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五篇范例]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30-81337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1-27 09:19: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杠杆的科学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 杠杆尺

钩码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

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在杠 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观察 到的 现象

左边(阻力点)情况 右边(用力点)情况 用力情况 钩码数(个)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省力;2、费力; 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1 2 1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1 2 省力 4 1 1 4 省力 1 3 3 1 费力 2 3 3 2 费力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 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轮轴的秘密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器材 轮轴、细 线、钩码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观察 到的 现象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动滑轮和定滑轮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器材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测力计、线绳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够省力。

(1 1)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

(2 2)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 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观察 到的 现象(1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 同,可发现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 的 方向。

(2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 但 不改变用力 得 方向。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动滑轮 不 能 改变力的方向, 但是可以省力。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 以改变用力 的 方向。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斜面的作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说明斜面能省力,不同斜面省力程度不同。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等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1、建造一个斜面,然后把不同物体分别提升和利用斜面提升,记录用力情况。2、分析实验数据,认识斜面作用。3、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并记录数据4、分析数据总结斜面省力的规律。

观察 到的 现象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抵抗弯曲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 1、要求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实验器材 1 1、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2、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 同的纸条、铁垫圈、尺子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 两个实验都要控制垫起纸板的高度不变,“弯曲了”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部分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所不同的是第一个实验。

是改变纸板宽度而厚度不变,第二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厚度而宽度不变。

观察 到的 现象

材料越宽、越厚抵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形状与抗弯曲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 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将同样的纸折成“V V ”

“T T ”

“U U ”

“L L ” 等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的实验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测试记录,并做 好分析准备

观察 到的 现象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拱形的力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测试纸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 纸、垫片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1、把纸圈成一圈后松开,做成一个拱形,用铁垫圈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2、用两本书分别抵住两边的拱脚,使纸拱不会塌下来,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3、用较多的书抵住脚拱。再测量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

观察 到的 现象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做框架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制作框架,并研究其特性

实验器材 一次性筷子、皮筋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1、用三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三角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2、用四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四边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 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7、比一比,4 4、5 5、6 6 的不同情况,它们那种更坚固。

观察 到的 现象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定,三角形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会更大。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组别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塔的研究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 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实验器材 饮料瓶、筷子、沙子、胶带、水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1、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和水制造一个自己认为坚固而且不易倒的高塔。2、改变上下的大小,轻重支撑的底面大小,然后用扇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3、将各种情况下的抗风能力进行对比,看看哪种情况下的抗风能力最强。

观察 到的 现象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框架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稳定性好,它最 不容易倒。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科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六年级

上册

实验者

实验名称

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电磁 铁磁 力的大小与 哪 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铁钉、线圈、电池

简 简 单 单 实 实 验 验 过 过 程 程

猜 猜 测 测

(1 1)

当电池节数不变,缠绕不同匝数的线圈,如:10 圈、20 圈、30圈 圈 40 圈等,来测磁力的大小,注意导线两边要留有 一段。

(2 2)

当缠绕的匝数不变,电池的节数变化,如 2 2 节、4 4 节、6 6 节等,来测磁力的大小。

观察 到的 现象 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当铁芯、线圈和导线不变时电池数量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实 实 验 验 结 结 论 论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一、制作“小水塘”

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材料: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

制作过程: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二、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制作名称:设计自制酸奶

准备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等 制作步骤: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OC,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并且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一)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实验准备: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实验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报告

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四、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

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我的发现: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

失,桅杆后消失。而在桌面上航行时,船身和桅杆始终都能看见。

结论:地球是球形。

五、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六、研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准备: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

实验过程:

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实验现象:会发现石头开裂变碎了。

实验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七、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准备: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

实验过程: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展示现象,并描述结果。

实验现象:往水杯中加水,沙子和泥土会被水冲走,并且水盆里有沙子和泥土。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八、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实验步骤:

