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5篇范例)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69-1028732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09 16:06: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秧歌舞》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十字步),并随音乐表演。

3、用打击乐器锣、鼓、钹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运用锣、鼓、钹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八角巾、锣、鼓、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舞蹈视频

2、介绍秧歌的历史发展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汉族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人们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时,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至今已有千年民间历史。秧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歌谱

2、听赏秧歌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生跟唱

4、教师弹琴,生学唱。

歌曲处理:歌曲中的衬词“咚锵咚锵、咚咚锵”处要唱的活泼风趣

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正确演唱演唱歌曲。

三、学跳秧歌舞

1、出示八角巾

2、教师教跳十字步

3、“十字步”采用两进两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1、拍手练习

2、教师教授敲鼓、敲钹

3、分组练习,并汇报表演

4、部分学生用八角巾,而部分学生扭秧歌,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加上锣鼓伴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表达:我学会了秧歌舞,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这节课就上到这,再见。

《秧歌舞》说课稿

府谷四小:高 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脚步》之活动课《秧歌舞》。

一、说教材:

1、《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是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得新民歌。

2、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流星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秧歌舞》。

2、能力目标:学歌曲《秧歌舞》,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

2、难点:①、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②、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四、说教法: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呢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 要 加 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 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变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1、“情趣激趣法”,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游戏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3、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将运用“听唱法”、“示范法”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把握音准,唱好歌曲。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引导者。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听唱、教唱、讨论、合 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

六、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趣。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

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七、说流程:……

八、说教学启示: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表现欲,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在此,希望各位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及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明水县滨泉凤亭小学

执教者:史蕾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秧歌舞》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并把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

2、掌握并会敲击锣鼓等乐器典型节奏,学生之间可以准确配合。

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锣、鼓、镲、丝绸等

五、教学过程

导 入: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秧歌舞》音乐,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

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简介:秧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一首具有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歌曲《秧歌舞》。新课教学: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师:听一听这首歌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高兴地、热烈的。

师:要求要和音乐合拍(复听)歌词中唱到了什么?仔细听听他们在敲些什么? 生:敲锣打鼓!

师:东北的秧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听起来很热闹,非常的欢快、热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

1、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师: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热烈情绪。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提示:在歌曲中间的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一个八分音符要指导学生唱准,不仅要把节奏唱好,还要把音符时值唱准。)

2、用“da”随琴进行模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但是个别地方需要注意,(这时候学生基本可以演唱歌曲的旋律了,重点指导学生演唱附点的节奏,讲解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再完整来一遍。引导学生找出相同节奏型,介绍东北秧歌特有节奏型,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击打。

3、填词完整演唱歌曲

播放《秧歌舞》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教师指导:激发学生感受歌词的情绪,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学习秧歌的锣鼓节奏(多媒体出示)练习击打节奏型。师生合作。师:在秧歌中,为了渲染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人们常用锣鼓来助威,下面我们就学习一小段锣鼓经。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试试,你们合作得真棒。(找表现好的给他打)

5、学习秧歌舞“十字步”。(课件出示“十字步”的图示,教师示范十字步的步伐。)

师:东北秧歌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脚步,叫十字步,我们一起学一学。跟老师一起左上、右上、左退、右退。老师做,系上红绸让学生进行歌表演。教师指导:指导学生练习十字步,师生跟着音乐,共同做出秧歌的简单律动。

师:这首歌曲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那么让我们]扭起秧歌唱起歌。(全体载歌载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拓展学习

师:大家的表演真热闹啊,其实除了我们跳的东北大秧歌,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歌舞也非常的著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介东北秧歌(形式: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打花棍、高跷等)

师:其实呀,不仅是东北人喜欢扭秧歌,我们国家其他地区的人们也很喜欢扭秧歌。全国各地有自己不同风格的秧歌。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不仅跳了欢快、热烈的东北秧歌舞,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下学习一些舞蹈的知识或是舞步,把你学会的舞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其他地区的秧歌。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了,让我们]踏着这欢快的音乐边跳边舞走出教室。

第三篇:《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府谷四小:高 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秧歌舞》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

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手绢、锣、鼓、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语

2、播放MTV——《爱我中华》 a歌曲演唱的内容及情绪 b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 c出示图片——56个民族

3、师生简单展示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师: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教师播放《秧歌舞曲》教师随音乐表演

2、板书课题

3、介绍秧歌舞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秧歌舞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

三、学唱歌曲

1、出示大歌谱

2、欣赏动画歌曲秧歌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

4、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掌声

5、跟节奏朗读歌词

6、教师弹琴,按乐句教唱

7、弹曲填词:老师弹一句,同学填词唱一句

8、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

四、歌曲处理:出示重、难点——渗透乐理知识

1、重点:附点八分音符(教师示范唱)

