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课件制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课件制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教学技术, 从远古的“口耳之术”, 发展为现代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直至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国内,各大高校上课总是离不开课件,因此课件制作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也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趋势,但是相应的教学课件却十分贫乏,尤其是符合局部的面向专业的课件更是难以寻觅。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课件库的建立,优秀课件的积累,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和远程教学,因此它将成为支持多种形式教学和“终身教育”的有力工具。目前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基本形式正由班级教学,大班上课逐渐向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过渡。电影、电视、录像、录影、幻灯、投影等传统电化教学设备对教学内容和手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均为单向传输,只能接收,不能交互。多媒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课件在需要发挥作用时总是在发挥作用,而学生却感觉不到课件的存在——听课者“得其意而忘其行”,是因为讲课者已经“人机合一”。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鸿沟。纵观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实践的现状,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实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但能够达到那种理想境界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能够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展示、多种感官刺激的综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之优势的人也是寥若晨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不尽如人意,有调查显示,高校中许多多媒体课件均使用powerpoint制作,有的甚至直接将教材上的文字内容复制到PPT上,成为一个“电子书”。这样的课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称其为电子教案可能更恰当些。
高校中的多媒体大部分分为四种:a.用幻灯片取代板书。幻灯片上只有单一的文字媒体,有些虽然插入了一些图片或声音,也只是装饰性的,或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或虽然有点关系,但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并无多大作用。b.用幻灯片展示讲义。这种情况比第一种更糟,因为他是把自己的讲稿原封不动一字不漏全部搬上了幻灯片,一张一张,密密麻麻,上课时基本就是给学生宣读讲稿。学生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幻灯片上哪些是重点内容,那些是非重点内容,只好全部照抄,往往一节课下来穷于应付课堂笔记,写的当然不如读得快,其结果不外乎是两种,要么是记不全,课堂笔记挂一漏万;要么是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笔记速度,读完一张张幻灯片后,停下来等学生,课堂讲授断断续续,影响教学的流畅连贯。c.“人为机困”。被课件制约,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自己事先设计好了课件,但因为交互性不够好,整堂课只能“按既定方针办”,不能根据课堂实际随机应变,与学生的互动大受限制。d.“机不随人”。对课件不熟,教课过程手忙脚乱。这种课件一般不是自己亲手做的,或是请别人代劳的,或是网上“拿来”的。因为课件的教学设计与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不一致,当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课,需要相应的画面加以辅助时,有时要把整个课件翻个遍才能找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国内课件制作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行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系列的工程,使得课件制作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首先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审核,建立多媒体数学准入制。凡是不符合多媒体教学宗旨、违背多媒体教学基础原则和教学规律、不具多媒体教学特色、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课件,要限制其使用(至少也要降低其优先级),尽量确保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见到的都是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最起码也是真正合格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首先让粗制滥造的“伪多媒体课件”逐渐绝迹,让“伪多媒体教学”不在泛滥。而让真正的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健康发展。
其次,在前一项的基础上,加强对主讲教师的相关培训,重点在于端正主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提高只讲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其中思想方面的培训包括:分清主次的问题,理顺人与机的关系。要加强现代教学、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理论的培训,包括构建主义理论、人文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创新推广理论、最小代价与绩效理论等,让教师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紧密联合在一起,并能够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和提供的理论指导。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的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多媒体教学的主讲教师,至少应该能掌握教学中用到的相关软件,能熟悉软件中的常用功能,能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常见小故障,这是“人机合一”的起码要求;(2)多媒体的选择技能的培训。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环境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对课件常用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摄影等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对平时手机的有关素材能够用所当用,舍所当舍,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3)多媒体教学法的设计能力的培训。能恰如其分地使用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境施教,因人施教,这是决定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4)多媒体教学技巧的培训。能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从细节入手,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屏蔽信息展示速度与授课语速不一致的问题,电脑操作台限制教师站位变化的问题等等。(5)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自己的课件最好是自己制作,因为这样的课件最具针对性,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也便于自己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更加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特别是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 计算机应用能力非常强, 有的已经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况且学生对专业知识也比较熟悉, 具有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识相衔接的能力, 并且了解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的难点所在,这样他可以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想、去设计、去制作学习课件, 这样课件的学习性、合理性也许更强。
