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生死不离》教学设计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69-103008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10 16:33: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死不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生死不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2.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3.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勇敢顽强,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理解生死不离的深刻内涵,坚定与同学、亲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生死不离的信念,学会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过程:

一、感受灾难,感知生死不离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生死不离》。板书课题。

2.美景再现:课件播放地震前美丽的汶川景色。

3.重温惨状:课件播放地震后惨景的图片。

4.谈感受:你从这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地震的发生就意味着什么?

5.创设情境,模拟选择:假如你在逃生时遇到需要救助的同学,会怎么做?(课件播放警报声)过渡: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个个生死不离的感人故事。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二、走近英雄,感悟生死不离

1.学习小英雄林浩事迹。

⑴出示林浩相片。师简介林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供的资料,在最感动的地方作记号。

⑵汇报林浩在地震中做了什么最让你感动,你想对他说什么。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2.学习其他小英雄事迹。

⑴其实在这场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小英雄还有很多,请大家自由阅读搜集的资料,寻找你心目中的英雄。学生读资料。

⑵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小英雄的故事。

⑶汇报。师评价。

⑷地震过后,许多媒体对他们做了采访,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小英雄相片和语录,学生读语录。启发引导:如果你就是他们在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中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话,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英雄,在生死危急的关头,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命最重要,有的同学却在积极自救的同时想方设法地求助同学,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不抛弃、不放弃同学的生命,与他们生死不离!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3.了解新闻。为了弘扬他们这种抗震救灾、生死不离的精神,由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林浩等同学“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称号。(出示相片)

三、传递爱心,深化生死不离

1.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援助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你们看——播放相关视频。

2.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什么?当你把钱投进捐款箱时是怎么想的?你希望能帮助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能做的并不仅仅是捐款,哪怕只是在心里默默为灾区人民祈祷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过渡: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灾区人民建起了新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切,只因有爱。

3.爱心的传递不一定只有在灾难时才有,这种关爱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和你身边的人一定都有过互相关爱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分享。指名说。

4.无论是202_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还是202_年4月14日的玉树大地震,甚至类似的灾难有可能还会再发生,但无论发生什么,我坚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离不弃,生死不离(齐说)。正如一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出示歌词,配乐,师生齐诵)

5.爱心的传递永远没有终点,同学们,让我们拿出纸和笔,把我们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写下来吧!学生写心愿,指名读,上讲台贴在大红心里。

6.一个个心愿串起了爱的祝福,点燃了爱的火炬,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更不会忘记!让爱延伸,让心传递,我们永远——生死不离(齐说)

手拉手,播放歌曲《生死不离》。

第二篇:诗歌朗诵材料生死不离

诗歌朗诵材料:生死不离

(音乐:沉重的大提琴)齐:来自地壳深处的震颤,瞬间粉碎美好的梦想

城乡在晃动中颠覆,悲剧诞生

生:那一刻,大地母亲抽搐着,她再也无法忍受生命的脆弱。那一刻,游子颤抖的呼喊声没有半点回音。地震中的故乡

听不见我们用泪、用血喊出的乡音

生:来不及按下亲人的第一个电话号码

来不及喊一声妈妈

来不及把头抬高一毫米 守望家园

来不及挥手告别一丝灿烂的阳光

来不及再吸半口清新的空气

来不及咽下纯净的一滴水

来不及睁开一只眼睛

看另一只眼睛在瞬间紧闭

女:曾经

要把你的苦难当作诗句 只因我对苦难是如此懵懂

男:如果昨日成诗 那么它会有多么沉重

血和泪都是在时光的绞盘之下 一点一点压下来的

生:爸爸妈妈 那是你们吗

我听到了你们的呼唤 当我现在睡着的时候

好想让你们来到我的跟前 给我盖上裸露的手臂

爸爸妈妈

我好想你们能亲手为我合上双眼 让爸爸再亲亲我的脸 让妈妈再摸摸我的脸颊

别为我们难过 我们跟老师在一起 别为我们难过

以后一定要记得建好我们的家园

我们只求爸爸妈妈

还有千千万万个爸爸妈妈

下一个的今天为我们把气球放飞一遍 上面写着: 我们乖 我们来过 我们是天使

生:妈妈 妈妈 您在哪里

我怎么看不见了今天的太阳 我怎么听不到了小鸟的歌唱

我怎么再也触摸不到您 亲切的脸庞?