2、难点:七度大跳——歌曲结束句

五、学跳秧歌舞

1、出示手绢

2、教师教跳十字步

3、教几个简单的秧歌舞到动作

4、“十字步”采用两进两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

5、学生分组展示

六、用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锣 2/4 :× ×|×× ×|| 镲 2/4 :× ×|O× ×|| 鼓 2/4 :××× ××|×× ×||

1、拍手练习

2、教师教授敲鼓、敲镲

3、分组练习,并汇报表演

4、部分学生用手绢花,而部分学生扭秧歌,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加上锣鼓伴奏。

七、欣赏

1、师语:

2、欣赏陕西秧歌

3、浏览民族舞步——拓展知识

八、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表达:我学会了秧歌舞,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这节课就上到这,再见。(同学们随音乐扭出教室)

《秧歌舞》说课稿

府谷四小:高 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脚步》之活动课《秧歌舞》。

一、说教材:

1、《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是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得新民歌。

2、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流星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秧歌舞》。

2、能力目标:学歌曲《秧歌舞》,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

2、难点:①、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②、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四、说教法: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呢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 要 加 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 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变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1、“情趣激趣法”,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游戏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3、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将运用“听唱法”、“示范法”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把握音准,唱好歌曲。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引导者。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听唱、教唱、讨论、合 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

六、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趣。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

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七、说流程:……

八、说教学启示: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表现欲,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在此,希望各位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及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四篇:秧歌舞

《秧歌舞》教案

一、课例名称:《秧歌舞》

二、课 型:音乐活动课

三、年 级:小学四年级上册

四、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活动内容:歌曲《秧歌舞》(陝北民歌)

六、活动目标:

1、学唱陕北民歌《秧歌舞》,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运用各种动作、器乐、演唱等形式,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风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性地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钢琴、实物投影仪、锣、鼓、碰铃等

七、教材分析:

1、活动《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

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在同学们演奏的锣鼓声中载歌载舞。

秧歌舞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是一种民族性的舞蹈,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有着自己成熟稳定的风格。

歌曲采用陕北民歌的曲调,歌曲为商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实际上仅用了两句不同的旋律加以重复。旋律简单,节奏活泼,很富有民间乡土气息,适合广大群众传唱。“秧歌调”是陕北人民在节日中载歌载舞时所用的一种民间小调。

八、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我国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了解民族音乐。

本单元的难点:找教案请到教案库-http://www.teniu.cc)

活动难点: 学习典型的少数民族舞蹈,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通过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九、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彩带,秧歌舞碟

十、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教案库 http://jiaoanku.com]

二、导入部分

1、谈话: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到来时人们都用哪些形式来庆祝呢?(唱歌、跳舞、扭秧歌、敲锣打鼓放鞭炮、观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

2、欣赏秧歌舞《拥军秧歌》

师:谁知道刚才老师跳的是什么舞步?(秧歌步已学过)

3、学跳秧歌舞(1)教师示范秧歌步,学生模仿练习

(2)全体随着《边区好地方》学跳秧歌舞

三、歌曲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边区延安看一看,看看边区的人民用什么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呢?

1、听赏歌曲《边区好地方》,学生感受旋律和节拍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

3、学生随录音哼唱旋律(律动踏脚、拍手)

4、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5、难点突破:一字多音(要求:声音要圆滑)

6、巩固练习

(1)听琴慢唱歌曲

(2)轻声齐唱

(3)师生歌曲接龙(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4)领唱、齐唱(一二句领唱,三四句齐唱)

(5)小组自学,练习巩固歌曲教师辅导

7、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抒发了边区军民愉快欢乐的心情,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这样高兴呢?

(1)各组设计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

(2)小组汇报表演歌曲,师生给以评价

8、集体展示:

师:同学们,边区这么热闹,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那么让我们扭起秧歌唱起歌赶快上路吧!(全体载歌载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认识锣鼓 :师:这是什么乐器?你们想不想敲一敲(学生自由探索演奏方法,教师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演奏

(2)模仿演奏:怎样才能演奏出动听的声音呢?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演奏的,听听老师演奏的声音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你们在下面模仿,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演奏

(3)探索演奏:师:能不能用你身边的东西模仿锣鼓的演奏。

(4)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同学用锣、鼓、碰铃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边模仿敲击边唱歌曲。

四、创编歌词——启发学生创编歌词,培养创新能力

1、以“六一真快乐”为题,小组讨论,集体创编。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在那一天我们都非常高兴,感到无比幸福,你能用自己的歌声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吗?

2、模仿原歌词来创编新词,然后请同学们唱唱自己写的歌。

五、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边区好地方》同学们感受到了边区人民热烈向上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精神面貌。

第五篇:秧歌舞

《秧歌舞》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5、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10、课后拓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舞蹈、乐器、歌曲)进行研究性学习。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文字或音响)。乐器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民族舞蹈秧歌

2、复习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的: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

3、乐器小组汇报:

用学会的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秧歌伴舞,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一拍一动学习秧歌步,并能够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这具:手绢、扇子)

5、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秧歌舞》教学设计(5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