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大全]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72-629639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11 12:34: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中国民间玩具》一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玩具总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深的感情。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认知目标:初步欣赏和接触一些民间玩具,重点了解民间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和材质、色彩特征。

能力目标: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布老虎的创作表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玩具,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美,在民间玩具布老虎的制作活动中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用纸和废旧材料仿制布老虎。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本课内容丰富、新奇,如果方法得当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做了以下三点思考和尝试:

(1)、课的形式,一般的欣赏课都以看、析为主,较为枯燥,不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而本课我们研究的又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让他们玩起来,所以我选择用“玩”做为主线贯穿本课,以玩开始在玩中结束,让孩子们在玩中乐,在玩中看,在玩中赏,在玩中学,在玩中做……让他们既能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独特魅力,又不觉得远离自己的游戏生活。

(2)、民间玩具种类繁多,选择一个怎样的切入点去分析呢,再三思考后我选择了布老虎。老虎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而布老虎极具装饰性的色彩也和儿童绘画用色单纯、鲜明、强烈的内在特制相通,极易引起儿童的认同感。

(3)、欣赏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参与,本课设计中我利用了“异质同构”的艺术观点,让孩子利用纸和废旧材料参与制作布老虎,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加深他们对布老虎的感性认识。

2、学法:

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去了解、探究、掌握。

通过在教室内布置各种民间玩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类民间玩具,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操作玩耍各种民间玩具,创设良好的认知情景,逐渐引领学生步入民间艺术的殿堂,让他们始终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民间玩具的无穷魅力。随着游戏的深入,同学们的热情又转向玩具的制作上,这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引导、支持他们大胆创作,设计出不同的布老虎玩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动作就是思维,他们在动作中学习。如果缺少了动手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自己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同学们保持着很高的热情与兴趣,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创作欲望和成就感,真正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3、教学准备:

学生:

1、了解长辈们的玩具,搜集民间玩具实物。

2、用于创作表现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教师:

1.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实物。

2.课件《中国民间玩具》。

3.范图,复印各种造型的虎头图片若干。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1、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容易找到的民间玩具,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挑选一个玩一玩。

2、请学生边玩边介绍,你最喜欢的玩具特征。

3、这些土玩具和你的那些遥控玩具电动玩具有什么不一样?发现民间玩具的材质丰富,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

4、这些玩具是你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小时侯玩的玩具,他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买不起也买不到这些高科技的玩具,所以人们便用自然界中各种材料制作各式各样的土制玩具。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就是民间玩具。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从玩“土玩具”开始进入本课的教学情景。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

(二) 主题漫谈:

介绍: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

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 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形象逼真的螳螂;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团面、一块糖稀可以做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和动物。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 那可真是妙不可言。(边介绍边欣赏各种民间玩具的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富有情感的解说词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所获得的感受是全面的,其深刻程度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及的。当悠扬的民乐音乐和欣赏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重点探究:

1、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玩具。在我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这样的民间玩具,拿起来看看!

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自主将民间玩具从材料上进行分类(泥、布、竹木、纸、金属、食品、陶瓷和综合玩具)

(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

2、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在民间流传极广,深受人们喜爱的——布老虎。(板书—布老虎)

(1)这些布老虎造型很特别吧!那么它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真实的的老虎有什么区别呢?教师出示两幅虎头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布老虎的造型特点:简洁、夸张

(2)再出示涂好颜色的布老虎,让学正感受到它的用色特点:色彩艳丽。

其实,这些可爱的布老虎大都是那些农村的老奶奶坐在自家的炕头上缝制出来的,他们大多数从来就没有看过真实的老虎,也不知道真的老虎究竟长什么样,就凭着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出来的。

3、看,她们的创造多奇妙、多美丽啊!你喜欢哪一只,请学生上台操作点击放大播布老虎的图片,并加以评述。

4、你们讲得真好,真聪明,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布老虎,那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布老虎。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所以本环节设计成了可交互的图片播放,并请学生自己自己操作点击、自己分析讲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尝试表现:

1、选择自己喜欢的虎头,进行上色练习。(事先复印好不同造型的虎头供学生选择)注意:色彩要艳丽,对比要强烈。

2、和老师一起做一只立体的布老虎。

看,老师这还有一个立体的。(出示老师制作的布老虎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是仿造布老虎的造型用纸和废旧易拉罐制做的。

【边示范边讲解:】用大的纸做它的身体,先把纸横着对折,用剪刀在左右两边分别剪出两条腿,线条要流畅。在剪开线内贴双面胶从头贴到尾对准粘在一拉罐上,再加上尾巴,尾巴可以折、可以卷……最后,剪下布老虎的头并粘上。这样一只可爱的仿制布老虎就做好了,你们也赶紧动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利用了"异质同构"的艺术特点,让孩子利用纸和废旧材料参与制作布老虎,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却增加了教学的功效。简易、朴质、便捷是大多数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能力操作实践的。在实践过程中,实际上是加深学生理解,协助实现教学目的的。】

(五) 展示游戏(3分钟)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布老虎。(在《两只老虎》的音乐中进行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成功后的喜悦,提升课堂气氛。】

(六)课后拓展

1、其实布老虎除了可以供人玩耍还有其它的寓意呢?你知道吗? ( 教师介绍:在民间传统观念中,布老虎是勇敢、强壮、健康的象征,老虎能驱邪,能让孩子们无灾无病,健康成长。难怪大家这么喜欢它呢!)

2、看……人们还把它做成了鞋、包、枕头……看老师也做了一些,有小闹钟、储蓄罐,还可以做笔筒……

【设计意图::本课的最后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投入到更广阔的视野中去发掘民间玩具布老虎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此环节的设计也是将民间玩具进一步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板书设计:

(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

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副课题: ——布老虎

造型特点展示图和用色特点展示区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传递的信息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说她的过程。

2、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二)教材引发的思考

1、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

2、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3、创设好情境,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

4、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如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交流表达能力等。

(三)教材的把握与处理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情意目标: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开展“蚂蚁搬家”的集体美术创作活动。教学通过组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有关蚂蚁搬家的活动来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把想象的“蚂蚁搬家”情景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表演进行蚂蚁搬家的行为模拟,同时展开学习讨论来实现难点的突破。

二、本课教法与学法:

(一)本课较多地通过教师的演示(比如录像、动画、音乐等),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二)谈话与讨论法结合。

教师提出富于思考的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三)通过一些实践、表演活动,如扮角色活动,让学生以体验、表现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交流。

三、本课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热烈紧凑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全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指导——游戏表现——赏评启示四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观察比较:了解蚂蚁的外形与结构。

教学的第一环节,首先用亲切、简短的师生交谈,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接着看蚂蚁的录像,使学生对蚂蚁的形体特征有所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画一画,描述、记录蚂蚁的长相。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积累了对蚂蚁的一点感性认识,进而利用形象直观的CAI课件,与自己感受的“活蚂蚁”进行对比,理性、科学地认识蚂蚁的外形与结构,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2)讨论指导: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师生有声有色的范画,指导学生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3)游戏表现:展开蚂蚁搬家情节的大胆想象与表现。

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体游戏和表演活动,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同时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与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让学生的'体验有情趣,美术课堂生机勃勃。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悦。

4)赏评启示: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赏评启示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现是否大胆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并通过集体欣赏的方式自由交流,引发思考,从蚂蚁搬家的故事里得到启示与教育。

五、本课主要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电影、动画、游戏、表演、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蚂蚁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通过动画、音乐、表演等设置蚂蚁搬家的情境,整个教学就象在讲述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3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彩球滚滚》。

一、教学理念:

1、乐学有路趣为径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一个“乐学”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活跃思维,想象丰富,记忆增强,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

2、主体归位是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共识。《美术课程标准》更是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参与,

成功的机会,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掘。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材分析与研究:

本课是一节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是利用身边的旧报纸、彩纸制作成彩球后进行抛投、拼摆、堆积等有趣的游戏。学习活动的展开首先以个体制作彩球为基础,在通过集体游戏体验立体造型和组合造型的乐趣与愉悦。

