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乌鸦喝水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范文:乌鸦喝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范文:乌鸦喝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第二篇:幼儿园《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主题四《我就是我》次主题《能干的我》中的活动之一,《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强,此故事源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既有利于幼儿的操作,还可以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几方面的结合让我觉得选择本次主题教学活动内容比较有意义。
三、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指向性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活动中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取向。
具体目标体现为:
1、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帮助乌鸦想办法,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
2、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互相交流、分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探索如何让水位升高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小石子、瓶子、乌鸦图片、记录纸、笔、豆子等
六、说教法
在活动中,我运用猜测、讲述、动手操作、记录等方法,让幼儿在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等自主参与、探索活动中达成目标。
1、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幼儿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操作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2、观察指导法: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体现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七、说学法
1、活动法。幼儿运用老师为其准备的玻璃瓶、石子等材料进行操作实践,尝试使瓶子里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会发现棉花,报纸扔瓶子后,水反而会变少,知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水都会涨的道理。
2、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交流法。在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择材料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同时注重幼儿个体与小组之间,个体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体现生生互动、师幼互动。
八、活动流程
在活动中我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使师、幼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活动流程为:导入课题→猜测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探索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述操作结果→第二次操作(探索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老师进行活动小结
九、本次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既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也充分体现了幼儿个体的主动性,还体现了各领域的综合性。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幼儿提高乐认识,积累乐经验,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第三篇:乌鸦喝水 说课稿
《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是大班语言的第六课,本课的活动目标是:1.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面对困难应该勇于尝试,不轻易放弃.2.了解乌鸦喝水的简单原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直观,感观的一些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利用纸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出课题,在这基础上,播放电脑在线故事,因为直观的画面与动听的声音完美的结合,会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知识,接收效果相对会好一些,其次再以图片及提问互动的方式复述故事内容,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另外,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凡事都充满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有着浓烈的兴趣,因此我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乌鸦的办法确实可行.同时让他们想想是否还有别的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通过他们的想像与回答,作这节课的总结: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应该勇于尝试,不轻易放弃.遇事只要认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办法会不只一个.家庭作业是绘画乌鸦喝水,因为班里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画画,所以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是更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第四篇: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反思性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讲授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办法。
3、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践,积极解决”的道理。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实验感受动脑筋的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快乐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讲授这节课时,我采用了趣味生字卡复习的方式,通过开火车读使学生们复习上节课的生字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以男女生赛读的方式复习词语。孩子们对比赛很感兴趣,通过赛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更好的引入课文。
(二)情景再现,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把课文通顺、流利的朗读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那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也就可以在读中感悟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这个过程“着急、高兴”的心情,并理解重点词语“渐渐”,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词语,我找到了一个透明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子,通过现场实验,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词语,并能用“渐渐”一词说一些句子。
(三)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运用“要是当时乌鸦身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乌鸦吗?”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许多让人赞叹的办法。这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四)指导背诵
在讲解课文时,我将主要的线索写于黑板上,引导学生试背时将这些线索用“刚开始”“然后”“最后”等词把“口渴了”——“找水喝”——“找到水”——“喝不到”——“想办法”——“喝到水”串起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鼓励学生到讲台前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这个环节,不单单检查了学生的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表演中,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无不体现着对课文内容理解!把整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说教学效果
在我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资源及实物演示,让学生自己变成小乌鸦自己放石子,这不仅避免了学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的限制,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充满兴趣。在这样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怎么办 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
这个板书,是整篇课文的浓缩,是整个故事的线索。
第五篇: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说课稿 固河中心小学
华如建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乌鸦喝水》。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学习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等6个字。
3、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还应启发学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获得成功。(3)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语调。
2、难点:
(1)理解“渐渐”的意思。
(2)通过朗读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地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例:老师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
七、教学程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准备: 瓶子、小石子、词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乌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认读并交流记字方法。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两个生字朋友呢?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读文反馈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们自己汇报: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难识记的生字词?说出来,大家一齐想想办法。(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本课的多音字及叠词、轻声音节。)出示:“喝不着、渐渐、小石子、一个一个地” 2.发现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学们,在这些字里,有两个字长得可像了,谁先找到他们?(喝、渴)他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么记住?
(2)猜谜语识字:猜谜语一直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方式,我提问: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两个字谜,看谁先猜出来:瓦片层层并一起;水车千斤重。
(3)比一比识字,例如“鸟”和“乌”。(4)看口形猜字。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摆口形或者做动作演示,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老师根据出示的生字词,以动作演示,学生根据动作猜出词语。)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积累都不一样,因此,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识的生字,可以更好地尊重每个孩子的认知,也可以更好地实践以学定教的原则。游戏活动的设置,师生全员参与互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朗读感悟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喝水为线索,在学习课文时,从图来说,既要能看懂每幅图,又要能比较每幅图的不同点,从文来说,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达到上述要求的过程中,要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言字的能力,在培养这两种能力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运用视听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出示灯片一: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1.看图说话。
2.读文,图文结合。3.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借机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 出示灯片二:
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1.看图说话。
2.读文,图文结合。
3.理解: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了吗?(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心情怎么样呀?(体会乌鸦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3.说一说,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比赛读,评点读)
4.创设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会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乌鸦知难不退,不怕困难的精神)出示灯片三: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了水。
1、看图说话。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实验演示: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大家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学生再读句子,理解一个一个的放)
演示: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子里。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师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师: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
师:你能用“渐渐“也来说句话吗? 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师: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教师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等重点词语,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3、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4、师总结: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像乌鸦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四)、写字(办法)(1)、观察字形结构。(2)、师范写。(3)、生描红写字。(4)、展示评价。
(五)、思维延伸
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八、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九、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