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69-987722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05 16:05: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2、通过让学生体验人类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出“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通过让学生了解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奋斗的理想。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大头针、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大屏幕播放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多媒体课件)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谈话:送走黑夜,迎来黎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为什么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发生呢?请同学们猜想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哪些天体有关?(出示课题)学生汇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和地球有关。

2、讲解: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确与太阳和地球有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一片光明,背着太阳的一面一片黑暗。光明的一面形成白天,黑暗的一面形成夜晚。

3、提问: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可能的运动形式。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成因的浓厚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节课的探究内容是比较难的。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提出问题”环节,明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胆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出现的各种运动形式。

二、大胆探索,模拟实验: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猜想和假设,那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等)提问:用这些实验材料怎样去做“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讨论,一是搞清楚每件实验器材的作用,二是探讨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实验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运动形式,为后面开展的模拟实验进行精心地准备。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谈话: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实验方法,请各小组按照你们制定的实验方法去实验,看是否能看到“昼夜交替”现象。做实验时,请注意用画图的方法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巡视中注意适时指导,留心不同的实验方法。)

3、小组汇报,补充完善。

学生汇报,要求在讲台前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方法。(教师仔细倾听,及时补充,并帮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方便了学生交流、质疑、完善。

4、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呈现出“昼夜交替”现象,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只有一种,你认为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教师统计不同观点人数)设计意图:通过统计不同观点人数,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阅读资料,探寻真理。

1、谈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昼夜交替”现象呢?(学生阅读小资料,反思自己的猜想)

2、提问:读完小资料后,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得出科学结论,教师鼓励和表扬猜想正确的学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反思自己的猜想,科学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洗礼。

3、交流汇报,课外延伸。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哥白尼的故事,并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有关的天文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开展哥白尼科学故事报告会作好准备。

第二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形成的原因

2、掌握昼夜更替的原因、周期、意义

3、掌握晨昏线的概念、判读、特点 课前小测

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称什么,时间多长?

2、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

3、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规律是什么?

4、画出阳光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

5、判断阳光直射的半球和移动方向?

建党节

国庆节

元旦

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这一想象是怎样产生的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昼夜变化的有关知识。课程学习

学习探究一:为什么有昼夜之分 学生读图

地球会发光吗?

地球是透明的吗? 一.昼夜交替 1.昼夜成因 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②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一半地球

探究活动二:为什么地球上会昼夜交替

2.昼夜交替

成因: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②太阳照射③地球自转 周期:24小时(1个太阳日)意义:①作息;②调节地球的温度

3.晨昏线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上各点正在日出

昏线上各点正在日落 课堂练习

4、晨昏线的特点:

二至日光照图二分日光照图

① 晨昏线所在平面是过地心的大圆并平分地球 ②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 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在二分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相交 ⑤晨昏线自东向西运动

第三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是苏教版《科学》第九册第三课内容,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也不算是新知识了,但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还要费一番思考。本课的目的就是要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国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3、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教学准备:

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2、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问: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呢?

介绍人类对昼夜变化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学生喜欢听古代人的事的特点,讲诉人类之前对昼夜变化的研究,增加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学生们时刻准备着向大伙解释昼夜形成的原因,顺利的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模拟昼夜的成因

模拟实验: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细心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会有什么变化? 固定手电筒的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有什么变化?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介绍“自转”词义)

太阳绕地球一周,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小结:师生讨论后交流得出以下共识:

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饶地球转动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讲述: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的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一正确结论的人。

师问: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部分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黑暗部分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师问:自西向东转,哪边首先看到光?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所在的位置,观察:当中国是白天中午时,哪些国家是黑夜。

三、认识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的影响。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那你能利用昼夜现象解决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问: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纽约和巴黎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转播?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每天都遇到白天和黑夜,但真正去想了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少之甚少,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的情况了。)

四、作业

学生写一篇跟昼夜有关的科幻小作文。

第四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110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城南友谊小学

王鑫丽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P72-74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教学难点】: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教学准备】:及时贴小红星,大、小地球仪、麦架、长线灯泡、小板凳、手电筒、小组记录表等;课件。课

型:科学探究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照片,导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一定了解到得很多自然现象,谁来说一说?那么同学们来看看这两张照片,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昼夜交替的景观照片)

师:这两张照片,有什么区别?(一张是白天一张是黑夜)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板书:昼)黑夜用?(板书:夜)

师: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断地交替出现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这和打雷、下雨、地震等都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我们今天也像科学家一样,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

二、智慧碰撞,提出多种假说

1、提出问题

(1)昼和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昼有光,夜没有)光从哪来的?(太阳)

也就是说要想地球上有昼夜出现,必须要有太阳。(课件出示:地球和太阳处在同一平面上的图片),黑板上贴上太阳和地球的卡片)

(2)语言简述,知识铺垫:大家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出现文字介绍):太阳的体积远比地球大,太阳是一个光源,光向四面八方照射,地球上被它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昼,不能被它照射到的地方就是夜。

(3)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为什么能看见昼夜交替现象呢?如果太阳与地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能产生昼夜吗?(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不能)

(4)明确认识:也就是说,它们必须要运动起来才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那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提出假说

(1)自然过渡,鼓舞士气:今天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分析,说出我们的猜想,提出假说,同学们有信心挑战吗?