第一课时已经团搓制作好一个接近圆形的报纸球。第二课时我将重点放在装饰美化第一节课制作的报纸球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

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我将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技能的培养很有益,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的拟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运用撕贴或绘画方法,将报纸球美化制作成彩球。

2、以“彩球”为媒介,进行抛投、拼摆、堆叠等游戏活动,以体验相互协作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审美和体现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装饰美化彩球,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情境设置、制作方法演示、学生作业音乐等)

2、教师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3、范品(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彩球)

4、教室中间放一块斜板。

5、纸和盒做的篮框、小鼓。

三、教法特色

1、用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10个活动环节,将这些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

2、将评价贯穿在活动中。

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很难组织评价,教师往往会弱化、忽略评价,如果评价运用得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安排了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

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动场地玩一玩。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最后在师生一起集体交流,获得整体评价

3、击鼓组织教学

在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中如何很好进行组织教学是一个难点,为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新的尝试,用击鼓的不同节奏来组织学生。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难点是装饰美化彩球,培养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击鼓传球的游戏,以及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球形物体以及在熟悉的生活中球形物体的运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设计出各种有特色的彩球,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特色——自主探究

教学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对事物充满新奇,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评价,充分调动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促进个体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由8个活动贯穿而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1、活动一:做实验——了解球形物体最容易滚动的常识

教师准备橙子、不规则石头、墨水盒、饭盆盖,请一名同学上台将这几样东西在一块斜板上滚一滚,其他的同学观察。通过全体同学的参与,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己做实验了解球形的东西最容易滚动滚动的常识。

2、活动二:“击鼓传球”游戏——说说生活中的球形物

为了活跃思维,我设计了“击鼓传球”这样一个游戏,请一名同学上台击鼓,老师和同学一起传球,鼓声停,球落在谁的手里就请他说一种球形物体,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了,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活动三:找球——在玩耍中欣赏范作

鼓声响起,学生下位寻找教师课前藏在教室内的范作,随着鼓声慢下来,慢慢回到座位上。

4、课件出示球形物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5、活动一:示范——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6、活动一:自由玩——交流,在玩的过程中欣赏作品(老师提供篮球框等道具)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评价,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如果让学生全部停下来进行整体评价,

不仅老师很难组织,浪费很多时间,而且阻碍学生的活动热情,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不愿意停下手中正在创作的作品或是正玩得起劲的活动。

使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积极导向的功能。

我安排了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动场地玩一玩。学生们在和别人交流之后又回来再装饰自己的作品。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

7、活动一:拼摆成型——造型活动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4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创作课。教材上有一幅国庆节夜晚放烟花的图片和四幅儿童创作画,这四幅儿童创作画是学生用不同线材来表现的,采用了蜡笔绘画、毛线粘贴和剪贴等形式进行创作的。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过年过节时,放烟花是一种很重要的娱乐庆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娱乐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烟花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形状和色彩也越来越美丽。在教学时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和欣赏放烟花是的场景,知道烟花的造型,并通过各种材料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教材,对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用自己的想法表现事物。烟花是孩子经常见到的,与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把他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动手表达出来。

设计思路:

1、欣赏“烟花”;

2、认识“烟花”;

3、感受“烟花”;

4、创作“烟花”;

5、评比“烟花”。

教学目标:

xxxx

知识目标:

了解烟花的形状,学习用不同的线材表现烟花。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能安全使用工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形状各异的烟花。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设计表现不同形状的烟花。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课件、演示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烟花的认识、理解。

1、播放一段有关烟花的课件、范画,教师提出问题:烟花的形状变化万千,但它们有一定的相同点,请同学们找出。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烟花从中间向外放射。

2、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说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并请几个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感受。再请学生对所画的烟花进行评价。

二、掌握、创作烟花。

1、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点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2、学生都了解烟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在夜空中闪闪发光,把夜色装扮得十分漂亮。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创作出造型别致、色彩鲜丽的烟花?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法:有各种动物造型的烟花、有太阳、月亮、星星等造型的烟花。

三、利用不同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1、欣赏书中范画,请学生找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各种烟花。

2、教师演示方法与步骤掌握创作技巧。

3、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画或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幅《闪光的烟花》。

四、学生进行造型游戏。

教师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讲评,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六、小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课件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教学准备:

彩泥及附带工具。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9日

札记: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6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

《绕绕涂涂》

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 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3. 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评价小结:

在评价小结时,我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让孩子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学习内容《纸风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有趣的纸杯吊饰的设计制作,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做中进行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中进行学习活动,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制作热情。通过拼贴游戏的方法简化复杂的造型过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造型设计。组织学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美术的课堂上,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美的心灵,在美育的同时成功地渗透德育,让美育之花与德育之花同开不败!纸风铃漂亮的外观,悦耳的铃声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把亲手制作的风铃用于装饰或送给朋友亲人,让他们一起分享这种美,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风铃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培养孩子热于观察,细心观察的习惯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设计制作成风铃,培养孩子制作的乐趣和能力。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风铃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2.制作形式新颖的小挂饰,激发学生美化生活。

四.说教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发现法,体验教学法,评价法,启发引导法

五.说学法:

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组织学生用观察-体验,游戏-感知,比较-领悟,总结-归纳等自主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具:风铃、纸杯、细绳、小铃铛、彩色卡纸、剪子、胶水、铁丝、针

2.学具:纸杯、彩色卡纸、颜料笔、剪子、胶水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风铃

1.”丁铃铃,丁铃铃“教师在桌下摇动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

问: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点题板书:第7课:纸风铃

“摇呀摇,晃呀晃,铃儿随风在歌唱……”,老师唱着儿歌拿出一串精美的纸风铃在空中摇动,发出锐耳的铃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2.设置问题:孩子们喜欢风铃吗?来,夸夸这个手工制作的风铃.(设计理念:通过闻其声观其形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对风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创作的冲动)

(二).了解风铃,装饰风铃

1.手拿风铃引课:王老师这儿呀,就是自己制作的风铃,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这么美丽的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学生观察,自由畅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纸杯,铃绳,铃舌.

2.教师出示一些装饰好的不同图案的纸杯,孩子们拿出自己带的纸杯对照,设置疑问:观察一下你们的纸杯跟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是怎么装饰打扮的?

(老师你的纸杯比我们的漂亮,有美丽的画儿,还有鲜艳的颜色,不同脸部表情的变化.有的用彩笔描画,有的用彩纸贴图,还有的修剪涂色穿线来美化……)

3.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学生思考,指名说制作过程,教师板书:(贴)

@、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

@、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

@、给纸杯下面添上小挂饰(铃舌)。

4.将美化好的纸杯发给四个小组,小组之间自由组合成一串风铃

教师引导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在穿纸杯的过程中,会遇到纸杯滑落的困难,你有什么可行的办法?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打结,双面胶贴,牙签固定等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不同图案的纸杯以及对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感知风铃的式样和构造,从而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基础)

(三)、制作风铃,美化风铃

1、分小组制作:4人为一组,每人制作一个美观的纸杯挂饰,再穿孔打结组合成一串。

2、设制奖励制:一个速度组,一个优秀组,一个创意组(三个小组的优胜者分别送一个漂亮的铃舌作为奖励,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在班上展示).

3.学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风铃,组合成功再奖励一个铃舌(注重引导学生将小组中的每一串风铃进行组合,引领孩子们用铁丝等坚硬的物体让每一串风铃固定并发出优美的声音.)(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与组际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动手操作,并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成品欣赏

1.将做好的风铃做展示

2.成立评委组,让孩子们来评一评谁做的精美,装饰得漂亮

3.成品欣赏

设置两个德育问题:如此环保又美观的纸风铃,你最想送给谁?挂在什么地方?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成长为一位懂得感恩、会报恩的人。(设计理念:通过成品的展示与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喜悦分享美好)

(五)作业超市,挂风铃,送祝福

1.把这节课制作的风铃送给关心疼爱你的人,受你爱戴尊敬的人,并附上你的祝福语.

