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治校之道》读书笔记(共5篇)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30-1005512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5-22 22:25: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治校之道》读书笔记

《治校之道》读书笔记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治校之道》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治校之道》读书笔记1

空余时间读了陶继新的著作《治校之道》。读罢之后,总觉得现在的校长必须要懂教育,还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才能有利于学校师生的快乐成长。

在此书中,列举了20位全国各地名校长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思想引领行动”、“文化促进学校的发展”、“智慧成就非凡的事业”、“和谐构建人文环境”、“个性凸显特色”、“奋争抵达特殊境界”。如果综合这些经验起来看,提到文化建设、思想建设、以人为本的有七位校长,提到创新、创意的有四位校长,其他几位校长多从某一特色工作入手建立了属于自己学校的特征码。

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文化核心精神,以师生的成长为己任,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起凤小学在这几年的发展之中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些工作的重要性,也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文化核心精神和属于自己的特征码。

人与人的区别,学校与学校的区别,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内涵不同。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都蕴含着这所学校文化的特征码。起凤小学的核心文化精神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我们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出发,研究学校的发展史,确立了以文化核心为主的办学理念和校训,又依此确立的学校的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物质文化,形成了以核心文化精神为主的起小快乐文化体系。

但凡名校都有自己的品牌工作。一所学校能否成就一项或几项品牌工作,是学校成为名校的重要条件。在《治校之道》的描述中,在这20位校长和他的学校中,很多特色工作都是他们的得意之处,都是他们区别于大众学校的特征码。起凤小学这几年也在做着自己的品牌:快乐成长的文化品牌,德育卡通形象品牌、社团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双学”课堂、书香校园、双润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遵循“德育为先,教学为中,文化为桨,活动为轴,创新为帆”的工作原则,坚守“把平凡的事认真做好,把有益的事坚持做好”的工作理念,创新自己的工作理念,铸就起凤小学的品牌。

但凡有成就的校长,都有奋争抵达的特殊境界。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面临一所濒临被撤并的农村学下,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决心,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成就了杜郎口中学的品牌。想干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干的人永远在找理由;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校长,必须有敢于面对的勇气,有坚持不懈的决心,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心。在基层的学校管理中,我们总会面对一些困难,面对一些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中,要始终坚持以维护师生的基本利益为前提,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前提,以学校、师生的发展为前提。在工作要坚持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到师生需要的地方,解决教育教学中教师遇到的难题。同时自己也要有坚持不懈的决心,长期坚持下去,必定有受益的地方。校长要注重学习,掌握教育现代理论,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合适的方法,面对困难和矛盾才能有条不紊,才能有的放矢。

校长,作为学校的掌门人,在让师生享受成长快乐的同时,也要找到自己成长的快乐。

《治校之道》读书笔记2

读完陶继新先生的《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面对陶继新先生展现的每位校长的风采,书中流淌着各位校长的智慧,令我抚案沉思,思绪万千。感受20位名校长的治校之道,有以下几点收获与思考。

一、用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

20位校长各有所长,但共同之处就是都是有思想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从胡美山校长的人本思想到李升勇校长的从小处着手铸民族之魂的理念,到赵福庆的创新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念,它不是一个技术、形式的东西,它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计谋、策略和韬略,就是说,它不完全是一个根据文件怎么说就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在实践上级文件中体现他的计谋、策略和韬略;它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过程。

二、教师的发展成就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学校的发展。胡美山校长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周奎齐校长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树学校品牌。侯溪萍校长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谐与生命成长,学校只有为教师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才能长期保持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业绩,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学校在发展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联想到当前我县农村学生到县城借读不断升温的现象,家长选择的是“学校”还是“老师”呢?我想,与其说学生家长在择“校”,还不如说是在择“师”来得更准确。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就教师就是是成就学校,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

三、用文化浸润学校

文化来自于读书,思想也来自于读书,20位校长都是爱读书的校长,不但自己爱读,也号召老师读。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备课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科领域内,学校课本中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自己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只有衬托着学校课本的背景越宽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自如、自然。

作为校长要带出一批爱读书的老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让自己和老师们要有读书的兴趣,喜欢博览群书,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谈到读书,我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天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的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

