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论文(五篇范例)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130-1135500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11 21:1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和正常孕产妇132例两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孕产妇年龄偏大、学历低下、不能定期产检、经济状况不佳等均为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评估妊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采用有效干预措施,能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探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疾病,是妊娠中晚期发生的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易出现合并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1]。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2]。明确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以后临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2_年2月-202_年1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和正常孕产妇13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_年2月-202_年1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7版)[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6例年龄22~41岁,平均28.5岁。正常孕产妇132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7.6岁。

方法:

利用EXCEL2007建立表格,表格内容为妊娠产妇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情况、经济收入、孕前体重指数(BMI)、定期产检、负性事件、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家族史等。运用统计处理,对两组孕妇进行差异性比较。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及汇总、运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多因素的比较采用多元Logisl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见表2。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并且病因不确切的一种疾病。它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而形成。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如下:个体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妊娠年龄大、未定期产检、负性事件、家庭收入相关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成本的增加,晚婚晚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高龄产妇成为妊娠高血压的高发人群[4]。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妊娠期高血压发生概率增加[5]。未定期产检的妊娠妇女主要包括学历低下且保健意识不强,经济条件不佳的妊娠妇女。负性事件及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负性事件主要包括妊娠期妇女情绪焦躁不安、家庭关系不和谐、周围生活环境欠佳等。针对上述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引导妊娠妇女定期产检;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妊娠妇女进行护理指导;消除负性事件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产科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第二篇:妊娠高血压

 主题:妊娠高血压

定义:指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

分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以及慢性高血压(前三种在孕妇无高血压病史的基础上发生)。

【病因】不清,学说比较多。【高危因素与发病机制】

高危: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初次产检BMI≥35kg/m2,子痫前期家族史。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妊娠、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孕早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等。机制:不明。【病生】

对产妇的影响:

根本:全身小血管痉挛——小动脉痉挛导致官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内皮细胞损伤,蛋白等渗漏——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因缺血和缺氧而受到损害。脑:

• 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

• 脑水肿,充血局部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

• 昏迷、视物模糊失明、感觉迟钝、头疼

肾:

• 肾小球扩张20%,内皮细胞肿胀——血浆蛋白自肾小球漏出——蛋白尿

•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量下降——血尿酸、肌酐浓度升高——少尿和肾功衰竭 肝:

肝功能异常,各种转氨酶升高; 门静脉周围坏死;

肝包膜下血肿形成,肝破裂; 血管、心脏:

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和射血阻力增加,低排高阻;心室功能处于高动力状态,内皮活化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进入细胞间质。

最终:心肌缺血、间质水肿、心肌点状出血或坏死严重致心衰

内分泌及代谢:

对胎儿的影响:

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盘血管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胎盘功能下降——FGR、胎儿窘迫、胎盘早剥 ; 【临床表现及分类】

(1)妊娠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妊娠20周后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恢复正常; 尿蛋白

(一)。产后方可确诊,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2)子痫前期:

1)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

2)重度: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一个表现:1.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2.蛋白尿≥2.0g/24h或随机蛋白尿≥(++);3.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或其它脑神经症状;4.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等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症状;5.肝脏功能异常:ALT或AST水平升高;6.肾脏功能异常:少尿(24h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或血肌酐>106μmol/L;7.低蛋白血症伴胸/腹水;8.心力衰竭、肺水肿;9.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呈持续性下降并低于100×109/L;血管内溶血、贫血、黄疸或血LDH升高;10.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

(3)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孕妇抽搐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 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无蛋白尿,20周后出现蛋白尿≥0.3g/24h或随机尿蛋白≥(+); 或妊娠20周前有蛋白尿,20周后尿蛋白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

【诊断】

1.病史:注意询问高血压史,生产史,围绕妊娠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仔细询问病史; 2.确诊高血压:

3.尿蛋白:高危孕妇每次产前检查均应检查尿常规。可疑子痫前期者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查。蛋白尿:≥0.3g/24h或随机尿蛋白≥300mg/L或(+);

4.辅助检查:子痫前期除常规检查外还应行眼底检查、凝血功能、电解质、脏器超声、血气、心脏彩超及心功能,胎儿超声及脐、子宫血流,必要时头颅CT及MRI。【治疗】

治疗目的: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产期病率及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治疗基本原则: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的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1)妊娠期高血压:休息、镇静、监测母胎情况,酌情降压治疗