2.与家长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有声音的风铃挂在你喜欢的地方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神气的小厨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六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综合造型表现课,教材中针对儿童心理特点,选择儿童喜欢的食物为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把美术和生活有机联系,从不同角度体验美术的乐趣,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

二、设计理念:

这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在实际动手中寻求知识点,找到学习方法,体验学习乐趣。教师只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食物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同时引导学生用丢弃的废旧材料和橡皮泥来进行制作,让他们从中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循环利用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食物的基本形态和制作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入“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

3、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纸和橡皮泥等)做出多种多样的事物。

难点:2.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师准备:课件、制作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名 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美术是形象艺术,它的美存在于美术作品的形象中。没有形象的美术就谈不上 美术。用眼睛观察是感知理解美术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真正会观察,让学生有一双懂欣赏的眼睛,使其终身受益,这是美术教学必须重视的任务。所以我通过喜欢 吃的美食激发学生兴趣,在分类大纲里有三张关于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选择,从而了解美食的简单分类通过美食来引出厨师再有视频中的厨师做菜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厨师的神气,从而引出课题神气的小厨师

二)、了解生活中的食物

在 欣赏生活中的食物时,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分类还让他们说说的其特点和颜色,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各种的结构特征,教师在这一环节起到引导作用。“好表扬”是小学 生的重要心理特点,表扬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学生找出哪种食物对应哪种类型时我会给于表扬,让学 生一种愉快、自傲的情感体验。

三)、欣赏演示

这一步骤我用了示范性欣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欣赏教师做的“食物”,学生看到老师各种食物,自己就有想做食物的冲动。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有时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通过分析、交流、感受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并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所以在本环节让他们欣赏的同时说说老师做的“食物”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让学生通过观赏了解制作“食物”的选材和制作方法,接下来再让学生看我制作过程的步骤,并通过欣赏比较了解整齐打摆放才是美。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做的像而且要摆放美观。

四)、学生创作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让他们带上厨师帽来做美食,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制作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 善的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习了树的知识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创作,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学生制作时播放轻松的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五)、评价

人类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于学生在比例方面的感知有差别,而且整体把握形态的能力较弱。评价学生的作品应该因人而异,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此环节我用了比 较欣赏,目的是为了找出作品之间相同或相异之处以促进对欣赏对象的理解。比较欣赏由于对欣赏对象相关方面的比较,而使欣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在具 体教学时,假如能充分利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形式、技巧乃至风格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比较,则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更易使学 生得到启发,从而使其加深理解,激发学习主动性。

六)、拓展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其实我们除了用彩纸还可以用很多废旧材料来做食物,出示海绵泡沫塑料做的食品让学生观赏,课后同学们可以用其他废旧材料来做些你喜欢的食物。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鸟找家》,是小学美术第一册第8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来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提供的故事情境,画出一幅小鸟找家的过程的儿童想象画。

2、知识点的作用:

(1)、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

(2)、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友爱互助的思想

3、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简单推理,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运用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关爱他人、友爱互助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思考、判断推理

难点:能将思考的结果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6、课时:一课时

7、教室布置:将课桌拼成四个小组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一年级的心理特征。我采用故事创造情境的导入方法,先利用CAI课件来导入教学,让学生看动画制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故事中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大胆设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今天这堂课要完成的任务中来。接着利用课件,步步深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慢慢转向形象思维,并让学生模仿和感受。最后,欣赏教材上的范画,让其认识表现形式的多种方法,感受绘画的风格,并进行选择。

2、学法分析:

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为主体,做到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激发情感,然后大胆想象,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再通过欣赏加深理解,在绘画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造,及时提问,领悟绘画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

1、用故事创造情境导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小鸟和鸟妈妈,一天,天气晴朗,小鸟告别了妈妈到森林深处去玩,它东瞧瞧,西看看,可新鲜啦,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了,她告别了蝴蝶,准备回家,可是,这时,天已经黑了,小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呜的哭了起来,小朋友,你能帮小鸟找到自己的家吗?

2、分析讨论

(1)、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家了?(因为天黑了)那么怎样才能使森林亮起来呢?小鸟的朋友会用什么办法帮助她回家呢?

(2)、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说说自己的点子

(3)、根据学生的想象,老师示范或用课件出示发光物,如:手电、萤火虫、星星、月亮、汽车灯、灯笼……

(4)、问:小鸟是在森林迷路的,那么怎么表现森林呢?(要画出树和草)。光线应该怎么表现呢?(教师示范)

3、欣赏感受

让学生打开教材,欣赏学生作业,让其认识表现这幅画的多种形式

4、学生作业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不能完全临摹书上学生作业,要求画面交代小鸟的形象,环境和发光物以及光线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四、课堂评价

b) 自评、互评为主。

c) 教师评价时,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d) 引导学生要爱护动物,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面对困难正确对待,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报纸变花衣》为“多彩的生活”这一单元划上了圆满句号。教学内容是利用报纸制作装饰“衣服”。从而在了解服饰基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利用报纸易碎、易折、易撕、易贴的特点,进行巧妙地设计制作与美化。它突破了传统的衣服选材,在出其不意中体现了编写者创意,变废为宝、方便易学。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制作的材料、方法上拓展思路。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孩子拥有初步的立体制作经验,经常喜欢折飞机、折小鸟……,但仅仅停留于小型的纸的翻折。而如今要做成一件大衣服,并要穿在身上却是少有的,很可能是头一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会产生神秘感,激发其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创作欲。

出于年龄,在具体制作中可能缺乏宏观的把握,整体的设计。但他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能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巧用废纸盒、空瓶子制作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彩纸等材料装饰美化。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并能通过实践学会变废为宝的本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深入观察了解人物特征的兴趣,发现与同学合作的乐趣,体会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法探析:

1、走进孩子、引发共鸣。以孩子普遍喜爱的时装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导入,会倍感惊喜和亲切。很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并通过服装表演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服饰的关注和兴趣,为新授打下基础。

2、演示点拨,激发联想。教师出示报纸,演示披在肩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看看,像什么?多像披肩啊!你们还能让它进一步变成什么?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打开思维的闸门。

3、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当“模特”,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量体裁衣,探讨如何用报纸制作成衣的技法,通过现场让模特穿在身上,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提示,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点拨引导装饰美化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给衣服做加减法。如“减”裁剪领口、袖子等,“加”添加口袋、腰带、花纹等,用形象化的“加加减减”使学生易记易学易掌握。开展“金点子”交流活动,进一步思考讨论用报纸美化装饰的各种方法、技巧,如卷、撕、折……。体验报纸衣服的独特美感。

五、学法指导:

1、尝试设计、讨论交流。开展“小小服装设计师”目标活动,每位学生用简笔画形式尝试设计描绘出服装的样式裁剪图。然后互动交流各自初步的设计方案,从中相互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进而开展“金点子”交流活动,思考讨论如何将平面的报纸制作成立体衣服,如何用报纸进行美化装饰。使得学生在尝试中激活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获得亲身的体验;在讨论交流中促进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升华。

2、小组合作、优势互补。在具体进行制作时,结合作业特点,确立以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余的一起合作动手制作,使报纸变花衣。有利于大家围绕实现的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出谋划策中体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集体的优势。

3、活动表演、体验快乐。学生完成作品后,每组推荐一位服装模特上台展示或结合服装的特点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创设的服装设计表演赛的情景活动中,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并进行互评,由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的构思与成功的体验。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即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多元评价、课外拓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综合评定。最后拓展思考:除了报纸还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鼓励课后从材料上开发新途径,制作新型服饰。发散思维,拓展提高,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引申。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

2.会用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等装饰环境。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认识海洋,想象表现它们。对海洋的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海底的小x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海洋……)

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

(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

(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

(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

(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

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

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

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2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本课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教学内容。一是将纸块随意撕一撕,根据撕出的两块纸块引导学生想象。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想象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三、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四、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的纸块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五、教学过程:

1。撕纸添画

1)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跟我学”的游戏,好吗?(音乐同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第一次作业。

①坐姿②拿出袋子里的小纸③撕仔细观察老师怎么是撕?学生跟着撕,然后放好。老师将纸撕成两块,我们拿出其中的一块,大家看看像什么(变化位置)?(揭题)

生:像什么……④帖(强调帖的位置)教师添画(靴子)。老师添画了几笔变出了靴子,你会吗?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其他东西。下面我们想好后贴好,添画!看看谁最聪明。表扬学的快又好的学生,并奖励。(实物投影仪展示)

2)刚才我们变了一张,还剩下一张像什么呢?