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九、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实验步骤: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干燥的烧杯内有小水珠;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十、做铁钉生锈实验,研究铁钉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研究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铁钉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材料:3根相同无锈铁钉、三支试管、试管塞、干燥剂、煮沸过的水

实验过程:

1、将3根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

2、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使铁钉一部分浸入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向第二支试管中加满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向第四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干燥剂,塞紧橡皮塞。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了大量的锈,第二、第三去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论:铁钉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会生锈,另外光有水也不会使铁钉生锈。

十一、设计变色花实验

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

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十二、如何用紫甘蓝做试剂

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代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OC——60OC)。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十三、做“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的实验需要控制哪些条件?

答: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在这个实验中用水量、污物大小、洗涤时间、用力大小、洗涤剂的用量应该相同,不同的是洗涤剂的品种。

十四、做模拟环形山实验的记录。

(一)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

问题:石子撞击的坑是否是高度越高就越大?

假设:沙盘各个点的硬度都是相同的,且是绝对平整的。

实验设计:准备大小相同的石子、沙盘,然后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丢石子

实验记录:从高处丢下的石子造成的坑比从低处丢下的石子造成的坑深。

结论: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撞击的坑是高度越高就越大。

(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问题:石子撞击的坑是否是石子越大就越深?

假设:沙盘各个点的硬度都是相同的,且是绝对平整的。

实验设计:准备大小不同的石子、沙盘,然后从相同高度往沙盘丢石子

实验记录:大石子造成的坑比小石子造成的坑深

结论: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石子撞击的坑是石子越大就越深。

十五、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实验名称: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研究问题: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我的假设:行星公转周期与行星与太阳距离有关

实验准备:1.5米长的细绳、水笔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砝码、合适的场地

实验过程:

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

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

3、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

实验结论: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实验结论: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二、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现象: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实验课题:滑轮组

实验目的: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实验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四、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

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现象:

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实验结论:斜面越长越省力。

五、实验内容: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1、学生预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

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实验结论: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六、实验内容:拱形的力量

实验目的: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厚书几本、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实验步骤:

1、拱形承受压测试。

(1)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2)怎样使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

2、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现象: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实验结论: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七、实验内容:电磁铁

实验目的: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器材: 大头针、透明胶、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实验步骤:

1、制作铁钉电磁铁.(1)在铁钉上绕线圈。最好用8厘米以上的大铁钉。导线用带绝缘胶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绕50至80圈。注意用砂纸把线头磨光。导线两头留出10厘米至15厘米做引线。

(2)测试铁钉电磁铁。把电磁铁连接到电池上,能吸起大头针吗?断开电流,还有磁性吗重复做两三次,看看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现象。

(3)测试一下,我们的电磁铁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

2、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用指南针靠近电磁铁检测电磁铁的南北极。(2)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电池的接法、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实验现象: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结论: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第四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 放大镜 1 只、玻璃塑料瓶 1 个、圆柱玻璃杯 1 只、烧杯 1 只、烧瓶 1 只、保鲜膜 3 张、透 明塑料绳 2 米

我的猜测: 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 有较大差异。

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 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 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 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 套

我的猜测: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

步骤:、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1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结论:我认为 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3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10 克

我的猜测: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 10X 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结论:我认为 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 就不同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2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

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50ml 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结论: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 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实验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器材:不同倍数的放大镜镜片 2--3 件、纸筒 4 个、剪刀 2 把、胶带卷 1 卷 我的猜测: 用我们自制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更细微的物体的细节

步骤:

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固定镜片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相比,放大倍数增加了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 晰、结构更明确了

结论:我认为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更大、观察的更细致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 1 台、小刀 1 只、镊子 2 把、培养皿 1 只、烧杯 1 只、碘酒 10ml、载玻片 2 片、盖玻片 2 片、滴管 1 支

我的猜测: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结构应该 是相同的步骤:一、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

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放置盖玻片,把气泡排出,

3、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二、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