(2)子痫前期:镇静、解痉,有指征的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3)子痫:控制抽搐,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降压治疗为主,注意子痫前期的发生。(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同时兼顾慢性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治疗。

第三篇:妊娠高血压用药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

一、定义及分类

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期血压≥140/90mmHg,或较妊娠前或妊娠早期(三月内)血压升高≥25/15mmHg。妊娠妇女高血压患病率各地报道不一,国外约5%~10%,我国曾报道为9.2%。对上海3所综合医院、5所妇产科专科医院10年间(1989-1998)的158 790例产妇的调查,妊娠高血压8852例,患病率5.57%;其中子痫114例,占1.29%。

目前有关妊娠高血压的分类不尽相同,国内分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指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其中:先兆子痫,又分为轻度先兆子痫:高血压、水肿并伴有蛋白尿;重度先兆子痫: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3克/24小时,可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障碍,甚至心衰及肺水肿等重症。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同时发生抽搐。妊娠高血压:仅有高血压,伴或不伴有水肿,但无蛋白尿。国外则分为: ①慢性高血压(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指发生在妊娠第20周之前或持续到产褥期后(分娩后6-8周)的高血压;②先兆子痫--子痫;③慢性高血压基础上并发先兆子痫;④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尤其近产褥期, 产后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慢性高血压一般经过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生先兆子痫或子痫。而各种原因引起的先兆子痫和子痫是妊娠高血压中导致产妇、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先兆子痫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可伴有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异常,如同时发生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称为HELLP综合征(syndrome of ha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low platelet count)。发展至严重阶段--子痫,则出现痉挛。而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多为轻、中度的高血压,这类病人以后多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

二、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

慢性高血压可为原发或继发原因,发病机制依其病因而不同。先兆子痫和子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缺血或内皮、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而先兆子痫或子痫时高血压发生机制则主要为体内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儿茶酚胺、加压素、血栓素等)产生增加,而扩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环素等)绝对或相对减少;同时也可能与血管对这些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高有关。

三、妊娠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1、降压治疗时机 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要顾及孕产妇及胎儿或新生儿双方的安全。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药物治疗的时机要权衡两者双方的利弊。由于伦理等多方面因素,迄今,妊娠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大规模、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不多。尽管一些权威机提供了的一些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的药物,但大都是借鉴动物实验间接资料或不全面的临床资料。因此,妊娠高血压的降压用药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临床医生应在治疗中严密观察,慎之又慎。

尽管认为慢性高血压以及妊娠期一过性高血压大都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期剥离、急性肾功衰竭、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因此,对于何时开始进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当血压140-179/90-109mmHg时,一般不需降压药物治疗,而且即便降压治疗,也不能改善围产期的结果。而事实上,过早的降压治疗虽可以降低孕妇的并发症,但增加了围产期胎儿的危险性。有研究者主张当舒张压(DBP)≥100mmHg或收缩压(SBP)>170mmHg或低于这一水平但伴有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等,应开始药物降压始疗。

对于先兆子痫、子痫,一般主张DBP≥110mmHg应静脉降压治疗。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工作组则提出当DBP>105mmHg时开始应静脉降压。但无论血压水平如何,在妊娠早期(妊娠三个月内)使用降压药物对胎儿都有较大的风险。

2、用于妊娠高血压的口服降压药

(1)中枢性α阻滞剂:

甲基多巴(methyldopa)曾为妊娠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一些妊娠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多以此药作为对照。迄今,已有几项临床试验证明在妊娠三个月后使用甲基多巴降压有效,并且经长期(长达7年)随访,孕妇及胎儿是安全的。甲基多巴在脑干转化为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及甲基肾上腺素,激动中枢突触后膜α2受体,降低外周交感张力,使血压下降。其优点是增加肾血流,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妊娠患者。

常用量0.25~0.5g/次,2-3次/日。主要不良反应鼻塞、口干、嗜睡,头晕、肝功能异常。

可乐定(clonidine)其作用机理与甲基多巴相似。有报道可乐定用于妊娠早期可能引起胎儿异常,但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在妊娠12周以后用可乐定治疗是安全的。该药降压作用较好,尤其与其它类降压药合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对糖脂代谢无不利影响。常用量37.5 ~75ug/次,每日2-4次,一般每日不超0.6mg,国外报道最大剂量为1.2mg/日。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便秘、体位性低血压、抑郁。