生:……(教师变化位置的摆放让学生联想)老师这里的收集一些图片,你看看和它有什么联系,哪些比较像。(图片欣赏)你看它像什么?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吗?哪位小朋友刚上台来变一变!

师:你准备把它变成什么呢?你先怎么做?摆摆,再贴(提醒贴的位置并提示注意胶水怎么贴)画!讲评作品。小朋友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添画出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讲评强调创意)总结把撕出的两张纸变成两个不同的东西!

2。欣赏

3)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机器猫也带着它的绝活来到我们课堂上了。注意看机器猫是怎么“变”的。(演示课件。)

①机器猫拿出其中的一块纸块,把它撕成三张,(手示范怎么撕成三张的)添画成蜻蜓;把另一块纸块也变成了蜻蜓,猜猜猫把最后一张变成什么……。变成不同的三支蜻蜓。一张三块纸片变成不同的蜻蜓!

②风景(三座小山,山上还有小树小草)(跟山有联系的景物)看着是什么?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山里画了什么,山的外画了什么)

③鳄鱼(深色纸上用浅色装饰)(动态、造型夸张,突出它们的凶猛)这是谁啊,为什么用白色呢?你喜欢吗?为什么?你从那里看出他凶狠的?(眼睛爪子嘴巴)鳄鱼的身体是黑色的,能用黑笔画吗?它合起来是一张纸。

④汽车(不仅可以在形状的外面装饰,还可以用蜡笔在里面装饰)火车(竖向连接)看什么来东西来了,你最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看汽车画的多细致阿,它用什么材料画的?

⑤亭子(横向连接)

⑥车子你发现了什么?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竖

无论机器猫把纸撕成几片,它每一片都用上了,而且都能把它变成同一类东西,你们说它厉害吗?好,刚才机器猫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给它带上几张回去让它欣赏呢?。师:下面你们想和机器猫比比谁聪明吗?屏幕上的图片看看能给你启示吗?

3。学生作业

将纸随意撕一撕,将不同的纸块想象成相同或不同主题内容进行添画。

4。评讲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像什么呢》说课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第一册中14课《像什么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属于意愿性,其认知水平属于平面知觉的直观动作思维。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从撕各种基本形开始,由浅入深地激发想象添画熟悉的形象,让他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从单个形象到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贴。总之,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永远高与作品的难度。这样,学生才会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教材选取纸张会“变魔术”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行平面造型,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以一个十分感性的题材融合了一个理性的思考,使起始年级的学生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教材以三个版块,围绕“撕出来的形状像什么呢?”展示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将纸随意撕开,选择其中的一块进行想象“像什么呢?”,然后进行添加完成。二是将纸随意撕开,把所有的纸块全部利用起来,想象成同一主题。三是巧妙运用废旧纸张,采用多种撕法,利用所有纸块形状进行多种想象,创新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教学难点是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撕纸过程中会将纸撕得粉碎,这样难以想象成新形象。因此我课前控制好纸的大小,课堂上则要求学生撕几块。有的学生为了求新,在添画过程中会出现以画为主而不考虑纸块形状,所以我会要求学生想象得要合理巧妙。同时,在作业过程中,有的学生做成“撕纸贴画“,这时我会及时纠错,随时点拨。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学科课本(实验本第一册)》我的新伙伴单元中的一课,课题是《我喜欢的颜色》。这是一节准备课,对于学习美术来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一年级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已经接触过许多颜色,也已用颜色画过画,但对于颜色的正确名称以及涂色的方法还较为欠缺,本教材正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为以后的画画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各种颜色,能说出颜色的名称,初步了解颜色的不同寓意

操作:学习涂色的方法并能尝试用色彩来表现事物

情感:通过练习,体会色彩能表现事物、情感的这一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都不陌生,但对于色彩的正确名称和不同寓意可能不了解,因此我把这一点作为本课的重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学会涂色的方法——平涂和拼涂,要求学生涂色均匀。本课的难点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尝试用色彩来表现事物。

四、教学对象:

这是一群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朋友,由于幼儿园都普及了美术教育,因此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包括对色彩的认识,本课是对他们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延伸。

五、教法与手段: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我运用了课堂讨论法,通过欣赏让学生相互交流、启发、讨论、激发创作灵感,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而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研究、探索。

其次,我还用到了兴趣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来辅助完成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媒体出示一条五彩斑斓的彩虹桥,请你看一看哪些是你认识的颜色,把它说给小组中的其他小朋友听,并说一说你喜欢什么颜色。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课题就是《我喜欢的颜色》,出示课题。接着师生一起来认识颜色,同时教师对学生说出的颜色名称进行确认和纠正,特别是被学生默认为桔色的橙色,让学生了解到规范的名称。

下一个环节是教授涂色的方法,问学生能用这些丰富的颜色在这些白纸上涂色,你用什么方法涂颜色,怎样涂才能均匀?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老师的示范,一边示范,一边教师用形象的语言解说,如平涂就像刷油漆,要顺着一个方向。随后进行的是涂色练习,要求在只片上进行涂色练习,可以用单色也可用多种颜色。在学生的练习中,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在结束练习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一定的分析。

然后,进入到另一个环节,那就是了解色彩的不同寓意,在这里我借助了媒体。出现色块,问学生看到了这些颜色你想到了什么?再出现图片,从而总结

红色——热烈、温暖绿色——自然、清新黄色——丰收

兰色——宁静白色——纯洁、寒冷紫色——神秘黑色——庄重

最后是一个拓展部分,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色块来表现事物和情感。这一环节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媒体出示几个不同的色块,让学生猜一猜他代表了什么,如春、夏、秋、冬等,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色彩能表现事物、情感的这一特点,从而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

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因此,美术教师的教学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陶冶情操为主,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我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运用媒体有效的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肯学、乐学,主动地学。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4

教学目标: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欣赏飞行作品,体验美的乐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

2、创设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一年级美术教案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二、板书课题。一年级美术教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飞行的鸟,自由自在,天空一望无际,还可以看到地面上美丽的风景。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天空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引学习兴趣。

重点引导对形与色的注意。

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

4、课堂发展

1)、观察比较不同地域天的鸟望图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

2)、设问:除了美丽的天空,还能看到什么?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奇怪”的感觉?

艺术家创造了那些会飞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太空、航空业的发展)

6)、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会飞的形象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

8)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

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教学后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现起来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飞行的梦想

三、学生活动,把画添画完整,实现自己的飞行的梦。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梦想,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的。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完之后,不愿开口来表达,不够大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5

一、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已经能由实际观察、比较,认识了生活中的形(点、线、面的变化)、色(色彩搭配)之美。他们已不局限于用绘画形式来表现,教师恰到好处地用其他方式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说背景

本课联系生活,针对“废物利用”的了解,并付诸于行动,试想生活中其它废品的利用价值,是否可进行装饰,美化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共同讨论,尝试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增进友谊。再次,本课是学科内容渗透,本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撕、贴、画操作的过程,此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其他操作性学科产生兴趣,形成探究心理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于其他的学习与生活中。

三、说教材

由于新教材对教学目标做了进一步的详化,分为“体验与发现”、“实践与创作”、“欣赏与评议”三个方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四、说思路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撕出的纸的色彩、形状进行创新联想,并在撕、贴、描绘的过程中掌握点、线、面的不同变化与造型创作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美术形式的多样化。其次,引发学生对各种材料的功能、用途的探究心理,并产生创新构思,达到“万物为我用”的迁移效能。

