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69-93888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07 21:36: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2)班

成树添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才会有这样的美景出现,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天堂”)提问:“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板书“鸟的”)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

四、总结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交流大榕树部分(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学习)

(1)指名读5——9自然段,说说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大、美)

(2)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3)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呢?(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3、交流鸟的文段

(1)自由读10——13自然段,想想:作者这是第几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

(2)说说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多、欢)(3)哪些句子体现鸟多?哪些句子体现出鸟欢呢?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4)今天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对鸟的天堂有了新的认识。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4、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5、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中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和谐相处的行为之美,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让我们共同期盼:这样的鸟的天堂再多一些吧!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大榕树

形状、数量、颜色

静态

变化、声音、动作

动态

一、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 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 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鸟的天堂》,你有哪些收获:根据生答板书:榕树:大、茂盛。

2、师:这些都是由同学们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体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读书要用心发现感悟,这一方法来学习余下的课文希望大家能用心读书、感悟发现到更多。

出示卡片:读书要用心去发现感悟。

在复习的基础上,自然地出示读书方法,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朗读§10~14感悟发现鸟的多、欢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一)学习§10~14

1、读§10~14,想想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板书:鸟多

3、哪几节写了作者看到的鸟很多?§12.13

(1)指名读§12 你从中发现、感悟、体会了什么?可结合具体的语言谈谈。

A“起初„三只”。感悟到静→闹。鸟被惊飞了,而且越来越多。

B“我们继续拍掌„„到处都是鸟影。”感悟到鸟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

板书:欢

师:想象一下都有哪些鸟说一说?(生讲)

师:能把鸟的多、欢一片热闹的景象通过读来表达吗?要是读得好,请给他点掌声。

指名读,评议,练读,齐读。

师:你还从中发现感悟到了什么?

c “大的、小的,花的„„有的扑翅膀”悟到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态多,一片热闹、欢乐。

师:读出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势多及热闹的景象。

指名读、评议,练习、指名读,齐读。

归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感悟体会到鸟的多、欢以及一片热闹景象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去发现感悟

展开想象去发现感悟。

通过在学生反复读、发现感悟鸟的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细细体会。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越来越清晰。并且通过想象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自由读§13,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感悟了什么?

大组交流

A、从“注意地看,应接不暇”感受到作者看到鸟多,鸟欢快自由的欣喜之情。

师:作者和他的朋友看到这一画面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说一说。

师:能读出这种情感吗?指读,评议,同桌互读,指读。

师:你还发现感悟了什么?

B、从“一只画眉鸟„„真好听。”感悟到画眉鸟的愉快、自由。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否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加上自己的话更好。(生讲)

师:把这种感受通过读来表达。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便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通过读文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现感悟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得,培养了合作精神,强调了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现了语文学科中以读代讲的特点。

(3)通过这么多遍的读,我们感受到作者这一次到鸟的天堂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

那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看§7,8(安静)

你从中发现感悟到作者的写法了吗?前静,后闹。板书: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师:那么这些你又是怎么感悟,发现的呢?

出示法三:前后对比去发现感悟。

联系本组训练的重点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方面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互动性与积极性。

师: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这么多的鸟,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二)学习§14

1、自由读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感悟体会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2、大堂汇报

学生提问。重点解决:

(1)文中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后面一个却没有?

(2)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讨论(1):前一个加引号听别人说的,后一个是自己亲眼所见确实是鸟的天堂,是对它的认同和赞叹,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讨论(2):人们护树,使树长得这么大。人们护鸟,使鸟能在这里自由地生活,树的位置又好,河可以提供给鸟食物与水,树叶又能为鸟遮风避雨,所以这里成了鸟的天堂。

说得真好,齐读。§14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教师不应急于帮学生解决,注重疏、引、拨等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通过充分地读、讨论、理解获得更多的探究的空间与学习的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新知,使学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探究者、学习会变得其乐无穷。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谈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表达方法,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书方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来谈。

师总结:在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让我们感受

到人们护树,护鸟的自觉行为,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同时也学会了读书时要用心去感悟发现,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作者的表达反法,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对其的学习终身有益,也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作业

1、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出来。

2、“鸟的天堂”已成了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作业的设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践。搜集资料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还为他们提供了当一次导游的机会。

附板书:

读书要用心去发现去感悟。

1、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去发现感悟。

2、展开联想、想象去发现感悟

3、前后对比去发现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第二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

二、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一、体会描写鸟多的句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参观了鸟的天堂,你们还记得,那是一株怎样的榕树吗?(学生在回忆旧知的过程中进入情境)

二、精读课文,体会鸟多。

1、自由读课文10——15自然段,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3、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鸟多?

4、哪一只小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

如果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画眉,你会说些什么?

5、鸟的天堂中有成千上万只鸟儿,请你选择一只,仿照作者的描述方法来说一说。

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6、配乐朗读13、14自然段。

三、赏析感悟,体会情感。

1、听老师读15自然段,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没有呢?

四、拓展延伸,环保教育。

1、采访:两次参观了鸟的天堂,你有什么感受?

