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检查农产品之中是否存在农药以及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技术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力图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的进步。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检验;体系;建设
在人们的生活中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农业的发展之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变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产品的质量检验系统,可以从多个方面对于农产品进行检测,其对于逐渐提升的产品质量和推动农业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对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对我国整体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的建设也有着一定的推动意义,所以应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重视。
1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发展
现状我国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国,农产品的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国,也加强了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的20世纪80年代之时就在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全国也逐渐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力图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措施分析
2.1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结构调整等等综合条件来对质检机构进行综合考虑。与此同时,检测机构的建设规模,级别也应该同经济文化以及业务等等相结合,并且可以在各级部门的质检机构进行相互补充,而在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或者是山区可以选择建立农产品速测站,进而就可以形成一些区域性的特色。
2.2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应该对检测人员做好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检测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培训。后者相对来说培训工作较为简单,然而多于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技能的培训就会较为负责。而这种培训通常培训时间总体来说比较长。因此,就可以通过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在学校的内部设置农产品检测的课程,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等两个方面对人员进行培训。如此的话就可以给检测工作的进行输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而从根源上解决人才较为缺乏的现象。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其进行整体推进,应该依照农业发展的需求,将标准化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作为的突破口,做好示范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需要将经营过程和成产模式作为基础,对于农业生产之中的整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农产品包装和运输进行捆绑,最后就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工作。对于农产品经营的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的经济组织,则需要将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进而逐渐提升生产规模以及组织[1]。
2.3提升安全检测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推进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在当前阶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追溯能力依然满足不了目前的发展需求。并且我国当前的法律还没有对农产品的责任人以及质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其追溯技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有一定的距离。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办法发现其原因,与此同时,也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前农产品安全责任的追究制度的需求,进而出现相关农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失去信心。因此,在实际之中则要求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2]。因此,对于安全检测制度应该安排专项资金,依据实际要求做好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开发工作,而对各个层级的检查系统进行整合之时,要求做到协调统一质量追溯,并且使用相关刺激制度来推进企业参加到体系建设中。
2.4应用竞争制度
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来说,这是一个非盈利的行为,在目前一般是通过政府为主导进行的建设,保证体系的有序运行,然而这样的话,也会导致检测机构出现垄断问题。农产品检验全部是通过政府部门进行抽样检验,然而因为经费比较单一,所以从事实上来说没有办法同目前市场检验体系的相适应,特别是我国的农产品产地多,品种复杂。因此,没有办法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保证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检测意识[3]。加大引进多种检测机构,如此就可以促进市场竞争的形成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也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我国应该建立一套比较权威和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标准,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实现深入到基层人民中,逐渐扩大检测范围,每一个部门机构应该严格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给广大人民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2]郭艳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J].云南农业,2011(7):7-8.[3]彭年模.完善监管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2):14-15.
第二篇:论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
论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摘要: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初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也开展并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够健全,对我国现在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还远远不够,也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应对加入WTO后挑战的需要。所以对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还需要加强研究。
关键词:农产品检测体系研究
近日,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通知内容可以总结为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高度的重视,数次强调要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各地的农业部门要重视,加强领导组织,积极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建立起必须的工作制度,抓紧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实施工作。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前中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总体水平的提高,根据我国农业部门的调查,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定。根据质量安全监测结果,水产品、蔬菜、畜禽产品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5.8%、95.9%、99.5%。二十九个省份中3373批次生鲜乳样品的三氯氰胺1全部含量合格。二是发展态势平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指标连续三年合格率在95%以上。三是农产品出口量逐步增加,自从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贸易日益增长。
二、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以及兽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农药、化肥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性问题,近些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并且大多数是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据报道,我国每年使用农药大概在一百七十万吨,大概百分之三十中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对于毒性的残留以及消费者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求有较强的基础专业检测技术研发和实验条件,也就是要有较强的检测队伍和技术力量,尽量的减少农药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减少农药残留超标率。1 三聚氰胺(英文: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2、产品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我国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人工合成色素等。据统计,我国现有一千五百多种食品添加剂,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种量达到一万种以上,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是很高,如果商家不合理的使用很容易危机人们的健康。
3、产品的包装以及标签等不规范问题也常常出现,目前市场上存在用虚假标签以及充好等假冒伪劣的产品也很多。
