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法 教学设计资料
加法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第二篇:《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接着框出或用颜色显示下面的部分。
爬行类 两栖类 376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 列出算式:376+284 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教师: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
让学生看教材或在屏幕上出现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可使用画外音)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学生独立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4.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五第1、2题。
第三篇:《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一)课标依据
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二)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通过小丑合并气球的情境图使学生明白,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计算。通过点子图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把3个点子和1个点子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用加法计算。点子图既突出了合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且还能体现出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在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给出加法算式3+1=4,介绍加号和算式读法。5以内的加法教材呈现了计算3+2的多种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第一种方法是“点数”,第二种是在一个加数的基础上接着数;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数的组成知识算出得数。(三)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二、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操作、演示,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问题解决: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与他人交流。(4)情感态度: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三、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法设计:创设情境与引导探究(二)学法设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与媒体设计(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3.教学环境:有多媒体的教室(二)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应用策略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课件出示动画:
情景1:池塘里游来2只小蝌蚪,又游来1只,合起来是3只小蝌蚪。
情景2:电线杆上有2只小燕子,又飞来2只小燕子,合起来有4只小燕子。情景3:停车场里停了4辆车,又开来1辆,合起来是5辆车。情景4:原来有3个柿子,又拿来2个,合起来有5个柿子。)(让学生选择一个情景反复说)2.在操作中理解合并(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1枝铅笔,合起来是4枝铅笔。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说一说吗。
(2)画一画
通过画图来表示合并的意思。
【设计意图:一年级孩子喜欢动画,通过动画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二)探究新知,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1.引题: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了解到两只小蝌蚪,又游来一只小蝌蚪,它们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两只小蝌蚪,又游来一只小蝌蚪,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但鼓励学生用数的分成来算。)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抓住了低年级直观教学的原则,贴近学生生活,生动而又有趣味,不但通过演示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加法是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能够用数学表示,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愿意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情景。】
3.深化认识:
和学生一起看剩下的三个情景,看后说一说动画的意思,然后列出算式。4.发散联想,体会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部分再添上一部分,也要用加法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分散了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多媒体出示:3+2=5,2+2=4,2+1=3。(3)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摆一摆:
(1)让学生先摆一摆图片,再说说表示的意思。(2)学生计算,说说怎么算的。3.完成开火车:
计算对了,火车继续开,计算不对,火车停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摆一摆,互相说一说,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奇思妙想:
让学生小动物图像摆一摆,看看能列出多少加法算式,边摆边把算式记录在本子上。【设计意图:边摆边记录,在操作中提高能力。】(五)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让学生有整体认知。】(六)布置作业:
用2+3=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把你的小故事画成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第四篇:加法教学设计
加 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4以内数的加法。教具学具
5个圆片,学具盒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2、看1-5的数字卡片读书。
3、按顺序填空。
□2□
□□3□5
4、复习数的组成,填□。
□
□
□ /
\
/
\
/
\
/
\ 1
□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看下老师在怎么做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板书;加法
2.学习加法算式
(1)通过演示,让学生感知:右手有3个气球,左手有1个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看到了什么,感受与体会。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老师说明;把两只手中的气球捏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提示:用小圆片表示
(1)由右手和左手气球的数量写出数字3和1.(2)老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同时老师在3和1中间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认、读“+、=”。
(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5)读加法算式。3+1=4,读作:3加1等于4 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读,自由读,注意“等于”要读准。(6)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再抢答
提问;3+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发散思维。
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左手有3枝铅笔,右手1只铅笔,合起来4枝铅笔 ; ②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4个小朋友 ; ③有3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4个同学 ;
④ 我昨天得了3朵小红红,今天得了1朵,两天一共得了4朵小红花,就用3+1=4来表示
2、(再指纸鹤图、小狮子推玩具、把笔放入到笔筒)问:这些图的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第五篇: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东陵区(浑南新区)嘉华学校
张艳丽
202_-9-27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知识竞赛中得分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20 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根据这个情况本节课的设计就采取了第二种方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还不太熟悉,在新时期下,学习过程更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强调学生掌握一些定式的法则,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又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小组讨论就是学生锻炼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小组讨论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设定合适的话题,让学生有的放矢,而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教材的阅读,对于教材内容没有新鲜感,所以这时我从问题入手,举出一个看似搞笑的结果,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知识竞赛中小组得分的计算,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重点与难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类比小学阶段学习的加法,比较其中的差别,注重不同点的教学,即异号两数相加时的绝对值相减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设置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某次数学竞赛,有三种参赛队,比赛规则规定,每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最后得了冠军的队一道题都没答,而第二名还答对了三道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请设计一个具体情况,使这种情况合理符合题意。
问题出来之后请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每个组的答案可能不一致,比如说第二名可以是答对三题但答错了五道题,那么得分就是-8分,而第三名可以是答错了一题,一个也没答对。然后由学生给出计算过程,即(+12)+(-20)=-8分,也可以有其它举例。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一些知识,比如绝对值等,以上面的问题为例,来不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得分情况:(1)答错3题时:
(-4)+(-4)+(-4)=-12分(2)答对5题时: 4+4+4+4+4=20分
(3)答对3题,答错5题时,答对的3题与答错的3题抵消为0,剩下的两个答错题得分为-8,即12+(-20)=-8 由学生讨论其它情形的得分情况及计算方法。总结:先确定得分是正还是负的,再考虑绝续值。法则得出: 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1(教科书的例1)
解:(1)(-10)+(-1)(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10+1)(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1(2)180+(-10)(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180-10)(和取正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170(3)5+(-5)
=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0+(-2)
=-2(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下列算式,先判断正负说理由,再计算绝对值。(1)(+4)+(+3);(2)(-4)+(-3);(3)(+4)+(-3);(4)(+3)+(-4);
(5)(+4)+(-4);(6)(-3)+0;(7)0+(+2); 总结:给以上各题分类,即同号还是异号,再选择法则的相应内容去解决问题。
强调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及绝对值的确定。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练习设计
1、基础练习:
教材36页知识技能1.计算
(1)(-8)+(-9);(2)(-17)+21;(3)(-12)+25(4)45+(-23);
(5)-45+23;(6)(-29)+(-31);(7)(-39)+(-45);(8)(-28)+37;(9)(-13)+0 通过计算学生总结法则哪部分的应用最易出错,从而提示学生注重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的确定及绝对值的确定。教材第2、3题自己完成
数学理解中设计-4+3的情境,是为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有多种,比如气温的变化,得分的变化,水位的变化等。
2、提升练习
1.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2.已知如图:
那么a+b ______0;
a
0
b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紧跟教学改革的脚步,把培养学生能力做为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合做交流,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同进也兼顾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加法法则,类比有理数范围的加法和小学阶段的加法的区别,并能用法则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