到这一目标,课件的设计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心里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以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的,而不是让课件“走过场”、“凑热闹”。

因此,课件的设计必须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挖掘和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做数学”而不是传统的“听数学”的活动中。

如:一年级教材中“认识图形”一节,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发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并体会“面在体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

各种颜色的长方体、正方体、圆体、三角形的椎体,并在各个立体图形上用更亮的对比色描出它们的一个面,并动态的闪动。

这样动态、直观的课件,就给每个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思维刺激,它们就会有“我要学”“我乐学”的积极性,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现各种平面图形及“面在体上”,那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二)课件的设计的情境应是有目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在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延伸、发展和运用;任何法则、公式的推导、理解和验证;对任何一组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掌握,都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而这种需要与6—12岁儿童的思维水平有一定差距。怎样缩小这种差距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些实际意义的情境,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做法。

(1)创设情境,给学生体验和感知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完成的,传统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师口头的说、一支粉笔的写来传递的,而现代多媒体课件都将枯燥的知识动态的演示出来,给学生以不断的惊奇,课件设计的情境,更是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步步呈现出来,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也是真实、具体的,对内容的抽象概括也是贴切的。以一年级“加减应用题”为例,学生对“加”和“减”的概念没有完全建立,为了让学生准确描述,可以设计以下的课件:

1.大树上停了5只小鸟,(动态演示)又飞来了3只小鸟。(用闪动的圈将它们圈起来,并用语音提出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鸟? 2.停车场原来有9辆汽车,(动态演示)开走了四辆。

问:还剩下多少辆?

创设了这种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借用动态的演示,学生体验了“加”与“减”的过程,很自然的就对“加”和“减”有了较深的感知,也加快了它们从形象入手到抽象概括的发展。

(2)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重点的内容

心里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4个阶段,在经历两岁前的感觉运动阶段和两到七岁的前运算阶段,再到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指七岁到十一岁,初步逻辑思维的形成。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将会有质的变化,但它们对概念的获取和使用仍需要实际经验作支柱,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课件,还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

如:“认识分数”一课中,认识分数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这样的课件: 1.出示两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并提出问题:怎么办? 2.出示一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并提出问题:怎么办 3.出示一张饼,两个人怎么分? 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和结果。4.出示饼,3个人怎么分?4个人怎么分?(同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看似很简单的分东西情境,却将全课的重点——“平均分”多次地从学生口中引出,并用课件的图、声、文并茂帮学生构建了一个活跃的“思维场”,帮他们体验和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推理并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更重要地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课件设计的评价方式应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学中

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元评价”,以往的课堂评价关注的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这是不科学的,科学的评价应是关注过程、情感态度以及结果。心理学提出,人在知道自己在接受评价时,心情会很紧张,平价的结果不一定可靠,因此潜移默化式的才是最好。而多媒体更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放松的媒介,所以课件的设计也应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很可喜的是,身边的许多前辈和同事给我做了榜样: 1.课件中出现:小组中互相评一评,等某个同学回答结束后,2.课件出示:你觉得他说的怎样?你自己呢? 3.如果你是老师,会给他几颗星?(并到台上涂一涂)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两张画面的介入,但给学生自我评价和 师生评价的机会确实无限的。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整合为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但它的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从儿童心里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也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中才能发挥出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3、《心理学》

第四篇: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影、电视拍摄过程的所依据的文字稿本,在课件制作中,我们也引入了“脚本”一词,它来源于教案,但又不同于教案,既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将一些细节,诸如内容的呈现顺序、呈现方法等进行描述。犹如电影制作中的“分镜头稿本”。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课件制作中不是特别注意,随着对课件制作认识的提高,再做每一个课件时,都应该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页面的制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做出的课件才能流畅的运行。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比如声音的采集,如果用Windows98自带的录音机,最多只能录一分钟的内容,如果再长就需要一段段接起来,而我从网上下载的专用录音软件,不仅时间上没有限制,而且录音的效果也非常好,没有任何杂音。视频的采集就要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也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我们有时又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那就又需要学会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并学会相关的软件使用。图像的处理又离不开photoshop、Acdsee这些处理图像的软件。如果课件中又想使用动画,除了从素材库中调用动画外,还要学会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作者:戴佳宁

(工作单位: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

邮编:550008)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凭借其生动、形象等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适应性、交互性和艺术性是设计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教育方法论等多门教育理论学科的知识,以教师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为蓝本,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为一体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中集成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且能满足人机频繁地交互控制,所以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教学设计、美学、计算机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实用性、适应性和艺术性强、交互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笔者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展开讨论,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各位同行分享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得失,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实用性问题