(2)兼有α1-β受体阻滞剂 :

拉贝洛尔(labetalol)是α1-受体竞争性阻滞剂,并具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拉贝洛尔的静脉用药已逐渐取代甲基多巴成为妊娠高血压重症的首选药物。但其口服制剂是否抑制胎儿生长,几个临床试验的结果不尽一致。一般认为在妊娠中晚期使用对胎儿仍是比较安全。常用口服剂量50-150mg,2-3次/日,可用到最大剂量2400mg/日。副作用不多,眩晕可能与体位性低血压有关,大剂量时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个别报道对肝脏有毒性。

(3)周围α阻滞剂:

哌唑嗪(prazosin)选择性突触后α1阻滞剂,扩张阻力和容量血管。其优点是促进改善异常的血脂代谢,对血糖无不良影响。当首次给药时易出现“首剂现象” 即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晕厥等。所以,首剂0.5mg,睡前服,以后逐渐增加剂量,常用剂量2-5mg,2-3次/日。不良反应除“首剂现象”外,有头痛、头晕、口干等。

酚苄胺(phenoxybenzamine)较强效的α受体阻滞剂,能够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常用剂量 10mg/次,2-3次/日。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鼻塞、头痛、口干等。

两种药物虽然均可用于妊娠高血压,但病例有限,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现主要适用于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的患者。

(4)单纯血管扩张剂:

肼苯哒嗪(hydralazine)直接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肾血流。静脉用药在国外作为妊娠重症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口服制剂主要用作二线药物,一般常与甲基多巴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很少单独用药。常用剂量25-50mg/次,3次/日,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200mg/日。该药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多,主要有心悸、头痛、鼻塞,可诱发心绞痛及加重心衰;长期大量服用有狼疮样改变,故已不作为普通高血压的常规降压治疗。

(5)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而降压。临床试验中,阿替洛尔用于妊娠三个月内的高血压患者,可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但未见发生严重的胎儿畸形。继而经12个月的随访后,婴儿体重及其它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对β受体阻滞剂中的其它药物,尚无妊娠早期治疗的资料。而在妊娠晚期应用美托洛尔, 氧烯洛尔, 吲哚洛尔,未见伴有胎儿异常。该类药物宜与甲基多巴或肼苯哒嗪联合应用。

阿替洛尔(atenolol)为长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12.5-100mg/日,分2次口服。应在妊娠12周以后用较为安全。

美托洛尔(metoprolol,倍他乐克)亦为12.5-100mg/日,分2次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肢端发冷。大剂量时对糖脂代谢有不利影响。由于抑制心肌收缩力,重度心衰忌用。尽管以上两种药均为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但哮喘病人仍需慎用。

(6)钙离子拮抗剂(CCB):

有关在妊娠早期(三个月内)使用CCB是否增加胎儿畸形危险性,目前仍有

争议。一项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妊娠三个月内使用硝苯地平(37例)、地尔硫卓(27例)和维拉帕米(76例)出现胎儿缺陷分别为5%、13.8%和1.3%。而在另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78例妊娠早期用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未增加胎儿异常的危险性。一些对照研究中,妊娠12周后使用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依拉地平治疗均比较安全。但也有人认为CCB抑制宫缩,分娩是不宜使用。同时CCB降压作用强,尤其短效CCB,在与硫酸镁合用时,因为后者影响钙依赖的兴奋-收缩偶联,可产生协同的降压及心脏抑制,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不良反应主要有面红、心悸、头痛、踝部水肿,并抑制分娩。

(7)利尿剂:

对于利尿剂是否能用于妊娠高血压,争议很大。有临床试验发现妊娠早期使用利尿剂,可以影响胎儿生长、引起血小板减少及有个别婴儿死亡病例报道,这些可能与容量缩减有关。但也有临床试验并不支持这一结论。认为利尿剂,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盐敏感型的“难治性”高血压及对单纯用扩血管药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很好疗效。而且在妊娠晚期,噻嗪类利尿剂作为第二、三线药物是安全的,但袢利尿剂(噻呋米)应避免使用,因其对胚胎有毒性作用。总之,对于利尿剂的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至少妊娠早期禁用这类药药。在妊娠晚期,若有用利尿剂强指证,如心衰、肺水肿或盐敏感的难治型高血压,仍可慎用噻嗪类利尿剂,但应小剂量。