创作的灵感与技能必须由学生在自主尝试、体验中才能获得,教师的随机示范、点拨、讲解,帮助学生产生创新构思,在操作中以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为形式。有主题性地进行撕、贴、画。

无规律的撕纸,学生兴趣浓厚,但在组织粘贴上往往“没主意”,因此我在进行“感受不同形状的碎纸”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产生灵感体验。如一张“叶子形状”的碎纸可以是一朵花的叶子,也可以是一朵花的其中一片花瓣,也可以是动物的身体等,可有意识的撕,也可以从无意识撕出的碎纸中去联想。

要形成撕的技巧,不能单凭学生随意的撕,依次,我在教学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撕基本形。如:三角形、圆形、方形……让学生在体验与比较中自主发现撕的技巧,同时又可引发学生发现撕出的图形与概念中的图形的不同。

作业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种形式,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参加作业点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今后的美术作业质量。

第二篇: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作为美术老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课程讲得让学生能听明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一)

这是一节创作课。教材上有一幅国庆节夜晚放烟花的图片和四幅儿童创作画,这四幅儿童创作画是学生用不同线材来表现的,采用了蜡笔绘画、毛线粘贴和剪贴等形式进行创作的。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过年过节时,放烟花是一种很重要的娱乐庆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娱乐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烟花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形状和色彩也越来越美丽。在教学时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和欣赏放烟花是的场景,知道烟花的造型,并通过各种材料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教材,对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用自己的想法表现事物。烟花是孩子经常见到的,与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把他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动手表达出来。

二、设计思路

1、欣赏“烟花”;

2、认识“烟花”;

3、感受“烟花”;

4、创作“烟花”;

5、评比“烟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烟花的形状,学习用不同的线材表现烟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能安全使用工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形状各异的烟花。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设计表现不同形状的烟花。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课件、演示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有关烟花的课件、范画,教师提出问题:烟花的形状变化万千,但它们有一定的相同点,请同学们找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烟花从中间向外放射。

2、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说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并请几个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感受。再请学生对所画的烟花进行评价。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二)

一、教材分析

《秋来了》是为一年级美术课准备的课外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的课,课件中的范作以夺目的秋色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美感,用同龄人的范作向学生展示了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感知秋天,表现秋天,变日常生活的体验为手中的作品,它为以后学习《四季歌》和《花儿朵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秋天”,敢于用美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培养学生注意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去感知“秋”表现“秋”是重点,在感知“秋”的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秋”的同时,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视角,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审美核心,创设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发贯穿始终。

⑴展示情镜,引导学生感知美。

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⑶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四、教学程序

课前教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找一找秋天,“秋天来了,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仔细观察树、花、草、同学、老师都有什么样的变化?”“树叶落了,菊花开了,小草换上黄衣服了,我们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飞了。”

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在寻找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同时,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找出学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观,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乡的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虽然秋天的景色每个人都见过,但真正去留心观察,记在心中的有太少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是很鲜活的,它丰富了学生的经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习惯,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热情。

接着在美术教室中教师布置了有关秋天的各种景物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将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课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还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图片,我们看看去。”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幅有关秋天的图片(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伴以优美的轻音乐,接着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气韵美,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大大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秋天,表现秋天的欲望。

欣赏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给出具体的便于回答的并列式的问题:“刚刚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你最美的语言说给大家听,或者用你的歌声和舞蹈表现给大家看”。学生在回答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将感受的秋天变成了自己的经验,留在了心里;赏美景、说美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审美习惯。

2、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提出“这么美的秋色中,我们可以干什么呢?”此时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赏周围的美景,在湖边钓鱼,打银杏,捡落叶,跳舞等等,课堂气氛出现一个高潮。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时紧接着问“怎样去表现呢?”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笔画,用水墨画表现,剪贴等等。

教师其实已为学生在桌上准备了彩色卡纸和皱纹纸等材料,同时学生也带来的许多废旧画报,摸一摸这些材质,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利用他们?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判断、联想,进行回答。

3、了解技法、个性创作

学生对这些材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我安排了以下环节。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现秋天的作品,首先让学生欣赏汤姆森的油画作品《秋天》感受大师风采,同时教材大量出现了同龄人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欣赏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撕纸贴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大家都会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将创作意愿变为实际行为,刚才欣赏到的图片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怎样将生活中的物象变成作品,这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说其他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那么美术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让学生获取创造性表现才能。学生通过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说一说秋天的故事,评一评秋天的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了解到了秋天此时要学生创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作品来,水到渠成。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动探究,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提供相关图片,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学生也会在素材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我巡回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机遇帮助鼓励。

4、游戏评价、课后拓展

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作业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果树”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作业栏,再次创设一个绚烂的“秋天”的情境,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画,再让学生自由欣赏,由学生在欣赏评议的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挖掘真、善、美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幅作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接着给每位学生一枚即时贴制成的“小果实”,告诉小朋友:“在你最喜欢的的画下帖上小果实,老师在喜欢的画下帖上大果实。”由果实的个数最后评出大家喜爱的画,送给小作者秋娃娃的头饰。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三)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第三篇: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

课题:挂饰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x应用

教材简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可以用来再组、加工,成为与众不同的小挂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

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

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

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节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

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

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

收拾整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2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2、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

3、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3、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传递的信息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说她的过程。

2、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二)教材引发的思考

1、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

2、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3、创设好情境,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

4、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如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交流表达能力等。

(三)教材的把握与处理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情意目标: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开展“蚂蚁搬家”的集体美术创作活动。教学通过组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有关蚂蚁搬家的活动来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把想象的“蚂蚁搬家”情景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表演进行蚂蚁搬家的行为模拟,同时展开学习讨论来实现难点的突破。

二、本课教法与学法:

(一)本课较多地通过教师的演示(比如录像、动画、音乐等),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二)谈话与讨论法结合。

教师提出富于思考的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三)通过一些实践、表演活动,如扮角色活动,让学生以体验、表现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交流。

三、本课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热烈紧凑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全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指导——游戏表现——赏评启示四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观察比较:了解蚂蚁的外形与结构。

教学的第一环节,首先用亲切、简短的师生交谈,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接着看蚂蚁的录像,使学生对蚂蚁的形体特征有所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画一画,描述、记录蚂蚁的长相。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积累了对蚂蚁的一点感性认识,进而利用形象直观的CAI课件,与自己感受的“活蚂蚁”进行对比,理性、科学地认识蚂蚁的外形与结构,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2)讨论指导: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师生有声有色的范画,指导学生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3)游戏表现:展开蚂蚁搬家情节的大胆想象与表现。

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体游戏和表演活动,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同时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与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让学生的体验有情趣,美术课堂生机勃勃。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悦。

(4)赏评启示: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赏评启示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现是否大胆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并通过集体欣赏的方式自由交流,引发思考,从蚂蚁搬家的故事里得到启示与教育。

五、本课主要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电影、动画、游戏、表演、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蚂蚁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通过动画、音乐、表演等设置蚂蚁搬家的情境,整个教学就象在讲述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4

说教材和学生:

这是一份自选教材,教学内容是每个学生先根据纸张的质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剪贴图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剪贴出一幅有情节的图画。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纸剪贴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三年级同学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在美术课中他们学过徒手撕一些小花、小动物,他们也会用纸折一些简单的花草、动物,会按照图样剪出一些物体的基本轮廓来。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又快又好地剪贴出图画来。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能说出3-4种不同纸的名称,并能区分纸张的不同特点。

B能根据纸张的颜色和质地合理选择纸张,通过撕、折、剪等方法剪贴出一些图案。

2.过程和方法目标:

A知道同学合作可以比较快地剪贴出一幅图画,从而选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B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或图片内容的需要,组建学习小组。

C在学习小组内学会分工、合作。

3.情感和态度目标:

A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的生活,会用自己的剪贴画来美化教室、房间等。

B在对学习过程及作品的自评和他评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B课后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更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根据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原则,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课后活动三大块。

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并了解一些纸张的名称、特点等,我还要求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图片。这些工作学生可以通过逛文化用品市场、请教家长、上网找资料等多种方法完成。

