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舞蹈文化发展与创作困难研讨(精选合集)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130-1113738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8-23 09:15: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舞蹈文化发展与创作困难研讨

舞蹈文化发展与创作困难研讨

作者:刘俊 单位:江南大学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此间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 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定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其中,显现各自民族特征的民间舞蹈,就如同明镜一样,映照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发展,结合其发展现状应该怎样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是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这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许多民族民间舞蹈面临消亡的危险

由于以下原因,使许多民族民间舞蹈面临消亡的危险:

1.各种新文化的冲击当今世界以及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也逐渐深入,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在给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的同时,也使其他民族或地区的外域文化冲击本民族文化。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旦接受新的文化,很快就可以形成流行的趋势,而人们具有追逐时髦与流行的特点,如果不注意对本民族特殊的文化进行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遗产就处于失落的边缘。民族民间舞蹈的受众群体一般为某个民族,随着交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畅通无阻,许多其他流行的舞蹈形式也会传播过来,冲击着民族民间舞蹈的地位。文化政策的变更也会引起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消亡。民

族民间舞蹈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俗特征,比如有祭祀的舞蹈、节日的舞蹈。而如果主流的文化政策发生改变,这些舞蹈形式就可能失去用武之地,从而面临消亡的边缘。例如,我国东北农村流行一种“四筒鼓”的民间舞蹈,形式是汉族男子集体群舞,在葬礼中应用普遍。但是现在国家已经禁止“土葬”,这种娱乐性很强的舞蹈目前已经很少见到。

2.后继无人的隐忧现在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态度上存在一个误区:特定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如今年轻群体往往选择离开故土,去大城市或者经济、交通发达的地区生活,去接受流行的主流文化以便更好地和社会相融合。这种情况造成了新生群体对于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充满了陌生感,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仿佛一个传说,只有年长者才懂得。因此,这些古老的具有深远价值的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

(二)弱势地位的民族民间舞蹈受到强势地位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排挤”

现如今,民族民间舞蹈也有许多享誉国内外,比如傣族的孔雀舞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流行舞蹈。但是,许多人口较少的民族的舞蹈,不仅受众少,传播难度也较大,受到周边地区知名度较大的舞蹈形式的“排挤”,地位越来越弱化。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问题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要想有一个广阔而光明的发展前景,在认清局势的前提下,必须加以保护并发扬光大,在继承中实现发展。民族民

间舞蹈的发展应该是系统化、体系化的,应该制定发展路线和发展计划,不能够放任其发展。

(一)文化部门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干预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国家文化部门应该足够地重视与保护,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引导。首先,国家和地方应该为保护民族民间舞蹈制定相关的法律或者法规,强化保护民族民间舞蹈的力度。例如,有的民族自治区制定地方性法规使民族节日得到重视,要求在民族节日中休假以此庆祝节日。这样的规定使民族节日得到尊重,本族人民就会采用传统的方式庆祝,这些方式中就有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彝族的火把节放假就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第二,政府文化部门应该组织学者编著资料文献,收录各族具有文化价值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详细的备案;尤其对于濒临灭绝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形式进行特别的关注;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及时谋划策略解决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征集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人员进行学习,征集舞蹈编导;将民族民间舞蹈在保留原来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便于流行的形式,以便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宣传,让各族人民认识到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价值,发动他们加入到保护和传播的工作中来。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使本族人民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增强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毕竟本民族的人民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更了解适合民族民间舞蹈生长的土壤与方式。

(二)舞蹈、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舞蹈工作者不仅熟谙不同门类的

舞蹈形式,而且对于舞蹈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律有一定的把握。一个追求舞蹈创新并且不断追求舞蹈造诣的工作者,应该重视各种舞蹈资源的利用,创新舞蹈形式。而这些资源就包括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家杨丽萍打造的《云南映象》就是将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理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也可以很好地借鉴民族民间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大导演共同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充分利用了纳西族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场面震撼,名利双收。打造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舞蹈形式,完全可以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一定可以探索出雅俗共赏的新的舞蹈形式,同时让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三)群众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本民族的群众比其他人接触的时间更长,了解的程度更深,对于独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有着特殊的热爱情结,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会组织自发的传承活动。例如,一个家族中有传承的规则,年长者一般会选择特定的继承者;还有的人以收徒弟向徒弟传授为主;这些群众自觉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做法,对于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群众更懂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特点和适合生长的环境,他们所掌握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原汁原味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此种文化的原生态和精神特质。

三、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问题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也不例外,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就必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策略。

(一)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要从生活实践中出发

第二篇:中学生舞蹈创作[范文]

对中学生舞蹈创作的思考

[摘要]舞蹈是人们表达生活感想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中学生舞蹈应是能够反应中学生所处年龄层的精神生活的,但是目前各校中学生在艺术节表演舞蹈节目时,所选取的舞蹈往往不能够切实地反应中学生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关键词]中学生 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们借以舞蹈的曼妙舞姿来抒发其内心情感。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是能够使舞者在舞动中不经意流露其真实情感的,是能够使观众在台下与舞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而那些无法在精神层面上与舞者本人以及观众产生交流的舞蹈动作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在中学校园举办的各类艺术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舞蹈节目。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他们显得蓬勃而有生机,他们充满热情、积极向上,但是这些精神面貌却很难从中学生所表演的舞蹈节目中看到。这是因为目前中学生所选取的舞蹈节目往往是与其年龄段所脱节的舞段,使中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无法将自己融入,而观众自然也无法从单一机械化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到青春的蓬勃朝气。要知道,合适的舞蹈练习是能够培养中学生的社交礼仪,并提升其自身气质的,所以如何选取适合中学生自己的舞蹈节目就成为了中学生在舞蹈创作之时的关键问题。就本文看来,中学生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应当融入以下几个要素:

1.将生活体验融入舞蹈主题

舞蹈的主题将是整支舞曲的灵魂,一旦舞蹈的主题确定下来,整支舞的风格也便确定下来。不同于写作与唱歌,作品的主体能够通过文字以及言语准确地表现出来,在舞蹈艺术中,每一个舞者必须清楚自己所表演舞曲的中心主题,而后才能在肢体语言中向观众透露这个信息。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理应确定一个与中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主题。例如对于中学生而言,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在其舞蹈创作中可以以友谊为主题,描述一个一对同伴如何相互扶持,积极向上的故事;又例如中学生在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倡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么我们亦可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设立为舞蹈主题,在中学生通过其肢体表演想大家传输中华美德。只有选取了与中学生的身心生活紧密贴近的主体,才能让中学生在其舞蹈表演中自然地流露情感,并从表演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2.针对中学生特征设计舞蹈动作

在有些中学学校的艺术节目中,我们发现一群中学生敲着鼓在舞台上表演秧歌节目,虽说艺术互通,秧歌表演也是舞蹈节目的一种,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让中学生扭秧歌就好似于让老年人跳街舞,都是与其本身年龄特征不符的节目选择。不同于老年人跳街舞可能会扭伤筋骨,虽然说中学生在表扬秧歌节目时不会伤身,但是这类中老年的舞蹈节目着实会为中学生蒙上一层垂暮之气。

舞蹈动作的编排是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环节,舞蹈动作不仅要能够展现舞蹈主体,也是要在舞蹈表演者能够完成的基础之上设计。例如让缺乏舞蹈功底的中学生在舞台上盲目表演翻跟斗等动作就是不合实情的过度动作设计,又例如让没有芭蕾基础的学生表演《天鹅湖》也是缺乏考虑的安排。而另一方面,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中可多加入较为活泼、激昂的动作元素,以与中学生其年龄层特征相符。舞蹈编排者需事先了解表演者的舞蹈功底,根据中学生的舞蹈基础以及其年龄特征制定相关的舞蹈动作。

