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精选5篇]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130-1006812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5-23 21:31: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纳兰词典评》有感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纳兰词典评》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知从何时起,我接触到了一个叫”纳兰容若“的清代词人。默默地看着他的词,小令、长调……但却无法读得更深,更细。只知道他是一个词人,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也许,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安意如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中吧。那时的我对他一无所知,本不应该去注意,去发现的。可是,”容若“这个名字却令我无法忘怀。于是,我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个暑假,我买了《纳兰词典评》。我对他——纳兰容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家世,他的朋友,他的初恋情人,他的妻子,他的知己……只是,我仍不能把这些都串联起来,它们只是都散落在某些角落,静静地,让我寻觅不到。我在等待着……等待着有一夭,能够看到完整的他……

终于,在《西风独自凉》中,我看到了如此本色的容若,他是那么有形有质。

文章中写了他的表妹谢佩蓉人宫做六格格之师——生离之后,容若日益消沉,后佩蓉也终究抑郁而终;写了卢婉君嫁人纳兰家,敬上睦下,见容若时刻都放不下佩蓉,她不但不嫉不妒,不酸不醋,还尽着心为他分忧解愁……直到她临终时,容若才幡然悔悟,只是,已太迟了。

他对朋友之情更是倾其所有,感人至深。他的朋友——顾贞观、严绳孙、陈维崧、姜宸英、朱彝尊等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他们都是不肯脱俗之人,大都瞧不上满人子弟,但却都与容若成为知己,只为他对朋友之真,不仅仅是仗义疏财,更重要的是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

但是我却不喜欢他的不经坎坷,若他能多经历一些风雨,多遭受—些不幸,那么他也就不会英年早逝了。

如今,我知道我会读下去,我会去了解《饮水词》的深意,因为我了解了他——纳兰容若。

容若与表妹原本是可以相守到老的,只可惜,她依旧是入了宫。

于是,容若写了《减字木兰花》,其中一句:”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真是令人潸然泪下。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康王因何氏美貌,而囚禁韩凭,夺何氏。韩凭自杀,何氏亦自杀,留遗书,求与韩凭合葬。康王使两坟相望。不久,两冢之端各生大梓木,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长栖树上,其木乃曰”相思树“.这种遭遇和眼睁睁看着恋人被送入宫的容若是多么相似!他的心里已开始绝望……

接着,他又写了《红窗月》一一”誓三生“.”三生石上证前缘“是属于中国式的誓盟,是那么柔韧而又坚定的表达!容若就是在碧桃影深处,幽香初动时,他看着眼前的佳人不禁萌生表达爱意的想法,于是便执起她的手,看着她的眼,许下了誓言。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过去了十年,一首《虞美人》进人了我的'视线——”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读这首词,眼前不禁会出现这样一幕:他,容若,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这是和她曾经一起嬉戏的地方。那个夏夜,两人在花下乘凉,听着蟋蟀声声,她扑着流萤,好不欢喜。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亦已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遗落的翠翘。十年后的花阴下,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遗憾

而《虞美人?秋夕信步》则显得更加凄凉。上阕倒更像以写宝玉来写自己。通过写宝玉走到潇湘馆,站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遥望早已空落的屋子,而忆起黛玉,来写自己触景伤情,忆起自己的那个她。而最后的”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他想起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但却早已物是人非……

其实写谢娘与容若的词又何止这几首,只是要写起来,总也写不完。便挑了几首自认为比较深刻、典型的来与大家一起欣赏。

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故事……

要说这是一个遗憾,那么他与卢婉君的婚姻对他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遗憾。在她临终时容若才悔悟,才想要好好地去珍惜她,爱护她,只是一切已经太迟了。人不能死而复生,容若的心中蒙上了另一层感情——后悔。而这也成为他《饮水词》创作的一大源泉,也促成了他的文学成就。只是不知,这样的代价是否会太大了些……

其实卢氏是美慧温柔、知书达理的,而且在他有兴致时,还会与她”赌书“,玩一些雅致的游戏。《浣溪沙》中就写得很详细——”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其中就写他们像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那样,常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以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留得一衣茶香。

他立在残阳疏窗之下,看见落叶萧萧,不禁又想起那么多与她生活的细节,是那么清晰!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历历在目。只是一切已经过去……当时是觉得那么寻常,失去以后才有销魂蚀骨的痛……

