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共五则)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69-1053558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28 21:18: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

B类 册别: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夏登华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肥西县长岗东芝希望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2、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3、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

4、知道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5、了解生物之间的互利合作和敌对关系。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难点: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各种动物及生存环境图片。

四、教学设计特色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内容采用“活动——点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看录像、教师提问、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展一系列的观察、比较等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自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有关地球各种生态环境画面的录像,结合录像讲述: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不同的地方。

(播放一段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录像后出示一个填空题)__是小鸟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鱼虾的家,__是花草的家、、、、、、__是所有生物的家。(生填后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

二、寻找生物的家园

1、(课件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的图片)

师: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学生答后出示这些环境的图片)

2、师: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那么在这些环境中,除了我们看到的动物以外,还会有哪些生物呢?它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

3、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三、认识生物的栖息地

1、提问:刚才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企鹅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南极、海龟喜欢生活在海洋呢?

小组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讲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出示学校草坪的图片。

提问:这是学校实验室前面的草坪,大家猜测一下,草坪会成为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作出猜测。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呢?

师:在观察草坪时,请大家将发现的生物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单中,(出示记录单)。对活动记录单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在观察草坪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观察草坪,记录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四、“寻找”生物间的关系

1、谈话: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就会有相互合作的生存关系,我们把这样的关系叫作“伙伴、合作关系”,板书。

① 出示图片:从展示的图片中说说他们相互合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通过观察例举的图片理解“合作关系”,并交流它们是怎样合作的。

3、教师简介:海葵和小丑鱼、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等之间的合作关系。

4、学生小组内交流海葵和小丑鱼、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等之间的合作关系。

5、谈话:有这样的合作必有不合作的,即为敌对关系。出示非洲大草原图片,你已知的有哪些敌对关系呢?

6、学生自由交流非洲大草原上的敌对关系。

7、请学生例举出自己平时观察或者是搜集到有关生物合作与敌对的关系。

8、小组讨论、交流彼此观察或搜集来的有关生物合作与敌对的关系事例。

9、教师小结:不管是合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我们生物的自然规律的体现,应当予以保护。

五、总结“寻找”,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在寻找生物的家园中,大家有什么感触?不难看出,这些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也是我们所以生物的共同的家园。介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2、指导简单构想“环保倡议书”

3、课外延伸:观察一棵树,记录动物栖息情况,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寻找生物的家园

非生物:阳光、水、温度、土壤等 生物栖息地

关系:合作、敌对 “环保倡议书”

教学反思:《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首课,它总领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揭示了每一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本次教学我采用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先播放一段有关地球各种生态环境画面的录像,结合录像讲述: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在播放一段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录像后出示一个填空题)__是小鸟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鱼虾的家,__是花草的家、、、、、、__是所有生物的家。生填后教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讨论的视角集中在某些具体的生物上,如企鹅、狮子、小鸟、海龟,启发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讨论一些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把动物和它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在通过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列举,开拓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思考“一种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学生思考得出栖息地的概念,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动物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再进行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生物之间合作关系的例子,使学生加深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

本课的拓展应用部分,引导学生将关注的视角延伸到课外,渗透环保理念。本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搜集资料不充分,没有突出交流学习的实效性。交流学习是解决学生现有科学知识不足,增强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课前教师应布置好搜集资料的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本课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自觉搜集资料,而一部分学生没有搜集,造成上课交流没有达到应有有实效性,不免流于形式。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第六课 滑轮组

天华学校:彭加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三篇: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册《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提出任务:怎样解决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问题?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六、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受?

七、板书设计

垃圾的处理

填埋

处理方法

焚烧

第四篇:六年级 科学教学设计第二课

六年级 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 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

第2课《杠杆的平衡》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第1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知道怎样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认识杠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杠杆的平衡”,了解怎样才能使杠杆和天平保持平衡。教材还安排学生“制作简易小天平”、“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寻找使用杠杆的事例,并尝试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小制作,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跷跷板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本课的任务驱动页,就是通过波 波与小胖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引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身材矮小的波 波和小胖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甚至小胖反而能被波 波撬得老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研究杠杆的平衡”,让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调整杠杆尺上挂钩码的位置,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活动2“制作简易小天平”,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小天平的活动,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活动3“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则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找出各种杠杆的支点的位置。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铁架台和横杆、钩码、透明塑料罐、大小一致的瓶盖或塑料碟子、棉线、夹子、回形针、大头针、白纸、钳子、指甲钳、镊子、剪刀、起子、开瓶器、筷子。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小胖和波 波在玩跷跷板,波 波为什么能把小胖撬起来呢? 讨论:小胖有机会反败为胜吗?可以怎样做? 跷跷板运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六年级 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思考:跷跷板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吗?

二、活动一:研究杠杆的平衡

导入:我们试一下改变波 波和小胖的位置,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媒体:播放“跷跷板” Flash动画。

问题:改变了波 波和小胖的位置,跷跷板的平衡就改变了。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媒体:出示课本图。

指导:我们利用带孔眼和支架的尺子,以及质量不同的钩码,模拟跷跷板游戏,看看其中有什么奥秘。

演示:利用铁架台和横杆搭建一个杠杆尺,研究秤杆平衡的问题。

问题:如果在杠杆的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应怎样挂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是不是在横杆的右边随便挂两个钩码就可以使杠杆尺平衡? 讨论:小组讨论,设计杠杆尺研究实验和记录表。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各自的实验设计,全班师生对方案进行梳理和完善,确定实验和统计的方法。

任务:进行杠杆尺研究实验,收集数据,找出使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活动:根据实验记录表的提示,分小组研究杠杆平衡的问题,并填写实验记录。讨论:小组讨论,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规律。媒体:播放“研究杠杆的平衡” 视频。

小结: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可使用固定的格数表示)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可使用固定的格数表示)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三、活动二:制作简易小天平

导入: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是杠杆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吗?

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易天平。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班师生对各方案进行思考和完善,选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媒体:出示课本图(天平的制作)。

指导:教师指导,强调制作中的注意要点。

活动:学生选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分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天平。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作品。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拓展:用自己制作的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指导:教师说明在使用小天平过程的注意事项: 1.先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2.注意用小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四、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你见过这些工具吗?你觉得它们属于杠杆吗? 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

活动:小组活动,在课本图中指出这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工具的支点所在位置。媒体:播放“生活中的杠杆” 视频。

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

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

(1)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指导: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共五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