学生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只有读书在学校蔚然成风,这样在文化中浸润的学校才能有一定的生命力。

四、校长是教学科研的领头雁

20位校长既是行政领导,有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一提到研究就感到害怕,实际上,我们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接触的学生每天都在变化,我们自身也在变化,如果我们的老师出现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看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机,没有把自己看做教育的创造者。我们只有善于深入思考教育现象和教育原理间的关系,才能预防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校长只有日益深入钻研教育教学过程中微小细节,不断在教学研究中开辟新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校长本人不参与教学研究,不能在研究中发挥首创作用,而指望教师主动精神的自然产生,那样的成功是很偶然和意外的。

日复一日的教学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厌倦情绪,如何让教师对教育教学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和拥有永久的成就感,是校长们长久以来的难题和工作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实践告诉我们:管理一所学校,就是在经营一份事业。经营学校,需要积极的心态。成功的校长有自己一套成功的治校策略和崇高的人格力量,而且他总是比别人更能适应时代,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智能结构和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治校之道》读书笔记3

我不是校长,却有幸聆听了陶继新先生的《治校之道》,喜欢每位校长,因为在此之中流淌着领导的智慧,喜欢听陶继新先生生动地展现每位校长的风采,喜欢校长们创建得翰墨校园。

“治校”“治”什么?

这是我读书时常思考的问题。“治”学生,“治”教师,“治”校园,“治”财物……我想这是很多校长为难的问题,千头万绪,什么都要管,于是,他们常常向老师喊苦喊累:“你们要理解校长,校长难当啊!”智慧型的校长也会碰很多难题,但他们常常能“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原因在于他们在书香的浸润下能化知识为智慧。这些位名校长无不是书海的畅游者,书山的跋涉者。兴蒙学校的胡美山校长办公室和家中摆设的最大特点就是书多,从发书架上,到桌子上,甚至床铺上,古今中外各方面的书俯拾即是,随时翻阅,十分方便;张家港市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百讲不厌的一个话题则是“优秀的教师都是爱看书的文化人”,他自己曾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xx年度十大读书人物;山东齐陵中心校长于春祥每天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18年一经贯之的读书,是于春祥凤凰涅槃的心灵密码”……

陶继新先生就是一个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的人,他常说读书能将他带入一个宁静的港湾,读书决定一个人的成长方向。正因为自己有此睿智的目光,于是他关注的人也是把书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的人。

“慧”由“书”生!“治校”治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发展取决于优良的师资队伍,学生的健康来自于教师的。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张萍认为:“20%决定着和80%的发展”,山东博兴县实验中学校长周奎齐的“师本观”与这不谋而合。其实,“所见相同”者的英雄远不止他们两人,为助教师发展一臂之力的烟文英校长、为了教师永远的幸福和美丽的崔秀梅校长、在师生成长之路上流泻真情的夏建娟校长、为了教师的心理和谐倾尽心力的侯溪萍校长……他们把目光放在教师的身心健康上,关注每个教师的成长,让教师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健康的老师手下才会产生健康的学生,师生都健康,校园才能奏响和谐的交响乐。

如何“治”?

走进很多学校,“制度上墙”这是最常见的“治”,但在智慧型的校长看来,那是浮于表层的管理,更高层次的管理是“文化管理”“精神管理”;在很多校长看来,要稳定队伍,就得“管门房”,但智慧型校长看来,与其“管门房”,不如“管心房”。于是,李升勇校长所在的乐陵市实验学校,福利待遇并不优厚,但老师们却都是干事业的人;杨一青校长在招聘最优秀的大学生时,最让人心动的话语并不是“我们给你优厚的待遇”,而是“我为你搭建飞翔的舞台”,让老师们施展才华,自由飞翔。智慧型的校长用至情至性的真诚感动教师,教师在关怀的目光下创造性地工作,并能享受创造过程中的欢乐与甘甜。

所以,真正的管理是必须能够“唤醒潜藏于人心灵深处的潜能”的。管理者说的话直抵人心最柔软的部位,让人感动;管理者制定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于是,校园是活跃而有生机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福和快乐的。我常常迷恋于那样的校园,常常“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处,人在何方。

