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油气田勘探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30-1039837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6-18 09:32: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油气田勘探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过程优化和环节补充,将为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面临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实现工业、城乡结构、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以促使中国智造、人口城镇化、服务型消费的总体实现。在这一现实要求下,我国对油气需求缺口逐步加大,油气总量不足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压力将持续提升。如何做好油气田勘探开发,确保石油天然气企业总量供应,是摆在每个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1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设备与产能的跨越式发展,油气工程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其工程建设和运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诸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越发的凸显,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有资料显示,在未来十年,石油天然气在一次性消费天然气中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将取代传统的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勘测和建设步伐不减。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有效减少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盲目建设,降低项目工程对周遭环境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开展勘测开发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主要原因。在对环境影响框架结构的有效革新中,建立起更为科学而全面的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估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给资源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成为石油天然气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1-2]。

2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

我国对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起源于20纪80年代,从环境保护、风险评估、资源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多个层面展开了探索。针对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各环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及其成因,阐述其内在关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环境问题解决策略。同时,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环评标准。

2.2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环境问题上的分析、对策研究、体系建设、评价指标和模型构建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受限于油气工程的建设体系、设备工艺和工程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实施较为复杂,较难开展。较为普遍的问题为: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性较弱、评价因素不全、环境效益评测不足等问题。对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仍有较大的过程优化和环节补充空间。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评价环节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审批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企业容易忽视对项目建设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事实上,建设环节是影响环境的最主要环节,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环境检测,已经错过了最关键环节,为时已晚。需要在项目勘测开发的整个环节中实施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3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将以环境系统方法构建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将项目勘探和开发项目环境影响作为环境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实现其在环境系统多层次指标模型下的有效评测。

3.1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运用系统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将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分为政策法规、自然生态、能源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环境五个模块,然后对五大环境模块设定相应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再对各模块因子选定具体的测量指标。以实现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项目因子对应指标层到项目综合环境影响各模块因子层;再到项目综合环境影响模块准则层;再到综合环境影响评测目标层的综合评价系统的构建。

3.2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

3.2.1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法规环境评价指标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原则不可与环境政策法规相冲突。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法规环境评价以国家法规、产业政策、区域规划三个方面评价项目工程与政策环境影响的符合度。让政策法规环境评价指标成为项目工程的一个关键性风向标,以目标指数供相关决策部门对项目工程实施决策和监管,从而保证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实处。3.2.2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新时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下,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要以减小环境负担、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生态破坏为总的项目建设目标。综合环境影响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①废水污染,评价项目工程中排放的废水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项目工程中产生的废水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在施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临时休息区,是否设置污水处理系统,避免废水污染附近水源。②废气污染,环境评测将长期抽样检测项目工程区域内的空气质量,防止产生废气污染。对钻井的柴油动力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废气、钻井测试放喷废气、油气泄露等问题是否实现实时监测。③废料污染,是否设置垃圾集中堆放点,并且采取相关处理措施,防止垃圾污染周围土地或者水质;是否实现对垃圾进行分类堆放并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④噪声污染,是否在机械设备中安装减噪降震装置,减弱机械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倘若工程恰好位于居民区周边,是否要求运输车辆禁止鸣笛,减少夜间施工等确保场地内噪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⑤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环境监测不允许破坏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如果在油气田项目过程中发现珍稀植物,是否配合林业部分,对珍稀植物进行迁移或保护;若在施工区域内发现历史文物遗迹,要维持文物景观的原貌,是否通知考古专家参与项目评测。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的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将从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治理指标和油气田的环境效益四个方面作为该自然环境模块的子因子。并选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环境效益、环境影响等具体评价指标,实现对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自然环境影响评价[3-4]。3.2.3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环境能源评价指标我国的油气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油气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勘探和开发将关系到国家油气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环境能源评价指标的确立过程中,选取资源能源的消耗、科学开发和循环利用作为该环境能源模块的子因子,并选定占用土地面积/万元、耗水量/万元、能耗量/万元、储层保护力度等具体评价指标,实现对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能源环境影响评价。3.2.4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角度上衡量,油气田勘测开发项目需实现对地方经济的有力助推作用。包括:①油气田项目产值对地方政府的GDP贡献率、对地方政府的税费支持,尤以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油气田勘测和开发项目的实施进程中会出现土地征用、生态补偿、安置补偿等,居民经济将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②油气田投产对当地配套商业和衍生产业的带动。地方政府油气田开发为源头,实现提振当地经济的目标。③油气田勘测开发项目会带动当地的用工需求,促进居民就业,有效提高地方人均收入。经济环境评价指标的确立过程中,选取对地方GDP贡献、配套产业促成、居民人均收入提升作为该经济能源模块的子因子,并选定区域GDP占比、配套产业规模收入占比、项目参加职工收入与当地居民收入占比等具体评价指标,实现对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经济环境影响评价。3.2.5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社会环境评价指标从油气田综合勘探开发项目的社会综合效应上看,其必然将推动当地路网、电力、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促成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成果。社会环境评价指标的确立过程中,选取对社会环境层面的发展稳定、文化适应、公益贡献提升作为该社会环境模块的子因子,并选定基础设施提速、产业城镇化进程贡献率、失地居民的补充和安置等具体评价指标,实现对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形势下,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始终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项目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在综合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建立政策法规、自然生态、能源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环境五个模块。以实现从指标层到模块因子层;再到综合环境影响评测目标层的结构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达成油气田项目建设和生产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重目标的实现,促进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兴才.国家环评新要求对油气生产建设的影响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2_,(10):1-3.[2]黄新春,阙品玲,刘永红等.浅论环境影响评价在油田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2_,(z1):70-72.[3]王晓峰.新疆煤炭、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J].202_,(3):127-129.[4]苟建林,张吉军.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_,28(6):523-528.

