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夏季养生科普知识[大全5篇]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30-967695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4-19 23:4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夏季养生科普知识

夏季养生科普知识

《内经》中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季养生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春夏养阳

“养阳”是夏季养生一个大的原则。阳气是什么?“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中医讲的阳气相当于人体的免疫力,如果阳气不足,就会出现一些寒性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在西医看来就是免疫力低下了。夏天是万物生长茂盛,开花结实,郁郁葱葱,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一种景象,这是大自然界的两性互动。景色多么美丽,而人们也都开始展现肢体形态之美,男士们露出健硕的肌肉,女生们展现优美的身材,养眼也养心,人的心情因此都变得很舒畅。这些都是阳气的充足的外在表现。这个时候怎么做才能保证有充足的阳气?不是单纯的补阳,而是维护人体阳气的充足,保障人体和万物生长代谢的需要,来保证人体阴阳的平衡。

2.夏天养心

夏五行属火,在五脏之中与心相对应,心在五脏中属阳,是阳中之太阳。“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宫里的“养心殿”,那是皇帝办公休息的地方。为什么叫“养心殿”,皇帝每天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他也烦躁,养心就是要让自己能够心平气和下来,这样才不会因冲动而后悔。夏天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高考,万千学子牵动的是全国人民的心,所以更要养心。夏天重在养心。怎么养心?

(一)调心神,平和心态:“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夏天人很容易烦躁,这与阳气得不到及时有效宣泄有关系,每到夏天的夜晚,路边夜市也就热闹起来了,烧烤是无处不在,大家群聚而坐,两三盘羊肉,三五碟凉菜,再弄点小酒,侃侃而谈,好不惬意。可是三两杯下肚,坏事就发生了,三言两语之间,就怒从心起,酒瓶一地,打架斗殴就发生了。夏天就像青春期,人们的.荷尔蒙也会分泌旺盛,容易冲动。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要保持心态的平和,消除烦躁不安、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需要疏导,而不是冲动地发泄。保持心态平和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练书法、打太极、练瑜伽等一些柔和的运动,也可以听一些柔和的音乐。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静心方式。

(二)防止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功能对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有心脏病的人在夏季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一是气温的升高,导致人体代谢加快,心肌耗氧量就增加,心脏的负荷就加大了。另外空气湿度比较大,空气中的含氧量就降低了,容易导致缺氧。还有就是大量的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了,本身心脏就不好的人就要注意了。我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多饮水,补充水分,同时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上次我在夏季如何养好脾胃和心脏的关系也讲了。

(三)睡午觉,养精神。

养精神其实就是养阳气。从11点到13点属于午时,所以叫“睡午觉”。这个时候正是心经当令,心主血脉,心藏神,所以睡午觉能够养心,养神。保证下午精神的充足,消除疲劳,要不然一到下午就跟没魂似的,感觉很疲劳。保证午睡也能预防中暑避炎热之势。现代研究证明午睡能够很好的保护心脑血管。午睡有哪些要求?不能饱食而卧,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饱食即卧,会影响肠胃的消化,也会影响睡眠的质量。二是要尽量侧卧,以右侧卧为佳,这样能够减轻心脏的负担。三就是时间上不要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太长了就会进入深睡眠醒不过来,反而会影响下午的精神。

3.夏季饮食

一提到夏天,人们首先想到的避暑之物冰爽的冷饮、瓜果。比如作为时令水果的西瓜,我们中医就称为“天然白虎汤”,能起到很好地解暑消渴的作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宜了。我们也会自制一些乌梅汤,这也是解暑的良品,因为夏天我们出汗比较多,心气耗散,就会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服用乌梅汤能够很好地收敛汗液,中医有句话叫“酸甘化阴”,这个阴狭义上来说就是体内的津液。乌梅汤做法:乌梅30克,陈皮10克,干山楂30克,玫瑰花5克,桂花3克,冰糖适量。将上药放入砂锅,加水1500一202_毫升,提前泡30分钟,煮30一40分钟即可。

