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3《江南》优质课教学设计
3江
南
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2种笔画。
1.字词教学。
图示记字法:教师提供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让学生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
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书写生字:“东、西”是独体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1次学习古诗,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准备有关江南风景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一、谜语先行,进入画面。
1.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想看看吗?这种小动物有些害羞,藏在谜语里呢,你能把它请出来吗?
课件出示谜语:
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
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是“鱼”。
2.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师: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旅游比较仓促,没有看够的同学还有机会,赶紧到诗歌里去瞧瞧,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江南的?
谜语激趣导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紧跟着课件展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让孩子们对接下来的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二、借助拼音,进入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并给予评价。
3.听教师示范读。
过渡:想要读得准确、流利,我们还要做什么呢?那就是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成为好朋友。
4.请大家再读诗歌,注意要将课文后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5.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生字。
6.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教师课件出示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7.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生字,教师随机正音。
8.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学习“莲”,认识草字头,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如:草、菜、花。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三、结合图片,走入江南。
1.课件出示采莲的图片。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指名读,齐读。
2.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莲叶/何田田
请生示范读,提醒停顿。
3.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4.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师范读,生跟读。
古诗要想体会的深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朗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生字指导,书写练习。
1.课件出示生字:可、东。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东”的第三笔是竖钩。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东:第二笔为撇折,竖钩要挺直,正好落在竖中线,但与第一笔横不能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
4.学生互评。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写一两个字也可以。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也训练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学习生字“西”和新笔画“竖弯”。
2.熟读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一、复习巩固,再赏江南。
1.课件出示会认字,抽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江南可采莲
鱼东西北
2.听写生字“可、东”。
3.对照课件纠正。
4.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下面教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5.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简简单单的课前复习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复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细读全诗,感受美景。
1.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全诗,齐读。
3.江南美,美在荷叶。瞧,(课件出示女孩采莲图)这里的荷叶真多,我们一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指名读。
(2)师相机评价,这里的荷叶可真多,我们可以说“莲叶何田田”。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3)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4.江南美,还美在鱼儿,这里的鱼儿很调皮、很活泼,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又游到北。大家知道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是怎样的吗?
教师在黑板上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让学生直观地认知方位。
5.鱼儿可真多,这一条条的鱼儿游来游去,让江南更美了。齐读全诗,通过你们的朗读,读出江南的美。
6.学生齐读课文。
7.大家读得真好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课文中描绘的江南的美景,尝试着背诵课文吧。教师引背,学生接背。
学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朗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课文。
三、生字指导,升华主题。
1.出示生字“西”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竖弯。教师指导书写新笔画竖弯: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写。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与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兼美的文章,如果过多分析就会破坏美感。用音乐、图画、言语渲染和创设与文章相谐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弘扬个性,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二、激活生活体验。
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转化成内涵丰富的语言,但这还需要教师去提醒,去激活。一旦激活了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产生了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思,激发创造性的语言。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为学生打开门,而是帮助、鼓励他们寻找打开门的钥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去打开更多的大门!
第二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 11《 项链 》优质课教学设计
项链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标点及段落间的停顿。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4.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积累运用叠词。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准“蓝、金、活”等11个生字的字音;会写“的”等4个生字。
难点
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1.字词教学。
本课共11个会认字,有7个出现在第1自然段,可以集中指导识字,特别要强调“蓝”“着”的读音。
本课生字的学习,要结合词语教学和生活经验进行。比如“蓝蓝的”“又长又软”,要在了解构词特点的基础上识记“蓝、又”;“笑”可以示范各种笑,“金”可以展示一些金饰品。“娃”和“挂”通过比较,发现其部首在表义上的提示作用。要写的“白”提示撇短,横折横段较长;“的”左边的“白”横段宜短,撇画长;“又”注意横撇的走势,撇尖捺脚齐平;“和”左右等宽,左高右低,“口”在右半格的中下部。
2.阅读理解。
第1自然段的三句话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可以让学生数数句子,一句一句地读,了解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视频、图片入手,交流曾经的经历或者看视频说感受,“说说你看到的大海”“学学海浪的声音”;第三句话要指导读好长句子,交流“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浪花”,感受浪花的淘气、可爱、慷慨。第2自然段第一个句子要指导读好长句子,第二句可以用多种形式朗读,引导思考、交流: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3.理解运用。
本课中“的”字词语很多,是指导学生积累“()的()”的很好范本,可结合课后练习向生活经验迁移积累和运用。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尝试读一读课文。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挂、活、金”11个生字。会写“白、的”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3.积累运用叠词。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项链是什么吗?你看见过谁戴项链了吗?