3.选取与主体呼应的舞蹈配乐

观众在欣赏中学生的舞蹈表演时,将会同时结合来自舞蹈动作的视觉效果与来自现场配乐的听觉效果,因而如何选取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的配乐也是中学生舞蹈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古人云琴瑟和谐是一种来自两种乐器的和谐,而在舞蹈表现中,也必须达到“舞乐和谐”,让舞蹈跟着音乐走,音乐同时也与舞蹈动作齐步。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都有自己喜欢的歌唱明星,例如几年前几乎全国中学生都比较痴迷于台湾男歌手周杰伦,另外他们也有自己较为钟情的音乐作品,因而在中学生的舞蹈创作环节中,编舞者可以事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的音乐喜好进行调查,尽量地安排广受中学生欢迎的音乐曲目作为其舞蹈配乐。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中学生处于其喜爱的音乐背景下,他们更能够舒松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敞开心扉地融入所要表演的舞蹈节目,从而能够向观众表现一场真正属于中学生自己的舞蹈。

尽管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舞蹈作品数不尽数,但是真正能够触发到观众心底,引起观众真正共鸣的舞蹈作品并不多见。虽然我们不能够保障让中学生的舞蹈作品成为触动观众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也相信只要中学生在舞蹈节目中能够真正地做到表现自己、表现青春的蓬勃力,那么观看其节目的在场观众一定能够受到这种来自青春的冲击,将会感慨青春的美好。另外,对于中学生的舞蹈创作过程来说,除却精心选取合适的主题、配乐以及动作之外,编排者还应提高中学生对于舞蹈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热情的表演才是能够打动观众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 [3]桂迎,赵丹,舞蹈欣赏与创作,浙江人民出版社,202_年

第三篇:舞蹈创作体会

谈舞蹈创作在中职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课时少、教材缺、基础弱、欠重视,这几个因素使中职的艺术课堂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大潮中,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艺术课堂的价值,是艺术教师重要的努力方向。中职学校的文化活动离不开舞蹈,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被广泛地使用与传播。但由于中职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限,因此,创作出来的节目大都缺乏艺术性与可观性。笔者通过思考与探索,尝试把舞蹈创作运用到中职的舞蹈课堂教学当中,希望以点带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及水平。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学实际中总结了一点浅薄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 舞蹈 创作

舞蹈创作本是一门较大、较难的课程,在专业舞蹈院校里甚至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而设置。舞蹈创作的教学对象一般为具有舞蹈专业基础的人。作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师,面对着一群几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开设舞蹈创作课,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学生凭借着对舞蹈的热爱与热情,加上中职学生活跃的头脑与思维,竟然给了笔者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设计节奏简单、易学易记及可塑性强的基础动作

舞蹈创作需要舞蹈元素,这元素或许是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一段音乐、一个故事、一种道具、一种文化等。而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中职学生来说,简单的动作就是最直接的创作元素。动作是舞

蹈的基础,但由于舞蹈动作千变万化,学生还没有能力进行取舍,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走入创作的大门,教师有必要先作一度创作,也就是给学生设计大约4——5个单一的基础动作,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基础动作深入改编,进行二度创作。

由此可见,基础动作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有限的基础水平,还要考虑到该动作交到学生手上是否具有可编性、可创性。笔者认为,首先,动作切忌复杂,节奏须简单,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二度创作的空间。如:使用2/4拍节奏进行,平均每两拍完成一个动作的变化,按照此规律持续发展几个八拍动作。尽可能避免几个八拍的动作里既出现2/4拍的节奏又出现4/4拍的节奏。其次,动作尽可能易学易记。中职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舞蹈基本功训练,找不到舞蹈动作变化之间的规律,甚至缺乏动作的准确性。她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大多是死记硬背地把动作“背”出来。如果,教师给予的基础动作太复杂,她们会把精力都放在“背”动作上,这将大大影响了她们创作的欲望以及创作的效果。最后,动作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运用动作移动队形,假如基础动作只适合原地定位完成而不可移动进行,那么该动作在创作中的价值就降低了,同时还会阻碍学生的创作思路。

2.运用图像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灌输专业的编舞技法

舞蹈编导本身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编舞技法,可是该教材只适合用于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合在中职学校中使用。但不管

是专业还是非专业,舞蹈创作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论、技法作为指导的。针对中职学生理论能力薄弱但信息储存能力强的特点,笔者认为运用直观图像同时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而且能更快更有效地把知识点传播给学生。

第一,学生通过观看舞蹈剧照,知道了造型设计中存在着动作方位的变化;感受了高、中、低空所产生的舞蹈动作的区别及视觉效果;了解了个人与集体在舞蹈中发生的微妙关系。第二,学生通过观察舞蹈视频作品,懂得了一些简单、常用的舞蹈队形,也学会了如何合理、顺畅地在舞蹈中变化队形。第三,学生从模仿开始,吸取了别人的精华以及丰富的经验,再通过自己的头脑进行筛选与整

合,从中慢慢地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思路。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开拓创作思维

“小组讨论”是“生本教育”课堂中的灵魂所在,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也是“生本教育”的精髓,而“合作”更是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下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创作需要灵感,需要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以上几点恰好与创作的环境要求十分吻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勇于探索,找出了许多新颖的方法,想出了许多独特的创意。想像的闸门一旦打开,创作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然后通过尝试与探讨,最终找到了大家都满意的效果,体现出和谐、团结的合作气氛。学生在初试的阶段已经尝到了创作带来的甜甜滋味,他们不再担心创作、不再害怕创作,在这样浓浓的创作氛围下,思维得到了锻炼与开拓,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希望自己创作基础动作了。其中,尽管有个别思维不太活跃的学生刚开始参与的热情并不高,但受到了小组其它成员的感染,也开始慢慢积极起来。特别是当她们的意见得到了小组成员肯定的时候,自信心更会马上大增。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本教育”吗?

4.利用观摩欣赏与相互评价的形式拓宽创作视野

观摩欣赏也是另一种自主学习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每一次小组创作之后,都需要学生向大家展示。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得到相互学习的机会,更是为了日后的创作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学生通过观摩其它小组的创作成果,开阔了自己的创作视野,触发出更多创作灵感。另外,通过小组间的互相点评,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还令学生从中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本身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与再创作的过程。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相欣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使课堂气氛变是十分融洽,把艰苦的创作变成了快乐的学习。

创作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创作的过程也是有趣的。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越过之后将会看到一片光明。虽然这是一群没有舞蹈技能基础、没能舞蹈理论知识的孩子,但她们凭借着对舞蹈的热爱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使舞蹈创作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愿她们能够学以致用,把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篇二:浅谈工人舞蹈的的创作与表演心得体会

浅谈工人舞蹈的的创作与表演心得体会 作者:甘毅明 来源:《文化产业》202_年第07期

摘 要:工人舞蹈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在创作时要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和事升华到舞台,艺术化且高于生活。作品完成后演员的表演又要回到生活,返璞归真。正是“工人演,演工人”。

关键词:工人舞蹈;源于生活;观察生活;高于生活;回到生活;“工人演,演工人”;