4、菌落总数以及大肠杆菌群等等卫生指标以及铅、汞、镉等重金属指标也已经严重超出我国强制性规定的标准。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存储过程中由于工艺操作、设备等方面等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二次污染”情况日趋严重。近些年,我国相继发生很多起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例如:2008年让人毛骨悚然的三鹿奶粉的三氯氰胺超标、2008年的四川广元柑橘中蛆虫事件、2009年的农夫山泉砒霜门等事件。不仅给公民的生命健康及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损害,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必须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检验检测市场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理论、实践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都不能满足于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需求。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严格,导致农产品从最初的质量安全检测2就不够全面,由此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效率,杜绝农产品安全事件,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完善和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由于科技的日益发展,转基因农产品在市场上也随处可见,也不禁让我们怀疑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由上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可以总结影响的重要原因就是检测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监测的手段过于落后。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所以尤为重要,应该以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为宗旨,采用整合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杜绝重复建设,逐步整顿分散于农牧渔业的检测资源,选择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检测人才队伍,规范管理等条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流通场所增配不同层次的检验检测设备,实现实验室标准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2 《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本书重点介绍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实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外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环境监测方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性污染、食品添加剂等检测方法;转基因农产品的生物安全性、风险性及安全检测技术。
2、增加随机检查的频率,不断地扩大检测监控的覆盖面积和检测内容,形成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测、法定资质专业检测机构监测、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网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更为严格,增加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3等。在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认证的同时,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格局。
3、农产品产业应该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的规范、创新以及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管理运行体制、发展机制。充分的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农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发展。
4、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防止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应该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的制度,对目前较为落后的偏远山区,无条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主动提供正规进货手续以及质量检测报告,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系统,增加农产品质量信用的透明度,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知情权,提升有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水平,开展信用调查,信用担保等服务,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良性循环。有机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农产品。
参考文献
[1]农产品检验检测及检疫方法国家标准。
[2]李志刚:《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预警系统的建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年06期
[3]肖静等:《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年07期
[4]崔庆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年07期
第三篇: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张根良1 刘新发 高敏 钟吉林 钟瑞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宝鱼、海南问题豇豆等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各县(市)抓好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强化县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意见如下。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条,其中多次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需要
县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各县(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如火如荼,这就需要县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统一品牌和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咨询服务、统一检测和销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设项目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实行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价。
然而县级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一些农民没有按照生产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农药、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时期、施药方法不当造成人畜直接或间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等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县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狭窄、手段落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很多县农产品质量安(下转第153页)全检测无专门的机构,农产品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县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县级本身特点属性决定
县级作为基层单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级一系列的对农产品的产地检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是最前沿的阵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把关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已建立了280多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但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不强,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使用违禁农药。在生产技术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2)工作经费不足,体系建设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涉及的面广量大,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然而一直以来,县级(如高台县等[2])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及政策法规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虽然各县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但一些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4)执法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联动性。县级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检查方面,布置尚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责不清、监管混乱、执法主体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对农资市场检查时,有农业、工商、质量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经常业务分工不清,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执法混乱、责任混乱、市场混乱。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的建议
(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确定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行农业法律法规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目标:根据各县基本县情,用若干年时间,使县、乡(镇)、生产单位构建和完善一套精简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流通体系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全程。
(2)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经费充足
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县级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必须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工作,并追究领导责任,才能确保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一般以分管农业副县(市)长为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站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一领导和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准绳,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八项基本制度,包括: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第3、4、5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第39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40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评估制度(第6、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县(市)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和本县情况具体制定适应本县特点和要求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4)申请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检测是必须的。县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县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使之具备基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规范化流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县级农业监管部门要建立相关方面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农产品在各项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展望
当前农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转向“绿色、高效、现代、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具体体现;既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3期