2.课件出示生活中项链的图片。
这是一串怎样的项链?(生自由答)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板书课题:项链)
4.课文会向我们介绍谁的项链呢?项链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亲切感,提出疑问,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趣味识字,扫清障碍。
1.同学们,这些项链上的珍珠、海螺、贝壳都来自哪里呢?(大海)
2.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大海看看。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圈出来。
蓝
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金
3.指读,开火车读,读准上述生字。教师随机指导,音形义各有侧重。
(1)娃,wá,读第二声。课文中“小娃娃”一词中,两个字重叠在一起,第二个读轻声。
比较识记字形:娃——挂。
(2)“笑着”的“着”读轻声zhe。
①回忆:第10课《大还是小》中的词语“盼着”的“着”也读轻声zhe;第9课《明天要远足》中的词语“睡不着”的“着”读zháo。像这样有不止一个读音的字叫作多音字。
②课件出示,根据字源本义帮助学生识记“笑”。
“笑”原来表示竹被风吹弯时发出的声响,像人弯腰笑时发出的笑声。
(3)活,单独念二声huó。在词语“快活”里读轻声huo。
换词法理解“快活”(快乐、愉快)。
(4)蓝,lán,声母是边音l。“蓝蓝的”,文中指大海的颜色。回忆课文《小小的船》,诗中写的是“蓝蓝的天”。
(5)又,yòu,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朗读下列句子,理解词语。
大海——又宽又远;沙滩——又长又软。
(6)和,hé。加一加,记字形;换词法,理解字义(跟、与)。
(7)“贝”字可通过字形演变识记字形。
三、朗读课文,认识叠词。
1.认识、读准了生字,我们就可以好好读课文了。请大家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
2.听教师朗读课文,注意教师对长句子的读法。同学们边听边找一找表示颜色的词。
3.课件出示。
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彩色的金色的(1)指导读好轻声“的”字。
(2)轻声读,说说你的发现。(教师点拨:像这样两个相同的字或两个相同的词构成的词叫叠词。)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这些颜色?用上这些叠词说一说。如“雪白雪白的棉花”“蓝蓝的天空”“黄黄的沙漠”等。
4.比较“白”和“的”,指导书写。
(1)学习“白”字。
①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比一比、加一加等)。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每个笔画的注意点:起笔撇画不要长,竖画稍微向右斜,横折略向里面走,中间小横靠左不靠右,最后一笔收好口。
③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红、临写。
④教师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2)学习“的”字。
①学生自主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②“白”字单独写和在“的”字的左边相比较,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在“的”字中要谦让、瘦长,留位给“勺”。)
③教师指导书写“的”字的横折钩。
④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结合课后练习题,学习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课件出示本课的“的”字词语。
雪白雪白的浪花
小小的海螺
彩色的项链
金色的项链
蓝蓝的大海
黄黄的沙滩
(1)回忆以前学过的“的”字词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儿、闪闪的星星、数不清的雨点儿、红的花、绿的草……
(2)课件出示课后习题,学生连一连。
6.文中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叠词,找一找,读一读。
哗哗地笑着
嘻嘻地笑着
(1)指导读好轻声“地”和“着”。
(2)这两个词是表示什么的?还可以怎样的笑着?用上表示声音的叠词说一说,如哈哈地笑着、呵呵地笑着、嘿嘿地笑着等。
把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分批展示,既能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又能通过反复出现,加深学生对叠词的认识,体会叠词的韵味,达到积累和运用的目的。
四、读好第一自然段,读好长句。
1.你们去过海边吗?看,这就是大海。
(课件播放大海、沙滩和浪花的图片。)
由图片唤醒学生曾经有过的直接或间接的回忆,有利于学生把形象思维和语言文字迅速建立起联系。
2.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沙滩呢?课件依次出示: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指名读,提示逗号要停顿。
把“又宽又远”“又长又软”变成红色字体,说一说这两个词分别写出了大海和沙滩的什么特点。你会用“又”字来说一说生活中的事物吗?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
又()又()
再读上面两句话。
把相同句式的两句话放一起,有利于强化“又”字短语的印象,再从课内向生活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课件出示。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第3句话很长,除了逗号要停顿,句子中间也要停顿,听教师范读。
反复练习,直到在“悄悄撒下”后能很自然地停顿。
4.你喜欢大海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哟。
长句的朗读关键在于停顿,一年级孩子的模仿能力比理解能力强,通过示范教读,学生能直观感知长句的朗读技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练写“白、的”二字,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巩固本节课的识字成果和朗读目标,也是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第2课时
1.会写“又、和”两个生字。
2.品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一、复习运用“的”字词语。
1.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这些叠词是写什么的吗?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雪白雪白的指名读以上叠词,并说一说在课文里分别是写什么的,并连起来说说“()的()”。
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的”字短语。
在上节课感知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并发现“的”字短语的组成特点,并由课内拓展到生活中,使得这一语言现象深入学生内心并乐于接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你们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教师点拨:把浪花当成人来写,浪花会笑,还会“悄悄地”做事情。多有趣啊!
