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高三语文《实词备考》教学课件
编辑:梦中情人 识别码:72-709375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3 00:26: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三语文《实词备考》教学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命题者选择的文句,总是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主要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并将这些设为阅卷采分点。

实词备考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

牢记一个原则:对

钟响磬鸣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错:同“锉”。)

(1)曹绍夔素与僧善。

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译文: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里的锉子,把磬锉了几处就离开了。(讫:完结。(收讫、付讫)鑢:用锉锉东西。)

掌握两种技巧:知 识 迁 移语 境 推 断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讴:唱歌)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于是向老师道歉请求返回,一生不敢再提回家的事了。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影

余病,谒医视之,曰:唯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为过乎?”余惭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藏有玉的石头)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理:治玉,雕琢。

注意三种情况:文言通假现象 古今词义变化 词类活用现象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实词备考策略:牢记一个原则 掌握两种技巧 注意三种情况

第二篇:高三语文高考备考教学总结

房屋出租合同样本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备考小组成员与时俱进,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吸取上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发挥全组语文教师的集体智慧,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通过系统地整理、优化知识结构,使基础知识络化,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XX年我校高考取的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语文成绩也创下了我校高考语文的历史又一个最好水平,理科平均成绩为分,其中奥班为110分;全校有8个学生获得本县前十名的好成绩.其中有四名学生达130分.文科平均成绩为分,全县前五名全由杨彦辉老师包揽.回顾过去的三年,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没有捷径,没有诀窍,只有一条真理——天道酬勤。现总结如下:

一.校长,杜主任坐镇我组,无论是平时听课,评课,还是开展教研活动,都能及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和引进最新信息,使我们始终没有脱离和迷失方向。

二.杨主任统观全局,运筹帷幄,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

勤学

XX届语文备课组是一个,风格异却始终团结紧密的集体。高中三年,全年级22个班,一半班级的语文老师是“从一而终”。一半是中途转换.但是语文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稳步提高,得益于备课组在高一时制定的语文教学原则,得益于备课组勤于钻研,勤学互助的教研风气。

1、备课组团结合作,既突出群众智慧,又发挥各自的优势。

高三语文备课组由11位老师组成。老教师张葆藩文学底蕴深厚,有数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能熟练地制作电脑教学课件,备课、做题认真细致,思考问题比较深入,在备课组的教学研讨中常主动与中青年教师沟通交流;中年教师展秀军,姬秀梅,杨彦辉,毛桂梅,陈旭军脑子灵活,反应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见解独到,很善于设计合适学生能力的练习;青年教师王菊红,周冬丽,满正荷,马龙,李芳萍则力图创新的实践经验教训,使备课组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老中青“铁三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尽管也有不同看法,有时也为某个问题争执,但大家总是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正所谓“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既重视经验借鉴,又重视理论研讨。

我们很重视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下发的教研资料,尤其是市教研室的信息.我们有意识地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去借鉴运用那些先进理论和经验。如参考07年的备考信息,我们及早制定了08年备考计划。

3、周密计划,严格落实。

刚进入高三,我们就用两次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根据实际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并吸取上届经验,不断完善,用我们制定的计划来指导复习备考严格落实,在复习备考中发现不妥,共同商讨,及时调整。

4、以资料为主,辅以相应测试训练,注重考后分析,及时补救。

复习备考中,我们以所定的资料为指导,每个专题复习完,都要进行一次检测,并且每次测试后都要进行试卷分析,查漏补缺,从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如在第一次的模拟考中,两个尖子班的语文成绩较好,超其它班5—10分,这5—10分差距在哪里呢?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过关呢?当我们把两个班的成绩分为:基础知识、课内课外选择题、默写、文言文、诗歌赏析、课外阅读、作文、总分八段成绩分别登记作比较时,我们就发现,这5—10分差距出在课内课外选择题上。原来,实验班基础就比较好,学生容易参与课堂,每堂课都在自觉不自觉间掌握复习着基础。自这次后,我们几位老师不敢掉以轻心,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训练。

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诗歌赏析、课外阅读,这些考点考得不好,为此,我们备课组的老师聚集在一起,讨论研究,商量办法,并开展基础专题和写作专题讲座,并整理了诗歌赏析做题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做诗歌赏析题的方法。老师们专门研究整理有关课外阅读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的考试题型,专门研究和归类这些知识点答题方法,印发资料给学生。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务必教会学生一见到这些题型,就懂得答题的方法。

5、加强集体备课,团结协作,互助共赢。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的11位老师,注重集体备课,研究高考的知识点,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项工作,每个老师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出专项测试题和复习题,制作专题课件,最后将劳动成果拿来大家共同使用,做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像姬老师字写得特别漂亮,就直接手写出精题,展老师剪刀加浆糊粘典题,其他老师上下载新题等;我们还利用晚自学时间让全年级学生分几批到多媒体教室听我们几个老师做专题讲座,每个老师讲一到两个自己最擅长的专题,这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最佳配置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三点:

(1)、梳理知识,系统归类

高中语文知识点、训练点丰富博杂,广泛的分布在高中语文6册书及相关资料里,高考复习,复习的就是这些知识点。根据高考复习时间的安排,第一阶段应我们以梳理知识点,将其系统归类为目的,做到复习内容明确,针对性强。通常语文知识点分为字的音、形、义、词义、句义的理解,语法修辞,背诵默写,文学文体常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理解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运用与练习,应用文知识与练习,作文练习等。这些知识往往频繁的分布在相关的书中,我们用耐心、细心去疏理,不怕麻烦。

(2)、全面撒,重点突破

做好第一步后,第二步就是按计划有步骤复习巩固这些知识训练点。复习时应认真复习好每个点;当然由于时间紧迫,复习时不可能平均用力,那么就要做到既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合理利用好宝贵的时间,所谓重点,一是指那些考题中分值较高的知识训练点,如阅读,作文等;二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复习中出现的薄弱点。复习中应针对这些重点,花大力气,花时间加强复习,加大训练量,绝不能轻易放过。

(3)、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在做好第二步的重要复习工作后,此时已是临近高考的前两三个月了,高三下学期,我们争取了每双周周六晚自习时间,用来测试,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进行实战前的模拟演习,做到胸中有数。我们用以前的高考试卷或具有高考水准的试卷来进行自我测试,通过测试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复习遗漏点或薄弱点,然后再重点突破这些弱点。如此反复几次,做到了胸有成竹,信心十足的参加高考。

(4)、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其他老师的团结支持

刚进入高三,对复习备考多少有些茫然,而幸运的是学校领导高瞻远瞩,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在高三复习备考对接会上,我们向上届高三语文组吸取了不少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同时又得到了教研组其他年级老师的支持,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了及时的补充;书记亲自上阵,带领我们站在了高考的第一线,这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校长多次亲临我们的早读现场及上课现场,使我们心中的血液一次又一次的沸腾,而心中的热血每升腾一次,我们的高考备考信心就增强了一大截;我们的分管领导和年级主任率先垂范,每天早上不到7:00就站在了教学楼顶上,中午下午和班主任一起督促学生自学,他们在教学楼上的身影,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一种震慑,对老师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以上种种,使我们于自觉不自觉间勒紧了缰顺,策马加鞭向高考的目标驰骋而去。本届高三学生没有尖子,差生多,中等生占比重大。能否将中等生推进到一个高的层次,将差生带动起来一并提高,是备考工作成败的关键。本着“以人为本,立足整体”的原则,我们要求各班和备课组制订好“培优扶差”辅导计划。对班级的重点对象要帮扶到位。应该说我们的高考备考从高一就开始了。高一时,针对学生缺科严重的实际,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周日上午,年级组统一安排数学,对总分前150名的学生集体辅导,进行补缺补差。我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并且建立了严格的月考制度,严格考试纪律,统一密封装订,实行流水作业,统一阅卷。考试结束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和成绩评估,把质量分析结果和各班各科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科任教师和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弥补缺陷,打牢基础。

