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爱莲说 教学设计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69-888201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1-27 09:17: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爱莲说 教学设计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梦里莲乡,客家仙境”,这是我的家乡——莲乡石城,石城人爱莲,不仅因为是它是经济农作物,更因为它的君子风度和诗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有着无穷的喜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着无穷的童趣,宋代也有一个爱莲人,他叫周敦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赞莲名篇《爱莲说》。(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二、题解

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说”: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语文活动:吟莲有声,读莲有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吟诵古文,有声有义)

1.第一步:学生认读

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一生试读)

2.第二步: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注意老师的情感倾向)(一生对比点评老师和学生的朗读,掌握朗读技巧)3.成果检验一(字词)(开火车)(讲解一下濯的会意字)4.成果检验二(节奏)(学生回答)5.第三步:学生译读

—边默读课文,一边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出成题目。

1、字词解释题(至少两个)

2、句子翻译题(至少一个)(点男女生各一名演板)6.成果检验三(疏通文意)

一、解释字词1.予:

2.濯:

3.谓:

4.益:宜:

二、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翻译全文(一生)

四、语文活动: 赏莲印象,问莲论道

(疏通文意,让我们胸中有丘壑;移步赏莲,让我们眼里出西施,现在我邀请你们一起来石城赏莲吧!大家想不想!)

第一步:移步赏莲(欣赏石城莲的风景)

站在池塘边,看着风吹荷动,香气袭人,瞬时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想这莲必是天生高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天生君子之德,贵族之气,集天地之灵气于一身,在一湖之内,展露风姿,非合万物之美不能及也。这是老师的印象,你能说说你的印象吗?

第二步:爱莲印象(用词语形容,石城莲给你留下的印象)

同学们都有着善于发现美得眼睛,现在我回归课本,找找文中是如何写莲的吧? 第三步:抢答问莲

问一:请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在课文中用“——”划出来)(齐读)问二: 哪些句子描写出莲花的生长环境? 问三: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问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 追问: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 周敦颐大大把莲比喻成君子,正所谓“莲即君子,君子即莲”,君子莲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原文中描写莲的句子着手,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段话,要读出节奏。其他同学边思考!深问: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可以与同伴结合学案进行讨论?(讨论时间:3分钟)回答格式:我从______知道了,君子应该有________品格(精神)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仪态庄重

中通外直

行为正直,内心通达

以花喻人 托物言志 不蔓不枝

不趋炎附势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令人敬重,自尊自爱 第四步:群思论道,探究总结

托何物,言何志?有没有托其他物呢?(男生读)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菊花正衬莲花

牡丹反衬莲花

2.总结主旨(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君子,与其说作者写花,还不如说作者写人,你更欣赏哪种人?作者的态度如何?文中哪些字眼能看出呢?)爱菊(鲜)

隐逸者 离世隐居(惜)爱牡丹(众)

富贵者 追名逐利(厌)

爱莲(独)

君子

身居浊世,洁身自好(爱)3.全班齐背诵

五、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六、即将下课,老师赠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愿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够修身养德,做一位风度翩翩像莲一样的君子!欢迎您们来“梦里莲乡,客家仙境”(我的家乡石城)做客。谢谢!

第二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莲美丽的形象、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

(略)

2.比较文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二、导入

描写莲花的诗句有哪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莲花,去感受莲花身上那种特殊的品质。

三、探究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

香远益清――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品质风度

3.在莲花身上看到哪些君子之德(小组合作探究)

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豁达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尚纯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受人尊重

这种通过写物来寄托作者志向和意愿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4.深入理解文章

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菊”和“牡丹”?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

菊花,迎寒开放,清高避世。牡丹,颜色艳丽,雍容华贵。把菊花比作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写菊花是为了正衬,写牡丹是为了反衬。

5.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

1.列举古今中外像莲一样清高、正直、洁身自好的君子

2.列举托物言志的诗作

3.小练笔

仿写《爱莲说》。

读范文:《爱草说》。

五、小结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被君子身上那种清高、正直的品质所感染,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表达对君子的这份敬意。(齐读)

(责任编辑 冯 璐)

第三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熟读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一时

一、导入新:

欣赏图片导入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三、赏莲------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朗读

2、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补出省略成分;

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品莲----分析阅读体会形象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五、悟莲---讲解阅读品味意境

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第四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解惑: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解惑: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语言揣摩

1. 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提示: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 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该读iǎn,还是iān?