(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国外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ACEI,发生胎儿异常者占7%;在妊娠16周后用ACEI发生肾功能衰竭占15%,羊水过少者占14%。这些严重不良反应与ACEI影响胎儿发育(包括肾脏、肺发育不全)、抑制胎儿生长及其持续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导致肾小管功能不全有关。因此,妊娠期绝对禁用ACEI。

(9)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BR):ARB与ACEI作用机制相近,尽管目前没有在妊娠期使用这类药物的临床资料,但应被列为妊娠禁用的降压药物。

3、用于妊娠高血压重症的静脉降压药物:

(1)拉贝洛尔(labetalol)如前所述,该药在国内已作为妊娠高血压的首选静脉降

第四篇: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范文]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遗传、精神、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防治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1]。

目前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重要的包括年龄、家族史、男性、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等潜在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如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话动、过量饮酒、精神压力、生话工作压力等[2]。

危险因素

1.1 年龄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年龄有关[3]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幅比舒张压显著。1979~1980年全国抽样普查结果,人群血压在40岁开始明显增高,60岁以上男性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在增多。幼年期或青年期血压偏高者,随年龄增大血压增高趋势更加明显[4]。

1.2 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在绝经前男性高于女性。绝经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与男性近似。提示绝经后女性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在增多。

1.3 地区

不同地区由于人群的饮食结构、生话习惯、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不同,人群血压水平不尽相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值比南方地区高,高血压患病率亦比南方高。1988~1989年调查显示35~6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男性最高是吉林省为25.8%,最低是四川绵阳市为4.9%;女性最高是沈阳市为24.3%,最低是福州市为6.3%;与1984~1986年调查结果比较多数北方城市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地区高于西南、东南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人群盐摄入量、肥胖的比例不同及气候因素有关[4]。

1.4 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如高校教师、飞行员等职业压力大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5]6],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较早。可能因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不同及与其生话紧张度、精神心理因素有关[4]。

1.5 饮食

饮食结构、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学者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摄入过多的钠盐、长期喝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镁,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均可促使血压升高。经常吃鱼的地区,血压水平则往往较低,因为摄入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等)的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由此可见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解有重要意义[4][7]。

1.6 体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压正常人群均显示体重与血压呈正相关。在体重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人群,动脉压亦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前瞻性研究表明,超重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MONICA方案研究发现,北方各省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同时北方的平均体重指数也明显高于南方。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显示,血压和体重的关系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已存在。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1,五年内发生确定的高血压的危险度增加9%,表明中国人群的体重指数虽然低于西方人群,但超重和肥胖仍然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近10 年来体重指数及超重率有增高趋势[7]。

有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FBG(空腹血糖),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TG(甘油三酯)高于正常人群,HDL(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人群,同时,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高TG和低HDL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在腹型肥胖人群结果中亦获得相同结论。说明肥胖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8] [9]。转贴于http://www.teniu.cc

1.7 吸烟

吸烟与血压的关系已经引起了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重视,而且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对高血压患者强调戒烟是非常必要的[7]。吸烟也可使血压升高,可能是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10]。

1.8 饮洒

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1951 年Lain首先在法国服务人员中调查饮酒对血压的影响,发现饮用葡萄酒每日超过2.5 L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有研究报告表明,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多,收缩压与舒张压也逐渐升高[7][11]。

1.9 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机率分别为3%,28%,46%。单卵双生的同胞血压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同胞更为明显。

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遗传缺陷。例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较无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血细胞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且部分年轻子女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此种遗传缺陷是相关基因研究的根据。原发性高血压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这些基因的突变、缺失、重排和表达水平的差异,亦即多个“微效基因”的联合缺陷,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基础。那些已知或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据推测可能有5~8 种[12]。

