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72-667184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31 13:02: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

第二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

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读正确.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 同志 井冈山 敌人

(2)领读生字词:“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 粉碎 围攻 必须 生产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围攻: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 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主,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篇:《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上

8.朱德的扁担 会师 挑粮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学反思: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2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朱德的扁担”为题,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讲述的事件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文特点与学情分析,我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感知、创设情境的方式,了解故事背景、理解重点词意,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开国大典”图片及伟人的介绍,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学习不仅是对革命精神的颂扬,更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与教育。

交流资料,初识伟人。在导入环节,我出示“开国大典”的图片,配以简介,再让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伟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朱德同志的身份及政治地位,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直观感知,深化理解。图片相较于文字,更直观、更具有冲击力。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将多媒体资源配之简要说明更便于他们进行理解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对“扁担”、“草鞋”、“斗笠”等词语进行理解时,出示相关实物图片,配以教师的语言补充,能让学生对这个物品的外形及作用产生直观感受。结合井冈山的地貌图片,再讲解挑粮路---“山高路陡”的特点,更具说服力,也更利于学生理解挑粮的艰辛。

指导朗读,体会情感。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贯穿每个自然段的练读及有感情朗读,旨在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整篇课文没有一句对话描写,则是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进行充分的描写刻画,传达情感。本文长句子较多,我先示范读,再让学生自主练习,在朗读时注意句中的停顿。在讲读故事的过程中,着重指出如“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藏”等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了“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及“大家因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两个问题。利用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藏扁担”、“找扁担”、“不藏扁担”中,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以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与敬爱之情。

升华认识,传承精神。在学习完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朱德的故事》这本书,号召学生传承朱德同志的伟大精神,做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的接班人。课程的尾声与开头导入首尾呼应,伟人精神的颂扬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升华,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带给学生一次爱国教育的洗礼。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3

通过上完这《朱德的扁担》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

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4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了语言符号,而是在其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悬浮于文本的表层,不能用简单的“是什么”、“怎么样”来机械地处理文本。我们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腾或脉脉隐含的感情脉搏,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使学生能在激荡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在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绪中对人生有所顿悟。

《朱德的扁担》一课,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来回那么远,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又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 ”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一个学生来表演。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吴长松,给他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又给他加了个书包。于是他开始围着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也很高兴的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刚到9圈,他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吴长松又开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起来,他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20圈。这时,我问大家:“你们看我们的同学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吴长松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吴长松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吴长松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吴长松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 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5

《朱德的扁担》是二年级的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因为战士们心疼朱德,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

第一课时教学,我从字到词再到句子,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顺课文内容。上完课之后感觉整节课有太多的遗憾!

一、课堂组织存在问题,因为过分强调孩子的课堂习惯,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时间安排不合理,生字教学拖得时间很长,导致第一课时指导朗读时间不够,指导不到位。

二、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针对低年级学生课堂上缺乏趣味性,教学时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应该尝试一下激励性的语言和小物品(小贴画),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开展教学才能效果加倍!

三、针对课件问题,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课件应该注音,还有字体应该是正楷,做课件的时候原本是没有问题的时候,但是没有打包处理,后来字体和拼音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有点遗憾。

四、整个教学环节过于陈旧,没有创新,以后应该多看一点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多参加各式各样的教研活动,与时俱进。

教研教学的路程应该是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以后会继续努力再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6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

图文结合 感知人物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为了让孩子们彻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这种品质,我采用了观察插图与分析人物行动的方法:

一、仔细观察插图,感受朱德的品质

在弄清了为什么要去挑粮、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起初,孩子们都没有仔细观察,只说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战士一起挑粮。我提醒孩子们要仔细观察图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经过提醒,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多了。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从图中,孩子们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贵品质。

二、认真分析朱德的行动,体会朱德的品质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始终引领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动来体会朱德的品质。我先让孩子们数一下第三小节共有几句话,孩子们数出了7句,然后我们就一句句来分析。重点分析朱德的穿着、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其中,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是重中之重,我问孩子们战士们为了体谅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办法?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劝、藏,我又问孩子们:当战士们劝朱德不要去挑粮食时,朱德有怎样的行动?当战士们藏了朱德的扁担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样的行动?孩子们从文中的“不肯”与“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体会到了朱德的高贵品质。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朱德的高贵品质,我们还即兴编排了课本剧,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7

我成为教师,正式走上讲台将近3个月了,这期间不时的.观摩老教师的讲课,我也自己讲课,但面对上级突如其来的听课,我还是很紧张的。

周二早上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来到班级,组织学生打扫卫生、进行早读。一会儿,主任来了,找到我说领导来听课了,我真的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上级对于新教师的重视,紧张是太突然了。我告诉自己镇定,渐渐稳下心神。这次我讲的是语文《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二年级主要是字、词教学和简单的造句、看图写话。在讲课过程中,我刚开始紧张,看到领导坐在下面看着,不过,等到慢慢进入状态之后,紧张感就在逐渐降低了,很快一节课就结束了。