[2] 濮小英.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16期作者简介:张根良(1983-),男,浙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和农产品检测工作
第四篇:高台县论文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浅析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高台县论文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浅析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
全体系建设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贯穿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基于对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的了解,认为其在目前的建设中还存在投入不足、监测机构管理薄弱、常规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双认”产品少、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功能、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推进“双认”工作、加强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等五方面的对策,以提升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甘肃省
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青睐。为应对挑战,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截至2007年农业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80个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各省也在现有检验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同时开展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1]。但许多品牌认证后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此来看,必须实行从
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依托和平台。
1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高台县隶属于张掖市,距省会兰州市约600km,辖8个乡镇,135个行政村,985个村民小组,4.60万户,人口15.79万,其中农业人口13.09万人,耕地面积2.13万公顷,以温室蔬菜、制种、番茄加工、草畜四大特色产业为主导,同时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较快,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050元,位居甘肃省前列[2]。
自2006年以来,高台县逐步建立了以农产品监测中心—批发市场—零售网点为主体的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建成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三个环节逐步完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产前环节:截止2008年底,全县落实无公害生产面积2.01万公顷,标准化生产面积1.85万公顷,推广普及1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3]。共建立以巷道三桥、合黎六
三、南华南岔、宣化王马湾、黑泉定安、巷道八
一、骆驼城新建为主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7处,示范面积200hm2,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产中环节,高台县从2004年
开始,每年坚持用农残速测仪对全县各乡镇主要生产基地及销售批发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有效检验。以2008年为例,该年1-10月份,在8个乡镇2个蔬菜批发市场共抽检蔬菜样品240个,进行10次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抽取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芹菜、韭菜、菜花、黄瓜等18个种类,合格率96.30%,鲜菜农药残留量控制在无公害蔬菜食品规定的指标以内,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了1亿多千克安全环保型的健康蔬菜,确保了消费者的健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产后环节,高台县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康翠”牌西葫芦、“长虹”牌辣椒干等已通过产品认证并已启用了无公害蔬菜标志,“天域”牌番茄酱成为出口免检产品,洋葱、马铃薯正在申报产品认证,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至此,全县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1.1法律规范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参照标准
2003年以来,高台县依据张掖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张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启用甘肃省技术监督部门和标准管理部门审定发布的粮棉油、种子、瓜菜、食用菌、中药材等5大类56项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制定了《高台县无公害蔬菜发展规划》、《高
台县无公害蔬菜实施方案》、《高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管理办法》、《高台县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高台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蔬菜等作物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通告》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参照标准[4]。
1.2标准化基地初具规模,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自2007以来,高台县将标准化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以西葫芦、辣椒、番茄等鲜食农产品为重点,以建立示范基地为动力,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表现在:
一是以建设一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共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示范面积0.37万公顷,大力推广普及3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落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1.33万公顷。
二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张掖市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将巷道蔬菜批发市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作为全县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突破点,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现主要农产品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从而全面提高了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3监测检验体系逐步完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
2004年,高台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购置了农残速测仪。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承担开展的省列“高台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示范项目”,坚持用农药残留速测仪每月定点对全县8个乡镇、3个蔬菜生产基地示范点和巷道批发市场以及县城中心蔬菜零售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检验,如2008年共抽查6大类、25个品种、1 000份蔬菜样品,平均合格率为96.10%[4],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
1.4“双认”工作进展顺利,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信誉支持
品牌是农产品信誉的标志,对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施品牌战略,必须首先进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08年,高台县700万平方米无公害西葫芦、4 500万平方米的无公害番茄、667万平方米的马铃薯和洋葱通过了省级产地环境检测和产地认定,三大产地建设进展顺利。
同时,高台县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康翠”牌西葫芦、“长虹”牌辣椒干等已通过产品认证,洋葱、马铃薯正在申报产品认证,已认证的2个产品还启用了无公
害蔬菜标志,成为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产生打品牌旗、走品牌路的共识,形成争创品牌、保护品牌的社会合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誉支持。
2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台县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虽然起步早、运行良好,但同沿海农业发达地区如山东寿光、浙江金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
2.1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由于高台县财政基本上没有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专项经费,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生产基地建设、试验示范、农残检测、产品认证等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方面,各地生产基地的建设不达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员培训工作不足,科学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农业标准的制定、发布及农产品检验工作滞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的仪器、设备维护费及药品费、水电费等资金均没有来源,例行监测经费无法落实,各项工作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2.2监测机构管理薄弱,专业监测人员缺乏,执法监督力度差
我国专业的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从2005年才开始建立,省市级以下的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大多数尚处在筹建阶段,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尚未通过计量认证。且相对来讲,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的内部管理经验比其他行业的监测机构少,存在监测人员资历浅、经验少的缺陷。从高台县成立监测机构人员组成来看,普遍存在专业监测人员短缺的问题[5]。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从事管理工作,专业不对口人员较多,缺少专职监测人员。因此,监测技术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当前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甘肃省也发布了《关于禁止在蔬菜、水果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通知》,而高台县也制定了诸如《高台县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高台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蔬菜等作物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通告》等法律条文,但监测机构单方执法缺乏威力,其它部门又未能很好地介入,致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加之市场蔬菜速测结果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只能采取提示、劝阻的办法,抽检到的有毒蔬菜大多仍然被居民消费,违法者得不到惩处,经济上也没有多大损失,致使监管工作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对不合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没有威慑力,导