第二篇:铁矿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我国钢铁总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国内铁矿石的供应却无法满足钢铁行业的需求,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较大。矿业巨头通过垄断价格挤压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利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在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山“无理”涨价事件频繁上演,以及全球铁矿石供过于求初露端倪的局面下,我国的钢铁企业如何在海外资源战略中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铁矿石供应商风险分析

由于矿石供应链是跨越国界的,其供应环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供应商在订货期内的任何意外都可能引发供应链非均衡风险。所谓非均衡性风险,指供应链中的物流量在供需上打破平衡,在节奏上无法保持稳定,导致供应链内库存及能力需求的异常波动造成的损失。如果上游供应商选择不当,钢铁企业作为铁矿石供应链的主要成员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供应商选择不当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供应中断、供应链库存以及作业环节能力需求异常波动等非均衡性风险。

鉴于铁矿石资源在工业化进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各个国家对铁矿石资源的贸易保护有逐渐抬头之势。铁矿石的跨国采购不完全是商业行为,还涉及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选择供应商时如果未能全面估计资源国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由政治、经济原因造成供应商的矿石供应中断将给钢铁企业带来严重冲击。供应商选择不当还会使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供应价格波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钢铁企业铁矿石原料库存随价格涨跌形成剧烈波动,影响后续生产环节的能力需求平衡,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困难。除此之外,矿石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各方参与者都可能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没有与合适的供应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则可能人为引发一些结构性风险,给矿石供应链的维系带来潜在危险。

目前,全球铁矿石资源需求市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望发生改变。这给我国钢铁企业实施海外投资策略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我国钢铁产业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的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供应商,通过资产收购和合资、合营、股权收购、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与供应商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同盟,巩固脆弱的上游供应链,力争在未来铁矿石资源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二、铁矿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选择原则

铁矿石供应商指标选择要满足系统科学性、可量化、可扩展性的原则。评价指标要符合逻辑,能科学系统地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进行全面评估。尽可能使用定量的评价指标,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注意评价体系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使不同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内外部环境,灵活运用、扩展指标。

(二)指标选取

本文构建了基于均衡性供给竞争力的二级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一级指标包括供应商的均衡性供给竞争力、基础能力。二级指标包括:重点评价供应商均衡性供给能力的8个指标:矿石出口国的资源政策、运输协调能力、价格谈判的妥协程度,以及供应商的合作意愿等。还包括评价供应商基础能力的3个指标:产品价格、质量、供应商合约履行能力。

1.资源国铁矿石出口限制。资源国对矿石出口政策,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指标。随着铁矿石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定位日益明确,各国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限制出口的政策随之而来。例如,印度自202_年以来通过增加关税、限制开采、提高铁路运费等各种手段,限制铁矿石的出口。这些资源保护政策直接影响铁矿石进口成本。该指标可以定量的反映为资源国矿石出口关税征收的比例大小。

2.资源国矿业投资环境。矿业投资环境是一个包括政治稳定性、法规实施、政策解释、税收、环境控制、土地占有制和劳工问题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指数。投资环境决定了钢铁企业是否能与矿石供应商通过参股、入股、项目合作等手段,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是我国钢铁企业实施海外资源战略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定性指标,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