3.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们有什么感觉?
预设:大海太美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到大海的美丽景色,小娃娃是怎么做的呢?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交流第一句话。关注小娃娃的一连串动作。
笑着
迎上去
捡起
穿成挂在胸前
教师通过做动作,引导学生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3.海螺和贝壳是怎么串成项链的呢?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串项链,谈谈感受。
预设:很好看。很想戴上这串项链。
4.大海也和你们一样想戴上漂亮的项链。现在,大海有项链了吗?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课文中就有答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一定能发现。
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1)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快活的脚印)
这是谁的脚印?(小娃娃跑过的脚印)
(2)小娃娃的脚印怎么能串成项链呢?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
沙滩上,一串串小脚印印在海边,远远看去,就像金色的项链。
(3)大海的项链漂亮吗?美美地读出来。
5.你有过去沙滩边捡贝壳的经历吗?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小娃娃在海边快乐嬉戏的场景。小娃娃用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大海用小娃娃的脚印穿成金色的项链。多么美好,多么快活!朗读时语调要活泼、轻快。
一串用海螺与贝壳做成的实物项链,教师不仅在导入课文时使用它,在指导朗读时更是用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海的项链是教学的难点,课件图片的适时介入,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并为学生提取课文信息提供了帮助。对阅读难点的突破,设计由显性逐步指向隐性的坡度问题,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支架,实现逐步提升。
四、认识“禾木旁”,学写“又、和”。
1.课件出示:
禾
和
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禾木旁”是“禾”字演变而来的,做偏旁时变瘦了,捺变成了点。
2.学写“和”和“又”。
除了“禾”的变化,同学们观察一下,写“和”时还要注意什么?(提示“口”偏下挨近“禾木旁”。)
“又”字的书写要领有哪些呢?学生观察后交流,师再小结:“又”里藏着小三角,横短撇长略倾斜,撇捺交叉在中心,左右对称要舒展。
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发现独体字和偏旁的区别,有利于对字形的识记,提高书写的准确性。
五、欣赏《踏浪》,布置作业。
1.课件播放:
歌曲《踏浪》
2.布置作业: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尝试背诵。
《项链》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的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作者巧妙构思,把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教学中注意以下三点:
一、词语识字,加强运用。
识字是低年级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词语识字,把生字的识记和叠词的感知积累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自己圈画叠词,认读叠词,感知叠词的特点以及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叠词的学习活动自然而然地记住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二、读好长句,了解课文内容。
一年级孩子爱读儿歌,也会读儿歌,因为儿歌多为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他们识字量少,语感较差,很难读好长句,更难读懂长句,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指导读好长句与了解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通过示范和反复教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模仿中领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学会在没有标点的长句中间,根据句意做正确的朗读停顿。把课文读通读顺了,也就很轻松地了解了内容。
三、比较独体字和偏旁,感知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写好汉字的关键是正确处理笔画长短、位置和方向,但一年级孩子的总体把握能力还很差,在指导写字时,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形象易感知。本课中“白”和“的”,分别是独体字和合体字,但两个字又有联系。在指导“白”字时,要提示独体字写在田字格中间,稍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的”中的白字旁,比较“白字旁”与“白”的不同,从而明白作偏旁时“白”要写得瘦一些,关键就是要把横折的横画写短。比较“和”和“禾木旁”,通过观察发现作偏旁时,“禾”的捺要写成点。在此基础上,告诉孩子们懂得谦让的道理,使汉字的书写指导和品德教育相得益彰。
第三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 8《雨点儿》优质课教学设计
雨点儿
1.认识
“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难点
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
1.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多种形式认读,反复巩固。
2.阅读理解。
有效利用课件和课本上精美的插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小雨点、大雨点乐于奉献的精神读出来。
3.表达运用。
启发学生在文本带给的想象空间里,说一说花花草草对雨点的告白,鼓励学生大胆勇敢的想象,敢想并且敢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的表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角色,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
2.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
“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欣赏《小雨沙沙沙》:同学们,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导入课题: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想到了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雨点儿》。
板书课题:雨点儿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题目!