从高二开始,我们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会考”环节,加强“会考”和高考内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提高竞赛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科学习能力,争取及早化解高三教学复习的压力。并且继续坚持严格的月考制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一进入高三,在XX年8月中旬,学校就把高考备考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实际提出“三强调,四到位”的备考措施。三强调是:强调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团结拼博;强调教师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强调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四到位是:情感认识、行动到位;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到位;计划措施督促、激励到位;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到位。正是靠这种“求真务实”精神,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6、健全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变单个作战为集体攻关。要求做到“五定”、“五研”、“五统一”。“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发言人、定程序。“五研”:研大纲考纲,把握高考方向;研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措施;研学生学情,面向全体学生;研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7、实施青年教师向老教师拜师学艺制度。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第一年任教高三,高三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也不够熟悉。这些年轻教师,工作干劲大,工作热情高,进取心强,我们一方面给他们压担子,激励他们争取成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实行“以老带新”,要求他们拜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师,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求教,与其结成师徒对子,从而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更使他们在前人积累的成功经验上,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备课组脚踏实地,勤教乐导,蔚然成风。在备考中,老师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成天泡在办公室里。碰到问题、遇到困难,得到经验等,都坦诚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各科教学进度、练习题量、考试次数都得到科学的协调和控制,整个备考工作有条不紊。老师们还特别重视个别辅导,经常在教室或办公室辅导学生。这些事迹充分反映出老师们高度的敬业、拼搏、奉献精神和极强的战斗力。

8.实施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1)、教育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备课组要求工作要“爱、严、勤、细”,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高一开始,我们所有成员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碰到学生有困难时,更是“人在身边,话到心里”,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励着学生进取的斗志,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材,教育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为学生努力拼搏起到了积极作用。

(2)、稳定班级教育、教学秩序

进入高三后,学生两极分化逐渐明显。为稳定教学秩序,创设高考氛围,要求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的教学热情。

(3)、关注学生情绪,注重心理辅导使他们及时走出低谷,以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态投入复习,使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9.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

为了把握各科考试的规律性,我们着重组织教师进行了“二个”重点研究:一是重点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二是重点研究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实施新教材省份的高考题及“3+X”试题。通过研究,基本把握了各科试题的知识、能力考查的分布规律,了解试题考查的角度、难度及解题思路。这样,就避免了教学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增强了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信息交流也是把握规律的重要措施。学校对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科会议、活动都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与会教师在学科活动后都要向备课组全体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学校对XX年高考的重要信息及时提供给老师们,以指导平时教学,如“XX年高考与往年相比的变化”,各地试卷交流。

10、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1、突出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高三复习的主渠道。

为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教师们精心组织每一堂课的内容,切实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生的练习题都是经过老师们精心筛选,组合而成,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坚持课堂改革,贯彻落实“低起点,小循环,勤反馈”的九字教学法,用这一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

12、强化教法与学法研究。

为适应高考要求,全体科任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各备课组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例如:XX年3月,每个备课组都拟定了高考备考的详细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突出了学法指导、教法优化和如何提高中等生成绩等措施。

13、加强考试与反馈。

“反馈”环节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至关重要,高三复习离不开考试。既有单元过关考试,又有学校的月考。特别是XX年3月份后,我们加强了模拟训练。每周三晚上安排考试。而考试这一形式无疑给反馈提供了重要平台。为突出这些考试的功能,我们深入研究了种种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功能,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作用,从而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每次考试后,我们认真做好检测成绩分析,正确评价学生,针对学生特点从发展的眼光出发,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总之,我校XX年高考能取得这个成绩,归功于校长的正确领导,抓级领导的关心,各处室、各部门的支持,莘莘学子的拼搏,中老年教师的辛勤点拨,年轻教师“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耕耘。“欲道今朝花开早,料得来年花更香”。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将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再创新的辉煌!

本文址:wenmi/zongjie/gongzuozongjie/

第三篇:文言实词备考策略

爱(愛)

【本义】快步跟随心里喜爱的人:喜爱——爱屋及乌,爱不释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引申义】1.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寄予同情和爱护:同情,爱护。——爱莫能助(旧指“薆”,今指同情。)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阿房宫赋》

2.自己喜欢的东西舍不得送给别人:吝惜、舍不得、爱惜——爱日惜力(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过秦论》 3.自己喜爱的东西不想让别人发现,通“薆”:隐藏、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静女》 安(会意)

【本义】娴静的女子端坐在家中:安静、安宁。——坐卧不安、惴惴不安 【引申义】 1.家中静坐最为安全:安全(的环境)、安稳、安定、安详——安步当车(安详)、居安思危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帮助别人获得平安:使„„安定、安全 ——除暴安良、安内攘外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 2.闲居家中的人何等舒服:舒服、安逸 ——国泰民安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安逸的环境使人满足:安心、满足、习惯于„„——安常处顺、安贫乐道 3.把东西放好了才算安全:安置、安放——安家落户 4.存放在什么地方要精心考虑:什么地方、哪里(疑问代词)沛公安在(哪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而今安在哉(哪里)《赤壁赋》

5.怎么存放也很重要:怎么、如何(疑问副词)陈涉太息曰: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怎么)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鸿门宴》 被

【本义】(左面的形旁)古人用的被子:寝衣(被子)。——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引申义】1.被子的形状舒展披散——穿著、披着(同“披”)。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披散)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2.被子是外加于身上的东西:覆盖(动词)、施及、加于„„之上——衣被群生(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蒲松龄《促织》 泽被后世(施及)

3.把某种不幸或厄运加在人们身上:蒙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身处厄运人们无计可施非常被动:表示被动(介词)——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倍

【本义】形声,咅(pǒu)即拥护或反对所立之君:背叛、背弃、背向(“倍”同“背”,这一义项现作“背”)——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 全相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违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引申义】 1.一正一反正好是原来的两倍:加倍——事倍功半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加倍就有:增加

焉用亡郑以倍邻 2.增加就有:更加 本(指事)

【本义】字体下面的一横指示植物的根部:草木的根——本末倒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引申义】(一)1.草木的根部对植物非常重要:根本、基础的东西 ——正本清源(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2.在古代社会中,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特指农桑业。——背本趋末(解释见“倍”)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二)1.草木的根部是植物的最初部分:原来,本来。——变本加厉、原原本本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原来)《孔雀东南飞》

2.生意人发财最初要依靠:本钱。——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3.古人读书学习要抄录:书本、底本、版本、本(量词)。——一本正经(一本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照本宣科

予在患难中,问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三)草木的根部紧紧相连的是——草木的茎、干。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鄙(阝:邑)

【本义】(右面的形旁)君主在城中向臣民发布命令:人群聚居的地方、城邑,以五百家为单位。

【引申义】 1.最远的城邑:边疆、边远的地方、边邑。蜀之鄙有二僧。(边境)彭端淑《为学》 越国以鄙远,吾知其难也。(边境)《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偏远地方的人见识浅陋: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 3.见识浅陋会让人:轻视、看不起。

过而不假我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4.古人谦虚,自称一般要表示自己的浅陋:谦词,用来指称自己。鄙人不知忌讳。(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兵

【本义】双手紧握一把斧头:兵器、武器。——厉兵秣马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 谊《过秦论》)【引申义】 1.手握兵器的人就是:士兵、军队——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2.有军队出现就会有:战争、军事(行动)、武力 ——兵荒马乱、纸上谈兵、兵不厌诈、先礼后兵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是:战术、战略、用兵的方法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上兵伐谋。(《孙子兵法•谋攻》)病(疾:会意,兵伤)

【本义】(从形旁可见)人有疾病躺在床上:生病、重病。——病入膏肓(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病急乱投医 而江浙之梅皆病。(龚自珍《病梅馆记》)【引申义】 1.人生病之后感觉:疲劳、困苦。——身心交病(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疲劳)《孟子•公孙丑上》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柳宗元《捕蛇者说》 2.病人也就是身体出现缺陷的人:缺点、弊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3.病势沉重让人: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4.古代的名词可以活用做动词:使成病态、生病。——一病不起、生老病死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察

【本义】古人祭祀时仔细地观察辨别(牌位、祭物):观察、仔细看、明辨、详审。——仰观俯察、察言观色、洞察秋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明足以察秋毫(秋天鸟兽的细毛)之末,而不见舆薪(一车子柴草),则王许之乎(《孟子•梁 惠王上》)【引申义】 1.对人、社会仔细观察:考察。

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慎大览》)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2.古代有通过考察选拔官员的制度:考察后予以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朝(会意:太阳已出,月亮未降)

【本义】太阳从地上升起:早晨——朝不保夕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朝发白帝城》)【引申义】(读音为 cháo)1.古代官员需要早起上朝:朝见、朝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见)《过秦论》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2.官员们上朝的地方:朝廷。——得胜回朝、一朝天子一朝臣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五府小吏,三十朝大夫。(《孔雀东南飞》)3.一个个朝廷组成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曾 cãngzēng 【本义】将炊具抬高放到炉火之上:高举 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屈原《楚辞•九歌》)【引申义】(一)1.高度的提升往往带来数量的增多、物品的重迭:增加(通“增”)、重迭(通“层”)。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荡胸生曾云,绝眦人归鸟。(杜甫《望岳》)2.数量的无限增加会达到惊人的地步:竟然、连……都……(副词)。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3.从自己的辈分向上增加两代: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读音为 zēng)。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洪亮吉《治平篇》)

