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听师德模范教师讲座有感(精选合集)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66-514545 师德师风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6-09 18:20: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听师德模范教师讲座有感

听师德模范教师讲座有感

中秋节刚过,就有幸聆听了来自xx省十佳师德模范和xx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xxx老师的讲座。深受感动.x老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全面阐释了师德的深刻内涵,从教育韧度------当一辈子老师,当一辈子班主任、教育温度-----用“非常6+1”的师爱感动学生、教育高度------在爱与被爱之间收获幸福和快乐三个方面畅谈了个人教育选择、教育方法和,她坚韧,她执着。她是个很成功的老师,母亲,妻子。我相信,她感染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聆听者——我们的一线教师,就是因为她也在一线,她每天的生活似乎应该跟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又是不一样的,这次培训有很多让我深思的格言让我记忆犹新,比如“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奉献,这些都源自于她对于她的学生的热爱。她对学生的平等、尊重、理解、宽容、信任、自信,都已经在我的内心里有了烙印。她说的多精辟啊!谁不希望被人欣赏,被人关爱,被人尊重啊!那种幸福和温暖折射出来的不也是幸福和温暖嘛!不漠视学生的弱势,不迁就家长中的强势,能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

每接一个新班,x老师都能在第一节课送给每位同学一句体己的话,每一句体己的话都能抓住孩子的心灵,让他震憾,使他受到感染。试想,她需要对学生做怎样的调查分析,需要怎样揣摩施教良方,可谓用心良苦。为了教育引导留长发的同学,她用了三周的时间调查研究,了解长发生的个人喜好,调研校门口理发店的情况。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她利用就餐时间主动找长发生谈话,从长发生喜爱运用服装谈起,层层推进,拿捏有度,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当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找寻爱的方法,就会让每位同学口服心服。

爱,是一座架设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形的桥梁。我们只要付出了自己的爱,就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x老师的讲座使我体会到,爱而不偏才是真正的爱.只有真正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使他们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做到不偏爱,尤其是要使学生感觉到不偏爱,我以为应着重在两方面作努力。

一、对优秀学生要严爱。

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肯干的学生。这些人大多是学生中的干部,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教师喜爱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但是,即使是优秀生,也同样有缺点和不足,而且也会犯错误.他们同样具有这个年龄时期青少年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他们常常是在这一方面比较好,在另一方面又有些不足,就是在同一个方面,也会是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结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偏爱,对他们的缺点不能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问,问而不教。既爱他们好的一面,又从爱护出发,批评其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他们。

爱是一种鼓舞和力量,批评教育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闪烁着艺术之光的批评,同样是鼓舞和力量。只有不断地通过批评教育,克服缺点和不足,才能巩固和发扬好的一面。教师对学生的爱更象园丁护理树苗一样,要使小树长大成材,绝不能忘了砍去那主干上生出来的七枝八叉,对优秀生也不能放过他们身上出现的每一个小问题,做至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二,对后进学生要厚爱

后进生往往不爱学习,不守纪律,影响班风校纪,有的甚至影响社会治安,这是令人痛心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爱他们,而且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使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尊重他,从而对教师产生崇敬的心情,使他感到教师为他操心,始终一贯地在爱他,从而产生再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教师的心情,使教师的爱变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后进生的心理普遍存在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时,极易产生自卑感,破罐子破摔:后进生的积极心理往往维持不久,一旦受到某些外来诱因的影响,容易旧病复发。后进生的自控能力往往也低于一般学生。这时教师对他们的爱,应表现出宽厚的容忍。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以那些点滴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不放过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的机会,不断地给他们以前进的力量。

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就是教师的威信。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是教师良好心理品质、才能在学生身上发生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同时,教师威信一旦形成,就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如能对优秀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后进生宽厚容忍,关心爱护,做到爱而不偏,那么,就能获得学生衷心的爱戴,就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第二篇:听师德讲座有感

听师德讲座有感

听了专家的师德讲座使我深深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才会和学生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教师最大的乐趣。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今天几位做报告的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因此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标准》,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要勇于承认,勤于创新。通过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公正,因材施教,逐步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要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的落实没有期限,服务的态度永不过时,兢兢业业工作,实实在在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他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总之,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相信所有的教师都会体会到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对于自己就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博爱之心作为师德教育的纽带,它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值得我用一生去追求的。

