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都市樊川镇永安小学 臧冬冬
【教材简析】
《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说谜语的事,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启蒙”为情感线索,条理清晰、读来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言美情浓”、富含“诗情、诗意”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师诗化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从而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把语文学习转化为情感的诗意之旅。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对歌谣、童谣有一定的认识。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导入,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学生自由读出示的一段,提出问题。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题目“启蒙”下加圈)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为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二、品读生情
(一)1.学生自由朗读1-5节,体会意境。2.交流自由朗读的感受。
3.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唱起动听的歌谣。” ①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交流感受:读着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③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勾起孩子们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幸福感。并在体会情境中朗读。
(设计意图:从品读到美读,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体会诗化般的文字,在读中审美,在读中品味。)
4.出示:“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理解“吟唱”一词,指导读。②理解“深情”一词,指导朗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芳香的音韵”的理解。5.出示诗歌格式的第四小节文本,指导朗读。6.思考并回答:母亲的歌声还像什么?
7.学习第五小节。着重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中两个“长”的不同意思。
8.理解歌谣饱含的内容和感情,练习用“歌谣里有 ”说话。(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理解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9.小结,教师引读“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1.学习第六小节。结合文中的省略号,思考并交流:母亲还会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2.比较“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与“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两个句子,让学生理解“竟”的含义。
3.指导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对比品读,进一步展示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让母亲聪颖智慧的形象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
4.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
(三)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童谣,想像童谣所描述的画面。2.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3.总结童谣特点,请同座互相轻声击掌说童谣。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4.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
(四)1.学习课文10—13小节,学生自由朗读。2.指导朗读“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设计意图:通过个性化朗读进一步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3.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
4.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练习用“母亲啊,您真是一位 的母亲!”说话。
5.引读最后一小节,深刻理解“月光启蒙”的含义。
三、升华情感
1.出示《月光母亲》原文中的开头片段,教师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用音乐、图象以及富含感召力的朗读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情感的波涛得以沸腾与升华。)
3.出示现在的母亲和过去的母亲的对照文本,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强烈的对比朗读再一次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母亲痴呆与聪颖形象的反差让人读来心碎、心疼,这一切都通过学生情感的朗读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体验为之更深刻。)
4.放歌曲《母亲》,出示歌词。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紧扣中心满含深情而又富有诗意的歌曲再一次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5.把课文最后一段改写成诗歌格式的文本,形象地指导诵读。(设计意图: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诗歌,这是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是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6.学生改写,并交流。
7.出示教师改写的诗歌《启蒙》,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搜集当地童谣、民谣。【板书设计】
19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赞美 感激
唱童谣
说谜语
【教后反思】
纵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的方面: 1.诗化意境,诗化品读。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可感的形象,深刻的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我在多处创设了诗化的意境,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教师包含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到情感的世界,诗意的世界。诗化的意境为的是更好地重现文本的情感,我通过让学生自主品悟、感情朗读、表演朗读释放了内心情感,不同的感受喷涌而出。同时,教师自始至终饱含深情的语言基调,也为诗化的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感支撑。
2.中心引路,扎实训练
本课教学,我始终把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学以中心段为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在一次又一次的引读中及时引燃学生的情感点,成了 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情感纽带。课堂中让学生补充想象母亲甜甜的嗓音还像什么,歌谣里还有什么,猜猜母亲还会讲哪些神话故事,用一句话把作者对母亲的爱表达出来,模仿改写诗歌文本等,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再度开发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
3.拓展文本,提升感悟
为了激发学生拥有像作者对母亲那样的爱,我在课堂上补充了《月光母亲》的部分原文。当多媒体课件出示满头白发,额上刻着深深皱纹而又失去记忆的母亲形象时,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师生饱含深情的对比朗读则把学生的情感波澜再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歌曲《母亲》的旋律中学生会由此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普天下所有给予他们生命与教育的母亲,想到所有关爱他们的人。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
第二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文档
《月光启蒙》
第二课时
路美邑小学 槐 屏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2.(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勾起你怎样的回忆?交流齐读
3.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孙友田童年的夏夜又是如何美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共同去体味在他记忆深处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精读课文
1.(显示画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
教师范读第一小节(显示第一小节内容)
这就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在夏夜淡淡的月色中,篱笆小院就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妙,(显示填空)而的情景(学生说,教师板书),更是令作者难忘。
2.指导朗读体会唱歌谣
自由读书上的几则歌谣。(显示歌谣)
(1)指名朗读,当他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读歌谣。
(2)评评看,会评价也是会读书的表现。(师生点评)
(3)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孩子什么呢?(师生交流)
a、母亲很勤劳
b、向往美好生活
3.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
(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
她希望什么?