【引申义】(二)向上高举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曾经。——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居易《琵琶行》)乘(会意,人爬到树上)

【本义】人爬到树上望:升高、攀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引申义】 1.人登高上车:坐、骑、驾车——乘龙快婿 乘骐骥以驰骋兮(骑)《离骚》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在水中乘船类似于在陆地上驾车:乘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3.车马舟船是人们旅行的凭借:利用、趁着、凭借。——乘人之危、乘虚而入、乘风破浪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4.古代四马驾一辆兵车:车辆、四马驾一车(读音为四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诚

【本义】言出于口应该:真心、不虚伪、真实、诚心。——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帝感其诚(《列子•汤问•愚公移山》)【引申义】 1.说话出于真心诚心:实在、确实、的确(副词)。——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人们在对话中经常假设一种真实的情况:如果、果真(连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书》)除

【本义】(会意,阜,人工土石堆积物)土石工程的附加部分,多余部分:(宫殿的)台阶。洒扫庭除(台阶)

【引申义】(一)l.从原来的台阶迈步踏上新的一级:更新、清除、去掉。——除暴安良、除旧布新、斩草除根 蔓草犹不可除(铲除)《郑伯克段于鄢》

兴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2.要更新就得:整修、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引伸义】(二)做官之后地位由低而高:授官、任命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辞(辛:与诉讼有关,如“辜”:罪)【本义】审讯时让犯人供出作恶的原因:口供。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秋官•乡土》)【引申义】(一)1.为取得口供,审判者要花费许多工夫说服犯人:言辞、言论。——百辞莫辩、便辞巧说、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蔓辞以自饰(辞令)《报任安书》 请辞于军(致辞)《段太尉逸事状》

2.说话有时应懂得拒绝:推辞、不接受。——万死不辞、义不容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3.拒绝要向别人道歉: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4.拒绝容易被认为是为自己开脱:托辞。

“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5.用言辞和亲友告别:告辞、辞别。——不辞而别、与世长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琵琶行》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6.把说的话记录下来形成文章: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引申义】(二)口供必须在审问中获得:审讯、审问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苏武传》)从 cïngzîng(会意:如“比、北”)

【本义】后面的人跟随前面的人:跟随、追随 ——从一而终、何去何从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论语•微子》)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使……随从)《鸿门宴》 【引申义】(一)1.跟随别人需要服从他的命令:听从、顺从。——从心所欲、从善如流、言听计从、唯命是从 小惠未犏,民弗从也。(《左传•曹刿论战》)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跟从别人也就加入了他的行动: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琵琶行》

3.经常跟在别人后面的人:随从、侍从。——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乃使其从者衣褐,……(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顺从:由、自、顺着(介词)。——喜从天降、病从口入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5.跟从的人地位比较次要:堂房亲属、官品的副职(与“正”相对)。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晋书•谢安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 zòng 1.许多人相跟随而联合起来:合纵。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2.人多了行为不好控制:放纵(同“纵”)。欲不可从,志不可满。(《礼记•曲礼上》)殆(歹:裂开的斧头,殊、死、残)

【本义】(左面的形旁)像枯干的骨头,表明生命已经非常:危险。——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引申义】 1.骨瘦如柴的人将近死亡:几乎、将近、差不多。——殆无虚日(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2.差不多的情况是一种概数表猜测:大概、恐怕。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任安书》)

3.将近死亡的人身心疲乏:懈怠、疲乏、困顿。——车殆马烦(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当 dāngdàng 當

【本义】田地的价值对等:对等、相当。——一以当十

【引申义】(一)1.同对手实力相当才能与其抗衡:抵御、抵挡。——锐不可当、螳臂当车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羽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2.实力相当才敢于面对:对着、向着。——当头棒喝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3.对着、向着就是: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此)《过秦论》

4.对敌作战要占据有利地形:处于某地(某时)、把着、占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是时,商君辅之,内立法度(《过秦论》)5.御敌应有责任心:承担、承受、当得起。——当之无愧、敢作敢当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6.能者多劳是合理的:当然、应该、必定。——老当益壮、穷当益坚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 dàng)1.交换价值相等的东西人们觉得:合宜、合适。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黄宗羲《柳敬亭传》)2.价值相等可以把一个当作另一个:当作、算作 ——长歌当哭、安步当车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3.判决时应该使罪罚相当:判决、判罪。

毅不敢阿法,当高(赵高)罪死,除其宦籍。(《史记•蒙恬列传》)【假借义】(从别的途径得义)器物的底部 ——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 切合实际、不合用。道 dàodǎo 【本义】行行脚印记载着人生走过的:道路。——道不拾遗、道路以目、道听途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引申义】(一)1.人生经常面临对道路的选择:取道、从……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2.达到某一目标(完成某个行动)的道路:途径、方法 ——生财有道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3.科学的方法就形成了:规律、道理。——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4.遵循规律可以形成:(封建社会)良好的政治措施、局面,公道、道义。——失道寡助、安贫乐道、替天行道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论语•卫灵公》)5.规律形成系统:思想、学说、宗派体系。道不同,不相与谋。(《论语•卫灵公》)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引申义】(二)1.带领别人在道路上行走:引导、疏通、开导(此义项读做 dǎo)。

来吾道夫先路(通导)《离骚》 道之以政。(《论语•学而》)2.把心里的话引发出来类似引导人走路:述说——津津乐道说三道四 然此可以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得

【本义】(形旁)只有奔走行动才有:获得、得到、心得。——罪有应得、得陇望蜀、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 东西。)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引申义】1. 没有限度地要求获得:贪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2.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人们心里:得意、满意。——得意洋洋、怡然自得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3.只有合适的配合才能有所得:合适、配合。——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着。指两个人或两件事 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4.合适的才:正确,适宜。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5.合适的就得去做:必须。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6.方法合适一般能够达到目的:能够。——不得而知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斯可矣。(《论语•述而》)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鸿门宴》 度 dùduï

【本义】手拿尺子衡量物品的长短:计量长短的标准,如尺子。【经典文言】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郑人买履》)【引申义】(一)1.尺子只能衡量一定长度内的东西:限度。——荒淫无度(荒,荒唐;淫,淫乱;度,限度。形容征逐酒色,生活糜烂。)挥霍无度(挥霍,摇手称挥,反手为霍,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 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经典文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2.限制人们的行为需要:制度、法度。【经典文言】何不改乎此度(法度)《离骚》

3.气度如何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气度、胸怀。——豁达大度(豁达,胸襟开阔;大度,度量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大度 包容: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经典文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帝本纪》)4.计量单位:次、回(量词)——前度刘郎(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春风一度(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

【经典文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衡量许多物品时,量完一个放到另一边:过、度(渡)过(此义项时通“渡”)——度日如年

【经典文言】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辞》)6.经过世俗的烦恼后超过限度寻求解脱:(使人)离俗出家——普度众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 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 duó)1.有了衡量长短的标准就可以:计算、衡量、考虑。

【经典文言】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贾谊《过秦论》)2.衡量之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结果:估计、推测。——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审时度势

【经典文言】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鸿门宴》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非

【本义】鸟儿的翅膀一左一右相背而生:违背。

【经典文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引申义】 1.违背做人的道德准则会出现:过失、错误、不对的。——颠倒是非、痛改前非

【经典文言】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然后是非乃定(错误)《报任安书》

2.有错误或过失会受到别人:责难、责怪、认为不对 ——是古非今 3.对错误的行为人们给予否定的判断:不、不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 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经典文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复

【本义】(左面的形旁)走到一个地方后再回来:回来、回去。

【经典文言】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返回。回来)《师说》

【引申义】 l.回到原来的地方即恢复本来的位置:恢复、还原。——万劫不复、克己复礼

【经典文言】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2.回来即重复了原来的路程:重复。

【经典文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回到原处需要再次经过原先的路程:再、又(副词)。——一去不复返、周而复始、得而复失、死灰复燃

【经典文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4.两人之间言语的反复对答像人在两地穿梭来回:回答、报告。【经典文言】有复于王者日……(《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负

【本义】(一)一个人弯腰背着他的财物:担负、背、背着。——负荆请罪 【经典文言】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寡人之于国也》

【引申义】(一)1.背着东西的人不得不承受重担:承担、承受、遭受、负担(名词)。——忍辱负重、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经典文言】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背负着东西有所依靠:倚仗、凭借。——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经典文言】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秦城恐不可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引申义】(二)1.背着就不是面对面,就是背对:违背。——忘恩负义 2.违背就会:辜负、负心。——不负众望