第三篇:听道德模范讲座后有感

听道德模范讲座后有感

本周四我有幸聆听了孙东林、许振超、孟佩杰三位全国道德模范的讲座,受益匪浅呀。

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信义兄弟孙东林的话,“这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应该做到,必须做到,不值得称奇。”是呀,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中国人不就是以诚立本、以信立国的吗?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其中并不缺少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大潮冲击之下,有太多的人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想孙东林这样能一直本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太少太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因为他们还不清楚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一代枭雄曹操尚是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亦不去,但求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良心才是正途,对于朋友的抱怨,苏子却是坦然一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如此的追求又何尝担心保持不了那最最珍贵的赤子之心?

至于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孟佩杰的事迹则更令我反思,“百善孝为先”可是又曾何时孝顺的孩子也成了模范,而什么啃老虐老不管老却是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了。为此我唯有苦笑了,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可是收起家长的溺爱绝对绝对是爱孩子,也是家长爱自己。

而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许振超先生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他却攻克了许许多多的世界难关,还创造了振超效率。他凭的是什么?许多人都告诉我他凭的是毅力坚持和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但是只有这些真的就更适应甚至引领这个高科技的时代吗?显然是不行的,在他身上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在这样一个符合摩尔定律的年代,知识每隔十八个月更新一次,我们之前学的知识显然有许多都需要更新了,但是我们中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在这个仍然就以学习为天职的大学时就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只让我们如何能适应世界的变化?所以这种终生学习的精神才更显得可贵。也更显示出其时代意义,我相信他一定会激励到一大批渴望进步的学生,为社会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其中颇有一些不成熟之处,但字字出自肺腑,概为情感所到之流露,望多包涵。

第四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李培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谈“好玩的数学”》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别出心裁,以前听讲座一般都是坐着静静地听,但这次的讲座有互动环节:要么提问,要么做题,要么思考,可以说是一场头脑风暴,虽然仅有1个半小时,但却令我的思维行万里。

其实很多时候,老师自己都觉得数学不好玩,很枯燥无味,试想那我们又怎么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呢?正如李老师所说的:我们应该问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数学好玩?然后朝着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下午李老师主要从数学魔术,数学悖论,数学故事,数学思维,数学发现,数学猜想6个方面谈起,通过一系列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思考,进而喜欢上数学!如通过几个数学小魔术,吊住学生胃口,让学生止不住想,不得不想,很多时候学生想不出也是在想,只要学生有在动脑筋,哪怕想不出也是有在进步的;在讲数学思维举了个例子:125×102一125×囗,囗里你想填入多少?最初2,接着22,62,94,100,101,102等,学生的思维经常就是在看到別人智慧火花后激发起来的……

讲座是短暂的但思考却是长久的,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数学像刘谦的魔术那般神奇,那么他们的数学学习不就会像呼吸那般自然呢?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积累,挖掘,创造更多有意思,有价值的素材,让数学在学生心中变得美好和

第五篇:听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通过这次的专家讲座培训,我感受的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刚步入教育事业的大家庭,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逐步的完善自我。

感悟一:读书能育己、育人

孔子曾经感叹过儒冠误身,说是自己做事不成的原因是读书太多了。而汪洙在《神童诗》中反驳到: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我理解的是:别说读书耽误人,读书不会对人有负面的影响。我认为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从自身狭隘的范围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讲起课来才会字字珠玑、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我们身为教师都不能认真地读书,渊博的知识从哪来?开阔的视野从哪来?又如何能够教书育人?

感悟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就像《老子》中所说的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重点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如何教学生去学。教学应该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那样,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好奇的特点,让学生能跳出文本,在生活中学习与提升,在观察和探究中学习,从而,在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获取新的知识,对学习有更多的领悟与体会。

感悟三:让学生在玩中学

讲授法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最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但讲授教学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讲授教学会,就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设计一个好玩的游戏或是情境会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吸引以后,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这样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游戏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从老师教我知识,转变成自己自主的学习相关的知识。

听师德模范教师讲座有感(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