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含5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69-872756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1-14 21:11: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 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 池

唐 白居易

小娃 天真可爱 喜爱

《池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出示“春天 春阳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出示《静夜思》

2、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池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毖岜究紊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备惺苁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毙∨笥衙牵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蹦忝堑耐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苯裉欤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敝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苯淌骸冻厣稀氛馐资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鼻胙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苯淌喊涯闳衔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苯淌耗闳衔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背槎辽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敝该读全诗、互相评价。

8逼攵寥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苯淌Ψ抖粒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庇肜鲜Ρ瓿龅耐6俣员纫幌拢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毖生自己练习朗读。

4鼻肽苷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比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背鍪竟彝迹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弊远凉攀,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碧致郏捍“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庇懈星榈乩识恋谝弧⒍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碧致郏捍“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庇懈星榈乩识恋谌、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备诗配图,师生评价。

2备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备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笔ι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泵杳栊葱矗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碧羁眨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鼻胙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学设计6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池上》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挂图等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

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爱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

生:“偷”

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

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

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

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池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白居易的池上教学设计

2.池上改写

3.《池上》教案

4.改写《池上》作文

5.白居易《池上》

6.池上 白居易

7.池上白居易

8.池上小学课件

9.《池上》白居易

第二篇:《池上》教学设计

这首诗,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理解诗意方面,“不解”和“一道”会有困难。为什么?“不解”在现在汉语尤其是日常用语中使用较少,“一道”在这首诗里不只有一种理解,既可以把它理解成在水中留下的一条水道,也可以理解成量词。

在构建画面方面,学生不太容易描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

在情趣方面,学生大都可以凭直觉感受到小娃的有趣,但很难发现为什么。因为这里涉及一对矛盾,“偷”与“不解藏”的矛盾。回忆一下生活中让我们觉得有趣的事情,大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这首诗也是如此,小娃偷采白莲是为了不被发现,有意思的是,本该藏好的事情却在不经意间泄露了秘密。

我想,如果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从以上困难开始,实效性可能会高些。

笔者还认为,“开”字亦为诗眼,试想一下,在诗人笔下,“开”的仅仅是浮萍吗?开的还有小娃的秘密,更有小娃的好心情,还有诗人(甚至读者)忍俊不禁的笑容吧。“偷”与“开”形成的语词意义、人物情绪以及空间上的对比,也形成了诗歌表现的张力,使得诗歌的起承转合,富有节奏的变化,并有一个完美的落幕。从意脉与语序的角度分析,“浮萍一道开”的正常语序应是“一道浮萍开”,但是语序的调整使得真个诗句具有动感,读词句,眼前似乎能出现一道水痕由远及近的画面。这就是诗歌语言的魅力。

诗词概述: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白诗中的经典佳作之一。诗词原文: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①撑②小艇③,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浮萍⑥一道⑦开⑧。诗词注释:

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⑦一道:一路。

⑧开:分开。诗词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诗词鉴赏: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像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达心中的不满。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池上》教学设计

一、激发动机,以趣引学,展示目标

1、由浅入深,谈话导入。

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尤其是在唐朝,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比如?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师:你喜欢他们的诗吗?请你选一首最喜欢的来背。生:背诵古诗。

2、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师:据说,白居易每有新作,先读于村中不识字的老婆婆听,若老婆婆稍有不懂,白居易就重新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懂,我们能不能学会?

生:能。(充满信心)

二、自主合作,以趣导学,掌握目标

1、解题

白居易有一天来到荷塘边,无意中看到了塘里发生的一件事,就把它写了下来,题为《池上》。(板书:池上)

齐读诗题

师:“池上”是什么意思?

生1:我觉得“池上”就是池塘上的意思。生2:是荷花塘上。

师:对,“池上”就是池塘上,这里指的是荷塘之上。

师:白居易在荷塘边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诗句读通顺。不清楚的字音可查字典。2.读诗正音,学字形。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几名学生试读)

师: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音吗?