致不合格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仍有销售,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职能的发挥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执法监督。
2.3常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当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
常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总是存在矛盾,一方面,农药、化肥等常规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如施肥可提高粮食单产35%~50%[6]。但另一方面:其一,由于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尤其是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农药,造成蔬菜产品农药残毒超标,同时病虫抗、耐药性增强,形成农药用量再次增加的恶性循环,收获物中农药残留量增加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二,由于盲目施用化肥,尤其是过量施用氮肥,引起土壤中硝酸盐的累积,进而造成蔬菜产品中亚硝酸盐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其三,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农田及水质受到有害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污染,进而造成蔬菜产品中砷、镉、铅、汞、铬等残留物超标,造成地下水、土壤、大气和农产品污染,这些已严重影响了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2.4“双认”产品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进展
目前高台县仅有“康翠”牌西葫芦、“长虹”牌辣椒干2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洋葱、马铃薯2个蔬菜产品正在申报认证,1个蔬菜产品“天域”牌番茄酱通过出口免检,但尚无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认证,另外一大批诸如“祁连传奇”葡萄酒、“桑大叔”面粉、黑泉乡“胭脂鸡”等走俏市场的特色精品仍未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7]。而随着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发展态势,对农产品的认证标准要求越来越严,监测认定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高台县“双认”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8]。
2.5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不到位
由于个别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具体体现在宣传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够,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关注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群体包括一部分农业从业人员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测体系建设是政府的事,与已无关,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没有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同时,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3提升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的对策 高台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不仅是满足城乡市场销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3.1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承担任务重的工作,没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该项工作将无法开展。因此,首先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农业标准化工作,规范生产基地的合理建设。其次,尽可能增加用于引进专业人才和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购买先进的农畜产品检测仪器,以提高农产品质检部门的监测检验能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再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在县、乡(镇)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集中生产基地、重点企业建立专门的信息工作机构,配备现代信息设备和专职信息人员,建成与省、市业务部门和相关部门高度连接的信息互联网络,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全程化信息服务[9],以此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给消费大众。最后,应将上述工作的实施与农业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抓紧抓好,以此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3.2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功能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作用。目前,高台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只能进行快速检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保证县监测站正常运行,首先,上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经费,专门拨付,专项使用,配齐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拓展监测项目。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再次,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质量监测站的服务领域,在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监测室、监测点,配备速测仪,开展快速监测,定期进行抽检,对长年贩运农产品的合作组织及专业大户,指导实施现场监测,同时通过专门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告监测结果,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市场农产品的质量情况,引导其消费。最后,在做好正常监测工作的前提下,建议在高台县巷道批发市场和千禧农贸市场,开展重点监测,尽快形成一个从田间到市场、从产品到商品的各个环节都能实施监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3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
高台县相关执法部门要协同工作,着力控制农业生产基地的外源污染和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工作,加强农资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其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经常性的打假、扶优、护农活动,加大对农药、化肥等的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其二,全面普及安全用药和科学施肥技术,让农民懂得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其三,运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的残留监测,下决心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对不合规范的限期进行整顿,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坚决予以取缔。建立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加大对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最后,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设立优质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柜或专门市场,宣传优质优价,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为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做好前期工作,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10]。
3.4平稳推进“双认”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进程
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温室蔬菜、制种、番茄加工、草畜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普及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56项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坚持做到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从环境质量评价入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同时,应抓紧产品认证和标志使用进程的工作,着力创建特色品牌及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行gmp、haccp、iso9000、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工作[11],力争3~5a内全县认证20种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标志使用率达到95%以上,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名牌产品,同时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全方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12]。
3.5加强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发展,要把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是应积极利用宣传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农业信息网,定期举办相关专题知识讲座,开办专题栏目,介绍有关先进经验和成功典型,宣传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新技术、新经验、新产品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二是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开辟专题节目,与听众、观众和读者见面,更直接、更有效的解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三是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相关知识培训班,逐级扩大培训,全面普及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的知识,使农民对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基础知识加深了解和认识。通过有效的宣传、培训,强化农民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广泛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人心,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真正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做到家喻户晓,把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3:17-18.[2]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五千[eb/ol].甘肃农业信息网.http://,2009-03-07.[11]张文斌.张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成效与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6,5:32-34.