(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
能体会吗?
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歌谣、莲花落等民间艺术。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曲艺,它用竹板打拍,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语句作托腔或结尾。俗称落子。
总结: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在她的歌谣声中,我开始懂得要爱什么? 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4.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
(1)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童谣歌谣,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记得。
(2)母亲的谜语我解得开吗?这时,是母亲,再一次使我那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3)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在这浓浓的月色里,你享受着夜的宁静与清幽,享受着这如水的月光,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洒在我们的篱笆小院上,也洒在妈妈的身上,我们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那甜甜的歌声,引人遐想的神话故事,风趣幽默的童谣,启发思考的谜语,这该是多么美妙的夏夜啊!
5.上学期,我们就学过孙友田的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对,现在的他已经是颇有名望的诗人、作家,此时再回想当年的情形,再细细地回味回味,母亲到底给了他哪些启蒙?仅仅就是(指板书)这童谣歌谣,故事和谜语吗?
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作家却说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学生答,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自由读这段话。
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了课文,当我看到这位在月光下不顾劳累给孩子唱着歌谣的母亲,我从心底里被感动了。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是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目: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点明中心:感谢、怀念母亲。)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三、感情升华
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虽然我的母亲不认识一个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
(2)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
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其实这篇文章在入选我们课本时省略了一个部分,他告诉我们孙友田在怎样的时刻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在这里,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也许听完后你会有另一份感动。(出示原文,师读)
《往事如歌----月光母亲》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
„„„„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4.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
而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点出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四、真情流露
1.同学们,母亲给了作者无私的爱,回想起母亲,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认为“是母亲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所以他特别感激母亲。
感谢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感谢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感谢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母亲给了你哪些帮助?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写下来。放学后就去对你的妈妈说或者将你写的给妈妈看。
第三篇:月光启蒙_教学设计
时间:202_.5.8 授课人:王丽
授课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18.《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选的课文。本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引领教者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把握民谣、童谣的内蕴美。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情感共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难点: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教学准备:
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题目是“月光启蒙”,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谁在月光下给予“我”启蒙?(投课文插图,感受意境)母亲在哪些方面给予“我”启蒙了?(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指板书说:作者回忆童年的夏夜,在院子里听母亲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课文。
(二)歌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母亲给予我《月光启蒙》的词句。板书(智慧启迪)
2、课件出示语句(最后一小节),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理解、体会什么?”
3、初步理解课文,分4小步进行: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第三步: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的美景,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第四步:议:互相讨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4、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相机板书“混沌
开朗”,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
•在学生细读基础上穿插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回读“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看、悟、品四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一读,读文中句子。
二看,看课件演示。(第6自然段开始展示的场景)
三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10-13小节。
四品: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拔学生品读。
(板书:打开文学宝库)并讨论: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情感?(板书:感激、怀念)
4、师生共同小结:回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课件配合下的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议一议,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比较体会文题《月光启蒙》意境美。
2、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爱,此时此刻自己打算为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3、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感谢母亲的启蒙教育,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吧。祝愿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总结点明文章主题。)
(五)作业布置: 收集地方歌谣童谣。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智慧—启迪 混沌—开朗感激怀念
第四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启蒙”“混沌”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积累描写月景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抄写纸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叙事散文,生读题。
2.请大家伸出手和我一起写课题。
(注意,启的一撇要撇出去,字才舒展;蒙,是个多音字,里面是两横,下面的撇较多,写的时候注意长短有致,简致匀称),一起来读课题。
知道“启蒙”是什么意思?启迪,启发,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因此,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同学们,月光是那样的柔和,再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课前预习你们将课文读了几遍了?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将你感觉难读的地方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
2.出示:褂 俺 颖 落 豁
笆 辰 澡 搂 凤 割 筛 轿 帐
师:课文读顺了吧!我们来看,这是本课绿线格里的生字,你能够不看拼音直呼出来吗?谁来读?
这是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谁来读?相机纠正字音。
这些含有生字的词语,谁来挑战?(真厉害,这么多生字读的是字正腔圆。)
3.篱笆 时辰 洗澡 搂着 凤凰 割荆草 筛大米 坐花轿 红帐子
师:放到词语里请你读。强化轻声。一起读一遍。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些词语比较陌生?