我在昨天下午的课堂上 悄悄地飞起 在黑暗的夜空 飘啊飘啊

飘向远方.....我飞去的地方叫做天堂 我将是那里的小天使 从今以后

天边最亮的那颗小星星 就是您至亲至爱的女儿 我将永远把您守望

妈妈

别再担心

擦干您的眼泪吧 您曾告诉我要坚强

生:亲爱的孩子

你如果活着

记住我爱你!

早已决定

用一生的时间好好爱你----我的孩子 此时只有

将一生凝聚成分秒

别埋怨妈妈给你的太少 别惋惜妈妈离开你太早 我现在能做的 就是用身体

为你搭建希望的棚

别怕 我的孩子 不是说了吗? 天塌了有妈妈扛着

好好活着 我的孩子 妈妈走了

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 你要答应一定活下去 知道吗? 我的孩子 你就是我生命的延续 你就是妈妈最美的生命 亲爱的孩子

你如果活着

记住:我 爱 你!

(音乐:生死不离伴奏音乐)生: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齐: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齐: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生死不离,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齐: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我们屹立不倒 我们无所畏惧 我们的心被点亮

如同那永不枯竭的灯盏

烛光啊 点燃在手心里的爱啊 就让它们照亮那些逝去者的眼睛吧 就让他们温暖那些生还者的心窝吧 你,我,我们

此刻,成为永恒。

第三篇:手拉手,生死不离5.12汶川地震纪念

重庆市辅仁中学

手拉手,生死不离

纪念5.12四川汶川地震专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生死不离》,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生与死、勇敢与坚强、无私的救助,细细品尝人生的美好、仁爱、宽容,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

2、感受歌曲的情绪,进一步领会速度、力度和人声伴唱在曲子中的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诗朗诵《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及歌曲《伸出你的手》和《永不放弃》,在反复的音乐实践中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内容:

1、歌曲:《生死不离》;

2、欣赏:《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伸出你的手》、《永不放弃》、《为何如此牵挂》、《亲爱的小孩》、《重建未来》、《爱让我们在一起》等。

教学思路: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在效应。遵循的原则:参与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愉悦性原则。本课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以情为主线逐步对学生渗透仁爱教育,利用定向激趣——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

教法和学法:

赏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月12日,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震惊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灾难瞬间震垮了大量房屋,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对无数受灾群众留下了沉重的心灵创伤。面对如此巨大的天灾人祸,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行动的呢?请看:

【课件展示】课题——手拉手,生死不离

二、组织教学:故事——温总理让中国不“哭”【ppt展示:众志成城-5.12难以

忘却的记忆】

下着雨,一个66岁的老人,头发、肩膀都是湿的。他来到受灾群众中,看到一个孩子张着嘴巴哭。他摸着孩子的脸蛋说:“不哭了,是不是肚子饿了?马上就会给你送吃的了!”

说着说着,老人哽咽了。

那个孩子停止了哭声,睁着眼泪汪汪的眼睛看着面前这个和蔼的老人。66岁了,本可在家中儿孙欢绕膝下,颐享天年。

这个瘦削睿智的身影,动作适时迅疾,给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勇气;这个慈祥的老人话语深沉有力,给全国人民鼓舞奋进的力量;

中央决定,总理温家宝任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受命前驱,地震发生后不到七个小时,他的脚印落在灾情最严重的角落。