3.价格谈判的妥协度。价格谈判的妥协程度是钢铁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指标之一,价格谈判容易妥协,我国钢铁企业就能得到更多实惠。为了争取市场或者投资,新兴的矿山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谈判余地,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而老牌的大矿山在价格谈判中毫不妥协,强行推出指数季度定价,严重挤压我国钢企的利润,迫使我国钢铁企业要减少与其合作。因此,供应商价格谈判的妥协度是衡量供应商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定量评价,可以用谈判成功地次数占谈判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评价。

4.均衡运输协调能力。均衡运输协调能力指供应商配合核心企业在内陆运输及海运方面的运输能力及其协调能力。

矿石供应商可以与其国内的铁路营运商结成战略同盟,通过不同的投资途径获得专用的铁路经营权,使矿石供应商拥有强大的境内铁路运输能力。同理,供应商为了减少租船市场价格波动的不良影响,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船队,或者采取租赁的方式与大型航运公司签订长期的租船协议,增加对海上运输的控制权。该指标可用合营(或自营)运输运量占总运量的百分比来评价。

5.矿源地理位置。铁矿石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其运输成本。距离较远,运费就越高,甚至超过矿石本身的价值。例如,202_年5月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数据显示:巴西矿到岸价格为189美元/吨。其中,海运运费高达106美元/吨,运费已经明显超过了矿石的价格。由于运输成本受资源国地理位置的影响十分显著,该指标成为均衡性供应商选择不可忽视的因素。该指标可以矿源所在国与我国海运距离远近来评价。

6.均衡合作意愿。均衡性合作意愿,表示矿石供应商愿意进行深度合作的思想状态以及由此主导的行为方式。供应链均衡性管理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深度合作,要求合作双方从战略高度审视合作行为。合作双方应积极配合,增加彼此信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如果供应商缺乏诚意,则无法实现供应链的均衡管理。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202_年力拓单方毁约事件。该指标是定性指标,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者企业家采用评分的方法评价。

7.均衡性管理成本。均衡性管理成本是指由于实施供应链均衡性管理产生的相关成本。管理模式的转变伴随着管理职能和流程的变化,一些费用随之发生。例如,把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均衡性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支出的成本,满足均衡性要求的采购、运输及库存方案调整及实施的成本,以及一切与均衡性管理相关的日常支出。该指标可用均衡管理成本占企业经营总成本的比例来衡量。

8.矿石资源储量。矿石资源的储量直接关系到双方是否能长期、稳定的进行合作。矿石资源储备越大,可供开采的年限越长、双方越有可能进行长期的合作。长期大规模开采,矿石开采的平均成本就会被摊薄,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均可以分享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反之,可供开采的时间越短,平均开采成本就越高。钢铁企业还面临更换供应商的难题,重新选择供应商的各种成本都将随之上升,不利于钢铁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该指标可直接用储量规模来评价。

9.矿石质量。矿石质量主要指矿石中铁含量达到进口铁矿石的要求,一般要求进口矿石铁含量达到60%,有害杂质二氧化硅、硫、磷含量不可超过相关工业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平均品位越高越好。该指标可以直接用矿石的含铁量百分比计算。该指标可以直接用矿石的品位计算。

10.矿石价格。矿石原料成本占钢铁企业经营成本的比重超过50%,因此价格直接影响着钢铁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波动也会导致钢铁企业库存异常变化,钢铁企业希望获得价格稳定、合理的矿石资源。该指标对直接采购铁矿石可用矿石的到岸价格进行评价,如果是权益仪矿,则以协议价来评价。

11.企业的履约能力。履约能力重点考察企业的合约精神,评价矿石供应企业是否能够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提供产品和服务,履行其应尽所谓职责和义务。该指标可以用违反合约规定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合同总额之比来进行衡量。

(三)指标权重确定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诸如:层次分析法、正交矩阵法、专家评分法、熵权法等。为了避免评价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客观的赋权方法———熵权法来进行确权。熵是利用概率理论来衡量信息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应用熵可以度量指标数据蕴涵的信息量,据此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熵权法确权步骤如下:

(1)约请行业专家依据矿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对m个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价,假设评价指标有n个,则得到供应商评价矩阵X=(xij)mxn;

(2)对评价矩阵进行初始化,得到标准化矩Y,Y=(yij)mxn;