生:“撑、艇、藏、踪、萍”都是后鼻音,“莲”的声母是边音“l”。师: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字。(生读略)

师:这是本课的三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生:“撑”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个手掌的掌,这个字肯定和动作有关,一个字里有两个手(其中一个是提手旁),我觉得是两只手用力撑东西的意思。(边说边做这个动作)

生:“艇”左边是舟,也就是船,右边是廷,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师:这一类字我们又叫它们形声字。

生:“萍”的偏旁有草字头和三点水,一定和植物和水有关系。师:你说得很对,这个浮萍,就是水生植物。师:咱们把生字带进诗中再读一读。3.师范读,生感受平仄。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比试一下!(师带节奏范读)师: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区别? 生1:老师读得有快有慢。师:这是诗歌的节奏。

(师生共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练读,理解词义。

师:白居易在荷塘边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不懂的词语划一划。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划了这么多不懂的词语。怎么理解这些词语呢? 生: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生:还可以查资料,想象画面,问老师„„

2、初步理解词义。

师:你们在读这首古诗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1:我不知道“白莲”、“浮萍”是什么?

生2:我知道,“白莲”是白色的荷花,“浮萍”是水里的一种植物。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在河里看见过。

师:“白莲”就是白色的荷花。今天老师把“浮萍”带过来了,你们看——(出示PPT1)

师:谁来说说“浮萍”的样子? 生3:“浮萍”是椭圆形的。

生4:“浮萍”长得很小,很多,把水面都铺满了。师:是啊,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真多啊!生5:老师,什么是“不解”? 师:谁知道?

生6:我查了字典,“不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的意思。师:很好,不懂查字典,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生7:我不懂“小艇”是什么意思? 生8:“小艇”就是小舟。

师:对,小舟就是小船。这里的“小艇指的是一种木制的狭长的小船”。生9:什么是“踪迹”呢? 师:谁见过“踪迹”?

生10:我见过!下雨后,人从湿地上走过留下的脚印。师:对,这就是“踪迹”。

生11:我见过小鸡从雪地上走过留下的“踪迹”。师:小鸡留下的脚印就是—— 生齐:踪迹!

师:见过天上飞行的飞机吗?

生12:老师,飞机从天上飞过,后面会留下一道白烟,这是飞机的“踪迹”。师:说得好!看来“踪迹”不仅仅是走过留下的脚印。

生13:我看见蜗牛从地上爬过留下的粘粘的痕迹,这也是“踪迹”。生14:蚂蚁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了这种气味,它就不会迷路了,这是蚂蚁的“踪迹”。

师:你们说得真精彩!这些都是—— 生齐:踪迹!

3、展开想象,欣赏诗中之画。

师:词语理解了再来读这首诗歌,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指名读。生: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了,好像真的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配乐范读)

生: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在偷摘莲蓬。

生:我看到了池塘上到处都是荷叶。小船划过浮萍闪开了一道痕迹。师:谁看出时间和地点了? 生:夏天清晨的池塘上。„„„„

师:(相机板书:清晨,池塘,小娃,偷,藏,开)一首诗,一幅画。诗中有画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之一。谁能看着板书,完整的把你看到的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生:一个夏日的清晨,蓝蓝的天上,悠闲地漂浮着几朵白云。一阵微风吹过,满池塘的荷叶和荷花晃动起来,显得格外迷人。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一个可爱的小娃,偷偷地划着一艘小船到池塘里采摘荷花,他以为别人都找不到他呢,其实小船划过水面,浮萍已经留下了一条清晰的痕迹。

师:诗歌美,画面美,说得美,同学们的想象更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池上。

生:齐读。

4、童真童趣,悟诗情。

师: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片情。诗里有一个小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大胆的小娃娃。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插图里看出来的。还有,诗里写的是“小娃撑小艇”,一个小娃娃敢一个人撑小艇,胆子真大!

