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69-926785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2-27 15:18: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人要谦逊自持,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课前预习: 1 背景介绍 2 解决字音词语 3 朗读课文 4教师准备资料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动画版《三国演义》主题曲《梦在燃烧》。

人们常说《三国演义》看智,《水浒》看勇。三国里面有许多智者,有大家熟悉的诸葛亮,在三国里面,诸葛亮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得到重用。今天我们来学习《杨修之死》,认识三国的另一个智者。

(二)整体感知:

通过文题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2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杨修触犯了曹操,结果被曹操杀死。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以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形式进行概括)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 1.杨修私解鸡肋-----操杀修

2.杨修破译“活”字------甚忌之

3.杨修分食酥饼------心恶之

4.杨修语破曹奸-------心愈恶之

5.杨修告发曹丕-------愈恶之

6.杨修教植斩吏------操大怒

7.杨修代作答教-------操大怒

(三)合作探究 你眼中的杨修、曹操他们是怎样的人?

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的人

曹操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人

2杨修之死,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说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

师:通过同学们的论述,我总结出杨修之死有三点:(1)杨修之死,过在自己。(2)杨修之死,罪在曹操。(3)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现在我用四句诗来概括杨修的死因。

板书:内因(杨修):敢与丞相比心计,尸首异地众人弃。

外因(曹操):深谋远虑建霸业,嫉贤妒能留恶名。

(四)拓展延伸

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像杨修这样的性格其实是不健康的。我们青少年应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正常人的心理,这当然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正视现实,接纳他人;(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4)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5)对社会有责任心;(6)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7)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杨修之死》这篇课文,了解了杨修的死因,从杨修的死因中我们得到许多启发,以《从杨修之死想到的》为题,写两百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内因(杨修):敢与丞相比心计,尸首异地众人弃。

外因(曹操):深谋远虑建霸业,嫉贤妒能留恶名。

第二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课题:杨修之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 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 恶 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教案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第三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探究杨修死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 难点:探究杨修之死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杨修世代簪缨之家,是如此的才华横溢,但最终被杀,让人叹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罗贯中的《杨修之死》。

二、预习检查:

1、字词

2、翻译句子(研讨练习三)

3、文学常识填空

4、《三国演义》介绍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你认为文中的曹操、杨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你又是从哪些具体细节上看出来的?在文中进行勾画。分析课文,归纳: 事件 心理

“鸡肋”事件 怒杀杨修

改建花园大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塞北酥饼 虽喜笑,心甚恶之 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告发曹丕藏吴质 愈恶之

教曹植斩门吏 大怒

为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你认为文中的曹操、杨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你又是从哪些具体细节上看出来的?在文中进行勾画。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轻率大意 虚伪多疑 果敢大胆 刚愎自用 谋略不凡 残忍歹毒 料事如神 暗藏祸心 „„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点明课文刻画人物方法:用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五、回顾全文,探究死因

1、学生通过辩论的方法探究杨修的死因 正方: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反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对联概括: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2、从杨修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小结:学会谦逊;认清自我

对联概括: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

六、拓展延伸,正视历史

1、历史书籍中的曹操

《三国志·武帝纪》云:“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不害)、商(鞅)之法术,该韩(信)、白(起)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书·刘颂传》中刘颂称“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

2、小结:此曹操非彼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

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而《三国演义》却主要强调他的坏处,使读者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我们说到曹操,往往会联想起《三国演义》中虚伪、奸诈的曹操;会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因为罗贯中在这部巨作中,表现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七、全课小结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演义》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了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方法;知道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学会谦逊,认清自我”,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八、课外作业

课外查阅资料,比较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什么不同?并试着去寻找根源。

第四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但课文曹操杀杨修之情节纯属虚构,只是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揭示曹操阴险奸诈、多疑,杨修恃才放旷。本课是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二课,它是从小说中选的名段,对前后两片小说均有衔接作用,其旨在引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熟悉古代口语语汇,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古典小说,学生可用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通文意,及用法疏对杨修的死因须认真揣摩,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还需要老师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重点词的用法“适、数、忌、但”。(2)

了解罗贯中及《三国演义》。

(3)

分析杨修的死因及人物形象和写法。过程与方法:

(1)

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引导学生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通过辩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做人要谦虚,完善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2)

探究杨修的死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设情景,入新 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搜集罗贯中及《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2,积累字词,理解重点句子。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1总结杨修死因及性格。

2品味写作方法。

3链接生活 4拓展 5延伸

一,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配主题歌,创设氛围。

二,1,让学生说说初读课文的感受?2,课文讲几个小故事? 3,讲述“析字”是一种修辞格。如:愁、阔、鸡肋等。三1,知识竞赛活动。(分男女生组)a,文学常识题。

b,文言字词解释。翻译重点句子。

C,本文叙事线索?叙事方式?认识到杨修的那些性格? d,讲故事。教师示范“鸡肋故事”。e,辩论。

正方:杨修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军纪处死杨修消隐患。F,教师宣布胜方。

h,教师据学生辩论结果再补充,完善人物性格。四,1,教师综合学生的分析。

2,你认为写杨修、曹操用了什么方法?