(3)利用公式(0≤ej≤1),确定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4)设t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tj=1-ej,信息效用越高,说明该指标越重要,赋予的权重就高;

(5)确定第j项指标第权重为。

三、结语

本文构建了基于均衡性竞争力的矿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铁矿石的资源属性和商品属性,并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设计,为钢铁企业选择合适的铁矿石供应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铁矿石供应商的选择关系到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面临三大矿业巨头在资源市场的垄断,钢铁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提高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供应。

参考文献:

[1]谷丽丽,曹翠芬,崔利华.浅析供应商选择中熵权法的不足与改进[J].物流技术,202_(1)

[2]杨文升,吴思.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研究[J].求索,202_(4)

[3]刘惠君,刘云忠等.中国矿业企业投资与风险控制[J].中国矿业,202_(11)

[4]梁宏,张铁男.基于IAHP-Entropy集成确权的煤炭集团供应商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_(3)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第三篇: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客观地用量化的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必须建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体系的设立和权重分配,以客观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堂教学 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多次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抓好本科生的教学。而评价教学的好坏,最基础的又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对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量化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1-4]。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要想准确建立评价方法,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参考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量化比较,为教学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1.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原则是规律的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

1.1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产生的效果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指标,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投入和学科发展。

1.2客观、可考核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定过程中要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本质上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全部基本特征。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有合理性,能够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条件下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1.3简洁、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全面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但是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的少,便于操作,各指标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避免指标内容的重复。

1.4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能够正确、公正的前提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突出重点,抓住各学科的共性,容易得到评价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硬件指标可由统计数据给出,其它的指标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2.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顶向下分层设置的3层模式确立。首先确定总体评价目标,建立目标层(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方面,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并借鉴专家意见,本文建立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分配了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2.1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它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之中,是能否做好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想搞好日常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上好课,教好书。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分配权重为0.25,以下再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1.1治学的严谨性。高校教师不能只满足当一个照本宣科者,还要成为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者,系统掌握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1.2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仅是应付工作,而要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3讲课的精神面貌。教师在讲课时要富于感染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被动的受学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求道者,培养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4备课与教案的准备情况。为了上好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备好课,准备好教案,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落实,只有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密度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

2.2.1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明白,首先自己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在认真备好课的前提下,课堂讲授时应尽量做到脱离讲稿,或只参考重点提纲,尤其不应该每计算推导一步,连答案都要照书、照教案抄,而不敢自己在讲台上现场解题,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分配权重为0.3。

2.2.2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实际课堂讲授环节,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3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2.4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教师教学的手段,是贯彻教与学的媒介,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反映给学生,要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外的另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为它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3.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择的适当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呆板地只顾自己在上面讲,不考虑效果地对学生满堂灌,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给学生造成新鲜感,但是又不能为选择而选择、为灵活而灵活,而是要注意方法的适当性,我们为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3.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师在可能和需要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实验、教具、幻灯片、视频影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辅助手段用得好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能只顾花哨,整堂课只见课件、幻灯片,而是要注意合理和必要性,否则就是以辅代主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3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尽量促进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4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教师应合理安排学期进度和每节课的讲授时间,做到松驰有度,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好与坏的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相互应付,就要注意最基本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分配权重为0.15,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4.1能否按时上下课。教师要保证一堂课的效果,最起码的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必须要做到按时上、下课。我们给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出勤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出勤率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学习兴趣,经常不去听讲,那就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学校既要从制度上规定学生的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督促检查,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3师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否则如果学生对学习、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就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4教师的仪容仪表。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带给学生愉悦感和亲切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进行,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1。

3.结论

3.1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课堂教学比较,为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3.2本文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是对具体某一堂课的合格考察,又可以用来对不同教师间的赛教评估,还可以是一段时间,比如一学期结束对教学效果的管理。

3.3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既可采取向学生发放调查表或由专家打分的形式,又可由学生打分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黄迪民,孙佳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广西社会科学,202_,(5):194-197.[2]郝占刚,刘菡,宋少伟.基于G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202_,(22):43-44.[3]高征杰.模糊综合评价用于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_,20,(2):78-80.[4]刘贤江.运用模糊集理论综合评价教学效果[J].今日科苑,202_,(12):113-114.