师:你还看到了怎样的小娃?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小娃。师:你是从哪里看出他快乐的? 生:我是从“偷采白莲回”里读出来的。师:你们觉得这句诗里哪个字最有意思? 生:偷。(板书:偷)

师:小娃娃背着大人去荷塘偷采白莲,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很开心,很快乐!

师:这里“偷”和我们平时说的“偷东西”的“偷”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能学学小娃的快乐样儿吗?(生做动作——悄悄地采莲。)师:让我们跟着小娃一起去偷一偷、乐一乐吧!配乐诵读前两行诗句。(自由读、齐读)

师:小娃“偷采白莲”回去了,大人会不会发现这件事? 生:会发现。

师:你是从诗中的哪句话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浮萍一道开”里看出来的。师:你能将“浮萍一道开”用动作表演出来吗?(生做动作)

师:“浮萍一道开”就是小艇驶过留下的—— 生:踪迹。

师:大人看到“浮萍一道开”,看到小艇驶过留下的踪迹,怎么会不知道小娃来过荷塘了呢?小娃娃有没有想到要“藏踪迹”呢?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说小娃“不解藏踪迹”啊,“不解”就是“不懂得”。师:是啊,这就是小娃娃,他还不懂得要“藏踪迹”呀!这只是他童年的——

生:一场游戏。

师:如果这个小娃知道藏踪迹好不好? 生:不好,就不可爱了。齐读,读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偷采白莲的小娃,在这首诗的文字之外还有一个人他也在“偷”,知道他是谁吗?他在偷什么?

生:还有一个是诗人白居易,他在偷看小娃在偷采白莲。

师: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白居易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表情,他会想到什么?

生:高兴,快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师:小娃娃偷采白莲偷到了乐趣,在一旁偷看的白居易也偷到了乐趣。让我们也和这一老一少一起偷着乐一乐吧!

5、体验成功,激情背诵。

师:经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学会了这首诗。能不能有感情地背诵下来?

生:背诵。

6、以趣促学,积累巩固

师: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不妨读一读: 《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三篇:池上教学设计

自由放声朗读古诗。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指名朗读并作简要评价)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笔标出来。生:在诗中圈生字。

师:读读这三个生字,你们发现这三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稍作思考后齐说)都是后鼻音。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字?(师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

师:这三个生字从字形上也能看出其大概意思,你能看出来吗? 生1:“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生2:“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

生3:“萍”是草字头,说明它是一种植物。师:对它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感到茫然„„ 师:“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请看图片(师出示浮萍图片)师:理解了生字,诗就会读的更好,谁再来读诗? 生:个别朗读。

3、讲故事:

师:诗你们是读熟了,可诗中藏着的一个故事,你们读出来吗?(圈出“藏”字)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同座位同学可相互说说。生:读诗、相互说故事。

师:谁来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生: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怎样藏踪迹,水上的浮萍被船冲开了。师:你知道诗中的小孩偷采的是什么? 生:白莲。

师:白莲你见过吗?

生:见过,就是白色的莲花。

师:是吗?偷采的是莲花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生:白莲就是白色的莲子。因为莲子好吃,所以小娃才去偷采。

师:雪白的荷花,碧绿的莲蓬,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出示莲蓬图片)老师小时候很少有水果吃,夏天就经常去采莲蓬,吃莲子。谁再来说故事?

生: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偷偷地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隐藏偷采的踪迹,水上的浮萍被小船冲开了一条水路。

师:你刚才说的不知道指的是诗句中的哪个词? 生:不解。

师:那“解”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知道。

师:是吗?再想一想。生:知道的意思。师:(板书知道)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

师: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谁再来说诗中的故事? 生: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荷花池里偷采白莲,他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一条清晰的水路。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没有借助任何资料和工具书就读懂了,这和诗的作者白居易有关。(在诗题下方板书:白居易)想听故事吗? 生:想听。

师: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能读,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据说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可见,好诗是改出来的,先天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才会有成就。

4、想画面: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读出诗中藏着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还藏着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听老师读这首诗,你一定能听出诗中的画面。(师配乐朗诵)生:闭着眼睛,静听。师:(朗诵完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想象)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个小娃偷偷地采了白莲回去了。

生2:我看到池上的浮萍开了一道口子,可是小娃不知道。师:“偷”是不光彩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对有偷窃行为的人人们都很讨厌。可诗中的小娃你们讨厌他吗?