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
课前我提前准备好歌曲《小雨沙沙沙》,这首歌很多孩子会唱,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欣赏着优美的动画,孩子们的激情一下子上来了,精气神也提上来了,很快就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识字教学。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
2.检查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1)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2)交流识字的方法:
每个生字都有自己的特点,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生字宝宝的?
学生汇报,指名说说。
预设:熟字加偏旁:万——方
工——空
熟字换偏旁:菜——彩
闪——问
熟字换部件:穿——空
熟字(加一加):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
(3)认读词语
同学们可真厉害,都是识字的小英雄,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中,再来读读看。
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来
地方
没有
更红
绿色
长大
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识字环节遵循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以及需求,要多下功夫,反复认读,当然,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开火车读,同桌比赛读,领读等多种形式。另外,我善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三、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问”字,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间”做比较,想想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
2.“有”字右下方是“月”字,“月”字的第一笔变成了“竖”,“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3.“半”字与“羊”字很像,但区别很大,书写时一定不要写成了别字。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4.“从”字由两个“人”组成,第一个“人”字的“捺”变成了“、”。
5.“你”字是左右结构,左右两边上下平齐。
6.练习书写,展示评价。
书写前先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形近字的区别,强调了书写时的易错地方,结构特点,再学习写字。练习书写先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它的笔画笔顺,可以帮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仍然要放在“听、说、读、写”这个训练点上,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四、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大家是不是非常高兴呢?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吧!教师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认真听,听听教师是怎么读课文的,还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还可以查字典解决。
3.汇报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吗?(板书:大雨点儿小雨点儿)
初读环节的设计是在识字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前面识字的基础上,自由读课文,一是做到生字回文;二是对课文内容做到整体感知。
五、布置作业。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2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一、复习生字、生词。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字宝宝,不知道今天大家是否还认得它们?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来
地方
没有
更红
绿色
开出
长大
2.指名读,再指名领读。
通过读字词,教师知道现在大家都已经读得很棒了,扫除了字词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学习课文会更加顺利!
通过多种形式让生字多次复现,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本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上一课时的复习,又是对第二课时的引领,承上启下,必不可少。
二、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1)同学们,读了第1自然段,谁能说说雨点多吗?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数不清”就是很多的意思,多的无法计算。大家想一想,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
数不清的()
数不清的()
数不清的()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落”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
预设:树叶、雪花、羽毛可以用上“飘落”。因为这些东西很轻,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地。
(3)指导朗读。
谁来试着读一读?要注意读出雨点儿很多,而且落的速度慢。
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大家快看!大雨点和小雨点见面了,它们聊起了天!(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
请大家自由读2~4自然段。
1.大雨点儿问了小雨点儿什么问题呀?
2.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
3.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
(3)创设情境,感悟朗读。
认识对话: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之间的一问一答就是对话。
练读对话:出示3组对话,同桌合作朗读(想想如果你是大(小)雨点儿,你会怎么读呢?)
抽生朗读,情境感悟:假如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离得远(或着急离开),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男生(大雨点儿),女生(小雨点儿),教师(讲故事的人)。
3.学习第5自然段。
(1)小雨点儿要去哪里?大雨点儿要去哪里?它们要去的是什么样的地方?