第四篇: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新热点。本文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有几十个生态产业园的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已正式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随后,广东南海市、内蒙古包头市、新疆石河子市等地也陆续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此外,辽宁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如何科学地评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水平、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并用作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依据。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生态工业园区自身必须具备相对集中的一定规模的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并与园区外环境相协调;必须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建立生态产业孵化中心;必须在金融、税收、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取得政策支持,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园区内企业(组织)间已经形成了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园区内所有企业(组织)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3R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再利用和循环)。3R原则实施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再利用→循环。

2.2 系统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层次高、涵盖广、系统性强的特点。所以,生态工业园区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设计。

2.3 动态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能综合地反映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2.4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身有合理的层次结构。数据来源要准确、处理方法要科学,具体指标能够反映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

2.5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它要既能全面反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内涵,又能尽可能地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设定的最终目标是指导、监督和推动生态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每项指标应该是可观、可测、简洁及具有可比性。生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上述原则,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四类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3.1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水平可用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经济产投比、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耗、万元工业产值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表示。经济发展潜力可用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指标来描述。

3.2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生态建设方面包括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和地下水超采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用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3.3 生态网络指标

生态网络指标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指标,反映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效果。它包括重复利用、柔性特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复利用方面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能源的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率越高,说明园区功能发育得越完善。柔性结构体现园区的抗风险能力,包括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产品种类越多,原材料来源越广泛,园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均道路面积来衡量。

3.4 管理指标

管理指标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管理与意识等。政策法规制度包括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与意识包括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规模以上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指标取值说明

4.1 经济指标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GDP年平均增长率和人均 GDP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大于9%和1.8万元/人。经济产投比是衡量经济生产效率、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计算以为时限,应大于1.5。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组织)间已经形成了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因此资源、能源利用率应大幅度提高,万元GDP主要原材料消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每个园区主要原材料各不相同,所以具体指标值目前难以确定,但万元 GDP主要原材料消耗必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验收的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平均为1.36t标煤/万元,而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实施能量集成,故指标值确定为小于1.2t标煤/万元。目前各地区万元 GDP新鲜水消耗量差距很大,一般在100-300之间,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小于160t/万元。

202_年全国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49.4t,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3.51万m3,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0.08t。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降低万元工业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故上述三项指标建议取值分别为45t,3.8万m3和0.03t。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应提高园区内企业(组织)的技术水平。园区内的技术不得采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经贸委令第 6号,1999年)上列举的技术,而应尽可能采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2_]137

号)上的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表明了园区整体技术水平。生态工业园区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第二产业产值中的比重应大于40%。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反映了该园区对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平均为1.5%-2.0%。为了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园区应加大科技投入比例,故建议取值为3.0%。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指标。202_年全国平均为 10%。生态工业园区应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GDP,故建议取值为60%。

4.2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工业园区内,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的标准。工业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应全部经过处理,并全部达标排放。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体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前后废物减量化程度。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应大幅度削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故建议取值为:废水减排率应大于40%,废气减排率应大于20%,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应大于30%。

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是指工业垃圾综合利用占工业垃圾总量的比例,目前全国平均为52%,“十五”期末要达到60%,故建议生态工业园区取值为7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处理率是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量占危险废弃物总量的比例,应达到100%。

清洁能源是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和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生活用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越高,造成的环境污染越小。生态工业园区内,生活用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应达到85%以上。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讨论稿)指出,到202_年,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应达到10m2以上,园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科学研究及环境教育、宣传等活动的一切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使环境逐渐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须占当年GDP的1.5%-2.5%。生态工业园区内,要求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4.3 生态网络指

生态工业园区内,要通过构建工业生态链(网),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提高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议水资源、原材料、能源重复利用率取值分别为:80%、80%和70%。

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抗击市场风险。要求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种类不能过于单调,建议产品种类达到8种以上。例如,正在建设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正在并将计划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白砂糖、文化用纸、生活用纸、酒精、复合肥、有机糖、低聚果糖、酵母精、CMC和能量等。此外,主要原材料必须在附近容易找到替代品,以缓解原材料短缺对园区造成的冲击。生态工业园区内,人均道路面积应达到6m2/人以上。

4.4 管理指标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人才、知识产权、排污收费、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证园区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还必须制定并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是十分必要的。工业生态链的构建,是在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的。为此,本指标要求50%以上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组织)环境管理水平,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所以,要求生态工业园区内,年产值 500万元以上企业,50%以上通过ISO14001认证。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要定期举办生态工业政策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知识培训班。生态工业园建设所需信息量巨大,而这些信息不可能由单一企业或组织完成,同时为了节省费用,必须建立灵敏的园区信息网络。所以,必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将生态工业园区各组成单元连成一个整体,通过相互间及时的信息交流,实现各单元间资源相互利用的最优化。建立并完善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包括园区内信息的共享和园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是保持园区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五篇: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姜蕊