生:不讨厌,还比较可爱。师:为什么不讨厌?

生:因为他是偷偷地去采白莲,他没让人知道。师: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偷”大体有三种义项,同学们请看屏幕,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种义项? 生:(异口同声地)瞒着别人、悄悄地。师: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因为他有莲子吃了。生3:我觉得小娃很快乐。

师:体会得真好!来,带着你的体会读这两句。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1:读出了高兴。生2:读出了紧张。

生3:读出了小娃的可爱。生4:读出了小娃的有趣。师:适时板书“可爱”“有趣”

师:更可爱的还在后头,读读看后两句,体会体会。生:自读诗句,体会。

师: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让别人知道? 生:不想。

师: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1:发现了。

生2:浮萍一道开,看到浮萍被冲开了,就知道了。师: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吗? 生:不知道。

师:多有趣、多可爱的孩子!自己已被别人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说。

生1:放暑假的时候,妈妈规定每天只能吃一支雪糕,有时我乘妈妈不注意就多吃一两支,自以为妈妈不知道,其实妈妈早就知道了。师:你妈妈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我嘴巴上还留着奶油呢!生:(哄堂大笑)师:妈妈责怪你吗? 生1:没有。师: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你就和诗里的小娃一样——可爱,妈妈怎么会责怪你呢?自己瞒着大人做的事,被别人发现,自己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这就是天真,这就是童趣。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两句。生:个别读,齐读。

5、猜诗人:

师:同学们,诗中不仅藏着一个故事、一幅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猜他是谁? 生:白居易。

师: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生1:他在窥视。生2:他在偷笑。生3:他在偷看。

师: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生1:这小孩好玩,可爱。

生2: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3: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6、悟情感: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生1: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生2:还有白居易的那种童真。师:(板书“喜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配乐读这首诗。

生:个别读、齐读。(配乐:古筝曲)

7、重拓展:

师:类似这样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出示古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读读这些诗句,选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想想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生:自由读诗句。师:谁来读? 生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里的孩子在放风筝。师:你们放过风筝吗?有趣吗?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诗。生:(齐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谁来接着读?

生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儿的孩子在捉黄蝶。师:孩子们捉住黄蝶吗? 生2:没有。师:为什么?

生2:飞入菜花无处寻。到处都是黄乎乎的油菜花,黄蝶飞进去就很难找到了。师:多有意境啊!一起来读读这句。生:(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师:你喜欢读哪句?

生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里孩子在学着大人们种瓜呢。生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生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在古诗百花园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是一朵独特的艺术之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童心不泯的诗人热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交往,希望从孩子身上寻找童年岁月梦幻般的记忆,体味人生的天伦乐趣。因此,凡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个天真调皮的神态,一个滑稽好奇的动作,诗人无不怀着浓厚的兴趣,加以精心捕捉和描绘。让我们记住这些充满稚气和灵气的诗句。生:(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自由放声朗读古诗。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指名朗读并作简要评价)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笔标出来。生:在诗中圈生字。

师:读读这三个生字,你们发现这三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稍作思考后齐说)都是后鼻音。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字?(师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

师:这三个生字从字形上也能看出其大概意思,你能看出来吗? 生1:“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生2:“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生3:“萍”是草字头,说明它是一种植物。师:对它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感到茫然„„ 师:“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请看图片(师出示浮萍图片)师:理解了生字,诗就会读的更好,谁再来读诗? 生:个别朗读。

3、讲故事:

师:诗你们是读熟了,可诗中藏着的一个故事,你们读出来吗?(圈出“藏”字)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同座位同学可相互说说。生:读诗、相互说故事。

师:谁来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生: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怎样藏踪迹,水上的浮萍被船冲开了。师:你知道诗中的小孩偷采的是什么? 生:白莲。

师:白莲你见过吗?

