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读《少年总编》有感(共五篇)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130-758360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0-20 00:27: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少年总编》有感

读《少年总编》有感

读《少年总编》有感1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感情,要是每个人在世界上做一件有价值的事,那么,生命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今天,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少年总编》,我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想到了一件事——他这样做是否值得呢?

我觉得他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他为了让自己的同伴穿上温暖的鞋袜,在两年的时间里来创办一份《阳光杂志》,后来,他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自己没有花过这里面的一美元。他还给他的那些小伙伴们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但是,老天爷居然这么的不公平,让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去世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年轻的教师殷雪梅,一次,她带同学们去看电影,一辆灰色的车辆朝两个学生开来,殷雪梅老师马上把这两个学生推开,两个学生虽然得救了,但是她自己却被车撞成了重伤。

我对《少年总编》这篇课文的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正因为迪罗达贝里为了让同伴穿上温暖的鞋袜这个念头,所以,他的精神才闪闪发光,能抵抗金钱的诱惑。

迪罗达贝里的这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也要向他学习,有一次,我在路上看见一个非常可怜的小孩子,我马上把我的零花钱给了那个可怜的小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帮助别人,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那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我帮助了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之所以我想让你们学习这种精神,是因为社会会增多一些爱和感情。也会变得更加祥和美好。

读《少年总编》有感2

《少年总编》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十二岁的迪罗·达贝里,为了让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有鞋袜穿。克服困难,独有一人创办了一份《阳光》杂志。两年中,他为同学们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不幸的是,达贝里十四岁时突然因病去世。生前,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很感动。特别是看到达贝里克服重重困难,创办杂志,为同学们买了那么多东西,却没给自己花过一美元。我觉得达贝里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社会正需要这种人。他这种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当我们正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时,达贝里却一个人在为别人而奔波。而我却会争强好胜,和同学闹矛盾。现在想想,是多么的惭愧。

我们社会中,却有截然相反的人。比如那些奶粉制造商,会在奶粉里面放些食物添加剂,使我们看得很洁白,他们想要更多的钱。有的小孩子吃了会得结石,也会变成大头娃娃。我希望这些奶粉制造商不要加添加剂。这些人和达贝里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他们太自私自利了。

谢谢你!达贝里,你让我明白了: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要多为需要帮助的人而着想。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迪罗·达贝里。

读《少年总编》有感3

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你献过爱心吗?如果你看了《少年总编》中达贝里的做法,我相信你一定会走上那爱心之路的`!

那是在大约九十多年前的纽约市里,有个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看到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因为没有鞋袜穿而不能上学非常着急。因此,十二岁的他克服了大大小小不少困难创办了《阳光》杂志,用赚来的钱为同学们买鞋袜。但在达贝里十四风时,突然因病去世了。生前,他办杂志的收入,自己却分文未动。

达贝里为同学办杂志,然后买了鞋袜送给同学,并在生病时都没动这笔钱。我认为他这件事做得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如果他光这么想一想或是把赚来的这笔钱全部花在自己身上,没有去帮同学买鞋袜穿,说不定那些同学早已经被冻死或成为没知识,对社会,对祖国没用的人。而他却是把赚来的钱全部买了鞋袜送给了那些穷孩子,没有为自己花去过一美分。并且在生病期间都没动用这笔钱。在他眼里这笔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像这些知名人士和印刷厂老板一样有爱心的人为那些小伙伴赚来买鞋袜的。由此可以看出,达贝里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和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呀!

看完《少年总编》后,再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些自私事,我心里觉得达贝里是多么伟大,而我又是多么的渺小啊。想想心里就很惭愧。达贝里为帮助同学能穿上鞋袜去上学,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同学呀!而我在平时总和同学打打闹闹,争强好胜。看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以后不总是和同学打打闹闹了。

在十四岁时,达贝里走完了他一生的爱心之路。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像达贝里一样有爱心那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让我们也踏上这爱心之路的起点,去走向社会奉献爱心,每当我们贡献一份爱心,就会收获一分快乐,在爱心之路的起点上向前走一步。让我们都变成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吧!