1、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2、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标本图像达到最清晰,

3、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观察到的现象:洋葱表皮细胞,放大 100 倍时,好像排列的砖墙,放大 400 倍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细 胞的结构,内部的细胞质、液泡等都能看得较清晰。

结论:我认为细胞的结构太奇妙了,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胞竟如此复杂,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

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器材:显微镜 1,玻片标本 1 套(洋葱表皮细胞、叶表皮细胞、蓖麻叶 细胞、血液细胞、口腔上 表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我的猜测: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应该是不同的;

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 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同样的方法,依次观察叶表皮细胞、口腔细胞等 4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是形同的,形状有所不同,细胞内的成分有差别

结论:我认为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 功能不同,结构和形状也是不同的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 1 台、烧杯 2 只、鱼缸 1 只、滴管 1 支、载玻片 2 片

盖玻片 2 片、医用棉球若干个

我的猜测: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1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3、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

草履虫、喇叭虫、绿藻、变形虫等

结论:我认为 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实验名称: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器材: 黄豆 50 克、沙子 500ml、烧杯 2 只、白纸 3 张、筛网 1 个、玻璃棒(或筷子、搅棒)1 支

我的猜测:沙子和黄豆混合,不会发生变化,仍旧沙子是沙子 黄豆是黄豆

步骤: 1、观察沙子、豆子在混合前的颜色、形状、气味、状态,它们都是 颗粒状态,固体,较硬,黄豆是黄色,沙子黄色,均没有什么特别气味;

2、将它们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3、用筛子将黄豆和沙子分离,沙子漏下来,黄豆留在了筛子里

观察到的现象: 黄豆和沙子混合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分离后,沙子 还是沙子,黄豆还是黄豆。

结论:我认为 有些物体混合后,观察不到它们有什么变化(或说:观察

到它们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糖 20 克,长柄金属汤匙 1 把,药匙 1 只,蜡烛 1 支,玻璃片 1片,火柴 1 盒(或打火机 1 只),手套 1 副

我的猜测: 白糖在加热后,要发生变化

步骤: 1、用药匙将白糖 5 克,放入汤匙中,2、把蜡烛点燃,

3、手持勺柄,将勺头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上方,对白糖加热,

(透明液体),继续加热,颜色 4、白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 液态 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 液态(透明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 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结论:我认为 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是 物理变化;由液体变成褐色、黑色是化学变化。

实验名称:米饭、淀粉和碘酒

实验器材: 培养皿 2 只、淀粉 30 克、米饭少许、碘酒 1 瓶、滴管 1 支 我的猜测: 米饭、淀粉里滴上碘酒,米饭就不能吃了,淀粉也不能使用了,米饭和淀粉变成了新物质

步骤:

1、在 1 只培养皿里放上 1 汤匙米饭,用滴管汲取碘酒,往米饭上滴上 1---2滴,观察米饭的变化,2、在另一只培养皿里放约 20 克淀粉,同样用滴管往上滴碘酒 1--2 滴,观察淀粉放上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之后,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论:我认为滴上碘酒后的米饭、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这种蓝色的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实验名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醋 20ml、小苏打 30ml、玻璃杯 3 只、玻璃片 3 片

我的猜测: 液体的白醋和固体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

步骤:?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 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口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的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的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用产生的气体倒 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结论:我认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 铁片 1 片、铁锈 1 块、羊角锤 1 把、电池及盒 1 套、导线 4根、小灯泡 1 只、磁铁 1 只

我的猜测: 铁锈和铁钉铁片的性质是不同的,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步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

铁片的颜色灰白色、有光泽、片上无空隙、手感光滑;

铁锈的颜色红褐色、无光泽、片上有空隙、手感粗糙。

2、实验比较:

?敲击:铁片有韧性,铁锈较脆;(用羊角锤轻敲击)

?导电性: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把铁片铁锈分别接在电路上)