但是夏天很多人的食欲不高,就是因为脾胃的阳气得不到伸展,运化功能较差。这一部分人并不适宜吃苦寒之品,这时候就要多食用一些辛味之品,如葱姜蒜等之品。能够增进食欲,同时能够杀死肠道的一些细菌。如我们的凉菜里都放的有蒜汁,我们北方人吃面的时候还要吃几瓣蒜,我们炒菜的时候放一些生姜,这都能够很好地促进食欲,同时能够保护脾胃的阳气。

有个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味辛,性温,有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夏季饮食寒凉之品难免会伤害脾胃阳气,佐以生姜,就能够很好地保护脾胃。这就相当于我们中医讲的“君臣佐使”,搭配好了就会起到养生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中华的吃文化。现代研究生姜能够抗菌、抗癌,还能够抗衰老,对心脑血管也有益处。我们中医开药的时候喜欢用一点姜枣作为药引,如三片姜、三枚枣,起的作用就是调和营卫,保护脾胃的。还有姜糖水,不仅是受凉感冒了可以喝,而且女性寒性痛经也是经常用的,对于受凉引起的胃痛也能够起到缓解的作用。

4.冬病夏治

如果夏天不注意养生,就会“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有很多伤害阳气的行为,如大量的冷饮、过度使用空调、电扇等,这些行为的初衷可能是为了避暑,抑制阳气过度升发,但是,没有把握好度,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进而出现各种寒性疾病,如胃痛、痛经、哮喘、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同的道理,夏天养生能够对冬天疾病的发作起到很好地预防作用。一到三伏天,我们医院的穴位贴敷就开始了。这就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三伏贴的成分各个医院用药的成分会有差异,但主要就是一些温热性质的药物,如细辛、白芥子等,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寒性疾病,像过敏性鼻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甚至是心血管疾病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夏练三伏: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增强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这也是夏养阳气的一种体现。夏天气候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只有安排合理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首先运动的时间安排合理,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到公园、河岸、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迎着朝阳,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晚饭之后,到户外悠闲地散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去进行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情志,恢复疲劳,增进健康。其次,夏日锻炼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阳光下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风寒痹痛、关节疼痛不利。最好洗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总之,夏天锻炼的运动最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病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的环境下锻炼。

5.长夏健脾

一般来说,我们都说春夏秋冬四季,但是我们中医讲五脏对应五时,就多了一个“长夏”季节,长夏是指立秋到秋分这个阶段,其实是夏秋交接的阶段,这个时候,湿气比较重,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长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湿热,闷热的天气,像蒸桑拿一样。由于气候特别炎热、日子比较难熬,再由于白昼确实较长,夜晚较短,因此名谓“长夏”,又称“苦夏”。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足太阴为脾经,足阳明即胃经,故在此季节,很容易得脾胃消化道疾病。长夏应该注意祛脾湿,“长夏应脾而变化”。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湿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拧干的衣服,很沉重的感觉。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腹胀、纳差、腹泻,甚至水肿等。尤其是婴幼儿和平素脾胃虚弱的人。

食疗的话可以用一些健脾祛湿、清热和中的药物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莲子、大枣、冬瓜、鲫鱼等,自己熬粥服用。

第二篇:秋季养生科普知识

秋季养生科普知识

医家养生,提倡“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强调大德者方得其寿”。养生不能光静不动,需要动静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季养生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肺。治燥之法,以润为贵。所以,解决皮肤干痒问题应从养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润肺、养血润肤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阴养肺的水果,如梨、杨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油菜、禽蛋等,使皮肤得到润泽。

对于秋天的皮肤来说,补水是头等大事,多喝水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一天不能少于1000毫升,但也不要超过3000毫升。除了白开水外,秋天新鲜而丰富的水果也是抵御秋燥的佳品。如雪梨、木瓜、苹果、杨桃、红枣、葡萄等应季水果,不但美味可口,还能滋阴润燥,增强皮肤弹性。

