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探析供应链协调研究进展论文(五篇材料)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130-103081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6-11 09:25: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探析供应链协调研究进展论文

摘 要:供应链协调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供应链失调问题的关键,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大量学者进行了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查看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供应链协调的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读者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类型

1. 引言

从供应链的概念由美国管理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有关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供应链是由一系列的经济实体组成,每个经济实体又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目标,独立进行决策,这会造成个体的最优决策不一定是整体最优,导致供应链失调。供应链是个典型的需要协调的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学着对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在综合了近年来供应链协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供应链协调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供应链协调问题提供帮助。

2. 供应链协调分类

2.1突发扰动下的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系统,突发事件随时都可以发生,一个好的供应链系统不仅能够稳定运行,而且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之后要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Qi(202_)等研究了市场需求的突变扰动对只有一个销售商和一个供应链组成的供应链的影响。吕廷杰(202_)分析了制造商为Stackelberg博弈主导者的供应链中,市场需求规模和价格敏感系数同时扰动的供应链情况下的协调机制问题。突发干扰问题在应急管理中研究的比较多。

2.2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中的对称信息指的是供应链成员各自的私有信息对所有成员都是共同知识。否则,就是不(非)对称信息。Chu(1997)以线性需求的变化率为非对称信息,研究了供应商,销售商都不知道,都知道,只供应商知道零售商不知道三种情况下,不对称信息对系统及各成员利益的影响。Corbett(202_)当销售商的成本为不对称信息时对双方线性契约批发价契约等契约的影响。黄小原,卢震(202_)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库存成本不对称下供应链的生产策略。

2.3基于供应链结构的多层级供应链协调

目前文献研究最广泛的是两级供应链问题,层级越多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就越大,对与多级供应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三层级供应链问题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在探讨对多级供应链问题。Giannocaro 等(202_)研究了三级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提出可以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缔结收入共享契约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王利等(202_)对“多向主从式”三级供应链下的利润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合作利润结构性分配和合作利润运行性分配组成的分配机制可以协调供应链。

2.4考虑供应商或零售商横向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

它研究的是在供应商或者销售商他们同一层级内部之间存在竞争的条件下的一种供应链协调问题。Narayanan等(202_)在1供应商和2个销售商的供应链下,运用贝叶斯均衡提出了最优产品最优零售价格和存储数量。苏应生(202_)分析了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提出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分配方法。肖勇波等(202_)研究两个销售商之间存在竞争情况下的串货问题,提出他们的最优串货决策。

2.5纳入决策者风险偏好的供应链协调

一个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者所采取的决策,所以研究含有决策偏好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Agrawal等(202_)研究当销售价格影响需求时,风险规避偏好对零售商订购量及销售价格悬着的影响。张建军(202_)研究了考虑零售商是库存积压风险的风险规避者,提出基于批发价的目标回购来消除零售商库存积压风险规避倾向造成的影响。

2.6混合渠道或多渠道下的供应链协调

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销售渠道也称电子渠道。Cattani(202_)等提出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双方冲突,制造商采取不同价格策略来实现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协调。马飒等(202_)在考虑非价格因素作用的条件下,分析了网上直销渠道与中间商渠道之间的互补关系。郭亚军等(202_)分析了引起双渠道冲突的内在原因,再次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转移支付的协调机制,消除了冲突达到了渠道协调。

2.7纳入广告、促销等努力的供应链协调

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销售商的销售努力行为。因为销售商的努力行为(如增加广告投入,培训销售人员的水平等)都将会影响着产品的需求量。曲道钢等(202_)讨论了需求与分销商努力相关情况下下,分析了分努力与订购量的协调问题。胡本勇等(202_)研究了市场是随机需求且受销售努力影响的供应链,在收益共享契约中引入销售成本分担系数,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Huang和Li(202_)讨论了联合广告的制造商主导stackelberg主从合作博弈模型、Nash合作博弈模型和零售商主导stackelberg主从合作博弈模型。