在这次学习后,我更坚信:“治校有道”。

我不是校长,现在不是,也许未来也不会是,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些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管理是相通的,每一位普通老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都与“管理”分不开,我常常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想起那些智慧校长的教诲,想到一个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几十分之一,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于是,我希望自己也拥有智慧,满怀热情地笑对教育,笑对学生。

第二篇:《治校之道》读书笔记

读完陶继新先生的《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面对陶继新先生展现的每位校长的风采,书中流淌着各位校长的智慧,令我抚案沉思,思绪万千。感受20位名校长的治校之道,有以下几点收获与思考。

一、用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

20位校长各有所长,但共同之处就是都是有思想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从胡美山校长的人本思想到李升勇校长的从小处着手铸民族之魂的理念,到赵福庆的创新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念,它不是一个技术、形式的东西,它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计谋、策略和韬略,就是说,它不完全是一个根据文件怎么说就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在实践上级文件中体现他的计谋、策略和韬略;它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过程。

二、教师的发展成就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学校的发展。胡美山校长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周奎齐校长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树学校品牌。侯溪萍校长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谐与生命成长,学校只有为教师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才能长期保持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业绩,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学校在发展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联想到当前我县农村学生到县城借读不断升温的现象,家长选择的是“学校”还是“老师”呢?我想,与其说学生家长在择“校”,还不如说是在择“师”来得更准确。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就教师就是是成就学校,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

三、用文化浸润学校

文化来自于读书,思想也来自于读书,20位校长都是爱读书的校长,不但自己爱读,也号召老师读。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备课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科领域内,学校课本中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自己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只有衬托着学校课本的背景越宽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自如、自然。

作为校长要带出一批爱读书的老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让自己和老师们要有读书的兴趣,喜欢博览群书,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谈到读书,我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天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的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

学生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只有读书在学校蔚然成风,这样在文化中浸润的学校才能有一定的生命力。

四、校长是教学科研的领头雁

20位校长既是行政领导,有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一提到研究就感到害怕,实际上,我们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接触的学生每天都在变化,我们自身也在变化,如果我们的老师出现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看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机,没有把自己看做教育的创造者。我们只有善于深入思考教育现象和教育原理间的关系,才能预防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校长只有日益深入钻研教育教学过程中微小细节,不断在教学研究中开辟新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校长本人不参与教学研究,不能在研究中发挥首创作用,而指望教师主动精神的自然产生,那样的成功是很偶然和意外的。

日复一日的教学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厌倦情绪,如何让教师对教育教学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和拥有永久的成就感,是校长们长久以来的难题和工作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实践告诉我们:管理一所学校,就是在经营一份事业。经营学校,需要积极的心态。成功的校长有自己一套成功的治校策略和崇高的人格力量,而且他总是比别人更能适应时代,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智能结构和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第三篇:中学校长的治校之道

中学校长的治校之道

冯克虎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理而后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一切都像行云流水般的天成。要得到这种效果,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校长,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制定出与学校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制度健全完善的制度能起到约束群体的作用。制度的制定要在法律的范围内宽严相济。过严则使广大教职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会给教职工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过宽则失去制定制度的意义,使学校管理没有其规矩,如同一盘散沙,管理者将无所适从,混乱局面就会形成,再要整理起来就比较困难。

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绝不能缺位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把心放下来,全心全意聚精会神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上。管理者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工作才会有积极的、大的起色。管理实际上是聚拢人心的事情,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广大教职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学校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校长不可能是各个学科都精通的行家、专家。但必须是教育管理专家,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相应的实践能力。如果一个校长不去认真研究教育理论,不去认真钻研各学科的教育规律,话一出口就显出是个外行,校长就没有了权威,说话就没有人听了。教育教学管理专家应该是校长重要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学校的中心工作才能牢牢地抓在手中。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落在实处。

对于一个学校,如果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没有整体的规划,没有较为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没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工作一定是做不好的。短暂的所谓成功,只是昙花一现,对整体工作的长远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因此,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力争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做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教师是职业读书人,校长更应该是职业读书人。校长读书要兼收并蓄,要成为读书的杂家。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改革动向要读;天文历史地理要涉猎;古代先哲的经典、当代名家的论著要研读;文学艺术作品要滋养自己的性情。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开拓管理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文化修正自己的品行,让书籍永远成为校长的良师益友。同时校长还要认真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人生,不停的历练自己,争取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修养高深,阅历丰富,人际交往老到的人。只有这样,校长才有权威可言,才能带动全体教职员工一起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学习型的学校才能建立,浓郁的书香校园才能建成。