最后,加强交流和合作。一是指多媒体教学各个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几时发现问题;二是指主讲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或电教专业的课件设计人员的交流合作,课件供求双方的不断沟通,才能使课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更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实际需要。当然,设计人员如果想少走弯路的话,最好能在一开始就全程旁听该门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而且最好听两遍以上。
同时在发展战略上,在多媒体课件开发方面, 由于各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思路也不一样,战略也不一样。我认为高校的课件创作应该首先立足于本学校的教学工作, 首先做好适合于本单位教学工作的课件, 满足本单位的需要, 并将课件应用于教学,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有针对性的引入同类课件, 进行比较, 取长补短, 或与其他制作单位进行交流、探讨, 及时汲取新思路和先进技术, 充实自己的思路和技术, 做到不落伍, 为走出去打好基础。其次, 在课件制作实验、制作手段日臻完善之时, 走向市场, 以便高校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走上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发展轨道。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只要能及时纠正这些偏差,终将能逐渐达到笔者在本文开头所提出的理想境界。
第二篇: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多媒体课件真正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成为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就对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培训及自身课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为当前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方法。
一、课件制作软件使用状况
目前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大致有如下几种: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对于近来刚兴起的网络课件,可以利用ASP、JAVASCRIPT或VBSCRIPT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与网络共享。总体来说,在应用软件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梯,从单机应用到网络共享,从简单动画到脚本语言,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每种应用软件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有它适用的对象。进行教学内容演示、增加课堂容量,不需要复杂动画的可以使用简单易上手的PowerPoint;需要进行实验演示、运动轨迹描述、函数曲线模拟的可以运用动画功能强大的FLASH;需要程序设计、进行课后学习巩固练习的可以运用VB等等。
但是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苗头,动画非 FLASH莫属,最好能再运用3D效果,加上动画语言脚本,运用程序设计,认为只有这样的技术组合才能被称为课件。试问,这样的课件是用来进行教学辅助还是技术展示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性的严重打击,有了这样的观念,是不可能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推向大众的,是不能实现全民参与的,课件制作只能掌握在少数计算机教师手中,严重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手段的前进。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一定要分层次,对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软件,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软件,使软件真正能被教师所用,成为新课改教学的得力助手。只有真正明白了利用课件为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炫耀技术,才能从当前课件制作的误区中走出来。
二、在教学课件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急待提高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教学课件有否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结构层次,教学的思维逻辑。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课件的应用价值,只是为了赶时髦,玩“新”理念运用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感觉购
买的课件应用性不强,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只是纯粹的技术集合,原因就在于,这些软件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制作的,没有具体的课堂实践,缺乏实用性。课件制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环境下的各种教学理念,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一直都建议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施教情况,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的结构层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在自己的课件中,不能唯技术,技术只是辅助完成的手段,关键是要能将课程特点和多媒体技术无缝的结合起来。所以要全民动员,自己动手,要改变“要用多媒体课件,就找计算机教师”的状况,我们现在分析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件,被折服的往往不是它的技术应用,而是课件的设计理念。所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自己设计的将自己教学经验与新课改理念融合进的课件对自己而言才是最棒的,也有可能会是最好的。所以要树立教学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技术是为课件制作服务的,是课件体系中的支撑基础。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轻松驾驭多媒体软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课件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在长期的课件制作以及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中,我感觉到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惟其如此,才能制作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件,制作出的课件才能被广泛的应用,才能有教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件的最终目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教育性。
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大纲,渗透进新课改理念,做到选题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应该做到内容正确、容量大,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技术性。