2.8其他协调

供应链协调中除了以上归纳的几种外还有,如单周期,多周期的协调问题,需求为确定需求还是不确定需求的协调问题以及考虑替代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等。

3.研究展望与总结

从上述文献研究看,国内外有关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仍有些地方处在不足。目前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纯的针对以上几种类型或是几种类型的组合进行研究,但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研究复杂的网络系统,考虑多因素情况下的协调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其实,在这些研究中,判定供应链协调的标准往往是单一的,但供应链达到协调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所以如何更合理的确定供应链协调指标也是研究的一个方向。在供应链协调中,实证研究较少,大多都停留在仿真阶段,只有在调研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现供应链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实际供应链协调的实证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刘永胜著.供应链协调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2_.2.陈原.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_.

第二篇:生物医学材料研究进展论文

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生工092班 范秋苹 090302219 生物医学材料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就学科研究的内容而言,涉及到化学、物理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无机材料学、金属材料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基础与临床医学、药物学、药剂学等多门学科。为了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还涉及到许多新的工程学和管理学的问题。生物医学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为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反过来这些学科的进步也不断地推动生物医学材料的进步发展。生物医学材料学正是多门学科的共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突破旧有学科的狭小范围而开创的一门新学科。这门学科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枝,对于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对于保障人类的腱康与长寿,必将作出重大的贡献。更可喜的是,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将诞生一系列崭新的高科技产品,一个新兴的产业——生物医学材料与制品业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世人的瞩目和重视。

生物医学材料: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并能对其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一类特殊的,而对人体组织、血液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

不锈钢:

1926 含18%铬和8%镍,首先应用于骨科治疗,随后应用于口腔科; 1934 研制出高铬低镍单相组织的AISI302和304,在体内生理环境下的耐腐蚀性显著提高;

1952 开发出耐蚀性更好的AISI316不锈钢,逐渐取代AISI302;

20世纪60年代 为解决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研制出超低碳不锈钢AISI316L和317L;

钴镍合金:铸造钴镍合金首先在口腔中得到应用; 20世纪30年代末 应用于制作接骨板、骨钉等内固定器械; 50年代 成功制成人工髋关节;

60年代 研制出锻造钴铬钨镍合金和锻造钴铬钼合金,提高力学性能,并应用于临床;

70年代 研制出锻造钴铬钼钨铁合金和具有多相组织的MP35N钴铬钼镍合金,改善钴基合金抗疲劳性能,应用于临床;

钛、金属钛:具有优异的耐蚀性、生物相容性、密度低; 20世纪40年代 制作外科植入体; 50年代 用纯钛制作接骨板和骨钉;

70年代 Ti6A14V合金(强度比纯钛高,耐蚀性和密度与之相似)、TiSAl2.5Sn合金和钛钼锌锡等合金获得应用从而使钛和钛合金成为继不锈钢和钴基合金之后的又一类重要医用金属材料;

70年代后 NiTi系为代表的形状记忆合金逐渐在骨科和口腔科得到应用,并成为医用金属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陶瓷 :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生物材料,例如:

多晶氧化铝陶瓷;低温各向同性碳;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陶瓷);生物陶瓷复合材料; 引入活体细胞或生长因子的生物陶瓷构架等。生物医用高分子 : 始于20世纪50年代有机硅聚物的发展,例如: 有机硅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骨水泥);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制作了人工心瓣膜、人工血管、人工骨、手术缝合线等。

20世纪90年代后,借助于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由无生物存活性材料扩展到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材料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增殖、诱导组织再生、参与生命活动等功能。

生物医用材料是研制人工器官及一些重要医疗技术的物质基础,综观人工器官及医疗装置的发展史,每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发现都引起了人工器官及医疗技术的飞跃。生物惰性医用硅橡胶:人工耳、人工鼻、人工颌骨等;血液相容性较好的各向同性碳被复材料:碟片式机械心脏瓣膜;血液亲和性及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促使人工心脏向临床应用跨越;可形成假生物内膜的编织涤纶管:人工血管向实用化飞跃。