从成都机场直奔都江堰市,余震不断,温总理披星戴月,冒雨前行,赶到聚源中学废墟现场。这个令人悲恸的夜晚,总理弓着身子,从断瓦残垣里扒出孩子的书包和鞋子,双眼湿润。近两个小时,他滴水未进,婉拒工作人员递来的饼干,忘记头顶需要雨伞的擎盖,兀自朝着灾情最严重、灾民最困顿的地方走去。在都江堰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上,温总理习惯性地皱下眉头,张开紧抿的干涩嘴唇:“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来到都江堰新建小学,当总理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

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大雨与泪水冲刷着人心。

衙前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那个泪汪汪的孩子似乎在用眼神向总理传递着什么——中国不“哭”。周遭的风声雨声嘈杂声也仿佛适时地戛然而止,湮没在黑夜的光明里„„

三、新授课:

1、欣赏歌曲:《伸出你的手》

五月的天啦雨在纷飞,风卷大地呀让我心碎。我看见了人们满脸的泪水,我看到生死离别······

我们的温总理亲临灾区,他说:乡亲们,这场特大的地震灾害,让你们吃苦

了。你们有许多亲朋好友失去了生命,我们从心里为他们难过。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有信心团结一致,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课件展示】

2、学习演唱歌曲:《生死不离》

(1)朗诵歌词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你的呼喊刻在我的血液里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相信生命不息与你祈祷一起呼吸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心里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坚强升起我在努力看到爱的力气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天裂了去缝起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搭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大山毅然举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天裂了去缝起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2)聆听歌曲:《生死不离》 【视频展示】

师生交流感受

(3)学唱歌曲

通过反复听唱,纠正,最后,有感情的合着伴奏音乐演唱《生死不离》。

3、情感升华:

202_年5月12日14时28分,你们刚刚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在你们还没有完全听清楚老师念的第一个英语单词,顷刻间房屋轰然倒塌,黑暗变成了你们全部的视野。在这个美丽的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孩子呀,在你们如诗如画的花季,你们走了,没有来得及叫一声爸爸妈妈。

孩子,你冷呀,让妈妈在你的身下垫上些报纸!孩子,你怕吧,让爸爸再牵一次你的手!

300朵灿烂的鲜花呀还没有完全开放就夭折在了一片废墟瓦砾中。

孩子们,天堂走好!

【视频展示】朗诵《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师:这是一面地震过后,依然飘扬的国旗,国旗下地基倾斜,房舍坍塌,但它却巍然耸立,迎风飘扬;这是一面汇聚爱心,凝聚力量的国旗,在这面国旗下,全国人民爱心似海涌向灾区;这还是一面体现生命尊严、闪耀人性光辉的旗帜,她因人民之痛而下降,更因人民之爱而高扬„„鲜艳的五星红旗,是人世间最美丽的画卷,她曾飞舞在珠峰之巅,摇曳在冰雪南极,升起在比赛场地„„

学唱了《生死不离》,我们有多少心里的话想与大伙儿交流呢?用简短的话语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生:交流分享。

四、小结课堂内容

师:今天,所有的中国人再次被她的红色召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心心相连,手手相牵。请相信,有我们至亲至爱的党,有万众一心的13亿中国人民,我们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虽然5月12日,大灾难震垮了乡亲们的房屋,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爱,深入到了受灾群众的内心世界,党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帮助幸运活下来的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坚定地好好地活下去。因为,有爱在我们中间。

【下课】

教学后记:

第四篇:202_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生死不离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生死不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生死不离》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向我们讲述的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不幸与感人故事,见证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把这一内容及时地添加进教材,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特点:与时俱进,紧扣生活。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地震来临的时刻,重点讲述的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倒下,他们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废墟中求生存的许多感人的英雄故事。例如:《“我背得动”》、《“美丽天使”张春玲》、《留在最后的邹雯樱》。第二部分:爱的心声,带领我们聆听灾区四位小朋友的心声,体会他们的心情,感受他们的精神。第三部分:爱心传递,让我们点燃爱心的火炬,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让我们用阳光的心态,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根据本课内容,我按照“感受不幸——产生同情——感受坚强——传递爱心”这一感情线设计教学,让学生永远铭记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向善仁爱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