多媒体课件最起码的要求应是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搭配有美感、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有了符合这些要求的技术支撑,制作出的课件才能得以使用、共享。此外还要满足稳定性、易于操作、易于维护等技术特点。.网络化和共享性。网络化和共享性必将是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会基于网络向不同地域、不同教学者,使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传播开来。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预测走向
多媒体课件在满足辅助教学、教学形式大改观、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限次学习等功能的基础上,有可能、也应该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课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设计思想上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多少?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感知度有多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对全体学生的错误知识的整体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课件本身反映出来?是的,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位课件制作者和使用者非常关注的。多媒体课件应该倾向于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些问题,这就是课件的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可以设想 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运算与推理,动态生成因人而异的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相信这样的设想不是空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 加之正确按照课件制作原则、熟练使用制作软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论,智能型的人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最有效的好帮手。
第三篇:国内停车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停车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国内的停车场市场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私家车迅速增长的情形下,一些大型城市面临“车多位少”的困境,停车场场地不够用,迫使很多车主把车直接停在道路上,这一方面影响交通畅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不利用车辆的管理,车辆容易被破坏或被偷盗,给车主带来财产损失。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停车场规模也日益大型化,加之服务车辆繁杂,人工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已难以满足其在管理上提出的要求,此时,运用监控、诱导、路闸等手段实现车辆的智能化管理应运而生。其中道闸类产品居停车场解决方案的主导地位。目前国内停车场管理解决方案中,道闸类产品占有率80%左右,其余为咪表收费、pos机收费、立体停车场、人工收费、和智能车位锁系统。
一、道闸类产品
1.道闸类产品目前发展方向
a.智能RFID读卡、3G远距离射频卡技术。而对于临时车辆收费,欧美地区最盛行的是信用卡自助刷卡缴费,随着信用卡从磁卡升级为射频卡,信用卡消费也将变得跟公交卡一样方便,宁波市已经开始在升级。还有资料反映,指纹识别自动出票/卡机正进入试用阶段。
b.车牌识别技术。利用现有的管理电脑装入核心车牌号码识别算法,既能实时的监控停车场入口与出口的实时视频图像,又能抓拍入口和出口的车辆图像并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另外,车牌识别系统还可与外围设备(拉杆器、读卡器、显示屏、打印机)全自动联动,提高系统的智能管理。
c.多点互动。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正在逐步加深,关注重点也由出入口车牌自动识别及后续的出入口车辆特征、堵塞检测演变到场区内车辆人员安全、个人监控等。库区部分一般由车辆引导装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紧急报警系统等组成,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选用相应系统。
d.车位引导。智能停车场部分另一智能应用即车位引导。车位引导系统一般情况是指在停车场引导车辆停入空车位的智能泊车引导系统,由智能电脑系统对车位进行检测,通过显示屏显示空车位信息,司机通过该信息,实现轻松停车。车位引导系统分为几个模块:车位数据探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信息显示模块。
e.收费与出入口分离。自动缴费机缴费后凭条形码在出入口刷条形码出入,无
需停留,解决了商业中心停车场高峰时期拥堵问题(案例:南京德基广场)
2.国内外道闸类产品的比较
从技术上讲,国外品牌的系统稳定性和产品技术水平肯定是国内产品没法比的,产品集成化程度比国产强得多,而且国外产品没有太多的机械传动,故障率较低。国内自己生产的产品,从内部结构、外型设计上都和国外产品存在很大差距,两种产品市场价位大概差五倍。
3.国内外道闸类产品市场占有率。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三分天下:国产的、组装的、纯国外的,价格也分为三等。市场占有率方面,大致是国产占市场份额的一半,另外两份占一半;或者说,国产和组装的加起来占市场份额的80%,纯国外的占20%。目前一般的小区、中低档写字楼基本用国产,而机场、会展中心等则多用进口设备。
二、咪表类产品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现有停车场以及管理系统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道路拥挤问题,在城市中的某些道路规划停车位,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带来的管理困难的问题。此时,“咪表”针对泊车管理挺身而出。
1.“咪表”泊车管理。咪表就是采取国际通行的“咪表”计时刷卡收费的方式,提示车主在占用道路停放车辆时,应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和空间。咪表技术虽然自90年代就不断从国外引入,目前国内也涌现出不少咪表生产商,然而,国内咪表实践鲜有成功。咪表在国内出现的水土不服主要原因是车主的诚信意识未达到发达城市的水平。既便如此,不少城市对固定式咪表并没取消,暂时也没有扩容计划。
1.咪表现状及趋势。目前我国安装有咪表的城市大约有50个左右,整体市场规模大约在10-15亿左右,尽管咪表在国内应用遭遇尴尬局面,但这并没影响到路面停车技术前进的步伐。在融合无线车辆检测技术后,IPS公司和OTI公司推出第三代移动停车系统。IPS和OTI的方案代表了路面停车收费方案发展的方向。利用先进的无线车辆检测技术。无线车辆检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充分反映了移动停车收费系统有别于其他的电子付费系统的特点,使移动停车收费重新回归到ITS(智能交通)的范畴。
三、立体停车场
停车产业时代来临,而对于商家而言,停车难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目前,都市停车难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住宅小区、商业区、写字楼。要在短时间内缓解以上
三大区域的停车难,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造立体停车库.在日本等国土面积小,汽车数量众多的国家,立体停车设备已经占据了70%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在我国,目前机械式车位所占的比例仅为2%至3%,有关专家预测,立体停车设备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停车场的主流。
1.立体停车库使用现状。立体停车库叫好不叫座,归其的原因,主要有:a.立体停车库运营难,成本投资大回收慢。b.立体停车场属性定位不清晰,政府审批手续麻烦有的需要两三年。c.停车场标准规范滞后,缺乏政策扶持等都造成立体停车库推广难。
四、停车场POS机
停车场POS机是一种便携式智能车辆管理器,使用非接触感应智能IC卡作为身份识别,并具有灵活的收费方式设置、强大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进出停车场车辆信息的各种统计和查询。该仪器无需布线和施工、无需配置计算机、全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可靠、收费准确、保密性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是一套能有效的堵塞收费漏洞,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现代化防盗型车辆收费管理设备。适用于各种场合的进出车辆管理。