她终究是走了,只为他留下了无尽的后悔与内疚……在《青衫湿?悼亡》中,他因对亡妻深切怀念,出现了幻觉。”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无限伤心无人倾诉,凄清孤苦之情不言而喻。而后又陷入后悔中,恨自己辜负妻子一片深情,恨自己……”忽疑君到“^—突然感觉她又回来了,虽然这只是幻觉,但他的情却无半点虚处。

转眼间,半月过去了。然而,他的悲痛却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刻骨铭心的思念难以抑制。

他的泪打湿了青衫衣襟,他忆起那点点滴滴她对他的好。半月前,她仍带病强打起精神来为他做衣裳。他回想起来,她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怕,可如今却在那冰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他不禁又潸然泪下……

容若何尝不为她所动,只是心中早已有了另一个人,怎也动摇不得,她亦是这样……

容若的词总是这样,读了,就会一唉,青衫泪,黯然留人醉,独上西楼人影消瘦,心樵悴。终日苦盼,泪却空垂。梦里笑,醒来却是悲!无言以对,痴情却换得一身负累!问一江春水?却剪不断伤悲,流不尽爱恨离愁的是非。如这般滋味,在往事中挥泪,相思都早已成堆。

第二篇: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纳兰词》中记述了纳兰性德短暂的人生百态。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可是,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是纳兰性德思念亡妻卢氏的悼亡之音。也正是因为纳兰性德的“重情重义,情感真切感人”使得纳兰性德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纳兰性德与江南才女沈婉的爱情纠葛更是深深打动我的心。从纳兰性德留给世人的资料上可依稀看见当年那个跟随康熙皇帝南巡的的那个翩翩公子与江南第一才女初识的画面,那样的懵懂,那样的语无伦次着实不应该出现在一位已经成过两次亲的男子身上,可是,他就是出现了。“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一水浓荫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前裙谁独上鱼矶”真是当时两人相恋的写照。与沈婉相别后回到京城,却遭到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的强烈反对,也许是明珠爱子心切,也许是瞧不起汉家子女我们不得而知。由于明珠的强烈反对纳兰性德怅然若失,在梦中也亦见到沈婉的容颜。“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纳兰性德不顾家人反对依然接沈婉进京,两人摆脱掉贵族身份,着实的当起了一对田园夫妇。后来两人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分离,两人在江南到京城的一来一往中断掉了今生的缘分。也许发妻卢氏是纳兰容若一生的难以言喻的痛,那么这一段与沈婉刻骨铭心的爱恋是纳兰容若一生的满足于一生的遗憾。这些,在纳兰容若的合集《纳兰词》中都有所表现,当然,其中与沈婉的爱情纠葛是后人根据《纳兰词》以及清朝野史、正史所推断出来的。

没有读过《纳兰词》之前,我一直以为,纳兰性德也许只是风流倜傥而已,才华横溢也可以说得上。可是自从我读过《纳兰词》后,我才明白为什么王国维给纳兰性德如此盛赞“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绝非是虚度夸张,因为纳兰性德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词,他的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很高的赞誉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影响之大。他在词坛上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可是,这并不是他要的,他要的是那么简单,在当时却是那样的奢华,他的词中透漏着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不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的感伤;也不是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的浪漫忧伤,他的忧伤来自人的七情六欲,无谓国家,无谓前途,而为心境、感觉。他的词更加能打动人们的心。从另一方面来讲,因文人墨客的聚集更加促进了康乾盛世的繁荣,而纳兰容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街角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不仅仅局限于满族。虽然他的秉性有违社会主流,可是,人生在世难得活的最真、最感人,不是吗?