3在同学的生活中,你有过“恃才放旷”的事情吗?其结果怎样?将给同学听听.4,课后读《三国演义》,分析“忠义”化身的关羽形象。

5学习本文,试以《小议曹操之忌》或《试论杨修之死》为题写300字左右的短评。

二,1,抽学生讲述作者及《三国演义》的大体内容。

2,积累重点字词和句子。

庖官 鸡肋 麾军 绰刀班师 数

谮 恃才放旷

丕如其言 但操有问 3,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要求总体复述)4,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故事。

三,认真研读、思考讨论。a,抢答。b,必答。

C,风险抢答。d,学生感受。

e,围绕各自论题再读课文展开辩论。

F积分组汇总成绩。

四,1、2、3,四人小组研读课文探究。对写法感受各抒己见。4,选区描写关羽的有关情节精读。5,展示经典之作。

自读理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由字、词、句到文意理解。男女生分组答辩提高分析和思辨能力。教师参与共同分享。探究写法达到学以致用。(插笔、析字、每一事关乎二人。)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增强合作学习的功效。拓展延伸拓宽知识面,补充新能源。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杨修之死{ 杀、忌、葬}七件事 杨修:博学多才、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多疑、狡诈。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中,学生能认真阅读文本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将重、难点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叙述故事情节的语言不够精炼,对杨修的死因挖掘的不够深刻。

第五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讨杨修被杀的原因。

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学重点

1、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杨慎的《临江仙》,引出对《三国演义的》介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 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

二、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全书120回,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种种斗争。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节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默读课文,思考:

①用最简洁的话解题。②杨修被曹操以什么罪名杀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①解题:杨修被曹操杀死。

②杨修因道破“鸡肋”含义,被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杀死

2、提问:没有发生“鸡肋”事件,杨修会被曹操杀死吗?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提问:杨修做了哪些恃才放旷之事?每次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找出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明确;

1、改建园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2、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的阴谋

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

大怒,(亦不喜植)

6、为曹植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四、研讨: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教师讲解有关的故事。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1.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所以,他被杀乃是咎由自取。2.因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一方面嫉妒他的才能,另一方面又怕杨修不死后患无穷,所以总想找个罪名把他杀掉。教师讲解有关曹丕和曹植争宠夺位的故事。明确:

杨修深深卷入到了曹丕和曹植的争宠夺位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这体现封建专制制度下君臣关系的必然。

五、讨论:文中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文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杨修的形象: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不拘礼俗、曹操的形象

心胸狭隘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狡诈 残忍歹毒

深谋远虑

下面请大家看看后人是怎么评价杨修的: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 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六、拓展思考:

从杨修之死我们得到什么人生的启示? •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 明确:

做人要谦逊

不可恃才放旷

更不可狂妄自大

七、课堂作业:

如果要你对杨修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杨修,我要对你说„„

板书设计:

1、改建园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2、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的阴谋

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

大怒,(亦不喜植)

6、为曹植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杨修的形象: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不拘礼俗、曹操的形象

心胸狭隘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狡诈 残忍歹毒

深谋远虑

《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

近日,我讲了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杨修之死》一课讲完之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处理了课后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中知识能力的反思

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我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我有以下几个知识点:①讲解插叙的写作顺序及作用;②学习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内容;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堂讲解,与学生互动、利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住了插叙的作用是对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必要补充,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展现了人物性格,我认为这是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最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首先找同学大声,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为其正音、找错误,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每读一段找同学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个训练,我先告诉学生概括事件内容的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例如第4自然段,就可概括为“杨修改建园门”,同学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很容易概括出了其它段落的内容,效果良好。

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在朗读课文中,有多位同学在朗读中读错字,没有感情和出现反复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予以加强。

三、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好,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对问题独特化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历来都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我在课堂上安排让学生自由发言,来评价曹操,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我想一定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辅导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安排,以后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