(2)看,小雨点儿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谁来猜猜那里有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指名读。
(3)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花草满地的图片)
同学们,看: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
他读得怎样?指名评价,比赛读。
(4)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有红的花和绿的草?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雨点儿)
预设:虽然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去的地方不同,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
(5)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对雨点儿的喜爱之情去齐读全文。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角色对话。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雨前雨后的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角色,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通过总结延伸,回顾、整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促进学生积累、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作业布置。
续编故事:花花草草对雨点儿的告白。
整节课,我鼓励学生利用识字方法识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再加以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及时进行鼓励,反复巩固,本着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一宗旨,把字词这一根基抓好。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字认字的方法。
课上,我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还有课本上精美的插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一系列提问,如: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有红的花和绿的草?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小雨点儿、大雨点儿乐于奉献的精神读出来。
总之,在学习《雨点儿》这课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是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出自主精神,学生也学到了多种多样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将给予学生鼓励,学生也学得很愉快。
第四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 6《比尾巴》优质课教学设计
6比尾巴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短文。
3.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4个字和1个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读好问句的语气;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1.识字写字。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学会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且要注意字词的不断巩固,鼓励学生课下自主识字。
2.阅读理解。
课上及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朗读的重点,并通过教师范读,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表达运用。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尾巴的样子,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小动物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正在比赛呢!他们在比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忙着比尾巴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比尾巴。)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好词语“尾巴”,强调“巴”字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
2.看到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一:是谁在比尾巴?
预设二:为什么要比尾巴呢?
3.说得真好,那到底是哪些小动物在比尾巴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导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文本。通过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本课生字圈出来。
2.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出来?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引导学生个别读。
(2)同学们自己预习就能认识这么多生字,真厉害!大家都是识字的小能手!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中,谁来读读看?(课件出示词语。)
比一比
尾巴
谁的长短
一把伞
兔子
最好
公鸡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读错的予以纠正。
3.课件出示新偏旁:
扌:把
打
八:公
(1)下面我们来学习两个新偏旁:提手旁和八字头。首先我们来看看提手旁。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系,都是表示动作的。那提手旁是怎么写的?横,竖钩,提。大家跟着教师一起来写一写。
(2)学生写提手旁。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提手旁的字?(把、打)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公”,遮住“公”字的下面部分,提问:上面是什么字?(“八”字)对了,这个偏旁的名字就叫八字头,大家一起说两遍。(学生齐说两遍八字头)
小结:同学们,识字、认字的方法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所以大家要做个有心人!
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让学生在词语中认读生字,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在教学中多进行认读训练,能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同时及时的鼓励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指导书写。
同学们个个都非常棒,写字肯定也难不倒大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字吧!
长
比
巴
把
1.先教学“长”字。教师先示范写新笔画“竖提”,学生记住笔顺,观察“长”字的第几笔是“竖提”,并照着书上的笔顺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写这个字。
教师指导怎么写好“长”字: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在竖中线上收笔。学生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遍。
2.引导学生观察“比”字,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比”字用4笔写成。这个字的左右两部分很相像,第二笔和第四笔易混淆,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竖弯钩。
3.“把”和“巴”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独体字,所以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生字一笔一画地写出来。请大家注意坐姿!
5.练习书写,展示评价。
书写前先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形近字:“把”与“巴”的区别,强调了书写时的正确位置。学习写字,应先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它的笔画笔顺,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并且及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提出表扬。
四、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听录音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
课件播放,出示要求:
6.比尾巴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第一个小节提问了哪些问题?
3.第三个小节提问了哪些问题?
4.读完全文,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
指名回答问题。
生1:课文一共有4个小节。
生2:第一个小节提了3个问题,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3:我知道了猴子的尾巴最长,兔子的尾巴最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1:第三个小节提了3个问题,即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2:我知道了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通过再读课文,鼓励学生多说,积极地发言,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纹络结构。还应为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倾听,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听边动脑的好习惯。
第2课时
1.巩固对生字、生词的认识,学写本课生字。
2.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说话,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识字小比赛,看看谁的字词学得好。
(1)开火车认读生字。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不知道大家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课件出示:
我来读: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指名检查读生字,开火车读,学生分组读。
(2)复习词语。
本课的词语谁能来认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来挑战呢?课件出示:
我来读:
比一比
尾巴
谁的长短
一把伞
兔子
最好
公鸡
指名学生读词语,并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
通过本环节的进行,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字词及时巩固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不断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反复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加深学生们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做到稳固掌握的目的。
二、学习一、二小节。
1.大家快看!这三只小动物真是急性子,他们刚凑在一起就开始比尾巴了。
师: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后面都有个“?”。
师:同学们,这是问号,有问号的句子就叫问句,和平时带句号的句子读起来不一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谁能来读一读第1个问句?