生:见过,就是白色的莲花。

师:是吗?偷采的是莲花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生:白莲就是白色的莲子。因为莲子好吃,所以小娃才去偷采。

师:雪白的荷花,碧绿的莲蓬,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出示莲蓬图片)老师小时候很少有水果吃,夏天就经常去采莲蓬,吃莲子。谁再来说故事?

生: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偷偷地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隐藏偷采的踪迹,水上的浮萍被小船冲开了一条水路。

师:你刚才说的不知道指的是诗句中的哪个词? 生:不解。

师:那“解”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知道。

师:是吗?再想一想。生:知道的意思。师:(板书知道)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

师: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谁再来说诗中的故事? 生: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荷花池里偷采白莲,他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一条清晰的水路。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没有借助任何资料和工具书就读懂了,这和诗的作者白居易有关。(在诗题下方板书:白居易)想听故事吗? 生:想听。

师: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能读,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据说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可见,好诗是改出来的,先天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才会有成就。

4、想画面: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读出诗中藏着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还藏着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听老师读这首诗,你一定能听出诗中的画面。(师配乐朗诵)生:闭着眼睛,静听。师:(朗诵完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想象)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个小娃偷偷地采了白莲回去了。

生2:我看到池上的浮萍开了一道口子,可是小娃不知道。师:“偷”是不光彩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对有偷窃行为的人人们都很讨厌。可诗中的小娃你们讨厌他吗?

生:不讨厌,还比较可爱。师:为什么不讨厌?

生:因为他是偷偷地去采白莲,他没让人知道。师: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偷”大体有三种义项,同学们请看屏幕,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种义项? 生:(异口同声地)瞒着别人、悄悄地。师: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因为他有莲子吃了。生3:我觉得小娃很快乐。

师:体会得真好!来,带着你的体会读这两句。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1:读出了高兴。生2:读出了紧张。

生3:读出了小娃的可爱。生4:读出了小娃的有趣。师:适时板书“可爱”“有趣”

师:更可爱的还在后头,读读看后两句,体会体会。生:自读诗句,体会。

师: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让别人知道? 生:不想。

师: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发现的? 生1:发现了。

生2:浮萍一道开,看到浮萍被冲开了,就知道了。师: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吗? 生:不知道。

师:多有趣、多可爱的孩子!自己已被别人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说。

生1:放暑假的时候,妈妈规定每天只能吃一支雪糕,有时我乘妈妈不注意就多吃一两支,自以为妈妈不知道,其实妈妈早就知道了。师:你妈妈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我嘴巴上还留着奶油呢!生:(哄堂大笑)师:妈妈责怪你吗? 生1:没有。师: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你就和诗里的小娃一样——可爱,妈妈怎么会责怪你呢?自己瞒着大人做的事,被别人发现,自己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这就是天真,这就是童趣。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两句。生:个别读,齐读。

5、猜诗人:

师:同学们,诗中不仅藏着一个故事、一幅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猜他是谁? 生:白居易。

师: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生1:他在窥视。生2:他在偷笑。生3:他在偷看。师: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生1:这小孩好玩,可爱。

生2: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3: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6、悟情感: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生1: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生2:还有白居易的那种童真。师:(板书“喜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配乐读这首诗。

生:个别读、齐读。(配乐:古筝曲)

7、重拓展:

师:类似这样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出示古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读读这些诗句,选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想想诗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生:自由读诗句。师:谁来读? 生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里的孩子在放风筝。师:你们放过风筝吗?有趣吗?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诗。生:(齐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谁来接着读?

生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儿的孩子在捉黄蝶。师:孩子们捉住黄蝶吗? 生2:没有。师:为什么?

生2:飞入菜花无处寻。到处都是黄乎乎的油菜花,黄蝶飞进去就很难找到了。师:多有意境啊!一起来读读这句。生:(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师:你喜欢读哪句?