第三篇:读《纳兰词》有感202_字

读《纳兰词》有感202_字

通讯员 周见

初识纳兰的词应该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就觉得诗句好美。但,那时并不知诗句是纳兰先生所写。今天有幸读到纳兰先生的《纳兰词》,才发现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但,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而无法自拔。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

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很多时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可是当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

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理性的认识,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升华。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 “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纳兰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纳兰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纳兰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试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这样呢?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开始的诚实、正直、清廉变成了后来的虚伪、堕落、贪婪、没有原则性了。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真应该像这些古人们学习、学习了,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有的人把心情挂在嘴上,纳兰的心情在笔下。我始终相信,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纳兰,你将永远闪耀在空中,虽然回忆会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第四篇:读《纳兰词》有感

你是人间惆怅客

-----读《纳兰词》有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

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寂寞。伴斯人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

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宰相府邸,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身满族名门的贵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失落,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你并非贪慕权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隐逸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为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至情至性,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挚热忠恳地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烈酒浓情,几多惬意,然而,友人在世事变迁中,如分飞劳燕,不断地离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它们与你凄美的爱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伤痕。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千年漠北,一样的凄冷,一样的荒凉,亘古不变的是离人伤。滚滚黄沙中,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阳远去的地方。晚云若燃,你呆呆的望着,直至清晰地听到耳畔胡雁哀鸿,眼中的一切业已昏然一片。你在看些什么?“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你若是真的走的潇洒,又何苦频频回首东望?京城里的那个人,你是不是仍难以放下?

曾经青梅竹马的表妹,被选秀入宫,使朦胧的蓓蕾凋萎了。辘轳金井,落花红冷,伊人已远去,“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只留下你在簟纹灯影里的声声叹息。

当婉丽柔美的卢氏来到你身边时,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温暖了你怅惘的心。“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红菂桥边,轻轻牵素手,缱绻和幸福溢满了英俊清癯的脸庞;渌水亭畔,双双身影留连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红袖书香里,年轻的心若朝阳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娇美的妻子却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顿时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气里,你泪流满面,心痛不已。一片伤心画不成,再也没有被酒春睡之重,没有了赌书泼墨之香,上苍啊,你可听到纳兰公子的痴情心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曾经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却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别离,如今这温暖的爱情,也终于烟消云散了。纳兰啊纳兰,你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空漠与茫然!

厌倦了仕途与侍卫生涯,富丽堂皇的贵族相府犹如羁绊牢笼,无边的落寞与孤寂,充斥着迷茫困惑的心,断肠回首处,偷零的,岂止是泪?

你终于一病不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只有在梦里,才能让这颗与生俱来的诗人性灵,得以无际飞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三百年来物逝人非,唯有这《饮水词》流芳后世,它所散发出的词人那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换来了千万“异代知己”。

一个人在心境澄静的时候,心里的话才会顺畅的淌出。心里积存着排遣不开的郁结时,寄情于某些东西,干净得像一面镜子,反而会感到解脱。你在一个无形的枷锁里燃烧尽了自己一世才华。“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所以我宁愿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个华美的谢幕。

冷香半缕,繁华一瞬,你是人间惆怅客,不如归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万重……

第五篇: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纳兰词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纳兰词有感1

初识纳兰的词应该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就觉得诗句好美。但,那时并不知诗句是纳兰先生所写。今天有幸读到纳兰先生的《纳兰词》,才发现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但,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而无法自拔。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

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很多时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可是当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

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理性的认识,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升华。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纳兰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纳兰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纳兰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试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这样呢?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开始的诚实、正直、清廉变成了后来的虚伪、堕落、贪婪、没有原则性了。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真应该像这些古人们学习、学习了,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有的人把心情挂在嘴上,纳兰的心情在笔下。我始终相信,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纳兰,你将永远闪耀在空中,虽然回忆会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读纳兰词有感2

喜获文友水之湄《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发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递送书的电话。

认识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学,她在江山注册名拉萨的天空,那时我在江山墨香社团担任副总编兼散文主编,有幸编辑她的佳作《赏析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从此认识了这位才女并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学所折服。当即写下编者按语:“初见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痛苦的回忆。《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这首著名的词流传了三百多年。感动着无数失恋的男女,各种解读版本我就读过十几篇,然而,拉萨这篇解析文章却另辟蹊径,用独到的视觉,详实的史料,扎实的古文功底,为读者奉献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赏析文章。作者以纳兰和表妹的恋情为引线,逐句分析纳兰创作时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彻。文中插入晏几道《临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长恨歌》唐明皇《雨霖铃》和刘若英《后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衬托纳兰这首词,帮助读者理解这首词,可谓独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点是富含哲理,一扫怨妇的哀叹。初见的回忆只有爱,只有心底的痛。没有怨,更没有恨。作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并郑重的敲上责任编辑 大风歌几个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来的书,果然此篇收录其中。三读之后仍余音绕梁,拍案叫绝。

