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69-93195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02 15:10: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白鹅》教学设计

一、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3课《白鹅》

2.单元及课时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文学作品,有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有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因此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对生字词的书写及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熟读课文,在之前已经学过了“对比、拟人”的写作手法,更深的了解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农村学生生活中对鹅的外表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有很大的帮助,再者,之前学过的“对比、拟人” 的写作手法,对更深的了解课文也有更大的帮助。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作者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学生会比较吃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鹅”是学生身边的动物,对他们不了解的特点,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全班参与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师生互动,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了解有关丰子恺及白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并做简单整理。有条件的可到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白鹅。

2.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六、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浅吟低诵,感受生命,体验生活。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设计力求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语言、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丰富情感体验,激趣导入

1.了解学生印象中的白鹅。

2.课件出示鹅活动的画面,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揭示课题:这白鹅如此可爱,所以人们喜欢它;骆宾王歌咏它;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老爷爷更是用画笔和生动的语言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白鹅》。

[设计意图]

城市孩子见鹅少,运用直观的画面,既引人人胜,又将直观感受印入脑中,为学好课文做了有益的铺垫。

二、诵读全文内容,整体感知

1.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预习课文情况,初读课文。

引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简练的话概括内容。如“头颈、引吭、净角、奢侈、譬如、窥伺、供养不周”较难读,尤其要读准。

3.谈谈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特点及高傲。从叫声、步态、吃相这几方面来表现。

4.品读第l、2自然段。

(1)在作者的初步印象中,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

(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2)想想刚才看过的画面,看看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才好?试着练练,还可以边练边做做动作。

(3)生练读。指名读。师激趣引导再读: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到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画面边再读读。

(4)读到这里,同学们再想想,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又包括哪些丰富的内涵?

(是褒义,是在夸白鹅高贵、神气、派头十足、威风八面等。)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多次诵读是为理解“高傲”的贬义褒用打下基础,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调。

5.联系上下文,体会第2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

6.联系上下文理出如下思路。

[板书设计]

13.白 鹅

姿 态

高 傲

/

叫声 步态

吃相

三、多种形式品读,体会“高傲”

(一)品读“叫声”部分。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鹅叫声高傲的句子,再想想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JL?

2.师生交流,知道鹅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它音调的“严肃郑重”上。

3.理解“严肃郑重”的具体表现。

4.如果是人,想象它“引吭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

(这是谁呀?我从来没见过你,别再往前走了!).

(干什么的?报上名来!否则休想过了我这鹅管家的关!)

(篱笆外是什么人?你最好不要靠近我家,我可是非常厉害的鹅卫士!)

5.再读体会。

[设计意图]

发散思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严肃郑重”的腔调是尽职尽责的表现。(二)品读“步态”部分。

6.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鹅步态高傲的句子,再想想步态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JL?

(步态从容,大模大样,像净角出场。)

7.理解什么是“净角”。先说说,再出示课件请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

戏剧中的净角对于学生来讲的确陌生,用课件直观演示,特别有助于对鹅步态高傲的理解。

8.老师很想从大家的朗读中看到一只只步态高傲的白鹅向我走来,愿意试试吗?

9.生趣味盎然地练读。

10.指名读,可做相机指导。

11.小结过渡。

四、进行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摘抄优美词句;提出,并列出想到的新问题。

第二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夏感》

任职学校:邵岗中心校

授课学校:邵岗中心校

授课教师:周勇贤

202_年10月20 授课时间:日

第三篇:公开课 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高新区虹桥小学

张圆圆

上课时间: 202_.9.12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对阅读的热爱。3.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4.要注重有感情地朗读。

5.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要引导学生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一:直接导入,揭题:

1.老师激情导入: 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日上,著名作家尤安.艾肯做了一篇精彩的献词,在献词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那一样?”尤安.艾肯的选择是一本书。她选择了一本书作为自己唯一的伴侣,并以此作为献词的题目,那就是《走遍天下书为侣》。

