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69-1077623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24 21:54: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5.1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2)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

(3)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直线运动的学习,学生对直线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曲线运动,学生头脑中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模糊的感性认识。本节是学习曲线运动的第一节,是整章教学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寻曲线运动的特点,本质,和直线运动的显著区别及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明确对曲线运动的认识。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难点: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过程

导入:曲线运动

必修一我们研究了轨迹为直线的运动,而自然和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的轨迹大多是曲线的,从这节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曲线运动。让学生列举曲线运动的实例,之后播放曲线运动实例图片。设计意图:列举实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活动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播放视频和演示实验,观察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总结规律,探讨特点,动手画图和辨析判断,纠正错误认识。通过以上活动,明确速度方向,特点,曲线运动性质,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变可不变的结论。课堂活动二: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视频演示蜡块的运动,让学生分析蜡块实际运动与竖直上浮及随管水平运动的关

系,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等时,独立的联系,为平抛运动等效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做知识的储备。

第二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蜡块的速度,位移,和轨迹进行研究。

第三步:类比迁移,水平抛出物体的运动也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速度,位移,加速度。设计意图:通过蜡块的实例,找出研究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方法,类比迁移研究水平抛出物体的曲线运动的方法,为第二节具体定量研究平抛运动做知识及方法上的储备。课堂活动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一步:视频演示钢球实验,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步:给出实验道具小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小球,演示在空中的运动,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三步: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知识点,通过分析,总结出延伸结论: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合力矢量分别位于曲线的两侧;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四步:通过练习,加深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明确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合力是否恒定无关,唯一的条件就是合力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第一步,让学生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二步,通过设计很简单的探究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第三步,通过逻辑的推理,知识的延伸,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认识。第四步,通过练习,辨析,让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更加明确。总结 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巩固强化。【作业】布置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来夯实基础,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针对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在用其分析物体运动的合成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讨论,讨论的课题均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演示钢球在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下的曲线运动、蜡块在水中同时做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并播放对应的课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再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情况的运动合成的分析,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动脑积极思考的时间。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思维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4、在学生练习方面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我们用了新教材的所有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题目与生活贴近,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实用价值,有些题目是研究性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习题课上也同样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景,用实验的方式来设置题目,同时让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思维锻炼。

缺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完全的解放,对学生的所作、所想还是不放心,总想多给学生一些指导,总希望学生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去想,这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另外,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不希望留尾巴,总觉得一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是最要不得的,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看似完整的一节课,事实上没有使学生的所得最大化,也使我们精心设计的开放学习环境不能很好的保持始终.为了在一节课中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课堂上到处留下了教师的指导痕迹,最终只能是完成了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我们扼杀了,思维受到了限制,这在学生进行对应的课后练习中反映突出,尤其涉及到设计实验的内容,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另外在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的确感到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科学性增强了,更体现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但因此难度增加了很多,增加了教的难度,更增加了学生学的难度。教师面临的问题既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营造开放学习环境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多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快乐。

第二篇: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反思

鸡儿中学 冯彦胜

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思考、探索和解决寻找解决方案。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只有通过反思,才会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只有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地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掌控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目的性。

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效果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学科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把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渊源于现实生活。这样独特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弥补了我十七年教学生涯中的许多不足。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创新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经验的不断积累,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对教学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第三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写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经验,了解一些生字学习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焦急、仿佛”等词句的,培养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鸟在林间飞舞,同时播放鸟叫声,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小鸟,听到了鸟叫声)

那你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生鸟蛋,孵小鸟)有的同学不知道,那也没关系,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

二、识记生字,读准字音

1、首先,我们一起来跟本课的生字宝宝打声招呼,谁来读一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觉得他读的好,要向他学;读的不好,一会儿纠正他。评价。分小组读文。

3、我们怎样记呢?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集体读。

4、游戏:词语对对碰。

活动3【活动】

三、读中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小男孩和两只鸟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个学生反馈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问小男孩看见鸟蛋做了什么?(取下鸟蛋)板书“取下鸟蛋”

那谁知道鸟蛋是什么样的呢?(小小的、凉凉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

2、那我们把“鸟蛋凉凉的”换一种说法呢?请看“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换一种说法就变成了“ 的小路”,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这些词换一种说法之后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讨人喜欢,你们喜欢吗?谁愿意读出来呢?(指名读)