2.指导朗读。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指名读1、2句.提示:将“谁的”这两个字读得比较响,把“长”字读得比较响。
(2)师范读。
(3)学习反义词:“长”和
“短”是一对反义词。
黑——()
美——()
胖——()
高——()
苦——()
深——()
弯——()
香——()
(4)指导读第3个问句。
提示:在“尾巴”这个词语后面停顿一下。
提问:小动物的尾巴有长有短,还有的像把伞,你最喜欢谁的尾巴呢?为什么?
预设:
生1:我最喜欢猴子的尾巴,因为猴子的长尾巴可以挂在树上荡秋千,像一根长绳子。
师: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1朗读)
师:还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绒球,很可爱。
师:你能把兔子尾巴的可爱给读出来吗?
(生2朗读)
生3:松鼠的尾巴大大的、轻轻的,可以当被子呢。从树上跳下来,不会摔伤。
师:难怪说它的尾巴像把伞呢!松鼠有这样的大尾巴,心里一定开心极了,你也能开心地读读这句话吗?
(生3朗读)
师再指名读。
三、学习三、四小节。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1.这三只动物的尾巴和前面小动物尾巴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公鸡的尾巴弯一点,鸭子的尾巴扁一些,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小朋友,你们见过孔雀的尾巴吗?一起来看看吧!
孔雀的尾巴好美啊!谁能来试着读一读第3、4小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边读边感悟;然后再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及时总结,关注学生在读中的进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通过课前预习课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所以一定要加强训练,提高要求。
四、拓展延伸。
1.你们瞧,又有一群动物赶来比尾巴了!
课件出示:大象、老牛、小鱼、燕子
提问:他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说一说。
2.编儿歌。
请同学们也来模仿课文,编一编小儿歌吧!
课件出示: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好像()?
()的尾巴()。
()的尾巴()。
()的尾巴好像()。
拓展延伸环节主要针对大家本节课对小动物尾巴特点的了解,进一步拓展其他小动物的知识,让学生对小动物充满好奇,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心理。拓展延伸环节主要针对大家本节课对小动物尾巴特点的了解,进一步拓展其他小动物的知识,让学生对小动物充满好奇,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课后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与同学交流它们的不同。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教学导入时,我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喜爱进行有效的对话,吸引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提前把孩子们引入文本,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识字环节,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识字,如:采用小教师领读、交流创作,对比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在教学中,多次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以后学生自主识字打基础,同时相应的鼓励对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指导阅读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大声读,鼓励比、学、赶、帮。特别是在处理问句的读法时,让学生自由读,教师关键时候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全班比赛读,把读作为重点来进行。
在拓展方面,利用课件出示了其他的小动物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让孩子们结合本节课所学,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形式编儿歌,再一次把课堂的气氛带动起来。
课堂是一门需要不断完善的艺术,为此,我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第五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5《影 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以下4篇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这些课文都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写的,语言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活泼俏皮。
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的同时反复诵读课文,还可以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训练,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辨别生活中不同事物的差异,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数句子。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影子
《影子》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4.背诵《比尾巴》。
比尾巴
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青蛙写诗
写了小青蛙要写诗,小伙伴都来帮忙的事。
雨点儿
写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选择去不同的地方为人们做事情
口语交际
用多大的声音。
1.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语文
园地六
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2.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巩固方位词“前、后、左、右”,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
3.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4.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5.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5影子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宀、女、月”3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3.借助情境,学会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
4.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识记前、后、左、右4个方位,并用这4个字来表达方位。
难点
了解影子的特点,并且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4个方位。
1.字词识记。
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而且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
2.阅读理解。
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课堂重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
3.表达运用。
在学习课文时,出示相应的插图,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宀、女、月”3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结合情境学会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手影游戏: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好玩的手影游戏,大家要注意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边做手影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同学们,影子是黑的;只要有光,影子就会紧紧跟着我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影子这个好朋友。
3.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1)指导读课题,读好后鼻音yǐnɡ,“子”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2)请同学们看课件:
这是大树的影子。太阳照在大树上,地面上就形成了大树的影子。
用游戏导入新课,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对影子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本次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每个生字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我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下面教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吧。
①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识字
如:女+子=好,月+月=朋。
②利用口诀识字
如识记“左”和“右”,可以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来记忆。
③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
