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66-486103 师德师风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5-25 07:28: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通用)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通用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1

我们作为一个人们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每个学生。我们的做人和平常的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我们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

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时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2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因此了解和弄清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首要标准。在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必然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师爱岗敬业,必然期望自己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人的培养教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取得成效必然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及廉洁从教都是为人师表应有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无比重要,只有谨记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规范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出好的学生。总之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把这次的学习收获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3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和关爱学生。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加强师德,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为基础。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4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理论水准,于是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从中知晓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无疑,这将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教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能宽容和理解,并给以真诚的激励,营造出民主、温暖、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想象丰富而开阔,思维活跃而流畅,记忆快捷而有效。这显然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认识自己、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学生耳闻目染教师的风范,同时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被信任,自然就减少猜疑、狭隘、自私、自卑或狂妄,更多表现出坦荡、宽容、友好善良、乐观自信、通达、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常获得积极而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显然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

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失误有弥补作用,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激励作用。教师也是人,谁能无过。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学生经常领受老师的无私关爱,他们就会用情感去过滤老师的失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会激励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5

假期我静下心来重温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深刻地体会到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高尚的师德“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道为师之先”,就充分的说明教师的德将是必备的品德之首。

道德是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古人非常注重“德”,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观。现代教育更需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为学生开启知识之船的首航者,更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现代最为朴素的教育观云:教书育人,或者更贴切的说应换为育人教书。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品德和学识的崇高要求,人们对其职业称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教师更要在书本知识外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导向”和“榜样”的力量更是举足轻重。故既会言传又会身教,以身作则,具有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会使其所学终身受益,这样培养一名品学兼优、品德高尚的学生才不为空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会时时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让爱成为和学生沟通思想的桥梁,视学生如己出,不厌其烦,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他们循循善诱,让学生情愿敞开心扉,用感恩的心去聆听教诲。对特殊群体的学生更是宽容善良,因人施教,始终不离不弃,并不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地成长!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6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以敬业、悟业、乐业为基本线索,抓住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的追求。书中对教师职业的生存状态也有着真实而切近的关注,体现了对教师人生、教师职业生活以及当代教育问题的关照。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作为把孩子领入知识殿堂大门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加入教师队伍的人,形形色色,有些是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些可能是形势使然,把教师职业只是看作一个饭碗。所以当遇到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时,这些人对教师这份职业更是没有认同感。这时,需要个人心态的调整,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习古往今来的名师,领略他们高尚、伟大的人格,仰望他们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烁烁光华,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可以长期看见效益的收获,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时,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二、自我缓解,化压力为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细腻,甚至看去是极其微小的。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教学,在生活上不仅需要你人格力量的感染,还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关心,手把手的教导。从文明礼貌到交通安全,直到服装整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个人长时间投入在这样琐碎、重复的工作中,意志会有所消磨,而学校里还有各种活动,公开课、评比、检查,教师必然感觉到压力重重,动辄则咎。如何缓解压力,首先,要意识到一定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在各种公开课和评比中,你的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在每次的活动过后,不管是成功、失败,都不要太计较得失,肯定自身的每一次提高,多寻找心灵的满足感。在琐碎的工作中,多看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多找找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工作就不再是盲目,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成就也会显现出来。

三、不断充实,厚积而薄发。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专业要求,而也只有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沉淀出高尚的人文素养。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博闻强记,学术成果,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那是他们身上丰富的文化沉淀所展现出的魅力。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一年级》中说到:“小学教师是一份艰辛卑微的职业,要想从中获得充实宁静的感觉,必先拥有丰盈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反思,多积累,教育的智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四、关爱学生,从心出发。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爱,需要尽心,需要宽容,需要平等。桂贤娣老师说,要因生施爱。因生施爱,首先需要尽心,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从心开始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和你亲近,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正确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有一颗宽容的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宽容孩子。平等,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关爱学生,不是口头,也不只是事无巨细的教导,还应从心出发,用心贴着心,才能温暖。当你向孩子们交出你的心时,孩子肯定会回报给你更炙热、纯净的心。这时,教师职业特有的快乐,已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生活在一个充满物欲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

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学陶师陶重在实践,弘扬师德要正师风。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第三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作为把孩子领入知识殿堂大门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加入教师队伍的人,形形色色,有些是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些可能是形势使然,把教师职业只是看作一个饭碗。所以当遇到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时,这些人对教师这份职业更是没有认同感。这时,需要个人心态的调整,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习古往今来的名师,领略他们高尚、伟大的人格,仰望他们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烁烁光华,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可以长期看见效益的收获,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时,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二、自我缓解,化压力为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细腻,甚至看去是极其微小的。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教学,在生活上不仅需要你人格力量的感染,还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关心,手把手的教导。从文明礼貌到交通安全,直到服装整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个人长时间投入在这样琐碎、重复的工作中,意志会有所消磨,而学校里还有各种活动,公开课、评比、检查,教师必然感觉到压力重重,动辄则咎。如何缓解压力,首先,要意识到一定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在各种公开课和评比中,你的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在每次的活动过后,不管是成功、失败,都不要太计较得失,肯定自身的每一次提高,多寻找心灵的满足感。在琐碎的工作中,多看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多找找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工作就不再是盲目,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成就也会显现出来。

三、不断充实,厚积而薄发。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专业要求,而也只有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沉淀出高尚的人文素养。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博闻强记,学术成果,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那是他们身上丰富的文化沉淀所展现出的魅力。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一年级》中说到:“小学教师是一份艰辛卑微的职业,要想从中获得充实宁静的感觉,必先拥有丰盈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反思,多积累,教育的智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四、关爱学生,从心出发。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爱,需要尽心,需要宽容,需要平等。桂贤娣老师说,要因生施爱。因生施爱,首先需要尽心,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从心开始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和你亲近,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正确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有一颗宽容的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宽容孩子。平等,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关爱学生,不是口头,也不只是事无巨细的教导,还应从心出发,用心贴着心,才能温暖。当你向孩子们交出你的心时,孩子肯定会回报给你更炙热、纯净的心。这时,教师职业特有的快乐,已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生活在一个充满物欲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

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之,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学陶师陶重在实践,弘扬师德要正师风。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陶行知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第四篇:加强教师师德修养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明确办学方向

-------记向阳学校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侧记在当前全国教育系统纷纷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热潮中,向阳学校也紧跟学习的热潮和步伐,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学习。

8月24日,全体教师到校报到、集中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会由学校副校长李东主持。他在宣讲、学习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指出,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应在充分明确义务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的前提下,巩固义务教育和我们外来民工子弟教育的成果,努力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认为和环境,以规范操作每一项教育细则来切实准确有力的推动《纲要》规划的实施。并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学习《纲要》中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推动《纲要》的有效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学校李方军校长就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作了讲话,并明确指出:“通过暑期的培训和刚才对《纲要》的学习,相信这对我校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帮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努力办好民工子弟教育,办社会、家长、人民、领导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师德修养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师德修养,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激励教师敬业乐业,控制和调节意识、情感和行为的职能。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制约着教师的知识、才能的发挥,制约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师德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目前说法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忠诚事业,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师德修养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