3、师评价:从你轻柔而缓慢的朗读中,我也觉得这两只鸟蛋真好玩,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吧!(生齐读)学习第二节

1、就在小男孩开心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2、指名读。(读出妈妈严肃的语气)

3、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鸟蛋是怎么长成小鸟的。出示课件

4、怪不得妈妈妈说„„(引读),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说话练习:“鸟蛋不见了,鸟妈妈„„”。

5、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边出示课件边说你们说的这些担心、害怕、着急„„都是焦急不安。板书 “焦急不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到“焦急不安”?(我的书包丢了,我焦急不安。

下雨了,小明没有按时回家,妈妈焦急不安。„„)

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发现了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

(我从这个感叹号发现了鸟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

6、指名读(评价、指导焦急不安应缓慢重读)齐读。

7、评价总结(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学习第三节

如果你是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之后,会怎样做?(送回去)板书“送还鸟蛋” 小男孩送了吗?(送了)

2、他是怎样送的?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这小节中哪些词表现了小男孩送鸟蛋的心情,用笔画出来。(小心地、捧着、连忙、轻轻地)

3、理解“捧着”。①做动作“捧着”。

②如果把“捧着”换成“握着、抓着”行不行呢?(不行,那样会弄坏的)

4、小男孩不仅是捧着,并且是小心地捧着,轻轻地送还,为什么这样做呢?(爱惜小鸟、珍惜生命)

5、小男孩不是怕鸟蛋摔碎吗?为什么又要“连忙”呢?(因为怕鸟妈妈等得太着急了)

6、你能和小男孩一起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吗?(小组同学边演边读)

7、让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吧!齐读这一小节。学习第四节

1、看见鸟蛋回来了,鸟妈妈会怎样想?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谢意呢?(叫声,拍翅膀)

课件出示书上的插图,过了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么样呢?(变成小鸟,和妈妈一起感谢小男孩)图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2、两幅图对比,小男孩这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实际上小男孩真的听见这么多鸟儿的叫声,看到鸟儿的飞翔了吗?你从哪个词中知道的?(理解“仿佛”)

4、让我们和小男孩一样“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看着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在高高的蓝天上展翅飞翔,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引读)。

活动4【活动】

四、课堂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知错就改,爱护小动物)

2、其实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小鸟,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活动5【活动】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小鸟真是太漂亮了,太可爱了)那我们今后要怎样对待它们呢?(像小男孩一样爱护鸟类)板书:爱护鸟类

2、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读吧!(配乐朗读)

活动6【活动】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爱惜小鸟、珍惜生命的小男孩,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像小男孩一样和动物们交上朋友!9 两只鸟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9 两只鸟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鸟在林间飞舞,同时播放鸟叫声,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小鸟,听到了鸟叫声)

那你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生鸟蛋,孵小鸟)有的同学不知道,那也没关系,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

二、识记生字,读准字音

1、首先,我们一起来跟本课的生字宝宝打声招呼,谁来读一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觉得他读的好,要向他学;读的不好,一会儿纠正他。评价。分小组读文。

3、我们怎样记呢?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集体读。

4、游戏:词语对对碰。

活动3【活动】

三、读中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小男孩和两只鸟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个学生反馈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问小男孩看见鸟蛋做了什么?(取下鸟蛋)板书“取下鸟蛋”

那谁知道鸟蛋是什么样的呢?(小小的、凉凉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

2、那我们把“鸟蛋凉凉的”换一种说法呢?请看“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换一种说法就变成了“ 的小路”,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这些词换一种说法之后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讨人喜欢,你们喜欢吗?谁愿意读出来呢?(指名读)

3、师评价:从你轻柔而缓慢的朗读中,我也觉得这两只鸟蛋真好玩,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吧!(生齐读)学习第二节

1、就在小男孩开心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2、指名读。(读出妈妈严肃的语气)

3、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鸟蛋是怎么长成小鸟的。出示课件

4、怪不得妈妈妈说„„(引读),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说话练习:“鸟蛋不见了,鸟妈妈„„”。

5、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边出示课件边说你们说的这些担心、害怕、着急„„都是焦急不安。板书 “焦急不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到“焦急不安”?(我的书包丢了,我焦急不安。

下雨了,小明没有按时回家,妈妈焦急不安。„„)

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发现了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