如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识记“前”,“前”是“后”的反义词。“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我们也可以用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识记“左”和“右”。
你能说一说你的座位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我的前面是____,后面是____,左面是____,右面是____。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词语,把字音读准确。
影子
前后
黑狗
左右
它的好朋友
3.学习新偏旁。
(1)认识偏旁。
本课有3个新偏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新偏旁。
(2)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偏旁“宀”。这个偏旁读作“宝盖头”,大家跟教师一起读一遍。“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
(3)第二个偏旁是“女”,读作“女字旁”,“妈、姐、妹”都是女字旁。第三个偏旁是“月”,读作“月字旁”,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比如“肚子”的“肚”,“手脚”的“脚”,都是月字旁。
(4)小结:熟字相加、口诀识字、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更多的字了!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多下功夫,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而且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同时,及时的鼓励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课堂的评价语言也要独具匠心。
三、指导书写。
在后
我好
1.引导学生观察“在”字。
①看看这个字,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预设:“左”字右下方是“工”,“在”字右下方是“土”。
②在田字格中示范“在”字的写法,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画地写出来,强调第三笔是竖。
2.学习“后”字。
记字形:平撇牵着竖撇走,一个扁口跟后头。
学写法:观察,第2撇竖撇,第3横稍长,在横中线上方,“口”稍内收。
练书写:师范写,生观察,然后描红2个,临写1个。
3.再来看看“我”字。
学写法:观察田字格上面的笔顺,跟着红色笔画书空。抓住起笔和关键笔画“斜钩”的位置:起笔在左上格靠近中心点,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略高于左边,注意与竖钩的距离适当。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
4.学习“好”字。
学写法:“女”字做偏旁时横变提,右边不出头。“子”字的长横略低于横撇、弯钩的交接处。左右结构的字从左写到右,注意左高右低,可以用两个小长方形覆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左右的宽窄高低。
练书写:师范写,生观察,然后描红2个,临写1个。
5.练习书写,展示评价。
书写前先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形近字:“在”与“左”的区别,强调书写时的易错地方。学习写字,应先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它的笔画笔顺,帮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所以一节课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汉字的积极性。
四、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听清楚教师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儿歌教学注重朗读,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来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儿歌的趣味。
第2课时
1.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2.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识字小比赛,看谁认识的生字多。大家有信心取胜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掉拼音读生字。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2.复习词语,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并进行评价,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影子
前后
黑狗
左右
它的好朋友
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要对学过的字词及时复习巩固,所以课初设计了以上环节。只有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才能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
2.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读一读,说一说。
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哪里有趣。
(1)预设一:“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可真有趣,像条小黑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①课件出示句子,指导学生阅读。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②指名读,其他学生作评价,教师注意引导读正确、流利。
③指导读出节奏及轻重,“跟着我”读轻声,读出欢快、俏皮的语气。
④同桌练读。
⑤用“就像”练习说句子。
课文中说影子就像小黑狗,这个说法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这样有趣的句子。
1.弯弯的月亮就像____。
2.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
3.圆圆的太阳就像____。
(2)预设二:我觉得“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这一句很有趣。
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①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
②提问:你认为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吗?
预设一:是。因为影子天天跟着“我”,“我”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它就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预设二:是。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
③思考: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这个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有难度,教师应引导讨论)
预设:当光线从前方射过来时,我们的影子在后方;当光线从后方射过来时,影子就在前面;光线在左,影子就在右;光线在右,影子就在左。
4.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多么忠实的影子朋友啊!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课文。
(2)小组内同学比赛读。
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边读边感悟,然后再读,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课初的预习课文,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影子的形成与光的直射紧密相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影子的形成原因吧!(播放视频)
课件出示: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东西,在后面就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地方,这就形成了影子。
同学们,大自然里的事物充满奥秘,大家一定要做个勇于探索的孩子!
拓展延伸环节,向孩子们揭露了影子的形成原因,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需求。
四、布置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课文,并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
课后作业主要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本节课,我先利用手影游戏激趣导入,把课堂气氛提起来,再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感受课文意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后以鼓励学生为主,充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环节,向孩子们揭示了影子的形成原因,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心理。二、借用识字方法识字,反复识字。
识字环节,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生字入手,再过渡到认读词语,而且在第二课时,及时巩固复习词语,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三、以读为本,边读边感悟,然后再读,学生在读中理解。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读多说,积极发言,为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在讲授课文时,出示相应的插图,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下理解课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兴趣这位教师带大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