摘 要: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项目经理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而在整个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则是评价指标,只有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才能对项目经理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才能使项目的实施更加符合管理者的要求。

关键词: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 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1)业绩评价指标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映,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更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制定企业的远期发展计划。所以,项目经理作为企业项目的管理者,其业绩评价也应当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应将企业的发展作为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杜绝短期效应和行为的发生,使项目经理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2)业绩评价指标要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经理业绩。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绩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准确计算得出,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二是业绩评价指标不易被项目经理操纵。由于领导者与项目经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项目经理主观操纵,不能如实反映项目经理的努力程度,因而在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控制程度、项目经理的风险偏好、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尽可能地优化指标系统。

(3)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当指标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时才是有用的,否则,项目经理将无所适从,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感到茫然。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

(4)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充分性。由于每个具体的指标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增加相关指标,就可能提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质量。同时,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为处理较多指标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过多的业绩评价指标会使项目经理的努力目标变得不明确,同时还会增加对项目经理业绩考核的成本。因此,在增加更多指标以提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充分性时,还要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5)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相关性。对业绩评价指标而言,其相关性就是要求其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对项目经理的业绩做出准确判断。通常,可以用项目经理实际努力程度与业绩评价指标反映出来的业绩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甄别指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该指标的相关性就越强。 我国企业项目经理单一业绩评价指标的利弊分析

项目经理的业绩评价原则上可以采用单一指标,如利润、经济增加值等。无论采用哪一种业绩评价指标,都有其自己的优缺点。

首先,采用利润指标有其合理的方面:利润指标直接体现了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容易量化,看得见摸得着。利润最大化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理财和经营的动机,也符合资本运动的本质——增值。同时,一个项目要追求利润,项目经理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的利润增加。

然而,用利润指标来进行业绩评价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项目经理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了长远利益。所以利润最大化这一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企业外部市场完善和内部约束有力的基础上,同时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因而采用利润这一单一指标不能完整地反应项目经理的业绩。

其次,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重视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点。EVA是一定时期企业税后净利润与企业投资成本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表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真正的财富;反之,如果EVA小于零,则意味着股东财富被蚕食。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NA,NOPAT表示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WACC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EVA指标可以促使项目经理更加有效地使用企业的资本金和留存收益,EVA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项目经理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另外,EVA业绩评价体系既可以考核管理者,又可以考核各层员工,将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即如何增加EVA。

尽管EVA指标综合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一些优点,但它的计算依赖于对公司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及其权益成本的计算,而在我国难以计算真正的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这就使得所计算出来的EVA指标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况且,EVA指标还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严密的核算体系,来保证某一项目效益的核算准确性。另外,EVA存在着短期行为问题,即被评价期间的EVA只是当期已经实现的EVA,而未实现的未来预期的EVA也是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的构成部分。我国企业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单一的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己的缺点,因而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指标体系,能够突破单一财务指标的缺陷,近年来引进的平衡计分卡这一综合性的业绩评价系统,大大提高了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的科学性。

首先,要进行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在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某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与其它财务指标相配合。对某一项目而言,最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有净收益类指标。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成长发展的阶段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决策。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适合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因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如果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就会抹煞项目经理的业绩,因而不适合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采用能体现企业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启动、计划阶段的项目,更应当关注其长远的发展,所以对项目经理进行评价时应选择长期性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实施阶段的项目而言,因其发展前景已经比较稳定,项目的风险相对减小,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明确,领导者对项目经理业绩评价适合将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其次,配合使用非财务指标。采用财务指标容易导致对项目经理的业绩评价只重视现有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我国企业中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企业在选择非财务指标时,应从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增长三个非财务层面中寻找真正对实现企业战略与实现最终财务成果起到关键作用的,能为项目经理所控制的非财务指标。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项目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同样应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做出自己的选择。例如,传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而采取适合自己的非财务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应将非财务指标放在创新能力上,处于启动、计划阶段的项目应将非财务指标重点放在能给未来带来增值的与智力资本相关的因素上。

参考文献

[1]梁红霞.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的评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_,(3).[2]陈震.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和权重确定[J].财会月刊,202_,(43).

[3]余兵.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_,(2).

油气田勘探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