1.停车场POS机使用现状。目前仅有上海合肥等少数城市,在道路停车场使用,实际应用较少。南京最新在2013年2月1日开始使用POS机,近日,南京市开始对市区内天津路、华侨路、慈悲社3个地方的收费停车场试点使用POS机计时收费。司机可以使用南京市市民卡或公交IC卡进行支付。据介绍,春节后南京市将举行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全面推广。
五、人工收费
1.人工管理难,效率可靠性差。随着城市停车场规模也日益大型化,加之服务车辆繁杂,人工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已难以满足其在管理上提出的要求,此时,运用监控、诱导、路闸等手段实现车辆的智能化管理应运而生。
2.人工收费不透明,收费人员截留停车费。在收费的过程中,收费人员将部分停车费截留,导致最终收上来的停车费用只有原来的60%左右。
3.跑冒滴漏现象较多,人情车、霸王车导致停车费难以收全。车流高峰期的时候,收费人员难以顾及,车主未交费就开走。部分车主与收费人员熟悉未付停车费就驶离造成停车收益损失。这些情况对停车场经营造成隐患。
4.停车场不能准确及时。由于车辆众多,不能每辆车都准确计时,完全凭收费员感觉进行收费,此类情况容易引起保安和车主纠纷和矛盾。
六、智能车位锁
智能车位锁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应用比较广泛,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应用已经很成熟,在国内市场刚刚兴起。其中日本卡菱公司在上海有27个应用案例,北京浙江各两例。卡菱公司2012年新增4个项目左右。卡菱公司目前立足上海,2.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趋势
停车场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停车的地方,而是通过引进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使停车场更为智能化与人性化。理想中的停车场是这样的:
1、停车场实现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
2、停车诱导、车位引导和反向寻车系统快速普及。目前在建的停车场越来越大,动辄几千个车位以上,这样大的停车场如果没有引导和寻车系统而靠人员疏导的话,对管理人员和客户都是一个灾难。
3、无人化服务逐渐普及。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过去靠人海战术管理停车场的方法越来越不行了,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停车场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管理人员逐渐减少,直至实现无人化服务。
4、手机实现车位预定、支付、寻车自动定位功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这两年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固定互联网用户,利用手机订餐、交友等已经普及,所以停车场中的这些应用将快速普及。
5、立体车库增多。我国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土地成本高,参照日本等国的经验,立体车库具有占地少、利用率高、进出方便等优势,将会快速发展。
6.停车场自助缴费。依靠自助缴费系统,可以达到通过车牌识别进出车辆,车主可以刷信用卡也可以使用现金缴费,全过程高效、快捷、节约人力成本。类似的自助缴费系统已经在美国各地的大小停车场广泛使用。
而要完全实现以上功能,其难度主要有:停车场要联网运行,先进的智能化管理、引导、反向寻车系统要充分普及,同时驾车者的文明素质也要逐渐提高,不然即使再现代化的系统也不能无人化运营。
3.未来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1.道路停车场
未来道路停车场将以新型咪表,停车场POS机,双层东路机械停车场、人工收费等为主。该类停车场施工因为涉及市容市政及行人安全多重因素考虑,目前不在我们目标市场考虑范围
2.非道路停车场
1.非道路封闭式停车场,地下停车场,该类停车场因为场地封闭,只需两三个出入口,即可对300车位左右停车场进行智能化管理,所以该类停车场依然以智能化道闸为主。
2.像非盈利型小区停车场,对于遥控式车位锁有旺盛的需求,主要作用用来占领停车位。该遥控车位锁市场单价在600—2000元不等。
3.商业中心、闹市区开放式停车场由于不能安装道闸类产品,目前依靠人工收费,所以在收费管理难、收费不透明、跑冒滴漏、不能准确计时等有很大的问题存在,所以该类停车场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客户群。
4.医院、大型CBD、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进行分析,寻找目标客户群。
5.高架桥下停车场。此类停车场,一般属于政府部门管辖。a.可试探以承包或合作经营的方式来开发市场。B.通过代理商在当地的人脉关系,与政府进行合作经营承包。
6.智能车位锁
第四篇:国内收藏类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收藏类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安平袁筱华
如今,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2006年,中国100家业绩达500万元以上的拍卖企业总成交额近150亿元。价值数百亿元的收藏市场催生了收藏类电视节目。早在1999年前后,北京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就已经开设了专门的收藏类节目。2003年左右,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收视逐渐走高。笔者拟对国内收藏类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
一、国内收藏类电视节目现状
2003年,央视经济频道在原《艺术品投资》基础上推出了周末版《鉴宝》,由于走收藏类电视节目的大众化之路,迅即成为电视媒体中的标志性节目,“首届赛宝大会”决赛更是达到1.9%的收视率,盛况空前。据统计,目前国内有10余家电视台每周播出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如浙江电视台《宝藏天下》、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陕西电视台《天下宝物》和《中国书画名家》、深圳电视台《盛世收藏》、成都电视台《西部珍藏》、长春电视台《盛世宝典》和《书画艺术周刊》、山西电视台《珍宝档案》、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湖南电视台《艺术玩家》、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上海电视台《收藏》、中国教育电视台《爱家收藏》和《美术苑》等。
除以上电视栏目外,还有2003年11月1日面向全国开播的收藏专业数字电视频道――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数字专业频道。2006年7月,专门以书画艺术和艺术品投资为主要播出内容的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也正式开播。
电视产品必须考虑大众的理解力、倾向性和兴趣。因此一些收藏类电视节目
理所当然地把符合大众口味放在了首位。如早已功成名就的《鉴宝》,就是收藏节目娱乐化的先锋。《鉴宝》节目突出观众参与、全面互动,对私人藏品鉴别及投资评估,其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价格等娱元乐素被国内同类栏目广泛复制,收视率更是接近了名牌娱乐节目《非常6+1》。
2007年年初,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收藏》栏目在频道改版中“下马”后,改为《天下收藏》在北京卫视播出。正如该栏目总策划汴亦文所言,收藏类节目是窄众的,在这个领域里,该栏目要体现严肃的态度,还要端正调整现在的投资收藏热,纠正不健康的投机心理。但要让观众喜闻乐见,就必须娱乐化,找到适合21世纪观众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看到以“去伪存真”为宗旨上演的“砸宝”环节颇能“夺人眼球”。《天下收藏》在“娱乐至死”的大道上飞奔。
2007年1月,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推出了全新《收藏》,虽然该节目制作方纪实频道和上影集团永乐传播公司把节目定位为纪录片,但是在收视率压力下,也设置了艺术品真伪鉴别等娱乐内容。
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则是明确提出大型益智娱乐栏目的口号,用游戏娱乐的形式展示华夏文化和中原文化,踏上文化娱乐之旅,依托河南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搭建起融娱乐、竞答于一体的“收藏擂台”。该节目的最高收视率为14.09%,平均市场份额30.72%,应该说,高收视与文化解析、益智娱乐的定位是密不可分的。
这些收藏与鉴赏专业化电视栏目,致力于为观众介绍艺术品收藏、鉴赏和投资知识,兼及市场分析、收藏动态,把握收藏投资理念,关注投资趋势,传递相关投资技巧与市场行情。其中凤凰卫视资讯频道的《投资收藏》节目不仅快速及时地报道全球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最新动态,而且经常邀请全球范围艺术品收藏领域的权威人士、学者、投资专家到演播室内访谈,深度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剖析解读历史之谜。《投资收藏》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与大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中贸圣佳、中国嘉德和北京荣宝等合作,与收藏拍卖市场零距离接触。
