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教师永恒主题
师德 —— 教师永恒的主题
在我那颇为贫乏的词库里,我实在找不到更为确切的词语来概括我今天的主题,我把它取名为追求,爱心,职责。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由学生到教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2000 年的 6 月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襄樊三中,在这里,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但很快地适合了新的环境,而且还结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又一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独有的特点!正是因为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正是因为他们的团结,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的精明强干,年轻有为,让我有了一股向上的冲劲!在这个上下一心,团结向上,共同进取的集体里,学校为了协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迅速成长起来,制定了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各教研组组织了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有经验的老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子.听过一节节的师傅示范课以及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后,我收益匪浅:他们的课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合作,什么叫个性,什么叫创新……是啊,作为教师,把课上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那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师傅的带领,有了优秀教师的示范,才让我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哪得艳如许?惟有绿叶衬托之.老一代教育家们已用他们的青春写下了最撼人的宣言,今天,就让我们也留下我们的 16 字宣言吧:热情工作,大胆追求,勇于创新,争创品牌!
俗话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的确,在这里,不但我的头脑充实了很多,而且我的心灵也得到了进一步净化:老师们的那种兢兢业业,勤于奉献的精神更为让我感动!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敬业呢?那就是教师对事业的这份执着的追求!是啊!青年就该有青年的干劲!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要有所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直相信爸爸对我的寄语:勤奋,进取,持续地追求,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们,极其平凡而普通的一名名高中教师,何铸师魂、颂师德?我们的爱体现在哪里?君且看:那一个个密密的对错号,那一句句评判或鼓励的话语,那一次次苦口婆心的交谈,那一双双匆匆的步履。。。。哪一件哪一样不含着师德,不附着师魂?时光如古木参天,在春夏秋冬中飘散,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我们究竟迎来过多少日光月色,又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不过,我们没有深思熟虑的时间,甚至来不及把心口焐热的话语仔细推敲,斟酌长短,真不知为什么会那么着急的把所有的情感,迫不及待地捧到那一张张面孔前?是使命,是责任,是为人师的那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的陶行知;“痴心不改圆南梦 ”的魏书生;用爱谱写生命赞歌的殷雪梅、孟二冬等等,他们无一不是用“爱”耕种着希望,品尝着收获。
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不过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
你
是否留心过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与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记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一点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她有着一颗母亲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群有着不同水准残疾的孩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要知道,爱能够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这种爱每个人应该贡献,每个人应该获得。
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但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这点上咱们学校很多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的问候时,这是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尔基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为了学生,教师必然要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会在实践中持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总来说之,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持续地增强自身师德修养,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时光飞逝,转瞬间,我已为人师十多年了。常常想起儿时的那首歌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教师,您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作为教师,您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我们也常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履行自己的师德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的幸福。看到那么多教师的付出后。我理解了,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那么教师职业是苦是乐?它能够如我们所言给教师带来幸福的体验吗?
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实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
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乡村老师刘让贤的所思、所想、所为,恰好是一个说明。他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 让我们去爱吧,使我们周围充满爱的温馨,切记:他们更需要爱;爱,教师的职责!
