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三年级《捉迷藏》教学反思(5篇材料)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130-63110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08-12 07:06: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年级《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歌曲。这首歌曲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孩子们非常喜欢,但也有一定难度。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八分符点音符频繁出现,所以在学唱时我把重点放在对节奏处理上,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去歌唱、去舞蹈。

这节课上得还算可以,但课后也总结出几点不足:

1、课件并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在本课新授学生初听阶段,我做了一组幻灯片——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你追我赶交替出现。我发现学生在初听时把注意力都放在看幻灯片上,而并没有听,一遍结束听的效果很差。所以,与其这样,不如只放音乐让学生安静的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

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备课时,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所以把重点放在节奏处理上。但通过节奏模仿,按节奏读歌词,难点很快被突破,学生把节奏唱得很准。而同时我发现另一个问题:学生唱歌时咬字不清,例如“娃”“耍”“他”“下”等开口音,由于学生初学,对歌曲不熟,唱得很闷,不开。如果在按节奏读歌词时,对开口音咬字进行一下处理,效果会好得多。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认真思考,根据学生特点想出有效办法,难点并不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第二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是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六课《四季的歌》中的一课,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营造宽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强化审美体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和表演,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营造宽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

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比如:歌曲教学一开始,我把歌曲“春、夏、秋、冬”中的四季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它们永远也聚不到一起。学生们立刻对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积极投入到愉悦地学习中。

2、充分强调音乐的审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聆听《捉迷藏》歌曲,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教师充满美感的演唱,课尾为分角色演唱歌曲,时时刻刻体现美。教师更是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了要用眼睛去发现美和用心灵去创造美。整节课自始至终凸显美,师生共同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

3、激励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和表演。

激励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中结合聆听歌曲、有节奏朗读歌词、齐唱、分组唱等形式,把教学难点摆放到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本节课不足之处:由于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担心,所以,课堂的主动权不敢大胆地、完全地交给学生,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有所扼制,就显得课堂气氛不热烈,教学手段比较老套,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以发挥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并且多看课、多听课,学习更新的教学方法,以求自身有更大的提高。

第三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

花园小学 陈 慧 《捉迷藏》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歌曲。这首歌曲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孩子们非常喜欢,但也有一定难度。本课设计在教学中以“四季”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演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的四季之美。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听唱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相结合来完成。让学生在听唱和实践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参与讨论。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注重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八分符点音符频繁出现,所以在学唱时我把重点放在对节奏处理上,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去歌唱、去舞蹈。

整节课上得还算可以,但课后也总结出几点不足:

1、在教唱环节,因为歌曲速度较快、歌词又比较绕嘴。所以可先将歌词进行分析辅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歌词再感受歌曲;再将学唱整首歌曲速度放慢,效果会更好!这样就节省了部分时间为欣赏环节的充分聆听做了更好的铺垫!

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备课时,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所以把重点放在节奏处理上。但通过节奏模仿,按节奏读歌词,难点很快被突破,学生把节奏唱得很准。而同时我发现另一个问题:学生唱歌时咬字不清,例如“娃”“耍”“他”“下”等开口音,由于学生初学,对歌曲不熟,唱得很闷,不开。如果在按节奏读歌词时,对开口音咬字进行一下处理,效果会好得多。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认真思考,根据学生特点想出有效办法,难点并不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第四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四季的歌》中的一节唱歌综合课,本节课我依据以生为本,践行音乐课标理念,着力打造学校“3、6、4、5、10”魅力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强调音乐学科特点的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以下是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

一、3指向为重、难点和易错点,我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设计:

重点: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合适的力度速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音乐给学生的美育渗透。

难点:歌词:“爱捉迷藏来玩耍”、“秋天钻入谷堆堆”的正确演唱。易错点:附点音符的正确把握。

二、4个核心问题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首先确定四个核心问题:

1、是怎样让学生把握好歌曲节奏?

为了让学生掌握三拍子节奏,我从开始上课前的师生三拍子律动创设音乐情境,然后聆听感受歌曲两遍、为歌曲打拍子,到设计三拍子节奏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一步步完成核心问题。同时将易错点、难点融入其中,递进解决从而掌握。

2、怎样让学生把握好歌词节奏?