【经典文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问至赵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誓天不相负(对不起,辜负)《孔雀东南飞》

3.负心终将导致:失败 ——决一胜负(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经典文言】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盖(蓋)

【本义】用白茅编成的草席遮盖器皿:草苫。

【引申义】 1.行车时遮阳挡雨的用具:车盖。—— 冠盖相望(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 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经典文言】今已亭亭如盖矣(遮阳避雨的用具)《项脊轩志》

2.器物盖子的主要作用是遮挡物品:遮盖、掩盖、盖上。——盖棺论定(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3.盖子的面积必须要大过器物:超过、胜过。——功高盖世(盖:压倒,超过。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4.超过就不够准确:大概(表推测,副词)。

【经典文言】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猜测就会揣测原因、判断或引起后文种种:表示承接、判断或原因(连词),或作发语词。——盖不由己(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经典文言】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患

【本义】忧虑、担心。——患得患失

【经典文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引申义】 1.祸患、忧患。——患难之交、后患无穷、防患未然

【经典文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祸患)《离骚》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殽之战》)2.疾病、生病。

【经典文言】时有患疟疾者。(《晋书·桓石虔传》)3.忌讳、禁忌。

【经典文言】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或

【本义】国家、邦国

【引申义】 1.有的人、有的。

【经典文言】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2.或许、也许。

【经典文言】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或者„„或者„„。

【经典文言】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又是男(或者)《与妻书》 疾

【本义】疾病——讳疾忌医、积劳成疾

【经典文言】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孟子·梁惠王下》)是疾也,江南人常常有之。(韩愈《祭十二郎文》)而刘夙婴疾病(病)《陈情表》

【引申义】 1.痛苦、疾苦。——痛心疾首

【经典文言】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日„„(《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2.痛恨、厌恶。——疾恶如仇、深恶痛疾

【经典文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孟子·梁惠王上》)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憎恨)《季氏将伐颛臾》 3.毛病、缺点、弊病。

【经典文言】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梁惠王下》)4.忌妒(此义项后写作“嫉”)。

【经典文言】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5.快速、猛烈。——眼疾手快、疾言厉色

【经典文言】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苟子·劝学》)老臣病足,曾(以致)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及

【本义】追上、赶上。—— 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经典文言】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申义】 1.到达、到,追上、赶上。——措手不及、猝不及防、鞭长莫及 【经典文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及前王之踵武(赶上,追上)《离骚》 2.涉及、推及。——风牛马不相及、推己及人

【经典文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事如此,此必及我。(班固《汉书·苏武传》)3.趁着、当„„时。——及锋而试(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经典文言】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等到„的时候)《段太尉逸事状》

4.比得上、赶得上。——愚不可及

【经典文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非及向时之士也(比得上)《过秦论》 5.和、与。

【经典文言】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掌管)越国之 政。(《国语·勾践灭吴》)即

【本义】靠近(食物)吃饭。

【引申义】 1.靠近——不即不离、若即若离

【经典文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3.就是、就(副词)。——非此即彼

【经典文言】即今之保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即刻、立即、马上就„„(副词)。——稍纵即逝【经典文言】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即时诛灭)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鸿门宴》 4.假如、如果(连词)。

【经典文言】即捕得两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5,即使、纵使(连词)。

【经典文言】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既

【本义】已经吃完饭

【隐身申义】 1.终了、结束。

【经典文言】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 “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2.已经(副词)。——一如既往、既成事实

【经典文言】既克,公问其故。(《左传·曹刿论战》)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鸿门宴》 3.既然。

【成语例释】既来之,则安之

【经典文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既„„又。

【经典文言】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假

【本义】借。——假公济私、假手于人、久假不归

【经典文言】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引申义】 1.依靠、凭借。——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经典文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苟子•劝学》)2.给予。——假以辞色、天不假年

【经典文言】汉人未可假大兵权。(梁启超《谭嗣同》)3.宽容(时限)。

【经典文言】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敌不可假,时不可失。(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4.假如、如果。

【经典文言】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报任安书》 5.非真实的、假的。——弄虚作假、假仁假义

【经典文言】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6.假期,请假

【经典文言】因求假暂归(请假)《孔雀东南飞》 间 jiànjiān 【本义】夹缝、间隙。——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经典文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 jiàn)1.进入、参与。

【经典文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2.离间。——挑拨离间、以疏间亲

【经典文言】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 传》)3.夹杂。

【经典文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林嗣環《口技》)4.秘密地、悄悄地。

【经典文言】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秘密地,悄悄地)《鸿门宴》 5.间隔。

【经典文言】盈盈一水间(间隔)《迢迢牵牛星》

【引申义】(二)(此义项读为 jiān)1.中间。——字里行间、俯仰之间、间不容息

【经典文言】徘徊于斗牛之间(中间)《赤壁赋》 2.间(量词)。

【经典文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见 jiànxiàn 【本义】看、看见。——不见天日、见贤思齐、拨云见日

【经典文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不如登高之博见(看见)《劝学》 【引申义】 1.拜见、谒见。

【经典文言】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壬上》)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鸿门宴》

2.见解、见识、意见(看法)。——井蛙之见、先见之明、固执己见

【经典文言】以臣所见,方今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王安石《上时政疏》)3.表被动,相当于“被”。——见弃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

【经典文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指代“我”。

【经典文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引申义】(二)(此义项读为 xiàn,后写为“现”)1.显现、出现。【经典文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爱而不见(同“现”出现)《静女》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引见、使„„出现。

【经典文言】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3.现有的、现成的。

【经典文言】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解 jiěxiâ

【本义】分割(动物)肢体。——庖丁解牛

【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 jiě)1.解开、解脱、分解。——冰消瓦解、解民倒悬、不解之缘

【经典文言】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2.脱下。——解甲归田(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经典文言】解配刀(放下)《段太尉逸事状》 3.解释、理解。——百思不解

【经典文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4.和解,缓解。——难分难解

【经典文言】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5.消除、解除、解决。——迎刃而解

【经典文言】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祸。(《荆轲刺秦王》)6.融化。

【经典文言】东风解冰,蛰虫始振。(《礼记•月令》)【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 xiâ)分散、松弛、松懈 就 jiù

【本义】靠近。——删繁就简

【经典文言】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引申义】 1.就着、靠着。——行将就木、驾轻就熟 2.归于。——按部就班 3.就任、就职。

【经典文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4.成、成功、达到。——一挥而就、不堪造就、功成名就 举

【本义】举起、提起。——举手之劳、举重若轻、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 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经典文言】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司马迁《史记•鸿 门宴》)【引申义】(一)1.提出、举出。——举一废百

【经典文言】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孔雀东南飞》 2.列举。——举不胜举、不胜枚举

3.举荐、提拔、推举。——举贤使能

【经典文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引申义】(二)1.举动、动作。——言谈举止、一举两得 2.起兵、发动(战争)。3.占领、攻取。

【经典文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过秦论》 【引申义】(三)飞起。——一举千里

【引申义】(四)全部的(形容词),全、全都(副词)。——举世瞩目

【经典文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杀),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司马迁《史记•项羽 本纪•鸿门宴》)绝

【本义】断、断绝、割断。——杜绝后患、恩断义绝、弹尽粮绝

【经典文言】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1.隔绝、隔断。

【经典文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2.横渡、横穿。

【经典文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3.极、非常、完全(副词)。——风化绝代、惨绝人寰、绝顶聪明

【经典文言】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4.消失、停止。——空前绝后、灭绝人性

【经典文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堪

【本义】洞穴

【引申义】 1.经得起、受得住。——不堪回首、不堪一击

【经典文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雨霖铃》 2.能够、可以。——苦不堪言、不堪设想

【经典文言】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永遇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书愤》 克

【本义】战胜、攻破。——攻无不克(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经典文言】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殽之战》)【引申义】 1.能、能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勤克俭 【经典文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克制、制服。——克己复礼、克己奉公 类

【本义】相似、类似、像。——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经典文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引申义】1.同类、种类。——物伤其类、分门别类、触类旁通

【经典文言】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2.类推。

【经典文言】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3.大都、大抵(副词)。

【经典文言】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司马光《训俭示康》)怜

【本义】同情、怜悯。——同病相怜、顾影自怜

【经典文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自居易《卖炭翁》)“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司马 迁《史记•项羽本纪》)【引申义】怜爱、疼爱 ——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经典文言】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弥

【本义】松开弓。

【引申义】 1.满、遍及。——弥天大谎

【经典文言】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苏轼《喜雨亭记》)2.长、久 ——旷日弥久(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3.更加。——仰之弥高、欲盖弥彰