医用材料品种繁多,尤其是临床使用的要求多种多样,因此无论对于系统地研究医用材料的制备,还是对于开发已有医用材料的新应用,或是为了对医用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价及质量管理,都涉及到对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问题。

按材料的属性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包括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及合金等,广泛应用于人工假体、人工关节、医疗器械等 ;

生物医用无机材料:

主要是生物陶瓷:分为惰性生物陶瓷,如氧化铝生物陶瓷;表面生物活性陶瓷,如磷酸钙基生物陶瓷;可降解生物陶瓷,如β-磷酸三钙陶瓷等;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天然的如多糖类、蛋白类合成的聚氨酯、聚乙烯、聚乳酸、聚四氟乙烯等,用于人体器官、组织、关节、药物载体等 ;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不同种材料的混合或结合,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获得性能更优的材料;

按材料功能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硬组织相容性材料: 主要用于生物机体的关节、牙齿及其他骨组织; 软组织相容性材料: 主要用于人工皮肤、人工气管、人工食道等; 血液相容性材料 :

主要用于人工血管、人工心脏、血浆分离膜、血液灌流用吸附剂、细胞培养基材等 ;

生物降解材料: 主要用于吸收型缝合线、药物载体、愈合材料、粘合剂以及组织缺损用修复材料

按材料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自体组织:如人体听骨、血管等替代组织

同种异体器官及组织:如不同人体之间的器官移植 异种器官及组织:如动物骨、肾替换人体器官 天然生物材料: 如动物骨胶原、甲壳素、珊瑚等 人工合成材料: 如各种人工合成的新型材料

按材料使用部位分类:

硬组织材料: 骨、牙齿用材料

软组织材料: 软骨、脏器用材料 心血管材料: 心血管及导管材料 血液代用材料 :人工红血球、血浆等

分离、过滤、透析膜材料: 血液净化、肾透析以及人工肺气体透过材料 目前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医用材料已超过1000种,被广泛应用的有90多种材料,1800多种制品。西方国家每年耗用生物医用材料量以10~15%速度增长,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起步晚(20世纪50年代),目前我国医用生物材料研究现状:我国生物材料和制品所占世界市场份额不足1.5%;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且产品单一;同类产品与国外产品比,基本上属于仿制,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生物医用材料与制品70-80%要依靠进口;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由于生物医学材料以其独有的医学应用特性推动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对生物材料特性的分析,把握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动态,有助于制定相关的措施形成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冷链物流论文

捌九傳奇

冷链物流论文

别:

业:

级:

号: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的是“门到门”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冷链物流包括肉食品、成品、半品、海鲜等运输的重要渠道,随着物流行业和市场日益细分的发展,冷链物流正在向一种专业化的物流方向发展,冷链物流市场增长潜力仍然是巨大的。我国的现代物流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发展而来。而我国在冷链物流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冷链物流 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简介(1)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2)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冷冻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达到要求的,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冷链物流的发展

将物联网技术应该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确定是具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够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事故的责任归属。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的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的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的时候,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确定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现象的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

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反馈给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划分冷链上相关的责任。同时,也便于政府部门对冷链上产品监测。

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可控,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冷链物流发展

就我国当前的冷链物流现状,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并提倡,力求发展,专家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其中可以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从而增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而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相对落后,这与起步较晚,技术落后等是分不开的,食品冷链产业蕴藏着很好的投资机遇,但有关专家也同时指出,中国食品冷链产业发展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企业投资冷链产业应扬长避短,在突破制约因素中找到商机,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四、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由于并没有因为某个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物流而给予额外的照顾,这样一来就间接地鼓励了供应商使用非标准的车。而真正能做到的供应商则在少数,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物流的问题。