?磁铁吸引: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

观察到的现象:从外观的形态及实验比较上,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

结论:我认为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变成了铁锈,就是化学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 250ML 玻璃烧杯 2 只、硫酸铜溶液 200ML 铁钉 1 支 镊子 1 把

我的猜测: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变化,铁钉可能会生锈,步骤: 1、配制硫酸铜溶液:将硫酸铜颗粒放入烧杯的水中,搅拌,进行充分溶解

2、用镊子夹住铁钉的一端,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溶液中观察发生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浅蓝色的溶液逐渐

变浅。再过一段时间,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我认为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名称:铁生锈的快慢

实验器材:培养皿 3 只(或试管 3 支)、铁钉 3 支、吸水纸若干、清水 200ML

盐水 200ML

我的猜测:铁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锈的速度是不同的步骤: 1、三只相同的培养皿里,其中两个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清水、盐水

2、把一个铁钉放在空培养皿里,另一个放在清水里,再一个放在盐水里,3、每天对这三个铁钉 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表如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空培养皿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锈点

清 水 里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锈点 锈面增大 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 无变化 有锈点 有锈点 锈面增大 锈面占半 几乎全锈 结论:我认为 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蚀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实验名称: 填埋垃圾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广口瓶 1 个、细石子、吸水纸、墨水、饮料瓶、清水

我的猜测:随便简单的填埋垃圾会污染环境

步骤: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 3 厘米厚,加入清水,使水 刚好位于石子高度的一半;

2、往瓶子中靠近瓶壁处放入浸过蓝墨水、红墨水的干纸巾,然后用石子埋住; 3、用自制的塑料瓶喷水器,模拟下雨,往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 水的颜色、清晰度 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纸团淋湿后,上面沾染的颜色逐渐往下面渗透,底部的清水 慢慢变成浑浊的有色浑水

结论:我认为粗糙的、简单的把垃圾填埋,会污染地下水。

实验名称:做个堆肥箱

我的猜测: 各种废弃物混合堆肥,会产生很多难闻的气体,以及腐烂后的、类似土杂肥的物质

步骤:

1、将 落叶、杂草、烂菜叶、厨余垃圾、食品废料等,放入堆肥箱;

2、掺入污水,用小铲子搅拌均匀,上面覆盖一层土壤;

3、把堆肥箱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让它自然腐烂,经过 2~3 个月,观察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经过 2 个多月的腐烂,原来的垃圾变成了可用的肥料 结论:我认为只要合理利用,垃圾也会变成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清洁、美丽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实验器材: 烧杯 4 只、细纱布 4 片、尖锥 1 只、塑料饮料瓶 6 只 漏斗 2只、PH 值试纸、我的猜测:生活污水 虽经沉淀和简单过滤,仍不能直接饮用

步骤:

1、分别用塑料饮料瓶灌装洗衣水、洗脸水、刷锅水、拖地水各一瓶,另准备一瓶纯净水; 2、将各瓶污水摇匀后,分别倒入各个烧杯,观察水质,3、把漏斗放在空饮料瓶口上,漏斗内铺上细纱布,过滤洗衣水 4、同样方法分别过滤另外的几种污水

观察到的现象:过滤后的水,原来的颜色变浅了,大的杂质颗粒被过滤出来,用 PH 试纸测试,仍有溶解 在水里的其它物质,所以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

结论:我认为纯净的水一旦被污染,处理起来很复杂,即使作了净化处理,有的仍然不能做饮用水,因此 要保护好水。

第五篇: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拱形结构是一种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研究拱形 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教材精心设计了几个体验好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结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理,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用纸拱做实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材料好找,简单易行。实验中应不断想办法控制拱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载更大的重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

第二部分:搭一个瓜皮拱。这样不但让学生感觉饶有趣味,而且更能感受到拱形的承重特点。当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块的瓜皮搭成一个供,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甚至还能承重时,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感受很深,会惊叹拱形的力量之大。