2、如果你就生活在鸟的天堂附近,为了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

第三篇: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课文都与动物有关,《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二、教学背景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的学生接近于能够自主学习阶段,在本课设计时需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老师引领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和讨论法。授课过程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上课前用神话故事导入,利用微课形式将神话故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本课安排课时3课时,这是第2课时,前面上第1课时前,要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作者资料,及大榕树的资料。所以在讲第一课时时,首先要解决本课的生字、及部分词语;其次要介绍作者—巴金,巴金的主要资料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简要介绍大榕树的位置。再次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部分,能说出每部分的内容;最后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鸟的天堂里的鸟的动态描写,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微课故事,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这个南国奇观指的是——鸟的天堂,开始新课。

2.谁来回顾一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株榕树呢?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走近这株神奇的树。

(二)学习“大榕树”部分 学习5——9自然段(出示问题)

1、请大家默读5—9段,边读边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用“—”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并把感受写在旁边。(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2、全班汇报。(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问题(1)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的。

师: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船渐渐逼近、从远处看、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问题(2)榕树大、美、茂盛。

师:从哪些语句看出榕树大?找生回答,并读出句子。

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3、请生有感情地朗读榕树的大。

师:除了描写榕树的大还写了什么?(美)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呢?

4、出示:“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请学生上台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5、随后出示大榕树的图片,美吗?(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用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

6、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继续交流: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问题(3)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7、分段朗读5——9自然段,读出感情。

过度:这样一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真是鸟儿生活的好地方,当作者再次看到大榕树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三)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自由读10—13自然段,读完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并把体会写在旁边。(出示问题)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12-13段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3)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和活泼可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2)作者看到了很多鸟。鸟的特点是:数量多、欢快 师:从哪句话还能看出鸟多?

课件出示:“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了什么?(随即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鸟多)

师:还有哪句话能看出鸟多?

出示:“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①“应接不暇”的意思是?(先请学生说,再用神奇墨水功能展示意思)

②视频指导书写“暇”字。并让学生组两个词。(课件展示视频指导)师:你能读书鸟的多的感觉吗? 师:鸟的欢乐体现在哪里?

出示:“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这一部分出示后,请同学欣赏图片,边看图片边说鸟的天堂里的鸟有大的、小的…..,教师板书在副板)师:鸟的欢乐还体现在哪里?

出示:“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播放小鸟唱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鸟的欢快)师: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 ①这句话展现了鸟的天堂怎样的情景?(热闹)②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鸟的欢快。

师:对比之前大榕树的静态描写,那这一部分写的鸟欢采用(动态)描写方法。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师: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所以,同学们要想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在美好的环境,我们就要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3、请四位同学读10—13自然段。

(四)学习14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14段。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出示图片)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出示图片)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七)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静态)

鸟的天堂 喜爱、赞美 鸟:多、欢快(动态)

五、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微课制作神话故事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默读、自由读、合作讨论画出相关句子并把感受写在旁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做批注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在授课时注意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关键句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文意。比如:学习大榕树特点和鸟的天堂的特点。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鸟的天堂的鸟的动态描写进行比较学习,实现了教学目标。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了种种有利的条件,通过引导、启发、讲解、评价等等手段,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等活动的机会,让学习的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成为“立体的结构”。在课堂上,学生课堂发言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通过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学生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来突破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最后以两个鸟的天堂的意思来结束教学,即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又在篇末点题。在学习“应接不暇”的时候,随即学习了“暇”字的书写,这是体现随文识字的一个地方。最后就是多媒体的使用了,我使用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里面用到了很多功能,意在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第四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鸟”和“天堂”,提问:同学们,提到“鸟”你想到了什么?说起“天堂”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棒,看得出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看看他的想法吧!

板书:鸟的天堂。

二、介绍巴金

教师介绍巴金生平,并请学生说一说已经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段落划分。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听读课文,加深印象

教师播放情景朗读视频,学生体会其中的朗读技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二、精读课文,重点分析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总结出第一个特点:大。

学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重点体会“真”字。(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总结出第二个特点: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重点体会“堆”字。(说明树叶的多而密。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学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重点体会“颤动”。(说明榕树充满活力,生机蓬勃,生命力十分旺盛。)

3.课件展示大榕树图片。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体会静态描写的特点。

(二)学习“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早晨)见到了什么?(群鸟纷飞)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总结出第一个特点:多。

学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2)总结出第二个特点:欢快。

学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动态描写的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1)教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教师追问: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3)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五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自探

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鸟的天堂”。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鸟)

提出问题:两次对比你有什么疑问?(两次去为什么所见不同?“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在的天堂”?)

二、重点感悟。

体会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1、大榕树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生读,其他同学思考

①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句子: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指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又”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根?(体会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句子: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体会“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

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非常茂盛)

师:面对如此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鸟

①播放课件录像:“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②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④学生汇报

⑤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挥想象)

⑥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看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却没有)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解疑合探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呢?小组讨论

2.小结:倍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

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1.学生分头准备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课后作业

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第8自然段。

远:茂盛

第一次:大榕树

(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

第二次:鸟

(动态描写)

欢、叫、飞、扑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