第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虽然有相关的法规,但政府更多地关注除冷链物流以外的地方,而没有更多地查冷链的质量,故目前那些使用全程冷链物流的企业则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而自定标准来运作冷链物流,这里面的代表是麦当劳、光明乳业等品牌企业。他们自己沿用国际的认证体系,对全程的冷链物流进行管理。

第三、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更多的是游击队围攻正规部队,一些第三方物流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在“量”就是王的物流运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量,价格会因物流高成本而居高不下,便会制止更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正规的服务。物流企业本身的提高,如何能进一步为企业的服务做好也是一个需要提升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本身也要减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这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的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但是也有些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也非常先进,但是在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第四,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因为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这个也是中国物流中目前较为严重的现象。

参考文献:

郭鹤艺《冷链物流热力无限》

庾莉萍《加快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思考》 刘昌荣《求解冷链物流》

第四篇: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一、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

我国生态产业学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献综述、关系梳理等表面研究过多,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太少,实践探索太少;在进行废物再利用是,没有注重减量化,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最终影响生态产业园区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有效构建;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本质研究过少,没有比较完善的研究机制和方法,从而呈现出形式化的废物再利用循环形态。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注重理论和方法的有效研究,不断探索更深层的实践,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有效利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开发绿色产品,才能促进生态产业新研究系统的不断完善,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产业生态学发展的趋势展望

对产业生态学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生态学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研究的范畴越来越大,呈现出沿理论系统化、研究具体化和方法集成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产业生态学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会变得更加强烈,使得生态学、农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必须不断深入,才能更好的满足产业生态学研究的各种需求;二是会对各种学科产生无法估量的冲击力。各学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发现等的出现,最终产生更多分支,使得各学科的研究思路、方法等都会想着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三是基本理论的研究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未来产业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生态产业学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的认知度会更加广泛,从而使相关基本理论的研究变得大众化、普及化,是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必须趋势;四是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研发将成为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学的未来研究必然将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以避免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的进一步恶化;五是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产业生态学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会变得更加细微,使得很多不被认知的知识得到新的拓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业生态学已经获得较多最新研究进展,在提高环境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展望有更全面的了解,是现代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篇: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进展论文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进展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进展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自1997年以来,国际上的语言景观研究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语言文化中一个最为新颖和热门的研究领域。结合以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的梳理,本文着重综合考察了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情况,全面展示了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概况,并针对未来的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进行了设想。

[关键词]语言景观;语言学研究;进展述评

202_年8月,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多语种语言景观和多语种导游管理高级研修班”在腾冲县成功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高研班,期间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授课,并与不少学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研究成果统计

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真正发端于1997年,之后才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许多成果相继问世,研究视野不断拓展,近年来业已成为国际社会语言文化研究领域中最为新颖和热门的话题之一。事实上,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陆续出现杜田材(1991)、司徒尚纪(1992)、逄增玉(1995)、白公和金汕(1997)和王一川(1999)等学者开展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成果,只是当时还未使用“语言景观”一词而已。依照我们视野所及,发现国内发表与出版的语言景观研究成果可说是为数极少,用图表形式统计如下:此外,我们在检索中还找到了三个科研立项课题:202_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和英语在民族自治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使用状况调查”(YB2013073,云南师范大学李丽生教授);202_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沿海开放区的语言景观研究”(15BYY050,浙江大学尚国文副教授);202_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15YJA740020,云南师范大学李丽生教授)。

成果综述分析

从国内已取得的语言景观研究成果来看,有以下三点较为值得注意和思考:

(1)纵观当今中文学术界,“语言景观”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它可以是文学研究中由文字构造的景致,也可以是建筑学中景观设计的一个方面,在翻译学里它还可以指代“公示语”。(李贻,202_)查阅以往研究成果便会了解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大多从文学、语言学、地理学和建筑学等视角或维度入手,但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一般所关注的焦点自然是语言景观的国内语言学研究进展,姑且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专门语言景观研究进展(简称为“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以下所指类同)。

