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发展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答案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30-1084309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7-30 09:13:21 来源:网络

一、浅析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不同和联系。

答:发展是社会全面的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进步、人的素质提高与德智体能全面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相对于增长而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发展除了包含经济指标的增长,指标的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目标的集合。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不同:

1、实质不同:

(1)经济发展的实质: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2)经济增长的实质: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2、度量不同:

(1)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学家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度量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用若干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如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T)、人类发展指数(HDI)和购买力平价(PPP)。

(2)经济增长的度量: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

3、性质不同:

(1)经济发展的性质: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性质: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

二、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1、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分配方针政策,以及与分配密切联系的个人生活消费,从分配领域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合理组织生产和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使资源有效集中,尤其是地区与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地区经济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产生辐射效应,最终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②合理的收入分配能够起到激发市场活力,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

③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会导致较大的收入差距,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放缓。

2、合理调整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思路

我国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思路可以总结为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5点:

①通过各种就业政策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机会,实现尽可能的机会平等;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完善收入单一货币化进程,严格执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对低收入居民的补助制度。

②在处理工农城乡收入关系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继续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要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有效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④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为居民的生产提供稳定的安全网。

⑤理顺和调节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建立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

三、技术进步的源泉有哪些?技术进步是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变革的?

源泉:宏观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是技术发展本身的自我否定即“扬弃”的过程。微观上:技术发展和社会交往发展的推动。表现形式上: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量变过程。

如何推动: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长期任务。其中技术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内在动因。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技术动因反映了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产业结构演变的作用和影响。

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技术进步与创新使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技术进步与创新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力发生转移,使产业结构产生变化;技术进步与创新产生新兴产业,改造原有产业,淘汰夕阳产业,改变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贸易,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作用和影响会导致产业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集约化趋势,使产业内部的生产要素构成不断高级化,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四、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何不可偏废?

工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发展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就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有序的转移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资金与物质支持。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分工,优化了农业结构调整,从而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变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为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基本的原材料。工业化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总需要农业提供原材料等基本资源。

发展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