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大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有形文化,一部分叫无形文化。有形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学校的建筑规划、校园布局、绿化美化等等方面,无形文化则包含了一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因此,对于校长来说,要让自己的办学思想能够成为学校无形文化的一部分,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若干年内把学校办到什么层次,办成什么样的规模,办成什么品味的学校,这都是至关重要的。校长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长远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或者杀鸡取卵,学校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良性的学校文化发展就没有可能。

学校文化建设中,全体教职员工的道德建设是学校无形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职员工的道德建设应该在学校管理中贯穿始终:要有明确的目标、方向;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在一面大旗之下;要不断提高教职工群体的道德修养,使之能够把做好本职工作变成所有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大家都能够自觉的读书学习,认真的钻研教育学生的最佳方式,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最科学的方法。这其中,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每一名教职员工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应把道德建设放在管理层面中最重要的位置。群体道德素养提高了,思想境界高尚了,就能形成一种合力,个体的内驱动力也自然会增强。就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变成一种职业自觉。这种自觉便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教师就会自觉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自觉地去研究教育、教学、学生,力求把事情做到最好。所以说,教职员工的道德建设是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一个校长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学校的成功就有了

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做起任何事来都会得心应手。

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学校的办学理念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积淀深厚文化的责任,民族传承的要求,这都应该是学校办学理念形成的诸多因素。对于一个校长来说,要建立既与共性的社会道德相吻合,又能体现悠久历史文化渊源的传承,还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间接的办学理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校长必须去认真思考,仔细研究。

一个校长对办学的思考不应是校长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的结果,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广泛了解社区区情,广泛吸纳学校领导层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样的思想理念就不会误入歧途。大家达成的共识就有广泛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方向应该是:在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道思想优秀的、积极的一面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形成以人格塑造为中心,以学问形成为基础,体美劳艺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建构的总体框架。以追求卓越文化品质为目标,让学校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让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扎实功底。学生通过读书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做事,从小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小有健康的心理,聪明、懂事。知道热爱国家、民族,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同学,有怜悯之心,有廉耻之心,正正规规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习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欣赏、赞美。反躬自省,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热爱生命,关爱生活群体,爱护自己生存的国家、环境,让真善美成为学生生活的主流。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回报,懂得牺牲和合理合法的索取。让学生从小养成坚毅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韧劲,志存高远,理想远大,并沿着这个目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实现它。

学校管理的学问博大精深,每位管理者都不懈地探索,就会造就出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独具特色的学校。

第四篇:《自然之道》读书笔记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鳅。”是啊!大自然的生灵都是相生相克的。但当我读了《自然之道》这一篇课文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如果你不遵循自然规律,那造成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科考队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是如何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走着走着,突然看到龟群的“侦察兵”快要被一只突兀而来的嘲鹰叼走了,在大家不能见死不救的强烈要求下,向导把那只幼龟送入了大海,可却让巢中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安全,然后鱼贯而出。可却成了嘲鹰、海鸥等食肉鸟的美餐。

记得我5岁那年,到外婆家去玩,看到一个鸡蛋正要孵出小鸡了,于是,我便认真地观察了起来。只见,从那蛋里艰难地钻出了一个湿露的小脑袋,但小鸡身子还无法从蛋壳里钻出来。那小鸡仍坚持不懈地啄着壳,想尽快挣脱这沉重的“枷锁”,早点晒到太阳。我真不忍心看着小鸡被蛋壳束缚的样子,便挑了一块石头,“啪”的一下把小鸡的壳打烂了,小鸡出世了。我欢呼着,蹦跳着,好像完成了一项庄严的使命。正当我高兴时,却发现小鸡瑟瑟发抖,看上去似乎很怕冷。我想弄清原因,便去找外婆问个究竟。我刚说完事情的经过,她哈哈大笑:“小鸡必须自己把壳啄烂出来。如果你帮它打破壳那就是拔苗助长,它反而会死。”“啊”我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一种不祥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着急地跑回鸡窝,望着渐渐死去的小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真正明白了:人是万物之灵,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五篇:学习之道 读书笔记