本核心问题我通过让学生通过三听,听录音、听老师范唱,找出四季娃娃藏在哪里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歌词,再通过和四季娃娃玩歌词游戏,激发学生读歌曲歌词的兴趣,体会歌曲表达内容,到师生在节奏中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完成对歌词的掌握。

3、怎样让学生唱好歌曲?

这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吴斌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节唱歌课要做到:让学生会唱歌、唱会歌、唱好歌,这三点,才能是一节成功的唱歌课,为了完成问题:我从课前创设音乐情境为铺垫,到通过歌曲《滴哩哩》引出本课歌曲,让学生初步对音乐整体和情绪感受,再到设问,你听到四季娃娃都藏在哪里了,引导学生聆听老师的范唱,完成二次聆听,然后让学生说出你感受的节拍,并用三拍子的律动为歌曲伴奏方式,完成对作品的第三次完整聆听然后再通过引出的节奏游戏,歌词游戏,和老师弹奏歌曲旋律聆听的,方式下,让学生基本会唱歌曲,接着我再采用听唱、模唱、教唱、对比演唱,和唱难点曲谱、自学等方式让学生唱会歌曲,然后我用师生歌曲接龙、分角色接龙,依据内容和情绪,为歌曲设计不同力度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唱好歌曲这一环节。

4、怎样让学生进行歌词编创?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

在本课我设计的是为歌曲第二部分创编歌词,我过将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组,让学生依据歌曲原本的歌词节奏上,开发想象力,去编创春夏秋冬还能藏在哪里,让学生分组集思广益,老师在旁适时点拨指导,然后学生展示自己编创的歌词,再和老师一起用师生歌唱回答的方式完成学生编创,最后老师展示自我的编创,让学生拓展视野。最终圆满完成第四个核心问题。

三、6条线索

我依据本课我的四个核心问题,去设计线索,线索1,开课前的歌曲导入和设问 你听出歌曲唱的是什么季节?引出课题。线索2,通过设问你知道四季娃娃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引发学生聆听歌曲的兴趣。线索

3、通过对歌曲聆听感受,和节奏游戏完成歌曲节奏的问题。线索

4、通过听歌曲演唱内容,和歌词接龙完成歌词问题。线索

5、通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节拍练习,解决歌曲的难点附点音符掌握。线索

6、通过我是小小词作家这条线索,完成学生编创活动。同时通过吟诵描绘四季的诗句让美育得到升华。

四、5分钟的高效引领

此理念倡导教师要有价值的精当点播,每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能进行互动和探究,我从课前导入,到聆听歌曲内容,完成歌曲节奏,歌词掌握,和怎样唱好歌曲,都依据此理念进行。做到高效,互动和学生主动探究。

五、10分钟当堂检测

本课从教师口头设问,学生回答,到学生节奏练习,师生歌词接龙,以及学生歌曲学唱、演唱,和集体歌词编创,都是围绕着课堂核心目标,精心设计,既有基础性,也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层次性和发展性检测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教学活动。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请各位 专家、领导指正!2017/11/23

谢谢大家!

昌吉市第十四小学翁铷

第五篇:《捉迷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引入课题:捉迷藏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指名说一说图意:我们一共来了13 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了。

3、提出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5、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10-8=2 2+3=5(3)、把8分成5和3,13-3=10 10-5=5(4)、8+5=13 13-8=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6、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2)算一算。(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12-8= 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指名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写过程和得数。

11-8= 14-8=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书本上画出计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发展练习(p3页第3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游戏:摘苹果。

苹果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但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正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谁的苹果摘得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余同学当小老师。

四、拓展练习.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功。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2、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法吗”“还有没有没听懂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你说的很有有道理”“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在我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由于算法探索、优化这些环节教得实,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及计算速度都比较好。巩固练习时,将摘苹果游戏引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掌握了十几减8计算方法。

3、利用媒体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课后,虽然对这节课感觉良好,但还是有些方面没有处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其中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个别孩子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在计算时到底用什么方法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还有个困惑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三年级《捉迷藏》教学反思(5篇材料)
TOP