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大全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130-858750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1-03 16:01: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大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个孩子应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继而才能发展成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放在首位。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更体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孩子还需要家长亲自教育,自己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我坚持一有空就自己带,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童年对于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工作多么忙碌,我也一定要陪孩子一起成长。除了多给孩子关心和爱护,我和孩子也建立在平等、信任、互敬、互爱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孩子既是尊长和晚辈的关系,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欢乐的成长环境,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理念要一致。

共同养育孩子的成人之间,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与祖辈之间,教育理念要达成共识(当然也要与老师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如果大人们之间有分歧,不仅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还会降低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也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家人有的主张多表扬,少批评;有的主张严厉教育,要有“规矩”。这样一来,在孩子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在不同的家人面前所“享受”的待遇就不一样,有时被表扬,有时却遭批评,这样就让孩子觉得“做人”真难!我们共同的教育理念是多鼓励但不盲目鼓励,爱但不溺爱,随孩子天性但不放任等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教育重要性,更有责任和义务研究教育方法,精心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成为合格人才。总之,我觉得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想把这门艺术做好,我们家长要做的还很多。家庭教育小而言之,为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我们做家长的一样任重道远。

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体发展、支持学校教育和促进社会文明等方面。

(1)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奠基性教育。家庭教育是人接受的最初教育,它开始于胎教。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胎教的科学性逐步被证实,胎教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得到了完善。新生婴儿降临到人世间,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在每个人的人生之初,他都是作为一个对外界一无所知、基本生存能力极低的生物个体离开母体来到世间的。

刚刚出生的婴儿,仅仅是一个还缺乏社会性的头脑,像一张白纸一样无知的生命个体,之后逐步学会走路、说话,初识人间烟火,逐步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范,并参与范围越来越广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不断认识社会。这些是人生发展中最基础的知识。

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摇篮,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教育这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所传授的那些基本知识、本领作基础,人是很难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家庭教会在教育体系中,就如打基石,底子打得好,才能建优质的高楼大厦,家庭教育搞好了,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这种伴之以深厚浓烈的亲情之爱和细致入微的体贴方式而进行的家庭基础性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它对任何人一生的成长都起着奠基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是个体全方位和终身性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样,主要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及一些专有知识为主体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最为广泛。它对人的教育,从最基本的生活本领,即吃、喝、拉、撤、睡、说话、走路、喜、怒、哀、乐,到劳动、社会交往、文化知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等无所不包,凡是父母掌握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都会毫无保留地、无私地通过家庭教育传授给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后人,同样,凡是家庭成员所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染、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家庭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性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样,总是以一定的时间段规定人必须完成的学业,获得毕业或结业证书。家庭教育却没有毕业证可拿,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要不离开家庭而生活,也就永久地接受着家庭教育,有时即使是暂时离开家庭而生活,也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进行相互了解、鼓励和教育。在家庭这所学校里,教育没有时间限制,它是人终身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此,作为内容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特别在人的未成年时期和老年时期,教育和影响作用最为重大,关系着人的成长方向和晚年生活质量。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使人全面接受知识,熏陶品性,实践人生。

(2)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支持作用

将近一百年前(1914年),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性。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现在看来,这个美国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为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不断改善。不过他的猜想似乎也有着道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给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甚至处事习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家庭教育对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9世纪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庭教育对社会的现实利益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其一但失败意味着一个人可能一辈子无法从动物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可能会致使一个人变成无用之物甚至变成危害社会的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将导致人格缺陷、性情偏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更改判断能力,对自己的情绪冲动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于是做出害人害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反之,家庭教育的成功,则可奠定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人格基础,使之不但能够自立于世,而且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家庭教育对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本质而言,人类文明的终极价值无不是引领人类精神世界日趋丰盈,促使人类灵魂获得安宁和永生。家庭教育关注的核心便是人的灵魂的奠基和塑造。1995年,联合国在“国际家庭日”发表的纪念文告中指出:“家庭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把个人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它必须适应全球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还将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家庭建设,重视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为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繁荣的社会奠定基础。

第三篇: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

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用于消除、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对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对于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正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气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确的行为规则。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说来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出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物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一)高素质的父母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个性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一个人行为的背后肯定会有多种因素在推动着他,但毫无疑问,最高境界的肯定是理想。只有培养卓越,不断向着更高境界去攀登的人,才以达到辉煌的顶点。理想对孩子来说,是最神圣的,让孩子自觉地追求神圣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2、独立自主。独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主要职责在于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然后加以培养、壮大并完善。着重孩子、放手成长、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是对每个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恒。父母应教育孩子认识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有所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4、勤俭节约。“不要从经济上放纵孩子”。这是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对父母有忠告。孩子具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相当重要。勤俭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玩具和器物,体恤劳作的艰辛,不暴殄天物,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终生受益。

5、良好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式,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培养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础。

(二)高素质的父母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指导。

(三)高素质的父母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父母就应该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和潜能,他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生的道路看似很漫长,但真正起决定作用,允许人选择的紧要关头一生只有那么几次,为人父母若说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最大的尽责就在于当你的孩子面临困难时,充满信心地对孩子说声:“你行!”这激情澎湃的声音无疑是推动孩子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四)高素质的父母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我们不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孩子,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强调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水要给孩子任何帮助、批评和建议。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以民主的方式教给他,给他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利,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权威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五)高素质的父母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成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的榜样作用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起着强烈的刺激,父母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这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高新中学 尹荐