随后是评课,我能感到心在砰砰快速跳动,我要去听领导怎么说这节课。其实,是我想多了,领导很平易近人,像是在和我交流,娓娓道来,这节课这样讲会不会更好,你这几个环节调换顺序是不是更合理。是的,我有好多问题需要改正,这节课是第一课时,特别是在识字里,目前的要求是随文识字,在此我让学生把字全都书空,这是没必要的,时间上花费的较多,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学生边听边把生字所在的词标出来这样把字回归到课文里,更容易使学生学会运用、帮助理解。另外给学生把每个字的重点讲解出来、书写时需要注意的是哪些方面就行,没必要全都讲,学生抓不住重点,还容易分心,就得不偿失了。重点的是要学生自己动手书写,书写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可以利用条件把个别学生的书写在多媒体上展示,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在识字环节主要是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教授,最后练习,这是一般的写字教学。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语,要准确具体来衡量,促进其改正行为,起到榜样的作用。另外教师的一言一行受到学生的关注,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作用,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育人,通过平时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说话要注意,充满正能量,不能说的过于随意,毕竟学生与教师之间是有距离的,我的语言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好多需要改正的地方,从教学方面的积累与创新到个人素养的提升,都需要我去逐渐的学习与改正,教师这条路很长,我将不余遗力奋往直前。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8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督导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着。

一,基础。在读到“斗笠”,有学生读成了du笠,当时我只是纠正了读音,而没有引申出去讲下它是多音字.在理解“陡”时,我利用了简笔画让他们理解,但是还应该在边画边说。另外,课文还应该让他们多读,读透彻。

二,组织。课堂纪录掌握的不好,小孩子一放开后,有点收不住。在开火车的时候要明确要求,对于这个要训练到位,这就要平时多多练习,要仔细倾听小孩子的发音。

三,在课上我提的问题过于繁杂,太多,小孩子跟不上,在以后的提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要明确。

四,在听课的钱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课堂不是以回答问题为主,而是要学生自己读,反复读,深入读。要读好每一小节,老师的作用是起引读的作用,让学生节节读好。另外在读书时也要目标明确,不要绕圈子。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9

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

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可在课堂中,正在为这些词语怎样引入学生的视野中而犯愁,却发现课堂预设之外的惊喜不断涌现。

课堂中,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0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又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此时,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1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加深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2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时,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教学之前,我给学生们布置了查阅资料的作业,以便于孩子开门更好的理解本课内容。学生对于刻了字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着眼于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和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向家长了解,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课中适时介绍朱德并交代当时的背景,补充讲解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虽寥寥数语但可以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的问题很多,有词语类:会师、草鞋、斗笠、山高路陡、井冈山根据地、储备等;有问题类: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等等。引发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关键句“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来学习,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图画体会“挑粮路”之长、之险,“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中的“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进而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

本课教学中,只学了前两个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以督促2悟,并进行随文识字,大多数同学对这两个段落里的字词掌握较好。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3

《朱德的扁担》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着重使学生通过质疑,让他们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力争当堂解决,为精读课文内容再次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扫清障碍。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想想哪些地方不懂。也许是我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都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然后我再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比如打上小问号)。孩子们边读边做记号,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孩子们的书上小问号满满的,提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比如词语:

一、词语类。

不理解的词语有:井冈山、会师、坚守、粉碎、围攻、储备、茅坪、山高路陡、草鞋、斗笠、翻山越岭、不料、连夜、敬爱。

二、句子。

1、为什么朱德同志会师了?

2、红军为什么要储备粮食呢?

3、为什么大家要争着去挑粮?

4、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

5、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6、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

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我给予了表扬,虽然像“井冈山”、“茅坪”这种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为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依旧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重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因为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培养质疑能力,这是我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梳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首先是看图理解。比如“草鞋”、“斗笠”等词语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会理解。而“会师”、“粉碎”、“坚守”等这些词语学生根本不懂,我只好结合课文故事的背景去讲解,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地明白。其次是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比如“储备”、“山高路陡”、“翻山越岭”等。而“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弄懂,虽然没能深刻地感悟出课文的主题,但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4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为了让孩子们彻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这种品质,我采用了观察插图与分析人物行动的方法:

一、仔细观察插图,感受朱德的品质

在弄清了为什么要去挑粮、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起初,孩子们都没有仔细观察,只说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战士一起挑粮。我提醒孩子们要仔细观察图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经过提醒,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多了。

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

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

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从图中,孩子们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贵品质。

二、认真分析朱德的行动,体会朱德的品质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始终引领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动来体会朱德的品质。

我先让孩子们数一下第三小节共有几句话,孩子们数出了7句,然后我们就一句句来分析。重点分析朱德的穿着、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

其中,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是重中之重,我问孩子们战士们为了体谅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办法?

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劝、藏,我又问孩子们:当战士们劝朱德不要去挑粮食时,朱德有怎样的行动?当战士们藏了朱德的扁担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样的行动?