中途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2_)-07-00-02 什么是舞蹈呢?概括的说,舞蹈就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和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类特定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一个好的作品,必然是在典型的环境中,用典型的人体语言抒发典型的情感,“单纯的”人体动作,绝对不是舞蹈艺术。在众多的舞蹈类别中,群文舞蹈与专业舞蹈不同,其具有一定的非专业性,群文舞蹈是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因此群文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创作及表演上也要充分把握这一点。

一、舞蹈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工人舞蹈也不例外

舞蹈的创作是一个“孕育”和“生产”的过程,包括构思题材选择、结构编排、演出,每个环节都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题材的选择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选择了一个好的题材,舞蹈的创编已成功了一半。

在202_年7月来到茂名市文化馆工作之前,我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工人,是一名企业的业余编导。工人的生活和情怀为我提供了创作源泉,是我创作的动力。我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题材,真实、直观地表达了工人们的心声。21岁那年,我进入茂名石化公司,成为一名电工。我爱我的工作,也常常在公司职工文工团里过上一把舞蹈瘾。身边的许多人和事,常常感动着我,使我产生了想把他们舞台化、舞蹈化的强烈欲望,于是,我尝试着编导以石化工人为题材的舞蹈。我记得我创编的第一个作品《银色畅想曲》,反映炼油工人对未来的畅想,在广东省1996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中获得了三等奖,大大地鼓舞了我的创作热情。接下来,我连续创作了《那年代》、《嘿,小伙》、《岁月如歌》、《管网深深》、《舞动的平台》、《工地节奏》、《围油人》等一个又一个作品,都是工人题材的特色,写实的风格。比如《围油人》,反映的是一群在海里围拦漏油的特殊工人的工作。他们长年在海上作业,每当单点系泊(供船舶停靠并进行海上装卸作业的系统)从油轮接卸原油的过程中发生原油外泄时,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船上,甚至跳下风高浪急的海里,拉起围油栏,把泄漏在海面的原油围拢在固定的区域内,以防因漏油扩散而污染海洋环境。他们很平凡,却很重要,甚至不可或缺。有了他们,大海才依旧清澈湛蓝。我觉得应该把这群不为人知的汉子搬上舞台,让观众了解他们,因此,就创作了《围油人》这个舞蹈。

在公司里,让我感动的人不止他们。有一群妈妈级电焊工,她们有时挂在高高的管道上进行焊接作业,为了克服惧怕心理,她们自比仙女,把电焊工作当成仙女撒花。有时她们又隐身于地面长长的管网中焊接,她们的敬业精神就象这些管道一样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地方。我把她们编成《管网深深》的舞蹈,并用画外音加入了孩子对妈妈的纯真赞美:“我的妈妈是天上的仙女,能在很高的天空上撒下点点星光。真美啊!” 工人们看着舞台上的作品,觉得如同看着身边的人,感受身边的事,发自内心地喜欢它们。这批作品,在地方舞台上演出,在省里和全国石化系统评奖,都得到认可,获得金奖,更加坚定了我走写实之路的信心。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我也深刻认识到,群文舞蹈所独有的群众性是其能走进人民群众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由于做个作品的创作,使我为以后的群文舞蹈创作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二、工人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我的作品演的都是我身边的人,是我们公司的工人,他们有管道工、电焊工、建筑工、维修工、仪表操作工等等。他们平凡而朴实,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设企业,报效国家。

为了真实地再现这些质朴的工人,生动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我常常骑着摩托车到他们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观察他们工作的状态与神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每当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时,我就找到了创作的触点。我在构思《工地节奏》时,想要表现的是一群建筑、安装工人的精神这样一个题材,这个题材很普通,怎么去编呢?当时也很犯愁。为此,我到建设工地和工人们聊天。他们告诉我,为了建设、安装一套炼油、化工设备,在工地常常一干就是

一、两年,所以很想家,就算是七尺男儿,在接到家里的电话时,也会不禁落泪。工休的时候,他们最高兴的就是大伙儿一起逗逗乐。听了他们的诉说,我感触很大,也为我的创作带来了灵感。我问大家喜欢跳什么舞,他们都说喜欢跳街舞,因为街舞非常有力度,有节奏,很容易表达他们的工作情景,而且很喜欢《我想有个家》这首老歌,听了很有感觉。有一次下起了雨,工人们躲进工棚说说笑笑,非常温馨、和谐。我把这些感受和细节融进了舞蹈里,于是,就有了工地大干、工间娱乐、大雨来袭、家人电话、思念亲人等舞段,并且在舞蹈中使用了街舞的元素,还引用了《我想有个家》这首歌。舞蹈的结尾运用了街舞说唱的特点,表达他们对工作、生活积极向上的心声:“此时此刻我们都想家,但是为了建设好大家,再苦再累我们也不怕,我们都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早干完,早回家!”《工地节奏》不但我们公司的工人爱看,全国职工舞蹈展演中也得到了认可,获得了金奖,接着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五届电视舞蹈大赛铜奖。更意外的是,今年还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届 “群星奖”。其实,获奖的是那些战斗在工地上的工人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观众。

我们公司的倒班工人很辛苦。别的母子互相依偎甜甜入睡的时候,他们正在生产岗位上大干苦干,心里只能默默地唱着民谣“月光光,照地堂,虾崽你乖乖睡落床”。当别人睡的正酣时,他们头顶着月光,身影依然在工作平台上舞动。于是我创作了《舞动的平台》这个舞蹈,直观地表现了这些既特殊又平凡的零点班工人。

工人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些反映生活和身边人的作品,通过舞蹈表现,塑造了石化工人们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的形象,是工人们最喜欢,最爱看的,而且百看不厌,倍感亲切。

记得在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上高成明老师曾说过:“创作态度其实就是人生态度,真诚是创造的主旨,真诚的体会,真诚的表达,有话则说,无话则不要为某种利益去生编硬造。从虚假出发,最终无法到达艺术创作的正途。

作品创作也是生命的创作,我选择创作因为生命中有如此要求。以往的作品,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是我的真诚表达,不为别的,只想无愧于时代、社会、热爱艺术的人们及自己的艺术理想。”