同是在电视上诠释艺术品及其收藏,深圳卫视的《盛世收藏》以讲评书说故事的形式,揭开藏品传奇故事的面纱,挖掘其背后精彩的人文传承,在娱乐化和投资理财专业化的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主持人在演播室一席长
衫,讲故事设悬念,层层设疑,步步深入,节目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具有同类意味的还有央视国际频道的《国宝档案》。另一档比较另类的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是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该栏目首开先河直接借用了直播拍卖现场的形式,现场安装数十部热线电话,不能到现场参与竞拍的购宝者可以通过电话委托竞拍,直播拍卖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名人也加入了收藏类电视节目,如收藏鉴赏家马未都主持湖南电视台的《艺术玩家》;著名演员、收藏家王刚主持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艺品藏拍》先有相声演员杨议主持,全新改版后又有央视著名主持人陈铎加盟;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则由台湾名嘴曹启泰主持。
二、国内收藏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既然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都是借用艺术品收藏这个“内容”以或娱乐或专业的形式呈现,其宗旨必然要坚持文化内容与娱乐形式的有机统一。收藏类电视节目要“表现文化”,当然最佳的表现手段就是坚守内容、开放形式的“寓教于乐”。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的受众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大众,大众需要大众化的节目,综艺、娱乐是不二选择;还有一部分是社会精英,需要专业的高端的电视节目,不仅要投资理财,还要兼具知识分子精神。
因此我们看到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的专业版愈加专业化,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比如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美术苑》等。面对高端人群,立足藏界文化挖掘,高水准、专业化、涵盖广、大容量,充分调配多种优势,保持与业界前沿的紧密接触,人性化、知识化、专业化传播,突出贴近性、实用性、可视性,将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收藏知识、服务投资理财进行到底,实现文化性、专业性、知识性、新闻性、服务性并重。
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综艺版愈加娱乐化。电视节目这个通过高端技术制作出来的低端产品(高端技术即先进技术设备和手段、名主持人、高投入、高智力的策划;低端产品即要满足公众好奇心的最基本的需要,使大多数人都能消费。)不能放不下架子,综艺版既是从电视媒体自身属性出发,也是从电视受众和收藏市场出发,在双重角度下对接的产物。因此综艺版的内容不仅涵盖了艺术品的鉴赏、收藏和投资,而且还有故事、有娱乐、有拍卖,以知
识、趣味、娱乐、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游戏娱乐益智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能够持续发展的收藏类节目,必须是能够把文化和市场做“厚”做“深”的节目。
除上述两种节目发展形态外,收藏类电视节目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也日益进行了探索,有亟带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收藏以其特有的忠实性、直观性、形象性而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资料,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民间对风起云涌的艺术品收藏类电视综艺节目有种种质疑。有人认为鉴宝类节目过分观注宝物价格,忽略了艺术品的文化情趣、历史故事、艺术品位。还有人认为用破坏性手段来对待赝品,不利于培养保护文物意识,况且赝品、仿品也蕴含一定的艺术价值。当然,民间人士认为收藏类节目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对艺术品估价过高;甚至是赝品当真品估高价,欺骗观众;过分宣扬藏品升值,不提醒收藏的风险等,以致于不少文物专家指出,当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
如果不能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的需求很好地结合,媒体就是失败的。文化产业在艺术品收藏项上表现得与市场最为接近,因此不论是专业的,还是综艺的,在其文化的外衣下,都包裹着巨大的产业的经济利益。在与市场紧密相连,走产业化发展的大路上,有的电视媒体已经冲出“红海”,如湖南电视台的《艺术玩家》由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独立法人股份制企业湖南艺术玩家艺术品有限公司运作,公司下设艺术玩家品画馆、新长沙窑创作中心、玩艺堂、玩家雅集沙龙等部门,涉及艺术品拍卖、古玩、画廊、艺术经纪、策展、礼品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从2004年9月就开始运作“直播拍卖会”,这种形式已成为其特色。目前该栏目已经与云南典藏拍卖公司合作,联合营销推广文化的概念,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同时在收视率上也有不俗表现。
在开拓市场方面,全国最早开播的收藏类数字电视频道――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内容更为丰富。目前该频道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天下藏馆”,这是一个集节目制作、用户服务、藏品的展示交流以及以收藏文化为特色的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项目计划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一方面形成频道在全国范围内的用户维护和服务系统,一方面尝试进入收藏专业市场。
2007年1月,全国收藏类电视栏目协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召开,由天津电视台的《艺品藏拍》栏目发起,成立了各省市收藏类节目参与的栏目协作体――全国收藏类电视栏目协作体,旨在联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全国收藏类电视栏目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推动收藏类节目的发展。
如果以上的产业化道路也算是一个发展方向的话,那么艺术品收藏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天地”必然是十分广阔的。
第五篇:论我国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课件
摘要:文章论述了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现状,在分析了我国制造发展存在的差距的同时阐述了制造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我国制造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制造技术、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并广泛将电子学、信息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管理科学等最新科学成就融入其中,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研究中。近年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现代制造技术的特征
1.1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质量的要求外,人们慢慢的也开始追求产品的精美外观,因此,现代化的各种制造技术,应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最实际要求与效果,这无形中也促进了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1.2 CAD/CAM 的广泛应用和开发。机械制造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机械技术、制造和理论计算融为一体。NC、CAD/CAM、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手段,成为制造业现代化的标志
1.3设计与工艺一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更新换代加快、品种越来越多、批量越来越少。因此,小批量的生产在产品生产中已成为主流,出现了面向制造设计的并行工程(CE)和精良生产(LP)新技术,使设计与工艺一体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与工艺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