生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里孩子在学着大人们种瓜呢。生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生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在古诗百花园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是一朵独特的艺术之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童心不泯的诗人热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交往,希望从孩子身上寻找童年岁月梦幻般的记忆,体味人生的天伦乐趣。因此,凡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个天真调皮的神态,一个滑稽好奇的动作,诗人无不怀着浓厚的兴趣,加以精心捕捉和描绘。让我们记住这些充满稚气和灵气的诗句。生:(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长春版小学语文:《池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1)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2)懂诗句

(3)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1)学生练读。

(2)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3)有感情朗读

2、说诗

(1)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2)学生练说。

(3)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1)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2)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教学实录: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情不自禁一起吟诵)

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又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我们学过白居易的《草》,我想给大家背背。(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古诗中红字显示),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

(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3、生字检测“生字魔方转转转”

大屏幕上的魔方随机转动,出现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

(2)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

【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偷偷地划着一个小船,出来偷采莲蓬了。

„„

3、相机品读:偷(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

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

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生:瞒着别人、悄悄地。

(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 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生:很可爱。生:很调皮。

4、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

5、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6、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个别读,齐读。7.猜诗人: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8.悟情感:

(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瞧,春天去放风筝——(生背)《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生背)《所见》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生读)《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生读)《稚子弄冰》

自己读读,你喜欢哪句诗中的孩童?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后,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佳作将在分享园中展出。

第四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洪上学校 赵芬芳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背诵古诗。

2、学会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题目是《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补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表演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第五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和童趣。

2、根据古诗的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意境,领会其中童趣。教学难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小练笔。教学过程:、谈话、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池上》这首诗,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看几张照片。(课件出示)大家觉得这荷塘怎么样?

荷花自古以来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赞美之物。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荷花池边,目睹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景,于是便吟诵出《池上》这首诗。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吟诵一下这首诗。(学生朗诵)

2、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大家都那么积极那我们就全班一起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配乐朗诵)

3、(出示古诗)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逐句说,再请同学整首说)

诗人仅用了短短的四句诗不但描绘出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景,还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孩子的天真与纯朴。(课件)、想象:创设情景,体会意境

(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示荷塘图片)眼前这一池荷花美吗?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

绘一下这满池的荷叶和荷花吗?试着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2、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3、佳句欣赏: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描绘荷花的佳句,我们一起来欣赏:

A、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 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可爱了。

B、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C、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4、体会人物心理:

在这美丽的荷塘中,一个小娃撑着小船来了,他来干什么呢?(生)同学们刚才说到一个“偷”字,那诗中的这个“偷”字是什么意思?(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

5、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这个小娃为什么要来偷采白莲呢?(生)那他是怎样偷采白莲的呢?试着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动作和心里的想法。(小组交流)出示问题。

6、学生汇报交流。

(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既然是偷那么他采完会怎么做呢?结果怎样?

是呀,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冲开的一道水路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说不定诗人此时看在眼里正在一旁偷乐呢!、改写:激发表达,真情创作

1、诗人看着眼前这美丽宜人的荷塘和这天真调皮的小娃便即兴吟诗一首,那此时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把这动人场景写下来吧。同学们请把我们刚才所想的、所说的、所感受到的写下来,让它成为一个小故事。

2、下面请看老师的要求。(出示练笔要求)齐读。

这里所指的第一人称就是“我”,也就是说把你当做诗中的小娃,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你去偷采白莲的事。

3、丰富用词:

老师这有一些描写荷塘、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词语。(出示词语)请女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

好,同学们请试着选一两个你喜欢的词语用上。

4、用我手,写我心。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进行练笔。(配上音乐)

四、展示作品:

学生读自己的小练笔,其他同学注意听。说说刚才那位同学写得好吗,什么地方写得好?如果觉得不太好,那问题在哪儿?、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诗人同乐,用自己的笔记下了这充满童趣的荷花池一景。其实在平日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还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吧,你将会从中体验到无限的快乐。

《池上》教学设计(含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