(“筛子”离大家平时的生活比较远。以前的筛子是由竹子做成的,圆形,里面有小洞。把大米放在里面筛一下可以去除杂质。所以“筛”这个字是竹字头,下面是个“师”字。)
再仔细看这几个词语,待会儿我们来默写它们。
chen
fèng
shāi
jiào
时()()凰
()大米
坐花()
师:谁能又对又快又好地将这四个词语写完整?开始动笔。提笔就是练字,注意写字姿势。
师:展示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纸,这些字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真好,送你一颗五角星。
生字“筛”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注意到了穿插,真不错,结构匀称美观。再送你一颗五角星。
咱们看这个“辰”和“凤”是两个半包围结构,笔画最少,要写好可不容易!这个“辰”,这两横。半露半藏;“凤”还有一个小腰呢。咱们一起把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再写一遍,伸出手,跟老师书空,书写“辰”:撇出去,半露、半藏,捺要舒展。“凤”这个字要注意了,腰部略收又靠上,中宫紧凑字稳当。在本子上再写两遍。)
出示:莲花落 混沌
师:这一课还有两个多音字,一生读,齐读。
师:“莲花落”又叫“数来宝”,以前叫花子乞讨时唱的民间曲艺,常用竹板打节拍。
师:“混沌”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以前在《开天辟地》这一课中见过,请你读。(ppt出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放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师:在这里“混沌”是什么意思?(古代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在这篇课文中,用混沌写什么?到文中找出含有“混沌”的句子。(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这里的混沌又是什么意思?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
师:糊里糊涂,不明白的样子就叫混沌。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新词的一种方法。母亲让我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师指课题板书,生:启蒙。)
三、理清脉络,朗读歌谣。
1.母亲不识字,又是怎样来启蒙我的呢?请大家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难度大)
谁来说?母亲先是用什么方式来启蒙“我”?你说,老师来写,大家认真看。
生:母亲是用唱歌谣的方式来启蒙我的 师:(板书唱歌谣)接着呢?
(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师:你真了不起!浏览了一遍课文,就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2.刚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读到歌谣时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了。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这些明快、风趣的歌谣、童谣,作者花的笔墨也最多,再来读一读!
出示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师:指导读:别急,母亲在柔和的月光下,搂着我,深情地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请你再读第一首。(生读)(师评)多舒缓啊!母亲在月光下,月亮很明亮,把衣服照得白白的,这其实写得就是他们的生活啊!请你接着读。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读歌谣不仅仅要读得流畅,还要读出甜甜的感觉,读出那份深情。师:凤凰在为他们盖楼房,这是母亲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出示童谣: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不错,很流畅,来,老师给你打着节奏,再来一遍。——多有趣啊,请你接着读第二首)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师:这三首童谣很有趣,读的时候,可以拍手打节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3.在那宁静、柔和的月夜,母亲就是这样搂着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那么多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伴着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些歌谣、故事、童谣、谜语,有赋予我诗情和想象,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让我飞向了诗歌的王国。这就是母亲赋予我浓浓的爱意,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启蒙。(指板书总结。)
四、关注月景,品味语言。
1.读叙事散文,不仅仅要关注作者描述的事情,还要关注作者描写的景物。文中的开头有这样一句描写景物的句子,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用心记住。(第二遍,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画面。)
2.睁开你的眼睛,谁记住了?谁来说?你真了不起!咱们一起说一遍。
3.这优美的句子值得我们背诵积累,拿笔写下来。注意开头空两格,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4.这位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大家看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
ppt出示: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暑热散去,星星出齐,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我们的篱笆小院。
师:一起读这句话。
师:老师去掉了这个句子中四个重复的“了”,请你再读,大家有什么感觉?
师:从音韵的角度看,再听听,每一句收尾声音往下降,给人什么感觉?
师:几个轻声“了”字一加,多舒缓,多柔和,就像母亲吟唱的歌谣一样!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推敲运用,飞向语言文字的王国!
板书: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母爱
猜谜语
第五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师巡视,相机点拨。)
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4、进行全班交流:
A: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
B: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
(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
(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
(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
(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
(9)引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D: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
再齐读。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F: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 G:猜谜语。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指导读好母亲笑着说一句。
5、过渡、引申:
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
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①生朗读
②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成为作者小时侯的启蒙老师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亲美好的声音中,作者不知不觉懂得了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生活要充满想象,从而使作者逐渐走上文学道路,做正直、有为的人。)
③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
1、师过渡: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
2、生根据自身实际,完成下面课堂写话练习:
当我,您,使我;
当我,您,使我;
„„
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感谢您!
3、生朗诵。
板书设计: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月光下母亲
唱童谣
启蒙“我”
猜谜语 作业设计: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文中有一处“„„”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吗?请写一写
3、用“﹏﹏”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这
样
写的好
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从这句中的一个“竟”字你能体会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