二、说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在灾难来临时的应变与及自救能力,引领学生传递至真至纯的爱。特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键入文字] www.teniu.cc.com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2.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3.公民意识培养目标:继承中华民族向善仁爱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和仁爱之心,引导学生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

三、说教法、学法

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同时扩大教学容量。

2.主动参与,自主讨论交流。

四、教学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今昔对比,激发情感

1、(出示地震前美丽的汶川及人们幸福、和谐生活的画面)说一说,昔日的汶川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键入文字] www.teniu.cc.com

2、而202_年5月12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人们怀揣着梦想在各自的岗位上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14时28分像一个魔咒,顷刻间,大地剧烈地震颤起来,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播放课件):到处是残垣断壁,交通中断,通讯瘫痪,一座座城市成为孤岛,一时间哀号遍野……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今非昔比的一幕幕时,你想说些什么?

【如此对比,激情导入,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视频的再现,给学生带来了感观上的冲击和震撼,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

[page](二)、讨论交流,感受坚强

师过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看,这些无畏的小英雄们——

1、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结合阅读故事《我背得动》、《“美丽天使”张春玲》、《留在最后的邹雯樱》。

思考:他们在地震中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佩服他们的是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键入文字] www.teniu.cc.com

2、学生自由读故事,分组讨论后再交流。

3、拓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例如,马小凤,陈浩,何翠青,“断臂天使”小王彬,在废墟中领唱国歌的许中政,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亚军等。)

集体讨论交流,在灾难面前,这些小英雄们又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走近他们,去听听他们的心声。从他们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地震中被压在危房下的同学,听到他们的话,你会怎么想?

通过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小英雄们是多么勇敢的孩子,多么坚强的少年,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更体会到了大灾无情,人间有真爱!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就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则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本环节,我就课本信息以及课外所搜集到的信息,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讲述、谈话、讨论、交流,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内心对真情的渴望,从而产生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实现了由认知到心理体验的转换,将道德认知转化成了道德情感和追求。】

(三)、课堂引申,传递爱心

[键入文字] www.teniu.cc.com

(播放课件,师激情过渡):在这次大地震中,让我们感动的又何止是这些勇敢的小英雄呢,还有慈爱的温总理,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善良的白衣天使,无私的志愿者,平凡的人民百姓……

1.看视频,感受灾难发生后,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对灾区人民的关心,说说他们都为灾区人们做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说一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些什么?(生各抒己见:捐款,捐物,与他们通信鼓励他们,为他们点亮一支蜡烛,为他们祈祷……)

3.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身边的人之间曾经有过爱心传递吗?谈谈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大灾有大爱!爱是本课的主题,更是人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本环节的设计,我旨在通过看、听、说、做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继承中华民族向善仁爱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和仁爱之心。扎扎实实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激情总结,延伸爱心

1、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英雄们用热血和身躯铸就了一幕幕辉煌的史诗。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学们,让我们[键入文字] www.teniu.cc.com

记住他们,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又一幕,让爱延伸,让心传递,与你同在,生死不离。

共同学唱爱之歌《生死不离》。

2、课外活动:请收集一些与汶川大地震相关的资料,一些与爱有关的资料,设计一个主题板报在班级进行展览。

【我认为,一堂好课,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画上的不应是句号,而是省略号,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无限延伸,永远铭记。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情感与我们的生活同在,与我们的生命同在,生死不离,这是我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也是本堂课的目的,更是我所有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生死不离

坚 强

【坚强永驻,爱心永随,生死不离】

六、教后感想

课上完了,同学们纷纷围上讲台,关切地问这问那,关心灾区小朋友的伤情,询问他们的近况,诉说心中的敬佩……他们的神情,他们的话语,足以说明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有个同学很伤感地说:“真后悔,[键入文字] www.teniu.cc.com

