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西湖春晓 教学设计[样例5]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69-100682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23 21:42: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西湖春晓 教学设计

西湖春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知识目标: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3、能力目标:随音乐节拍轻轻晃动圣体,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学生分析:

因为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歌曲的演唱中;课前请学生查阅关于西湖的资料(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进行课上交流,并在课下收入到个人成长记录中。教材分析:

《西湖春晓》是由贺培真作词,贺绿汀作曲。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教学难点:

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对杭州有什么了解吗?在北宋时期曾有人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

三、欣赏《西湖春晓》

1、初听歌曲,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生:朝阳、绿水、青山。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生:淡淡青烟漫山腰、皓皓朝阳上柳梢;这首歌曲是合唱„„(出示歌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优美。

5、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旋律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家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21教育网

6、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三、拓展——走进西湖

1、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接下来,让我们来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西湖的故事。生:《雷峰塔》、《白蛇传》。

3、文人墨客赞美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四、小结:

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我们共同去发现、去观赏吧!

作业布置:课下多唱唱这首歌曲,注意八六拍的韵律。板书设计: 《西湖春晓》

演唱形式:(童声合唱)节拍:8分之6拍

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弱规律: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正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演唱中,课前我准备了有关西湖的诗歌、图片、故事,学生欣赏之后,加深了对西湖的了解,同时对西湖及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并进行故事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拓展环节可准备一些画家描绘西湖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有关西湖的其他歌曲,让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西湖。学生在随歌曲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时,由于是6/8拍复拍子,学生在掌握时有一定难度,如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轻轻晃动,会好一些。

第二篇:西湖春晓 教学设计1

《西湖春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西湖春晓》是由贺培真作词,贺绿汀作曲。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师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 生:秀美、俏丽、灵气。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2、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师:歌中唱到了什么? 生:朝阳、柳梢、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生:淡淡青烟漫山腰、皓皓朝阳上柳梢、柳浪莺声报晓。这首歌曲是合唱。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优美。生2: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3、拓展──走进西湖

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1:有很多赞美西湖的诗句。生2:我看到了西湖的图片,太美了。

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

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第三篇:西湖春晓教案)

《西湖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2.体验6/8拍的韵律。

3.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及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并通过音乐、诗歌、绘画和摄影等文化艺术作品,增加对江南音乐的理解,进一步开扩音乐文化视野。教学重、难点

1.结合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感受我国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

2.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教材分析

歌曲《西湖春晓》由贺培真词、贺绿汀曲,陆在易改编合唱。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写得非常有意境:朝阳上柳梢,清烟漫山腰;柳浪莺声报晓,清风随波荡漾;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一片诗情画意。

歌曲的节拍采用八六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船在画里摇”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1.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怎么样?各小组交流讨论,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2.师:江南的美景这样熟悉,如果现在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4.师: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现在,我们要欣赏一首用音乐来描写西湖的作品《西湖春晓》。

二、欣赏《西湖春晓》

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师:感受歌曲的韵律,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仿佛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谈谈合唱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之间的关系。从音色角度对比讨论,童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给歌曲的意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出示《西湖春晓》乐谱并播放《西湖春晓》音频,学生在歌曲旋律的背景音乐中诵读歌词。

3.随音乐轻声跟唱。

(提示:分析音乐婉转柔美的特点,从旋律、节奏、变化音、顿音等角度予以分析。演唱时注意:运用连音唱法时,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提示学生运用气息控制力度的变化。)

4.了解西湖。

(1)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教师出示西湖的画。(2)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教师出示西湖十景。5.诗人笔下的西湖。

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邀请学生朗诵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及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感受表演。

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形式表现《西湖春晓》,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朗诵、哼唱、舞蹈、演唱的形式进行创作。7.欣赏《西湖春晓》动画。

三、拓展延伸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吧。

(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或请学生简单说说他们了解的故事梗概。)

第四篇:欣赏《西湖春晓》、小小歌唱家教学设计

欣赏《西湖春晓》、小小歌唱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李湘花

教学内容: 1.欣赏《西湖春晓》 2.小小歌唱家《小燕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2.能够随音乐有节奏地轻轻晃动,感受八六拍的韵律。3.了解西湖的相关音乐和文化知识。教学过程:

一欣赏《西湖春晓》 1.导入

(1)老师出示西湖景点图片或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著名景点吗?

(2)谈一谈西湖有哪些美景,以及给你的感受。2.欣赏歌曲

(1)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歌曲的情绪、演唱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学生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3)再次复听,感受八六拍的韵律。(4)学生试着挥拍唱一唱。3.拓展欣赏 你还知道哪些些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词或歌曲? 二.小小歌唱家《小燕子》 讲解歌曲结构(二声部合唱歌曲)

1.学唱高声部,注意音高准确,节奏特点,声音与气息

2.学唱低声部,与高声部的旋律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如何准确进入?注意吐字清晰。

3.合唱两个声部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合唱两个声部的旋律,注意节奏与音准。(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试着填词合唱两个声部,注意气息和声音的对比。(3)注意两个声部的力度对比,即高声部长音处的声音可处理得弱一些,而相对应的低声部的声音可处理得强一些。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第五篇:春晓 教学设计

春晓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齐背《春雨》

2、揭题,认识诗人。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精读古诗,理解体会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联系挂图,说说个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4、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6、议一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议、交流。

7、教师小结: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春天的其他古诗,和同桌交流。板书设计: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西湖春晓 教学设计[样例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