1.4制造技术已成为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利用传统制造技术的同时,能不断结合当今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成果,这样既避免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缺陷空白,又充分发挥了现代技术的能量流与信息流,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1.5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上市时间更快,这是21世纪市场环境和用户消费观所要求的,也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所在。这一点从美国制造业策略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的策略从50年代的“规模效益第一”,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价格竞争第一”和“质量竞争第一”,发展到90年代的“市场速度第一”,时间因素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具备赢得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四种基本能力:①时间竞争能力,产品上市快、生产周期短、交货及时;②质量竞争能力,产品不仅可靠性高,而且使用户在各方面都满意;③价格竞争能力,产品 生成成本低,销售价格适中;④创新竞争能力,产品有特色、生产有柔性、竞争有策略。这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不仅指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上的创新,还要包括制造观念的更新、组织的重构、经营的重组。历史证明,综合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最强大的竞争武器。
1.6 全生命周期内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完整概念是顾客的满意度,可靠性仅是质量的一个指标,但它不再能赋予产品以足够的竞争优势。在用户看来,产品可靠、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是理所当然的。对产品质量更全面的理解是:用户占有、使用产品的一种综合主观反映,包括可用、实用、耐用、好用。
1.7分布、并行、集成并存。分布性更强、分布范围更广,是全球范围的分布;并行化程度更高,许多作业可以跨地区、跨部门分布式并行实施;集成化程度更高,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集成,而且包括管理、人员和环境的集成。21世纪制造业的四个关键因素是技术、管理、人员和环境。
1.8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进行最大可能的回收,并加以利用,将资源的回收利用,这也是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市场经济根本改变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格局
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是全球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以后,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急速发展,使得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率迅速提高。进入7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世界主要市场开始进入需求导向的时代。消费观念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
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的跨国活动迅速发展,全球制造能力进一步扩张,出现全球性能力过剩的局面,产能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同时,市场饱和周期也在缩短。同时随着货运、集装箱运输以及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产品的销售半径不断增大,制造商必须面对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下的全球用户。进入21世纪,全球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制造业面临全球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在用户差别越来越大的全球市场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技术等多种因素都影响需求的个性化选择趋向。用户出于对功能、安全、效率、环保、节能、舒适、休闲、新颖、个性、时尚、趣味、娱乐、价格等个性化考虑,要求制造商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成型工艺手 段,不同的造型设计,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时空配置,不同的表面处理和装饰,实现工业设计和制造的个性化,并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性能或功能的多样化,款式的多样化,规格的多样化,包装的多样化,价格层次的多样化。
如何对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把握用户需求,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和标准产品大量需求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国际市场和一部分国内市场需求已经呈现式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国内制造业还不能充分适应;另一方面,我国标准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不充分。影响大规模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如专业化分工、科学的生产管理、标准化、自动化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市场和我国的国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主动推进生产方式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另一方面,也继续通过大规模生产方式,高效低成本地生产价廉物美的标准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对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模块化特征的产品,如IT产品、家用电器、服装、汽车等,则应通过规模化生产的基础要素——标准化、专业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实现大规模订制生产,高效低成本地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2.2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是全球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给制造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全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进行的产业国际分工,使制造业企业能够迅速成长。
21世纪,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市场竞争与合作将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之间围绕高端产品、尖端技术研发,以及全球市场战略布局的竞争与使用;二是制造业产业内,在上下游产业之间,如开发设计与生产之间,生产与营销之间,零部件与整机之间,品牌厂商与外包加工企业之间展开的产业链的全球合作以及供应商、营销商之间的全球竞争与合作;第三是世界主要制造中心,即各个产业生态圈或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对全球资金和技术资源吸引力强,产业内国际分工活跃的领域与区域,随着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逐渐形成了产业生态系统。而新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生态系统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并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成员之间有着共生、共荣、竞争、合作等复杂的关系。以往那种企业与企业之间对抗性竞争被协同竞争所取代。用户、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具有互补性的企业间建立紧密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彼此间通过竞争优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业链中的企业既合作又竞争,专业化、柔性化生产相统一,制 造质量更高,制造成本更低,应变能力更强。