第二篇:浅谈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
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是什么?是“爱生”。
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两大主题,一是学生,一是教师。对学生来谈,应尊师;对教师来谈,就是爱生。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就有深刻的体会。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应首先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真正献身教育事业。“爱
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它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和期待等各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位教育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更是一面旗帜。
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我们学校是职业学校,社会普遍认为,职校生比普中生差,而且不少是双差生,这些学生是难教育成人成才的。杨福家院士说: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我们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梯子。只要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去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像我校毕业生每年参加对口高考有不少进入高校深造,而且其中已有好几个高校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任教,对口高考升学率连年居泰州市重点职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些都足以说明职校生是完全可以教好的,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
“爱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职校的教师看待学生,不要总是“差”字当头,要知道,教师是一个雕塑家,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看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绝不能歧视,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还有人格尊严吗?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如果没有了人格尊严,他们的心灵世界就会崩塌。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发现并抓住学生的特点、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其茁壮成长。教师是素质教育创新的推动者,也是“成功是一种习惯”理念的传播者,有着明确的目标——育人为本、人尽其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以,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最高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崇高使命,奋斗目标。所以,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真诚的爱生之情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对他们产生感召力,去唤起他们对教师的期待作出积极的反应,使其在成才的道路上奋发前进,乐观向上。
“爱生”,并非处处对学生放松,任其自然。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是学生的真正朋友;真正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求“严”是需要的,但要“严”而有“度”,超越了“度”就会失去教育的效果。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老靠严格严厉是教不好学生的,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教育的爱心和教师的智慧。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人生智慧的学生,在这种土壤里成长的师生关系才会枝繁叶茂。
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是真正充满爱心、尊重个性、倡导宽容、追求自由、激发创造性的教育。
新世纪新时代的教育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宏大教师队伍,党和国家向教师提出新的高要求,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更应该重视“爱生”这个教师师德主题,每个教师都应成为播撒阳光的人,让每个学生都沐育在师爱的阳光下。
第三篇:浅谈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
浅谈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
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是什么?是“爱生”。
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两大主题,一是学生,一是教师。对学生来谈,应尊师;对教师来谈,就是爱生。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就有深刻的体会。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应首先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有可能热爱教育
事业,真正献身教育事业。
“爱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它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和期待等各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位教育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更是一面旗帜。
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我们学校是职业学校,社会普遍认为,职校生比普中生差,而且不少是双差生,这些学生是难教育成人成才的。杨福家院士说: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我们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梯子。只要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去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像我校毕业生每年参加对口高考有不少进入高校深造,而且其中已有好几个高校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任教,对口高考升学率连年居泰州市重点职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些都足以说明职校生是完全可以教好的,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
“爱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职校的教师看待学生,不要总是“差”字当头,要知道,教师是一个雕塑家,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看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绝不能歧视,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还有人格尊严吗?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如果没有了人格尊严,他们的心灵世界就会崩塌。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发现并抓住学生的特点、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其茁壮成长。教师是素质教育创新的推动者,也是“成功是一种习惯”理念的传播者,有着明确的目标——育人为本、人尽其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以,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最高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崇高使命,奋斗目标。所以,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真诚的爱生之情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对他们产生感召力,去唤起他们对教师的期待作出积极的反应,使其在成才的道路上奋发前进,乐观向上。
“爱生”,并非处处对学生放松,任其自然。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是学生的真正朋友;真正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求“严”是需要的,但要“严”而有“度”,超越了“度”就会失去教育的效果。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老靠严格严厉是教不好学生的,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教育的爱心和教师的智慧。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人生智慧的学生,在这种土壤里成长的师生关系才会枝繁叶茂。
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是真正充满爱心、尊重个性、倡导宽容、追求自由、激发创造性的教育。
新世纪新时代的教育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宏大教师队伍,党和国家向教师提出新的高要求,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更应该重视“爱生”这个教师师德主题,每个教师都应成为播撒阳光的人,让每个学生都沐育在师爱的阳光下。
第四篇:教师永恒的主题师德