(我从这个感叹号发现了鸟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

6、指名读(评价、指导焦急不安应缓慢重读)齐读。

7、评价总结(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学习第三节

如果你是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之后,会怎样做?(送回去)板书“送还鸟蛋” 小男孩送了吗?(送了)

2、他是怎样送的?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这小节中哪些词表现了小男孩送鸟蛋的心情,用笔画出来。(小心地、捧着、连忙、轻轻地)

3、理解“捧着”。①做动作“捧着”。

②如果把“捧着”换成“握着、抓着”行不行呢?(不行,那样会弄坏的)

4、小男孩不仅是捧着,并且是小心地捧着,轻轻地送还,为什么这样做呢?(爱惜小鸟、珍惜生命)

5、小男孩不是怕鸟蛋摔碎吗?为什么又要“连忙”呢?(因为怕鸟妈妈等得太着急了)

6、你能和小男孩一起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吗?(小组同学边演边读)

7、让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吧!齐读这一小节。学习第四节

1、看见鸟蛋回来了,鸟妈妈会怎样想?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谢意呢?(叫声,拍翅膀)

课件出示书上的插图,过了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么样呢?(变成小鸟,和妈妈一起感谢小男孩)图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2、两幅图对比,小男孩这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实际上小男孩真的听见这么多鸟儿的叫声,看到鸟儿的飞翔了吗?你从哪个词中知道的?(理解“仿佛”)

4、让我们和小男孩一样“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看着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在高高的蓝天上展翅飞翔,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引读)。

活动4【活动】

四、课堂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知错就改,爱护小动物)

2、其实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小鸟,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活动5【活动】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小鸟真是太漂亮了,太可爱了)那我们今后要怎样对待它们呢?(像小男孩一样爱护鸟类)板书:爱护鸟类

2、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读吧!(配乐朗读)

活动6【活动】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爱惜小鸟、珍惜生命的小男孩,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像小男孩一样和动物们交上朋友!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让环保意识渐渐在学生心里萌生,让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而《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教学这首小诗时,我主要启发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初步感知鸟蛋。通过“大家见过鸡蛋吗?摸过它吗?”引出课题。请孩子回忆摸到蛋是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拿到蛋时快乐、激动的心情。孩子进行了课前准备,说出蛋“凉凉的”、“滑滑的”,随机学习课后词语“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感受汉语的多种表达,体会到了男孩的心情,所以读得轻快、活泼,很有感情。

二、体会鸟妈妈的心情。在学习第二节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化出的,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这时候,我紧紧抓住“焦急不安”这个词语,利用场景假设启发孩子们想象:如果你的东西丢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是鸟妈妈,找不到鸟蛋,你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都很着急,有的说“鸟妈妈会到处找”、“鸟妈妈飞来飞去地问”、“鸟妈妈大声地叫”,我顺势一点,这就是“焦急不安”。这时候指导孩子朗读,孩子们都替鸟妈妈读出了她的着急。

三、加上动作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鸟和人类是好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做?”从而引出第三小节,我抓住重点词语“小心地、捧、连忙、轻轻地”提问,小男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马上能答出“他怕把鸟蛋打碎了”、“打碎了鸟蛋,鸟妈妈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看到孩子的能通过重点词语体会男孩的心情了,我引导他们朗读,读出男孩小心的样子。由于这段的动作多,在背诵上是难点,我就和孩子边做动作边把这段背下来,并告诉他们做动作还能帮助我们背诵呢。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课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被一幅幅漂亮的图片所吸引,上课的纪律也比平时好很多。当然,也有几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堂纪律和班级管理是我作为一个低年级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对于新教师更是一件棘手的事。我平时也在不断的钻研,想尽各种方法去管理班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略有成效。

第四篇: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 《说名道姓》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周利娜

学习目标:

1.通过“姓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百家姓》,知道姓氏中多数都是单姓,部分是复姓,能读准特殊的字音。

2.写一篇有关姓名的纪实小作文。

3.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增进人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叫着别人的名字,我们自己的名字也被别人叫着,试想,如果我们都没有名字,那将给我们生活造成多大的不变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姓名。{板书:说名道姓}

二、了解《百家姓》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2.读一读:播放视频《百家姓》儿歌,同学们跟着儿歌读一读。3.记一记:读《百家姓》,记下里面的偏僻姓氏和一些复姓。教师随机板书特殊读音的姓氏。

学习方法:自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4.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和上面姓氏相同的人?

