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精选合集)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69-949343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16 10:11: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谈话导入

1、古往今来,以月亮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凄婉、绵长,而世界著名钢琴曲《月光曲》表达了音乐家内心的独白,倾入了作者炽热的、真挚的情感,关于它的谱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吗?那么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月光曲》,去聆听那美妙的乐章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读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隐藏在课文中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3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

(1)贝多芬是谁?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课文几次提到弹曲子?分别是什么?

2、课文读完了,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3、卡片出示: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等词语。并相机提问: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的含义。

4、刚才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吗?谁来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5、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到课题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记住,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读课文之时,无论是看到了课题,还是读里面的内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解决它。你们的疑问全部都解决完了,那现在老师还几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我们知道,“月光曲”是一部音乐作品,那么课文中哪部分描写月光曲音乐的内容了呢?《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

课件出示:

(1)课文的哪部分写了《月光曲》音乐的内容?

(2)皮鞋匠兄妹看到了什么?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景象吗?

(3)《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

a舒缓—渐强—高昂

b高昂—舒缓—较弱

c较弱—舒缓—高昂

6、小组汇报,师让学生不看课文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相机出示图片。

7、穷鞋匠兄妹真的看到这些景象了吗?那是什么呢?对,是听到《月光曲》后穷鞋匠兄妹听后产生的联想。

8、“月光曲”音乐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谁能结合板书中的图片说一说,什么时候它的旋律应该是舒缓的,什么时候旋律应该渐强,什么时候旋律应该是高昂?

9、大家到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去读一读,边读边感受《月光曲》的旋律,再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10、谁来读一读?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应用平静、舒缓、柔和的语气去读)大家试着读一读,声音要轻,语速要慢。

(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旋律渐强,语稍速快一些)

(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旋律激昂,语速要快)

11、月光曲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让盲姑娘兄妹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大家想不想听听?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播放音乐)

12、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13、同学们,关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惑?

15、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那么贝多芬为什么要为她弹奏两首曲子呢?弹奏每一首曲子的原因都是什么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6、从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上散步到走进茅屋为盲娘兄妹弹奏一曲,再到弹奏一曲之后盲姑娘懂他的音乐,贝多芬即兴又创作一曲,你认为贝多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板书:平静——同情——激动)

17、请大家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18、由此可见,乐曲的意境与人物的心境是统一的,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19、贝多芬胸中的情感,犹如大海的.波涛,他用音符把他这些情感献给了这对特殊的知音,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送给这对贫苦却热爱生活的兄妹。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0、贝多芬曾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而创作,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做到这一点了吗?此时,你想对贝多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盲姑娘及穷鞋匠说些什么?

21、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被贝多芬及盲姑娘兄妹深深地感动着。被皮鞋匠虽然想满足妹妹愿望但因生活贫穷而无法实现的无奈感动,被他们兄妹之间浓浓的手足之情感动,被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不放弃对音乐的痴迷与执著感动,更被贝多芬高超的音乐造诣及他对穷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那么同学们,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你想怎么做?

22、《月光曲》的谱成是一个传说。有人说,传说是假的,不是真的,但也有人说,传说也许不真实,但传说是美的,它让那么多人把这个故事记在了心里,又让那么多人从此留下了这一页,但无论是穷苦的鞋匠兄妹,还是大音乐家贝多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都相信一点,真正的音乐是献给那些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就像海面上的月光,它也许会被乌云笼罩,但它最终会走向光明。

作业: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传说吧!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其它音乐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写下自己听后感受。

第二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与点拨。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直观感受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二)疑点

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和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什么联系?

(三)解决办法

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读书与交流,给学生播放《月光曲》录音,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读书、感悟。

2、小组内交流与研讨。

3、班上汇报。

4、听钢琴曲《月光曲》。第一课时(-)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10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1)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生词。(出示生词卡片)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交流初读感受。

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4)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此曲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1、读读课文,说说已懂了什么。

2、明确本节课探究目标。(学生提出的疑点)

(二)探究课文

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

(l)贝多芬心情激动。

(2)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这一问题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3)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

(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扩展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摘抄文中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3、课外自主了解贝多芬:查书籍或上网。

4、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三篇: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开发区一中

刘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2、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学生火车接龙有关艺术方面的成语。

一、导入

导语: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曲子,请大家欣赏。播放《月光曲》,播放后师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学生回答:《月光曲》(教师板书)

二、简介贝多芬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示:用以前学过的要素串联法说一说(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2)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在学生汇报中教师给予相机点拨评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于对穷兄妹的同情;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知音;因为穷兄妹手足情深;因为当时清幽的月光,让贝多芬触景生情,产生了创作灵感;因为„„

五、再次读文,赏析第九自然段

课件出示(1)请用“——”画出文中实实在在的事物;请用“﹍﹍”画出穷兄妹的联想。(2)读读联想的部分,想一想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指名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师指导方法:如何区分事物和联想,抓住联想词:“好像”、“仿佛”。

2、读一读联想的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三幅图画,找学生描绘画面,抓住月亮和海面的变化来概括。

3、由兄妹俩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学生体会,指名回答,师相机引导:舒缓柔和——明快有力——高昂激荡

4、由琴声的变化感受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件出示: “贝多芬心中的感情有如大海的波涛,时而——时而——时而——”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贝多芬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体会。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6、比较阅读:删去联想的部分,好不好?体会联想的好处。

六、拓展阅读《致爱丽丝》、《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课件出示:找出两篇文章中联想的部分,想一想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联想的作用。