2、初秋别忘了防晒

专家指出,防晒不只是夏天的事,秋季的防晒更重要。因为夏季大气中的云量较多,对紫外线有一定阻挡作用;而在秋季,虽然受到气候影响,空气变得格外澄澈,但紫外线的透射度也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秋季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要比夏天缓慢,所以受到同样的日晒,恢复美白的过程要比夏天长。

白皙肌肤保养不易,怎能因为疏忽而在秋天前功尽弃呢?

选择SPF15以上的防晒产品,在需要的时候不断涂补,保证全面防晒。眼睛和唇部是防晒格外要注意的部位,因为眼睛周围的皮肤很薄,所以在购买时,应选购有润泽和修护作用的眼部防晒品。另外,佩戴太阳镜也是眼部防晒的一个好方法。唇部的肌肤较为柔嫩,在强烈紫外线的辐射下很容易失去光泽和产生死皮,因此尽量选用有防晒效果的润唇膏来加以保护。

3、初秋“冻一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中医眼中,体温下降利于人体阳气内藏(冬藏),秋季六节气的养护调节重在着装和保暖,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

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适,不宜露臂、露胸、露腿。穿着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仿品面料的外衣裤,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秋凉切勿急加衣,老年人可适时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凉,要注意别让“背”和“心”凉着,必要时可先穿上夹背心或毛背心。

秋冻培养的是耐寒力,这是抵御疾病的一种抗力,尤其在冬季更重要。耐寒锻炼,应该始于初秋,可循序渐进地坚持,从冷水洗脸、擦身,到冷水浴,直到冬泳。

4、秋季养生勤梳头

中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认为:“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中医一直强调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身体就会出现病变。而梳头,就是通经络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不少保健和养生专家认为:通经络,勤梳头。

运用梳头养生保健、防病疗疾,是中医养生的一绝。对于平时压力比较大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梳头可以缓解压力,畅通经气,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并能够缓解头痛、减轻疲劳。

5、少吃瓜多吃果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秋瓜不宜多吃,秋果却是可以吃些的。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称为“果宗”,有“百果之宗”的美誉。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

6、朝盐晚蜜对付秋燥

很多人都认为多喝水可以缓解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他说,对付秋燥,谚语有云:“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就是让大家早上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另外,可在房间里放盆水,维持湿度。预防秋燥,平时还可以多吃些清润的食物,如百合、莲子、莲藕、银耳、雪梨等等,煲汤、煲粥都是很好的选择。

7、“豆”字辈要多吃

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其实不只是绿豆汤,绿豆的兄弟“红豆”(也称赤豆、赤小豆)也有这样的功效。李时珍曾称红豆为“心之谷”,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8、养肺多做深呼吸

秋季养肺首先就要多做深呼吸。每天清晨起床先站在窗口,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用鼻呼吸,每次深吸气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每天练习一两次。

9、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或是薏米粥之类的食品,因为夏秋之际湿邪热邪较重,这样可以促进湿热之邪的排出,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10、适当锻炼可增加肺活量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秋季可谓锻炼的好时节。秋天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

从夏天的不爱动,到秋天的动起来,这其中还需把握好度,并非运动越多就越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适时有度地进行。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而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

第三篇:雨水养生科普知识

雨水养生科普知识

雨水,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水养生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舒理肝气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这时候补肝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很多人在春天会血压升高,眼睛发红或者容易头晕,或者容易上火,这些都是肝气太旺的症状。这时候肝要理,要顺,要舒,不要让肝气淤积在体内。

春天心情一定要非常愉快,当然一年四季都要快乐,不过在春天尤其不要压抑自己,一定要让心情自然畅达。其次,可以通过散步、太极等适度运动。另外,也可以配合一些食材来理肝气,比如喝点玫瑰花茶,让肝气疏通,并且能舒缓压力。

