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撒 撬 弥 桅 唆 吻 读多音字。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3.理清课文结构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本文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2)小组探究(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鱼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三、分析人物形象
从语言形式上。大家发现没有,从课文的5自然段到结束,全是什么形式?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四、分析语言特色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五、明确主题思想
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说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六、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202_年6月21日
第二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提纲 教学课时: 1课时。预习提纲:
导语:提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并不陌生吧?这些故事都出自我们熟悉的《一千零一夜》。这本书被誉为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一千零一夜》。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规矩 违背 解救 倒霉 简短口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下流无耻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撒、塞
4、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笑逐颜开,无恶不作,恩将仇报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本文写了渔夫与谁之间的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文中勾画批注)(2)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文中勾画批注)(3)你如何评价文中的渔夫与魔鬼?
(4)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对话)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8、搜集《一千零一夜》的相关资料。
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
一、成果展示
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多音字。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二、精读感悟
(一)交流思考的问题: ⑴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⑵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想象傍晚,渔夫把打渔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三、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下阅读《农夫和蛇》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第三篇:渔夫的故事 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渔夫的故事》位于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事长廊”,目标是“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标的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中高年级衔接的最后一单元课文,教学时既得回顾中年级课标要求,又得关照高年级课标任务。课标第二学段在阅读方面提出的两个重要要求是“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则要求“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四年级的最后一篇课文,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因此,综合以上两个学段的课标要求,我觉得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文学艺术本身是缘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故事有其真实可读的一面,也有其想象夸张,超于生活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学习故事感受故事无穷魅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从故事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即要注意语言的品悟与训练。
2.要注意神话故事或者寓言故事的启迪意义。
3.要注意故事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夸张、想象、拟人等。
4.要注意故事长廊里并非只有课文中的几篇故事,课本所选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文本为引子,引领孩子们真正走进故事王国,探询故事的无穷魅力。学《渔夫的故事》不妨引入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来实现以一篇带全本进行阅读。
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以下几点:
1.朗读课文,理解“规矩、笑逐颜开、弥漫、无恶不作、恩将仇报”等词语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能复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知道本故事来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激发起阅读兴趣及讲故事的热情。
教学重点:
复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作品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读、思、讲、议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生词,课前阅读《一千零一夜》。
教师:熟读课文,进行深度解读分析,阅读《一千零一夜》,感受故事的生动与艺术手法。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猜题目,导入新课
出示《一千零一夜》开篇故事片段,猜测这个故事的来源,引出《一千零一夜》及其另一个书名《天方夜谭》。让学生从书名中的相同部分猜测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引领理解“一千零一”“天方”“谭”的意思,引入《渔夫的故事》。
天方:原指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后泛指阿拉伯。谭:同“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快速阅读一遍,猜一猜这个故事名叫什么? 出示:相传在很久以前的古阿拉伯海岛上,有一个国王山努亚因为王后行为不端处死了她。为了报复这种背叛行为,山努亚就每天娶一个美女,第二天处死再娶一个,三年下来杀死了一千多名女子。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天下美女,主动要求嫁给国王。进宫后她凭借聪明才智,每天晚上给国王山努亚讲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但每夜都是讲到故事的精彩处就停止讲述,下一夜再接着讲。国王为了继续听故事,就把杀山鲁佐德的日期延迟了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山鲁佐德每天讲一个故事,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国王山努亚决心不再杀人了。并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取名为《一千零一夜》,也叫《天方夜谭》。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渔夫的故事》板书 31 渔夫的故事(齐读)
二、概括主要内容,引出“精彩”
请大家翻阅一下文章,用几句话讲一下这个故事。学生讲述。
这两位同学用几句话就讲明白了这个故事,他俩的总结有什么相同点?
我们来看看题目,知道了什么信息?除了人物,还有一样东西也很关键,是什么?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要抓住什么?
用原因经过结果,三句话就可以简单讲述这个故事了。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故事中,山鲁佐德这样讲故事行吗?为什么?她讲得怎样?