孩子们从文中的“不肯”与“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体会到了朱德的高贵品质。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朱德的高贵品质,我们还即兴编排了课本剧,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5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因为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比较辛苦。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我让大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时代的理解,时代的认识,所以课前我又搜集了大量关于井冈山以及朱德的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通过图片和导读让学生了解历史,走进时代。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课上同学们读书热情,积极发言,敢于挑战,课下给家人讲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以及阅读了与朱德有关的革命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注入了革命英雄人物的种子,让他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结果!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让学生课前预习,结合课文拼音,加上与同学合作,师生合作,利用多次识读、再认等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根据词语手册,观看课件图片,师生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山高路陡”等词意,让学生体会挑粮上山的艰难困苦!体会战士和朱德挑粮的艰辛,正是这种原因,战士是“藏”扁担,朱德是“找”扁担,两大对比,两大主线来讲《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战士对朱德是爱戴和关心,朱德对战士是爱护之情!这种同甘同苦的精神正是革命的最宝贵的精神,值得学生细细体会,永远学习!

最后让学生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塑造角色走进历史,体会人物情感!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三篇: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8、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板书:茅坪)。那么,红军战士是怎样挑粮的?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三、抓词扣句,反复推敲,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挑粮的艰险。

1、默读第二节,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2、(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红军在挑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1)“五六十里”(看图)相当于从江阴到无锡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路很长,谁来读好这个词?

(2)“山高路陡” 山路又高又陡,(看板图,教师手势演示)多难走呀!这个词该怎么读?(3)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肩上挑着粮食,走路会这么简单,这么轻松吗?再读这个词。

(4)原来挑粮有这么难呢!谁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再读。)

3、尽管山路那么远、那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还争着去。朱德同志也像战士们一样争着到山下去挑粮。

4、(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

*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5、是呀,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再一起读一读。

(二)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读到这儿,老师想问一问,如果你是朱德身边的一位小战士,看到他这样挑粮,会怎样想?

2、是啊,战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1)“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离敌人那么近,(看板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wei艰险xian”。(板书:不畏艰险)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去挑粮,如果累坏了,就没有人来指挥战斗,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读一读?

3、所以,大家都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他们会怎么劝呢?同桌讨论一下。现在,如果朱德同志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劝他呢?

4、你劝我劝大家劝,可是,朱德同志……有个同志甚至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大家以为,没了扁担,就不能挑粮了。不料,……(接读句子)朱德同志竟然会这样做,大家都没有想到,多惊讶呀!再读“不料,……”大家见了,……(接读句子)。

5、是呀,作为军长,朱德同志竟然带头挑粮,这,多么感人呀!请再连起来好好地读读第三小节。

6、读到这儿,你一定了解到了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了吧。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来到军事博物馆,看着这根扁担,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引说“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7、学习生字。

(1)朱德的“朱”是一个生字,怎样记住它?“朱”在这里是一个姓,它还有红的意思,有种颜色叫“朱红”,一起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写这个“朱”字。(红笔写“朱”)看,“朱”跑到了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竖在竖中线,撇捺要舒展,)(2)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第四篇:《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田庆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4、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这篇课文中,你认识了谁?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心人民疾苦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

2、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 边写边讲解朱的演化过程)指名认读指导

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一到两句话就可以了。)教师相机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

教学同志。记住“志”: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连起来读:朱德同志。

4、(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指名读(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一担水”。(3)(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方便

5、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朱德记),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标志的意思。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6、指名读课题

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 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

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齐读课题)

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2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2、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四小组学生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三组读到爬山,四组读完。边读边思考,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井冈山”。(课件出示,教学“冈”)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课件出示会师图)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语?(“会师”)指导读好会师。(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

2、指导看图: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

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他们在挥舞着红旗。○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出示,指导读好)“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

2、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解说守的演化)指出“攻”“守”是一组反义词。

敌人把我们红军紧紧围住,就想把我军困死,饿死,冻死。红军要坚守根据地,就必须有粮食。

读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指名读,齐读)

教学生字“必”(必的汉字演化过程)

谁能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这句话。

3、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那么,红军战士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课堂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生字,分类重点指导

2、重点学写“志”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3、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民谣导入:

1、出示歌谣

同学们,在当年的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范读,指名读,齐读)

知道这首民谣是讲什么吗?(朱德挑粮)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击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这句话。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1)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①“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 你觉得朱德怎么样?

②是呀,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这样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五六十里:一来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们步行一小时大约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个小时啊!何况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真远哪。——读好这个词语

②是啊,这么远的路,而朱德他们是走的我们这样的路吗?那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书)什么是“山高路陡”?指导读好这个词

③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④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

(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时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这时你觉得朱德同志怎么样?

⑤离敌人这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觉得此时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样?

一起读好这句话。

(3)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

大家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试着结合前面的课文,想想用上文中的哪些话来劝才能让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粮。

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呢。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3、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

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一块儿苦,一块儿乐!

三、拓展延伸,感悟深情

1、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2、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提高读写能力

推荐阅读《开国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 朱德的扁担 山高路陡 同甘共苦

2018年 1月12日

第五篇: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姓名:海莲 班级:二年级(5)班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2.读通课文的句子,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守、攻、必。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3)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朱德、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 ”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杨舍玩,大约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个来回不到这么远的路。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朱、志、冈、守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四字两词。

2.熟读课文。

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