二、健脾利湿

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滞留,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三、暖腰部、活肾脏

大家有空的时候,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呼气时,加做缩肛运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30次左右,都能起到健肾的效果。

四、注意保暖

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那么春捂到底要捂哪里?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五、预防过敏

春天晴朗风大,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荡,过敏性皮肤接触后,易引发症状。

因此郊游踏青,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时,如清晨或绵绵春雨过后;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后要换上干净衣服;饮食上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六、艾灸阳池穴

春天助阳气勃发,可以艾灸阳池穴。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这条经络的原气发出之点,灸阳池穴可以补下焦之气,培本肾元的作用很明显。只需灸一周即可。

第四篇:夏季养生演讲稿

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又到了一年盛夏之时,人体的新陈代谢越加旺盛,很多人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

为了更好的度过炎炎夏日,我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养心篇

一、为什么养心?

现代医学也发现,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会显著提高。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这些都加重了心脏的工作量。同时,天热,汗腺开张散热,“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脏泵血时会更加吃力。心脏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要足够的氧气、葡萄糖等能量物质。心脏本身所需的营养,主要是通过左右两侧冠状动脉来供应的。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致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流减少。

夏季,心脏很劳累,本身的营养供应又相对较差,此时,如果人的冠状动脉再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窄或堵塞,心脏的血液供应量就更会减少,这时就会发生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头晕、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会心跳停止而猝死。

二、如何养心?

1、“心静自然凉”

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如何做呢?

—— 要清心寡欲

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多闭目养神

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

——多静坐

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 ~ 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悠扬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入静。

2、夏天要心慢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3、乘凉,适当出汗

气温高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 要提醒读者的是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4、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

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这个我们在后面的养心饮食中会具体讲到)

5、夏天要善于养心阳

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

那么,什么是心阳虚?特点是什么?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 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3 ~ 5克),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6、夏天要养心阴

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

什么是心阴虚?心阴虚有什么特点?

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证。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 ~ 5克、酸枣5 ~ 10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

7、夏天要养心血

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

8、充足睡眠,少累心

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加之夏天天气炎热,更增加了心的负荷。所以夏天要注意休息、减少劳累,睡眠要充足。

9、心情愉快,享受夏天

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

三、养心如何选择饮食?

九种“护心”食物

要保护好心脏,是捏着鼻子吞颗味道不好的深海鱼油、维生素E胶囊,还是吃大蒜胶囊?其实,在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很多有益心脏的好食物。

1.杏仁

预防血小板凝结。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患心脏病的风险,其中特别推荐杏仁。吃法:将杏仁磨成粉状,拌入沙拉、菜中,不但增加口感,也能充分吸收营养。

2.薏仁

降低胆固醇。薏仁降胆固醇效果不输燕麦。它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吃法:薏仁汤易增加热量,最好将薏仁煮成饭。

3.黑芝麻

防止血管硬化。黑芝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状硬化。吃法:嚼碎。芝麻的营养成分藏在种子里,必须要咬碎壳才有效

4.黄豆

降低胆固醇。黄豆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可促进体内脂肪及胆固醇代谢,十分适合素食者当主食。吃法:先将黄豆在热水中泡4小时,再换水煮。可将黄豆中容易产气的多醣体溶解出来,不易胀气。

5.菠菜

预防心血管疾病。菠菜富含叶酸,比其他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吃法:保存叶酸的最好方式是大火快炒,营养价值能保留最多。

6.木耳

抗凝血。研究发现,木耳含九种抗凝血物质,与洋葱、大蒜效果类似。吃法:将干木耳用水泡开,洗净切丝,用热水烫一下,撒上姜丝、糖、白醋、酱油凉拌。

7.海带

预防血管阻塞。海带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胆固醇排出体外,还能预防动脉硬化。吃法:海带本身含钠,吃时少加调味料。