课堂上,我把教学分为3个环节,即:激发兴趣-→互动学习-→展示评价。

我先出示剪贴画《海底世界》向让学生看,请学生说说看了这幅剪贴画后的想法。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指导点和教学环节。学生看了剪贴画后很喜欢这种制作方法,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做。于是我先请学生看看、摸摸、玩玩自己带来的纸,然后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对纸张的了解,如纸张的名称、颜色、特点等。我还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张纸,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张纸?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用这张纸做出一样漂亮的图案来?并试着做一做。等学生完成后,我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做出这个漂亮的图案来的,同学间可以自由地选择,相互学一学。当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了一些自己想学的图案后我给了学生一个学习任务:“你们能否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一幅最漂亮的剪贴画来?”同学们跃跃欲试,马上想到合作是最好的办法。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组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因为选择了相似的图片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体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请学生思考了3个问题:

1.你们组准备做一幅什么画?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2.画中会出现哪些物体?你们准备怎么布置?说说你们设计的理由。

3.在小组内,每个人该干些什么?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分工。

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后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作汇报。教师既要肯定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方法,同时也要提出同学们安排不够合理的地方,如有的小组分工时按画、剪、贴的工序分工,可能会出现一开始的时候剪、贴的同学会没活干。这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让学生想一想在空隙时间里我可以干些什么?要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善于抓住时间、利用时间。当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时,就可以合作完成作品了。当然为了使作品做得更漂亮些,我又不忘提醒同学把以前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起来,如在进行图片组合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分明、色彩鲜艳等。当学生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一幅漂亮的剪贴画后,他们很希望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这时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把自己小组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当然光展示是不够的,我还期望同学能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提高自己的剪贴技能。于是我请同学夸夸最漂亮的作品或作品中最精致的地方。同学们可以评自己组的作品,也可以评他人的作品。除了评价作品以外,我还希望同学们能表扬一下自己的同伴,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让同学在被肯定中得到愉悦和满足,也希望同学的长处能在班中发扬光大。当然除了表扬同学外,我也希望有同学会表扬自己,因为毕竟同学们在课前准备、课间合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人有了自信心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我希望同学们通过互评、自评,评作品、评合作,能在知识上、情感上得到一些升华。

学生们展示、评价完作品后,我还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主动地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我启发学生:“剪贴画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给他们看了一些用毛线、树叶、花布、瓜子壳制作的剪贴画,希望同学们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同学们看了范作、图片后,他们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出了更美丽的剪贴画。当他们把漂亮的剪贴画拿来让我评分,当他们用自己做的漂亮的、富有创意的剪贴画布置房间、教室等,我们的教学成功了,我们达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

2.会用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等装饰环境。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认识海洋,想象表现它们。对海洋的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海底的小x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海洋……)

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

(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

(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

(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

(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

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

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

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十七课《画汽车》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分析学习汽车,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2能力目标: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达到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表现不同汽车。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挂图、彩纸、彩笔、二、说教案设计依据:

1、根据愉快教学原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根据课程理念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于教材中怎样呈现,是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爱这节课,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打好基础。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学习的途径多样,所以我在达成设计、应用这一块时,可采用多种方法,1、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案例学习,使学生知道是什么?了解教材、资料、和怎么样创造出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得主导知识技能以及美术学习的思维方法。并成为举一反三的典型2、将教学内容设计为问题学习,将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中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建构知识。3、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学习,使学生再富情趣的学习情况中学习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画的汽车。(简笔画小型货车)问什么车?想学习画面?引入学习,板书课题。

2、在讲授新课中

(1)在图中找不同:

出示挂图让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在哪?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师小结相同在都有车头、车身、车轮。不同在消防车和油车有梯子,油车是拉油的,而消防车是拉水的(2)分析车的组成部分:

学生总结有车轮、车斗、车把

教师小结有车头、车身、车轮三大部分组成,但从构造上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有关汽车的知识我们先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再继续学习了解,共同学习。

(3)欣赏书中作品:

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中图案,都是什么车?(生回答)欣赏学生作品用了什么颜色,他们都用了什么材料?(生回答)仔细观察哪个是你见过的车,说说他的本领是什么?(学生记忆回答)

你准备画什么车,他的本领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实在不会可以临摹书中的作品,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评价作品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课下延伸:

(1)回家查找资料汽车的标志?可以查一种标志。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7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8

一、教学理念:

1、乐学有路趣为径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一个“乐学”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活跃思维,想象丰富,记忆增强,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

2、主体归位是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共识。《美术课程标准》更是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成功的机会,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掘。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材分析与研究:

本课是一节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是利用身边的旧报纸、彩纸制作成彩球后进行抛投、拼摆、堆积等有趣的游戏。学习活动的展开首先以个体制作彩球为基础,在通过集体游戏体验立体造型和组合造型的乐趣与愉悦。第一课时已经团搓制作好一个接近圆形的报纸球。第二课时我将重点放在装饰美化第一节课制作的报纸球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我将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技能的培养很有益,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的拟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运用撕贴或绘画方法,将报纸球美化制作成彩球。

2、以“彩球”为媒介,进行抛投、拼摆、堆叠等游戏活动,以体验相互协作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审美和体现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装饰美化彩球,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情境设置、制作方法演示、学生作业音乐等)2、教师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纸,剪刀,双面胶)3、范品(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彩球)4、教室中间放一块斜板。5、纸和盒做的篮框、小鼓。

三、教法特色

1、用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10个活动环节,将这些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索、学习。

2、将评价贯穿在活动中。

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很难组织评价,教师往往会弱化、忽略评价,如果评价运用得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安排了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动场地玩一玩。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最后在师生一起集体交流,获得整体评价

3、击鼓组织教学

在活动性很强的美术课中如何很好进行组织教学是一个难点,为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新的尝试,用击鼓的不同节奏来组织学生。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难点是装饰美化彩球,培养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击鼓传球的游戏,以及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球形物体以及在熟悉的生活中球形物体的运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设计出各种有特色的彩球,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特色——自主探究

教学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对事物充满新奇,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充分调动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促进个体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由8个活动贯穿而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1、活动一:做实验——了解球形物体最容易滚动的常识

教师准备橙子、不规则石头、墨水盒、饭盆盖,请一名同学上台将这几样东西在一块斜板上滚一滚,其他的同学观察。通过全体同学的参与,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己做实验了解球形的东西最容易滚动滚动的常识。

2、活动二:“击鼓传球”游戏——说说生活中的球形物

为了活跃思维,我设计了“击鼓传球”这样一个游戏,请一名同学上台击鼓,老师和同学一起传球,鼓声停,球落在谁的手里就请他说一种球形物体,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了,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活动三:找球——在玩耍中欣赏范作

鼓声响起,学生下位寻找教师课前藏在教室内的范作,随着鼓声慢下来,慢慢回到座位上。

4、课件出示球形物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5、活动一:示范——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6、活动一:自由玩——交流,在玩的过程中欣赏作品(老师提供篮球框等道具)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评价,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如果让学生全部停下来进行整体评价,不仅老师很难组织,浪费很多时间,而且阻碍学生的活动热情,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不愿意停下手中正在创作的作品或是正玩得起劲的活动。

使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积极导向的功能。我安排了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动场地玩一玩。学生们在和别人交流之后又回来再装饰自己的作品。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

7、活动一:拼摆成型——造型活动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教学准备:

彩泥及附带工具。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9日

札记: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0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

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属于 “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课课时安排:1课时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手形画的魅力,激发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手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展开联想;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方法。

二、本课的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趣法:采用游戏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运用谈话法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魔术的形式及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本课的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交流彼此的经验。

(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范画及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本课的教学思路:

(1)课堂教学以活动方式为主,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试一试、画一画、评一评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手形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生活创造美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注重情感体验和动脑动手。

(2)在指导学生对手形的联想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在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允许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理解,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评价方式,让学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

五、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玩一玩

运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

2、说一说

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对“石头、剪刀、布”这些简单的形体进行联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抓住时机更深入地引导“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进而导出课题《小小手》,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看一看