第二篇:《少年总编》读后感

《少年总编》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年总编》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总编》读后感1

自从学习了《少年总编》这篇课文,我才知道,当时的小朋友竟有这么穷,吃不饱,穿不暖,连鞋袜都没有。

90多年前,迪罗·达贝里在纽约市的一所小学里读书。这所学校里有许多穷孩子,冬天他们不能来上学,因为他们没有鞋袜。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这些同学们买鞋、买袜子。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一个人办一份杂志,请许多知名人士来帮他写文章。

迪罗·达贝里来到印刷厂,和老板谈这个想法。并说,如果杂志卖不出去,他可以在印刷厂干活,用这样的方式来支付印刷费。老板被感动了,同意了他的要求。

迪罗·达贝里一个人办的《阳光》杂志很快就卖完了。他来到印刷厂,给老板支付印刷费,老板没有要他的钱,让他把印刷费拿去,自己买鞋袜穿。他没有这样做,全部用来给自己的穷同学买鞋买袜。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给很多这样的穷孩子买了鞋袜穿。但他十四岁时就病死了。

迪罗·达贝里真是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好孩子,他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少年总编》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少年总编》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在纽约市的一所小学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一个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用卖杂志的钱给同学们卖袜子。他来到印刷厂址印刷厂得老板帮他印刷。他还说杂志卖不出去我就在工厂干活,干一年两年都行用着样的方式来支付印刷费。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杂志成功卖出。他把袜子和鞋都分给了贫困的小伙伴他十四岁时突然因病去世。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存了五千美金却从为自己花过一美金。达贝里是个穷孩子过着穷苦的生活。他和小伙伴一样只能等待好人的帮助,可是他用着一棵善良的心,同时也有了帮助小伙伴的信念。达贝里尼真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我和你相比我可差远了,因为你的出现我知道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达贝里你真是个乐于助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有爱心。只为他人想的好孩子,我一定以你为榜样好好学习。

《少年总编》读后感3

上语文课我无意间翻开了第一十二课《少年总编》这篇课文。我仔细的看了一篇,就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总编》主要写了,在九十年前,在美国纽约市一所小学里有一群穷孩子因为没鞋子穿无法上学。其中有一个少年叫迪罗.达贝里为了帮助那些穷孩子。自己独自创办了一个叫《阳光》的杂志,由于许多撰稿人士是知名人士,市民踊跃购买。挣了不少钱,不幸的是在他十四岁那年因病去世了,但他为贫困的儿童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生前,他没有为自己发过一美元。

他这样做我觉得值,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生前做了对社会有用的事他的生命也就更精彩了。他是自立更生.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如果我们和他比,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拥有的是从小生活富裕的家庭。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爸爸妈妈当成掌上明珠。而我们缺少是他那样自立更生的精神。

他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迪罗.达贝里。

《少年总编》读后感4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少年总编》。这篇课文写了九十多年前,纽约一个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为了让穷同学在冬天能穿上鞋袜,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单独创办一份杂志。他用杂志的收入为贫困的小伙伴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两年后因病去世时,虽然他以阳光名义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的感人故事。

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感动。因为,他卖杂志赚来的钱并不是自己花,而是为那些家里没有钱的孩子买双鞋袜。他年纪才那么小,却懂得关心别人,把一份爱心献给了贫困的小伙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幸的是,达贝里在十四岁时得了疾病而突然去世了,虽然他去世了,但他把爱心永远留在了世界上。

我要学习达贝里的这种精神,把他的爱心接过来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

《少年总编》读后感5

《少年总编》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迪罗.达贝里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了别人的快乐!

我觉得他这样做非常的值得。迪罗.达贝尔的智慧让我们知道智慧永远在我们身上闪烁着。

他的心中有善良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而且,他还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本文第二自然段中写到:老板看迪罗.达贝里很可怜,就把迪罗.达贝里挣取的钱还给了他,让他买双新鞋。

可是,迪罗.达贝里刚一出门,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同学们买五十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要给自己买鞋,难道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还有,我们在和迪罗.达贝里的生活比一比,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而他呢?他是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即使这样他还想着别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迪罗.达贝里学习。学习他那种心中有爱,舍己为人的精神。

《少年总编》读后感6

今天上午,我反复地读了《少年总编》这一课,一开始我打心里还想嘲笑迪罗·达贝里呢,说他为什么有钱了,不为自己所用,却为别人买鞋袜?

可是,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感到了羞愧。原来,达贝里是用自己的爱心感动了印刷厂的老板才办成《阳光》杂志的。等达贝里把杂志卖完,又支付印刷费后,手里仅仅只剩下买五双袜子的钱了。达贝里刚一转身,老板就把钱塞进了他的口袋,激动地说:“去买双鞋吧,是我错怪你了。”而达贝里用所有的钱卖了五十双袜子,给了他的伙伴。在他短短的两年生命时间里,达贝里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另外他还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有为自己花过一美元。精神确实可佳啊!