1.10 心理

心理调适对处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健康水平的影响不言而喻。从高血压形成机制:精神神经源学说提示,冠心病的早期症状长期精神压力增加可导致血压升高。动物实验证明,一笼饲养多只老鼠比分笼饲养老鼠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存压力大、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其他职业人群[7]。

1.11 代谢

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紊乱和中心性肥胖等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的集中表现,聚集的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对靶器官造成的危害更大。代谢综合征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机制,除了已经明确的血压增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外,作为代谢综合征中心环节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3]。

1.12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胰岛素抗体、高胰岛素血症存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83.4%。胰岛素通过各种机制调控血压,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调控机制失衡,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肾排钠减少,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加,膜转运系统障碍,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同时胰岛素生长因子效应增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高胰岛素血症使血液粘度增高,这系列结果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4]。

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即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血糖不能有效地从循环血液移除,从而进一步刺激胰岛素释放,致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高胰岛素血症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促进水、钠潴留,增加血管平滑肌张力等影响血压,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的合成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人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14] [15]。

1.13 高尿酸血症

研究资料证明,高尿酸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最近报告在Bogu1usa Heat Study 5~17岁儿童12年,发现儿童尿酸水平与成人后血压相关,并有效预测成人血压,提示早期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发生有重要关系。此资料说明高尿酸血症的人群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的人群。高尿酸血症不但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和预测因子,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加。Nakanishzn等研究发现,血尿酸297.4-410.412 umol/L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并呈量效关系[16]。

预防

2.1 改进膳食结构

2.1.1 低盐

我国人群每日每人平均摄钠量折合成食盐相当于7~20克,远高于WHO建议的每人每日5克以下的标准,初步应控制在10克以下,待适应后再减至7克,争取3~5年达到5克的标准。

2.1.2 高钾

我国膳食普遍低钾,钠/钾比值偏高,北方尤甚。在限盐的同时增加钾的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全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平均吃新鲜蔬菜400克/日、水果150克/日。但应忌纤维硬的蔬菜(牛蒡、竹笋、豆类)和刺激性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葱、芥菜)。

2.1.3 高钙

钙可降低血压,我国人群普遍摄入不足,大部分人低于我国营养学会建议的600毫克/日的标准。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动物性食物尤其是奶及奶制品少,钙的来源不足所致。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倡饮牛奶是增加钙的有效措施。也可增加富含钙的其它食物如豆制品及海产品等的摄入。

2.1.4 高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一般是指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食物中的优质蛋白质,不但可增强人民体质,还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成人每人每月摄入谷类14千克,薯类3千克,蛋类1千克,肉类1.5千克,鱼类500克。

2.1.5 合理脂肪酸比例

生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尤应注意,使总脂肪保持在总热量的30%以下,具体措施是保持以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减少含饱和脂肪较多的肉类,尤其是肥肉的摄入量。

2.1.6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2.2 控制体重

防止超重和肥胖至少做到: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这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儿童尤其重要。具体措施是适当控制主食的进食量,同时减少食物中含热量多的成分如脂肪、精制糖、糕点等。参与有氧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控制及减轻体重,常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2.3 限酒或戒酒

酒精已被公认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和脑卒中的诱因。我国成年男子的饮酒率较高,虽然我国近年来已向低度白酒发展,但仍有部分人饮用60 度以上的白酒(国外46度的酒被认为是最高度的烈性酒)。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已有饮酒习惯的人要减少饮酒量,每天最好控制在白酒50~100 毫升、啤酒300 毫升以内。高血压病人,如有家族史者和超体重者均应该戒酒。

2.4 提倡戒烟

吸烟和高血压的关系虽然尚未肯定,但与冠心病、某些肿瘤及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已明确。那么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常是对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故提倡全民戒烟。

2.5 提早预防

预防儿童高血压的目的也是预防成人高血压,不但儿童及少年时期血压偏高者成人后患高血压的机会增多,而且许多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习惯都是早年养成的。另外良好的稳定性格,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也应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培养。

2.6 心理平衡

紧张、易怒、情绪不稳是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同时又是血压升高的诱因。改变行为方式,学会释放压力,以便维持稳定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2.7 自我管理

监测血压,1~2次/周。根据血压情况,及时就医。①服完药;②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③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救120急救中心。