教师用魔术的方法摆各种手形让大家猜,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做“你变我猜”的游戏,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用单手、双手做各种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老师刚才发现许多小朋友的手都很灵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会变的小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种变化多端,形象可爱的手形在他们灵活的手上展现,他们玩得高兴,学得开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热闹、亲切和谐的氛围。

3、试一试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在实物投影上做手势,然后把手按在纸上画出手形。引导学生试着将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以后再给它涂上颜色。通过欣赏各种形象的手形画,让学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摆手形还可以想象添画,也能用颜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画手形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画法,拓宽思维。

(三)合作练画,愉快展评

1、画一画

让学生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小手,怎样分工,然后小组合作作画。通过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创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画出奇趣横生的手形画。

2、评一评

教师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进行评价,时时处处予以鼓励。从而让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后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将学习热潮推向高峰。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学到的本领,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延伸主题,运用课程整合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2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绕绕涂涂》

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3.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评价小结:

在评价小结时,我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让孩子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3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第8课----《鱼儿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示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资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同学大胆表示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同学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布置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同学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资料来表示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资料”等方法来表示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布置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和综合资料来表示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同学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示美、发明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同学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示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资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同学对鱼的表示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同学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资料,对不同的资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示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小朋友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示自身,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资料来稚拙地表示自身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学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同学情况的掌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同学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同学用不同的资料来表示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资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保护生灵,增强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维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同学对人类生态维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溢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同学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同学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同学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同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身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同学说说海里的主角,同学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同学的兴趣,到勾起同学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同学的心理特点,使同学坚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示物象的激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身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同学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同学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发明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笼统;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示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小朋友都有表示自身的欲望,让同学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示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同学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示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同学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同学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同学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同学:“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示鱼儿呢?”“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同学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资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资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小朋友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小朋友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同学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示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同学沉溺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同学有身临其境感觉。

然后让同学把自身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同学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同学在充溢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发明,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同学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他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竞赛,这样就激励同学创新、提高了同学的发明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一起欣赏黑板上同学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同学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资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同学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和时给予褒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发明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同学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同学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同学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同学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维护它,那怎么去维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同学懂得珍惜自然,保护生灵,增强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维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同学对人类生态维护的意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4

教学目标: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欣赏飞行作品,体验美的乐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

2、创设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一年级美术教案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二、板书课题。一年级美术教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飞行的鸟,自由自在,天空一望无际,还可以看到地面上美丽的风景。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天空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引学习兴趣。

重点引导对形与色的注意。

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

4、课堂发展

1)、观察比较不同地域天的鸟望图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

2)、设问:除了美丽的天空,还能看到什么?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奇怪”的感觉?

艺术家创造了那些会飞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太空、航空业的发展)

6)、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会飞的形象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

8)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

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教学后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现起来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飞行的梦想

三、学生活动,把画添画完整,实现自己的飞行的梦。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梦想,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的。

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完之后,不愿开口来表达,不够大胆。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神气的小厨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六课的内容。这是一节综合造型表现课,教材中针对儿童心理特点,选择儿童喜欢的食物为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把美术和生活有机联系,从不同角度体验美术的乐趣,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

二、设计理念:

这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在实际动手中寻求知识点,找到学习方法,体验学习乐趣。教师只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食物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同时引导学生用丢弃的废旧材料和橡皮泥来进行制作,让他们从中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循环利用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食物的基本形态和制作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入“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

3、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纸和橡皮泥等)做出多种多样的事物。

难点:2.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师准备:课件、制作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名 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美术是形象艺术,它的美存在于美术作品的形象中。没有形象的美术就谈不上 美术。用眼睛观察是感知理解美术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真正会观察,让学生有一双懂欣赏的眼睛,使其终身受益,这是美术教学必须重视的任务。所以我通过喜欢 吃的美食激发学生兴趣,在分类大纲里有三张关于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选择,从而了解美食的简单分类通过美食来引出厨师再有视频中的厨师做菜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厨师的神气,从而引出课题神气的小厨师

二)、了解生活中的食物

在 欣赏生活中的食物时,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分类还让他们说说的其特点和颜色,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各种的结构特征,教师在这一环节起到引导作用。“好表扬”是小学 生的重要心理特点,表扬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学生找出哪种食物对应哪种类型时我会给于表扬,让学 生一种愉快、自傲的情感体验。

三)、欣赏演示

这一步骤我用了示范性欣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欣赏教师做的“食物”,学生看到老师各种食物,自己就有想做食物的冲动。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有时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通过分析、交流、感受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并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所以在本环节让他们欣赏的同时说说老师做的“食物”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让学生通过观赏了解制作“食物”的选材和制作方法,接下来再让学生看我制作过程的步骤,并通过欣赏比较了解整齐打摆放才是美。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做的像而且要摆放美观。

四)、学生创作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让他们带上厨师帽来做美食,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制作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 善的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习了树的知识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创作,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学生制作时播放轻松的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五)、评价

人类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于学生在比例方面的感知有差别,而且整体把握形态的能力较弱。评价学生的作品应该因人而异,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此环节我用了比 较欣赏,目的是为了找出作品之间相同或相异之处以促进对欣赏对象的理解。比较欣赏由于对欣赏对象相关方面的比较,而使欣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在具 体教学时,假如能充分利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形式、技巧乃至风格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比较,则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更易使学 生得到启发,从而使其加深理解,激发学习主动性。

六)、拓展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其实我们除了用彩纸还可以用很多废旧材料来做食物,出示海绵泡沫塑料做的食品让学生观赏,课后同学们可以用其他废旧材料来做些你喜欢的食物。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美术.doc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美术《穿花衣的热带鱼》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新课程提倡,美术课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因此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调动学生对于海洋、鱼类的储存知识,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折热带鱼,并用添画和撕贴的方法装饰,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热带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穿花衣的热带鱼》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折、撕、剪、贴、画等方法来创作,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掌握拉折的方法,感受鱼儿之美,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学会折热带鱼的方法,尤其是掌握折叠中将正方形剪、拉、贴变成鱼形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穿花衣的热带鱼》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学会拉折的方法。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折、撕、贴、画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美国的罗恩非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说到,设计一堂课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当我看到这一课的图片时,就不由得对海洋世界浮想联翩。因此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也跟我一样,渴望进入那神奇的海底,看看那美丽的热带鱼。在导入时,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随之而来的《海底总动员》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于是今天的学习主题——《穿花衣的热带鱼》,顺利揭示出来。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

2、赏鱼,感知鱼儿特征

我先用课件展示在海洋里游动的各种热带鱼,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只鱼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到每只热带鱼的图片上时,这只鱼就会“听话“地停下,学生能仔细观察鱼的几何形状—三角形以及漂亮的颜色和花纹。让小朋友对鱼的结构和特征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创作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潜水员和它的“热带鱼号”潜水艇升上了海面: “巧巧手,折纸鱼。哪一组的小朋友看懂了示意图,就能上我们的潜水艇啦”,在这里我仍沿用巧妙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建立探究的兴趣。袁贵仁在他的著作中说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我的美术课堂上,我一直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实验室的氛围——不怕学生失败,只怕学生不肯去做。有时候学生可能尝试过后却一无所获,但这就是学习的自然过程,因此我从来不责怪学生的失败。

我给每组一张卡纸,让他们对照书一起研究方法。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我再开始演示。当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后,潜水员会请大家登上潜水艇,去和鱼儿作游戏。这样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去探究。

4、演鱼画鱼,走进鱼儿世界

成功登上潜水艇,我便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热带鱼来模仿一下“鱼儿游游”。孩子都有表现 自己的欲望,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这时候,我戴着一个特大的五彩热带鱼头饰登场了。小朋友马上注意到了它的与众不同。接着我出示了一个特别的课件:将鱼儿的图片由黑白变为彩色,这样就让学生无形中感觉到了前后的差异,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那么:“小朋友,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给鱼儿穿上美丽的衣服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装饰。”接下来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分配一张纸剪的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大鱼缸,看哪一组的鱼缸最先装满鱼。

(板书)贴出四个大鱼缸的挂图。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学生把自己作好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的大鱼缸,师生共同欣赏。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创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穿花衣的热带鱼》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5课《穿花衣的热带鱼》,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热带鱼是儿童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新课程提倡美术课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因此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动画片,并调动学生对于海洋、鱼类的储存知识,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折热带鱼,并用添画和撕贴的方法装饰,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热带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穿花衣的热带鱼》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奇妙的撕纸贴画》、《鸟语花香》、《变脸》等课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折、撕、剪、贴、画等方法来创作,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本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基于以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掌握拉折的方法,折出热带鱼。

2、能运用添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折出纸鱼并进行装饰。教具:课件、挂图、折好的纸鱼等 学具:彩笔、油画棒、正方形的纸。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

2、直观示范法

3、评价激励法

四、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变魔术”变出海底世界。(水油分离法)

师:咦~?海底世界的主人小鱼儿去哪儿了呢?