为弥补编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笔再写些感想,虽不是锦上添花,但愿不是画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说:一直想寻一剪闲暇时光和纳兰深情对坐,尽管我们之间隔着三百年的光阴,他在时光的那头,我在时光的这头,但他的每一阙词都在我的内心掀起了波澜。也许,纳兰欲向我倾诉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语要表达,他需要知音来解读,因此,我不能错过纳兰,不能辜负纳兰,因为荼蘼花开转身就会谢尽。

作者理解纳兰,爱纳兰。时空虽然过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阴没能隔断心灵的相通。且看开篇寥寥几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多少人为之感慨万千。短短七个字,饱含了多少初见的美好回忆,又饱含了多少人世的沧桑辛酸?这七个字虽平淡如常,却是情感最浓厚所在。一个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够重,无论今后遭遇多么复杂的境遇,总是忘不了初见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时刹那间的惊鸿一瞥,刻骨难忘。写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爱情题材是古今佳作的宠儿。饮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围城之困。寻寻觅觅,恨锁重楼,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忧伤愁绪也就无计可消除了。当然纳兰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结的模样。

初见是美好的,因为美好所以难忘,纳兰没有描绘初见的细节,也无后人深究纳兰恋人的模样,然而,水之湄寻寻觅觅上下千年,从晏几道《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现给读者。身穿两重心字罗衣,素手轻拨琵琶,一脸娇羞,一脸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们面前,这是纳兰的恋人,也是水之湄的恋人。作者不动声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们带进一幅仕女画中,带进中华诗词的长河里。

水之湄说:“走近纳兰才知道,这位千古伤心词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词,我的解读并不能及他深情的万分之一。”在时间的广宇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爱情的颂歌。只有诗歌的传承和千年中华文化的延续。这是人类的另一种崇高的存在方式。爱之深,怨亦深。纳兰“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纳兰的怨声或是恋人的怨声。紫禁城的森严壁垒,隔断了纳兰和表妹,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难以割断。纵然他们之间隔着森严的皇权,但他们之间的情,生死不渝。纳兰有怨声,水之湄没有怨声。初见的回忆只有爱,只有心底的痛。没有怨,更没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爱情本是一见喜的冲动,相爱容易牵手难,执手白头更是古难全。月有阴晴之缺,人有离散之恨。日复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许,因为我于纳兰性情相近,所以我以为,只有真切的走近纳兰,爱纳兰一回,人生才没有遗憾。”这是水之湄的心声。所以文章直陈心境,没有矫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达读者心肺。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文笔高雅,引经据典,赏析严谨,遣词造句精炼旷达,构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体现了一种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纳兰的知音。她为纳兰爱过、哭过、怜惜过、伤痛过,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她在纳兰清澈的小令长调里蓄着最纯真的情。在执着的创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态走在纳兰的诗词中,将生命定位在古诗词的最高点,让我们嗅到古诗词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种绽放。她满怀期待,希望将这份情感能传达给读者。

整篇作品可贵之处是水之湄解析纳兰爱情悲剧的同时,将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脉动的历史长河之中,体现出它阔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爱情颂歌和暂新的爱情观念。赏析纳兰爱情悲剧终结的同时,却又能审视自我,观照内心的意识,无疑是对纳兰的最高敬意和对中华古诗词的最高敬意。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也是人间最美丽的相逢。真正的爱情常驻在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心里,无论他们是否白头到老,也无论他们是晏几道、唐明皇、纳兰、还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结尾处妙笔生花,空灵急转,使文章回味悠长,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许,许多年后,我们每当有感叹,就会想起当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纳兰容若一样,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见!”犹如一声长叹,又是一声长啸,把三百年后的感叹之声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荡回响。

水之湄是很勤奋达观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着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断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风吹不散眉弯》,“走进古诗词”系列《宋词里的悲欢离合》、《秦时明月到明清风雨》、《诗经里的那些故事》和这本《倾我一生一世念?纳兰容若的情与词》。水之湄,你没有辜负纳兰,没有辜负那些鼓励你期待你的人。每个人都会渐渐老去,只有文字长存。愿水之湄在古诗词长河里走的更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诗词赏析作品,在传承中华文明的长河边点燃一座灯塔,指引着热爱古诗词的后来人前行。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