(提示:“鲜”在这里应读“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提示: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文章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研究课题

1、

第五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永安镇初级中学梁国华

[教学目标]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所用的教材中,有一本是用一朵花作封面的。想想看,它是哪一本书?(对,是生物书)封面是什么花?(荷花)荷花又名莲花,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目录部分,猜猜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是什么?(爱莲说)

板书课题。

2、解题: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请同学们注意“敦”和“颐”这两字的读音和写法,区别“敦”和“郭”、“颐”与“熙”。课题上的“说”是否就是“说话”的“说”呢?请同学们告诉我什么是“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就是要利用注释,找到所需的答案。

3、教学目标展示:

《爱莲说》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短文。我们学习它,要通过熟读以至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

样的生活态度?

二、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利用注释自己读课文两遍,疏通生字词。

三、请两个学生各读一小节,师生共同正音正字:

晋莲、涟区别亵玩

予鲜鲜为人知屡见不鲜

停顿予独爱╱莲之出(后面均是爱的内容)

四、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五、讲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节:

1、世上可爱之花是否只是莲花一种?

(不是。以书中为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2、“我”为何对莲花情有独钟呢?

(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

3、根据注解,理解句面意思:

益:更加,越发。精益求精

植:树立。现多为种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可以玩弄啊。而:但是。

4、根据理解,你认为莲花美在何处呢?(生活在淤泥中不脏,在清水中不妖媚,茎杆笔直,香气清幽,高出水面,不可玩弄。)以《生物》书封面为教具,引导学生分析莲花的品质:莲花生长在淤泥中,但是它却白里透红,一点不被污染,不与淤泥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它的茎是笔直的,内部畅通没有阻隔,可见它胸怀豁达,品行正直;它很美丽但不轻佻,端庄高洁。

5、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以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

是为了写莲,实质是为了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豁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了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呢?(托物言志)这样文章既富含哲理,又生动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6、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读这一节。

根据板书背出来,请一组齐背。

(二)分析第二节:

1、作者把品德高尚的人称为什么呢?(君子)

把莲花比作是花之君子,又把菊和牡丹比作什么呢?(隐逸者、富贵者)为何这样比?因为菊花在百花之后开放,不与百花争艳。牡丹艳丽而华贵,达官贵人都喜欢它。

2、作者为何在写莲时,多次提到菊和牡丹?

这里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衬托莲的品德高尚。

3、作者对隐逸者、富贵者,持何种态度?

对富贵者持鄙弃态度,鄙视他们追求荣华富贵,追名逐利; 对隐逸者持敬仰态度,但否定他们的隐居做法,作者对君子则持肯定、赞养态度。

4、作者在结尾发表了自己的感叹,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一问一叹,感叹洁身自好的人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达了自己要象莲花那样做个洁身自好的人。

5、请男生齐读这三句,读出陈述、疑问、感叹语气。

六、总结全文

1、说话训练。全文以“爱”字作线索,贯穿全文。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花,请大家说说你爱什么以及爱花的理由。(加以肯定,鼓励,引导如何做人。)

2、各人所爱不同,周敦颐独爱莲花,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鄙弃了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题。

3、本文除衬托外,还运用了其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七、读背课文。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为《 爱说 》,填上你所喜爱的花的名字。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陶潜爱菊隐逸者陶后鲜有闻衬托排比

众爱牡丹富贵者宜乎众矣比喻拟人

不染不妖予独爱莲通、直君子

同予者何人不可亵玩托物言志

爱莲说 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