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开国大典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2.开国大典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1949年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会场。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会场上的群众共达
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唯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
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毛泽东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泽东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1949-1996》。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先讲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接着讲的盛况,最后讲。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1.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
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师: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指名说)
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
3.体会重点语句。
(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3)课件出示3: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欢呼。)
(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三、总结全文
师: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词语搭配,连线题。
热烈的 态度
宣传 成立
热情的 欢呼
宣读 公告
热闹的市场
宣告 好事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课文按照顺序讲了哪四个动人的场面?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顺序,写了()和()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一、热烈的欢呼
热情的态度 热闹的市场 宣传好事 宣读公告 宣告成立
二、入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三、1.时间
升国旗
宣读公告
2.A
3.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四、略
【教学板书】
7.开国大典
会场情景盛大
典礼盛况隆重
阅兵式威武
群众游行壮观
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
【教学反思】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这条主线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要生活在当今的学生体会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点困难。为此,我寻找了一些关于庆典盛况的视频资料以及文字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讲解典礼的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