第五篇:云南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云南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摘要:农产品质量检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依据。农业质检体系具有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标准实施、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管理。怒江州农业质检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质检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怒江州农业质检机构在建设或运行中还存在问题,有必要采取发展对策措施加以解决,以更好地适应农产品质量建设需要。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怒江州
周光良.云南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72-73.一、怒江州农业质检体系建设基本成效
近四年来,依托国家农业质检体系建设项目,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州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县级质检中心为骨干、乡镇级质检站速测为基础”、分工明确、定位清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1]。
1、各级检测机构的设置
(1)州级农业质检机构
有1个综合性检测中心,专业技术人员2人,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仪器投资750万元;按照“边建设、边运转”的方针,基本完成了4个州县级中心(站)、29个乡镇级检测站的建设,正在进行实验室试运行和资质能力建设的铺垫工作。
(2)县级农业质检机构
已建的县级农业质检站现有农产品质检人员21人,实验室面积2400多平方米;平均每个中心5人,实验室面积500多平方米。乡镇速测点:全州已建成各类基层速测点25个。其中,22个乡镇建立农产品速测室,3家农产品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速测点。全州累计已有?z测机构34个,实验室面积3900多平方米,检测仪器设备145台(套),固定资产3150万元。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主要工作
(1)履行职责,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2012年起怒江州启动了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每年检测农畜样品达6000多个。同时,还开展了稻米、水果、生猪等产品监督抽查与产品管理。州以下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围绕本地重点产品,积极开展了以蔬菜农药残留等为重点的例行监测工作,培养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才。
(2)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州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与质检机构形成合力,在技术上、管理上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怒江州农业质检体系建设制约因素
1、各级政府对农业质检机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少,运转难
从州级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人员编制问题已多次向政府报告,但一直没有得到审批,目前处于有确认机构,无专业技术人才、无工作经费的状态。全州均未将检测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基本上都属于部门行为主动、政府层面被动的现状。各级尽管依托项目有了仪器设备,但由于无运行经费及相应的技术人员,还只能停留在快速检测上,开展少量仪器色谱分析。就全州目前情况分析,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少,农业质检机构运行困难。
2、地方各级对农业质检机构的属性定位不清,管理乱,建设慢
农业质检机构,究竟是公益性的还是社会服务性的,是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好,还是有其他部门综合建设、同时承担农业检测的功能好,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到目前为止,4家承担农业部项目的机构都没有完成建设任务,还有8家承担省农业厅项目的机构没有完成建设任务。从全州情况看,曾经存在由食药检部门建设包含农业质检的检测能力的设想,但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以及所面对的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再加上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点,最终很难实现。在拖延多年后,还是由农业部门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质检机构的建设和运作。
3、缺乏科学统筹的规划设计,重大件,轻配套
通过农业部农业质检站项目建设的实施,怒江州各级均配置了部分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装修改造也已完成,但由于小型设备及人员未能及时跟上,仪器设备大部分仍未能正常开展工作。在人员方面:受行政事业编制及区域的约束,各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高技术专业人员由于待遇低,很难落实到位。据统计,全州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共49名,其中从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41人,其中无一人从专业院校毕业。在配套设备方面:由于各级仪器设备的采购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加上没有实验室建设基础和专业人才,其中气相等大型仪器的配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部分前处理设备存在着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能满足大型仪器的配套要求。
4、基层农业质检机构认证标准高,环节多,认证难
对于计量认证和农产品机构考核是检测机构的“准出”条件。计量认证资质考核多,无形之中给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形成了很大的压力,疲于应对;没有专业检测人员,无法保障认证工作的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项考核需要相当的经费保证。
三、怒江州农业质检体系建设发展对策
1、完善质检机构发展政策环境
(1)科学界定机构职责,明确功能定位
按照“优化地市级、完善县级、统筹城乡(乡镇、市场、基地、企业)”的原则,确定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重点和功能布局。制定不同阶段发展规划,引导农业质检体系良性有序发展。
(2)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扎实组织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3)加强交流,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
有条件检验机构应积极主动寻找与省内同类检验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相互学习吸取经验,不断壮大和提升自身检验和管理水平,缩短与省内同行的差距。
2、提高质检机构服务能力
当前在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品质检测能力建设,尽快建立健全有效运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1)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检验检测项目,不断扩大农贸市场、重点产地的速测点自检建设,构建州、县、乡、企业(市场)四级检验检测体系,同时强化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在社会发展中取得良好效果,也要制定明确的农产品安全检验标准。
(2)强化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
组织开展检测人员的培训,规范检测技术人员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地、县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原则,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尽快落实“三定”,保障通过“双认”,落实检测工作经费,提升检测水平。
3、深化农业质检机构技术人才管理改革
引入聘任和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的原则,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并按照任职条件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管理,优化队伍的结构。
根据质检机构自身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使工资与分配任务直接挂钩,形成岗位竞争;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人才实行津贴、补贴制度,以此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其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质检机构的发展[2]。
4、强化农业质检机构经费投入保障
农产品质检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但目前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对于机构运行经费预算不足,制约了质检事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怒江州还没有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检测机构,检测运转经费基本难以保障。所以,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配合人大代表,开展执法调研;还要争取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按一定比例增长。
参考文献
[1] 任广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16,03:65-66.[2] 苟 龙,周开拓.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6,03: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