三、“工人演,演工人”,舞真实的情

立足企业实际,以工人为演员,以劳动为动作,舞出工人的真情来。我的作品演员均来自茂名石化公司的基层单位,大多数是倒班工人,女演员都已是孩子的妈妈。他们不具备专业舞蹈演员的体形条件,也没有高超的肢体表达能力,更没有足够的排练时间。他们排练节目都必须利用工余时间,有的是下了班来排练,有的是排完练去上班,常常是到了正式演出那天演员才到齐。为了扬演员之长,避其之短,我的舞蹈语汇都来源于工人的劳动和生活。这些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动作,他们演起来容易上手,舞起来容易到位,表达出来的感情更真实,塑造的形象更有感染力。《工地节奏》就融入了许多建筑工人的动作,演员在舞台上用熟悉的动作,演绎熟悉的生活和熟悉的人,就象向观众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真情自然流露,以致于经常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舞台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在参加cctv舞蹈大赛时,大赛的场外点评嘉宾、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老师点评说:“来自一线工人的舞蹈《工地节奏》,他们的技巧编排非常有工地特色。”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老师点评时说:“我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舞蹈,你们的路走得很正。” 我的作品因为“工人演,演工人”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工人感情,正是专业演员所欠缺的,因此,才得到了观众的接受。综上所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创作生活,是编导塑造完整舞蹈艺术形象的前提。同时也要真实而深切地反映不同时期的思想、生活、感慨,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舞蹈编导唯有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亮点,在创作中寻找适合的题材,这样才能编出优秀的舞蹈。要扬演员之长,避其之短,舞蹈语汇就必须来源于工人的劳动和生活。这些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动作,会使他们演起来容易上手,舞起来容易到位,表达出来的感情更真实,塑造的形象更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徐先玲.舞蹈艺术百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2_ [2]刘阳.浅谈张继钢舞蹈创作题材选择,青年文学家,202_ [3]高成明.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1999 作者简介:甘毅明-男(1967年-),现任职务:广东省茂名市文化馆活动和社团部副主任。篇三:舞蹈培训心得 青岛开发区中小学教师舞蹈编导培训心得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路第一小学梁红颜 7月12日——7月18日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齐聚一堂,在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参加了区舞蹈编导培训活动。此次开设这样的专题培训,区领导十分重视。开班仪式后,区教育局领导向学员们提出了要求,并希望艺术类教师能坚定信心,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在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方面都能争创佳绩。要做到艺术类工作为学校所重视,为其他教师所支持,我们应该加倍地努力和学习,只有用成绩来证明实力。领导在不同程度上,都向我们这些艺术类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同时,又迫切希望能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在这次培训中,有幸请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李园老师为我们培训,她通过专题讲座、播放成品视频和现场编排训练三个方面授课,可谓受益匪浅。李老师执着于艺术的奉献精神更让我深深地震撼,她从小接触舞蹈,凭着一颗热爱的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创作出了许多优秀舞蹈作品。而我们,更多的时候,当我们面临些许困难或者别人的不理解时,我们就会想要放弃,想要敷衍了事。从李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更多的成功,而是成功背后那些种种付出。做生活的有心人,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她的许多作品就是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儿童舞蹈首先要适合孩子跳,把握儿童的思维动向,可以立足家乡又富有童趣。一个有一定意义的舞蹈才会让孩子有所启示,才会让人记住它,它才会有生命力。在舞蹈创编方面,李老师有其独到的见解。她就要求、步骤、方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舞蹈创编的过程。还边讲解边做示范,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七天的学习和接触,我能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她对于我们的提问、构思,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中肯的意见。什么是舞蹈的编导:就是一个舞蹈作品的编者和导演。由于舞蹈的特 殊性,一个舞蹈创作从一开始就不能不同时考虑,原本是属于“导演构思”中的很多部分,如:形体、表情、台词、场面调度,对作曲、美工和舞美的特殊要求。作为一个舞蹈编导,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舞蹈艺术特征,舞蹈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舞蹈的类别等,才能掌握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进行编排舞蹈节目,否则将无法入手。

1、感情是动作的信息:编舞首先要弄清的是你要表现人物的什么感情和性格,有经验的编导往往首先按舞蹈结构的线索设计出人物连绵不断的心情、意识甚至潜台词,循者这个脉络去雕琢动作。而富有演员经验的编导,就使自己首先进入角色,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身上活起来。在深入角色的基础上,从自己积累的生活舞蹈素材中物色、提炼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所需要的舞蹈形象来。即把体验感情作为动作的原动力。

2、动作的典型性:这是成功之要点。典型的舞蹈动作不是综合的越宽越好,要有突出的性格和明晰的感情。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设计舞蹈动作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感情。但人有男女老少,古代和现代,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之分,他们表达的感情各异,因此动作还要性格分明。性格包括角色的个性及其民族的风采。

3、舞蹈的“意境”:舞蹈的动作不在“繁”与“简”,能突出“意境”则灵。舞蹈作品的“意境”是把主题思想转化为“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是“情”和“意”与“景”和“境”的统一,是人的理想。“意境”是大局,编舞要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围绕着动作去考虑动作。

4、舞蹈的主题动作:2人以上几点着眼,首先设计出符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础动作来,也有人称主题动作—即塑造作品舞蹈形象的代表性动作,这种做法在民间舞蹈中是常见的。各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跳起来有千变万化,但总离不开那么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动作。它们成为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基础和反复出现的贯穿动作。

最后,对学生的训练模式有所改变。以前,都是学生为舞蹈所用。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她的一句话给了我深刻的教育意义,那就是:“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确,舞蹈要有生命力,除了它可以有地方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它要是孩子喜爱的,只有学生爱跳这个舞蹈,它才会精彩,孩子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发自内心的,这样的舞蹈就成功了。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还认真填写了问卷调查,这让我们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困惑都提了出来,从实质上解决了舞蹈创编和排练的困难。通过此次培训,我感觉,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要有创作灵感,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和观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出新。舞蹈是一种情绪的抒发,它是有情感的,并且是把情感精炼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创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自己在舞蹈方面的水平,把握住每次交流研讨的机会,让自己的心装下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源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属于孩子们的舞台会更精彩!篇四:舞蹈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舞蹈创作(1)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泰 州 学 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202_ 届)

题 目: 浅谈舞蹈创作 院(系、部): 音乐学院

专 业: 舞蹈编导 姓 名: 胡 兵

学 号 06080319 指导教师: 丁

义 伟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务处 制

内容摘要: 舞蹈创作有其审美规范。舞蹈审美规范是进行审美活动(欣赏美和创造美)所应遵循的规则、标准和法规。我们研究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其目的就是使我们进行舞蹈审美创造活动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比较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以便更好的发挥个人独特的创造精神,能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舞蹈的创作要从以下几个最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谈论。

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是一个捕捉个寻求编导心中最理想的舞蹈形象所必须经历的历程,也是舞蹈编导展开舞蹈艺术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的艰辛过程。不论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和方法,都必须以塑造人物的舞蹈形象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舞蹈创作的类型可分为:

一、抒情性舞蹈(情绪舞)

二、叙事性舞蹈(情节舞)

三、戏剧性舞蹈(舞剧)。

关键词 舞蹈 舞蹈审美 创作 艺术构思 艺术形式 abstract the choreography has its aesthetic norms.dance aesthetic norms of aesthetic activities(to appreciate beauty and create beauty)should follow the rules,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we have studied the aesthetic norms of dance creation.its purpose is to enable us to dance aesthetic to create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horeography of the laws of art, to master the scientif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the unique creative spirit of the inpidual hecan successfully reach the other side of success.t creation the dance from the following mos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blem to talk about.the choreograph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is a catch seek directing the hearts of the best dance image must go through the course, but also the choreographer the expand the imagination the art of dance the the difficult process the creation.no matter what the performance means and methods must shape the character of the dance image as their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dance creation can be pided into: a lyrical dance(emotional dance), narrative dance(plot dance), dramatic dance(ballet).keywords the idea the aesthetic creative arts dance dance art form 目录

引言 ? 4

1、从生活到舞蹈创作 ??5

2、舞蹈创作的表现范围? 5

3、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 6

4、舞蹈创作的不同类型? 8 4.1 抒情性舞蹈(情绪舞)?? 8 4.2 叙事性舞蹈(情节舞)???9 4.3 戏剧性舞蹈(舞剧)9 结论 ? 10 参考文献11 :