三、姓名问题研究

1.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2. 教师小结。

四、知识竞答。

PPT展示题目,学生回答。

五、写作指导:《名字的故事》200字

同学们,你的大名叫什么?你的小名叫什么?你的名字有什么 故事呢?

1.说一说自己名字的来历及含义

2.出示例文:学生阅读,说出例文中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我的名字叫马桢 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名字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号,也寄托了家长对我们的希望,我的名字就很符合这两个条件。

我姓马名桢没有字。我姓马这当然是因为我爸爸姓马,这用不着我解释。但就因为我姓马,所以我经常说我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马超的后代。

至于我的名字“桢”嘛,那就是大有来历的啦,“桢”指坚硬的木头或房顶上的主梁,也比喻能胜重任的人才,因为爸爸希望我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所以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桢”。

为了不辜负这个名字,和爸爸寄托的希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诸葛武候之志,振兴中华,让中国成为崛起在东方的巨龙。

3.明确构段方式。{总分中结构} 4.学生练笔。

教学反思:

社会是课堂,生活是课本。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姓氏资料,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并对此进行梳理整合。课堂上,我进行有效的调控,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等多种形式对姓氏起源、姓氏趣闻、同名同姓、生僻姓氏等各方面进行了汇报交流。这节课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感受,又充分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的特点。

姓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源远流长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学生们对此既熟悉又觉得神秘,以《说名道姓》为话题展开学习、调查、探究,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同学合作,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百家姓》引导学生感受姓氏的多、感受姓氏学问的深、感受学习姓氏知识的趣,以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姓氏歌”,搜集、交流与“姓氏歌”中姓氏有关的古今名人及周围熟悉的人的姓氏,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气氛热烈。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分享到了活动的快乐。

在探究姓氏的基础之上,我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有趣的姓名故事,由感性走向理性。

第五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李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What's your/his/her name?My/His/Her name is„。”培养学生结交新朋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展开课堂Pair work;Group work的口语交际活动,询问他人姓名、查询电话号码,了解有关姓名的文化知识并制作个性名片。情感态度价值观

该部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主题是结交新朋友,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熟识新伙伴,增进友谊。

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3教学过程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境导入(6分钟)教师活动

1.利用插图或实物卡片让学

学生活动

生找出在预备篇中所学的单1.找出在预备篇中所学的单词,然后教师引导学习打招呼词,学习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基本句型“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What's your /his /he name? My/His/Her name is„”.2.让学生听对话,练习对话并2.练习对话并模仿对话,结识模仿对话,结识班级的其他同班级的其他同学。学。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境导入(2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2a部分的录音让学生1.通过听对话熟悉人名”Ton》听,引导学生通过听对话熟悉Tom Jenny Bob Bruce Jim“,人名”Tony Tom Jenny Bob 完成2a, 2b部分的教学任务。Bruce Jim“,完成2a,2b部分2.听并模仿对话,结识班级的的教学任务。

其他同学,完成2c部分的教2.引导学生重复他们所听到学任务(What’s 的,模仿对话结识班级的其他your/his/her name?同学,完成2c部分的教学任My/His/Her name is„.)。务(What’s your/his/her 3.了解语法点 name?My/His/Her name is„)。

3.概括语法点” What’s your/his/her name?My/His/Her name is„.”

三、第三教学环节:姓名与文化(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3a图中的名和阅读3a图中的名和姓,了解姓,了解有关姓名的文化知有关姓名的文化知识;从3a识;从3a中给自己选一个姓、中给自己选一个姓、名,然名,然后调查其他同学的姓、后调查其他同学的姓,名完名,完成3b的任务。4效果检测(7分钟)本课小结

本课要求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利用教学图片来展开课堂Pair work,group work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已、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 通过学习区分“”了解有关姓名的文化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个性练习设计

成3b的任务。分组进行比赛,小组成员互相问姓名,包括英文名、汉语名,看哪个小组问得快、答得快而准。教学反思 教学探讨与反思 七年级听力目标: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定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辩认出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不同的目标应设计不同的听力题型,同时应考虑答题的方式要简单,如:勾、叉圈、写答题号、排序等。本单元Section A lb是排序,2a是勾;Section B 2a 3a是圈,3b是排序。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慢慢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