8.芹菜

降血压。芹菜所含的芹菜碱,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而且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吃法:选择嫩叶,用热水烫一下,做凉拌菜或沙拉均可。

9.玉米和玉米须

降血压。玉米须有利尿作用,帮助稳定血压。吃法:玉米洗净加水,煮成粥,玉米须煮水当茶喝。

养心食谱推荐:

益气养心粥

原料: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清心。

鸭肉冬瓜汤

原料: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当菜佐餐,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生脉饮

原料: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

做法:将上三味药煎水当茶饮。

功效:可益气养阴,是汗出较多的夏季最佳饮品,老少皆宜。

黄鳝饭

原料:黄鳝150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盐、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黄鳝宰杀,去内脏,去骨,洗净后切成片,放碟内,以生姜汁、精盐、花生油拌匀。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减少一半后,放入黄鳝于饭上,继续煮至饭熟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调中健胃。

(二)饮食篇

一、饮食原则

(一)勿忘补钾

人体在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易造成人体低血钾现象,引起食欲不振、头昏头痛、倦怠无力等症状。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大葱、芹菜、毛豆以及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都含有丰富的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消暑又补钾,一举两得。

(二)最宜清补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应以清补、健脾、去暑化湿为原则。应选择鸭肉、虾、鲫鱼、瘦肉、香菇、银耳、薏米等清淡、具有滋阴功效的食品,此外,还可进食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毒药粥”,它们具有一定的袪暑生津功效,而且味美可口。而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在夏天不宜食用。另外,夏天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可多食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以满足夏季身体物质代谢需求。

但切记不要过分清淡饮食。

(三)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盛夏时节,人体大量排汗,盐分损失比较多,所以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盐分。夏日应多吃黄瓜、番茄、西瓜、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四)讲究饮食卫生

暑天饮食卫生特别重要,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膳食最好现做现吃;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调味又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注意,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

(五)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

天气炎热时,适量吃些冷饮或喝点儿饮料,能起到一定的解暑降温作用,但不可过食。因为很多饮品都是含糖饮料,而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剂,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会让人觉得一下子饱了,就吃不下别的食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雪糕、冰砖等冷食是用牛奶、蛋粉、糖等材料制成,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继而诱发腹痛、腹泻等病症。

(六)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二、如何选择食物?

(一)多吃瓜类

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二)多吃凉性蔬菜 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也都属于凉性蔬菜。

(三)多吃“杀菌”蔬菜

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最佳食物的选择

(一)最佳肉食——鸭肉

夏季并非只宜吃清淡食物,其实,夏季照样能进补,关键在于选对补品。比如,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能防疾疗病。因为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易上火的人食用。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鸭肉同海带炖食,能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效,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裨益。

(二)最佳蔬菜——苦味菜

中医认为,夏季暑盛湿重,伤肾气、困脾胃,所以人会感觉不舒服。而苦味食物可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苦味蔬菜中的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它们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往往精神委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三)最佳饮料——热茶

炎炎夏日,首选的饮料应是极普通的热茶。专家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

(四)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维生素可以让你平安度夏,最佳选择非维生素E莫属。麦芽、麸皮面包、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维生素E量较多,夏天可多进食些这类食物。科学家强调,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强烈的日照、臭氧与疲劳,而维生素E可以将这三大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可酌量服用维生素E的药丸,每天15~60毫克就足够。

(五)最佳调味品——食醋

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既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也有预防作用,而且喝醋能很快解除疲劳,恢复精力。

(六)最佳开胃食品——姜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炎炎夏日,人体受暑热侵袭而出汗过多,消化液分泌减少,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小肠,使肠黏膜的吸收功能增强,从而起到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刺激味觉神经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强。因此,夏季食姜可明显增进人们的食欲。

(七)最佳汤肴——番茄汤

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同时,夏季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