【学习之道 读书笔记】

1.整体学习与渐进学习:整体学习太在意每一次胜利,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渐进学习把失败作为挑战,从本质上热爱自己所在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不在意结果,目标和过程的关系非常微妙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体育也好,商业谈判乃至总体选举辩论也罢,对于一个顶级对手而言,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掌控全局基调的能力。享受成功那一刻,但意识到荣耀是短暂的。接受失败,感受悲伤,感悟失利的心理原因,技术原因日后分析。漩涡效应:犯错依次或者很多次之后给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这个人之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但是,输赢的差距是非常微小的,有很多方法把成功夺过来。人如其棋风。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也会投射到棋盘上。仔细观察对手,看他在等电梯的时候不耐烦的蹭脚,或者在用餐的时候仔细研究他盘子里的豌豆。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喜欢把什么都计划妥当,面对这种人就故意把棋局设置得很混乱,让他无法计算,这样他就会从一种不安的感觉跳跃到无知的境地。再假如有一个凭直觉来出棋的对手,他出棋的速度很快并喜欢精练的棋路,这种情况下就把我的每一步棋都下得很精确,使得接下来这盘棋的惟一出路都淹没一场需要耐心的使人头脑麻木的数学计算之中。

我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追求高超的棋艺,而是通过对象棋的学习研究来探索自我。肌肉和思想一样需要通过不断拓展自己才能够发展,然而如果伸得太长就会有断掉得危险。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现有得一些观点来吸收更多新得知识,却绝对不能放弃太多我们独一无二得内在。成为顶尖得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得东西有更深得理解。每天都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更深一点可以让我们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得部分挖掘出来。即使就是用眼睛那么一瞥,你就能单手控制住对方得双手,也许是通过一个角度,或是时间得安排,又或是某种技巧,这样一来对方就陷入极大得危险之中,一只手就可以把对方打败。这个原则适用于几乎所有进行身体接触得运动项目。从一个更深得层面来说,这个原则再攻击来袭力量时都可以被应用到心理上。

在公司谈判,合法交战甚至时战争本身,如果对手从本质上被暂时控制住或是对手要比你花费更大得精力来牵制住整个局面,那你就处于优势之中。作为一名选手我学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什么能够使人表现的还不错,什么使人表现得很好,什么使人表现得优秀和什么使人表现得卓越这四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逆境时也不懈怠是一个重要因素。10 一旦我们在某个问题上知识广博起来,那关键问题就变成了:应该如何引导并使用这些信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通向精英最核心层面的门户。到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再去捶胸顿足变成了路人皆知的小把戏,但故意稍稍调整我的呼吸节律可能会让对手揣度这是我感觉形式不妙的表现。我天生不会扮演面不改色的纸牌脸。于是我努力将这个特点为我所用。当我信心满满的高高端坐的时候,我的对手反倒会揣度我是不是在故意掩饰什么。着就是心理反作用。时间一长,由于我的表情真实可靠,我的对手都开始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我。但是,每逢时机恰当或是遇到关键对决时,我故意表现出自信的模样,对手的下一步棋就会左思右想慎之又慎。

这几年,我开始将人们的生活习性与其棋场作风进行比照。伟大的棋手自然都对自己的棋场表现收放自如,然而在日常生活的琐碎时刻,即便时最精明的棋手也会不经意的暴露个性中的细微之处。比如一个大师在餐桌上尝到苦味时微微皱了一下鼻子,这就是一个微妙的小秘密了。如果发现一个人在自助餐厅排队等待时表现出了焦躁,那可能就说明这个人面对紧张压力缺乏耐性。甚至观察人们在雨中的表现都能获益匪浅:有些人用手遮住脑袋在雨中急急奔走,有些人在雨中放松地微笑,享受迎面的雨丝满足的深呼吸...这是不是可以说明不同的人与逆境的关系,以及对意料之外突发事件的反应,对掌控力的需求呢?

《治校之道》读书笔记(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