治疗

3.1 用药原则

①对1、2级高血压,任何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②尽量应用每日一次的长效药物。③合理选择联合用药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宁可联合应用非同类的第二个药物,而不增加第一药物的剂量。④降压目标为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即对于中、青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5/85 mmHg或正常范围内;对≥60 岁的老年患者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⑤贵在坚持服药。

3.2 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总体危险。这就需要治疗已经升高的血压以及干预相关可逆危险因素。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或者降至更低。糖尿病、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包括:① 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者;②收缩压>160 mmHg且舒张压<70 mmHg者;③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MS)患者;④存在3种或3种以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⑤存在1 个或多个亚临床靶器官损伤者;⑥合并心血管或肾脏疾病者)目标血压应<130/80 mmHg。但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往往即使采用联合治疗将收缩压降低至<140 mmHg也是困难的,降至<130 mmHg则更加困难,尤其在老年、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难度更大。另外,降压治疗应该在出现明显心脑血管损伤之前就开始。对于高危患者,治疗最初6 个月血压降低程度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联合两种药物起始治疗,可使患者血压尽早达标,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这一点在高危患者中意义更大。所以,联合治疗应该作为降压治疗首选方法,尤其对于心血管危险高的患者,例如血压显著高于高血压阈值者(收缩压>20 mmHg,舒张压>10 mmHg),血压升高程度较低但有多种危险因素者,有亚临床器官损伤、糖尿病、肾病或相关心血管疾病者。

3.3 药物选择

目前WHO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6大类,即 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α1受体阻断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要考虑到引起该种疾病的多种因素,针对疾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可促进高血压发展的危险因素。病人应坚持长期的适当的锻炼,合理饮食,控制肥胖、高血脂、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的关键[18]。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除遗传外,营养失衡、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精神过度紧张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7],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如不有效干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高。因此,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延长人类期望寿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卫兴,钟才进,王博.原发性高血压的自我保健[J].中国疗养医学[J].202_,16(12):727-728.[2] 荣艳芝,宋岩,郑玉杰.“生活干预”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保健,202_,15(24):155-156.[3] Frédérique Thomas,Annie Rudnichi,Anne-Marie Bacri,et al.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Men According to Presence of Associated Risk Factors.Hypertension, 202_, 37:1256-1261.[4] 邵丽英,陈元秀.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_,2(33):113-114.[5] 宁洁.高校教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 202_,21(6):633-635.[6] 郑军,刘朝中.飞行人员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防控和医学鉴定[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_.18(1):55-61.[7] 张建,华琦,主编.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53-57.[8] 吴蕾蕾,钱云M张敬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_,27(5):780-782.[9] 唐晓君,李革M张素华,等.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2_,34(21): 4032-4034.[10]陈漪静.健康生活方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_,21(10):33-34.[11]贺耀宗.高血压防治阵线必须前移[J].家庭医学,202_(10):6-7.[12]刘许增.原发性高血压因及防治[J].涟钢科技与管理,202_(6):59-60.[13]刘艳,曲鹏,聂群.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2_,29(6)37-38.[14]胡守岳,陈贞羽.1679例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2_,12(5):324-325.[15]陈淑萍.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囚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_,23(23):3525.[16]贺文帅,赵兴胜.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_, 1(11):77-78.[17]杨淑宏,陈芳曹莉萍.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防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_,10(6):671-672.[18]张景玲,陶秀梅,唐玉龙,等.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2_,28(19):2309-2310.

第五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种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生给产妇对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婴儿的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前,妊娠期高血压仍是造成产妇和婴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使孕妇在孕期尽可能的减少不良的妊娠反应,是每个家庭和妇科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概述了妊娠期高血压,分析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分析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影响

一、妊娠期高血压

1.妊娠高血压的含义。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又因常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按国际有关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原发高血压并妊娠、及因肾病、肾上腺疾病等继发高血压并妊娠等。我国过去将先兆子痫、子痫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妊娠高血压的病因。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种疾病,它的病因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主要的病因机制现在尚未十分明确,但其主要的相关因素有:

1)年龄较小或者年龄较大的初孕妇。一般来说年龄小于20岁或者年龄大于35岁的初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几率要相对大于其他年龄层的孕妇。

2)种族差异。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的大小也与种族有着莫大的联系,相比较而言,美国非洲裔的孕妇患病的几率相对较大于白人的患病几率。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妊娠高血压疾病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孕妇相对与没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孕妇的患病率更高一些。