学生回答“精彩生动”
三、细读精彩部分,学习表达手法
请同学们进入《渔夫的故事》中,看看哪些段落写得精彩生动,请你在那个段落的开头画上一颗五角星。看能标几处。
你觉得哪儿精彩?
(一)夸张的手法 1.魔鬼的样子
出示:隔了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精彩在哪里?
(只保留:堡垒 铁叉 桅杆 山洞 白石块 喇叭 灯笼)
谁能看着提示词读出来,能读出害怕最好。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夸张 板书)(再出示)教师范读,老师读得精彩吗?精彩在哪儿?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读出那种神秘;男生读第二句,读出魔鬼的可怕。2.神鹰蛋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将魔鬼的样子描写的非常精彩。《一千零一夜》中,这样描写精彩的语句很多。请同学们看这一段。
出示:我仔细观察一番,最后发现一个庞大的白色影子,急忙溜下树来向那方向走去。走到那个地方一看,原来是一幢巍峨高耸的白色圆顶建筑。(这是什么,想象得出来吗?)
我走过去,沿着周围绕了一个圈子,却不见它的大门。这座建筑那么光滑、圆润,致使我无法攀缘上去。我数着脚步,绕了一周,估计它的圆周,共长五十大步。(这是什么?)
据说在某些海岛上,有一种身体庞大的神鹰,常常捕捉大象喂养雏鸟。这就证明我所看见的这幢白色圆顶建筑,可能是个神鹰蛋。这时候那只神鹰慢慢落下来,缩起翅膀孵在了蛋上。
有这么大的蛋吗,这是用了什么方法?
3.总结:《一千零一夜》的精彩就在于语言的夸张,使得故事讲述得那么生动。
(二)故事包孕
《一千零一夜》开篇故事中说“山鲁佐德每天晚上给国王山努亚讲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但每夜都是讲到故事的精彩处就停下来”,那么山努亚讲述这个《渔夫的故事》会停在哪儿呢?
1.学习魔鬼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部分。
出示: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个世纪里,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三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允许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大声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部分故事? 学生讲述。
你是怎么记住的?学习四句话中的相同部分,并尝试背诵。
小结:发现语句间相同的部分,就好背多了,这就是反复的好处。同学们,本文题目叫《渔夫的故事》,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小故事给它取个题目就可以叫做《……》。那么这篇《渔夫的故事》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特点,就是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这种故事中套着故事的手法叫“故事包孕(板书)”
2.《一千零一夜》中几乎每一个大故事都采用了故事包孕的手法。我们看看《一千零一夜》中是怎样提示我们故事包孕的:
出示: 山鲁佐德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呢,爹爹?”宰相便讲了下面的故事:农夫、黄牛和毛驴的故事
此时国王山鲁亚尔心中正十分烦闷,听了姐妹俩的话,感到高兴,就允许山鲁佐德给他讲故事。于是,山鲁佐德就开始讲起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山努亚和山鲁佐德
“说得也是,为了叫你死得明白,你先听听我的故事。”——渔夫的故事 这时,在座的人都想听听航海家辛伯达的亲身经历,于是他便给大家娓娓道来。第一次航海旅行 ……
翌日,脚夫如约来到这里,受到航海家的欢迎和盛情款待。饭后,航海家又把大家带入他的第二次航海奇遇中。
第二次航行
……——《辛伯达航海旅行记》
3.总结:这整本书就是一个大故事套着许多个小故事,许多故事连成了一个大故事。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另一个精彩之处,采用了故事包孕的形式。
(三)故事的力量
《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的结尾怎样了?
学生回答:国王被谁感动了?故事中藏着什么,把国王的残暴改变了?请同学们到《渔夫的故事》中去找找看,什么语句具有打动人、改变人的力量?