(八)最佳补品——人参

夏天高温的刺激,使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增加,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质受到影响。人参对缺乏高温适应能力的人来说,是抗御暑邪的佳品。只要舌苔不是白腻、厚腻、黄腻,或有热度的话,就可以服参进补。特别是冬季易发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的患者,夏季服用人参可以扶正固本,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冬季慢性病的发作,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夏季饮食DIY

虾皮萝卜丝汤

用料:虾皮20克,猪油适量,精盐适量,萝卜250克,高汤500克,葱花、味精、姜丝各适量。

做法:将萝卜洗净后切丝,用开水氽后控去水分。锅内放油,八分热时放入葱花、姜丝稍煸后,加高汤、萝卜丝、精盐、虾皮,旺火煮沸后,放入味精,出锅即可。

功效:添钙补气。

冰糖银耳汤

用料:银耳5克,冰糖150克,樱桃数个。

做法:水泡银耳,2小时后摘洗干净,备用。锅内放清水适量,煮沸,放入银耳,再改文火,加入冰糖,40分钟后放入樱桃,然后将汤冷却,放入冰箱中冷冻1.5小时即成。

功效:补益五脏,滋阴润肺,益胃生津,延年益寿。

夏季天气炎热,饮食要特别注意量的控制。很多人会将新鲜的奶当水喝。专家主张一天喝1~2杯即可;还有些人为了多吃蔬菜,就大量吃,专家也建议最好每次吃400克。水果也是,含糖多,热量高,多吃会堆积,每天以100克为宜,还有人吃完饭马上喝冷饮,这会积累脂肪;有人为了解暑大量喝绿豆汤,这也很不科学。

三、夏季饮食误区

气候炎热起来,人们食欲降低、胃口不佳、肠胃不适,三餐不能按时按量。其实,酷暑时节,人们反而应该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走出夏季饮食的常见误区。

(一)正餐篇

误区一:饮食过分求清淡

随着气温的升高,汗液的蒸发,体内水分丢失增加,需要不停地补充水分。结果,胃酸被冲淡、消化液被稀释,致使食欲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清淡少油的饮食可以刺激食欲。

但是,过分追求饮食清淡,减少脂肪类、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久而久之,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疲乏、贫血、感冒等病症。清淡并不是素食,而应在烹调方法上有所改变。

误区二:不想吃就不吃

夏季要按时进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会打乱脾胃功能正常活动,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发生胃病。

误区三:一日三餐只喝粥

夏天,人体水分蒸发多,容易口干舌燥,吃饭时总少不了喝一些粥、汤之类食物,以补充水分,如莲子粥、杏仁粥、荷叶粥、冬瓜赤豆粥、红枣绿豆粥等。夏日喝粥确实有助消化,但是如果顿顿以粥、汤为主,会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

(二)水果篇

误区一:水果冰镇着吃

很多人爱把水果放冰箱里冻着吃,虽然冰镇过的水果口感好,但是太凉的水果会刺激肠胃蠕动,会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等。

误区二:水果代替正餐

夏天是水果盛产期,很多人夏季食欲较低,时常以水果代替正餐,特别是女性和儿童。实际上,水果含糖量较高,过多摄入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另外,也不利于合理摄取营养。

误区三:各种水果随意吃

中医认为,不同人的体质有所不同,大概分为寒、热、中性三种。而水果也是分寒热的,食用不当或吃得过多,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三)饮料篇

误区一:口渴只是补白水

夏季随汗液丢失的不只是水分,还有一些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如钠、钾、钙、锌、铜、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一起随汗液丢失。另外,大量饮水都会稀释胃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下降、乏力、倦怠、胃部不适等症状。

误区二:把鲜奶当水喝

夏天天气热,胃口不好,可又需要足够的营养,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多喝牛奶,一天要喝好几杯,但是过多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

误区三:多喝冰镇饮料

当冰镇饮料进入胃肠道后,冷的刺激可使胃肠道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顿减,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而发生腹痛。冷刺激更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引起胃肠炎、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疾病篇