【经典文言】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莫

【本义】日落的时候、黄昏(此义项读音为 mù,后写为“暮”)。——朝思暮想、迟暮之年

【经典文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论语•侍坐章》)至莫夜月明„„(苏轼《石钟山记》)【假借义】 1.没有什么、没有谁。——哀莫大于心死、莫逆之交

【经典文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不、不要、不能。——高深莫测、百口莫辩、概莫能外

【经典文言】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乃

【本义】不能顺畅出气。

【引申义】 1.表转折,却、竟然(副词)。

【经典文言】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2.于是、便、这才(副词)。

【经典文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是、就是。——胜败乃兵家常事

【经典文言】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至于

【经典文言】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假借义】你、你的

【经典文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内 nâinà

【本义】进入。

【引申义】(一)1.里面、内部,与“外”相对。——内忧外患 【经典文言】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里面,“外”相对)《陈情表》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室)《鸿门宴》

2.内心。——内圣外王、外圆内方、色厉内荏

【经典文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皇宫、内室。

【经典文言】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 nà,后写作“纳”)1.交纳。

【经典文言】距关毋内诸侯(通“纳”)《项脊轩志》 2.接纳、放入。

【经典文言】距关,勿内诸侯。(司马迁《史记 t 项羽本纪•鸿门宴》)期 qījī

【本义】约会。——不期而遇

【经典文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 丘与友期》)【引申义】 1.希望、期望。——不期而然

【经典文言】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2.时期、期限、时间。——为期不远

【经典文言】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秋以为期(约定,约会)《氓》

3.周期、期年、期月(此义项读音为 ji)。

【经典文言】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周,年,月)《陈情表》 奇 qíjī

【本义】不寻常、罕见的——囤积居奇、旷世奇才

【经典文言】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屈原《涉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潜《移居》)【引申义】 1.出人意料的、奇特的。——出奇制胜

【经典文言】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元史•叶李传》)2.杰出的人才往往形单影只:单数,与“偶”相对(此义项读为 ji)。【经典文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魏学洢《核舟记》)迁

【本义】登高(迁移)。——乔迁之喜

【引申义】(一)1.迁移。——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经典文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时北兵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变化、转移。——见异思迁、情随事迁(【经典文言】不迁怒(别人),不贰过(重复自己的过错)。(《论语•雍也》)

【引申义】(二)1.升官、调动官职。

【经典文言】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2.降职、贬官、放逐、流放。——迁客骚人

【经典文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降职,古代以“左”为卑)(白居易《琵琶行》)„„顷襄王怒而迁之。(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请

【本义】告诉、请求、请(允许我)。——为民请命、负荆请罪

【经典文言】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引申义】 1.邀请。——请君入瓮

【经典文言】强国请服(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过秦论》

2.谒见、拜见。

【经典文言】公将战,曹刿请见。(《左传•曹刿论战》)穷

【本义】(困顿到)极点、终极、尽头。——黔驴技穷、理屈词穷、穷兵黩武 【经典文言】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引申义】 1.行不通、阻塞。——道尽途穷

【经典文言】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鲁迅《哀范君三章》)2.陷入绝境。——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经典文言】田假„„穷来投我,不忍杀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3.不得志、不显贵。——穷而后工

【经典文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人穷则反本„„(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穷困、生活困难。——穷困潦倒

【经典文言】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去

【本义】离开。——拂袖而去

【经典文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鸿门宴》

【引申义】 1.距离、距。——相去无几

【经典文言】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司马迁《史记•鸿 门宴》)2.去掉、除去。——陈言务去

【经典文言】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过去的。

【经典文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4.与“来”相对,表示动作的趋势。

【经典文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永遇乐》 劝

【本义】劝勉、鼓励。——惩恶劝善

【经典文言】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引申义】 1.努力。

【经典文言】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大说,许求甚劝。(《战国策•宋策》)2.劝说、劝告。——讽一劝百

【经典文言】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却

【本义】退、后退。——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 退缩。)

【经典文言】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自居易《琵琶行》)却与小姑别(退,退回)《孔雀东南飞》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击退)《过秦论》 【引申义】 1.回头。

【经典文言】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2.推辞、不接受。——却之不恭

【经典文言】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3.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副词)。

【经典文言】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如

【本义】古代要求女子听从男子(父亲、丈夫等)的话:顺从、听从。

【经典文言】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日:“如约。”(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引申义】

(一)1.如同、像。——兵败如山倒

【经典文言】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鸿门宴》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苏轼《石钟山记》)2.及、比得上。——自愧不如

【经典文言】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去、往。

【经典文言】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引申义】(二)1.应当。

【经典文言】 若爱重伤(吝惜敌人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老人),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一 年》)2.如果、假如(连词)。

【经典文言】如有离违,亦别图之,以济大事。(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或、或者(连词)。

【经典文言】安见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章》)若

【本义】择菜。

【假借义】 1.如同、像、好像、及。——冷若冰霜、洞若观火、安之若素 【经典文言】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2.此、这个。

【经典文言】 南宫适出。子日:“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3.你、你的。

【经典文言】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4.或、或者(连词,表示选择)。

【经典文言】 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班固《汉书•晁错传》)5.如果、假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经典文言】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善

【本义】美味、(味道)好。

【引申义】 1.美好、善良。——改恶行善

【经典文言】子谓《韶》“尽善矣,又尽美也”。(《论语•八佾》)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劝学》 2.友好、亲善、交好。

【经典文言】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3.擅长、善于。——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多谋善断 【经典文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劝学》 4.擦拭(此义项通“缮”)【经典文言】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5.好好的(副词)。

【经典文言】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少 shǎoshào 【本义】缺少、不多。——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经典文言】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不多)《段太尉逸事状》

【引申义】 1.稍微(副词)。——少安毋躁(少:稍微,暂时;安:徐缓,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暂且安 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经典文言】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2.一会儿。

【经典文言】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赤壁赋》

3.少年、青年(此义项读音为“shao'’)。——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经典文言】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臣少多疾病(少年,青年;年轻)《陈情表》 孰与我少长(少年,青年;年轻)《鸿门宴》

涉 shâ

【本义】徒步涉水、趟水过河。——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引申义】 1.渡水。

【经典文言】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2.行走、漫步、进入。

【经典文言】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经历。

【经典文言】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4.牵涉、牵连、(看书)阅览过。——涉笔成趣(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 的东西。)

【经典文言】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胜 shēngshâng 【本义】负担(重物)。

【引申义】(一)(此义项古代读音为 shēng)1.能承担、禁得起——力不胜任、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经典文言】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2.尽、全部(副词)。——不可胜数、不可胜言、举不胜举、美不胜收、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经典文言】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引申义】(二)1.胜利、战胜。——反败为胜

【经典文言】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2.超过、胜过。——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经典文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质胜文则野(粗野),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引申义】(三)优美的、美好。——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经典文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王勃《滕王阁序》)识 shízhì

【本义】知道、认识、识别——不识时务(时务: 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经典文言】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琵琶行》

【引申义】(一)知识、见解。—— 才识过人(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经典文言】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引申义】(二)1.记住、记忆(此义项读音为zhl)。——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经典文言】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2.标记、标志。

【经典文言】以计(帐簿)识其人众畜牧。(班固《汉书•匈奴传上》)3.其故封识具存(题识)《段太尉逸事状》 使 shǐ

【本义】命令、派遣、使唤、操作。——见风使舵、任贤使能、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经典文言】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 如列传》)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引申义】 1.使者、出使。

【经典文言】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2.让、致使。

【经典文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蜀相》)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使负栋之柱(使,让)《阿房宫赋》 3.假使、假如(连词)。

【经典文言】向使六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是

【本义】时间。

【引申义】 1.正确、对(与“非”相对)。——自以为是、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经典文言】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这(一天)、这个、这样、这里。——俯拾皆是 【经典文言】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个,这样,这些)《逍遥游》 2.表示判断的系词,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是”。

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下住(表示肯定判断)《琵琶行》

4.结构助词,指代宾语并前置。——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惟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惟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适

【本义】到„„去。——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经典文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苏轼《石钟山记》)彼且奚适也(去,到)《逍遥游》 【引申义】 1.(女子)出嫁。

【经典文言】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2.合适、适宜、符合。——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经典文言】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某为泾州,甚适,少事(安适)《段太尉逸事状》

3.恰好、正好(副词)。——适得其反(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经典文言】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4.刚刚、刚才。

【经典文言】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取。(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书