浅谈舞蹈创作

一、从生活到舞蹈创作

在我国多半个世纪的舞蹈发展的历史中,舞蹈和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舞蹈界所关注的,曾经进行过多次讨论的问题。大多数舞蹈家对“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舞蹈作者“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看法似乎比较一致的。在一个时期内,很多人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生活的海洋,努力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果是一批年轻的舞蹈家成长起来,他们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但是,也有些人却没有成就。于是有人自嘲说“我被生活淹死了”。也有人据此,对搞舞蹈创作要“深入生活”产生怀疑??同样是投入火热的生活,有的人在舞蹈创作上取得了成就,有些人测收益甚微。这种现象,就给我们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然形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意是复杂的,具有多种因素的,每个人有不同的具体情况,这牵扯到个人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概括、能力的提炼,以及对舞蹈艺术形式的把握和表现技能水平等等问题,所以,这不同的原因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查找原因。不过,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对于一个舞蹈家说,有了生活并不等于解决了舞蹈创作的一切问题。生活只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有了源泉、有了基础,并不等于有了舞蹈作品。从生活到舞蹈作品的诞生和形成,还需要诸多必要条件,还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舞蹈家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能动的感受、体验、认识生活的问题。生活是一个浩瀚的海洋。生活,既包括当代现实生活,也包括过去的历史生活,以及未来的理想生活;既包括社会群体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也包括个人的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既包括让你们的物质生活,也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中,有的人和事,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而有的人和事,虽然在你面前一闪而过,却给你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我们说只有那些在你感情上引起共震的社会生活现象,激起情感的波动,引起你共鸣的人和事,才有可能提供你舞蹈创作的生活素材。也就是人的生活进入舞蹈家的情感世界,才能成为即将作为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例如,刘英在《<海燕>的创作体会》中写道:“我们远航在交邦的海湾上遇到了风暴。在狂风和海啸中,茫茫的大海之夜,确实威严可怕,然为在闪电中呼啸着穿浪迎战的却是一群小小的海燕,那闪电中的篇五:关于群众文化中舞蹈创作的思考

关于群众文化中舞蹈创作的思考 作者:黄婷

来源:《文化产业》202_年第12期

摘要:群众文化舞蹈是群众文化艺术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主要活动方式。而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又是群众文化舞蹈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从题材的群众性、形象的亲和性、情感的平民性、风格的地域性、样式的通俗性五大层面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了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特点与要点。力求对于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舞蹈创造 群众文化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3-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经济改革的历史化进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吸收,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的大众文化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着。大众文化是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的口味,符合大众的要求,成为了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并立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它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大众文化中娱乐、消遣的社会功能,成就了大众舞蹈这一门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现象。大众舞蹈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每个不同的时代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的大众舞蹈。大众舞蹈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群众舞蹈发展特点

(一)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交谊舞”、“霹雳舞”成为了当时人们参与的活动内容。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参与大众舞蹈的机会,在各种节庆的舞蹈,社交的舞蹈,校园的舞蹈,广场上的舞蹈等等,都适应了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不同组织里的人们的需要。每天清晨都有人在街道边放起音乐,随着音乐尽情的舞蹈,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激情活力的年轻人。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大众舞蹈上来,任何阶层,不分男女老幼,不受到职业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变化,大众舞蹈的种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的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群众舞蹈的娱乐性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为表现手段的流动着的造型艺术。它可以提供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舞蹈艺术对美有很高要求,在欣赏舞蹈作品时不但培养了大家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的修养;对于舞者来说不但愉悦了自己的心情,而

且还增强了对美的追求感。马克思曾经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能够培养人们的艺术兴趣,而且还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欣赏能力。

(三)舞蹈活动能够强身健体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意识逐渐的 强,大家都利用各种方式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每天早晨在公园、广场上,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大家都伴随着音乐热情洋溢的舞蹈。有的跳迪斯科,有的跳交谊舞,有的扭秧歌,还有跳少数民族的舞蹈„大家都是十分的认真,十分投入。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为止感叹,大家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乐此不疲,这种对生命活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生存本能的真实流露。通过舞蹈的这种运动方式,不但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保持了青舂。

二、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中舞蹈创作的途径

(一)增强舞蹈创作的现实性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顾名思义,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舞蹈艺术的创作,因此题材的现实性和群众性,就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首要特点与头等要点。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应该更多的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所喜欢、所感动、所接受的题材,而不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高深莫测的题材。也就是说,是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通俗文化的题材。这也符合群众文化舞蹈“兴于民间,毁于庙堂”的历史发展规律。为此,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就要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选择群众直接参与的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以此吸引群众的眼球,求得群众的心动。

(二)增强舞蹈形象的亲和性

形象的亲和性是与题材的群众性密切相关的,它指的是群众文化舞蹈中的艺术形象,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拟人化了的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景物形象,都与人民群众心贴心、手牵手,成为人民群众永远也离不开、割不断的形象。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东北大秧歌舞蹈中的傻柱子、小老妈等人物形象,都是群众中的“小人物”的形象,倍受群众喜爱与欢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动人物”;又如汉族民间舞蹈龙灯舞中的龙、狮子舞中的狮子等动物形象,荷花舞中的荷花的植物形象,也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亲近的舞蹈形象,其亲和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在选择舞蹈形象的时候,必须以具有亲和力的形象为首选。

(三)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相统

创新是要在继承我们传统的同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中国是拥有五十六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自的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五十六个民族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创作的时候,不仅要遵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给它注入新 的活力和新的生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在保护传统同时,挖掘其中的精髓为现代所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下站稳脚跟。舞蹈是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就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创作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一舞着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三、小结: 通过群文舞蹈的创作与表演,我们也深切的认识到,群文舞蹈应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为基础,与时代脉搏同律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群文舞蹈的群众性,使其能够血向群众、面向基层,真止使群众文化/fi断的丰富起来,促进群众文化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第五章 舞蹈编导的创作与排练

第五章 舞蹈编导的创作与排练(1)第五章 舞蹈编导的创作与排练

第一节继承民族舞蹈传统是发展新舞蹈的基础

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必须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艺术观,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无疑也是舞踢编导要遵循的根本道路。

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怎样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舞蹈形式,继承什么?借鉴什么?怎样创新?这也是具体贯彻党的文艺方针策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一交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各自不同风格、特三色的舞蹈,这构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二一部分。继承这些珍贵的遗产是发展新中国舞蹈一艺术的基贻:

早在一九四,一二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向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学习,掀起了其育深远历史意义的“新秧歌运动”,他们挖掘、整理、加工、创作了很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如:“秧歌”、“腰鼓”、“龙灯”、“一早船”、“霸王鞭”,以及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洪字》答,热火朝天的推动了革命一与生产的发展。这些继承了民族传统的新秧歌、腰鼓,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足迹,传遍了全中国,被人们无限一喜爱的称为“解放秧歌,胜利腰鼓”,成了人民翻身解放的象征。

建国后,舞蹈工作者继续深入民间采风学习,又整理创作出大批的民间舞蹈,顿时风靡全国,当时有“南京到北京,《跑驴》、,《荷花灯》”之说。再看一看我国在国际上赢得极高荣誉的舞蹈节目,哪一个不是在继承民族民间(包括戏曲)传统舞蹈的基础.七革新、,创造出来的呢?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表达本民族思想感情最有力的“形象语言”。舞蹈越是具有本民族的浓郁风格、特色,就越为全国人民所理解和喜爱,也越为世界各国人民祈欢迎。

恨据实践的经验,舞蹈编导对民族传统舞蹈的学习和继承,需要全面而深.入:

‘,一)不要单学艺术形式。传统舞蹈的形成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它反映社会生活、民间习俗和民族性格。因此,要同时调查舞蹈的源、流、演变;