(2)明确要求,同桌讨论:现在就让我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同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记录单上。(3)学生汇报,收集归纳学生的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①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②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

(5)质疑:同学们,我们提出了许多种猜想、假说,到底能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哪种是能产生?我们想什么办法来验证我们的观点呢?

三、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师:模拟实验是我们学习宇宙和地球知识的常用方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模拟实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的用途(出示小地球仪)我们可以用小地球仪代替什么呢?(地球)那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手电筒),地球仪被光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光照亮的是?(夜)

2、小组讨论:有了这些实验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个别小组汇报)

3、课件出示:实验温馨提示,学生阅读,教师适时提示 ①、选择要验证的假说,先讨论、分工后再进行实验。

②、确定小地球仪上的一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贴上小红星。③、调节手电筒和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照亮半个地球仪。④、实验过程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上下晃动。⑤、观察要仔细,实验完毕,完成实验记录表,作出解释。

4、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教室的门窗关闭,拉上窗帘,造成一个黑暗环境)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四、互动交流,展示并总结实验成果

1、台前展示,汇报成果:下面请大家坐好,请组长把实验器材放在一边,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本小组探究结果,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示,每小组只汇报一种情况。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你的同伴一起到台前来演示给大家看?(课件出示汇报要求:请先说明你们演示的是哪种情况,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再边介绍边操作,说明你们的实验过程?)

2、评价、设疑、并补充实验成果。

3、总结归纳:从这些现象中,你能发现了什么?根据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轨迹,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五、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

2、教师寄语: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就越可能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同学们,科学是永无止境的,不要停止你探索的脚步哦!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假说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1、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2、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5、……

第五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内容包括: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让他们运用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使学生最终认识地球运动(公转和自转)的模式。《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的成因。同时,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就感到很困难了。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2、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

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通过书籍或电视,大部分都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是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来科学探究,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昼夜交替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连续24小时)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周边村庄(或校园)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白天)?夜呢(黑夜)?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和昼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借准备图片分析,帮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别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请两个同学来演示)?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别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同学们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2)师: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同学们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学生A: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学生B: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生A: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生B: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是黄昏。

2、思考拓展:如果202_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生A: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德国与我国的时差为-7小时)生B: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13到-16小时)生C: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到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小时)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2_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

生A:古代中国人认为:…… 生B:古希腊学者认为:……

生C: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生D: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A:人类的饮食起居与昼夜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B:我们的学习不要停留在经验上,要敢于提出质疑,辨析,不轻信权威。敢于通过实验来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生C: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相关链接

1、浑天说: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人们每天看到的天文现象,但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升起来的,又落到哪里去呢?浑天说把天和地比作鸡弹壳与蛋黄的关系,地就是蛋黄,小而圆;天就是蛋壳包在蛋黄的外面。日月星辰都附着在蛋壳上绕着地在转动,这种看法首先提出地是球形的正确看法,所以说要比早先的盖天说进步多了。我国汉朝天文学家张衡,按照浑天说的思想,制作了一个“浑天仪”,在一个绕轴转动的圆球上,刻有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并预告某颗星星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方向出现等的天文现象。2、202_年北京奥运会,时差对美国观众是个问题,按照绝大多数决赛在晚间进行的惯例,美国人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凌晨为他们的健儿加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告诉国际奥委会,那样将影响收视率。NBC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转播权购买商,买断了202_年整个北美地区的转播权,因此非常有发言权。06年6月初,NBC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改变部分比赛计划”的建议,以游泳比赛为例,NBC建议北京奥运会把预赛安排在下午进行,晚上进行半决赛,而决赛放在第二天早上进行。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改革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故,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关注学生动手实践。本节课我采用多样评价方式:如;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八;设计特色简述:

1、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让学生按照“假设——实验——解释”的步骤,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进行探究活动,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九: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画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围者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附件2:

《昼夜交替现象》探究活动记录单

五年级 第 小组

一、我们的假设:

1、地球自转()

2、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3、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4、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5、……

二、我们的模拟实验设计方案

1、材料:

2、实验过程:

(示意图)(操作步骤)

------

------

-------

--------

注: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方式用箭头表示清楚。

三、我们的发现: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