【本义】书写、记载。——大书特书、磬竹难书

【经典文言】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引申义】 1.文字、书籍、书卷。——知书达礼、著书立说 【经典文言】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归有光《项脊轩志》)2.书信。——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经典文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公文、告示。

【经典文言】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2.书法,字体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书法、字体)《师说》 孰

【本义】熟的、煮熟的(食物)、谷物成熟。

【经典文言】寒暑和节(符合时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引申义】仔细、周详。

【经典文言】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假借义】(后人把“孰”字加上“火”旁,变为“熟”,原来的字假借为虚词)表疑问的代词,指人、物,谁、什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意思是绝不能容忍。)【经典文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属 shǔzhǔ

【本义】连接、连字成文(此义项读音为 zhǔ)。——属辞比事(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经典文言】屈平属草稿未定,„„(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屈原贾生列传》)【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 shǔ)1.隶属、归属于。

【经典文言】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自居易《琵琶行》)2.亲属。——一家眷属(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经典文言】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方苞《狱中杂记》)3.类、种(或用作人称代词词尾,表复数,相当于“们”)。

【经典文言】吾属今为之虏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4.下属。

【经典文言】徒属皆曰: “敬受命。”(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 zhǔ)1.嘱托、叮嘱。——千叮万嘱(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经典文言】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2.交付、委托。

【经典文言】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班固《汉书•张良传》)数

【本义】计数、查点。——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经典文言】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 shǔ)1.列举。——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经典文言】 “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贾谊《治安策》)2.数说、责备。

【经典文言】范宣之数吴之不德也,以退吴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 shù)1.数量、数目。——滥竽充数、心中有数、恒河沙数(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经典文言】愿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2.几、几个。

【经典文言】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下》)地方数千里。(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算术。

【经典文言】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4.占卜、下棋(等技艺)。

【经典文言】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5.命运、规律。

【经典文言】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苏洵《六国论》)【引申义】(三)(此义项读音为 shuî)屡次(副词)。——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 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经典文言】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率 shuàilǜ

【本义】捕鸟用具。

【引申义】(一)(此义项读 shuài)1.诱导(引导)、带领、率领。——率兽食人(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经典文言】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2.沿着、遵循。——率由旧章(率:遵循;旧章:老法规。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事。)

【经典文言】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林觉民《与妻书》)3.统帅、主将、将领(通“帅”)。

【经典文言】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富国》)4.表率、榜样。

【经典文言】夫三公者,百寮之率,万民之表也。(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5.一概、一律、大都、全部(副词)。——普天率土(普天: 整个天下; 率土: 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出自《诗• 小 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经典文言】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 Jǜ)标准、规格。

【经典文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说 shuìyuâshuō

【本义】劝说、开导(此义项读音为 shuì)。

【经典文言】太祖欲引军还,嘉(郭嘉)说太祖急攻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引申义】 1.喜欢、高兴(此义项读音为 yuâ,通“悦”)。【经典文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陈述、诉说。——胡说八道、痴人说梦、不由分说

【经典文言】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3.学说、主张、言论、说法。——众说纷纭、异端邪说【经典文言】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4.古代文体之一。

【文章举例】 《师说》 《捕蛇者说》 《马说》

【本义】形体较小的禾苗

【假借义】 1.私人的、私利、私心(与“公”相对)。——公而忘私、结党营私、自私自利

【经典文言】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偏爱、不公正。

【经典文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3.私自、偷偷地、秘密地。——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经典文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素

【本义】白色丝绸、白绢。——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素丝羔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经典文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引申义】 1.白、白色的(衣服)、丧服。——素车白马(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经典文言】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左传•殽之战》)2.空、白、白白地(副词)。——尸位素餐

【经典文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3.朴素、俭朴。——爱素好古(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艰苦朴素: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4.向来、平常、一向。——训练有素、我行我素

【经典文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汤 tāngtàngshāng 【本义】热水、开水。——扬汤止沸、以汤沃雪(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经典文言】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申义】 1.菜汤、熟食的汁液。——清汤寡水(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经典文言】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王建《新嫁娘》)2.:汤药。——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经典文言】元帝从之,进汤迄,果下宿食,因而疾愈。(《北史•姚僧垣传》)3.烫(此义项读音为 tàng)。

【经典文言】君之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引申义】 水流的样子,读作 shāng。——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经典文言】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涕

【本义】眼泪。——痛哭流涕

【经典文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引申义】 1.哭泣。

【经典文言】儿涕而去。(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2.鼻涕。——拾人涕唾(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经典文言】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徒

【本义】徒步行走。

【经典文言】班白者多徒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引申义】 1.步兵。

【经典文言】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2.门徒、同伙、同一派别的人、同类的人。——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好事之徒: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经典文言】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3.服劳役的人、被罚服役的人。

【经典文言】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4.空、白白地(副词)。——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徒有虚名(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经典文言】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汉乐府《孔雀东南飞》)5.只是、仅仅(副词)。——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经典文言】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亡 wángwú

【本义】逃亡、逃跑。

【经典文言】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司马迁《史记-鸿门宴》)【引申义】(一)(此义项读 wáng)1.逃兵。——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2.出外、不存在。

【经典文言】孔子时(同“伺”)其(阳货)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3.失去、丢失、消失。——家破人亡、名存实亡、亡羊补牢

【经典文言】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2.死亡、灭亡。——物在人亡、国破家亡

【经典文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 wú)没有。

【经典文言】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愚公移山》)王 wángwàng 【本义】斧头。

【引申义】 帝王、天子、诸侯国国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经典文言】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引申义】(一)(名词义项读 wáng)王侯。——帝王将相(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经典文言】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 wàng)统治天下、统一天下。【经典文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孟子•梁惠王上》)望

【本义】向高处看、向远处看。——东张西望、望风捕影、望风而逃 【经典文言】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引申义】(一)1.盼望、期望。——喜出望外、望眼欲穿、引领而望 【经典文言】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2.埋怨、责怪。

【经典文言】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司马迁《报仁安书》)敢用是(因为这)为怨望。(高启《书博鸡者事》)3.视力范围之内、视野。

【经典文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引申义】(二)1.名望、声望。——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经典文言】先达德隆望尊。(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名门、望族。

【经典文言】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引申义】(三)农历十五日。

【经典文言】此七月望日事也。(袁枚《祭妹文》)微

【本义】隐行。

【引申义】 1.隐蔽、藏匿。——微服私访

【经典文言】从数骑微行人古寺。(方苞《左忠毅公逸事》)2.不显露、悄悄地。

【经典文言】微察公子。(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3.微小、轻微。——见微知著

【经典文言】微风鼓浪,水石相搏。(苏轼《石钟山记》)4.微妙、深奥、精细。——微言大义(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5.稍微、稍稍(副词)。——拈花微笑(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经典文言】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魏学洢《核舟记》)6.(如果)没有、无、不是(副词)。

【经典文言】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引申义】(二)1.地位低下、卑贱。——人微言轻

【经典文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2.(国运)衰败、衰弱。

【经典文言】周室卑微,诸侯相并。(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闻

【本义】听、听见、听说。——百闻不如一见、闻鸡起舞、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经典文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引申义】(一)1.报告。

【经典文言】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韩非子•五蠹》)2.闻名、以„„著称。——举世闻名

【经典文言】事母以孝闻。(《隋书-李士谦传》)【引申义】(二)见闻、知识。——博闻强识、孤陋寡闻

【经典文言】(屈原)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申义】(三)声誉、名声(此义项古代读音为 wân)。——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经典文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引申义】(四)用鼻子嗅、闻到。

【经典文言】扫后更闻香。(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恶 wùwu 【本义】厌恶、憎恨。——好逸恶劳(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经典文言】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引申义】(一)诽谤、诋毁。

【经典文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战国策•燕策_》)【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â)1.(形体)丑陋。【经典文言】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下》)2.过错、(做)坏事、罪恶、不良行为。——十恶不赦、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经典文言】无恶不惩,无善不显。(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2.坏人。——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3.凶暴、凶险。——穷凶极恶(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经典文言】 君之病恶,不可言也。(司马迁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4.坏、恶劣、恶毒。——居心险恶(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经典文言】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wu 哪里怎麽: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相 xiàngxiāng 【本义】观看木料。

【引申义】 1.仔细察看。——伯乐相马、相机行事

【经典文言】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2.容貌、相貌。——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经典文言】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3.看相。

【经典文言】 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左传•文公元年》)4.帮助、辅助。

【经典文言】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将伐颛臾》)5.宰相、丞相、相国。——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 位都很高。)