摘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家庭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无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智商与情商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呼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成长

自从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教育便日益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以后,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是不容置疑。随着近年来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的数量与日俱增,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真的是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吗?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不仅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说到“教育”,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的范畴。教育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性格方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心理的培养。而这样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

朱永新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很少有人教我们怎么做合格的父母。父母不仅仅是要为未成年的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尤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行为习惯、性格、能力方面的培养。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第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容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第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容易出错。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如今,我们有不少家庭具备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学历水平也较高,但是在家中却没有为自已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由此可见:家庭氛围作为家庭环境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健全家庭结构的孩子患各类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两倍以上。这是在瑞典全国人口中进行了近10年之久调查后得出的结果。由此可见,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

二、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提供的空间和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足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影响举足轻重。首先,全家人要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的习惯和观念的形成与家长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感,并从中感受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给我一百个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群知识分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批庸人,这些都取决于教育者,他想教给孩子什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优秀出色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里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因此,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意见,那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眼光和看到的世界,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像对待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对自己不当的行动理由和感受做辩护,在听清楚原委后再进行理智的教育,而非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这不仅是父母形象的“自损”,也绝不会取得任何教育的成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需要关心,呵护的方面很多,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体魄的健康成长外,孩子内心的塑造、性格的健康发展,情感的滋润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应同样予以重视,树立“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给孩子以全面的关注。家庭,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但它不可能有学校教育中的课本和施教的课堂。对孩子提出的力所能及的要求,如果是正确恰当的,一定要坚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长时间中形成的习惯,更要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对孩子要求严格,是爱的明智表达。

当然,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他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觉低人一等。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要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旦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其次,培养孩子要树立“我能行”的意念。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某项任务。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真的有什么困难时,父母帮助的手、亲切的关爱,是他扬帆前进的风,是自信心的最好助长剂。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作为家长,要允许和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挫折,这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接受失败与挫折的第一步。同时要告诉孩子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积累着经验。指导孩子分析失败或受挫的原因,教他学会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去做。

(三)培养孩子为人处事之道

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朋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感受到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尊重、时间和关注,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孩子渴望父母能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玩最好的,孩子就会感到快乐。绝大多数家长舍不得打孩子一下,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了过度的程度。可这种关爱却形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将会是十分困难的。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这样的孩子是不快乐的。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拥有诚实、正直美德的孩子,长大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以诚实、正直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教育孩子要诚实、正直,可以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点化他,但切忌讲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他们毕竟是孩子,更乐于在做事和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因此,在茶余饭后,不妨给孩子讲讲中外历史上名人的故事。如周恩来、牛顿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在孩子明亮的眼睛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这样,家庭才会成为孩子做人的第一正面教育课堂。要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更需要的是让孩子实践,让孩子在千百次寻常的学习、生活小事中养成习惯。

教会孩子“爱”别人。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别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它是关系到道德情感和怎样做人的大事。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知恩必报,增强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从而培养起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首先要教育孩子见到长辈应主动打招呼,学会使会尊称和礼貌用语,懂得长幼有序;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和长辈讲话时要和气、礼貌、绝不允许高声大叫。一定要养成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的习惯。家长对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坚持,不要孩子一闹就妥协,当然,家长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方法,让孩子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力的事,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将会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领域内面临同样的命运——不被接纳重用,从而让自己陷入一种难以逃离的怪圈之中。

(四)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许多父母都说:生孩子容易,教孩子难。可在父母的关爱下出现了许多怪现象:许多做父母的人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己所愿。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唠叨。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其实,在这种关爱下成长的许多孩子也觉得苦恼。为什么作业总也写不完?为什么课外班越来越多?为什么父母总说别的孩子好?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孩子们衡量父母的尺子也在变。作为父母不仅要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还应该了解孩子内心情感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父母。因此,父母应关心、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1.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学习。

上学读书,对孩子来说是件生活中的大事。如果说孩子的生活是幸福的,必须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支撑;孩子的学习生活,成为家长关注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教育任务,但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带孩子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旦可以送入学校了,好多家长会从心中产生一种解脱感,交给老师了,现在自己可以轻松一下了。认为像接力赛一样,家庭这一棒,如今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了。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家庭教育,永远是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孩子送进了小学,作父母的是开始了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孩子的一生。

孩子入学后,作为家长来说,应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不管是否有趣都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在家里最好给孩子准备一间专门的书房来学习。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协商,由孩子主动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读书、学习、休息、睡觉的时间,并由孩子自觉执行,以培养其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入学之初,安排一定的和孩子同学习的时间,最好在晚饭前后,并询问孩子上学的情况,班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样父母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学习的重视。除此之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养成事事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实践证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只看成绩结果是不理想的。因此,家长要关心、重视并帮助孩子学习,做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总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期望,而要把期望变为现实,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携手共进。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需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广西:漓江出版社,202_.04.[2]李莉.儿童家庭教育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_.6.[3]王友昌.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J]贵州教育,202_.10.[4]魏书生.家教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2_.10.

第五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

2-5岁时,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

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

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

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重庆市涪陵第十中学校 张怀民(408114)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