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审美爱好等。只有这样全面的继承,才能为舞蹈编导的二作-一一即整理、改编、创作富有民族风格的舞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拿来主义。对遗产中优秀的舞蹈要学习、继承;对其中反面的、丑的(包括色情、迷信的’)也要.拿来保存.。要剔除的糟粕是传统节目中封建、反动的内容;对于舞蹈的形式、行当、动作等材料却不能轻易否定,这对舞蹈编导来说,尤为重要。各种民间舞蹈在源远流长的长河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形象角色),那些刻画丑恶、凶残、贪恋等性格的舞蹈;某些酒鬼、谋婆、土财主、二流子等的形象,用来丑化劳动人民是错误的,但用来揭露、讽刺反面人物时则有借鉴价值。如:冀东地区的秧歌艺人,曾在《跑驴》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个地秧歌舞蹈《智过敌哨卡》。描写解放军侦察员一男一女,化装成农民夫妻“骑驴回娘家”,机智地通过了敌军哨卡,到敌后去侦察的故事。舞中哨卡的蒋军军官,充分运用了地秧歌传统丑“行当”中有特色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又,贪婪又愚蠢的反动军官形象,备受群众赞赏。实践证明:对民间舞蹈中健康、正派的要学习.、继承;对丑—一文丑.、武丑、老人丑。、娃娃丑、丑婆(老抓)、丑,官等的舞蹈也要学过来并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对舞蹈遗产的继承,应该采取鲁迅.所提倡的“拿来主义”。只有扎扎实实的先拿过来,才能辨别真、伪,一去一芜取精使它发扬光大。

(三)要付出“挖掘”的劳动。舞蹈编导不但要发现地面.上闪闪发光的遗产,还要去挖掘地下的宝藏。我国有许多有珍贵历史价

值的民族民间舞蹈遗产,至今只保存在某些年老的民间艺人或寺,庙僧职.人员当中,有的只残留在一些老人的记忆或传说中,有的只在历史文献、艺术史料中有点滴描述,有的是在古老壁画和出上文物中有所反映,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付出艰巨的劳动,以极大的热情去“循踪追迹”把它挖掘出来,继承一.下来。如:舞剧《丝路花雨》.。舞蹈《飞天》等就是把存在于敦煌壁画中的部分唐代舞蹈恢复、继承一!;来,创作出的优秀剧目;广西舞蹈一工作者把“花山崖画”中的舞蹈形象恢复起来,创作了壮族舞蹈《花山战鼓》;辽宁舞蹈工作者从老人的记忆中并参考史书记载恢复了满族舞蹈《莽势空齐》。他们在继承舞蹈遗产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

新中国的舞蹈编导绝不能做民族虚一无主义者,让民族遗产一一悠久的舞蹈文

化传统,在我们手中割断:当然,我们也不是’“民粹派”或复古主义者,我们继承传统是为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发展新中国的舞蹈艺术。

第二节继承传统舞蹈的三种创作方式

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一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从那时的新秧歌运动以来,在继承优秀的舞蹈遗产方面,大体形成了三种创作方式:

(一)加工整理;

(二)改编、革新;

(三)借鉴、创新。所谓整理就是把仍在民间流传的舞蹈收集起来;把已失传的古代舞“循踪追迹”复原起来,经过去芜取精的整理,搬上舞台。改编是指在原有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其内容、形式焕然一新。创新则是以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创作素材,表现新内容,塑造新人物的作品。

(一)加工、整理飞

是在保持原样民间舞的基础上加工,是一种由粗到细;由杂到精;由广场到舞台的艺术精炼过程。在历次全国民间歌舞会演中,出现了大量加工整理的民间舞蹈,.如:汉族的“龙舞”、“狮子舞”、“花鼓灯”(安徽)、“花灯”(云南)、“鼓子秧歌”(山东)、“拉花(河北)、“大鼓凉伞”(福建)、“英歌,’(广东》„..;少数民族的安代舞》(蒙古族)、《踢踏舞》(藏族)、《农乐舞》(朝鲜族)、《盘子舞》(维吾尔族)、《团圆鼓》(苗族)、《阿细跳月》(彝族)、《采茶》(壮族).,’’二等,它们都保持了各民族生活中原有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内容已去芜存精;结构更严谨有序;动作、技巧已精炼而规范化;因此,民族(或地区)的风格、特色就更加浓郁而鲜明了。

整理古代舞蹈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循踪追迹”进行多万面两发掘。而整理的同时又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舞蹈《花山战鼓》(全国少数民族会演获创作奖),复活了远在我国奴隶时代的遗物—“花山崖画”,几、为恢复整理这一古老的舞蹈文化,编导曾研究了大量壮族古代史料,并从现实生活中的壮族风俗民情、性格特征中找到依据,把这些和“花山崖画”所描绘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仍流传民间的“师公舞”和崖画中记录的舞姿对照、琢磨,从而恢复并整理加工出二组组儿千年前壮族人民在渔猎生产、自卫战斗中的古代舞蹈。把将要失传或已失传的各民族传统舞蹈恢复并加工、整理搬上舞台,这将是新中国一代舞蹈编导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宝贵贡献。

(二)改编、革新一,即在尊重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原有风格和形式特点的前提下,从内容到形式给以推陈出新,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满足人民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建国以来,这种改编成功的作品很多,如:冀东地秧歌《跑驴》就是从地秧歌传统舞蹈《傻柱子接媳妇》改编而 成的。

《傻柱子接媳妇》是原地秧歌三人“小场”(注),角色有傻柱子(丑行)、柱子妻(妞行)、阔大爷(即财主、丑行);内容表现:因

柱子家贫,媳妇进城给财主家当了“小老妈”(女仆),阔大爷品行恶劣,霸占了小老妈;年关已到,柱子接媳妇回家过年,阔大爷对柱子妻仍百般纠缠,暗中拉扯,而柱子却被欺骗,蒙在鼓中。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三个人的舞蹈交错进行,并穿插有不少滑传统的《傻柱子接媳妇》,很明显是一出被封建阶级篡改了的剧目,歪曲用来为地主阶级戏耍的节目。它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原本是表现北方农村“赶驴接媳妇”或“送媳妇回娘家”的乡土风俗,这种习俗向来在北方农村被视为极其美好的生活乐趣;加以历代民间艺人在刻画傻柱子等人物有不少生动的舞蹈语汇,能够引人入胜。

改编后的《跑驴》,首先是从内容上革新,它保留了“送媳妇回娘家”的民间习俗—这是原民间舞真正的主题;剔除了阔大爷调情的情节—这是被封建阶级篡改后“伪”的部分。新内容描写妻子抱着孩子骑驴回娘家,’丈夫赶驴相送,上岭下坡,相扶相爱。途中驴过小溪时陷进泥塘,田间农夫跑来热情相助,使毛驴涉过泥塘,夫妻又欢欢喜喜重新上路。

《跑驴》从新的内容出发,对传统舞蹈形式作了革新。它剔除了《傻柱子接媳妇》中色情和哗众取宠的低级表演,保留了地秧歌中特有的风趣和健康的舞蹈。如:柱子的舞蹈改掉了传统“丑行”中撅屁股、伸脖子和“比人矮三分”的形象,‘用地秧歌中所独具风格的“自由步”(风流步)、“碎步”等动作,去表现丈夫为妻子“赶脚”时的欢快心情,用“走矮子”等舞步风趣地反映了上岭下坡的意境。柱子妻的舞蹈则完全采用了地秧歌中的“跑竹马”的形式(替代了原来走秧歌步或骑真驴的作法)。“跑竹马”中的“走马”、“跑马”、“惊马”等技巧,在《跑驴》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得“骑驴走娘家”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对地秧歌中善长以手绢、肩子传达爱情的手段,给予了充分的发挥。此外,《跑驴》也成功地继承了地秧歌传统的喜剧特色,如:表现犟驴拉它不走,打它就踢”的性格和