出示: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这句话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个句子。(板书:智慧)
《一千零一夜》的另一个精彩之处,就在于故事的力量(板书)。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智慧的力量是巨大的。智慧可以战胜妖魔,战胜邪恶,战胜残暴。因此,高尔基说,出示: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高尔基 齐读
四、复述故事
1.像这么精彩的故事,我们得能把它复述出来。那要重点讲好哪些部分呢?就是讲述的精彩的地方:《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三个精彩的地方:夸张、故事包孕、故事的道理。把这几个地方讲细,其他地方简略一些,就是很好的复述。下面就请同学们到四人小组中练习复述这个故事吧。
展示复述故事。
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认真阅读《一千零一夜》,从中找一个你觉得感兴趣的故事,把它讲述给别人听,注意要讲出精彩。
板书:
渔夫的故事 排比 故事包孕 故事的力量
第四篇:渔夫的故事_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素教:正义战胜邪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这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痛恨王后对他不忠心,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她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解题启思
你对《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由264个小故事组成,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学习字词
指名读词语
(1)生字:撒网(sǎ)撬去(qiào)啰嗦(suō)桅杆(wéi)丑陋(lòu)违背(wéi)弥漫(mí)(2)词语:笑逐颜开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倒霉
披头散发 下流无耻 自言自语 堡垒 胆瓶 金币
起誓 口吻 解救 铁叉 规矩
(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注意课文中难读的生字,和同桌一起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讲故事比赛 先请一个同学讲,要求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教师在他讲的基础上帮助全班同学理清课文结构,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再挑选表现优秀的小组复述故事。
三、作业设计
同桌之间相互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
2、学习渔夫勇敢智慧的个性,培养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深入赏析
品人物鲜明的形象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读课文,魔鬼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渔夫呢?(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a、渔夫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b、渔夫用什么方法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c、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d、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预设:凶恶无耻的魔鬼 勇敢智慧的渔夫)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呢?(人物的语言)师:作者通过魔鬼和渔夫之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魔鬼和渔夫那鲜明的形象。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渔夫和魔鬼的话,看看是从哪一些地方,体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的,用“ ”从课文中画出魔鬼的话,用“ ”画出渔夫的话。
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
A: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谁想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B: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
C:“别再啰嗦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抓住“无恶不作”“非死不可”感悟魔鬼的凶恶。
D: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感悟渔夫的“智慧、勇敢”
师:渔夫是怎样一步一步诱魔鬼入瓶的呢?大家找到能体现渔夫勇敢智慧的语言了吗?(出示全部)把这些句子都划起来。接下来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些句子,等下我们比赛读读。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你不是说你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大海里去。”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
A“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魔鬼那庞大的身体吧。
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师:如果是你看到这样一个凶恶的魔鬼,害怕吗?那渔夫呢?(感悟渔夫的勇敢)
师:渔夫难道不相信魔鬼会钻进胆瓶里吗?那他为什么要明知顾问呢?(感悟渔夫的智慧)
B“我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 抓“绝不”,感受渔夫装的逼真。C“告诉我吧,魔鬼,你计划怎样死?”
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渔夫?(智慧、勇敢)
师:孩子们,其实在渔夫的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学生单读)
师:是的呀,孩子们,这么一个贫穷的渔夫,居然战胜了凶恶的魔鬼。正是他的心里有样一个信念。
(学生齐读)
师:这么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渔夫,居然战胜了无恶不作的魔鬼。正是他的心里有样一个信念。
(学生齐读)
师:大家从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二)体会性格、演说结合
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距。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3、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4、“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三)、拓展阅读,了解民间文学
师:《一千零一夜》是一本民间故事集,结合刚刚学过的课文,大家对“民间故事”又有哪一些了解。
(口头流传,情节夸张,歌颂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师:孩子们,《渔夫的故事》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都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那咱们中国的民间故事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节呢?(拓展阅读《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二、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捕鱼捞瓶 → 放魔出瓶 → 诱魔入瓶 → 投瓶入海
渔夫 魔鬼
勇敢智慧 凶恶狡猾
三、布置作业
阅读《一千零一夜》,找出歌颂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小故事。
四、教学反思:
第五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预习积累:
1.给文段标上序号,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故事。
2.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撒撬弥桅唆吻
读多音字。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3、理清课文结构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本文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2)小组探究(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三、分析人物形象
从语言形式上。大家发现没有,从课文的5自然段到结束,全是什么形式?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四、分析语言特色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五、明确主题思想
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说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六、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