4)有过病史。曾有过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期更易患得高血压疾病。

5)体重过胖。体重也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型矮胖的孕妇相较于一般的孕妇来说,患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更大一些。

6)其他因素。除了以上的一些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也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如营养不良、精神过分紧张或者是怀有双胞胎的孕妇更易在妊娠期患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3、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体征。

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体征主要出现在孕期20周以后,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测血压如有升高,需休息0.5~1h后再测。WHO专家认为血压升高需持续4h以上才能诊断,但在紧急分娩或低压>110mmHg时,虽休息不足4h也可诊断。过去以血压130/90mmHg为升高,现改为140/90mmHg以便与国际接轨。同时,对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但仍低于140/90mmHg者均不做异常诊断。因为North等(1999)及Levine(202_)做的5700例以上前瞻性研究证实血压上升但仍低于140/90mmHg者,母儿结局无异常,故现已不列为诊断标准。

2)蛋白尿:应留清洁中段尿检查,如24h尿蛋白≥0.3g,则为异常。

3)水肿:妊娠期可有生理性水肿。如经休息后未消失者,为病理性水肿。踝及小腿有可凹性水肿,以“1+”表示;水肿延至大腿以“2+”表示;水肿延及外阴及腹壁,以“3+”表示;“4+”系全身水肿或伴腹水者。如水肿不明显,但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者应注意有无隐性水肿。由于引起妊娠水肿的因素多,发生率高,没有特异性,故现国际上已不作为诊断先兆子痫的特征。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的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对孕妇的伤害和对婴儿的伤害,主要有:

1)对孕产妇的危害 我国先兆子痫孕产妇病死率为7.5/10万(1989),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第2位。重度先兆子痫合并胎盘早剥、凝血障碍、HELLP综合征、肝被膜破裂、脑血管病变、肺水肿、心、肾功能衰竭,手术产及产后出血均增加孕产妇发病率及病死率。子痫的孕产妇病死率在1%~20%,并HELLP综合征者2%~4%。

2)对胎儿的危害 重度先兆子痫对由于胎盘供血不足、胎儿窘迫、FGR、早产、低出生体重、死胎、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增加,围生儿死亡率可高达150‰~300‰。

3)孕妇因抽搐可出现窒息、骨折、自伤。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疝、脑血管意外、吸入性肺炎、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并发症。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母亲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中,母亲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疾病程度、尿蛋白程度、发病以及分娩的孕周。

婴儿的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主要有:疾病程度、尿蛋白程度、发病、分娩的孕周以及分娩的方式等。

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主要有:疾病程度、尿蛋白程度、发病、分娩的孕周以及胎数。

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工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妇以及婴儿的健康危害很大,因此做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工作对孕妇和婴儿的生命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主要的预防工作有:

1、做好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工作。

各级的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的宣传工作,加强孕妇孕期保健意识和相关的保健知识,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广大孕妇了解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妇和婴儿的危害,以引起广泛的认识。

2、注意孕妇营养。

孕妇在孕期要多注意自身的营养的搭配,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的吸收,一避免因缺乏营养儿造成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而保证孕妇在孕期的健康工作。

3、开展妊高征的预测。

其主要的预测的方法有:

(1)平均动脉压。一般在妊娠20-28周进行MAP测定。计算公式为:(收缩压+舒张压x2)/3,当MAP>85mmHg为预测妊高征的分界线,表明孕妇有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危险。

(2)翻身试验。一般在妊娠26-30周进行测定。孕妇左侧卧位时测血压。待舒张压稳定后,翻身仰卧5分钟再测血压。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20mmHg为阳性,提示孕妇有发生妊高征倾向。

(3)血液流变学试验:低血容量(血细胞比容>0.35)及血液粘度高(全血粘度比值>3.6;血浆粘度比值>1.6)者,提示孕妇有发生妊高征倾向。

【参考文献】

[1]李翠梅,陈雁威.高龄初产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_(04)

[2]曾改鸿,余志惠,彭履冰,何锋云,钟丽红.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围生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_(01)

[3]张瑞青.体重因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D].郑州大学 202_

[4]张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 202_

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论文(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