在对全球技术和资源吸引力强,具有制造优势的地区,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物流、市场、商务、法律等配套服务不断聚集。在产业生态不断改善,制造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致使某门类产品的全球制造能力迅速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集群区域,形成若干产品和服务共生协同的产业生态圈——世界制造中心。而各个产业生态圈间,则通过国际合作,通过双边、多边或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实现竞争与合作。例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生态圈与中西部、东北部的的合作;东盟“10+3”IT技术产业生态圈的竞争与合作;墨西哥与巴西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生态圈的竞争与合作。
当前,我国开始形成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生态链或产业生态圈,使中国的部分地区逐渐成为世界最想的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的制造基地。21世纪产业生态环境将成为比劳动力成本更重要的综合竞争因素,是制造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对全球资源吸引力的综合条件,只有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主干企业以及其他主要世界制造中心之间竞争与合作,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引进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并加大各领域的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制造新气象;但是,对于高精尖端的领域,与欧美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一段差距,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3.1生产管理。工业发达强国在管理中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推出了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我国多数小型企业却采用经验管理方法,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
3.2制造设计。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的兴起,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抓紧有力时机,不断将该技术引用其中,并能做到对设计数据和规则进行定期更新与处理。我国对CAD/CAM技术的应用却不是很普遍,且该领域的人才较为紧缺。
3.3自动化装备。
目前制造业正在从以机器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时代向着以信息为特征的系统技术时代迈进,进入了一个能够增强企业在不可预见的多变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全球化敏捷制造阶段,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许多工业国家应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设计、制造和经营的一体化,加强了在国际市场的 垄断地位,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却显得非常的薄弱。
3.4制造工艺方面。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高精密加工技术、超塑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应用较广泛。而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我国当前制造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4.1资源配置。充分结合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产业的多层次推进策 略,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从国家的整体上看,应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资金密集产业,包括充分利用外资,在有优势的领域可以集中力量有重点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4.2 产业结构。我国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使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极 大地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是造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装备制造业应该成为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战场。加速提升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应是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4.3 高新技术。在新世纪制造业的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按照“比较优势”和“有限目标”的原则,组织力量、集中目标、重点投入,抢占一批具有21世纪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未来高增长潜力和优势的产业领域,实现我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发展。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来提升制造业,努力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生产过程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等。例如,近年来我国国家自然基金会将不少经费投入到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同时,制造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提供大部分资金、市场、基础设施,成为它们发展的物质基础,因而发展高新技术和发展制造业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4.4 市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市场正从单品种、大批量、周期长向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方向发展,要求新产品开发速度快,成本低,耗能少。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技术创新及市场要求。我们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更大胆地放开国内市场,就可有效地把国外技术和资本吸引过来。也只有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制造业的一切先进技术成果,我 们才有可能实现经济超越式发展的目标。
4.5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4.6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4.7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理和海量数据的制造知识库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4.8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和计算智能方法在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造智能的发展。一类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工具,在包括调度问题在内的组合优化求解技术领域中,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有望在制造中完成组合优化问题时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双双突破问题规模的制约。制造智能还表现在:智能调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诊断等多方面。