由此而造成的驴陷泥塘的幽默情节;以及“哄孩子,和拉驴出泥塘,等紧张而有趣的情景,都运用了地秧歌固有的艺术夸张手法,看了令人喜笑不止。舞蹈音乐一唤呐的;伴奏,则充分发挥了冀东“吹歌”中传统的对奏、“学舌气模拟人俞哭笑等手法,使大们在有声有色的气氛中感受到,地秧歌传统喜剧的浓郁风格。二建国以来,类似《跑驴》这样改编成功的作品很多,如、《采茶扑蝶》、《荷花舞》、《龙舞》(金龙盘玉柱)等;还有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鄂尔多斯》、朝鲜族的《扇舞》、黎族的《草笠舞》”„等,它们通过对原民间舞蹈形象的进一步提炼,加强了诗

情画意的构思,在结构上起伏、高潮的巧妙处理等,使人感到它们仍是原民族的民间舞蹈,但反映的再也不是原来在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下的沉重生活气息了,而是充满了人民热情洋溢的生活理想和乐趣。这些革新的民间舞蹈达到的共同效果是:

1.使原有民间舞蹈的形式、风格、色彩、韵律更加突出、浓郁了;

2.使原舞的民族或地区性格、气质更加明朗、典型了,而不是削弱了;

3.赋予了一种新的时代感。

另一种对传统舞蹈改编的常见作法,是以本民族的传统舞蹈去表现本民族喜庆节日的传统风俗、民情,如:辽宁的《秧歌赛会》、海南的《三月三》、云南的《火把节》、新疆的《姑娘追》„„,以及各地的《婚礼舞》、《伴嫁舞》、《坐堂舞》等。这种改编使传统的民间舞蹈以新的形式保留下来,也受到了人民广泛的喜爱。鲁迅在谈到对旧形式的采用时说:“旧形式的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 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且介亭杂文》 从而使其形象具有了新的时代感。最明显的例证是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它和原民间舞《荷花灯》比较,能鲜明地看出吸收了芭蕾舞的典雅、标致、娴静的风采,使荷花亭亭玉立的形象纯洁、高雅的性格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但却看不出借鉴芭蕾的凿痕斧迹。这个节目是恰当地借鉴芭蕾舞的长处,发展我国民间舞蹈的典范。

此外,还有表现张志新烈士的舞蹈《割不断的琴弦》、《无声的歌》等,它们立足于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需要,不仅运用了古典舞、民间舞和芭蕾的大跳、旋转等,而且还吸收了现代舞的“地滚”动作和表现手法,来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它博采古、今、中、外的舞蹈素材,但以我为主;运用了外来手法,却能为我所用;所以,他们“笔”下的张志新同样富有民族的气质。借鉴更多的舞蹈

表现手段为我所用,而仍不失为中华民族风格的作品中,大型民族舞剧《奔月》也是一例。关键问题在于“化”,在于同所要反映的生活,表现的对象相结合;要“融化”而不要搞“焊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因此,借鉴必须要有以我为主的创新。

第三节舞蹈编导创作、排练的全过程

一个舞蹈作品的诞生,一般要经过以下的过程:确定主题和题材;构思脚本(舞蹈、音乐的文字结构);创作舞曲;编舞;排练;合乐;舞台合成。这就是舞蹈编导工作的全部技术过程。实质上就是舞蹈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舞蹈编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生活的基础—直接的生活体验和间接的生活积累(从文学作品、史书、史料和形象材料中获得的生活),这些以上各章都已阐明,本节不再重复。

(一)主题和题材的选择

创作者要通过一个舞蹈作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或称“主题思想”)。譬如,反帝反封建,为国争光,舍己救人,艰苦奋斗等;或者是表达丰收的喜悦,战斗的团结,崇高的爱情,同志的友爱;以至于文明、礼貌、正直、善良的美德等。总之,要交给观众一个鲜明的主导思想—这就称为作品的“主题”。

用什么具体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现这个主题思想呢?这种具体的材料就是“题材”。譬如:确定了一个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主题,是通过乒乓球?羽毛球?还是女子排球争夺世界冠军的事例去表现呢?还是通过女花剑运动员忍着巨痛去拼搏,从而震惊国际体坛的事迹去表现呢?这就叫做题材的选择。

在舞蹈创作中可以先确定主题,再去选择题材;也可以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再进一步去明确主题思想。譬如:你参加“三夏”劳动,被抢收小麦中的种种激动人心的生活所感动,要以此作为创作题材,那么,你要深思一步,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方面—是团结互助的冲天干劲?是抢收集体财富的忘我品德?还是劳动中鱼水情深的干、群(军、民)关系?你必须从中明确一个主题。总之,创作时把握不住明确的主题思想,在集中、提炼“题材”成为作品的艺术结构时,就失掉了“主心骨”和“指南针”,使作品松散杂乱,甚至不知所云。就象一个演讲者没抓住中心议题,东拉西扯,使听者惜懂厌倦

总之,“主题”就是作品的主体、核心;“题材”就是具体描主题的材料。确定

主题要鲜明,选择题材可广泛。胡耀邦同志说:“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题材无禁区,作家有立场。”只要有益于社会,鼓舞人民前进,给人以真、善、美享受的都可以。题材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提取,也可以间接从历史记载、神话传说中选材;还可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花、鸟、鱼、虫,山川大地为,题材;此外,还可以从传统的民间舞蹈中得到创作题材的启发。譬如:冀东民间的“跑竹马”,就帮助编导构思了《跑驴》;民间的《猪八戒背媳归》、《老背少》启发编导创作了一个盲童背一个下肢残废的同学,每天互相帮助涉水上学去的题材;浙江民间的“伞舞”启发编导构思了《走雨》的题材。这种取材的方法,对创作中运用民间舞蹈的传统形式更为有利。

选择舞蹈题材的关键问题是要符合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即“舞蹈作品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必须通过舞蹈的形象思维去考虑,这种题材是否能以动作、队形、节奏、画面表现出来。选材时应该注意:

1.动作性:即通常所说“能舞起来的材料”。舞蹈题材要包含着连绵不断的动作行为。初学编舞者多选择劳动、游戏或战斗的题材,就因为它的动作性强。相反的缺乏动作性的题材—如: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科研过程,老师在教室中上课的情形,以及开会、辩论、谈心等,如直接用舞蹈表现就较为困难,也不会生动;当然,不是绝对的,天才的舞蹈编导总会有所“创新”而寻找到恰当的表现手法。

从“意识流”手法在舞蹈中应用以后,也有的编导把缺乏动作性的材料转变为能舞的情节,例如:西德演出的舞剧《奥涅金》中,达己亚那给奥涅金“写信”的场面。编导处理达己亚那正在写信凝思时—顺应她的“意识流动”,奥涅金悄悄从穿衣镜中走出康,达己亚那跑上去倾诉了自己的爱情(双人舞);而这正是她写信的内容。总之,无论什么手法,前提必须是包含有明确的动作行为,才能舞起来。