1、学生阅读主题丛书《致爱丽丝》和同步阅读《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2、小组交流汇报。再次体会联想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聆听《月光曲》或《致爱丽丝》,展开联想,把你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第四篇:《月光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刘小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新词。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铺垫 1.回忆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月光曲》。

3.板书课题。

4.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二、学标展示

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新词。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三.探究新知 1.文本展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流利。画出不认识的字词。(2)叙述文章内容。2.自学导航:

(1).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2).什么是“传说”?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3)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3.自学质疑:

《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4、互动探究: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

(3)盲姑娘知道为她演奏的人是贝多芬吗?(4)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演奏第二个曲子?(5)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5.汇报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6.质疑问难:

(1)生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

(2)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谁的联想?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3)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4)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5)指名说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7.精讲释疑:

(1).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2).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3).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6).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8.归纳小结:

学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多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本身也是一首动人的“月光曲”。

三.知识迁移

1、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课外资料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五.达标测试: 1.选词填空

恬静

安静

(1)夜深了,周围()极了,一切都再沉睡中。(2)姑娘那()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幽静

清幽

(1)春天的樱花公园,()的林中小道上不时走过三三两两的游人。

(2)这片树林远离大路,树木茂盛,显得很()。

苏醒

觉醒

(1)在巨大的教育攻势下,他终于()了,向人民政府交待自己的罪行。

(2)他刚()过来,就忙问:“那些书受损失吗?”。2.填

()的小路

()的琴声()的月光

()的烛光

()的浪花

()的脸()的海面

()的大海 3.多音字组词 六.收获回味: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轻快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第五篇:《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说的主要内容;

2.知道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以及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3.反复朗读第九自然段,想象描写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并运用。

课前听贝多芬的音乐,舒缓的一首,激昂的一首,分别让学生说感受。

这两首曲子都是贝多芬创作的,你们对贝多芬了解哪些?

一、导入

课件出示:介绍贝多芬,音乐家,生平关键事件人物命运(第1张)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贝多芬的资料,提取重要信息,说说你对贝多芬的了解。

课件出示提取信息方法的思维导图(第2张)

师总结:

预设1:学生能找到的情况下,你看我们刚才就是用这样归纳概括的方法提取信息的。

预设2:学生找不到的情况下。同学们,我们可以用这样归纳概括的方法提取信息。

二、初读感知

板块一:

师:播放音乐,出示课题(第3张)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贝多芬的《月光曲》走进第22课《月光曲》。看老师板书课题,读题(关音乐)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请大家打开课本101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这个传说讲了个怎样的故事?(第4张)

学生交流汇报,师根据情况拎出线索

走近(听)(第一步)---

走进(弹)(第二步)---

又弹一曲

(第三步)(第5张)

板块二:

师:课件出示: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弹一曲呢?请大家默读第2-8自然段,请勾画关键语句(第6张)

师: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弹琴给盲姑娘听?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第7张)

学生汇报

师:谁来做这个小姑娘?我来给你找个哥哥。同学们认真听,思考你听出了这是一对怎样的兄妹?

预设1:学生能说出来相机评价

预设2:学生说不出来,再读。

师:你读懂了,贝多芬也懂了,他曾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第8张)就是这样一对贫穷热爱音乐又相互体谅的兄妹感动了贝多芬,于是走进茅屋,弹奏了一曲。那他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

预设1:

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第9张)

指导学生朗读:

师:什么是“纯熟”。(贴板书纯熟)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1:贝多芬技艺高超。

师:贝多芬的技艺如此高超,盲姑娘激动地说——

师: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竟然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琴,他们心灵相通,这不就是(引导学生说出知音)贝多芬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三、感受优美的乐曲

板块三:

师: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9自然段,思考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音乐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第10张)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第11张)

师总结:他们看到了什么?月亮照耀下的大海

他们是真的看到了吗?不是

他们是怎样看到的?想象

原来他们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贴板书联想

想象)看到了月亮照耀下的大海。

师:请大家再次细细品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并用词语概括出来。同桌讨论

预设1:我看到了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

(课件出示先文字,再词语(第12张)

月亮刚刚升起(出图片)读得舒缓一些。请你美美地读一读,第一组读

预设2:我看到了

(课件出示先文字,再词语(第13张)

月亮升高(出图片),气势逐渐增强(女生读)

预设3:我看到了

(课件出示先文字,再词语(第13张)

波涛汹涌(出图片),气势激昂(男生读)

师:聪明的你把这三幅画面联系起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三幅图(第14张)

(景物在变化的)

景物在变化说明什么?乐曲的旋律在变化说明什么?说明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这时候你又读懂了怎样的贝多芬?

预设:他是一个善良的,技艺高超的,愿意为穷人弹奏乐曲的师: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她的美?

周老师是从微波粼粼的画面感受出来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么美的词语变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是哪些词语让画面动起了呢?

课件变红

师:这么美的画面咱们再来读一读。配乐朗读

师:这么美的文字我们要记在心间,能记住吗?

师:兄妹俩听到这么美妙的《月光曲》,他们好像面对着大海,当你听到这首曲子时也一定会有丰富想象,你好像面对着哪里?请大家聆听这首《月光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美妙的文字流淌在你的笔尖,拿出课文纸写下你的想象

课件出示:

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面对着——

艺术真美啊,今天我们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艺术和语言文字结合的天地间自由翱翔了一番,咱们大家课后多多接触美好的艺术,去感受艺术的美丽。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