两个活动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探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二者相辅相成。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氛围下进一步探究拱形,相信学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3、科学知识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难点:

掌握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的优势。教学突破

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延伸到日常生活。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多个拱形桥图片等),硬纸片、铁垫圈、绳子、小刀、瓜皮、科学记录单等。学生:硬纸片、铁垫圈、绳子、小刀、瓜皮、科学记录单等。教学设计

一、实物展示导新课

教师阐述: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几种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让一张纸承受更大压力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纸)看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拖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

学生汇报。(提示不能增加材料。让学生充分发言,可以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到拱形时,教师小结:做成拱形后它没有塌下去,看来拱形也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利用拱的科学原理进行建筑设计。

播放课件图片:赵州桥、拱门、房子、奥运场馆……这么多的建筑为什么都采用拱形呢?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研究拱形中的学问吗?

(点评:使学生认识到“拱形”是“改变形状”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欣赏拱形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拱形的神奇作用,最后用提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主题《拱形的力量》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活动一: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一)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纸先卷一卷再松开,做成一个拱形)做一个纸拱,放在垫板上观察,说说拱自身的重量在哪里?特别要注意:这个拱形不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在拱下部)

教师小结:对,在拱与垫板接触的地方,我们把它叫拱足。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放一个垫圈在纸拱上,来测试拱的承受力,仔细观察纸拱有变化吗?

学生活动并交流:有“纸拱”向两边伸展。教师:哪个部分承受着垫圈的重力?(拱顶)

教师:请大家再在上面加一个垫圈,观察一下是不是有新的变化,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大,你发现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拱形的足伸展的更大了,最后就平了)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纸拱”为什么会向两边展开去?

垫圈的重量压在了拱上,拱的全部重力传到两个拱足,这个力向下,向两边传去,使拱足在垫板上向外滑动,拱就伸展开了。

(点评: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拱形桥的受力轨迹,从而建构第一层次的“拱形”概念——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看到拱足分开自然想到要用什么东西抵住它)

(二)把拱足固定,测试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提出问题: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拱受力变形的原因,你有什么办法使纸拱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压力?它能承受几个垫圈你能预测一下吗?用实验检测下看行不行。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用东西抵住拱足时比刚才承受的压力要大一些,看来大家刚才的想法是正确的。(点评: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现象后,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解释,并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方案,有了方案再去用实验验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案是有效的。这样多次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来改进自己的方案。在讨论中学生相互启发,有助于后面的探究活动。)

(三)让纸拱承受更大是压力

怎么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你打算怎么做?先将自己的方案写下来,再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在获取别人的意见后可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方案。(点评:让学生充分充分动脑、动手、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表述自己的方案时进一步弄清道理,同时听了别的小组的汇报对自己的方案也有一个比较、反思的过程,会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活动前指导比在活动后指导更有价值,因为活动中要控制的变量很多,对学生操作的要求也较高,操作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活动二:搭一个瓜皮拱

教师阐述: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

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利用教师给大家提供的瓜皮搭一座拱桥,看谁塔得好。

操作步骤:(1)选半圆形瓜皮,切下一个弧形条,宽度在3厘米至4厘米。(2)把这根弧形的瓜皮条切成5块。切口线的方向要指向想像中的圆心。(3)塔拱时可以在接缝处夹一张纸巾吸收渗出的水,纸巾大小与切口相同或略小。要用物体把拱脚抵住。(4)往瓜皮拱上放重物,检验它的承重能力。

交流收获: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三: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回顾所学并总结。

教师总结: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纸拱的承重能力,并且知道把一张纸做成拱形,可以大大地提升它的承受能力。

扩展活动

请同学们用泥块做一个泥拱,然后把泥块分别晒干,再用泥块搭成一个泥拱,比较一下谁搭的泥拱承重最大。

板书设计:

3.拱形的力量

活动一: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活动二:搭一个瓜皮拱

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