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敖洁
〔摘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师德,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高巧的技艺和敬业奉献精神,才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通过师德这种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去教书育人。
〔关键词〕师德非智力因素课程改革
师德,这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呢?是因为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陶冶人格的课程。其教育影响往往是通过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是一种“不教之教”,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奇妙效应。优秀教师的为人、为文品格犹如薪火相传,它们放射出的璀灿光芒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青年学子。每当我回忆起数年前的校园生活,总会引起无限感慨:每次向师长请教,促膝而谈,以诚相见,如沐春风,那情那景不减孔子及弟子的沂水之趣。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水准,决定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水准;教师自己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做这样的人。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不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吗?正如近代教育学家经亨颐先生所说的“学校不是贩卖知识的商店,当以陶冶人格为主旨。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师者风范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就更值得研究了。笔者认为:
优秀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根基。
在教育活动中,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者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表现为志行诚笃、勤奋求实的态度,表现为讲信修睦、磊落光明的品格,表现为敢于探索、敢于拼搏的精神,表现为仁和关爱、笃品励行的德行,表现为协力同心、诲人不倦的情怀……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它不仅能开发教师的教研能力,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一旦学生们领悟到这种父母般、兄长般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重其道”,达到潜移默化式地熏陶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社会上看它是一种职业,但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和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身教是不言之教,是陶冶学生的根本。教师在学生面前发生的一切都是教育行为。“师者,人之模范。”“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做人的模范;不仅担负着“教书”任务,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不仅要追求“学高为师”,更要做到“身正为范”。老一辈教育家夏丐沔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爱。只有在无尽的师爱的诱导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谦卑忘己,爱国爱家。他把办学比作挖池塘,教育要是没有情爱,就跟池塘没水一样,逃不出一个空虚。这种教育之爱就是教师仁和关爱的人格素养的体现。有了这种教育之爱就能创造出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师德这种陶冶学生人格的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渊博的知识、高巧的技艺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来源。
教师的风范靠教会学生来体现。俗话说“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并且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长流不竭的活水。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池塘”挖深挖宽。只有知识渊博、教艺高超的教师才具有吸引力,才更能显示出人格魅力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以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倡导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励者。教师,尤其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更要博学多才了。教师应当是在某一个专业方面知识渊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的典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当然,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教师的学问深、水平高,但不能正确表达,要教好学生也是十分难的。常言道:“善教者善言”,正是这个道理。只要做到了传道,一言一行必为师表;授业,一字一句,必须严密准确,他就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敬业,是师德的保证。
我们知道,没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只会使教与学成为两张皮,使学生丧失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合作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只会使自己与同事、家长和学生断绝联系,达不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和升华。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敬业的灵魂。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这是教师道德实践中的根本准绳。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诲人不倦、呕心沥血正是对教师敬业精神师德形象的真实写照环保锡线 机床坦克链 缝合式圆形防护罩 螺旋钢带保护套 柔性石墨复合垫片。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努力将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池塘”挖深挖宽的同时,更要以高尚的情操、师者的风范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在以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同时,也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人格,真正发挥师德应有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钱家荣:《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27-30
杨春茂:《师德修养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五篇:教师师德演讲稿--爱心永恒
教师师德演讲稿--爱心永恒
做教师已经二十年有余,要做一名好教师的信念使我终身奋斗的目标。师者,人之模范这句两千年的古训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学为人师,德正为范。“为人师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
今天在座的学校各位老师们有的已是双鬓斑白,有的风华正茂。但是在你们的眼中都共同闪烁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兢兢业业的执著。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豁然开朗。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刘博岩是一年级学生他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有些障碍常常所问非所答,搞得人啼笑皆非,同时也成了同学们下课后取笑的对象。以前上学来总是没精打采的根本不与任何人交流,课上我讲的内容一点儿也学不会。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放弃,开始跟他慢慢的接触,用温和的语言和蔼的表情与他交流,起初他根本不太理睬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能用点点头,笑一笑,等肢体语言来回应老师了。有时当他回答的问题跟同学们差不多时,我会不失时机地鼓励他说:“你的进步可真大”,继续加油呀!听到老师的表扬,他特别高兴后面紧接着还会跟上一句:你真棒!看到这种可喜现象,我就利用课间时间再把课上学习的重点重复一遍,如果他还是学不会,我就把学习的内容方法写下来交给家长,回家后让家长继续帮助他掌握。.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刘博岩的进步非常大,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很准确.现在在计算方面他非常自信.甚至比思维正常的学生计算还要准确..班里的李文雷同学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学知识很快,不喜欢重复性的内容,为了不打消他学习的积极性,我常常在备课的时候,多备出一份,有时是小竞赛,有时是思考题。使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聪明的孩子人人都爱,对于一些学习有障碍的孩子来说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尊重。让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