原来呀,今天有个海底时装秀,小鱼儿们都去后台准备了。

(目的:针对一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游戏性的特点,我用变魔术的方法来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吧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变出的海底世界也为后面的作品展示环节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PPT动画展示后台准备的小鱼儿们。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热带鱼?它们穿着怎样的花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穿花衣的热带鱼”,板书课题。

(目的: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后面的制作和装饰热带鱼积累感性素材)

(三)、分析外形,指导折鱼。

1、出示折好的纸鱼,分析外形。

2、PPT出示折纸鱼的步骤,生在师的直观示范下折鱼。

3、尤其第三、四步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需反复示范,让学生多折几次。

4、请折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来教教不会折的同学。

(目的:这里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我采用直观示范的方式带领学生清晰地领会折纸鱼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我请先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既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5、装饰纸鱼:PPT出示给“小白鱼”穿花衣后的变化。(目的:让学生直观感受装饰的魅力,曾强装饰纸鱼的兴趣。)

师:看,时装秀的舞台已经布置好了,你想要你的小鱼也穿上美丽的服装来参加这个别开生面的海底时装秀吗?

学生装饰纸鱼,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与评价

1、请完成的同学将热带鱼贴在“舞台”上

2、请学生将手中的小泡泡贴在你认为最美丽的热带鱼上方,并说说为什么。(小泡泡是作为学习过程中,学生纪律表现优秀的奖品发到学生手中的。

让学生在游戏中评价,既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又增加了学习美术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师:你们想让小鱼一直这么快乐的生活下去吗? 那我们可以为小鱼儿做些什么呢?

﹙目的:自然而然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将学生的感情进行升华。﹚

总之,本节课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教法选择,遵循实用原则,贯彻多媒体组合优化原则,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教学既有趣又有序,充分体现素质贯穿课堂的教学思想。

变化无穷的线条 说课稿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四册第二课——《变化无穷的线条》。

我将本课设计为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借助游戏、音乐、欣赏、绘画等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探索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层次

《变化无穷的线条》是人民教育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课,它是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主要内容采取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四个层次呈现,第一是用文字告诉学生“绳子、竹杆可以变成画笔”,以诱发其好奇心;第二用“软绳绕成人头像,用小棒搭成桥、轮船”,以其激励学生的欲望和信心;第三用三幅操作图向学生阐释操作方法。第四用文字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线造型的训练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美术教学的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通过摆一摆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创作性的构思。

3、通过交流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并能用线条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

难点:体验线条表达的情感,并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教具,采用情境诱趣、启发、组织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优化课堂教学。

(2)“演示法”,根据心量学原理中的再造想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二)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因此,我将组织学生用游戏——感知,观察——体验,寻找——印证,分类——归纳,比较——领悟,听音——画线,构思——摆图,展示——分享等自主活动体验型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达成学习目标。

五、说学具与教具

教具:课件、毛线、小棒、范画、勾线笔、胶水。

学具:毛线、小棒、勾线笔、胶水。

六、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美术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中真正体验美本节课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在课始的导入阶段,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并提醒学生观察毛线的不同变化;第二个情境是摆放“运动的线条”,让学生在观察彩线在运动中的形状变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线条是可以运动可以变化的。由此引出课题。

(二)四周寻找

像“线条”这种绘图的基本元素无处不在,为此,我在学生感知线条的运动与变化的基础上,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将寻找到线条分名别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找——看——分——归的自主活动中,感知了线条的运动与变化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实物。

(三)分组比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种不同线条的特点。我组织学生:

1、分组选择比较对象。

2、分组观察讨论本组比较对象的特点

3、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

(四)析图摆线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此,我的作法是:

1、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这幅图,让学生边观赏边分析边思考:A、这些图各象什么?B、这些各用什么材料摆成的?C、这些图中有一些什么线条?

2、观赏后,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结果。

3、选择适当媒材试着摆去各种不同的线条。

4、展示所摆的这些线条并相互评价。

(五)自主摆图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对比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据此,安排这一程序,让学生在自主构思----自主摆排——交流展示——评价共享,等主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各种材质摆图形。

(六)联想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我设计了听音乐画线活动。找线条的变化与音乐旋律变化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情的活动,共创美感的乐趣。

第五篇:一年级美术《玩泥巴》说课稿

一年级美术《玩泥巴》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美术《玩泥巴》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11课《玩泥巴》的第2课时,此课是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用泥土为制作材料,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去发现运用压、捏、搓、团等基本方法,组合简单的立体模型。教学内容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在空间和质感上得到全新的认识,玩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创造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二、说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学习搓、团、捏、压等基本技法,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活动中进行创作、表达和交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泥塑作品,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其应用价值。

2、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进行具有探索性的个性化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情感领域:塑造带有人文主题色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要珍惜泥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要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关怀、友善、团结协作是人类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四、说教法:

本课运用了综合艺术感教学法,将极富感情色彩的音乐和美术加以综合,通过音乐启趣的“氛围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试一试”、“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力求使学生从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参与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位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培养其自信心,调动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对泥塑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泥塑作品的求知欲和创作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

五、说学法: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首先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积极去分析教师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谁发现的特征多,谁的反应最敏捷,从而训练学生敏锐洞察力。

其次学生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自己总结出“搓、团、捏、压”四种技法,体味这几种技法的特点,再通过“说一说”加深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玩一玩”的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大胆进行创新,使之愿学、乐学、善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评一评”活动是一个延伸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评,自己的说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氛围。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六、说教学设计:

(一)氛围渲染

上课一开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课题,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这颗种子;其次,在整堂课中贯穿了《泥娃娃》这首歌曲,在引导学生听、唱、表演的基础上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恰当的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成分,充分体现了艺术课这门课程的优势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这一环节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同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引出制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从玩泥球、泥条、泥饼……开始的。揭开泥塑作品这层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心目中“难”的概念,增强“我不但能做并且能做好”的自信心。

(三)找一找、试一试:

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寻找掌握搓、捏、团、压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阶段。

共分四层:

(1)、寻找搓、捏、团、压四种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制作时所用的手法,比比谁找的最多,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

(2)、赋予泥球、泥条、泥饼生命感,告诉学生他们不但本领大,而且还会变魔术,从而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3)、通过电脑,一边向学生展示泥球的变换的全过程,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其直观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阳花——心形项链

(4)、展示泥条的变换过程。

泥条——小房子——烟灰缸

引申:请学生联想泥条还可以变换成什么,培养其想像力。

(5)、泥球、泥条这两个好朋友的组合过程。

泥球、泥条——螃蟹——小鸟——蝴蝶——花朵

向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的情感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祝福。本环节通过找技法——泥球变化——泥条变化——泥球泥条组合变化几个阶段的环环递进式的教学,可充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玩一玩、做一做:

这个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创作的内容既新颖又丰富多彩。

(五)评一评、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心灵手巧”纪念盘,按下学生的手印,留下学生学习的轨迹,用于记录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时还引出了“泥来自于土地,它就像我们的母亲,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主题,使本课进一步升华。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