(2)世界各地的语言景观研究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则关注不够(尚国文、赵守辉,2014a)。在我国,语言景观的研究才刚刚引起关注。(李丽生,202_)根据上表二中的粗略统计数据,自202_年迄今,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出版的有关语言景观研究的专著或论文集只有吴英成的《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商务印书馆,202_)一书,以“语言景观”为主题发表的会议论文、期刊论文以及硕博士学位论文也仅分别为1篇、28篇和2篇。在这当中,仅有的1篇会议论文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英成202_年12月15日“汉语国际教育标准与多元化教学——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的《新加坡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一文,最早的一篇期刊论文是西安外国语学院潘秋玲发表于《旅游学刊》202_年第6期的《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尽管僻处西南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云南省的语言景观研究发展却可以说是整体上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不仅产生了2篇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王振庆刊发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年第1期的《从最佳关联原则出发议作为语言景观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李丽生发表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_年第4期的《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1篇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夏娜202_年撰写、李丽生教授指导的《多语地区的语言景观研究——以丽江古城区为例》)和2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另有2篇期刊论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英成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_年第2期的《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加坡经验与模式》和中山大学徐红罡、任艳发表于《旅游学刊》202_年第1期的《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也以云南省境内的多语现象为研究对象或是发表在云南省境内的学术刊物上,还于202_年顺利举办了“全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多语种语言景观和多语种导游管理高级研修班”;云南省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当然得首推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任院长李丽生教授。

(3)浏览表二中所统计的33条数据,这些成果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较大的层面:理论研讨层面、理论应用层面以及实证研究层面。从理论研讨层面看,这主要涉及到对国外的已出现语言景观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引介。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为:尚国文和赵守辉(2014a/2014b)、徐茗和卢松(202_)、李丽生(202_)等学者对国际上的语言景观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大量较为详细的梳理和综述,主要探讨该新兴领域的国外研究源起(背景、进展)、界定(概念)、对象(视野、范围、议题)、功能、方法、路径、意义(启示)、内容(视角或维度、常见主题)以及理论基础(框架、构建)等。从理论应用层面看,这主要体现在将国内外已取得的相关研究理论或理念尝试性地应用于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之中,但是所用方法略显简单,所获数据也有限,统计分析还较粗浅,视野不广、挖掘不深,似有“拿来主义”之嫌。有的研究把语言景观研究与公示语翻译强制结合在了一起甚至混为了一谈或是干脆冒用了“语言景观”之名。从实证研究层面看,主要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典型个案研究方法对国内语言景观现象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分析研究,只可惜所出现的研究成果数量实在是过于少了,堪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之中最为薄弱的层面。当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为:孙莲花、谷月(202_)对日本横滨中华街和上海市外滩黄浦区的中国餐饮店汉语店名的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从音节、通名、专名的词汇特点及三者与菜系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语环境下汉语标识特点及其原因;202_年,徐红罡、任艳以丽江市束河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影响东巴文语言景观进行了调查与探讨;李桂影对覆盖了近10所大学的天津市大学城中心商业圈——商业街商铺招牌的多语言景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李丽以甘南州夏河县为例研究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景观如何构建;邓骁菲通过对上海两个相邻商区的语言景观的质量分析探究了该多语现象以及背后的语言群体身份权力关系;沈群英调查了四川甘孜全州公共领域的可视性汉藏单语、藏汉双语、藏汉英多语景观,分析该地域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文化、语言教育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化,多语言、多文化长期触碰、融合而和谐共生,同时社会用语表现出更多多样性和复杂性。