【经典文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6.相(相当于后世的司仪)。

【经典文言】愿为小相焉。(《论语•侍坐章》)【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 xiāng)。1.互相(此义项读音为)。——肝胆相照

【经典文言】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2.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拔刀相助、以礼相待、刮目相看

【经典文言】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谢

【本义】辞谢、推辞、不接受。——杜门谢客(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经典文言】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引申义】 1.道歉、谢罪。

【经典文言】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2.告辞、辞别。

【经典文言】乃令张良留谢。(司马迁《史记•鸿门宴》)3.感谢。——千恩万谢、【经典文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4.告诉、致意。

【经典文言】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5.凋零、衰亡。——新陈代谢(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 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经典文言】形谢则神灭。(范缜《神灭论》)悉

【本义】详尽、周全。——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经典文言】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引申义】 1.详尽地知道、明白、详尽 叙述。【经典文言】书不能悉意。(司马迁《报任安书》)2.全部(明白)、都(副词)。

【经典文言】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信 xìnshēn 【本义】真实、诚实。——信赏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经典文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引申义】(一)(此义项读 xìn)1.讲信用、信用。——言而无信 【经典文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2.相信、信任。

【经典文言】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3.的确、确实(副词)。

【经典文言】越人语天姥,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信使、使者。

【经典文言】自可断来信(前来的使者,即媒人),徐徐更谓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5.音讯、消息。——杳无音信

【经典文言】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6.随意、随便、听任(副词)。——信手拈来、信口雌黄 【经典文言】低眉信手续续弹。(白居易《琵琶行》)【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 shēn,通“伸”)伸张、抒发。【经典文言】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亮《隆中对》)兴

【本义】兴起、兴办、创建、起来劳作。——大兴土木、方兴未艾 【经典文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引申义】(一)1.发动(战争)。——兴师动众(兴: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 做某件事。)

【经典文言】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兴旺、兴盛、昌盛。

【经典文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ìng)兴趣、兴致。——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经典文言】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行 xíngháng 【本义】道路、行程(此义项古代读音为 háng)。——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经典文言】遵彼微行(沿着那条小路)。(《诗经•豳风•七月》)【引申义】(一)1.行走。—— 寸步难行、踽踽独行、行云流水、【经典文言】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2.行列、成行的事物(此义项读音为 háng)。——一目十行:字里行间 【经典文言】项王泣数行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3.古代军队的低级编制单位(此义项读音为 háng)。

【经典文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贾谊《过秦论》)4.辈份、排行(此义项读音为 háng)。

【经典文言】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班固《汉书•苏武传》)【引申义】(二)1.日月旋转、自然代谢,万物都在:运行。【经典文言】天行有常„„(《荀子•天论》)2.经历、经过。——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3.施行、执行、实行、做。—— 论功行赏、量力而行、上行下效

【经典文言】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4.行动、行为。——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经典文言】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5.品行、德行。——才高行洁

【经典文言】屈平正道直行„„(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6.即将、将要(副词)。——行将就木(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经典文言】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幸

【本义】刑具。

【引申义】(一)1.侥幸(意外地免去灾祸)。

【经典文言】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2.幸福、幸运。——三生有幸

【经典文言】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3.多亏、幸亏(副词)。

【经典文言】去乡三十载,幸遭天下平。(江淹《杂体诗•王粲》)【引申义】(二)1.希望。

【经典文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汉乐府《孔雀东南飞》)2.宠幸、偏爱。

【经典文言】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史记•鸿门宴》)3.天子亲临(某处)、皇族亲临。

【经典文言】始皇帝幸梁山宫。(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修

【本义】修饰、装饰、整治、修建。——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经典文言】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引申义】 1.自我修养、学习、研究、效法。——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经典文言】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2.修饰文辞、编纂、书写。——修辞立诚(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经典文言】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3.高大、高、长。——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经典文言】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4.善、美好。

【经典文言】老冉冉其将至矣,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离骚》)徐

【本义】缓缓行走。——按辔徐行(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经典文言】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引申义】 缓慢、慢慢地 ——不疾不徐

【经典文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许

【本义】答应、允许、赞许、同意。——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 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封官许愿:指以名利地位引诱别人来帮助自己达到不正当的目的。)【经典文言】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引申义】 1.期望。

【经典文言】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2.大约(加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经典文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3.地方、处所。

【经典文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4.如此、这样。

【经典文言】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宋史•杨万里传》)阳

【本义】明亮、鲜明。

【经典文言】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引申义】 1.太阳、阳光。——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

【经典文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欧阳修《醉翁亭记》)2.山的南坡(水的北岸,两山之间有水,山南即水北)。——洛阳纸贵(洛阳:在洛水的南面。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经典文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温暖。

【经典文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4.表面上、假装。——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经典文言】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班固《汉书•、高帝纪》)要 yāoyào

【本义】(人的)腰部。——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经典文言】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墨子•兼爱中》)【引申义】(一)(以下义项读音为 yao)1.半路拦截。【经典文言】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2.约、邀请。

【经典文言】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饭。(陶渊明《桃花源记》)3.要挟、威胁、求取。

【经典文言】惟大辟,无可要(无法要挟)。(方苞《狱中杂记》)【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 yào)1.重要、关键、要领。——简明扼要 【经典文言】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贾谊《过秦论》)2.总括、总之。——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经典文言】要之,治平日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洪亮吉《治平篇》)3.简略、简要。——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经典文言】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王霸》)宜

【本义】心安、合适、适宜。——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 暂时采取的办法。)【经典文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引申义】 1.应该、应当。

【经典文言】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2.大概、或许、当然。

【经典文言】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遗 yíwâi 【本义】丢失、损失、遗失、遗失的东西。——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经典文言】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贾谊《过秦论》)【引申义】(以下义项读音 yí)1.遗漏、抛弃、忽略。——遗世独立(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经典文言】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遗留、留下、剩余。——不遗余力、遗臭万年、遗害无穷

【经典文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始访其遗踪。(苏轼《石钟山记》)3.赠送、送给(此义项读音为 weì)。

【经典文言】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留待作遗施。(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贻 yí

【本义】赠送、赠给。

【经典文言】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经•邶风•静女》)【引申义】遗留。——贻人口实(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 让内行人笑话。)易

【本义】蜥蜴。

【引申义】 1.更改、变化、替代。——不易之论(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经典文言】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2.换、交换。——易子而食(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经典文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容易。——流光易逝、来之不易

【经典文言】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草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4.轻视。

【经典文言】贼易之,对饮酒醉。(柳宗元《童区寄传》)阴

【本义】阴暗、昏暗、没有阳光。

【经典文言】朝晖夕阴(早上晴朗、傍晚昏暗),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引申义】(一)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两山之间往往有水,山南即水北、山北 即水南)。

【经典文言】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姚鼐《登泰山记》)2.寒冷(的气候中)、阴天。

【经典文言】阴风怒号。(范仲淹《岳阳楼记》)3.暗中、暗地里、私下。——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经典文言】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范晔《后汉书•张衡传》)4.阴险。

【经典文言】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唐书•李林甫传》)【引申义】(二)时间、光阴

【本义】帮助。

【假借义】 1.右手、右方(与“左”相对)。——左支右绌(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2.上等的地位、尊贵的地位。

【经典文言】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袒护、亲近、重视。

【经典文言】右韩而左魏(亲近韩国疏远魏国)。(《战国策•魏策二》)再

【本义】两次、第二次。——顿首再拜(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 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 : 气也。-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经典文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造

【本义】拜访、到„„去。——登峰造极登

【经典文言】径造庐访成。(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必躬造左公第。(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引申义】 1.成就、功绩。

【经典文言】小子有造。(《诗经•大雅•思齐》)2.创造、制造、建立。——粗制滥造、造谣生事、闭门造车

【经典文言】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知 zhī

【本义】知道、对事物有一定认识。——不得而知、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经典文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引申义】 1.了解、熟悉。

【经典文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感觉、知觉。

【经典文言】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知识、见解。——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经典文言】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也”(《列子•汤问》)4.知己、知心的人。

【经典文言】辈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鲍照《咏双燕》)

5.聪明、智慧(此义项读音为 zhì)。

【经典文言】则知明而行无过也。(《苟子•劝学》)6.主持、管理(国家、社会)。

【经典文言】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勾践灭吴》)致

【本义】送到、送达、送给、达到。——负重致远(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经典文言】致敬亭于幕府。(黄宗羲《柳敬亭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引申义】 1.招致、招引、送来、取得。

【经典文言】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袁枚《黄生借书说》)2.表达、传达。

【经典文言】听妇前致词。(杜甫《石壕吏》)3.竭尽精力于、极、尽。——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经典文言】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范哗《后汉书•张衡传》)4.情趣、情致。——错落有致(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经典文言】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李渔《芙蕖》)质 zhì