那时候为了多吃一些零食我才捐了少得可怜的1元钱……”有个同学颇有感慨地说:“我们太幸福了,我们应该感恩……”听着他们纯真的心声,我欣慰,我这堂课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懂得了关心,懂得了爱!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时,有一些地方谈得还不够深入透彻。但“课,就像遗憾的艺术”,遗憾找出来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那就是进步、提高。

[键入文字] www.teniu.cc/liaoning/

第五篇:《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讲述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化险为夷——感到欣慰),富有艺术感染力。

2、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质。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它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内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的欣慰。这些作者都作了细腻的描写,从而突出并揭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虚心涵泳,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范型”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外部语文(范文语言)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我认为一课书教完之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怎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遵路识真”。即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语言材料体会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2.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观看印尼海啸图片资料,感受海啸的可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写出体会。

1.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有时非常美丽,有时又是非常脆弱,有时生死仅仅一步之遥。生死不会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课题中却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你知道哪些成语中同时出现这两个字?(贪生怕死、同生共死、生死相依、舍生忘死、生死存亡、生死关头、生死攸关、生死与共、生离死别„„)

[这样设计,既使学生能够在记忆中去梳理初读印象,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又使走近皮埃尔这一环节设计的主题相对集中,为进一步解读皮埃尔、丰满皮埃尔的形象提供情感铺垫。]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书中主人公皮埃尔面临怎样的生死考验。我们静静地读书,用心去体会,并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保证充分的时间写体会)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紧扣生死主线,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感悟,逐一解决。寻找自己感动的地方,评价皮埃尔,感受英雄形象。]

1、方法引路,渐入情境。

“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1)读读句子,并用心体会。

(2)皮埃尔是船长,现在向来往船只同胞信息一定是他的责任吗?他现在的责任还有什么?什么使他留下来了?

(3)批埃尔的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看到的印尼海啸资料谈谈体会。](4)你感觉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船长》一文,可结合上面交流的成语回答。](5)怎样读才能展现皮埃尔的内心世界?指名读,评议。

2、文本交流,进入情境。

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 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1)你从字典上查出“抽搐”是什么意思?它可以作为哪句中“抽搐”的解释?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

(2)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一步步走向死亡,皮埃尔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心如刀绞)这里的“抽搐”该怎样理解?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与积累意识,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打下情感基础。]

(3)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练习读出你的焦急。

(4)朗读比赛,男生、女生、教师进行朗读比赛。

[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该死的船,停下!快停下!他一边打灯语,一边在声嘶力竭地呼喊。”

(1)读读,想象皮埃尔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练习读读,指名读,评议。

(2)他着急成这样,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可以说是——[生接:舍生忘死](3)小结:此时此刻,皮埃尔船长的内心是那么痛苦,又是那么焦急,痛苦的是他和妻子即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焦急的是轮船根本没有发现他的灯语,仍旧在行驶,他所担心的一场超级海难即将要发生。他真是心如刀割,心急如焚。让我们再次一起朗读这几个语段,感受皮埃尔船长痛苦而焦急的感情。

[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以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不是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技能的学科,它还承受着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重任。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语言和声音同构共生。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孩子有更多展示自身解读文本的机会,让孩子在交流中情感自发地、主动地从皮埃尔的外在行为走向他的内心世界。在丰满皮埃尔形象的同时,丰富着自身的朗读感受,进而外化为有独特体验的音声朗读。]

3、文本交流,情感体验

“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1)这两句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练习读读句子。指名读,评议。(3)配乐《爱的纪念》,指名学生朗读。[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掘文本潜在的意义,在创造性阅读中去填充“空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并不放弃指导,只是这种指导是大气的,开放的。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小组交流,此时的课堂便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

4、拓展想象,延伸情境

(1)皮埃尔醒来后读到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试想,如果皮埃尔没有留下来,报纸的新闻会怎样说?

(2)是啊,是皮埃尔的舍生忘死让客轮上所有人脱离了危险。如果让你去采访皮埃尔,你准备问他什么问题?