这些问题是当前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也是制造由一门技艺上升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以形成产品创新的基础研究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整个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能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有选择地引进、有重点地吸收、有目标地赶超、勇敢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1世纪前20年,必须大力发展制造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开拓出一条发展制造业、通向制造强国之路
5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保留传统制造工艺积极要素的同时,不断融入当今最新的研究发展技术而成,并在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过程中广泛渗透。
5.1信息化。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20-21世纪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但任何一项技术对整个社会影响都没有信息技术那么深远。在生产过程中,信息流是最活跃的,物质流与能源流在信息流指挥下运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是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机械制造技术最大的变化是信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流动方式的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仿真、建模、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智能技术、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精益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虚拟现实、反向工程及全能制造等,仍然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热门课题。
21世纪信息化的制造技术将有它新的发展特色,这一发展特色将首先体现在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创新上。信息是控制的依据,可以是有序的,但更多是无序的。从无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和智能。知识和智能是一种有序的、能对信息进行排序、整理的高层次信息。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机械化、20世纪开始的自动化,主要从体力上解放人类,还需要实现智能化。只有智能化,才能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
5.2智能工程化。人类和智能机械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形成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如构思、分析、判断、推理、决策等智能活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于系统具有极好的“柔”特性。在设计和制造中,采用模块化,使其具有较大柔性。
5.3自动技术化。自动化技术在制造系统中主要表现在集成技术、系统技术、柔性制造技术、人机一体化等各个方面,自动化技术向高科技方向纵深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所在。
5.4集成化。在过去制造系统中仅强调信息的集成,这是不够的。现在更强调技术、人和管理的集成。在开发制造系统时强调“多集成”的概念,即信息集成、智能集成、串并行工作机制集成及人员集成,这更适合未来制造系统的需求。
5.5精密化。先进制造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现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精密加工就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之一。精密加工技术现在已成为高科技技术领域的基础,有人提出超精密加工技术已进入原子级的极限加工,与纳米技术相接,这将使制造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使人发现更多的新信息,新规律。高技术发展中许多制造概念只有在微观尺度上才变得可能。制造业的常规性尺度将由微米级精度下移一两个数量级,亚微米及纳米级制造将成为制造技 术和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
5.6虚拟技术化。虚拟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可模拟和检验产品生产过程。为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成本最低标,并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需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管理、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仿真,以预知设计与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错误。
5.7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制造化。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奇迹。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和生态正遭受巨大的破坏。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可持续发展已列为我国基本国策。21世纪是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向实施的世纪。在此实施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可持续消费,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材料也应当是可再生的。绿色不仅包括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也包括对资源的保护。要做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可持续产品。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的有效使用寿命会越来越短。为了发展可持续产品,必须改变对产品寿命周期的传统认识。一般将产品的寿命周期分为制造、使用和回收处理等3个阶段,只有制造阶段是产生附加值的阶段。可持续产品的生产中,制造过程的有效延伸,将不断增加整个产品在使用和回收中的 附加值。21世纪产品的价值将不是以固化的硬件为主,而是以其知识和技术含量为主。在产品使用中,通过不断更新和增加知识和技术含量,可实现产品的演变,乃至更新换代,扩大产品附加值。产品的硬件含量应尽可能地少,并且多是模块式,便于扩展与更新。产品将越来越多地以租用的方式进入市场。再制造将是产品生产的重要方式。再制造不同于修理,修理后的目的是恢复原有产品性能,而通过再制造是要使产品的性能上一个层次。
5.8全球一体化。自从加入WTO,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了,全球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世界是一个大工厂,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加速了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产生更激烈的竞争,这样一种发展的模式有力的促进了国际市场间的竞争。
6结束语
未来的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不断创新的绿色环保化。生物制造技术、微机电系统和纳米技术在未来社会的机械制造业中将是领先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制造业在其中取到了关键的衡量作用。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有相当的前沿科学技术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制造水平也非常薄弱,需要不断的攻坚克难。只有把握住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顺应改革的步伐,将其放在战略优先的高度,加大投入,这样才能缩短与先进工业国家的距离,才能在世界的竞争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
[3]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