据笔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课件的界面设计得很漂亮,课件包含的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大部分课件都存在脱离课堂教学实际,实用性差和使用时过于复杂等缺陷。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课件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即确定需用课件表现的内容。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现,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通过传统媒体和其它教育形式也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用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故设计时,设计者要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沟通,根据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确定选题。选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容易创设学习情景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选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要特别注意选择新颖有趣和吸引学生注意的选题,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地位。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兴奋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为枯燥单调的学习内容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充分调动学生脑、眼、耳等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比如笔者针对《广告学》这门课的“广告的起源”这一小节而设计的《广告的起源》的课件,用 flash动画的形式表现了小红和小博士两人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时候探访广告在中国的起源过程。由于课件设立穿越时光隧道这一带有科幻色彩的故事场景,立即满足了中专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小红和小博士的带领下,学生跟随他们一起穿越了时光隧道,也就知道我国广告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选择传统教学形式难以表达或不易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时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这类问题有的是实验中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则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而我们则可利用动画或工具软件来模拟这些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且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动画的形式来重复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仔细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如笔者就利用市场已有的模拟电子实验室软件来构建了一个电路分析课程中典型的动态电路,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路的动态工作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选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更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或是教师教案的电子化。故课件的设计应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为使用对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那些不适合用文字,图表等表达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容量大的特点,补充和扩展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

4.选题权交给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

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们应成为课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策划人、使用效果的检验和反馈者。因为专业教师了解教学规律,掌握教学的难点,熟悉了解学生及学生学习的困难,且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念;熟悉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多次实践过教法,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故由他们选题设计的课件实用性强,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能帮助授课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因而,最具实用性和开发价值。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应性问题

如何处理既满足界面的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课件设计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方式。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以最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同一教学环境下,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下面就多媒体课件中常见的媒体形式分别进行分析和描述。

1.文字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对那些必需的文字材料,可用热字、热区的交互形式呈现,阅读完后可自行消失。文字的属性(如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颜色等)要与课件的整体风格一致,如标题和结论性文字的字号要大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庄重的标题用粗体,与历史有关的内容可选隶书,一般的内容用宋体等;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要明显,以突出文字,以学生观看不吃力为基本原则。

2.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量远超过文字且比文字更加形象直观,是课件最常用的媒体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现方式。

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图形、图像要清晰规整;

(2)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的中心位置;(3)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以能够突出主体,利于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为基本原则。

3.视频和动画

视频和动画也是多媒体课件中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但是由于视频和动画文件一般都较大且播放时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比较高,且动画和视频过多,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结合课件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环境等综合考虑,在课件的设计中不应过多地使用视频和动画,而是按需使用。对于动画的设计应力求简洁生动,布局合理,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色调与课件整体风格相符,文字清楚醒目。对于视频的设计原则与动画类似。

总之课件设计者设计使用视频和动画时除了上述原则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认知的能力的高低,来设计针对性强的课件。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专英语教材中的课件就将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拼写填空题设计成为小熊打靶的动画游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好胜心。这样学生通过做游戏,很快就能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4.音频

课件单凭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辅助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音频包括解说、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解说起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力求做到简洁生动、清晰流畅和准确无误。背景音乐是用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增强课件的感染力的。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适当的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曲调、节奏等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且背景音乐不应选取学生过于熟悉的音乐。因过熟悉的音乐易使学习者在感情上形成共鸣,对音乐方面的过度关注,从而影响有效信息的获取;音量的强弱要随解说的有无而变换。音响效果是听觉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声音之一,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所谓交互性,是指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和主动的。比如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向计算机输入命令,而计算机对命令进行相应处理后,向学习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既要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要利于学生课堂外的自学。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这一特点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设计合理恰当的操作界面和超连接来实现的。

设计时,笔者认为应力求使操作界面简单易操作且菜单的层次也不要过多。另外可使用适当合理的超链接来有效地组织课件信息,体现各知识点内在联系。这是课件优于书本的显著特点。

四、总结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还很多,随着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大量开发和使用,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解决新问题要从设计和使用着手,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出发,设计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但又给学生留要思考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的余地且可以反复演练的优秀课件。这是我们广大课件设计者和一线教师重要的责任。[参考文献] [1] 陈明编著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2] 詹慧静 王爱红等编著 多媒体创意设计与制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