2.写题,解题:老师写课题。解读侣,提问:看到侣,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把这些词语放到课题当中去,整体的解读课题。3.读题。(指导读出作者与书为伴的坚定,以及愿意与书形影不离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作者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到底写了哪些内容?让我们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2.学生自由交流汇报。老师总结归纳。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创设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出示课件)环球旅行需要的时间和作者在茫茫大海上与书相伴的情景。

2.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一本书呢?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他就不觉得厌烦吗? 3.选择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下句子:

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读出作者的坚定和对书的热爱。)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读出反问的强烈语气,并让同学们说说对朋友的感受和对家的感受。指导朗读。)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体会对朋友的情感,及对朋友有新的发现的惊喜,高兴,兴奋,激动。)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有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体会对家的感觉,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讲在家里的新发现。)

三.再读课文,触摸作者的思想。

1.朋友经常相见,可总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叫常见常新。家你每天都回,可也总有新的发现,那叫常回常新。作者通过朋友的比喻,其实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思考:当你一遍又一遍的读那本书,你又有了新的发现,此时你又有了怎样的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现在同学们就是艾肯女士,你们要读出作者那种坚定执着,毫不犹豫的语气来。(与学生们对读)

4.老师总结:谢谢艾肯女士,你让我感受到了对书的热爱,让我们明白了你愿意走遍天下书为侣的理由,也让我们明白了书是能够常读常新的。

四.拓展延伸,推荐书籍。

1.艾肯女士的常读常新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作家毕淑敏,她用她一生的经历来读一本书,写下了〈〈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那么一本好书在你的眼里又像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

2.学生自由写。老师挑写得比较好的展示。

3.总结:同学们,通过大家的体会,我们深深地明白了书是能够常读常新的,但是怎样才能长读常新呢?怎样才能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译本书呢?相信下节课我们还能够有新的发现。最好,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出示课件)这是每年儿童图书节献词的汇编,希望大家能够够喜欢,并且能够从中常读常新。

教学反思: 从接到上课的通知开始,我心里一直很惶恐,也很矛盾:既希望能有这么个机会展示自己,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指点;同时又怕自己上不好课,到时会出丑,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来到这里,除了勇气,还有些须的自卑:大家都是那么的努力和上进,教学都是那么的严谨,比较中未免会自惭形秽。

特级教师窦桂梅曾经说过:“如果你每天都是完成任务一样的上课,没有反思,没有提高,那么你再多的经历也是没有用的。”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心里一震。是的,当别人问起我的经历,我也许可以说,我已经工作12年了,并且已经评上了小学高级。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早就跟孩子们打好了招呼,下周有老师来听公开课。也许是我的些须紧张感染了他们,又或许是因为我刚接手这个班级,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上课时,孩子们回答问题起来有点畏缩,也很拘谨。我尽量地保持自己的镇定,可是我自己心里清楚,其实自己很紧张和惶恐。

课后,马上就进行了评课。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老师们有委婉地指出我的不足的,也有当头棒喝的。形式不同,但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够看到比较完美的课。记得考察时,一位领导在指出我的缺点后,开玩笑地说:“将来你的课如果能有所成就,你必然要感谢我。”是,真心的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评价:感谢老师们给我的鼓励,更加感谢老师们指出我的不足,提出的宝贵意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那么前进也就有了方向。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每次上公开课都有紧张的感觉,总是不够从容?这首先应该归于自己的底蕴不够。一位老师的风格和魅力是由内而外的,所有的外在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在里面。我不能够说,我刚来长沙,我刚来虹桥,这种客观的因素不是你紧张的内在。没有内功,怎有从容?没有厚积,哪有薄发?这是最重要的反思和感悟。修炼自身很重要,也是本质所在。