炎炎夏日,我们要面临暑热的考验。多变的气候、湿热的空气为病菌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人体的消耗增加使抵抗力减弱,季节性疾病也随之上身。多加防范,便可省却烦恼。为此,我们特别请专家给您夏季防病支招。夏季不仅温度高,湿度也较大,是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更应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1、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季一般人的胃口都比较差,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及时补充,人体的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很容易感冒。

另外,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注意多喝白开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毫升至500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

再有,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起码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如果晚上睡得不好,可以在中午小睡一会儿。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可以多吃一些像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2、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蚊虫传染也是夏季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疟疾就是通过蚊子叮咬带菌而传染的。

所以在夏天,当天的食物最好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因为天热很容易使食物变质,细菌极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尽量要一次吃完或者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箱里保存,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24小时。

还有,卤菜是夏天较受人欢迎的菜品,但是,做卤菜的人如果不注意卫生,吃的人也很容易感染病菌,所以最好少吃为妙。

3、细菌性食物中毒

每年夏季,特别是的七八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今年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夏季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气候炎热,细菌易繁殖,人们吃进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病。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有很多,如大肠杆菌、弧菌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集体发病。严重者还会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

应对措施:严格做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生、熟食物要分开;凉拌菜里可以多加入生蒜杀菌;尽量不吃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食物应充分加热,放置过久的就不宜再吃。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并向急救中心呼救,同时保存食物,以便提供给卫生部门进行检疫。

4皮肤病

夏季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我们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而且,与人体的抵抗力有较密切的关系。

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有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局部皮肤不干净,表面就会堆积很多的皮屑,在这种情况下真菌极易生长而发生癣病,脚气患者夏季很难受,因为除了脚趾间的皮肤发红、糜烂、生小水疱之外,还会瘙痒及有异味。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排汗量大有关。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人在出汗后没有得到及时清洗,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防治癣病的基本要求。尽量分开生活用具是预防癣病传染的重要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夏季要使用爽身粉;勤洗澡并更换内衣,一定要穿皮鞋的男士袜子要选用棉质的,以利吸汗、透气;不要共用鞋袜、毛巾;尽量避免在游泳池、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

5病毒性肝炎

夏季易传染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和戊肝,其传染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排出的大量肝炎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人们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夏季甲肝、戊肝多发,主要就是由于人们外出旅游、游泳、进食海鲜、凉小吃、生冷蔬菜和水果的机会增多,而苍蝇污染食物,也是造成肝炎病毒传播的原因之一。甲肝和戊肝发病症状都类似于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

应对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水果、蔬菜食用前要反复清洗,肉类和海鲜食品一定要新鲜,熟透再食用。

6空调病:感冒、大脑神经失调、关节、胃肠道等受凉(1)“空调病”之感冒

症状:咳嗽、打喷嚏、流涕、发热

原因: 1)经常进出空调房间,身体适应不了冷热不均的温度; 2)空调房间都是密闭的,屋里人又多,空气流通差; 3)中央空调很适合军团菌传播;

4)空调房间环境干燥, 屋里的尘埃、尘螨流通不出去,有过敏体质的人还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预防: 1)经常出入冷气房间,一定要有个温度过渡,比如先把温度调高或先关掉空调,进门的时候一定先把汗落干; 2)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尽量多喝水,经常用吸满水的墩布拖地保湿; 3)如果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恶化和交叉传染。

2、“空调病”之大脑神经失调 症状:头痛、头晕、疲倦。

原因: 1)内外温差较大,或在空调下面直吹,直吹时空气流速增加,温度会骤降3℃-4℃,头会晕,突来的冷空气很容易刺激汗毛孔突然收缩,并导致头疼。

2)空气里含有的阴离子能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缓解大脑疲劳。但是,空调却过多地吸附了阴离子,阴、阳离子失调也让人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跟着紊乱失衡。

预防: 1)开空调时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至28℃之间, 要在室内放盆水或直接在地上洒些水,及时调整室内湿度。