未来研究设想

综上所述,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国文、赵守辉,2014a),却已经引起了一部分学界专家的兴趣和重视,应该说大有可为,并有着非常好的明朗发展前景,但所获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太少。该年轻领域很多东西远非明确、成熟和完善,在理论构建、方法论和实证(践)研究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困难和挑战,与国际上的语言景观研究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亟需进一步得到切实解决、广泛关注、空前推动和长足发展。孙利(202_)论及,语言景观是指公共场合标牌的.书面语,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就是对公共空间标志、标识牌的语言研究。在中国,不少学者研究中英公示语的翻译问题,但是很少学者使用国际公认的“语言景观”一词。尚国文、赵守辉(2014b)提出,语言景观研究以后现代思潮中的多元理念为认识论源泉,以公共空间中的语言呈现为考察对象,探索标牌上语言形式背后的选择动因、意识形态、身份和权势关系等。他们认为,语言景观研究至少可以从五个语言学—社会学维度入手进行具体考察:

(1)语言景观与语言权势和地位;

(2)语言政策与具体实施之间的落差;

(3)标牌语言的形式特征;

(4)英语的国际传播和扩散

(5)语言景观的历史维度。

李丽生(202_)强调,国内对类似语言景观的研究大多以汉英公示语的主题出现,尽管国内的公示语研究与国际上语言景观的研究在界定上有相似契合的地方,但应该说语言景观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而且从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上来看,国际上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在议题上要宽泛宏大得多。他还归纳,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常见主题上:

(1)多语言的使用;

(2)语言政策的实施;

(3)地区性或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

(4)英语的传播和扩散

(5)其他主题。

在“全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多语种语言景观和多语种导游管理高级研修班”上,大家对公示语研究与语言景观研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尚国文副教授、李丽生教授也先后表态,语言景观研究不尽相同于公示语研究,其关注核心并不主要是语言错误和规范化问题,而是语言标牌背后的身份及权势关系等。自202_年以来,我们一直从事国内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学术成果,对此拥有一定的发言权。我们承认,就目前而言,尽管针对共同的主要研究(考察)对象——语言标牌,国内的公示语研究与语言景观研究几乎彼此各行其道,公示语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标牌语言规范、文化修辞特色、外语使用错误等各个方面,而语言景观的研究焦点则是挖掘语言标牌的象征功能,揭示语言群体的权势和地位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二者就要彼此对立或排斥,反之,它们应该取长补短和交流融合,公示语研究要积极借鉴语言景观研究视角,语言景观研究也要善于借助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已有基础。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社会语言的两大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国际上的语言景观研究或许确实无需关注语言误用状况,但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根本无法避开语言规范使用问题。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设法让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与公示语翻译研究真正有效地形成合力,从而大力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景观研究”,以结出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发展自身的创建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邓骁菲.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语言景观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2_(10):103-104.[2]李桂影.天津市大港区大学城商业语言景观调查[J].青年文学家,202_(30):140-141.[3]李丽.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景观分析——以甘南州夏河县为例[J].校园英语,202_(30):208-209.[4]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_(4):1-7.[5]李贻.《语言景观:研究多语现象的新路径》论文集评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4):89-90.[6]潘秋玲.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2_(6):19-25.[7]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2_(2):214-223.[8]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外国语,202_(6):81-89.[9]沈群英.四川甘孜藏区可视性语言景观调查与分析[J].中华民族博览,202_(9):216-217,250.[10]司徒尚纪.广东方言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景观[J].东南文化,1992(Z1):174-183.[11]孙利.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_(6):153-156.[12]孙莲花,谷月.浅析日本中华街的语言景观——以与上海中餐店语言景观的比较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2_(1):21-25.[13]夏娜.多语地区的语言景观研究——以丽江古城区为例示[D].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_.[14]徐红罡,任艳.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J].旅游学刊,202_(1):102-111.[15]徐茗,卢松.城市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2_(1):21-25.[16]张霞,史烨.公示语翻译如何“巧借东风翦”——“老弱病残席”22种英语文本的启示[J].英语研究,202_(1):43-48.

探析供应链协调研究进展论文(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