成功之处:1.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的情感把握得好。2.情境的引入比较到位,比较有感染力.3.最后的拓展延伸的引导有特点,推荐书籍引发学生的兴趣.4.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需要改进的地方: 1.2.3.4.自己一定要通读文本,对课文要有个深入的了解,才能彻底地上好一节课.有很多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多环节的设计无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件操作不够熟练,教学机智不够,最后几分钟超出了自己的设计,可以采取措施及时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

5.对学生的回答应该及时地评价,并且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的理解更加的深入.6.语文课堂应该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课文,语文课堂要扎实,要有厚度,要关注学生,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创设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想象,自由的说,从而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

第四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前数学《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 余湾小学 赵丽

设计意图: 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法,将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的那个数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虽然幼儿反复记背后,说得十分流利,但一遇到实际区分某数是单数还是双……

设计意图:

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对学前班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法,将“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的那个数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虽然幼儿反复记背后,说得十分流利,但一遇到实际区分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时却十分困难,不是胡乱猜测就是茫然不知所措.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活动名称:区分单双数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的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两个两个的数数,还剩下1个的数是单数。

2、能进行10以内的单双数的相互转换,感受事物的多变性,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数、双数,快乐的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实物:一双袜子、一个沙包

2、幼儿每人1张五角星练习纸,每人10块插花

3、PPT图片(练习10以内的单双数)、钢琴曲《雨的印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单双数的实物,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1.出示沙包

提问:几个沙包?用数字几表示?他有好朋友吗?

小结:像这样没有好朋友的数字,自己很孤单,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单数(幼儿学说)

2.出示小袜子

提问:几只袜子?他有好朋友吗?我们通常说一双袜子。

小结:像这样成双成对的数字我们也给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

二、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认读。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数字宝宝吗?一起来读读。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做几个游戏,想不想做?看看谁最聪明?

1.教师出示星星表,幼儿先观察后做题。

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的数字宝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仔细看,每个数字下面都有相应数量的小星星,请小朋友把星星两个两个的圈起来,看看哪个数字下面的小星星没有好朋友了?(幼儿做题)

小结:1、3、5、7、9

刚才我们说了没有好朋友的数字是什么?(单数)2、4、6、8、10是什么数?(双数)

2.请小朋友拿出数字卡片把单双数分出来,看谁分的快又对?(幼儿操作)

小结:小朋友你是这样分的吗?教师出示“小房子表”幼儿检查。

3.教师出示综合图幼儿找数字宝宝,并说明谁是单双数。

三、游戏《数插花》

1.提供插花,幼儿自由抓一把,两个两个得计数,判断单双数,可反复练习。

2.启发幼儿操作思考:怎样才能把单数变双数,双数变单数?如:添上一个或去掉一个。

四、游戏《找一找》

幼儿照照自己身上或周围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五、游戏《抱一抱》

1.听音乐学小鱼在大海里游泳,当听到老师说单数就自己抱自己,双数就两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2.可以加深难度,当说出一个数字,先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决定抱一抱。如“7”幼儿就自己抱自己,“4”就好朋友互相抱一抱。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活动的第一环节圈画。出示十六张星星图片,让幼儿数数图片上的星星数,并贴上相应的数卡。这让幼儿巩固了点与数的相对应。以要完成任务为由,让幼儿对星星图片进行圈画,要求是让每张图片上的星星两个两个抱在一起。为了让幼儿有从下手,我分别拿一个单数和双数进行示范。在让幼儿完成任务之前,我对任务的要求重点强调。幼儿圈画时,我让他们自由选择一张星星图片进行任务,因为时间有限,我请一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结果,其他幼儿只是对照答案,没有很好的总结交流,师幼一起小结了星星全部圈完的数字,和星星没有圈完的数字,并告诉幼儿:没圈完的1、3、5、7、9叫做单数,圈完的2、4、6、8、10叫做双数。

第五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名”工程培养对象—“名师”示范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龙子心小学

张瑞芬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二、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那片的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作文

“我” 认真 关心

准确

树立信心

规范

具体

感人

邀我做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202_.12.10

公开课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