2.抒情性:题材中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才是舞蹈。舞蹈动作和诗情画意的“意.境”都离不开深厚的感情做基础,《红绸舞》中有了人民翻身解放的高度激情,才产生了火龙翻腾般的欢庆意境。《丰收歌》中有了丰收的无限喜悦,才发挥了镰刀、汗巾交织飞舞的热情场面。所以,题材中包含有强烈的抒情性,对编舞和创作深邃的意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3.直观性:舞蹈不能象话剧那样由当场的人物去叙述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它只能表现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舞蹈要告诉观众的事物,必须是能出现在

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选择题材时如果忽视了这种直观性,作品就易失败。如果作品中必须要讲述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或需要交待幕后的事和人时,也必须运用直观的手法。譬如:

(1)通过暗转增加倒叙的场面,倒叙完再通过暗转回到原来场面;

(Z)用回忆手法出现过去发生的事情或用虚幻手法出现内心想要做的事情;

(3)再现前面已表演过的舞蹈场面或动作组合,勾起观众对先前发生事件的印象;

(4)使用音乐、音响、服装、道具等引导观众联想到幕后的人或事。例如:用《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表现思念或盼望解放军;用由远而近的马蹄声表现有人骑马跑来;拿出某角色曾在舞台上用过的道具、穿过的服装表示对他怀念,或这种物件已沾满血迹,使观众感到某角色已牺牲等等。

第五篇:西方舞蹈与文化论述题

西方舞蹈与文化。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绅士风度“是古典芭蕾内在的文化气质所在,也是古典芭蕾美学原则的精神内涵?

“绅士风度”是芭蕾内在的文化气质之所在,它的特点有:1.公平而合理的竞争原则。

2.言行处世尽量抑制感情色彩,让理性在主宰一切。3.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气概,为维护个人与国家的荣誉再所不惜。4.尊重传统,推崇稳重。偏于保守,对新生事物缺少敏锐的感受力。5.追求高雅,追求艺术素养和文化品味。芭蕾舞的审美特征

芭蕾从基本动作发展、从足部发力的运动体态观念是芭蕾审美的基础,是经过了很长时间零星的规范,到舞蹈学院建立后,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它第一个重大的收获便是脚的“五位”的诞生,这个在今天看来似乎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的确是天才的发明。它奠定了几百年无法更替的芭蕾审美基础,它使芭蕾形成了最基本美感的“腿部外旋”形态。而这种形态正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历史沉积。身体的“外开”,是古希腊文化中战争和为战争演练的“运动竞技”的产物;骑术、击剑、投掷等运动都使身体的外开成为必须。有芭蕾史家就认为外开源自剑术。实际上,在文艺复兴中复兴的芭蕾其对“身体的健美”的向往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中世纪那种漠视肉体的“苦修的精神”的反拨。事实上,芭蕾未必能返回到古希腊,倒是潜在着对西班牙文化中“骑士精神”的追随;这种骑士精神激起人的求知欲和探险欲,使人守信誉并重名誉,它还在将某一贵妇树为精神偶像的贵妇情结中培植了一种文化的求雅倾向。就某种意义而言,不仅是意大利舞蹈“塔兰泰拉”也是西班牙舞蹈“拉门科”为芭蕾注入了最初的生机。当芭蕾的中心向法国 迁移,在一种普遍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中,“外开”的芭蕾又着意强调“趾立”。为了反对神权,文艺复兴实质上要复兴的是人的本性;为了驱散愚昧,启蒙运动要开启的是人的理性;而为了抗御专制,浪漫洪流所提倡的是人的个性———浪漫主义的艺术或沉溺于玄妙、神秘世界的探索,或憧憬于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总之,感性变得比理智更为重要,超现实似乎比现实更为现实。芭蕾在“外开趾立”后的发展,体现了西班牙 骑士精神向英国绅士风度的转换。可以认为,绅士风度决定了古典芭蕾形态的风度,而古典芭蕾的这一风度又继续培养着绅士,绅士风度是古典芭蕾内在 的文化气质之所在,也是古典芭蕾美学原则的精神内涵,更是古典芭蕾成为最具世界性的舞蹈艺术的 价值取向之所在。芭蕾舞的审美特征的建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即它的身体运动规律通过不断地重复再现,通过“等节奏”、“等动作”造成的印象形成视觉经验,因此当它再次出现时,人们也会识别它。它是一种审美暗示,是能够引发人联想的信号,而这种审美定势的形成,大到芭蕾这样一个庞大舞种,小到一个不超过10分种的舞蹈。只要舞者能给观赏者留下一种它特有的动态、动感、动式,它就会留下动觉记忆。因此一旦它用某种方式再现,都会唤起这种动觉记忆。于是,形成了不可摧毁的芭蕾审美特征。

二、为什么说多元社会文化促成美国文化的本土特征,欧美现代舞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1.多元社会文化促成美国文化的本土特征

我们注意到,美国社会文化形成初期的基础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甚至直到进人20世纪以前,美国社会文化的主要因素还是来自欧洲尤其是西欧的文化成分。但在这文化成分较为单一的时期,美国文化反倒缺少本土气息。美国社会文化的“美国化”,事实上是进人20世纪以来,在美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共存与碰撞后才实现的;正是“多元社会文化”促成了美国文化的本土特征。在这里,适用的口号不是“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而是“通过国际化实现民族化”。

认识“通过国际化实现民族化”的美国当代文化,关键之点在于是什么“文化因素”促成了这种“熔铸“,这首先是由科技革命及其高速发展所促使美国社会进人了现代大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现代化大工业迅速发展,现代化工、商业都市迅速崛起,人目向都市的迅速集中等。如果说,美国当代文化的构件是多元的“移民文化”;那么,其构架便是以高科技为内在发展动因的“都市文化”。在这种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场所又作为社会人文活动背景的“都市文化”面前,所有的“移民文化”作为传统社会的文化形态都必须接受现代“都市文化” 的挑战和汰弃;面对一种超越传统文化形态的未来新型文化,“移民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差异”被走向未来的新型文化所整合—整合成既具有“多元”表征又具有“科技”精神的美国当代文化。事实上,这种文化还是一种“开放文化”,是向世界、向未来敞开着无穷可能性的文化。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所言;“美国文化培养了民主原则和交流自由的精神,而中国文化培养了自律和对家庭及社会的忠诚”。

2.欧美现代舞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自18世纪产业革命发生后,至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的头10年间,技术革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技术革命的成就推动了工业发展,为大规模市场进行成批生产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秘诀;通过竞争并最终垄断市场,不可避免地导致帝国的出现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在适应帝国建设的需要同时,必然影响到人的社会心理,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而社会心理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激荡起20世纪的道德思潮。最初,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时代,科学方法的影响和工业都市社会的发展使各种绝对的东西失去了信仰的基础;在一个“怎样都行”的时代中,人的生活是根据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来考虑的,而不是根据人们会被要求为之献身的终极价值来考虑的;也就是说,相对主义的时代滋生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实用主义,实际上是对生活方式的探求,但正如美国当代哲学家路德·宾克莱所指出的:“寻求一种生活方式并不单纯是一种智力的运用。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纪中,成为活生生的选择对象的有这种或那种的道德观点;获得有关这些观点的知识,这件事本身尽管是值得的,但每个人有意识地发展他自己的价值系统,对他来说就更是切身紧要的事情了。如果他不委身于他自己所选择的价值,他就将成为一个对他的社会的流行价值象自动机一般的‘唯唯诺诺的人”’。

舞蹈文化发展与创作困难研讨(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