【本义】抵押品。

【经典文言】惟大辟无所要,然犹质其首(拿人头做抵押)。(方苞《狱中杂记》)【引申义】(一)1.人质。

【经典文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2.质地、本质、实体、底子。——蕙心兰质、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羊质虎皮(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蕙心兰质(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 高雅。)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3.箭靶、(杀犯人时的)垫板。

【经典文言】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朴实、没有文采。

【经典文言】好质而恶饰。(《韩非子•解老》)5.质问、问。

【经典文言】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引申义】(二)(拜见尊长时的)礼物、礼品。

【经典文言】厚币委质事楚。(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治

【本义】古代河水名。

【引申义】 1.治理、管理。

【经典文言】故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2.惩处、整治、对付。

【经典文言】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不效,则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3.医治。

【经典文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韩非子•喻老》)4.国家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经典文言】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也。(《易•系辞下》)诸

【本义】辩论。

【引申义】 1.众多、各个。

【经典文言】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2.兼词,相当于“之于”。——付诸东流

【经典文言】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3.兼词,相当于“之乎”。

【经典文言】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贼

【本义】伤害、杀害 ——独夫民贼(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经典文言】是贼天下之人也。(《墨子•非儒》)【引申义】 1.杀人者、强盗、敌人、坏人。

【经典文言】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祸害、祸患。

【经典文言】淫侈之风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贾谊《论积贮疏》)3.狠毒。

【经典文言】固贼戾之士。(高启《书博鸡者事》)走

【本义】跑、逃跑。——奔走呼号、东奔西走、飞禽走兽、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经典文言】 持剑盾步走(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引申义】 1.趋向、奔向、投奔。——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经典文言】今君乃亡赵走燕„„(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2.仆人。

【经典文言】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族

【本义】群居的部落、部族。

【引申义】(一)1.家族、同姓的亲属. ——非我族类(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经典文言】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2.类、种类。

【经典文言】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韩愈《师说》)3.灭族。

【经典文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引申义】(二)1.聚结(在一起)、聚结的地方。

【经典文言】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庄子•庖丁解牛》)2.众多、一般、普通的。

【经典文言】族庖月更刀。(《庄子•庖丁解牛》)卒

【本义】步兵、士兵。——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无名小卒(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经典文言】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司马迁《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引申义】(一)1.被征来服徭役的人、低等差役。

【经典文言】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司马迁《史记•河渠书》)2.军队编制、卒伍。

【经典文言】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引申义】(二)1.死亡。

【经典文言】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日„„(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完结、终了。——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为德不卒(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经典文言】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汉乐府《孔雀东南飞》)3.终于、终究(副词)。

【经典文言】(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假借义】(此项读音为 cù,同“猝”)突然、仓促(副词)——仓卒之际(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经典文言】五万兵难卒合。(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左

【本义】帮助、佐助。

【引申义】1.左手、左边(同“右”相对)、地理上以 东为左。【经典文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2.左迁、降职。

【经典文言】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自居易《琵琶行》)3.尊贵的位置。——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经典文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4.违背、不合、疏远。

【经典文言】然持论好与余左。(王士祯《渔洋诗话》)坐

【本义】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谓之“坐”)。——坐地分赃、坐而论道、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如坐针毡(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经典文言】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司马迁《史记•鸿门宴》)【引申义】1.座位、位置。

【经典文言】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2.因为、由于。

【经典文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3.因„„而犯罪、因„„错误而获罪。

【经典文言】王曰: “何坐?”曰: “坐盗。”(《晏子春秋•内杂篇下》)

第四篇: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1

现代文的学习

现代文语段是主观能力题充分展示的平台,也是学生们最感不易把握的时常失分的题型。如何寻找“天机”呢?实践中,我们要牢记三句“心诀”:其一,要学会咬文嚼字,吃透审题中的关键词含义;其二,注意把握语意环境中具有相关联系信息的标志词关键句,即将问题置于一个环境中整体地进行分析认识;其三,在回答有关主旨、方法等问题时,将语段中的信号找对,找全,在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完整。

如试题“大自然……积累了无数天机,天机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曰:“天机”的含义指大自然的内在规律、奥秘。

解答此题的思路是:咀嚼“天”为自然,“机”为规律。又如:本文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常理出发,参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得出信号:环境的凄凉烘托了人物心情的悲凉等等。再如:“不朽的失眠”的主旨把握。

《枫桥夜泊》的创作者张继,科举落榜,落魄回乡。半夜于江畔失眠,惆怅失落之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不朽之作。结合“不朽”的理解,我们分别要找到“失眠”、“失落”与创作的心理联系,将分别对应的关键信息找全,便不难得出较为正确完整的答案来。

现代文题目中的选择也要注意以上原则,认真比较原文,找到类似或差异信号。如有一题的选择项是“科学家研制出了比钢丝坚强得多的人造蜘蛛丝……”,而原文中有“正在研究”一词,显然不符。

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荐”意。位置最重要,决定一切。

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别古今异义十分重要的一点。

现代汉语常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三要注意“倒装要还原”。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一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规则”是:记叙类文体多注意文尾中心句,议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能用原句;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其他类型的主观能力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仔细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似。

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2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

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3、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高三语文备考学习方法3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教材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来自于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

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第五篇:高三语文备考发言稿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时度势,适时而变

----江门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复习计划

江门一中

李 慧

从2016年广东省纳入全国统一命题,广东使用全国高考卷以来,语文面临着选考改为必考、阅读量增加、考测题型与分值变化等新问题,形势对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整体清晰的复习计划与适时而变的举措,是备考工作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的保证。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是本人今天发言的题目。

一、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视这几年的语文高考题,不论是2016年让人感到有些突然的回归旧式“漫画作文题”,还是17年语言表述选择题出现的“得体题”,其实都是依纲靠本的考点检测。与其把时间放在漫无边际的猜测,不如把时间放在对基础考点的逐一落实方面。特别是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备考,对各知识板块复习更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备课组按照知识板块和可利用的时间进度,制订了三轮复习计划。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夯实基础,总结方法,提升能力是我们第一轮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第一轮复习:(2017年8月1日—第一学期结束)(6个月)知识点专题复习,逐项过关。按“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展开复习,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紧扣考点,夯实基础,并通过专题讲练,逐项过关。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作文的序列训练穿插于整个复习阶段,一般为两周进行一次大作文堂上训练检测。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强化训练穿插于每周早午读时间,与默写训练交错进行。第二轮复习(2018年2月—2018年4月)(3个月)专项补差重点强化训练,全卷综合答题的速度和规范训练。第三轮复习(2018年5月-高考)(1个多月)根据高考新动向,结合各类模拟考,查缺补漏,进行适当的应试技巧指导与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从2015高考后一直疯传的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式作文”,到去年一再出现的高考默写篇目递增的小道消息被辟谣,复习过程中,各类备考信息泥沙俱下,在纷繁的信息中,高三语文老师要有备考的自信,不要被铺天盖地的信息乱了复习的阵脚,依照考纲考点,逐一落实,夯实基础,是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的关键。

二、审时度势,适时而变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的要点在于紧扣考纲考点与学生的实际,不要自乱阵脚,这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前提。但是不能因此就固步自封,对外界的变化不闻不问。全国高考卷明显对学生的阅读面、掌握的知识与运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是一个应变的措施,也是高考备考的保证。面对考纲中“古诗文阅读”板块增加的“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本届在高一将“古代文化常识”落实于导学案设置中,高二印发了“古代文化知识”补充资料并增加了相应的训练,高三将此落实于“早午读内容安排”中,并在相应训练与评讲中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面对考纲中取消选考模式,实用类与文学类必考的要求,从高二起,增加学生考测阅读量,加强对学生限时答题能力的训练。面对写作方面日益对学生提出的学会“透过现象展开分析,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的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要求。我们的语文增设了阅读课,从高一的自主阅读,读书会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展学生阅读面;到高二的课堂明确阅读内容,课外学生剪贴时事热点写小评论;高三阅读课主要通过教师的“阅读资料补充”与“堂上小作文”形式交叉进行,让学生面对具体问题,快速展开思考,亮出自己鲜明观点,并在短暂时间内谋篇布局,理清思路,说明理由与根据。

总之,“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时度势,适时而变”两点为今年备考的统帅,2017年江门一中高考取得较理想的成绩,我们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向他们虚心学习取经。

发言有不恰当之处,希望各位同行会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7-9-10

高三语文《实词备考》教学课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