2)经常开窗换气,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自然的冷空气是最好的。

3)最好每隔一小时到室外的走廊等有窗户的地方换换气,一旦感觉头晕、眼花,一定要及时离开空调房间呼吸新鲜空气。

4)不要在开着空调的房间抽烟。

3、“空调病”之关节、胃肠道等受凉

症状:脖子和后背僵硬、腰和四肢疼痛、手脚冰凉麻木。

原因: 1)夏天空调房间的温度很低,低温环境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通不畅。

2)室内太“冷”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3)女性整天处于低温空调下工作,这样的寒冷刺激很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出现月经失调或痛经程度加剧。

预防: 1)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办公,膝部的关节最好用毛巾或厚点的衣服加以保护,同时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活动,以增进末梢血液循环。

2)家里空调温度别调太低,或尽量用自然风制冷。

3)下班回家,首先要洗个温水澡,水不要过热,以免刺激神经和关节,然后自行按摩一番,或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关节部位。4)平时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机能。

(四)运动篇

盛夏酷暑,人们一般不愿意参加锻炼。但只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饮食与睡眠,盛夏锻炼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在强光下锻炼。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

2、忌锻炼时间过长。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升高而引起中暑。

3、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夏季锻炼出汗多,如这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

4、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澡。夏季锻炼体内热量增加快,皮肤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利于身体散热。突然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以致生病。

5、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体育锻炼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大量的冷饮降低了胃的温度,冲淡了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则可引起消化不良,重则会导致急性胃炎。

6、忌锻炼后以体温烘衣。夏季运动汗液分泌较多,衣服几乎全部湿透,有些年轻人自恃体格健壮懒于更换汗衣,这样天长日久,极易引起风湿病菌或关节炎等疾病

(五)防暑篇

1、防暑常识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2、防暑措施

1)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

2)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3)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4)饮食调节:绿豆汤、酸梅汤、.冰镇西瓜露等 5)常备防暑药:仁丹、藿香正气水、无极丹等 6)其他防暑常识

少吃多餐、吃辛辣食物、温水冲澡、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冰袋、喝菊花茶、凉水冲手腕

第五篇: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

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

寒露节气后,寒意猛增,万物随寒气增长,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体内之时,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起居养生

①早睡早起:寒露过后昼短夜长,此时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要早睡早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其中,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可以顺应阳气的舒达。此外,寒露过后,昼短夜长,保证每天多睡1小时,可以解秋乏。

②适时添衣:寒露过后,秋风肃杀、秋雨绵绵,须防止寒邪伤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③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大家不要经常赤膊露身、穿棉拖以防凉气侵入体内,以防“寒从足生”。

此外,寒露时节收令大行,人体养生,最易借天之力而帮助自身把浮暑之火收归肾水。《内经》指出:“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脚下,涌出灌溉全身。因此,温暖涌泉穴即有引火归元之功。经常揉按涌泉,应对失眠、疲劳及怕冷等,均有较好疗效。

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燥气当令,燥邪侵袭人体,以耗伤津液为主,容易出现诸如口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饮食上要少吃辛温助热之品,宜多吃山药、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品。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提子等水果。对付“燥气”,正确饮水非常重要,白开水是最佳的.润燥饮品。平日里,早餐最好喝热粥,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苹果、芝麻等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润燥之功效。

导引养生

“托掌观天”指的是两掌向上托举,同时抬头、目视苍穹,可以导引体内真气上达于人身之“天”,进而化为“甘露”润泽身心,与天地之气同感。能够有效地拔伸脊柱及胸腹,调畅身心。

运动养生

寒露过后天气渐凉,是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既可强化心肺功能,还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正气,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适宜的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为此时天气转凉,晨练时间一定要适当后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也要适当降低,避免汗出太多,伤阴损阳。同时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不可使身体太过疲惫而物极必反。

夏季养生科普知识[大全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