我真诚的佩服达贝里,他这样做是对的'。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同学们,让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他人、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吧!

《少年总编》读后感7

有一群孩子在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求学,每到寒冬,这些孩子就不上学。不是他们偷懒,而是他们没有鞋穿,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破破烂烂的。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达贝里的少年,达贝里想发行一些杂志,用挣的钱给同学们买一双结实的袜子。达贝里写信,请求那些知名人士写几篇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大家被他的爱心所感动,纷纷应承下来。由于杂志卖的较便宜,除去纸张费和印刷费,达贝里只剩下能买五双袜子的钱了,但达贝里仍然很高兴。印刷厂的老板万分感动,把达贝里交的纸张钱又还给了达贝里,让他给自己买双鞋,可达贝里一出印刷厂就去大街上买了50双袜子,《阳光》杂志连续发行了两年,达贝里给穷困的孩子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双鞋。不幸的是达贝里十四岁时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疾病而突然去世。生前,他以“光脚会”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未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我为达贝里的离开感到难过,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辛辛苦苦地发行杂志,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有袜子穿,他却舍不得给自己买双鞋。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我们要像达贝里学习,学习他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少年总编》读后感8

大约九十多年前,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子穿,无法上课。有个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好呀!”后来办了一本杂志,赚了很多钱,买了鞋子和袜子送给大家。他去逝后,在银行存35000美元,却没给自己用一美元。

有人说他不值得,我感觉非常值得。

迪罗·达贝里是个善良、有同情心的孩子,十二岁的他竟能帮助那么多的人穿上鞋袜,温暖了一个个冬天。

迪罗·达贝里是个有才华、聪明、智慧的孩子,能想到办一个杂志,让知名人士写文章,杂志畅销。他又用这个钱买了鞋袜,送给大家。

迪罗·达贝里是个勇敢、有责任心的孩子,他能想到和印刷老板作商议。一个毛孩子竟能和大老板谈生意,并且敢于担当“卖不出去”的责任。

迪罗·达贝里是个守信、无私的孩子,赚到钱后,他飞快地去把印刷费还给老板。

迪罗·达贝里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勤奋和美德帮助了大家,温暖了自己,同时,给全世界的孩子树立了一个道德典范。他所做的这一切,难道不值得吗?

《少年总编》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少年总编》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主人公达贝里那种无私奉献、乐于助的精神感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纽约市的一个十二岁少年达贝里,他用自己创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了许多家里贫困,没钱买鞋袜,冬天上不了学的穷孩子,让他们冬天也能上学。生前,达贝里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如果有人问我:“他这样做值得吗?”我一定会大声地告诉他:“这样做值得!”因为达贝里虽然不富有,但他有一颗博爱的心;虽然他没有太多能力,但他简持不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达贝里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当他把袜子分给那些贫困的小伙伴时,他的心里是满足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这种助人为乐的人不仅美国有,我们中国也大有人在,就连我们班也有。就说我们班徐浩然吧,他看见许多同学的篮球没有气了,就马上从家里拿出气针和气管,还主动帮同学打气,这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不管是美国的达贝里,还是我们班的徐浩然,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在学校里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锻炼了自己,而且乐在其中。

《少年总编》读后感10

从我们学了《少年总编》迪罗、达贝里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望着书上那字字句句,我心声疑团,他这样做值得吗?我心中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书上的那个小男孩达贝里,他年纪才那么小,却有一颗赤热的怜悯之心。当我们正在家里面接过大人们手里的东西大吃大喝的时候,而达贝里却在做一份十分艰苦的工作——发行杂志。更令我敬佩的是:他卖杂志赚来的钱并不是自己花,而是为那些家里没有钱的孩子买双鞋袜。我觉得达贝里这种热情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比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多么优越,真是一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有些同学还不愿意去上学,写作业还跟家长讲条件。我们要向达贝里好好学习,学习他善良、智慧、勇敢、助认为乐的精神。如果靠一个人去给予那些上不起学的人温暖是不够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那将会有很多上不起学的人能跟我们一样走进校园。

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时光,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让更多贫困山区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少年总编》读后感11

《少年总编》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迪罗。达贝里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了别人的快乐!