(3)上台表演。

(4)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生死的课文,学习了这一课,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写上一两句话。

生命感言:_______________。

5、配乐通读全文,增进感悟。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功,课堂上有机练说很必要,既加深课文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在深度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来整体回顾文本情结,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体悟文本的知、情、意、行,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总结。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但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她却有可能是永恒的,在短暂中追求永恒,将会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位生命焕发耀眼光芒的人吧。

四、作业布置 1.将你对皮埃尔的采访提纲写下来。

2.课后看看《泰坦尼克号》,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尔

遇到危险 生死攸关 生死存亡 化险为夷 舍生忘死 生离死别 感到欣慰

虽死犹生

【反思】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抓住“生死”,以“情”贯穿。

在这节课中,从题目入手,抓住“生死”二字引起学生的兴趣,交流相关成语,引出了下面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紧扣生死主线,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感悟,并通过读一读、谈一谈,说出自己的感悟,结合学生的发言,着重进行几处课文的朗读和感悟。这些环节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感悟为出发点,以“情”贯穿,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并内化情感。进一步领悟了课题中“生死”的意思。老师抓住心理变化的线索,渗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变化紧密结合”。开始印度洋上风景如画,皮埃尔夫妇驾驶快艇驶向大海,此时皮埃尔的心情是多么令人惬意的呀!当克勒松落入水中遭到章鱼的袭击情况紧急时,皮埃尔焦急万分: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他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内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后来他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的心理十分欣慰。

二、抓住关键词,逐层理解。

抓住了几个关键词展开教学,问的问题很有价值,可谓“切中要害”。尤其在抓“责任”一词时层层深入,由船长的身份提到皮埃尔是否应该对过往的船只负责,当学生明白正在度假的皮埃尔船长并不应该对过往的船负责。老师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皮埃尔有责任通报?谁交给他这个责任?”学生回答道“良心”,理解了皮埃尔有保护自己,好好活下去的责任,有挽救妻子的责任,也有向过往船只通报信息的责任。当三种责任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放弃挽救妻子的机会,对即将到来的豪华客轮上更多的人负责任。

三、抓住朗读,读中感悟。

“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如老师读得有声有色,指导学生读好关键的短句,学生能远远地超过老师。比如:“该死的船,快停下!快停下!”他一边打灯语,一边在声嘶力竭地呼喊,一边用手比画,一边重复这句话,并且是声嘶力竭地呼喊。大家一起练后,教室里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比如“皮埃尔几乎急得要发疯了: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难道我们俩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里的两个反问句怎么读,“发疯”的程度怎么读出来?以衬托皮埃尔的内心的焦急,突出皮埃尔牺牲妻子甚至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救客轮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们经过老师的点拨后能再现当时的场景,让听课老师是身临其境。老师带领学生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在交流、倾听、研讨、练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当学生读得感情不充分时,老师精彩的范读及范读以后的讲解恰到好处,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音乐创设氛围,渲染情境。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想象,启迪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曲《爱的纪念》,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沉入恩爱夫妻的离情别绪之中。

四、抓标点符号,补白中体会深情。

文中有两处的省略号

1、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2、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老师一下子抓住了标点符号,想让学生说说省略了什么,通过补白再现皮埃尔的复杂心情。老师又请学生再说说:为什么这些话省略不写出来,学生进一步体会皮埃尔对妻子的留恋、愧疚、难过之情。因为老师指导得好,所以学生读得好,感受得深刻。

五、扣住中心,探究延伸。

在结尾处这样安排:“躺在病床上的皮埃尔得知海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内心是何等的高兴,人们为他的义举而感动,如果你是记者,你将采访怎样的问题?”经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不断在朗读、领悟、体验,使他们不仅理解了皮埃尔的丰富情感、高尚人格,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以及皮埃尔间的心灵对话。

文题:《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作者:刘娟

单位:赣榆清华园双语学校 电话:***

《生死不离》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