我觉得他这样做非常的值得。迪罗。达贝尔的智慧让我们知道智慧永远在我们身上闪烁着。

他的心中有善良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而且,他还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本文第二自然段中写到:老板看迪罗。达贝里很可怜,就把迪罗。达贝里挣取的钱还给了他,让他买双新鞋。

可是,迪罗。达贝里刚一出门,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同学们买五十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要给自己买鞋,难道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还有,我们在和迪罗。达贝里的生活比一比,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而他呢?他是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即使这样他还想着别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迪罗。达贝里学习。学习他那种心中有爱,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三篇:少年总编教学反思

《少年总编》教学反思

在教学《少年总编》一课时,我再次改变教法,大胆尝试了“发现法”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后,我布置了学习任务: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要求: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的多,比比谁最聪明。)这时教室里出现了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来了。思考时,同学们神情专注;交流时,小组同学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时,一组高过一组。这次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也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我感到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反思: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投入了一“石”,激起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千层浪”,使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尤其是鼓励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一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发言,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无论是让学生“自我发现”,还是让他们“自学讨论”,老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创造。

总之,通过这次有益的尝试,我欣喜地发现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高境界。

第四篇:爱心之路——《少年总编》读后感

爱心之路——《少年总编》读后感

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你献过爱心吗?如果你看了《少年总编》中达贝里的做法,我相信你一定会走上那爱心之路的!

那是在大约九十多年前的纽约市里,有个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看到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因为没有鞋袜穿而不能上学非常着急。因此,十二岁的他克服了大大小小不少困难创办了《阳光》杂志,用赚来的钱为同学们买鞋袜。但在达贝里十四风时,突然因病去世了。生前,他办杂志的收入,自己却分文未动。

达贝里为同学办杂志,然后买了鞋袜送给同学,并在生病时都没动这笔钱。我认为他这件事做得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如果他光这么想一想或是把赚来的这笔钱全部花在自己身上,没有去帮同学买鞋袜穿,说不定那些同学早已经被冻死或成为没知识,对社会,对祖国没用的人。而他却是把赚来的钱全部买了鞋袜送给了那些穷孩子,没有为自己花去过一美分。并且在生病期间都没动用这笔钱。在他眼里这笔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像这些知名人士和印刷厂老板一样有爱心的人为那些小伙伴赚来买鞋袜的。由此可以看出,达贝里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和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呀!

看完《少年总统》后,再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些自私事,我心里觉得达贝里是多么伟大,而我又是多么的渺小啊。想想心里就很惭愧。达贝里为帮助同学能穿上鞋袜去上学,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同学呀!而我在平时总和同学打打闹闹,争强好胜。看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以后不总是和同学打打闹闹了。

在十四岁时,达贝里走完了他一生的爱心之路。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像达贝里一样有爱心那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让我们也踏上这爱心之路的起点,去走向社会奉献爱心,每当我们贡献一份爱心,就会收获一分快乐,在爱心之路的起点上向前走一步。让我们都变成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吧!

第五篇:读《山里少年》有感

韩少功的《山里少年》,其文字传达出来的沉重信息,让我们在了解处于社会边远地区的生活和教育的同时,不禁也会感慨那些乡村孩子的命运。

学习枯燥无味,学业负担重,使大多孩子厌学;读书就业无保证,学生辍学;学杂费高昂,家长抗学……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种种。在感慨乡村教育体制不完善相关人员素养不高时,我们更应该呼吁政府人员以及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的乡村教育,以逐步解决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

学习费用昂贵课业繁重乏味,学生过早辍学;仅有的毕业生失业待业无所事事。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在乡村一代代的传递。所以大多村民选择留孩子在家务农节省开支,同时也保护人心,保护土地。

孩子辍学,大多数不是因为家长愚昧,而是大部分家长没有看到教育带给他们的进步和原来生活的改善。代替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孩子毕业后的失业,更令他们寒心的是,孩子毕业后对父母的冷漠与轻视。这样的教育远离了知识,同时也远离了正常的人格。乡村教育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道德,比如,踏实诚实本分尊重等做人基本准则,而非纯粹的灌输教材知识。从这方面看,教师责任重大,并且提高乡村教师素养,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迫不容缓。乡村教育除开设基本义务教育课程,也应该因地制宜增开一些与发展建设农村相关的科目,如养殖、种植技术。让学生在接受现代信息的同时,有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去利用自己所学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力量。只有这样,边远乡村,才能一代代传递新意识,使乡村与现代化接轨,与社会大众教育融合,让更多的农村人接受现代思想,实现脱盲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读《少年总编》有感(共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